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传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60985954
页数:23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翻看清朝的词史,谁都可以避去不谈,唯独纳兰性德,便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尽。他被后人赠与“清朝第一词人”的桂冠。要读懂纳兰性德,且从显赫的叶赫那拉家族慢慢谈起。 当年,纳兰性德亲临祖先浴血奋战的旧战场,一时间感慨万分,于是情不自禁,文思如泉,一首震撼人心的妙词就从笔端流了出来。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伤感之作,词中充满了哀怨追忆、悲愤之情。在词中,“混同江水”正是他的先祖生活的叶赫河畔。“叹纷纷蛮触”中的“蛮触”一词,出于《庄子》:“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日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日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该词一直用来比喻同室操戈,亲属之间的相互攻伐。因此,纳兰性德以隐晦的笔法,痛苦地表述了他的先祖叶赫那拉部被爱新觉罗家族消灭吞并的苦难历史。这段历史对纳兰性德来说,无论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考虑还是出于自身家族荣誉感考虑,都是不愿意提及的。然而,不幸的家族历史确实对纳兰性德的心灵产生看似微末、实则深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日积月累,最终促使纳兰性德对时局和人生的看法比同时代、同背景的人多了那么一抹哀婉凄凉的灰暗色调。 世间之事总是诸多变幻,难以捉摸。纳兰性德本是清朝满洲正黄旗人,但谁能料想,这位“满洲第一才子”的始祖,竟然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风吹草低见牛羊”、人们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 纳兰家族所属的叶赫那拉部原本不是女真人,而是蒙古人。他们最初也不叫叶赫那拉部,而是叫土默特部。土默特部,是一个英勇善战的蒙古部族,他们世居蒙古大草原东北部,几千年来繁衍不息。整个部族崇尚武功,四处征伐成为他们生存的习惯,于是,他们逐渐成为草原上一支劲旅,没人敢小看土默特部,他们经常出现在历史学家的记忆里。史书中记载,土默特人把蒙古人勇猛好战和向往自由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就像草原天空中飞翔的苍鹰,没有什么藩篱可以羁绊住他们狂野的天性。在纳兰性德的一世祖星垦达尔汉担任土默特部族首领时,他们扩张的步伐踏入了满洲女真人的地盘。当时的女真人还处于四分五裂、小部落互相攻伐的初始发展期,自然不是彪悍的蒙古人的对手,星垦达尔汉率领部族消灭了女真人的那拉部,并占领这个部族的地盘。也许是这个地方太美了,也许是土默特部落多年征伐走累了,在随后的发展中,他们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那种逐水草而居的风俗习惯,定居在了那拉部的地方,又把原有的姓氏土默特弃之不用,而改姓为那拉(纳兰)氏,逐渐融入了女真人的世界。不久之后,他们在叶赫河岸建立了一座新城叶赫城(今吉林梨树县叶赫乡),作为定居的都城。从此叱咤风云的叶赫国就这样建立了,纳兰性德的家族——叶赫那拉氏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纳兰性德始祖星恳达尔汉、二世祖席尔克明葛图、三世祖齐尔克尼、四世祖杵孔格和五世祖太杵五代人的辛勤经营下,叶赫国国力蒸蒸日上,到了太杵的儿子青佳努和杨吉努当政时,已经征服周围多个部落。1573年,在叶赫河两岸的险要地带,青佳努和杨吉努两兄弟成东西相望之势,各自建立起了一座城池。其中,青佳努居西,杨吉努居东,二人的封号皆是贝勒(女真语,即首领)。叶赫那拉部称雄海西,成为女真(满洲)诸部中的一个强盛的部族。当然,在叶赫那拉氏不断发展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不知遭遇过多少鲜血与战火的洗礼。可以说,一部叶赫那拉氏的盛衰演变史,就是一部女真民族(满洲)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史。 明朝初年,政府沿用了元朝的政策,对东北地区实施了井然有序的统治。洪武八年(1375年),为了管辖并招抚女真各部,朝廷设辽东指挥使司。永乐七年(1409年),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掌控,在往日明朝的努尔干征东元帅府的旧址上,朝廷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对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在内的大片区域实施了有效管辖。与此同时,朝廷还不断派遣钦差大臣,这就使得东北地区任何风吹草动都能随时传到朝廷。在当时,按照发展规模和活动区域,东北女真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和绥芬河流域的建州女真;居住在开原以东和松花江中游一带的海西女真;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野人女真(或东海女真)。为了便于统治,明朝廷封当地的部族首领为官,让他们代为管理女真各部。 明朝末年,经过了几百年的统治,明朝已经像一个年久失修的宫殿,空有富丽堂皇的外表,实则已经腐朽不堪,摇摇欲坠了。连年天灾人祸,使明朝民乱四起,党争不断。为了竭力维护自身的统治,明朝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内耗上,无暇顾及对周围的少数民族的控制,进而逐渐放松,最终导致女真各部依靠朝廷给予的封号,群雄竞起,相继称雄。

前言

前言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又将自己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是权臣明珠长子。他官至一等侍卫,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写词,被称为“清朝第一词人”。他生于权贵之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他常陪伴皇帝左右,却时刻向往平淡的生活;他担任宫廷侍卫,却以文采著称;他身为满洲人,却最爱与汉族文人交往;他对感情真挚,却一生历尽爱情的波折;他可谓著作颇多,却只活了短短的31岁。他的一生就像一个谜一样,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下,纳兰性德在词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词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写情真挚,写景真实,字里行间充满了悲不自胜的感情。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在词坛上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按照农历来算,他与一代雄主康熙皇帝同岁。这个时期,清朝贵族经过了多年的征伐,终于在中华大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中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残酷的内部斗争,顺治皇帝福临一举铲除了摄政王多尔衮,统治得以巩固。亲政之后的顺治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清朝由原来的武治向文治转变,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得以复兴,并逐步被清朝贵族所接受。汉族知识分子又重新开始受到尊重,并逐渐开始进入统治机构中担任官职。纳兰性德的家族叶赫那拉氏原本是世居蒙古大草原东北部的蒙古土默特部,经过几千年的艰苦经营,逐渐成为草原上的一个大部族,他们的事迹被零星记载于诸史书中。在纳兰性德的一世祖星垦达尔汉担任土默特部族首领时,土默特蒙古的势力扩张到了东北那拉部女真人的统治区域,不久之后,他们将那拉部消灭,并占领了那拉部的地盘。此后,土默特部接受了女真人的风俗,逐渐融入了女真人的世界。后来,他们在叶赫河旁建立了一座新城叶赫城,族名也改成了叶赫那拉。明朝末年,位于东北的女真人逐渐形成了三大部族: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属于海西女真的叶赫那拉部,在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东北的过程中被兼并,划入了正黄旗,成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纳兰家族与清朝皇室的关系非常紧密。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金台什的妹妹孟古下嫁努尔哈赤为妃,其子皇太极后来成为后金皇帝。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人物。史书记载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居相位十三年。在康熙朝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明珠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纳兰家族也因此成为康熙时代的豪门。可以说,纳兰性德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的一生,但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在纳兰性德幼年时期,明珠就开始让他接受严格而良好的教育,既有文又有武。武是骑射技艺和兵法知识,文包括满语和汉语两方面的文化教育。满族初兴之时,因为战争的缘故,崇尚武功而蔑视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满族取得天下之后,统治者意识到再也不能用以前的那种方式治理国家了。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马上可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的道理,要想统治中国,就必须依靠传统汉文化的思想和儒生,要想控制儒生,就必须效仿前朝广兴科举。因此,在顺治皇帝当政时期,已经停开许久的科举制度得以恢复。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选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所赏识,被作为门生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参加会试中举,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此后三年中,他跟随徐乾学发奋研读文史典籍。在徐乾学的指导下,纳兰性德用两年多的时间主持编纂了巨型文史丛书《通志堂经解》,从此名扬天下。与此同时,他又用三四年时间将品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完成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的《渌水亭杂识》。22岁时,纳兰性德参加殿试,考中进士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深爱其才,没有把他送入翰林院任职,而是授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便让他随时随地跟随自己,以后因功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经常随皇帝全国巡视,四方游历,侦察敌情,唱和诗词,制满汉著述,并因此备受皇帝宠爱,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双全的少年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量的达官显贵。但他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和侍从生活,心功名利禄。纳兰性德在感情上也经历了诸多波折。性德是一个多情之人,但现实生活却让这个多情浪漫的贵公子比痛苦。年少时,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妹,但突如其来的选秀让性德只能将其深埋心底;成年之时,家里为他娶了妻子卢氏,卢氏的贤惠淑德给性德带来了一段比深刻的感情,他把卢氏看做是上天补偿他的礼物。可是好景不长,卢氏与性德相处只有三年,便因难产患病去世,这再次给性德沉重的打击。出于政治考虑,家里又让他与官氏结婚,官氏的父亲正是性德的顶头上司。他与官氏并多少感情可言,这让他感到比的烦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随皇帝南巡途中,他与江南艺妓沈宛相遇并相爱。沈宛成为纳兰性德的红颜知己和心灵慰藉,但是由于沈宛的家庭出身以及清朝满汉不能通婚的规定,使这对有情人不能名正言顺地走到一起,性德只能以外室待之。除了浪漫多情之外,纳兰性德也是个非常注重友情的人。在满汉民族隔阂、南北汉官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权贵阶层之间的关系,也受民族、地域和利益的制约,大多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之上,很少有真诚的友情和平等的交往,遇事都会趋利避害,交友嫌贫爱富的情况。纳兰性德却与之相反,出淤泥而不染,论是对满人压迫汉人,还是对北方汉官打击南方汉官,抑或是建立在金钱、利害基础上的势利观念,都异常反感甚至深恶痛绝。他不受不同民族传统的限制,不因自己是清朝权贵而骄横跋扈,不以品第高低相远近,注重的是彼此的人品和才学,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的真挚友情,希望朋友们不因自己是朝廷权贵之子而另眼看待,他锐意结交汉族文士,尤其是江南的汉族失意文人和学者。纳兰性德在家庭背景、爱情婚姻、朋友之谊和仕途社会中处处遭受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矛盾,这让他的一生痛苦不堪,同时也让他的感情相较同时代的人而言更加丰富。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上,使其在文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文集》、《渌水亭杂识》,并与他人共同编著了《通志堂经解》,虽然著作等身,但他最大的成还是在词上。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相对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算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他的词中感情细腻,因而佳品频出,备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则多统称为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可以用“清新隽秀,哀感顽艳”八个字总结,与南唐后主李煜相近,而他本人也对李煜十分欣赏。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深受晏几道及《花间词》的影响。纳兰性德与同时代的曹寅(曹雪芹之祖父)有深厚的交情,因此当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传世成名之后,和珅向当时的乾隆皇帝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皇帝的一句话,将同时代的两个大家族联系到了一起,虽为一家之言,真实性有待商榷,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两家的关系。后代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必然也会研究纳兰性德及其家族。纳兰性德在世的时候就因为其文学成就而受举国瞩目,曹寅就曾有“家家争唱纳兰词”的描述;纳兰词也流传到海外,曾有朝鲜学者留下了“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的评价,将他与著名诗人柳永相提并论。民国时期,纳兰性德作为英年早逝的才子代表而颇得文人欣赏,在很多著作中都被提及。新中国成立后,受“左”倾思想和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纳兰性德因其清朝贵族的出身和哀婉凄凉的作品风格而长期被批判。研究界只关注其作品的政治性而忽略其中的艺术性,认为纳兰性德的词主要内容多为爱情、友情,缺乏对封建统治的批评,缺乏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缺乏革命精神,就连他多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的个人忧郁感,入不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格调。所以,当时对纳兰性德作品的批评中多为“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盛行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纳兰性德和纳兰词多遭批判。以上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性德一生的成就和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在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河北承德成立了纳兰性德研究会,把纳兰性德的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在承德共同发起组织了“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纳兰性德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日益得到了全面而精深的研究。人们对他也由批判转为欣赏,对纳兰性德与纳兰词认可和喜爱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与专门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红学”相对应地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纳兰性德与纳兰词的“兰学”,可谓近况颇佳。如纳兰性德泉下有知,也算是对他苦闷一生的一丝慰藉。

后记

本书最终能够出版,应该深挚地感谢安珍,黄慧婷,黄亚妮,海晓红,王冠辉,张洪,李飞,李宁,李秀峰,杨寅红,乌娜吉,张耀文,崔金英,毕陆扬,毛望成,卢浩文,李景鑫,丁凤莲,薛帅等人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本书的校对和审定奉献了精力和精神。本书虽然经过长期的耕耘最终得以面世,但限于所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请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清朝贵胄  …… 1
第一节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的同时兴起 …… 2
第二节 与爱新觉罗家族的联姻 …… 8
第三节 叶赫那拉部的灭亡 ……14
第四节 父亲明珠与母亲觉罗氏 ……18
第二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少年英才…… 23
第一节 冬郎降世 ……24
第二节 幼年启蒙 ……27
第三节 7岁发生的四件大事……31
第四节 与表妹的传世爱恋 ……38
第五节 进入国子监……42
第六节 廉洁刚直的祭酒徐元文 ……45
第七节 高中举人,得遇名师 ……50
第八节 徐乾学其人其事 ……54
第九节 因病得福着名书 ……58
第三章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感情曲折 …… 63
第一节 新婚燕尔 ……64
第二节 金榜题名授侍卫 ……69
第三节 婚后的幸福生活 ……73
第四节 痛失爱妻 ……79
第五节 续娶官氏 ……85
第六节迷恋佛教 ……89
第四章 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仕途苦闷 ……101
第一节 初入仕途遇明主 …… 102
第二节 跟随皇帝东巡 …… 106
第三节 北赴索伦抗罗刹 …… 113
第四节 身在庙堂,心思草莽…… 119
第五节 “三藩之乱”与《渌水亭杂识》 …… 123
第六节 儒道思想造成性格矛盾 …… 133
第五章 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珍视友谊 …… 139
第一节 渌水亭与满汉友谊 …… 140
第二节 狷介狂放姜宸英 …… 145
第三节“美贬”和“雅赚”的朱彝尊 …… 149
第四节 生死之交顾贞观 …… 154
第五节 全力营救吴兆骞 …… 160
第六节 忘年之交严绳孙 …… 167
第七节 纳兰性德与曹寅 …… 172
第六章 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红颜知己…… 177
第一节 南巡与江南情结 …… 178
第二节 千里姻缘一线牵 …… 187
第三节 不为世俗接受的爱恋 …… 191
第七章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英年早逝…… 197
第一节 南巡归来寒疾发作 …… 198
第二节 渌水亭会友咏夜合花 …… 201
第三节 世上再无纳兰性德 …… 206
第四节 去世之后的家庭起伏 …… 210
第五节 徐乾学的墓志铭…… 214
第八章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流芳千古…… 217
第一节 清代对纳兰性德的关注 …… 2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对纳兰性德的重新认识…… 22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纳兰性德研究热潮的兴起 …… 225
附 录…… 229
后 记…… 239

编辑推荐

《纳兰性德词传》编辑推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单就这一句,就让纳兰性德的形象扑面而来。纳兰性德那个多才多艺的词人,多情多义的翩翩佳公子,那个踟蹰满志的富家公子,他的一生短暂而丰富,情感不顺但真挚。《纳兰性德词传》,以词写就人生,为读者展现了纳兰性德其人、其词、其性、其情。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词传》,以词写就纳兰性德一生。这位满怀惆怅的人间过客,一生挣扎于富贵与自由、家族与爱情、出世与入世之间,在不可名状的忧伤中走完了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之路,留给世人一个绝美、落寞的背影。真应了他的那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人生写照。


 纳兰性德词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作者以纳兰的词传为突破,夹叙夹议,点评得当,没有落入以词论词的套路,阅读性较强,很利于读者来理解纳兰的作品。喜欢纳兰的读者可以选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