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章节试读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506325004
作者:余秋雨
页数:520页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70页 - 石筑的《易经》

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完全就是给现代人的智能遗嘱。无法解读是埃及文明的悲哀,但是对于金字塔本身而言,它比那些容易解读的文明遗物显得更加永久。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28页 - 永恒的坐标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这是奥林匹亚的追求,健康是他们的宗教。而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73页

神秘的金字塔,成了埃及辉煌唯一的证明,历史因文字的断章,成了永久的神话。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81页 - 牛和斗牛士

孟菲斯:公元前3100已经是最古老的首都
左塞尔:修建了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
萨卡拉:因萨卡拉金字塔而闻名,萨卡拉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
金牛墓:没有找到有关信息,为何秋雨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网上并没有相关报道
拉美西斯二世: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56页 - 人类还非常无知

克里特岛,希腊文化西洋文化的摇篮,经迈锡尼的传播,开始进入希腊大陆。孕育了米诺斯文化的克里特岛,拥有先进的排水系统,单人浴缸形态,厕所的冲水设备,窗子的通风循环结构等等,这些公元前三千多年的人们却有一种时髦而精致的生活形态,极其讲究的生活品味。这种品味不仅没有发扬于迈锡尼,连很晚的雅典黄金时代也未必能望其项背。
但是他们的消失成为一个谜。有人说是火山爆发,也有人认为火山爆发前已经遭到浩劫。作者更倾向于火山说。但也因这个谜的存在,让希腊文明永远具有探索色彩。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376页 - 远行的人们

古代中国走得比较远的有四种人,一是商人,二是军人,三是僧人,四是诗人。
商人谋利,军人从命,他们的远行虽然也会带来一些文化成果,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企图却属于远行的僧人和诗人。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走得远一点,而军人却走得不太远,因为中国历代皇帝多数不喜欢万里远征。
那么僧人与诗人呢?诗人,首先是那些边塞诗人,也包括像李白这样脚头特别散的大诗人,一生走的路倒确实不少,但要他们当真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帕米尔高原就不太可能了,即使有这种愿望,也没有足够的意志、毅力和体能。诗人往往多愁善感,遇到生命绝境,在精神上很可能崩溃。至于其他貌似狂放的文人,不管平日嘴上多么万水千山,一遇到真正的艰辛大多逃之夭夭,然后又转过身来在行路者背后指指点点。文人通病,古今皆然。僧人就不一样了。宗教理念给他们带来了巨人的能量,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更是不惜穿越生命绝境,去获取精神上的经典,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惊天地、泣鬼神的脚步。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38页 - 神殿铭言

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迈锡尼时代,德尔斐神殿是大地女神盖亚的圣殿。公元前十二世纪,克里特岛传来太阳神阿波罗,德尔斐成了他的圣地。从此成为亚欧的公用祭坛,用此来讨问神谕。
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希腊的精神文化中心由德尔斐移到了雅典。刻在阿波罗神殿外侧来自塔列斯(泰勒斯)的铭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现了人类对神谕的不信任,而信任对象换成了人自身。这句话成为一个路标,由德尔斐文明通向雅典的另一种文明。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96页 - 碧血黄沙

哈特谢普索特,古埃及的武则天。神庙共三层,每层29个石柱,在古埃及,29意味着什么?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51页 - 我一定复活

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不仅是一名文化部长令人动容的敬业,更是古老文明的遗孤们企盼祖先的宝物还归故里的血泪控诉。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43页 - 畏怯帕特农

帕特农石柱残迹斑驳,还断了一些,但骨架未散,有型有款地把神殿支撑了两千五百多年,到今天竟然没有一丝衰态,它的魅力来自于它无以伦比的造型美,而这造型美得益于它的力量,使单色变成了华丽,方正变成了丰腴,断残变成了整饬。
帕特农神殿脚下正是狄奥尼索斯剧场,在这里产生了祭祀酒神歌舞,产生了古希腊悲剧,产生了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产生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而剧场的位置正好在神殿和普通城区的中间,是“天上”“人间”的中间位置。这又证明,戏剧艺术在希腊人心中,是天上人间的渡桥,神人之间的纽带。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187页

当看到希特勒的军事暴力杀害一百五十万犹太儿童,书中插图都是遇难儿童天真烂漫的笑脸时,心里不是滋味。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44页

神圣却满身苍凉的疮痍,辉煌的文明只剩无奈的哀叹。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138页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然。”——余秋雨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34页 - 雅典地震

希腊永远给人安全感,原因是它年岁太大,经历太多,接受灾难的心理弹性超过灾难本身。
愚钝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乱,大智又使人安定。但愿希腊的安全感不要羼杂愚钝。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86页 - 中国回送什么

萨拉丁古堡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协和广场:路易十六(Louis XVI),丹东(Danton),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这三个曾把握法国命运的人,死于这同一个刽子手手下,死于这同一座广场之上。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65页

“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余秋雨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498页 - 面向自然

世界各国的文明人都喜欢来尼泊尔,不是来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这里的自然,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要早得多。没想到人类苦苦折腾了几千年,最喜欢的并不是自己的创造物。外来旅行者也喜欢这里的生活气氛,喜欢淳真、忠厚、慢节奏,喜欢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洁净、空气新鲜、饮水清澈。其实说来说去,这一切也就是更贝占近自然,一种未被太多污染的自然。
相比之下,一切古代文明或现代文明的重镇,除了工作需要,人们倒反而不愿去了。那里人潮汹涌、文化密集、生活方便,但是,能逃离就逃离,逃离到尼泊尔或类似的地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拆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
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的所谓文明世界。
如果愿意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边。人性,也已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以前的对手——自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抹去或改写人类以前的文明史,但有权利总结教训。重要的教训是: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这种嚣张也包括文明的创造在内,如果这种创造没有与自然保持和谐,与人性保持和谐。
文明的非人性化有多种表现。繁衍过度、消费过度、排放过度、竞争过度、占据空间过度、繁文褥节过度、知识炫示过度、雕虫小技过度、心理曲折过度、口舌是非过度、文字垃圾过度、无效构建过度……对这一切灾难的爆发式反抗,就是同归自然。
……
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我们只选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赛什么?要讲文明之道,惟一的道就是自然。这就是说,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老庄最高!)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24页 - 闲散第一

当文明早已成为一种生态习惯,却要全部拆散,用一种低劣的方式彻底替代,这种痛苦比一般的亡国之痛还要强烈。好在希腊在被奴役后较长时间地保持了痛苦,只有这样才把衰败的过程延缓,甚至在衰败之后种下复兴的希望。
在纳夫里亚海滨,再次体味了希腊的单纯明晰。痛苦沉淀为悠闲。但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结果被现代文明所遗落。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52页 - 伏羲睡了

雅典人文学院的比较哲学博士贝妮特女士认为:希腊哲学的研究重心是知识,而中国哲学的研究重心是人生。在先秦智者中,最符合国际哲学标准的是老子,他有本体论的内核,而其他则比较具体和狭窄。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48页 - 我一定复活

帕特农因其气派美丽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重创,既是文明延续的象征,也是文明受辱的象征。十九世纪初年,英国的额尔金勋爵,作为英国驻希腊大使期间,将帕特农神殿在内的卫城上的建筑进行了一场洗劫。其中包括247英尺的帕特农中楣,帕特农南面部分的 Lapiths和Centuars(一人首马身的怪物)战斗的系列雕塑中的其中15块墙面,东、西面三角墙的17个浮雕,Erechtheion(伊瑞克提翁)神殿的一尊少女柱及其他许多碎件。这场洗劫对卫城上的建筑造成了及其严重的损坏,有些雕塑被肢解以便运送。当时的希腊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无力保护自己的国宝。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圆明园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只是这个奇迹也已经消失了。(以上两自然段来自雨果在圆明园被毁后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莱上尉的信)
敦煌的文物也流失了。
所谓的高等的文明人对文物的劫掠痕迹,在希腊,见识了,在埃及,见识了,在中国自然就不必说了。
希腊曾经的文化部部长Melina Mercouri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希望帕特农大理石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归,如果晚到了,我将为此重生。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373页 - 玄奘和法显

玄奘抵达键陀罗大约是公元六三〇年或稍迟,他是穿越什么样的艰难才到达这里的,我们在《大唐西域记》里已经读到过。他在大戈壁沙漠上九死一生的经历且不必说,从大戈壁到达键陀罗,至少还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再翻越帕米尔高原,以及目前在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
这些山脉即便在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世界级天险,居然都让这位佛教旅行家全部踩到了脚下。
……
我在讲经堂的上上下下反复行走的时候,满脑满眼都是他的形象。我猜度着他当年的脚步和目光,很快就断定,他一定想到了法显。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已经到达过这里,这位前代僧人的壮举,一直是玄奘万里西行的动力。
法显抵达键陀罗国是公元四〇二年,这从他的《佛国记》中可推算出来。法显先是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然后也是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这里的。他比玄奘更让人惊讶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三十岁,而法显已经六十七岁,法显出现在键陀罗国时是六十八岁,而这里仅仅是他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佛教文化的起点。
考察完后,这位古稀老人还要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北上回国,那时已经七十九岁。从八十岁开始,他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并写作旅行记《佛国记》,直至八十六岁去世。
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月寸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
站在键陀罗遗址中,我真为中国古代的佛教旅行家骄傲。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使他们保持了文字记述的习惯,为历史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现在,国历史学家也承认,没有中国人的这些著作,一部佛教史简直难于梳理。甚至连印度史,也要借这些旅行记来修订。
(突然好想读《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那么无可避免地还要翻一翻些许佛教典籍了(+﹏+)~)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12页 - 哀希腊

只有大海才是希腊文明的摇篮,而且历久不变。
看到了爱琴海,波塞冬神殿,这是公元前五世纪的遗迹。此时,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几乎同时在东方思考,而这里的海边则徘徊着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苏格拉底,希罗多德和柏拉图。拜伦在波塞冬海神殿石柱留名,在《唐璜》中悲叹祖国有如此灿烂的文明而最终败落。
苏曼殊借《哀希腊》抒发痛惜中华文明的衰落。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16页 - 荷马的迈锡尼

希腊是西方很多学问的源头。几乎所有的希腊早先学问家都是风尘仆仆,希罗多德,德谟克利特,他们行路,他们发现,他们思索,他们修正,这才构成了生龙活虎的希腊文化。
伯罗奔尼撒战争拖垮了雅典,但也在这块半岛上的野性十足的尚武的迈锡尼滋养了希腊的早期文明。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11页 - 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很久以前读的,今日浏览过去的说说,想起这本书,仿佛也想起来阅读当时的那种震撼。
书的内容我已经忘记,只是那种震撼至今有犹存。这几天是毕业季节,今天刚刚找完毕业照。我的心情有些失落。这种震撼给予我安慰。
我想,人是孤独的,尤其是一个读书人,或者说,读书的我是孤独的。毕业照的时候怎么也觉得孤独。
这是一位读书的缘故吗?我喜欢这本书。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65页

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千年一叹》的笔记-总有一天我会复活 - 总有一天我会复活

总有一天我会复活!
这句话道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文化,维护自己国家文化,将死之人的心声。
实在让人震撼!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120页

金字塔前的歌剧,应该是在宏大的历史文明下,进行臣服膜拜的仪式,这样才能更完美地展示沙漠子民的姿态,体现历史与现代的冲击。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65页 - 巨大的问号

继续追寻古希腊文化的源头。进入埃及以后,将历史重心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一下子回溯到了公元前四千七百年前,相当于从东周列国一下子推到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在埃及感受到的除了震撼就是疑问,或是带着震撼的疑问,眼下站在世界上疑问最多的文明面前,突然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31页 - 全场一片哭声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希腊已把大规模的体育比赛组织得井井有条。这种惊世骇俗的早期组织天才,不可能全然泯灭于这个人种,这块土地。
2004雅典奥运会。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59页 - 挂过黑帆的大海

爱琴海的名字来自于一个英雄的父亲,多多少少让人惊诧了一下。而克里特岛据说是大西洲(亚特兰蒂斯)的残余部分。古代神话真是让人着迷。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74页 - 元气损耗

作者在这篇中提到:埃及文明曾经不适度地靡费于内,又耗伤于外,最终选择了一种低消耗原则,也可称之为“低熵原则”,我在研究东方艺术的审美特征时启用过的一个概念。
没有找到关于作者的“低熵原则”的解释。

《千年一叹》的笔记-第255页 - 你们的祖先

我想说,许多国际惩罚,理由也许是正义的,但到最后,惩罚的真正承受者却是一大群最无辜的人。你们最想惩罚的人,公分浓拥有国际顶级的财富。
国际惩罚固然能够造成一国经济混乱,但对一个极权国家来说,这种混乱反而更能养肥一个以权谋私的阶层。
你们以为长时间的极度贫困能滋长人民对政权的反抗情绪吗?错了,事实就在眼前,人们在缺少选择自由的时候,什么都能适应,包括适应贫困;贫困的直接后果不是反抗,而是尊严的失落,而失落尊严的群体,更能接受极权统治。
(我又控制不住地对号入座了 >_< )
有人也知道惩罚的最终承受者是人民,却以为人民的痛苦对统治者是一种心理惩罚,这也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推理。鞭打儿子可以使父亲难过,但这里的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并不是父亲和儿子,甚至也不是你们心目中的总统和选民。
……
你们号称当代雄狮,敢于抗争几十个国家的围攻,此间是非天下自有公论,暂不评说;只不过你们既然是堂堂男子汉,为什么总是把最可怜的儿童妇女推在前面作宣传,引起别人的怜悯?男子汉即便自己受苦也要掩护好儿童妇女,你们怎么正好相反?


 千年一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