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演义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203080916
作者:程三远
页数:4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话说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年少即位,由其四叔周公姬旦摄理政事,仗着周公忠心辅政,平定管、蔡、武庚等叛乱,随后封邦建国,制定礼乐和典章制度,政权逐渐巩固。成王亲政以后,乃是一位守成令主,继承文王、武王基业,任用周公、召公等一班贤臣,实是上下亲和,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四夷宾服。 这天朝罢,那成王来到后宫,向母后邑姜请安,到得殿前,看见几名侍女,带引着一个五岁小孩在那里玩耍,见成王到来,齐齐跪伏在地,独那小孩不遵王家礼数,仍然手持一片桐叶,笑望着众人。原来这小孩是武王少子,成王幼弟,因出生时左手掌心有“从从”形纹路,而“从从”乃是古文的“虞”字,于是取名为叔虞,字子于。成王见他总角之年(童年),一派童真,很是可爱,不觉动了孝友之心(与兄友善叫孝悌,与弟友善叫孝友),弯下腰来把叔虞拉到膝前,亲切地问他:“子于在这儿干什么呢?”叔虞素来与长兄很亲热,倚在成王膝下,用好听的童音回答说:“我在这儿捡桐叶玩。”成王接过叔虞手中的桐叶,随手撕成圭(长条形玉器,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形状,一本正经地对叔虞说:“姬叔虞听封,兄王将唐地封给你为侯。”原来,因为唐侯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被周公剿灭,目下国无君主,成王正准备挑选宗室中有能力的人封为唐国国君,而当时陕西一带唐、桐同音,所以成王这样说。谁知一旁随行的史官操起笔来恭敬地问道:“请问大王何时册立小主公?”成王说道:“适才不过和我的小弟开个玩笑罢了,哪里就认真起来?”史官回答说:“天子无戏言。有言则史官就会记下来,奏乐来歌咏它,并且要举行一定的典礼实施它。”成王听史官这样说,也改换成严肃的面容说:“既如此,待朕和叔父商量一下,挑个日子册封吧。” 那成王携了兄弟的手,二人一同来到后宫,拜见母亲色姜。这邑姜乃是齐太公姜尚的幼女,嫁给武王,女以父贵,所以立为王后,夫妇和睦,琴瑟和鸣,只生得成王兄弟二人,一个是国君的继承人,一个是怀里的小儿子,二人都得到父母的宠爱。不想武王寿命不长,灭商即位后仅六年就撇下江山社稷和群臣,归天而去,那年成王才十三岁,而叔虞尚在襁褓之中,群臣拥戴成王继位。那邑姜一心抚育幼子,倒也不觉宫中寂寥。见二子携手来到,心中非常高兴,问道:“你们俩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成王遂将刚才的事情向母亲禀明,并说自己愿意践诺前言,册封子于到唐地去做国君。邑姜听罢很是高兴,说道:“我儿能这么看承子于,兄弟相睦,我心甚慰。只是子于年幼,以后还得你早晚看觑一二,你父王九泉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的。”言罢不觉流下泪来。成王见母亲伤心,赶忙拜伏于地,哽咽说道:“母后不要多虑,孩儿敢不遵母后教诲?”当下无话。 第二天早朝罢,成王把叔父周公单独留下,告以册封叔虞为唐侯之意,周公听罢说道:“此议甚好。先王封建亲戚以藩屏,东、南两面都有王室宗亲封为侯国,唯北藩地近戎狄,唐国新附,一时尚未觅得新君。子于之封,一可落实天子之言,二可体现兄弟之谊,三可巩固社稷之藩,还有什么好商量的?然而册封乃是一件隆重的大事,不可轻慢,让为臣好好考虑安排一下。”当下计议停当,周公自去具体安排筹划。

前言

在黄河“几”字形的巨大臂弯里,托抱着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河绕山而流,山偎河而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她那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的特殊轮廓,使人一眼就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她。山西地理,向称形胜,太行、吕梁雄山东西对峙,滔滔黄河西、南两面环绕,襟山带河,易守难攻,为天下之肩背,系历朝首都之安危。东北可直达幽燕,拱卫京津,西南可连通关陇,直下巴蜀,东南则俯临华北,雄视天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得山西者有中原,得中原者有天下”之说。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始祖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著名的西侯度文化、丁村遗址,是这一带早期人类活动的见证。北温带温和适中的气候和疏松肥沃、易于耕作的黄土地,孕育出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在漫长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这里产生了许多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的人文景观,上古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尧舜禹三代建都于斯,开启数千年华夏文明,唐叔虞肇始三晋,奠定晋国数百年霸业。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削平群雄,遂立盛唐,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龙兴晋阳,代有天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和抗日主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威震敌胆,鼓舞和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杀敌士气。    三晋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一代贤相狄仁杰君臣相得益彰。武圣关羽忠勇绝伦,义薄云天,卫青、霍去病开疆拓土,功在千秋。唐代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各领风骚。宋代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首创编年体正史,《资治通鉴》光耀史学界。文坛巨擘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雄踞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其影响远及海外。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元杂剧作家群体,开中国戏剧之先河。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山西地处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其历史文化脉络清晰,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山西的先民创造出了蔚为大观的三晋文化,他们令人仰止的文治武功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业绩,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学创作素材,激发了每一个热爱山西的文入学者强烈的、难以遏止的创作热情。近年来风靡文坛的晋商大戏《大红灯笼》、《乔家大院》、《白银谷》、《昌晋源票号》,以及反映山西人民生活、斗争的文艺、影视作品《立秋》、《一把酸枣》、《吕梁英雄传》等,是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功作品和集中体现。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偏好,学者程三远伏案两年,撰著了长篇历史小说《晋国演义》,试图从历史的源头,探讨三晋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晋国演义》是一部国别史专著,她所讲述的,是山西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君主制政权晋国的历史,是山西地区最早的有可信的典籍史册为依据的历史。与上古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不同,《晋国演义》中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是确有其人的历史人物,这就为我们了解早期山西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方便。作者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把艰涩难懂、微言大义的史料撰著为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小说,可以说是最通俗、最直接、最适应人民群众阅读水平和鉴赏情趣的三晋文化,起到了传播三晋文化、宣传山西历史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有些史料前人从未涉及,对人们了解山西远古历史更显重要。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文化的诸多元素都在这一时期形成或者定型,而晋国,则是当时中国北方一个强盛的诸侯国,自周成王剪桐封其弟叔虞于唐国(约前1010年)而至晋静公亡国(前376年),合计37世634年,若加上后继的韩、赵、魏三国,则前后共为788年。晋国初封时,不过是一个方圆百十里的蕞尔小国,自献公灭国二十余开始强盛,而其子、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纠合诸侯,尊王攘夷,所建立的霸业历文、襄、灵、成、景、厉、悼、平、昭等世,二百多年间,晋国都是对各国具有重大影响,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大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产生的历史人物,都对后世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    唐叔虞初封之地,即今山西南部临汾、运城一带,夏文化占主导地位,戎狄杂居,晋国统治者正确采取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施政方针,缓和了治下国内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力迅速提升,疆域不断扩大。其后几百年间,这里都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这种特定的政治地理环境,使山西成为我国各民族融合、各种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也使得晋国受周王室的宗法制度影响较小,宗亲观念淡薄,所谓“晋人无亲”,指的就是这个特点,而曲沃代翼,六卿专权,三家分晋,则是其直接结果。    晋领域包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程度最古老、最文明的主要区域,地当今山西大部,河北、河南一部,陕西、山东小部,对当时华夏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均有重大贡献和影响。晋国的主要疆域山西省,至今简称晋省,而“三晋”则是其别称或美称。晋国及其后的韩、赵、魏三国,均积极参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在春秋战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遗迹,时有“晋国天下莫强”之语,而战国七雄中,晋入独占其三,可从侧面说明晋国之强大。其间所发生的大国博弈、历史事件、成语典故以及纵横捭阖间所体现的政治智慧等,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春秋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而作为春秋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最富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以强盛国力为依托的强势文化,三晋文化对后世乃至现代的影响都很大。和晋商文化一样,三晋文化是古代山西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国演义》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再现了春秋时期发生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的一幕幕撼人心魄的动人故事,起到了为三晋文化添姿增彩的作用。    晋国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革,西周初年奉行的宗法制度受到巨大破坏,随着新兴的地主阶层的崛起,权力迅速下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违犯和破坏。这种情况在晋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先是曲沃代翼,以小宗攻灭大宗,这是春秋时期的第一桩篡逆大案,周王室却无力制止,反而正式册命篡逆者为诸侯,取代了原来名正言顺的国君。后有韩、赵、魏三家分晋,更是以异姓卿大夫瓜分了得到正式册封的诸侯国,是明显的犯上作乱,但同样得到周王室的承认。这些生动而具体的事例,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种“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震般的巨大社会变革烈度。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春秋时期,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也出现了萌芽,有力挑战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如卫献公无道,被国人驱逐出国,师旷就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卫献公)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左传·襄公十四年》)”。在这里,师旷把错误全推在卫君身上,认为他没有尽到做国君的责任,被国人赶跑完全是活该。这就颠覆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不能不说是一次民主思想火花的闪耀。师旷的这一番言论,由二百年后的孟子总结扩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体系,更是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影响。    晋国以及源自晋国的韩、赵、魏三国,遏秦人东出之路,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逐鹿的必争之地,各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焦点始终纠结于此,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迫使晋国和三晋统治者不得不变法图强,尊重和重用人才。晋国时期的楚材晋用、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以及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都是这种政治现象的典型事例。特别是风行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发轫于三晋之一的魏国,李悝首开变法之先河,很快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三晋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还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法家、纵横家、兵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他们的代表人物申不害、慎到、荀况、韩非、张仪、公孙衍、孙膑等人,都是对当代和后世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    凡此种种,都不能不说是三晋文明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四    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开始,而热爱家乡,则要从了解家乡开始。读一点家乡史,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增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信心。    当今媚俗文化盛行,另类和戏谑文学大行其道,不少作者过度追求猎奇、猎艳和经济利益,其作品脱离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和审美情趣,而严肃、正统的文学则受到冷落。《晋国演义》的作者,能够坚守正面文化阵地,为广大读者献上一部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历史著作,当属难能可贵。    源于对历史尊重的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穿透力,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会被忽视、被湮没。很难想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民族,会没有或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宏扬中华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文入学者能够投身到传统文学的创作中去,充分发扬祖国的文化传统,为人民群众献上更多更好的作品,进一步繁荣我们的文化阵地。    是为本书之序。

内容概要

程三远,山西祁县人,1950年生,1963年就读于太原十六中学,1970年参加山西铁建兵团,次年分配到太原第一热电厂工作。1978年考入山西师范学院,师从晋国史大家李孟存先生,对晋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2005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那条路,那些事》等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回 惠洽桐封成王孝友异亩同颖叔虞献瑞 第二回 燮父迁都改唐为晋文侯勤王以臣定君 第三回 弟夺兄祚曲沃伐翼孙承祖志武公代晋 第四回 惩往诫尽逐群公子纳新宠克戎得骊姬 第五回 宠后宫昏君信谗言谮太子妖姬逞权谋 第六回 一箭双雕苟息借道唇亡齿寒虞虢灭国 第七回 巧陈利害优施说里恭顺自爱申生毕命 第八回 献公逐子父也不父里克弑主臣也不臣 第九回 丧乱不入重耳辞国外宽内忌惠公诛功 第十回 上下同愤秦国兴兵君臣失和晋侯遭擒 第十一回 贤文姜乘醉遣夫君愚曹公候浴辱公子 第十二回 楚成王礼遇流亡客秦穆公援立邻国君 第十三回 心怀疑忌吕却复叛 素志猖介子推隐居 第十四回 因勤王晋国得温原 为救宋文公伐曹卫 第十五回 焚僖宅颠颉正典刑 战城濮先轸建殊勋 第十六回 盟践土文公执牛耳觐河阳襄王伪冬狩

编辑推荐

《晋国演义》作者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偏好,学者程三远伏案两年,撰著了《晋国演义》,试图从历史的源头,探讨三晋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偏好,学者程三远伏案两年,撰著了长篇历史小说《晋国演义》,试图从历史的源头,探讨三晋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晋国演义》是一部国别史专著,她所讲述的,是山西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君主制政权晋国的历史,是山西地区最早的有可信的典籍史册为依据的历史。与上古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不同,《晋国演义》中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是确有其人的历史人物,这就为我们了解早期山西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方便。作者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把艰涩难懂、微言大义的史料撰著为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小说,可以说是最通俗、最直接、最适应人民群众阅读水平和鉴赏情趣的三晋文化,起到了传播三晋文化、宣传山西历史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有些史料前人从未涉及,对人们了解山西远古历史更显重要。


 晋国演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