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08641904
作者:[日]吉田兼好
页数:224页

《徒然草》:方丈的处世哲学

1.如何珍惜时间?在内不为杂念所忧,在外不被俗世缠身,止于其当止之处,而修其必修之道。2.什么是快乐?不饥、不寒、不曝于风雨,情景度日,就是人间乐事。但人都要生病,因病痛而愁苦,故需要医治。衣、食、住和医这四样,如果缺了,就是贫;如果不缺,就是富;如果四者之外还有所贪求,就是奢。3.善良之忍让不与人相争,克己而从人,后己而先人,则善莫大焉。4.辨别时机不论真谛与俗谛,要想有所成就,都不需要讲究时机,不要犹豫观望,径直做来便是。死不是从前面迎来的,而是从后面追来的。5.舍得之道一生中最想做的几件事,哪一件最重要,要深思熟虑、仔细比较。一旦找出就不要考虑其他,只专心专意地致力于此事就行。如果该放弃的一样也放不下,贪多务杂,必然一事无成。就像围棋,下棋时,双方都不会草率落子,所以要先于对手舍小求大。然而弃三子吃掉十子容易,弃十子吃掉十一子难。虽然多吃一子自己也愿意,但是要弃掉十子之多,心中会痛惜不舍,不愿意用这么大的代价换取微小的优势。6.一点感想:方丈是个很矛盾的人啊。一方面他不喜欢女人,觉得她们必须依靠男人,一方面又觉得爱情是美好的,提倡恋爱自由;一方面他注重细节,喜欢琴棋书画之类丰富生活,对于礼节、器物也很讲究,但是又有一种彻悟人生无常的淡然情怀;一方面他有儒士的品行规范,但时不时又体现出一种老庄的洒脱,不耽于某事物,不随大流。跟他相处可以很容易,也可以很难。他可以包容你的缺点呀,但是想跟他成为好朋友却要既有趣天真、又翩翩有礼才可以呀。

一个日本法师的夏天笔记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这句话是多数人去看这本书的原因。看似有道理却一下子看不大懂得句子一般都会发人深省又充满好奇。正本书兼好法师都是出世的态度,从人心的判别是舍苦而求乐,万物的生长如千年一梦,教人珍惜片刻之时,凡男女爱恋要体会变幻莫测之情、感受辗转相思之苦。但,对日本上层礼仪及皇室的描写极其注重,不似出世的法师会去关注的。可能是个从小出入宫廷有所教化的和尚,既想勘破世间繁杂又对传统身份放不大下的人。也大概是一生在著一本书,如同万物与四季一同更替,每时刻皆有不同之领悟,却不因对事物的改变而否定过去的自己。徒然草就是无聊的意思,也是他对自己说的一些无聊的话而已。或有星言碎语,为后人所摘,传世而诵。对他来说,也不过是舍苦求乐,求名弃世的烦恼源头而已。这本书,可以做为枕边书一读。极适合夏天。

离别总是猝不及防

徒然,无聊之意。日文原意“无聊赖”,所以排忧解闷录一下。中世纪,这位日本高僧信手写下省思数则,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有人整理出来,与《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双璧。作者兼好生前的住所,大概凌乱而舒适,随处是经卷、书籍还有涂鸦,因为本人有名,大小文字又都被摘去,传到了现在。书成243段,200多页,封面素雅装帧精致。东说西说,怎么翻阅都行。可是这两晚,提不起精神,倒多亏了它。第143段,听人说,人临终时的面相,最好的一种,是静而不乱。死亡之事,虽权化之人也不能确定,虽博学之士也不能推测。我们的凯文,在周二早晨,正是这样。蜷缩着,睡着了。完全料想不到,猝不及防的,今天写下,仍要流泪。从此,他活在想念他的人的心里,而他的小小的遗体却长眠在松树下了。那些温柔的日常种种 呼唤 玩耍 嬉戏……再也没有了,这三年多的时间,你带给我们的欢乐要怎么感谢,除了哭泣,终无以为报。吉田兼好说无趣之人也有可取之处,一位那样的武士偶然间说,若无子女的人没有真情,其实宠物也是家庭成员。如果只是这样伤感地结束,倒是吻合了灰猫咪桑的忧郁,可又想起那时初见,他的大扁脸上塌鼻子,就喊了他大脸。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他是否喜欢,可我希望辗转了两位主人的他能更快活一点,也希望每只猫都终其天年,守着一个主人一个家,傻吃蔫睡,自立为王。

读书笔记

不是正经书评,只是读书笔记:书摘、短评和一点考据。
最近对周作人译的日本作品感兴趣,这本书就是顺着他的序言摸来。这么可爱,又有禅意的书,不记下两笔实在可惜,便顾不上多年不写像样中文的钝笔,就这么开动了。
对全书的评述,知堂先生在序言中已经写得相当到位,全文抄录如下:《徒然草》抄·小引 周作人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今川了俊命人嵬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歇过情书去挑引盐治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地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找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绝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以上摘自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书摘、短评和一点考据:
第六段
“身居显要、门第尊贵的人,都认为最好不要养育后代,何况平庸凡俗之人,更当如此!像前中书王、九条太政大臣、花园左大臣这些人,都乐于让一门香火在自己这里断掉。染殿大臣也说过:“没有子孙是件大好事,有了子孙而不肖,才可悲呢!”这话出自世继翁《大镜》一书。当年圣德太子在修造御墓的时候说:“这边要断,那边也要切,我就要绝后!”
按:读到这里脑中瞬时出现了日和漫画里的圣德太子……看来那傲娇任性疯疯癫癫的性格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呢!话说回来,或许是受到佛教东传的影响,作者同代的日本达官贵人境界真高啊。中国同时期正是元明交替,到了明朝,封建官僚风气已盛,恐怕早没有这样的自知自持了。
第一八段
“人如果立身简素,不慕豪奢,不敛财货,不贪图功名利禄,则可谓人中之上品也。自古以来,很少见到富贵贤人。
唐土有个许由,没有任何身外之物。有人见他用双手捧水喝,就送他一个水瓢。他将水瓢挂在树上,因为风吹得响动,听了心烦,就弃而不用,仍然用手捧水喝。此人心中,何其清澈啊!”
按:这个许由,应该可以说是当代风行的极简主义的元祖了,挺可爱的。他的故事可以画幅禅意四格漫画嘛。
第一九段
“除夕,众人于午夜前手持松枝火把狂呼乱叫,四处叩门,奔跑起来好像双脚都没有着地,哪知道为了什么呢?天亮之后,到处寂静无声,只有旧年的余味在心头萦回,令人有怅然之感。
元日的早晨,晴空万里,景色与昨日并无两样,但心情却大不相同,真是奇怪。京城里,通衢大道的两旁,家家户户都摆出了门松,一眼望去,绵延不绝,充满盎然的生机,令人心生喜爱,真是有味道啊。”
按:嗯,有味道。
第七段
“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天生万物,而以人的寿命最长。其他如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即死;如夏蝉,只活一夏而不知有春与秋。然而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人的寿命虽然稍长,但仍不可能永留人世。以过客之身,暂居于世上,等待老丑之年的必然到来,到底所图为何呢?庄子有云,寿则多辱。所以至迟四十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这是天大的好事。
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自惭形秽的觉悟,仍然热衷于在众人中抛头露脸;等到了晚年,又溺爱子孙,奢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把心思意味地放在世俗的名利上,对人情物趣一无所知,这样的人,想起来就觉得可悲可厌。”
按:吓,这一棍子可打死不少四十岁往上的人。不过法师到底是出家人才有这样的出世心。那么,“以过客之身,暂居于世上,等待老丑之年的必然到来,到底所图为何呢?”此处他并没有说。不过书中其他段落倒稍有表露——是为来世往生。如下两段。
第三九段
有人问法然上人:“念佛的时候容易瞌睡,感觉自己修行之心并不坚定,如何才能消除此障呢?”上人答曰:“请在醒着的时候念佛。”真是妙极。
又云:“往生,坚信则必然,犹豫则未必。”也妙。
又云:“虽在犹豫之中,念佛不辍,也可以往生。”仍极妙。
*法然上人(1133-1212):名源空,日本净土宗开山鼻祖。
第四九段
“莫道老来方学道,古坟多是少年人。”身患意外之疾而将不久于人世时,才省悟自己的过错,在于缓急不辨;当急的事没急,当缓的事没缓。然而此时后悔,又有何用呢?
人应该切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是死期的迫近。唯其如此,才能看淡俗世名利而一心向佛。
过去曾有一位高僧,每当别人有紧要之事向他通报时,他就说:“我这里也有件十分紧要的事,需争朝夕!”说罢就捂住耳朵,只顾念佛,最终得赴往生净土。此事记载于《禅林十因》一书。
另有名为心戒的高僧,因参透世事的无常,平素静坐之时,双膝从不落地,只是蹲着。人问其故,答曰:“三界六道无可安坐出也。”
按:时刻不忘死期的迫近,因而需朝夕不停地行好事。这个道理,兼好法师讲了不止一遍。
第一三七段
……人死也是如此:死是必然的,所不同者先后而已。战士在阵前,知道死亡就在眼前,所以能身家两忘,不顾一切。遁世之人长住茅庵,静享林泉之趣,如果自以为与战士阵前迥乎不同,那就太不明智了。深山里虽然静僻,难道“无常”这个敌人就不会挟常胜之势来攻打你?此时与死面对,与战士在战场上的情形,并无不同。
第一五五段
……死不是从前面迎来的,而是从后面追来的。人都知道不免一死,但不明白死亡的到来是完全意料不到的。这好比是海边的沙滩,乍看之下很宽阔,但涨潮之际,瞬间就被海水淹没。
第一〇段
住所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
……
按:相比之下这段轻松多了。人世无常,生命短促,但住所嘛,还是可以布置得文雅有趣味一些。
“浮生如逆旅”,究竟什么意思,并不大懂。查了查,发现似乎并不是古汉语里的固定说法。
最接近的疑似出处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逆旅”还是意义不明。再查,发现它还有多种含义和词性。
1. 客舍、旅馆。
“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醉。”——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好长的诗名……差评。)
“一时重复身入了舟车逆旅的中间,反觉得是回到了熟习的故乡来的样子。”——郁达夫 《东梓关》
2. 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於本宅。”——东晋 陶潜 《自祭文》
“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
3. 叛逆的军队。
“又与少保于谦、王文等图为不轨,纠合逆旅,迎立外藩。”——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二》
很明显,“浮生如逆旅”中取的是第二种意思,你我皆过客,浮世里走一遭罢了。
第二二段
“古人的东西才谈得上有味道,今天的种种,都着实粗俗简陋。这一点,但从古人木工手艺之精湛上,就看得出来。至于文章词采,古代留存下来的,就算残章断简都很有可观。反观一些常用语,演变至今,则已日见乏味。比如古语之“起车兮!”、“撩其炬!”,今天则说为“抬吆”、“拔吆”;主殿寮以前“传众备燎”的说法,今天则已经变为“点火把吧”;以前天皇听最胜讲的地方,称为“御讲之庐”,现在则简称为“讲庐”。老一辈的人,听了这些说法,莫不深以为憾。”
按:看来美感丧失的演化是各国语言的共同殇痛!
第二六段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堀川院的百首和歌中有歌云:
旧垣今又来,
彼姝安在哉?
唯见萋萋处,
寂寞堇花开。
这种寂寞的景况,谁说没有呢?
按:是呀,此种况味,崔护一定最明白。
第九一段
“关于赤舌日(阴阳五行中的大凶之日)的诸种说法,阴阳道未曾提及。古人于此并不忌讳,进来有人说起,才讲究起来。民间的说法是:此日百事不顺。做事都不能圆满,到手之物也会放脱,有什么谋划都要落空。如此等等都是愚昧无知的迷信。在吉日里办的事,其顺利的和不顺利的,数量其实大致相当。原因在于,人一旦开始做某事,就对结果满心期待;但人心是变幻不定的,事物的结果也因而不能确定,随时都在随人心而变化。这个道理,常人都不明白。古人云,吉日为恶必凶,恶日行善必吉,吉凶皆由人定,而非由日期定。”
按:法师虽是出家人,却不信天注定那一套。思想真进步啊,说理也清楚。变幻不定的事物,归根究底,只是变幻不定的人心的映照。吉凶由人,不由天。
第一三四段
贪心不止,是大限将至而不自知的缘故。
第一四〇段
凡想于身后留给某人的东西,最好在世的时候就给他。
一点考据:
第四六段
法印:日本朝廷赐予僧侣的最高僧位,法印之下则为法眼、法桥。
法印,第一印象是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大和尚!原来是官位不是名字啊……
第一四一段
悲田院:佛学称佛家有三福田:供养父母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为悲田,做善事即种福因,由此可得无量福。因此泛称社会救济院尤其是佛寺中的安养设施为“悲田院”。唐宋时期国家设立的收容孤老贫病人的慈善机构,也以“悲田”称之。
第一六一段
樱花的花期,有人说是从冬至算起的一百五十日内。也有人说要到时正(此处指春分)之后七日。但大体说来,从立春算起的七十五天,应该就不会错。


 徒然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