场所原论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6099962X
作者:隈研吾,刘智(注释解说)
页数:140页

内容概要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横滨。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研究生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1年担任庆应私塾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现为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东京大学教授。工学博士。著有《十宅论》《负建筑》等著作。曾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国际木建筑奖、国际石造建筑奖等。

书籍目录

悲剧改变建筑 “生产”拯救建筑
1.龟老山展望台 ……消隐建筑,复原山体
2.北上川运河交流馆 ……出于环境保护和河川整治考虑的隧道型博物馆
3.水/ 玻璃 ……通过水平要素连接海洋与建筑
4.森舞台登米町传统艺术传承馆 ……设计露天舞台,通过空白部分契合森林与建筑
5.阳之乐家 ……一层涂有魔芋和柿涉的和纸保护建筑
6.那珂川町马头广重美术馆 ……层层的纵格栅遮阳将广重的雨水建筑化
7.石之美术馆 ……使用当地石材,联系建筑与场所
8.宇都宫宝积寺站CHO 藏广场 ……大谷石的记忆,场所的记忆
9.银山温泉藤屋 ……不同强度表面面层的重叠,联系场所和身体
9.银山温泉藤屋 ……不同强度表面面层的重叠,联系场所和身体
11.竹屋GREAT BAMBOO WALL ……万里长城与建筑的契合
12.安养寺木结构阿弥陀如来坐像收藏设施 ……使用基地土壤制作日晒砖方法的复活
13.根津美术馆 ……通过屋顶重檐,契合表参道与建筑
14.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通过堆叠木结构单层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
15.格拉纳达表演艺术中心 ……通过堆叠六边形小建筑建造歌剧院
16.伞·UMBRELLA ……更轻更软的圆顶屋
17.水砖/ 水枝 ……受细胞启发的游牧式·自律型建筑体系
18.千鸟 /GC prostho博物馆研究中心 ……受飞弹高山玩具启发的小截面木结构单元体系

作者简介

我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以一种全新形式的教材,将自己平日的思考以及我认为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年轻人。
3.11 大地震是我写作此书的契机之一。3.11 让历史的潮流反转。以一言概之,我觉得东京中心主义的时代结束了。都市中心主义抑或称为都市主义更确切,其本质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都市这一中心向地方流动的。技术、文化、经济不一而足。地方隶属于大城市,逐渐被掠夺、破坏。
就建筑而言,混凝土、铁等材料都是都市主义的产物。在20 世纪之前,在不同地方、不同场所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构成了那些地方特有的景观,孕育着当地的文化。但从20 世纪开始,这一切全部被混凝土和铁破坏。这段悲惨历史潮流的结局就是3.11 的悲剧。
但是,仔细解读历史可以发现,悲剧中往往孕育了新的转机。经历灾害和危机之后,会产生真正有意义的新动向。在春风得意时,人们大概不会认真地思考事情,而是热衷于维持现状,不太可能大幅度地转换方向。
我的亲身经历也是如此。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崩溃,我在东京的设计工作几乎停滞了10 年。在这10 年里,我辗转于地方,和当地的工匠一起,建造了一些小的建筑。那时,我切身体会到不论怎样的“小场所”中都潜藏着未被唤醒的力量。感受到了 “小场所”无尽的富藏和它的温暖。要是没有这10 年远离东京的辛劳,我或许不会觉悟到“场所”的问题。
托十年之旅的福,在3.11 之前我们就开始关注场所,思考着如何设计使“小场所”熠熠生辉的建筑。从这时起,我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
其一,重视“小场所”的材料、技术和工匠。
其二,尽可能通过“小元素”进行建造。
混凝土是典型的“大元素”。虽然最初是黏稠的液体状态,但一旦凝固之后就变成又大又重的固体,既不能切割也不能分解。
与其相反,由木结构或砖砌之类的“小元素”构成的建筑,可以通过个人的手简易建造,解体也较为简单。一言以蔽之,用小元素建造的建筑是民主的建筑。它是草根式的,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
所有的“小元素”,我都尽可能采用当地可以采集到的材料。就像动物收集身边的“小元素”筑巢一样,在“小场所”用 “小元素”建造,我认为这种谁都可以筑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
但是我也对这种建造方法究竟是否适合收入教科书持有疑问。因为教科书是将中心的、具有普适性的技术、文化传授给不了解这些知识的人们,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基本特点。从根本上说,我怀疑这种特点究竟是否与我所思考的“场所主义”契合。这或许正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以“场所”为题的建筑教材的原因所在。
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也更想针对 “场所”这个难以得出普遍性结论的命题,给年轻人留下些什么。
虽然是我的主观想法,但我仍然将《圣经》和《论语》作为参考。虽然这两本书均为长卷,也堪称为伟大的教材而被广泛学习,但它们的书写方式都是不成体系的,而是片段式的。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在基督和孔子身边聚集了一群没有正式工作的流浪汉,这两本书就是片段式地记录了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难关和辛劳。
《圣经》的核心是由四个门徒分别记述的,以充满矛盾的故事集(四福音书)为中心构成,是一本和普世主义相距甚远的、非常随意的教科书。《论语》也被批评有用语模糊、可作多解的缺点。
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这样的写法,才使得这两本书成为了伟大的教材。正因为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式的写法,才使更多人产生共鸣,每个读者都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解读方法,使其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教材。
出于上述狂妄的思考,我决定将这本关于“场所”的教材以18 个片段记述集合体的形式写出来。
我们的旅途仍在继续,但我首先想向大家分享我们在这18 次旅行中如何面对“场所”,如何经历困难,以及如何与生活在 “场所”中的人们分享喜悦。
隈研吾
2012年1 月


 场所原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理论不错,可实施性不作评价
  •     隈研吾的场所哲学
  •     希望能知道这样的构造在这些年中会留下什么样的时间痕迹。
  •     在隈研吾的书中是比较易读也比较好理解的一本
  •     悲剧改变建筑,生产拯救建筑。
  •     一般吧
  •     有浅显而细致的介绍,不过书的定价太离谱。
  •     两天时间全部读完了,确实是Kengo Kuma里最浅显易懂的书啦,正如后续所讲,是一本平淡的教科书。开篇的文章给你一剂猛药,而后从生活般的设计中将场所与建筑的关系娓娓道来。看完之后,会对于设计又有一个新的认识,也开始真正地接触到Kuma的设计思想。而且也开始慢慢理解博塔为什么说美国人并不是很懂设计。
  •     隈研吾的书,中文版可能我都买了。
  •     不够深入,比建筑杂志还要单薄,纯粹材料的探索已经很难满足复杂存量建筑的价值观了
  •     隈研吾的书里易读本,建筑设计入门级
  •     通过若干个作品将对建筑、场所的思考表达了出来。
  •     6
  •     讨论在地文化和建造技术材料的实践集 重点是实践集
  •     三星半。现代主义的工业化,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和人性化,场所精神的忽视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批判到底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第一回看隈研吾的理论书,关于场所的思考视角新颖,从地震和建筑史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比较浅显易懂,强调更多的是一种在地性的观念而不是手段。案例分析就有些简单了,期待有更细致的分析。
  •     他的书通俗易懂,在设计中能体现对地方的热爱,喜欢他的设计,无处不透露出对建筑未来的思考
  •     就是太短小精悍了……希望还有机会看他写长篇幅一点的案例分析
  •     嗯 讲述了场所与建筑的关系,觉得有些解析的有些少
  •      隈研吾在运用传统材料,小尺度物件,创造完美的构造 方面真是绝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