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源流探溯

出版日期:2009-7-1
ISBN:9787104030042
作者:黄正瑞 黄祥苗 编著
页数:366页

内容概要

黄正瑞:(1956—    )黄家第150世。浙江省苍南县总工会主席,中国农村社会学会理事。电大毕业,发表股份合作等论文近百篇、《台湾问题面面观》等著作7本。2002年被评为“温州模式17年17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和“苍南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风云人物”。
黄祥苗:(1966— )黄家第151世。山西晋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昔阳县工商联副会长,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企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等。

书籍目录

目  录
唐太宗(638年)赐御撰《始修黄氏宗谱序》――――――――――――――――――――1
唐进士尚书黄禹锡(670年)《黄氏族谱》修谱奏折―――――――――――――――――1
唐高宗(670年)御赐黄氏发祖源流谕――――――――――――――――――――――2
宋状元黄由(1150-1225年)《黄氏世系源流考》――――――――――――――――――2
宋榜眼黄宗旦(973-1030年)《紫云黄氏源流》、《锦田黄氏世系序》―――――――――-4
王安石(1021-1086)《宁州初修谱序》――――――――――――――――――――――5
朱熹(1130-1200年)《宁州世谱续序》――――――――――――――――――――――6
蔡元定(1135-1198)题东阳黄氏世系宗谱原序
黄正瑞(1956-)《九修紫云锦田腾洋黄氏宗谱序》―――――――――――――――――7
引言―――――――――――――――――――――――――――――――――――――7
一、五帝时期(约前2404-前1993) 少昊后裔在山西汾水受封黄国―――――――11
1世 黄帝(约前2415生-前2404登帝位-前2305在位100年)―――――――――13
【相关链接】1世少昊,名嬴挚。(约前2400-,在位100年), 黄姓之源-―――――15
2世 昌意(约前2377—前2278)附:双洎河的传说、雅安桃花桃树――――――――16
【相关链接】2世嬴修、嬴熙(约前2370-)官水正,死后尊为水神玄冥-―――――18
3世干荒(干荒、韩流,约前2350—?)附:干荒与猪图腾―――――――――――――18
【相关链接】3世 嬴昧(约前2340-?),为玄冥师――――――――――――――――20
4世 颛顼(约前2320生—前2224,在位78年)附:颛顼故里—雅安荥经――――――20
【相关链接】4世 嬴台骀(约前2310-)华夏治水第一人―――――――――――――22
5世 伯称(约前2290—?)自小好游,行踪无定-――――――――――――――――23
【相关链接】5世黄云(约前2280-?)封汾水之黄国,为黄氏第一次建国――――――24
6世 卷章(约前2260—?)传说为我国道教始祖-――――――――――――――――25
【相关链接】6世-10世 失考,台骀后裔今何在?――――――――――――――――26
7世 吴回(约前2230—前2131)居火正,即火神祝融-――――――――――――――28
8 世 陆终(约前2200—?)生六子,后代黄、苏、顾、温、董、彭、曹等---――――29
【相关链接】黄姓陆终始祖说之谜―――――――――――――――――――――――
9世 樊(昆吾,约前2170)――――――――――――――――――――――――――30
10世 女修(约前2140—?)吞玄鸟卵而生大业----――――――――――――――――35
【相关链接】鳦族的族名资料――――――――――――――――――――――――――35
11世 大业(约前2110—?)娶女华,生皋陶――――――――――――――――――
12世 皋陶(约前2091—前1988)乃尧舜禹三朝元老,奉为狱神――――――――――36
二、夏朝时期(约前1989-前1558)黄夷在山东黄县建第二个古黄国――――――37
13世 伯益(约前2060—前1973)被帝舜赐姓嬴氏,为黄、秦、赵等姓始祖―――――38
14世 季子(约前2025—?)在山东黄县自建第二个古黄国---―――――------------45
15世 熊启(约前2000—?)参加反抗夏朝斗争---------------―――――――――-46
16世 祖仲(约前1975—?)参加反夏,推翻夏帝太康----------―――――――――47
17世 有自(约前1950—?)夏帝相二年征黄国(夷),九年相逃帝丘―――――――48
18世 孝祖(约前1925—?)值寒浞篡位时,黄国(夷)反夏又胜--------――――――-48
19世 员融(约前1900—?)少康即位迫于东夷的压力迁都于原-―――---------------48
20世 无际(约前1875—?)帝杼东征,黄国(夷)等处劣势――--------------------49
21世 起龙(约前1850—?)黄国(夷)等终于承认夏王朝―――------------------50
22世 本宗(约前1825—?)九夷狩东海,获大鱼----------―――――――----------50
23世 自轩(约前1800—?)时值太平,六夷来王―――――――――――------------50
24世 莱(约前1775—?)国泰民安之世,从事农业――---------------―――------51
25世 萃(约前1745—?)后泄二十一年(前1706)封黄国公—――――――--------51
26世 芬(约前1715—?)夏帝不降时年丰物阜――――――――――――――――-51
27世 蜀(约前1685—?)夏帝扃时维持稳定---------------------―――――――-52
28世 勤(约前1655—?)夏朝衰落,商在东方强盛――――――----――----------52
三、商朝时期(约前1558-前1046)黄尹后裔在湖北江夏第三次封黄国―――――53
29世 根(约前1625—?)――――――――――― -―――――――――--------53
【相关链接】我国历史第一个贤相黄尹―――――― -―――――――――--------
30世 崇轩(约前1600—?)――――――――――――――――――――--------59
【相关链接】从甲骨文证“黄奭”是黄尹之妃―――――――――――――――――--
31世 梁伯(约前1575—?)――――――――――――――――――――--------
【相关链接】从丁日祭祀证黄尹确实应是伊尹―――――――――――――――――---60
32世 祖甲(约前1550—?)封黄侯,在江夏第三次建黄国―――――――――――――67
【相关链接】江夏(黄氏)与黄陂的商代盘龙城遗址之谜―――――――――――――
33世 汝鸿(约前1525—?)娶曹氏,孕二百十五日而生子廪-----------------------72
【相关链接】伊陟与太戊中兴――――――――――――――――――-------――――
34世 禀(约前1500—?)居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县),受封黄冈伯―――――---73
【相关链接】黄冈市浠水县朱店出土伯硕盘铭文与禀受封黄冈伯考探
35世 主土(约前1475—?)受封南星君,时商道复兴,远方重译来朝者七十六国――74
【相关链接】四川三台、武隆《黄氏族谱》和台湾《黄氏宗谱》黄氏仲衍(高)之后说解读。
36世 不稿(约前1450—?)官侍中郎-――――――――――――――――――――76
37世 佗(约前1425—?)国内复乱―――――――――――――――――――――-76
38世 扩(约前1400—?)商主祖乙封为武阳君(武阳今河北大名府?)――――――― 77
39世 父叔(约前1375—?)祖乙(在位前1372-前1354)时为大将军――――――-78
40世 吴父(约前1350—?)封大里上士――――――――――――――――――79
41世 岵(约前1320— ?),为长城县尉―――――――――――――――――――79
42世 彤(约前1290—?)商帝盘庚迁殷时(前1300),改国号殿,商道复兴――――80
43世 倏(约前1260—?)封大祝,迁历正,掌邦国志--------------------――----81
44世 亚夫(约前1230—?)封历正,迁治粟内史,出为卿士--------------------82
45世 林父(约前1200—?)为太史,伐鬼方(鬼方即北胡也)――――――――――82
46世 棫(约前1170—?)封新筑公――――――――――――――――――――――83
47世 父坛(约前1147—?)袭爵新筑公,为典农,时文王称西伯-――――――――84
48世 约续(约前1120—?)为校尉,其长子以约为氏,次子鲎――-―――――――85
49世 鲎(hòu,约前1095—?)为司隶,以上为商时代――――――――――――――85
【相关链接】49世黄飞虎的传说和东岳庙――――――――――――――――――-―87
四、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黄国被改封河南潢川―――――――――――87
50世 元(王)所(约前1070—?),周初江夏人,武王(前1046)克商都镐京―87
【相关链接】元(王)所与黄姓家族在商末衰落和周初再度辉煌之谜考――――――88
51世 中立(约前1045—?)周公东征时,新建东都洛邑―――――――――――――89
52世 起崛(约前1020—?)为掌天星的保障正―――――――――――――――――90
53世 髦子(约前995—?)为中大夫(子爵)-----------------------―――----90
54世 见推(约前970—?)官庶尹,为司谏。生九子,次子鞅----------------91
55世 鞅(约前945—?)为内史――――――――――――――――――――――――91
56世 履(约前920—?)为内史---------------------------------------------92
57世 辰(约前895—?)为畿内闾正,时周懿王(前899-前892)徒于槐里,王室衰微。
生五子,长芮伯――――――――――――――――――――――――――――――92
58世 芮伯(约前865—?)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为征军大将,与召公虎平定淮夷
(约前820年)―――――――――――――――――――――――――――――――93
59世 考父(约前845—?)为大正(太仆),迁左丞相―――――――――――--―93
60世 君牙(约前820—?)为大司徒―――――――――――――――――――――94
61世 宓(约前796-?)周幽王(前781—前771)时为长史―――――――――-95
62世 钘(约前775—?)官宗正,迁畿内族正(师)―――――――――――--――96
五、春秋时期(前770-前476)黄国与齐国结盟被楚国并吞―――――――――――97
63世 詹父(约前750—?)为畿内闾正(胥),时周室东迁(前770)洛邑(今河南洛阳县)
是为东周-―――――――――――――――――――――----------------99
64世 囏(艰,艰,约前725—?)封高平(向)侯---------------------------99
【相关链接】古黄国国君黄君孟――――――――――――――――――――――――100
65世 翳(约前700—?)为掌节上士―――――――――――――――――――――100
【相关链接】黄国故城遗址――――――――――――――――――――――――――101
66世 擘蕃(约前675—?)为人正(应为大正,司寇)-―――――――――――――102
【相关链接】黄国的青铜与玉器文化――――――――――――――――――――――102
67世 吉甫(约前650—?)时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并吞―――――103
68世 适(约前625—?)为山师。―――――――――――――――――――――――104
69世 权(约前600—?)为宗伯,时周简王元年(前585)晋国迁都新田(今山西平阳庥
曲沃县)-------------------------------------------------――-----------104
70世 垂(约前575—?)为大司农-――――――――――――――――――――――105
71世 息(约前550—?)为攘羌校尉-―――――――――――――――――――――105
72世 炽(约前525—?)封上士,为畿内族正(以后为战国之世)―――――――――106
六、战国(前475-前221)晚期黄歇为楚相代表黄氏首度崛起―――――――――107
73世 宰(约前500—?)为执正(政)上卿,时在战国初-――――――――――――107
74世 陈(栋,约前475—?)封陈平侯-――――――――――――――――――――107
75世 妥(约前450—?)为庶尹,逼(近)宗伯。生三子,次曰扁――――――――――107
76世 扁(约前425—?)为钱府上士-―――――――――――――――――――――108
77世 淑(约前400—?)为下大夫-――――――――――――――――――――――108
78 世 浩(约前375—?)为司财,居光州固始县――――――――――――――――108
79 世 惠(约前345—?)为内史,封公爵-――――――――――――――――――109
80世 黄歇(约前314—前238,77岁)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封太傅,为相,又封为春申
君,食客三千人-―――――――――――――――――――――――――-110
七、秦朝、西汉时期(前221-公元8)黄霸为汉相再创黄氏辉煌―――――――-116
81世 黄幼冲(约前275—前213)字太公,秦始皇时大儒,(前213年)焚书坑儒时,与卢生
等四百六十余人同遇害。冲生十二子,四子大纲----------------------116
82世黄大纲(约前240—?)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任光州刺史,有善政;六年(前201年),
汉置江夏郡,十二年(前195年)高祖巡狩光州,以大纲优异,封江夏侯,再封汉定侯,兄弟
皆赐三公之服。居光州固始县(河南光州)。黄氏江夏郡最早名于此-―117
【相关链接】82世,邔侯黄极中(约前240—前168年)和邔侯国―――――――――117
83世 黄公卿(约前200—?)――――――――――――――――――――――――118
84世 黄士夫(约前165—?)避乱隐居,有五子,次曰霸。―――――――――――119
85世 黄 霸(前131—前51)字次公,谥文公,历官至丞相,封建成侯,谥定侯,为汉
代循吏之首。生五子,季曰宗―――――――――――――――――――――119
【相关链接】黄霸(前131—前51)至黄香(55—110)世系
86世 黄宗(约前100—前21年),又名黄赏,封中曲侯,官至关都尉。谥为思侯――124
87世 黄辅(约前70—7年),嗣封为侯。官至卫尉九卿。去世后谥为忠侯-――――124
88世 黄忠(约前45—公元23年后),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建成侯黄辅去世后,他的
儿子黄忠嗣封为建成侯。至初始元年(8年)王莽称帝建成侯国被废除-――125
89世 黄沛(约前20—?)黄忠的儿子――――――――――――――――――――――125
八、东汉、三国时期(25-265)黄香被尊为天下黄氏江夏大始祖――――――――126
90世 黄禄(约公元5—?)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赐隐居服――――――127
91世 黄况(约公元30-90)江夏安陆人,举孝廉,为郡五官掾-――――――――――127
92世 黄香(55-110)东汉孝子,官至左丞相、尚书令,迁魏郡太守―――――――127
93世 黄琼(86—164)东汉官至太尉,封邟乡侯,谥忠侯。夫人陈氏,子四,季恩荣-131
94世 黄恩荣(105-?),名黄阁、黄浩,隐居不仕。生二子长琬-―――――――――134
【相关链接】黄宪(约105—153) 字叔度,东汉著名的隐士-――――――――――――134
95 世 黄琬 (141—192)东汉末年官至关内侯、司徒、太尉,并封阳泉乡侯-――――136
【相关链接】江西黄氏10余支宗派――――――――――――――――――――――-139
96 世 黄惠三(约165-?),黄琬次子――――――――――――――――――――――140
【相关链接】96世 黄忠(约165-220),蜀汉五虎将之一
97 世 黄舜夫(约190-?),河南光州固始人,子五,幼子黄道隆-――――――――141
98世 黄道隆(约230—?)为东郡会稽市令,东汉末弃官入闽,迁于桐城(今泉州市)―141
九、晋朝时期(西晋、东晋、十六国,265-420)黄氏入闽―――――――――――143
99世 黄元方(又名彦丰,约260-?),随晋元帝(317-323)南渡,受东晋之封在晋安
(今福州市)食邑。卜居福州侯官黄巷,政尚慈惠,封开国公,卒于官,九十五岁,谥文节,
子孙蕃衍遍闽粤,实为闽粤两者黄氏之始祖―――――――――――――――――――-143
100世 黄仲(约300-?),东晋初随父元方公入福建。生九子,长曰雍旧―――――144
101世 黄雍旧(雍伯,约330-?),名泓,经史博览,官至太史。生四子,次如意―145
102世 黄如意(约370-?)好诗书词赋,朝廷屡征不起,后举孝廉,官至东宫舍人。生四子,
次日齐―――――――――――――――――――――――――――――――――145
十、南北朝时期(420-589)黄氏郡望由江夏等六个增洛阳、晋安至八个――――146
103世 黄齐(约410-?)官至中书令-――――――――――――――――――――146
104世 黄贵林(约450-?)官太傅,生四子,次端仪――――――――――――――147
105世 黄端仪(约485-?)为建安郡建阳县令(今建阳市)――――――――――――147
106世 黄若生(约520-?)南朝陈时荆州刺史,后被武帝召为驸马。生六子次滔之-148
十一、隋唐时期(581-907)黄氏撰家谱并开创紫云、邵武等派系――――――148
【相关链接】中华黄姓第一文状元黄凤麟及文状元11人―――――――――――――149
【相关链接】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黄仁泽及武状元8人―――――――――――――-153
107世 黄滔之(约545-?)隋朝(581-618)官至御史――――――――――――156
108世 黄芳(约565-?)号竹岩,唐太宗时任参军,勤恤小民,讲学于闽之东山,及撰
写谱图序,撰家谱图序,并与名臣高士廉、温彦博等奏请定天下氏族――――――――156
109世 黄冲(约585-?)唐时隐士,生二子:长岸公、次崖公―――――――――157
110世 黄崖(约605-?),约624年自候官外迁,卜居丰州东南郊(今泉州鲤城区),
子守恭、守美―――――――――――――――――――――――――――――――――157
【相关链接】黄岸与涵江黄巷大门楼——群凤坊―――――――――――――――――158
111世 黄守恭(629-712)乐善好施,人称长者。子:经、纪、纲、纶、纬―――――159
112世 纪(658--?)附:经(655)、纪(658)、纲(661)、纶(669)、纬(686)――162
113世 迪(约690--?),纪公子,任袁州判官,政绩卓著,恤贫赈艰,人称“活佛”。―165
114世 黄赞(约720-?)登进士,官明州刺史-―――――――――――――――――165
115世黄滔(约750-?)唐开成元年(836)进士,历任太子中允,为官数十载,廉洁奉公,
布衣粝食,为后进官者树立风范-―――――――――――――――――――――――166
116世 黄肃(782-?),名严,字娱山,号十一郎―――――――――――――――――167
117世 黄忠(818-?)生四子:刚裕、毅裕、木裕、讷裕―――――――――――――167
118世 毅裕(845-?)生三子:友、烟、义,一女黄厥―――――――――――――-167
【相关链接】黄惟坚(851-941)与广东肇庆高要金利黄氏――――――――――――167
【相关链接】邵武传世之祖黄峭公(872-953)―――――――――――――――――168
十二、五代十国时期(907-960)黄氏随王审知入闽开创虎丘、青山等派系-―――170
119世 黄渊(又名烟,875-?),子三:荣、显、壮―――――――――――――――172
黄厥(约877-937)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862~925年)娶为妻室。
909年梁太祖加拜王审知中书令封闽王,黄厥成为王妃。黄厥生有二子,长延钧,次延政。933年
王延钧正式即皇帝位,国号闽,追崇生母黄蕨为皇太后。
120世 黄志显(892-?),台州郡文学助教,赠水部郎中,子二:禹锡、禹迪――――174
【相关链接】黄敦(854-?)与虎丘派―――――――――――――――――――――174
【相关链接】黄膺(850—927)与青山派及中华慈善家黄如论――――――――――――174
121世 黄禹锡(约917-?),检校尚书、水部郎中、摄莆田令。子观,薮――――――175
十三、北宋时期(960-1127)黄氏开创江西分宁、湖南渠阳等派系―――――――176
122世 黄 观(954-?),知閬州、国子博士。子二:宗望、宗旦――――――――――176
123世 黄宗旦(973-1030),榜眼,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今湖北襄樊市)―――――176
【相关链接】广东黄致政(约1020-?)黄程(约1075-?)黄詹(约1080-?)黄僚(约1130-?)
黄由(1150-1225)黄献(约1200-?)黄中立(约1214-?)黄进(约1260-?)世系-----177
124世 黄尧允(1030-?),进士及第,历任尚书稽勋郎中,三司省判官。知襄州-――179
【相关链接】黄庭坚(1045-1105)和江西分宁黄氏――――――――――――――――180
125世 黄梦昆(1056—?),尧允长子,以子黄翰为柳州知府,赠奉政大夫。―――――180
126世 黄翰(1081—?),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初知江宁,后任柳州知府――――180
【相关链接】黄龟年(1088-1145)与湖南渠阳黄氏―――――――――――――――180
十四、南宋时期(1127-1279)海南黄氏开基―――――――――――――――――181
【相关链接】黄篪(1110-?)与海南黄姓――――――――――――――――――――181
【相关链接】黄龙(约1110-?)与檗谷派―――――――――――――――――――-183
【相关链接】黄府(1130—1210)与金墩派―――――――――――――――――――184
127世 黄坮(1133—?),字廷丰,黄翰之四子。上舍生,授官商州(陕西)通判―――185
128世 黄祐(1179—?),九岁能文,下笔千百言立就,当世大儒多出其门下―――――185
129世 黄岩蓀(1218—?),进士及第,任柳州知府。(岩蓀公修譜至此)―――――――185
十五、元朝时期(1271-1368)黄氏因福建动乱和人多地少等因向广东等地迁移―187
130世 黄懋(约1250—?)元初,以父祖皆宋忠臣,耻食元禄遂隐居不士。子光绍―――188
【相关链接】黄公望,(1269-1354)元代的四大画家之一―――――――――――188
131世 黄光绍(约1280—?)时闽不开科(1314年开科),公以隐居自娱。子:文、章-189
【相关链接】广东黄氏:黄久隆(1284-?)、黄建饶(1295-?)、黄紫峰(1324-?)和
黄德三、黄真禄、黄祺潭、黄德盛世系――――――――――――――――――――――189
132世黄文(约1310—?)时际元末,黄田村先受兵焚之灾,继受倭寇之祸,所有房屋尽被焚毁,
村民惨被屠杀,素称万户之村竟成一片废墟,全村只存山后三户。当时,吾族或死于盗、或终
于疾、或流离远涉;留居本乡者,唯公而己。公生四子:自明(公居社壩)、自德(少卒)、
自复(抽軍外出)、自达(留居本宗)―――――――――――――――――191
十六、明朝时期(1368-1644)与福建黄氏北迁浙江――――――――――――――191
【相关链接】明初黄氏随山西洪洞百万大移民至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192
133世 黄自达(约1355—?)诸兄迁外地,唯公留居锦田。生二子:孟,仲―――――-193
134世黄仲(约1395-?)以厝分畔,因名为东房之祖。子一遗名。附:东厝黄氏――193
135世 黄遗名(约1435-?)长子彬,卖田宅代民输粮,基址尽为陈家所得―――――193
136世黄仙桥(约1483—?),妣蔡氏,继妣何氏,,合葬于厝西园。后因移墓与祠,移附
于仲公之西石岭下。子一,纯朴―――――――――――――――――――――――― 194
【相关链接】《锦田黄氏大宗族谱》修谱介绍―――――――――――――――――194
137世黄纯朴(约1503—?)始措第宅以遗子孙焉。妣仇氏,继妣李氏。子:汝胤、汝冀、汝辅、
汝助、凤山(佚名,后面进一步考证)―――――――――――――――――194
138世凤山(佚名,约1535—?)约1596年61岁的凤山公,因地震带儿子耀泉、侄子井泉等,
从福建惠安搬到温州平邑二十九都凤山头―――――――――――――――――195
139世 黄耀泉(约1564-?),配王氏,葬29都伏鹰西山湖。子一仰朝。――――――196
140世 黄仰朝(约1593-?)子四:奇玉、鸣玉、荆玉、纯玉。―――――――――-196
【相关链接】黄正束(1606-?)明崇祯十年(1636年)移居台湾澎湖,黄氏迁台第一人-196
十七、清朝时期(1644-1911)黄氏由全国及闽大举迁入四川、浙江和台湾。――197
【相关链接】黄氏239个支派入四川和四川黄氏―――――――――――――――――198
【相关链接】清朝康熙至光绪年间(1704—1877)东渡台湾黄氏始祖41个流派――――199
141世黄奇玉(约1624-?),仰朝公长子,配徐氏(1622-1694)。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防止接济郑成功,清廷颁布沿海居民内迁的迁界令,使凤山头人口增多,1663年奇玉搬腾
洋湾底。子三:长君锡王历派,次君秀湾底派,三君美后车派―――――――――199
黄鸣玉(约1630-?)子君正凤山头派。黄荆玉(约1636-?)无后。黄纯玉(1641-1702)
长君斌、次君英和五子君宪凤山头派,三子君华甘露尾派、四子君耀瑞安四石派。
142世黄君美(1657-1726)奇玉公三子。配陈氏(1664-1736),夫妻合葬玉苍山北田寮
牛栏岗。女五子三:荣师(1685-1738)、荣熙(1693-1738)、荣杰(1697-1785)-204
143世 黄荣熙(1693-1738)子8人、孙24人、曾孙82人。三子天禄,六子天举――204
144世黄天禄(1729-1807)荣熙公三子。黄天举(1737-1814)荣熙公六子――――205
145世黄志导(1767-1834,天禄公子)。黄志魁(1768-1840,天举公子)――――205
146世黄邦盛(1825-1909,志导公子)。黄邦仍(1811-1857,志魁公子)――――206
147世 黄兴冲(1864-1928,邦盛公子)。黄兴(九斗)(1815-1891,邦仍公子)―-206
148世黄仁篆(1896-1947,兴冲公子)。黄仁峨(1879-1920,兴(九斗)公嗣子)-206
十八、中华民国(1911-1949)与开国元勋黄兴(1874-1916)―――――――――206
149世 黄子素(1924-1995,仁篆公子)。黄子艾(1916-1986,仁峨公子)-------208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相关链接】世界各地黄氏简介和世界黄氏宗亲总会――――――――――――――210
【封面题字】中国第一慈善家黄如论(1951-)――――――――――――――――――212
150世 黄正瑞(1956-,子素公子),子黄田直、黄田刚。黄正楼(1937-,子艾公子)-214
151世黄祥苗(1966-,正楼公子)子黄文胜(1984-)孙黄梓楠(2006-)――――219


 黄氏源流探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黄姓的由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42c5e0102wemq.html黄姓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於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麽,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麽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於以国为氏之类。关於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於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於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於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於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历史来源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所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另《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得姓始祖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黄姓迁徙史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2、黄国人的迁徙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今日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为郡号。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莆田黄氏、侯官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宫随其人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紫云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守恭者,于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69年)随陈政、陈元光人闽,垦荒致富,其子孙蕃昌兴旺,成为闽南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定居浯州。今福建金门黄氏,多为这支随陈渊入闽的黄姓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据宋人何澹《黄公(永存)墓志铭》记载,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黄惟淡,也是唐末从光州固始人徙昭开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黄氏人闽的一个重要“源头”或途径。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体》载,括州松阳郡四姓之首为黄氏,婺州东阳郡五姓有黄氏,濮州濮阳郡六姓有黄氏;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为黄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为黄氏,处州缙云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黄氏。隋唐时期,黄姓由一而二,开始主宗分流,分为两大支:金华黄氏和邵武黄氏。还有一支与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派黄氏都有着渊源关系且也属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黄氏宗族——江西盱江黄氏。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是古代的一个小驿站。盱江黄氏,兴起于唐代中期。盱江黄氏是江夏黄香曾孙黄琬的一支后裔,其始祖是黄孟偻。黄孟偻,字德崇,一字广成。他是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生于唐高宗仪风丙子年(676年)二月十五。原籍江夏安陆(今湖北武昌一带)。唐玄宗天宝丙戌年(746年),黄孟偻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官任西台御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在巡视途中病于盱江,后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后,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没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后来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将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陆,故后世凡以“安陆”为郡名的黄姓,都共宗黄孟僯为始祖。盱江黄氏发展到第四代也即黄孟偻的曾孙辈黄省谕兄弟三人时,各有功名,家族大昌。这时,宗族也开始分枝。黄翰长子黄省谕,字保仁,唐宪宗年间(806—820年)进士,官御史大夫。夫人吴氏,生5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5人,支分数派。黄衰、黄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黄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黄表的后裔,极为兴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为后世官溪黄氏和抚州、金溪等派黄氏的共同始祖。黄表长子黄琬,后迁居福建邵武,成为福建邵武黄氏的一支。次子黄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县)枫林乡大柘村。据《湖南黄氏世谱》记载,仅黄琰这一盱江分支,就裂变出今天的乌石、火源、常丰、桂田、新田、新庄、田步、东乡、牛头岭、五里冈、五凤、宝峰、贵溪、安仁、团山、峡山、岩背、路口、蓝田、瑞州、饶山、砂源、沂阳等不同黄氏支派。黄翰的次子黄省和,字保义,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县令,后升节度使,封万户侯。生子黄荣。五代时期,为避战乱,这支家族便从盱江迁居至浙江金华府(今金华市),构成金华黄氏的一支。黄翰第三子黄省居,字保信。唐宪宗期间(806—819年)官任淮南转运判官。生2子:宝、贾。长子黄宝,初任仆射之职,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的后裔,又分居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县),成为今日江西安仁黄氏始祖。次子黄贾,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黄贾生3子:老大黄实,与妻张氏携三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往福建邵武灵槎故城开基立业,是盱江黄氏入闽的又一个重要分支。老二黄陈,其后裔迁居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县)。老三黄陵,徙江西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5、宋元时期的迁徙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江夏人黄震,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的御批。宋代还有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他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浦阳黄氏自黄苾开始,祖孙3代8人均为官入仕,并出了3个进士,从而奠定了黄氏家业。但从第四代起,各支大多开始衰落。传至黄门侍郎(官名)黄汝知一代,浦阳黄氏又家业复兴,声威重振。婺州(金华郡)浦阳黄氏主宗传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黄香的第二十六代黄洪、黄浩兄弟二人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洪、浩兄弟二人,共生了8个儿子。其中黄洪生子三人:秘、瑕、琰;黄浩生子五人:琛、璞、圮、琬、珍。浦阳黄氏第十八代的这兄弟8人,后来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② 邵武黄姓:这支黄氏,最初是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然后再折而向东,于隋唐之时再迁居于福建邵武。黄峭山,为海内外黄姓万派共宗的邵武黄氏大显祖。其名,其事,虽不见于经传史志,但在黄氏族人中、在黄氏家乘中,他事迹独特,名望尊显,流传久远,几乎无人不晓。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黄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郑氏。这三位夫人各生7子。这21个儿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孙兴旺,后嗣蕃昌。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将21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千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18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21套,分授21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邵武黄氏的这次大分析,以及随之而来的迁徙流布,相当多的黄氏谱牒都有详细记载。父子兄弟作别时,峭山公曾规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称,代替21子之名。③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 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④ 嘉应客家黄氏 (宁化客家黄氏分支)嘉应客家黄氏的开基始祖名叫黄僚。据宝安坪山谱和鹳薮谱,黄僚,亦作黄辽,字海虎,号良臣,南宋(一说元代)人,是峭山公第八子黄化的裔孙。是南宋时期进士,初任大理寺丞,隆兴三年(1165年)升琼州太守,为官海南。任职期满后告老还乡,途经嘉应时,爱此地水秀山清,便卜居于嘉应州城西厢五马坊水巷口。黄僚移居嘉应后,家族兴旺,成为当地望族。其子孙广布于粤、闽、赣三省各地。在嘉应州城的黄氏宗祠里,至今供奉黄僚为始祖神。福建邵武黄氏许多支中除了最著名的一支峭山派,另外黄膺派也很著名。黄膺,据多种文献资料所述,他是唐中叶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后徙居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一派始祖。黄膺的后裔,非常显贵,北宋时出了著名的尚书右丞黄履和大书法家黄伯思,因此,家族名扬天下。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 越南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兴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家族名人 黄歇: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黄初平:(黄大仙)黄初平,晋朝丹溪人。十五岁时他去放羊,有个道士见他本性善良,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石室中,收他为徒。一学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都在寻找他,经过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后来在街市上看到一个道士在占卜,黄初起就问他弟弟在那里?道士说:「金华山有一个放羊的小孩,姓黄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听到之后,立即跟道士到金华山寻找。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哥哥问弟弟道:「羊在那里?」黄初平指着白色的石头说:「就在那儿」,并喊:「羊起来」於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有数万头。初起惊讶不已,便跟初平学道。他们俩个都成仙了。黄初平别号「赤松子」。浙江金华有黄初平的赤松观,香港的黄大仙祠,就是浙江金华的「分庙」,黄大仙即是黄初平,极受崇拜。黄霸:(前?~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黄巢:(?~884)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干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黄道婆: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郡望堂号 1、郡望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晋安郡:治所在侯官(今福州市)。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 郡:为酒泉黄衍之后。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荆州。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精装全版彩色印刷,从第1世黄帝开始,到第153世黄梓楠,绝对的一个黄氏历史渊源全纪录,文字图片内容丰富、非常经典难得。唯一遗憾的是,每一世只介绍了1-2个人,其他的分支就不清楚了。不过也是,全部写下来估计不可能。
  •     真够绝的,可以从黄帝开始写起,将黄氏的族谱做得如此尽善尽美,非常难得。唯一值得探讨的是:其中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几何?毕竟,可供参考的东西太少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