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里斯之歌》书评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38740430
作者:[美]玛德琳·米勒
页数:408页

骨与血与肉

不得不说,内容有点苍白无力,但架构是恢弘磅礴的。为什么呢——因为这骨是《伊比利亚》的骨,而这血与肉只是一个同人作家等级的血与肉。但正因为这骨,不管整个故事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是有多么烂,看到最后,你还是会潸然泪下。“去吧,”她说,“他在等你。” ——《阿基里斯之歌》

永恒的爱情故事

2012年度最令人兴奋的处女作,魅力无穷且娱乐性强。想象着阿基里斯和全心奉献的帕特洛克罗斯之间亲密的友谊,作者召唤出这对灵魂伴侣,让这本书像电影一样──有些人可能说像一部史诗,令人耳目一新,又在细节上对人性充满了说服力。 你不需要熟读荷马史诗埃利奥特,或者看过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特洛伊,才能看出作者的《阿基里斯之歌》有多吸引人。作者写出的自负、忧伤和爱情的变换看起来历久弥新。这是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

值得仔细看看

前天看完了实体书,本来昨天就应该写这个的,但是眼睛真的超级痛,第一次看竖版繁体真的太伤眼睛了。QAQ 一直有看完喜欢的书就要写点读书笔记什么的习惯,算半个强迫症吧。就像要学会好好道别。一本好书,值得不停翻阅,但是最初的心情,还是想要记下。

生死相随的古希腊英雄挽歌

长矛从我发际掠过,近得如同爱人的气息。如果唯有死亡才能让爱情不灭,我愿以鲜血交换永不分离!这是一部非凡的作品,完美精致的描绘和忧伤细腻的抒情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曾经的王族之子帕特洛克罗斯,遭流放后邂逅了另一高贵完美王子阿基里斯,冰封的冬,新萌的春,火热的夏,金黄的秋,两人同食共寝、奔跑歌唱,胸膛躁动的渴切,激情难抑的慕恋,让他们卷入了那痴爱一生的情感漩涡……在神与凡人共存的古希腊时代,不朽的荣耀是永恒的追求,但在真心相爱的两人面前却显得无足轻重。因为唯有爱能穿越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世世代代被人类吟唱。就像奥德修斯对皮洛斯所说的:“我们无法确定谁禁得起记忆的屠杀。我们只是凡人,我们的生命短暂如同火炬。后起之人可以任意地抬举我们或贬低我们。……我有妻子。我已经十年没见过她了。我不知道她是生是死,也不知道我是否会在回到她身边之前殒命身亡。我唯一的安慰是我们必然会在冥府见面。就算此生无望,那么我们终究还是能在某处相会。我不希望我到了冥府看不到她。”不禁再度想起阿基里斯搂着帕特洛克罗斯冰冷的尸体痛哭绝望,流不尽的眼泪,再也无法回暖的肉身。他说他死后的骨灰,要和帕特洛克罗斯的混在一起,生死相随。但这“死而不已”的爱情却被生生阻隔,一个在冥府苦苦等候,一个灵魂被封存在冰冷的石墓底下,如同三生石畔的彼岸花,生生相错。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也早已知晓,但那可歌可泣的千年爱恋,依旧让人留下了悲喜交加的叹息。那没有实体存在的两个挚爱守候的灵魂在幽冥地府中再次相见,一个等着,一个赶赴,脑海里浮现阿基里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用透明的手臂拥抱彼此,数十载黑暗中的绝望等待,刹那间光明重现,爱人失而复得,无尽的思念痛苦全化为这一刻的珍贵,温暖美好。

《阿基里斯之歌》玛德琳‧米勒:在暴力世界,当个合乎道德的人

作者 / 马可孛罗 | 友善列印 转寄问:现代世界充斥着尖端科技与贫乏的全球政治,希腊神话真能和这样的世界扯上边吗?玛德琳‧米勒:如果我说故事不受时间局限,可能有人说这是陈腔烂调。特别是古希腊的故事,其中尤以《伊里亚德》为最,更是一般人说的老掉牙的东西。套句班‧强生(Ben Jonson)的话,这些故事不属於「每个时代,而是属於所有时代。」  人性与其伴随而来的愚蠢、热情、骄傲与慷慨在过去三千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们总是与世事息息相关。特别在面临巨大转折与变化的历史时刻,人类总会回顾过去,试图从中寻找洞见。这些故事流传了漫长的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传诵,它们肯定蕴含着重要意义,能让後世的我们从中探寻人性的本质。  每天的报纸头版总是报导着《伊里亚德》式的不幸,从自私的阿伽门农,到善於以暧昧言词操弄人心的奥德修斯,从大量杀伤人命的战争,到残酷虐待被征服者,这些全在荷马史诗中可以找到: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启示与罪恶。  此外,我还要更明确地说,我认为文化可以表现的爱情故事是超越性别与时间的。我并未刻意选择「同性恋」的爱情故事;毋宁说,我是受到故事里这两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所打动──他们彼此尊重,彼此爱恋,尽管两人遭遇凶险,却依然矢志不逾,这样的情感关系正是我们渴望的。问:《阿基里斯之歌》当中的阿基里斯故事,有多少成分来自於古典文学,又有多少成分来自於你个人的创作?你能不能说说你为这本书做了多少的研究?玛德琳‧米勒:从某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自己好像研究这本书研究了一辈子。我从小就喜爱古希腊神话,我在高中、大学与研究所持续学习与研究拉丁文与古希腊文。我的教授教导我丰富的古代史与古代文学知识,这些知识总是令我精神为之一振,而这些训练也成为我撰写这本书的基础──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想到未来有一天自己会撰写这部小说。  当我开始动笔写作,我随即发现自己需要知道更多的资讯:上古时代的船只航行起来是什麽样子?荷马提到的植物与动物究竟是什麽?我的古典文学背景可以协助我找到答案;我的书架上已经有了不少书籍,就算没有,我也知道到哪里寻找资料。此外,我曾在希腊与土耳其待过一段时间,这一点的帮助很大。  对我来说,忠实於荷马叙事的事件是很重要的。这本书最核心的灵感来自於《伊里亚德》中阿基里斯得知帕特罗克洛斯死亡的那恐怖的一刻。他内心的震惊极为强烈。这位伟大的半神勇士总是不把规则放在眼里,他甚至诅咒全希腊联军去死,但此时的他却心烦意乱,他因过度的悲伤与愤怒而陷入绝望。我想知道帕特罗克洛斯是何许人也,他与阿基里斯的关系何以能造成如此深刻的打击。荷马虽然告诉主人翁做了什麽,却未告诉我们他为什麽这麽做。阿基里斯是什麽样的人?他为什麽如此深爱着帕特罗克洛斯?写这本小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小说与神话最大的差异在於,这里头提到不少阿基里斯抵达特洛伊之前的故事,而这部分《伊里亚德》只字未提。这部分的情节存在着各种说法,因此我的工作主要是思索要把哪些说法添入到我的小说之中,而哪些说法我应该予以省略。问:大多数人不是很清楚帕特罗克洛斯这个人,也不知道他与阿基里斯的关系。你是怎麽产生这种想法,认为他们的友情变成了爱情?玛德琳‧米勒:我从柏拉图那里偷来的!帕特罗克洛斯与阿基里斯是一对恋人的说法由来已久。希腊罗马时代有许多作家把他们的关系解读成浪漫的爱情,换言之,这种说法在上古世界是普遍而公认的观念。我们甚至找到了埃斯库罗斯已经亡佚的悲剧片段,当中提到,阿基里斯说他与帕特罗克洛斯「时常亲吻」。  《伊里亚德》本身也有许多地方支持这种说法,只是荷马采取的方式比较间接。对我来说,最令人信服的证据除了阿基里斯极度悲伤,还包括他悲伤的方式:阿基里斯拒绝烧掉帕特罗克洛斯的遗体,坚持要将他的遗体放在他的营帐里,他在帐内不断地哭泣而且一直抱着他的遗体,尽管旁人惊恐地看着他,他也视若无睹。这种肉体摧残的感受足以让我相信,这两个男人有着真实而深刻的亲密关系。问:能不能说说「阿基里斯腱」的传说?它的来源为何?你在做了这些研究之後,是否还相信这个传说?玛德琳‧米勒:阿基里斯最着名的神话──他的脚踵就是他脆弱而致命的地方──事实上是非常晚近才形成的故事。最早提及此事的文献出自罗马作家的手笔,几乎离最早的文献《伊里亚德》与《奥德赛》有千年之久。在这千年当中,出现了不少故事解释阿基里斯的刀枪不入,但《伊里亚德》与《奥德赛》的说法是最简单的:他不是真的刀枪不入,而是他武艺高强、精於战斗。由於《伊里亚德》与《奥德赛》是我主要的灵感来源,而且它们的诠释比较符合现实,因此我选择接受这两部作品的说法。  阿基里斯的故事开始流行之後,紧跟着出现了一些有关脚踵的有趣神话。其中最着名的是阿基里斯的母亲,也就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她为了让阿基里斯长生不死,於是将他浸泡在斯提克斯河里。她抓住阿基里斯的脚踵,因此这个地方成为阿基里斯的罩门。每一次我对中学生讲这则故事的时候,他们总会七嘴八舌地吵起来:  「这实在太蠢了!她为什麽不换个位置抓呢?把他泡两次不就好了?」  「为什麽不晚点再来泡第二次?」  「水或多或少还是会渗到脚踵!」  这些争执也影响了我,使我认为这不是个具说服力的说法。问:如果现在想到希腊以及希腊的邻近国家观光,而且想追寻阿基里斯与帕特罗克洛斯的脚步,「重演」一次特洛伊战争,那麽应该要到哪些现代城市,在这些城市又能看到什麽?玛德琳‧米勒:这段旅程的起点在希腊北部的色萨利地区。我们不确定佩琉斯宫殿的位置(如果真有这麽一座宫殿的话),但可以确定的是,佩里翁山还在那个地方。那是个绝佳的健行地点,周末甚至有登山火车通行。附近有一座大港市沃洛斯(Volos),也是值得观光的景点。沃洛斯拥有优良的地理位置,在古代,一定是普提亚人会选择的定居地。  其次是斯基罗斯岛,忒提斯将儿子阿基里斯男扮女装窝藏於此,使其免於卷入战祸。斯基罗斯岛位於爱琴海中部,在斯波拉德斯群岛(Sporades island cluster)最南缘的位置。这座岛到处都是岩石,特别是岛的南方。岛上有几处美丽的拜占庭与威尼斯遗址,此外,岛的风景与沙滩也令人惊艳。如果你想感受完整的阿基里斯经验,那麽你一定要尝试来个变装秀。  之後,我们离开斯基罗斯岛,来到波伊提亚(Boetia)的奥里斯(今日的阿弗利达[Avlida]),此地位於雅典的北方。这里是希腊舰队前往特洛伊之前的集结地。奥里斯是一座小城,但这里有沙滩,你可以坐在沙滩上,假想自己正等待着阿基里斯现身,然後你们可以攻陷特洛伊……  虽然阿基里斯与帕特罗克洛斯从未到过此地,但你既然已经来此,倒是可以快速绕个路去参观阿伽门农位於伯罗奔尼撒北方的迈锡尼宫殿。这是极少数除了特洛伊之外,留存至今的荷马时代遗迹。你可以看见着名的城市入口「狮子门」,以及圆形墓塚,这里曾挖掘到「阿伽门农的面具」与「涅斯托尔的杯子」。当你游览此地时,你可以想像自己是阿特勒斯的儿子,傲气十足的你欺凌着属下。然而不要演得太过份,因为阿伽门农就是在浴缸里被忍无可忍的妻子用斧头砍死的。  现在,回到奥里斯。在加入希腊舰队之後,阿基里斯与帕特罗克洛斯动身前往特洛伊,他们一路上在几座岛屿停泊。由於我们不清楚他们停泊的地点(神话中也未交代清楚),我想这表示你可以随心所欲在任何一座美丽的希腊岛屿上驻足游玩。如果你走的是南方路线,你可以登上勒斯博斯岛,着名的女诗人萨波(Sappho,柏拉图推崇她是第十位缪斯女神)在此地生活与写作。从北方走则可到利姆诺斯岛,这座岛在古代神话里有着不好的名声,这里盛产毒蛇,英雄皮洛克梯提斯就是在此地被蛇咬伤。所以留意打草惊蛇!  我个人则是推荐最北方的路线,虽然这麽做可能要绕点远路,你可以到美丽的城市伊斯坦堡一游。我在今年春天很幸运地能前往伊斯坦堡观光,那里的确是令人兴奋的好地方。举目所及尽是无价的历史瑰宝,从西台人到鄂图曼人,更甭说还有许多现代名胜。所以,你们会是第一个听到这种说法的人:帕特洛克洛斯肯定去了伊斯坦堡。  最後一站:特洛伊,它就位在达达尼尔海峡南方海岸。你可以待在邻近的城市恰纳卡雷(Canakkale),这里也值得游览,而且城里还放着二○○四年电影特洛伊的原尺寸木马道具。据说这是布莱德‧彼特要求留在这里的!  你可以搭乘巴士往南到这处古代的考古遗址。站在这片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废墟中,放眼望去,前方就是当初希腊人与特洛伊人厮杀的平原。虽然只剩下石块,但宫殿的感觉仍然充满史诗气味。记得带件外套,荷马说的「多风的伊利欧斯」可不是浪得虚名。找到最高点──这里只剩下古代城市的着名高塔──回想《伊里亚德》不朽的第一句话:「唱吧,女神,唱出阿基里斯的愤怒。」问:你希望读者从你的书中获得什麽?对於觉得希腊神话太难以阅读而且并不有趣的读者,你有什麽话要对他们说?学校里的孩子应该可以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材料(吸血鬼小说等等之类的读物),不一定要阅读古典文学,你以为如何?玛德琳‧米勒:对於曾经接触古代史诗如《伊里亚德》或《埃涅阿斯纪》,却觉得内容无聊的人,我只能说,我了解你们的感受。  身为老师,我经常在学期初遇到学生来跟我诉苦,老师,我夏天读了《埃涅阿斯纪》,我觉得无聊透顶。这并不让我意外:这些史诗原本就预设了大量的背景知识,这些神只是谁,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麽。这些史诗也预设了读者已经了解史诗的传统,例如列出所有的将领与船只,或者不断地重复诗文。如果你不具备这些知识,那麽史诗只会让你感到一团糟。然而,如果你能在引导下接触史诗,我指的是好的指引,能快速地让你理解希腊神话,或者是一个喜爱史诗的朋友,那麽当你接触史诗时,一切都将改观。这些原本讨厌史诗的学生,在经过一学年之後,每个人都说他们喜爱维吉尔,也喜爱《埃涅阿斯纪》。  我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读者能在完全不了解《伊里亚德》之下也能喜爱《伊里亚德》。我希望给予读者一切可能的资讯,让他们可以理解当时当地发生的一切,这样他们就可以像荷马最初的听众一样,完全理解荷马的史诗:它是个娱乐,而不是个研究的课题。  好消息是就算有人在学校里不喜欢古典文学,他们日後还是有可能重拾古典文学,而且发现自己喜爱古典文学。我在十年级时阅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苏拉》(Sula),这本书显然超越我的脑子所能理解的范围;我就是无法看懂它。然而几年前,我重新拿起这本书,惊喜地发现自己很喜爱这本书。所以任何时候都是开始的时候。  说到我希望读者获得什麽:我当然希望听到这本小说让读者对希腊神话产生兴趣,尤其是《伊里亚德》。我也希望这本书能驱除一点恐同症,我认为这个社会对同性恋的恐惧有点过度了。  在写这本小说时,我经常想到个人的责任问题。帕特罗克洛斯不像阿基里斯是个史诗人物,他只是个「平凡人」。但他拥有的力量远超过他的想像,他以一己的微薄之力,在关键时刻对他人伸出援手,却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阿基里斯──但我们仍然可以是帕特罗克洛斯。在一个充斥暴力的世界里,努力当个合乎伦理道德的人,谁说没有意义呢?

《阿基里斯之歌》 勇士挽歌下的绝美爱情!

【作家】钟文音◎文在精神不济时我总是避免读希腊神话,免得被诸神的名字搞得头昏。但读新锐作家玛德琳‧米勒获得柑橘奖之作《阿基里斯之歌》却是津津有味。阿基里斯,见到这个名字,马上浮起阿基里斯的脚踝,这也是阿基里斯最脆弱之处。他是国王佩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所生之子。米勒在写凡(男)人与女神时非常精彩,甚至带点女性主义,海洋女神是非常厌恶和凡人结合的(即使贵为国王):“佩琉斯被她抓伤的伤口流出的血,与忒提斯大腿上的流淌的初夜污迹融合在一起。”女神把精力放在儿子阿基里斯身上,锻炼儿子成为希腊第一勇士的方法首先是她在儿子襁褓时,将他倒提着放入冥河中,以天火粹炼出一身的铜皮铁骨,故全身能刀枪不入,然而忒提斯手里抓着他的脚跟,因此这个小点却没浸到河水,故成了他的致命伤。诸神与凡人的爱情与婚姻写得栩栩如生,诸神混杂着人的七情六欲,而人却隐隐有着神性。当然诸神不是这本小说的核心,这本小说环绕的人物一如书名:希腊大英雄阿基里斯。然而别以为这本小说是照着神话轴线走,相反地却有着极其特别的叙述视角:以“我”,来写阿基里斯(Achilles),而这个“我”,小说逐步揭开身分谜底却是死去的游魂:战死的阿基里斯好友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是改写自荷马史诗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原因是即使大家都耳熟能详阿基里斯的神话传说,但作者却能注入创意,将人物的黑暗面勾招出来,让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对人物的奇异悬念,彷佛故事脱离了神话,而化为生活中的我们。米勒如何将神话赋予新意?那就是不将小说故事放在特洛伊与引发战争的美艳美女海伦身上,相反地整本小说的重心是阿基里斯与帕特洛克罗斯,两个男人的情谊,在米勒笔下却阴柔无比,彷佛是同志之爱,也是生死挚交,连死后骨灰都要「混」在一起。小说一开始就很好看,“我”帕特洛克罗斯开始自述成长历程,米勒逐步写出嬴弱男孩的成长故事。被欺侮的无自信男孩,遭自己父亲的放逐,遇到阿基里斯,性格因爱才被激发出坚毅。一开始阅读,恍然以为在读爱情小说,非常阴柔,米勒带着某种阴性书写地凝视这段迷离的神话关系。小说当然也超越一般的爱情小说:“我”说着自己的孱弱,小说逐步浮现出阿基里斯的刚强,两人的形象逐渐增强,孱弱男孩最后代替爱人出征,且战死沙场,且成了捍卫爱情的男人,也让爱他的男人阿基里斯为他复仇,并遗言同葬一起。小说尤其强调两人那种奇异的特殊关系,且少见的同性之至死不渝。但小说并非是以神话来穿凿附会「男男」相爱的故事,相反地是带着深邃“生死契阔”的高度。小说最后的焦点是,特洛伊战争末期,阿基里斯因故受辱不愿出战,后因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特杀死,他气愤前往报仇,怒杀特洛伊王子赫克特,且还驾马车拖行其尸体以宣泄悲愤。这是小说为爱复仇的高潮(且是为了同性之爱)。米勒运用“关键”的神话元素,将两人的关系写得非常生动,爱情与战争,女性与男性,凡人与神人,人神共体的阿基里斯却仍困陷俗世的爱情与友谊里,这使得这本小说不再是希腊神话,而是借着希腊神话还魂了人性,且又将人性放置于凡圣的纠葛(神界的战争不亚于人间)。荷马的古老史诗,有着浓浓的现代人情味了。至于神话里关于两人的爱情关系,一直存着多元看法。究竟是兄弟之谊,或同性爱恋?作者米勒特意一厢情愿采取了“同性恋”观点(也许为了一新耳目),但她可非凭空想象,她考证了古希腊对于男性情爱的习俗等等,且因作者的用字独创古典,叙述充满热情与细腻,因此这本小说虽站在古老的神话之上,却替隐晦且议论的同性关系,有了独特魅力,且即使不了解荷马史诗的读者,也能因阅读这本小说而有了较为清晰的故事图像。由此,不难明白为何这本小说在出版时,据说读英国文学者读了不禁哀道:“以前读伊利亚德可是非常痛苦,如果能先读到这本小说就好了。”小说虽是以男性观点书写,但小说几个鲜明女性却亮眼,连多被描写成美丽绝伦但却柔弱的海伦,在小说里也有自己的发言权(她自己选择要结婚的对象)。而阿基里斯之母忒提斯也可是小说最精彩女性人物,她为儿子所做的一切,在作者叙述强烈下,几乎渲染了整本小说的悲剧力量,彰显出连“女神”也无法抵抗宿命的悲怆。母亲这个角色,即使是神,也无法挽回失子的悲恸,作者细腻的书写,展现女性作者独有的敏感。而且为了突显阿基里斯与帕特洛克罗斯生死与共的爱情,作者为此还安排了女性对照组:公主与特洛伊俘虏布律塞伊斯,这两位女性都因为爱慕心仪的对象而导致了一生的悲剧。女神,国王,凡人,男孩,战争,忿怒,温柔……看着诸神与凡人的各种爱欲与痛苦,心神也跟着晃荡。爱情的毁灭就像天神阿波罗以利箭命中阿基里斯的脚跟,他倒下,死在特洛伊城。阿基里斯的脚跟,他全身唯一的弱点,却足以令他致死,这也可以视为际遇的隐喻,我们禁不起生命关键点的致命伤,也受不了爱情海一丁点的风吹草动。但小说给了我们“失去”的慰藉:灵魂的相会。黄昏中两道身影双手紧握,太阳光明遍照大地。这是永恒的爱情故事,迷人迷离,在张力十足的故事中,我目不转睛。

《阿基里斯之歌》勇士輓歌下的絕美愛情

在精神不濟時我總是避免讀希臘神話,免得被諸神的名字搞得頭昏。但讀新銳作家瑪德琳‧米勒獲得柑橘獎之作《阿基里斯之歌》卻是津津有味。阿基里斯,見到這個名字,馬上浮起阿基里斯的腳踝,這也是阿基里斯最脆弱之處。他是國王佩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所生之子。米勒在寫凡(男)人與女神時非常精彩,甚至帶點女性主義,海洋女神是非常厭惡和凡人結合的(即使貴為國王):「佩琉斯被她抓傷的傷口流出的血,與忒提斯大腿上的流淌的初夜污跡融合在一起。」女神把精力放在兒子阿基里斯身上,鍛鍊兒子成為希臘第一勇士的方法首先是她在兒子襁褓時,將他倒提著放入冥河中,以天火粹煉出一身的銅皮鐵骨,故全身能刀槍不入,然而忒提斯手裡抓著他的腳跟,因此這個小點卻沒浸到河水,故成了他的致命傷。

如果唯有死亡才能让爱情不灭,我愿以鲜血交换永不分离

没办法想象出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的样子 有点苦恼从最初的记忆开始 他在人群中看见金发的他他在傍晚的时候 把无花果抛给他 他说 接着我想象他深绿色的眸子 折射着星星点点的光 脸颊温润 稚气 柔软 想象他背窗站立 光影只照亮他一半脸庞那时候 谁都没有想到 在那之后他必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宿命之间做出选择 而选择 其实已不算选择所有人也不会想到 战火纷飞 他不顾死亡的诅咒 拖着仇人的尸体绕着你的墓碑行走 作为复仇你们的爱 如此炽热 无谓 后来 他死后 你和他的母亲讲述你们的故事 尽管你的记忆里灰蒙蒙一片“他在那里。”她说。你们的爱得以成全。

读后感一篇

我一直觉得整个自然界最与人命运最相似的生命就是树。三毛有句话,每次读时心底都泛着泪光,她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其实,不用来生,每个人就是一棵树。成长在生活的阳光风雨中,伸展着,任自己的枝杈纵横盘绕。回过头来,看那星罗棋布的树枝之间的节点,正是一件件生活中不曾预料的事。上学期,因为剧荒开了新剧《Hannibal》,在《Hannibal》第二季的最后某集,老汉桌上摆了一幅他自己画的素描,经网友介绍,那幅素描原是一幅油画,画上面描绘的是《荷马史诗》中阿基里斯因为挚友(有的说是恋人)帕特罗克斯在特洛伊战争中身亡而悲痛不已的场面。本身《Hannibal》这部电视剧中Will 和Hannibal的关系就让人“想入非非”,编剧又将他俩暗喻为“帕特罗克斯”和“阿基里斯”。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电视剧,我去网上查看了“阿基里斯”和“帕特罗克斯”的关系,网上的野史正中我小腐女的下怀,又见网友推荐一本获得了英国柑橘文学奖的“同人文”小说《阿基里斯之歌》,于是网购了回来。多奇妙,由一部电视剧里的一张画进而看了一本书。这种意外的“延伸”,让我感到生活是”活着的“。书中的内容应该和大多数“同人”小说都相差无几,不同的是,作者给这段禁忌之爱披上了厚重的历史外衣:遥远的古希腊,一身身华丽的丘尼卡,一套套泛着金光的铠甲,血腥厮杀的战役,高傲主宰一切的神祇...都让我这个遥远的东方人,很快的融入了一段古老的时光。仿佛是看着刚出土的古希腊文物上的“人”动起来一样,我看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起起落落,暂且把“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留给史学家,和作者一起认去体验一段禁忌之爱。凡是禁忌之爱,从一开始就预言了残缺的结局。那结局或如惊天霹雳,给读者以震撼;或如梅雨天的丝丝细雨,点点酸楚慢慢的浸湿心头,挥之不去;或者像这本书一样,淡然的接受“凡人皆有一死”的分离,留下一段对于Romance深思。曾经有段时间我梦想向天地学习长生之道。渐渐的我发现,天地长生,是因为天地无喜、无悲、宁静、平稳。我当时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天地会创造“人”这种生物。这种生物没有一刻心态是平和的,他喜、怒、忧、思、悲、恐、惊,他有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他把天地人心搅得不安宁,很少有那种温润如玉、静心似水一样的人。但,无情无欲那是神。书中阿基里斯的母亲是神,她想让阿基里斯——这个半人半神血统的王子——位极仙班。她要让他靠战争成为“最伟大的希腊人”,要让他名垂宇宙。战争、权利!他朝着那个众人羡慕的“希腊最伟大的人”的名声爬去。然而到最后可以感动人的,可以让人觉得他有血有肉的不是那些战场上的英勇杀戮,不是那些为了权力的不择手段,而是他不顾世俗的目光和一被流放的落魄王子在一起;他收容了那些年轻的女奴隶,避免他们遭人迫害;他将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了他的父亲。他本该无情无欲的成为神,却在恋人帕特罗克斯的引导下成为人。结局,阿基里斯的母亲不在反对已经死了的二人在冥界继续在一起了,她对帕特罗克斯说:“我无法让他成为神,但你创造了他。”想一想,天地为什么创造人。天地按“道”而运行,而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既然有天地的千秋万代,就必定会有人的白驹过隙;它既然有天地的无欲无情,就必定会有人的七情六欲。人的存在是对天地的补充,天地的存在是对人的填补,我们都存在于“道”中,却都不是“道”循环往复,我们可以成天地,天地也可以成我们。是天地时,我们便尽情的安宁;是人时,我们便尽情的抛洒自己的感情。

遵从爱的指引

看到书的封面便开始让我充满好奇与期待。等我完整的看完这个故事,不禁对作者充满着巨大的崇敬之心。还好文章给了一个算是温暖的结局,起码没有将相爱的人分割。《阿基里斯之歌》---荷马时代的禁忌之爱。在我看来,这不单单是爱、战争、名誉、地位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人性的故事,也是对古代神奇故事的传唱。而这个有着高贵精神的主人公就是玛德琳•米勒耗时十年时间去创造的一个冷峻、凡事笃定的神。字一开始便注定了是一场爱与宿命的悲壮历程。玛德琳•米勒从小热爱古典文学,对古希腊神话的热爱无以言表,她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曾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她对文学的爱好超于一切,这位女子用干净简约的文字,将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阿基里斯和帕特罗克洛斯的故事如戏剧一般传承。全文以对阿基里斯和帕特罗克洛斯之间友谊的捕捉为主线,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等经历的场景也是孤独与陪伴的对比。后通过一场战争将两者之前的友情升华。爱,是存在在心里最能激发能量的原动力。在书中两次提到:不要让今天获得的一切轻易丢失掉。我想这是阿基里斯在追寻爱的路上仅仅能为自己许下的愿望吧。为彼此牺牲、为彼此战斗,是在这古希腊时代的故事中维系着这不一般的情感唯一能做的事情吧?谈及战争,谈及名誉,在诸神赋予阿基里斯神的能力的同时也为他的灵魂加上了一个枷锁,他在内心深处会不断的提醒自己:我是希腊最了不起的希腊人。仿佛我看到了他冷峻的面庞和面对死亡的平和与战争中的对局面的掌控。那是一个纯熟的思维,指引着他,真的如神一般的存在着。可被赋予神的名义,便不得不发起神的行为,不受自己控制的人生,无论是凡人亦或是神,这层枷锁禁锢着他的思维,何等的坚毅让阿基里斯支撑着这份不被认可的爱,何等委屈在爱的路上无能为力。而在他的儿子虽承有最了不起的希腊人之名,可是他没有人性的爱,便以没有人性之罪致死。《阿基里斯之歌》是突破爱的存在,这样的文字警醒着我们,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以爱的名义为自己而战是何等的高贵。这本书,不只在传唱历史的故事,也不单是对坚守爱的描写,更多的是以警示之音提醒着这浮世间的人们,用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去缔造平凡的生活,让心遵从爱的指引。爱,需要善良和坚守!

重回荷马时代的爱

你现在可以把古老的荷马史诗放在一边了,因为我们有了更激动人心的现代版本的《伊利亚特》,它以高度戏剧化的情节及极其唯美细腻的文字,将想象中的古希腊风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作者为了这部小说耗费了十年之功,其细节的真实性堪称完美,重新把读者带回了荷马史诗时代,让这部古典作品焕然一新,所以作品一出版便一举摘下“英国柑橘奖”,评审称也其“连荷马也会引以为傲”,而《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是一部改写荷马史诗最好的现代小说。阿基里斯是特洛伊战争的英雄,被称为“希腊第一勇士”,他是人间国王珀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生的儿子。神谕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光荣战死。而阿基里斯却走上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攻城略地,建立了无数功勋。当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杀死之后,他痛不欲生,母亲警告他:复仇将会让他丧身战场。阿基里斯却回答说:“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让宙斯和神祇们所安排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一个“阿基里斯的愤怒”的情节,却成为了小说的起源,作者将神话变成现代语境下的爱情史诗,讲述两者之间至死不渝的情感关系。作者大胆地以第一人称“我”(即阿基里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的视角,讲述了自己性格懦弱,到处受欺辱被忽视,被父亲放逐,因阿基里斯的出现,因爱恋而变得无比坚强,且代阿基里斯战死沙场。于是,神话中的人物在小说里都还原了真实的人性,战争与爱情在作者极度细腻的笔触之下,使这部世上最古老的史诗产生出最为奇妙且真实可触的幻境,这正是小说的魔力所在。

阿喀琉斯

同一个人名的不同音译,还是更熟悉阿喀琉斯这个名字。故事的前半部分写的比较平淡,有点像耽美小说之类的。最后的部分比较精彩。阿喀琉斯被自大与虚荣冲昏了头脑,致使自己的爱人帕特洛克罗斯战死。当爱着帕特洛克罗斯的布里塞伊斯诅咒阿喀琉斯希望他被赫克托耳杀死的时候,阿喀琉斯回答她:你以为我不希望这样吗?你能感觉他无限的悔恨与自责,最后在战场上,面对他被预言的命运,追杀赫克托耳,以求速死去冥界追寻帕特洛克罗斯。然而命运女神是残酷的,帕特洛克罗斯的灵魂无法安息,长久的在特洛伊之地徘徊。女神忒提斯始终厌恶痛恨帕特洛克罗斯,不是因为他是个男孩子,而是因为她觉得帕特洛克罗斯配不上他的儿子阿喀琉斯。当战争结束,儿子,孙子全部死去之后,也许她明白了阿喀琉斯不是那么完美的,理解了阿喀琉斯为什么一直深爱帕特洛克罗斯,知道了他就是预言中在阿喀琉斯前死去的伟大的希腊人。她让帕特洛克罗斯的灵魂得以安息前往冥界陪伴她的儿子。

爱一切纯粹挚爱

阿基里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纯粹、热烈和美丽的男男之爱,穿插于特洛伊战争之中,书中对他俩之间的爱情,对阿基里斯、帕特洛克罗斯两人性格的细腻描写令人欣赏。我个人觉得,男性因为天性拥有奉献的特质,于是他们在爱情当中,既是伙伴也是伴侣,像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一样,或许男性之间更具有这种灵魂伴侣的特质,因此我也相信了这本书描述的他们之间的爱恋是如此的纯粹和伟大,而不去拘泥于史实。

这是一篇有语气的书评

爱上一个人 便觉得他会发光 便觉得在他巨大光芒的背影里生活的自己有点尴尬 这种尴尬在伴随着每一次跟随阿基里斯走在众人的目光之下时的他 他站在阿基里斯的背后 平凡无奇 但温柔善良 他要求的也不多 大多时候也不过分 他们是互补的 阿基里斯是骁勇的 如太阳 温暖 但把人灼伤他是月光 却也 有时候也残忍发烫

预言让他生,预言让他死

  我不清楚希腊神话故事里的阿基里斯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说半神,但是阿基里斯的悲剧始于诸神的预言: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会比他的父亲强大,觊觎海洋女神的宙斯安排了一个小国王强奸了海洋女神,于是就有了阿基里斯。海洋女神产下婴孩就回归了海洋,阿基里斯被一个老臣抚养,拜人马为师,他成长得如此无邪。到成年时,特洛伊的战争找到了他,诸神又开始他们的预言:阿基里斯如果不去特洛伊,他将默默无闻一生;如果他去特洛伊,他将英年早逝,葬身特洛伊。  阿基里斯选择了战争,因为他要实现诸神的第一个预言,也必将实现诸神的第二个预言。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因为阿基里斯为了至爱而回避命运,他不能杀死他的宿敌,否则他也会死去。漫长的十年,足够阿基里斯的儿子长成俊美的少年,也足够特洛伊战争中的人厌倦变心。人们收回了给阿基里斯的荣誉,那诸神许给阿基里斯唯一的东西。从前的阿基里斯心里只有爱人,而今的阿基里斯心里只有荣誉。阿基里斯的至爱替他上了战场,宿敌杀死了至爱,阿基里斯痛不欲生!他杀伤了河神,杀死了宿敌,他不穿铠甲,他等着诸神预言的死亡!是的,那被阿波罗神吹气推送的箭贯穿了阿基里斯的心脏。阿基里斯笑了,他如愿的随了他的至爱而去!  不知道是阿基里斯成就了预言,还是预言成就了阿基里斯,不过阿基里斯有他的至爱,他们在阴间获得安息。而诸神的玩笑并没有结束,阿基里斯的儿子的悲剧才开始上演!

“长矛从我发际略过,近得如同爱人的气息”

昨天下午睡了很久 夜里看书看到凌晨两点 把《阿基里斯之歌》看完 发现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阿基里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铂琉斯之子 他有最完美的体魄最强壮的身躯 金色的头发和闪着金光的眼睛让每个看到他的人都为之瞩目 作者大量描写了他的俊美他的优秀 以至于让读者产生一种“他是完美的”这种YY倾向因此当书里出现他的不完美一面(轻信他人,自负并且万分重视名声)就会感到痛苦 一面告诫自己不会有完美的人 他的缺点都是正常的 可另一面还是会期待 当阿基里斯和另一个女人交欢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种情节真是让人受不了 这本书有些情节还真是很逗 阿基里斯爱帕特洛克罗斯 他却和另一个女人有了孩子 帕特洛克罗斯爱阿基里斯 他却和另一个女人有着暧昧情愫 希望和她有自己的孩子 尽管如此 他们二人依旧是彼此的挚爱 和特洛伊人的战争中 阿基里斯并没有让帕特洛克罗斯战斗 而他自作主张参与战争 被敌军所杀 导致后面的悲剧 因为对古希腊神话不熟悉 所以看起来还是有点障碍的 对于长长的名字一开始也是不适应 后来就直接记主角的名字了 所以里面很多英雄和神祗的名字都不记得 连他们的关系都不甚了解 看到战争后的混乱争吵画面会觉得有些烦躁 不过并不影响剧情的阅读 只是里面描写的很多动作都不太明白 结尾是个bad ending 帕特洛克罗斯死了 阿基里斯为了帮他复仇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他们两人合葬 阿基里斯来到冥界 而帕因为名字没有被刻上墓碑 成了世间孤独的亡灵 忒提斯来到阿基里斯的坟墓 听帕说他们之间的爱情 最后被感动 在墓碑上刻上了帕的名字 在死亡地域 他们得以团聚 就这样我还是感到欣慰 看故事前面部分的时候 我想到了郭敬明的《幻城》 同是第一人称 男性视角 很有代入感 同写了国王 王子 《阿基里斯之歌》前面写的年幼的帕的孤独不合群 正如同《幻城》里王宫的孤寂 卡索和樱空释之间的情感也像同志爱啊 《幻城》写得更煽情 更稚嫩 《阿基里斯之歌》里对爱的表达还是很直接啊最后一定要吐槽一下书的设计 插图真的需要再思考下 和内容无关也就罢了 还一直反复出现 宁可不要啊 封面什么的真的是不走心 台版好歹有双封面 大陆版的一看就轻视很多 好歹也是获得了柑橘奖啊 说到这个 同志文化这几年真的是发展得势如破竹!感觉要进军诺贝尔文学奖了。摘录了几句话。“为死者寻求安息是对的。你跟我都知道只有活着的人无法安宁。”“当他的骨灰落在我的骨灰上时,我是否感受到他的存在?我想到皮立翁山的雪花,落在我们红色的脸颊上,令人觉得寒冷。对他的想望就像饥饿,使我感到空虚。他的灵魂在某处等待,但我哪里也去不了。将我们葬在一起,在上面刻上我们的名字,让我们自由。他的骨灰在我的骨灰中安息,但我感受不到任何东西。”“名声是很奇特的东西。有些人死了之后才得享大名,有些人死了之后还被唾骂。这个时代赞扬的,也许被下个时代厌恶。我们无法确定谁禁得起记忆的屠杀。谁知道呢?”

禁忌之爱撼动了古希腊史诗 阿基里斯之歌

至於神話裡關於兩人的愛情關係,一直存著多元看法。究竟是兄弟之誼,或同性愛戀?作者米勒特意一廂情願採取了「同性戀」觀點(也許為了一新耳目),但她可非憑空想像,她考證了古希臘對於男性情愛的習俗等等,且因作者的用字獨創古典,敘述充滿熱情與細膩,因此這本小說雖站在古老的神話之上,卻替隱晦且議論的同性關係,有了獨特魅力,且即使不瞭解荷馬史詩的讀者,也能因閱讀這本小說而有了較為清晰的故事圖像。

在爱中塑造出彼此模样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命运,不论是在哪个年代。      一直以来对于希腊神话心存向往,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只是觉得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神与人共存,神的任性,人的欲望,都被无限放大,神是孤独的,而人是无力的,那个时代没有公平,只有权欲。就像书中所描写的时代一样,神有着人性的弱点,软弱,自私,偏颇,杀戮。而人的欲望则驱使战争的发生,人民和战士的死亡。这样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却也是让人感觉扼腕的时代。      或许在这所有的灰暗中,他们的爱情是唯一的光亮。      帕特罗克洛斯有着悲惨的身世,他的名字取义“父亲的荣耀”,他在意缺失的父爱,最终促使他年幼杀人,他的留放、杀人给他留下的是无尽的噩梦。但是遇到了他的爱人治愈了他所有的创伤,他再也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以及杀过的男孩,他全心全意的追随着自己所爱的人,就像一颗植物无怨无悔的将头朝向阳光,他完全听凭内心的声音,不论是深山还是岛国,无论是歧路还是坦途,他始终跟随爱人的脚步,我想,在那些互相陪伴的日子,在帕特罗克洛斯看来,都是镶着金边的日子。爱情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他像热爱着父亲一样热爱着喀戎和珀琉斯,他同情得伊达弥亚,喜爱布里塞伊斯,医治着伤者,同情着每个在战争中无辜的人。即使最后身死,也是他为了拯救阿基里斯的声誉名声,让他猛醒。他唯一惧怕的是他的死会随即带来阿基里斯的死亡。他是一个被爱情拯救的灵魂,他虽是一个凡人,却得到了生死相随的爱情,我想他和阿基里斯的爱情虽然短暂,但是却好过身边所有的凡人与神,因为他们的爱情干净、纯粹,没有隔阂。真正的爱情只要好,不要长。      而阿基里斯则更加像一个英雄,他英俊,勇武,坦率,坚强。他是最勇敢的武士,最了不起的希腊人。但是在与帕特罗克洛斯的相处中,却更能看出他最好的性情,他无畏也单纯,心中从来没有过恐惧,在默默无闻的长寿和轰轰烈烈的身死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也不会在意阴谋,他像每个年轻人一样,冲动、无畏的挑战着权利与阴谋,但是最终他还是落入了陷阱,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关于悲情英雄的故事。他像一个真正的英雄一样沉稳的面对整个世界,却也勇敢的将自己的整个世界托付给他的爱人,对于这份爱情,他心中一定犹豫过,退缩过,但是他最终还是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对于爱情,他同样一往无前,毫不退缩。相对于帕特罗克洛斯来说,他更真挚赤诚,让人心疼。      在这个神与人混乱相处的岁月中,每个人依靠神的庇护与命运的指引活着,无奈而麻木,但是还有一些东西不在这些控制之下,那就是人的天性与爱情。帕特罗克洛斯与阿基里斯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爱情,他们都天性善良美好,他们在爱情中都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也塑造出了更好的对方,他们单纯而快乐的相爱着,两人从不互相隐瞒,也学不会如何怪罪对方,只是愿意无条件的付出,这样惊世骇俗而纯粹的爱情,在那样的世情中脆弱而易断,但是却给我们坚强而勇敢的力量。相信这世界上有美好的爱情存在着,可以感动冷漠的海洋女神,也让他们最终相逢于他乡。


 阿基里斯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