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秘密》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08641881
作者:李子勋
页数:280页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第150页

按常理说,孩子越小越娇贵,陪伴他们的老师应该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不仅品质高尚,而且知识丰富,有儿童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学历,养育过孩子,年龄应该在35-50岁之间。
没有养育过孩子的人不太知道如何与儿童互动,养育过孩子的人内心会有巨大的母性,陪伴孩子的时候才有一种称为母爱的东西。
很幸运,给张灯找了个这样的老师,期待9月的天下溪。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推荐序一 - 推荐序一

王人平
育儿即是育己,育己即是育人。
父母给过什么样的生活,构建了什么样的家庭关系,营造了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而所谓的影响、熏陶、教育,都只是父母生活的衍生品。
父母能立足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亲近自然,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给孩子接受天地滋养的机会,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发展孩子的心智,启发孩子的悟性,升华孩子的灵性。
把学习的内容局限在自己的课本里,把学习的方式局限在说教中,早早地逼孩子去背书、写字、算术的早期教育,不仅是狭隘的,甚至是反教育的。
真正的教育是在大自然的每一次亲密接触中,
是在孩子嬉戏玩耍的欢笑中,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场景里,通过孩子的 觉来完成。
推荐序二 朱正鸥
慢些,再慢些;并且,远些,再远些吧!
远:目光长远, 让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后退两步,以便更整体地看一个孩子
让我们站远一些,放下眼前的焦虑,放下手中紧握的育儿之术,而是从道的角度去审视儿童,了解育儿,思考如何做父母。
金韵蓉 在孩子3岁之前(书读晚了),最好的早教是
尊重孩子的天性
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带着他们去亲近大自然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第141页 - 第三章 3岁前,早教重在唤醒

4岁到10岁之间要有计划地带孩子涉猎多种人文文化,最不要看重的就是学校学习。学校教育总是超前,在孩子的认知力还不具备理性逻辑的时侯给予理性教育,等于是让孩子不学走先学跑。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第100页 - 第二章 协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保护孩子的自恋,帮助孩子把幼稚的自恋发展成成熟悉的自恋:
一、绝不要胡乱夸奖孩子。在孩子真实能力下给予孩子回应,让孩子慢慢找到自我能力的边界,这个过程需要父母在与孩子进行言语、行为、情绪等回复式互动的过程中完成。
二、不能过多替代孩子,需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更多的探索行为。有此事情孩子多次尝试后做不到会选择放弃,这是一种自我欲望与自我约束之间的平衡。
三、尊重孩子。自尊是他最重要的心理发展动力。在孩子的能力水平上去和孩子互动,不能处处显得父母能干,总是纠正孩子,让孩子的自信得不到发展。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第120页 - 第三章 3岁前,早教重在唤醒

情绪大的孩子生命力强
愤怒、悲伤、高兴、满足、恐惧、焦虑、攻击性都是生命本体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原则上是接纳,不要太在意,更不要干扰或禁止孩子释放这样的情绪。体验情绪是孩子情绪成长中重要的一环,没有情绪体验也不会有以后的情绪自我识别、情绪管理的能力。母亲只要从儿童情绪里读到儿童的需要就可以了。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第5页

《早教的秘密》的笔记-早教的秘密 - 早教的秘密

序言 让育儿回归自然
人类被直觉引导了几千万年,理性与言语的构成使人类失去了对直觉的依赖。孩子在未曾获得言语与理性思维前,基本是依靠直觉行事的,要想在其成年时获得更多感性,前提是不要让孩子的理性成熟过早。
儿童的大脑是一种图形与意象流淌的思维体,言语是一种抽象概念,是固化与僵化的符号系统,儿童的大脑是高级形式,成人的思维却是简约方式,理性与言语过早涉入未必能促进孩子早期智力发展,反倒可能造成智力退行。
把孩子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全部。放弃我们已知的部分,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回归自然的育儿方式。
第一章 接纳孩子生命成长的自然顺序
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在于教孩子什么知识,而在于教育的结构与方式给孩子太多指定和标准,阻碍了其独立思考和创新力。人类的认知不是对现实存在的真实反映,而是一种对存在信息的选择结果。本书有四个基本假设:1、自然是生命之母;2、自然的智慧高于人类的智慧(孩子出生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携带着巨大的基于自然多重信息的知与识系统,我们需要唤醒这个系统,而非仅仅从外部获得。在孩子还未被科学文化浸染时,接触自然,从自然信息中获得信息系统非常重要,这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3、生命是共用的意识场(生命是开放系统,大脑、细胞等各方面的意识是可以共有的,就像在一起的女性月经时间会在一起一样,与什么人、物、环境同在决定着一个人的自我表达);4、万物皆信息(婴儿对信息的采集和接纳都是迅猛直达的,不需要理解,只需感受,越容易感受,越能吸纳。幼年经历的信息与场景,即便意识与记忆都没有了,熟悉感始终存在,重新把握也比较快。)
3岁以前,儿童是全脑思维,整个大脑都在思维与感觉,12岁是1/2大脑思维,成年人大概只有1/4甚至1/5大脑思维。育儿时既要尊重儿童神经生理规律,也要遵循神经生理需求,如何唤起与刺激儿童全脑认知的能力,让其得到饱满发展,是本书目的。
第二章 协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不同社会情境会形成不同内心模式,这些模式决定人的感觉情绪行为。通常人会按照习惯的路走,感知也一样。
50年代的人遵纪守法,传统谨慎,荣誉胜过金钱,有信仰也有现身精神。因为那时中国出现翻天覆地变化,孩子生长在红旗下,既受到正统教育也经历了大跃进的革命情绪。
60年代经历饥荒和文革,使那时的孩子体验到饥饿,同时人的尊严和信任被打破。所以这些人可以很好,非常善良,因为懂得珍惜,但坏起来也无法无天,贪污腐败,因为不再对权利敬畏。
70年代经历了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型,资源有限,只能拼搏,不断学习、考证,混乱中接受很多新思想。使得那时的孩子思想传统,但又喜欢赶潮流,这些人就比较好用,有团队意识、荣誉感,也能打拼。但这代人的家庭不稳定,离婚率高。
80年代社会高度发展,社会稳定物质丰富,孩子以自恋自在方式生活,对竞争、拼搏不感兴趣,坚持自我又乐于欣赏他人。所以80后无法形成统一的社会意识和生活观,各自为战特立独行。但贫富差距大使80后分割成不同的意识群体。
90后整个中国都是相似的,孩子们接受相同的信息,容易形成统一行为和心理方式,很容易出现群体性。
所以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会有很多亲人,不同亲人有不同性格,孩子跟谁像谁,这时可以考虑优质品格的人多带带孩子,可以形成补偿。
父母要用孩子能理解的当时和孩子交流,这需要夸张的手势表情姿势与语调,可以持续到3岁。听凭孩子对语言的自然学习与交流,不要制止也不要促进,不要用识字卡片,让孩子用孩子的方式慢慢适应。现在很多1岁孩子能说很多话,就是过度刺激有关,但很难说越来越聪明,爱说话一般不爱思考,爱思考一般话不多。
3岁以下不要灌输太多知识,最好是孩子问一句父母答一句,引向正确方向即可,不要说太多,对孩子来说一复杂就不好玩了,在他能理解水平上给点回应即可。当孩子问雨从哪里来,你应该回答你看雨从哪里来呢?孩子就会自己观察,保持疑惑,自己思考。
父母需要保护孩子的自恋情节,这与成年人自恋不同,孩子体验到被爱,知道爱自己,才能知道爱别人。当孩子主动关怀你时,你要积极回应,不要规定他应该怎样,他想怎样就怎样,有些事情制止他不如保护他,对于好的行为及时夸奖,不能只靠语言,需要母亲的拥抱亲吻愉悦和好的家庭气氛。这对孩子的自信自尊非常重要。
也要保护孩子的自恋不能发展为成年人的自恋,一是不能乱夸孩子,要在孩子真实能力下予以回应,让孩子找到自我能力边界。二是别过多替代孩子,让他自己尝试与探索,父母陪伴即可而不是帮助他,孩子多次尝试做不到会放弃,这是自我欲望与自我约束间的平衡。三是尊重孩子,不要老显得自己能干而纠正孩子,这会让自信得不到发展。
第三章、三岁前,早教重在唤醒
1、三月前的婴儿
三月前婴儿需要巨大关注,养育孩子时,母亲要体验与婴儿交流的同质性,用孩子的语言去交流。
让孩子的皮肤接触到外部世界,阳光微风青草树叶等等,以此唤醒孩子心智。
前三个月母亲要时刻陪伴,不要离他太远,让他嗅到你的存在。婴儿的感觉其实很精准,用鼻子也能嗅出你的位置,这种知觉是生命系统最高级状态。
2、三个月后
此时皮肤发育相对成熟,可以真正抚触与活动关节了,婴儿皮肤薄,神经血管密集,直接与大脑连接,所以抚触身体可以看成是把婴儿从涅槃唤醒。当然不做抚触也能使婴儿与外界刺激中发展知觉,但由母亲一双爱的手碰触并记忆下来的触觉感,会深深引发婴儿的快感体验。
最佳母婴关系应该是陪伴到3岁,三个月后,母亲可以短暂离开,但仍要自己带孩子。研究发现缺乏母亲拥抱的孩子成年后交际能力弱,如果母婴间能建立深度依恋,成年后与别人也容易建立深厚感情。
3、半岁到一岁
依恋是一岁孩子最重要母婴关系,依恋成熟的孩子成年后自尊自强自爱,也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拥有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其实女性更容易建立起依恋,即使儿时没有形成,谈恋爱、生孩子自然可以进行补偿,男性就没这么容易了。
情绪大的孩子生命力强。父母不要太介意,也不要干扰或禁止。体验情绪是孩子发展中重要一环。小时候难管的孩子成年后动力较强,发展也比较好。
这时期孩子视听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视听不能孤立,因为视觉听觉在大脑同一区域,如果你只给孩子听鸟叫的录音,不会引起孩子关注,所以一定要把孩子更多置身自然界。一个理想状态是,一岁时孩子已经听过全世界所有声响,每一个因素都留下记忆,孩子会自动把各个看似没有关联的因素连接起来,所有的鸟叫声都会让孩子抬头看天或者树林,所有狗叫声都能孩子低头看地。让孩子更多置身于自然环境会使其更灵动和活泼,感受丰富,产生好奇心,思维活跃,就像大自然一样生机勃勃,人格也不会狭隘。如果总是在家里或狭窄环境中,周围环境的刺激就使孩子产生耐受性,刺激失去作用,也就不会很好促进知觉发展。
4、一岁到二岁 说话晚可促进思维能力
不要用识字卡片去教孩子语言,而要用实物去刺激,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将实物与概念语言联系起来,否则就是僵硬的死记硬背式的教育。孩子对某概念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卡片的效果上,而是涉及到其轮廓颜色叫声气味等等,这需要复杂的认知系统,孩子保留这种复杂性越久越好。
二岁以下孩子往往词不达意,父母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语言正确性,否则会造成孩子说话紧张,甚至造成口吃。
说话不是越早越好,过早促进孩子言语发展会影响成年后智力和创造力,父母最好是积极回应孩子语言,但不要主动教导他,更不要逼迫学习语言。
5、二到三岁 自我意识发展期


 早教的秘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