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6752905X
作者:(法) 福楼拜
页数:440页

内容概要

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周克希,浙江松阳人,生于1942年,著名法语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期间赴法国巴黎高师进修黎曼几何。回国后一边从事数学教学,一边从事法语文学翻译。1992年调至上海译文出版社,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精于法国文学翻译,译有《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三剑客》、《费代》、《不朽者》、《小王子》、《王家大道》、《幽灵的生活》、《古老的法兰西》、《成熟的年龄》、《格勒尼埃中短篇小说集》以及《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等。著有随笔集《译边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二部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三部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附录:南海版代序(陈村)

作者简介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最优秀的法国作家之一,被誉为“文体大师”的福楼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富农之女爱玛一心向往上流社会的所谓浪漫生活,蔑弃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乡镇医生丈夫,与自认为可以满足她愿望的男子私通,最终债台高筑,幻想破灭,服毒自杀。全书语言精妙,思想深刻,不愧为欧洲19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一,世界文学的一件瑰宝。


 包法利夫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们先要进一步分析艾玛那个所谓的根本性错误:把文学和生活混为一谈。艾玛没有把文学跟生活混为一谈。她是想让文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这样形容她这个人物:她分不出享受有两种,一种是来自物质商品的物质享受,一种是来自艺术,文学和理想的精神享受。福楼拜用了一对词形容她的待人接物,说她又“感情用事”又“切实际”。这两个词其实并不矛盾,感情用事和切实际的意思是相通的。这个角色既感情用事,又想让艺术和文学的快乐变成现实的,实际的快乐,让其不只供脑子享用,而且能不断提供实际的兴奋。两千年前柏拉图就这么说过。他说民主并不是一种政治形式,而是那些“崇尚自由”、只顾享乐的雅典人的生活方式。现代版的反民主人士更是添油加醋,说民主是社会群体摆脱控制起来造反,他们想要一切的享受,不只要财富,还要所有能用财富换来的享受,而最要命的是,他们还想要那些财富换不来的享受:情感、价值观、理想、艺术和文学。反民主人士最怕的就是这一点,穷人要是只想有钱还不至于怎样。穷人本该是“切实际”的,但穷人现在对“切实际”的理解不同了。他们想要一切的享受,包括精神享受,他们还想“切实得到”这些精神享受。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象征:得不到民主会出现病症,在感知与想像方面过度兴奋。艾玛对文学犯下了什么罪?罪状就是,她混淆文学和生活,让各种享受都等同了。通过以上这些,这位纯粹派艺术家要告诉我们:跟他的艺术相对立的,就是艾玛的这种病。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叫“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这个词当时还没有,但这种看法已经有了。福楼拜给情人路易丝·科莱的信里写的很明白:“一个世纪前有教养的人还不用去关心美术为何物,现在的高雅人士却必须得懂点小雕塑,小音乐,小文学!就连没水平的画也刻板出来,印的到处都是。”福楼拜指出的问题就是后来阿多诺所说的媚俗(kitsch)。媚俗不是指烂艺术,过时的艺术。泛滥到贫民百姓家里的艺术早就被唯美主义者批判过,但问题不只如此。媚俗其实是说艺术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中,变成日常生活的场景和装饰。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最早的反媚俗宣言。她弄错了艺术中艺术和非艺术的等价关系。艺术不能受生活审美化的影响。带来坏影响的不只是平民百姓,还有后来的那些高雅人士。这就是艺术跟审美的战争,福楼拜算是其中的先驱。作者要想取胜,光处罚一下笔下的人物是不够的,他还得教人怎么走出误区,走上正路,教人明白艺术和生活的对等这个道理。他想用他的书告诉人们这个道理。所谓的“彻底看问题”就是你不再是主体,不带功利的看问题,这样就把事物从各种关系下解放出来,你不再去想利用或拥有事物。这种方式是单纯的享受感觉本身,跟日常经验里的感受方式完全不同。人生没有目的。生活是一股流动的分子,在新的装置里不断来回冲击。后来,德勒兹这个爱好文学的哲学家给这些装置起名叫“此间”(haecceities),他在《千高原》里这样写道:“一个季节,一个冬天,一个夏天,一个小时,一个日期,它们都有一种完美无缺的特质,但这特质跟某事某物的特质又不同。它们就是此间,因为它们充满了分子和粒子间的动静关联,让分子和粒子能参与互动。”就是这动静关联推动了《包法利夫人》里的主要剧情,这种联动就是真正的生活,而生活,就是此间在人之外的流动。而文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文学把此间从个体和环境中抽取出,供我们享受。这样才是处理艺术和生活的等同的正确方法。福楼拜要写的,就是那文学,用它来区别两种平等。他分出来的,一边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一切的平等权利,一边是客观的此间带来的人人平等的真正享受。这里讲的不是人生的道理,这完全不是讲人怎样。这是文学的使命,是写作的新政,文学就是要指出这其中的区别:一是把艺术滥用到生活里,一是把生活的题材变成艺术。客观的微小事件编织出一张画布,“个人”的经验在这画布上绘出剧情,如何处理这些微小事件就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把它们联系到自己的某种欲望,就是小说里的人物的做法,而把它们写成客观的可以让人体验的生活,就是福楼拜的做法。小说人物的死并不是为了谁,也不是为艺术作出牺牲。它关系到真理,也关系到生命的健康(health)。从福楼拜的时代到普鲁斯特的时代,文学和生命健康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学能写出真正的正活,是因为它能治愈某些魔力给生活带来的疾病,这魔力有两种,第一种,是早就出现的,它就是侵入生活的“词”。词夺走了人生本来的目的。一般人本来只管繁衍生息,而他们学会“自由”“平等”这些词后眼前一亮,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这就是词侵入了生活。艾玛这样的姑娘本该献身于家庭,在乡下本分的过日子,但她却走上一条不归路,去追求“至福”“极乐”“销魂”这种词形容的生活,这也是词侵入了生活。人们的痛苦是来自渴求,渴求是因为他们用词和图像赋与的能力造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消费某种商品,达到某个目标,胜过某个人⋯⋯为了表达这些烦恼,文学出现了。文学不只是表达了这种烦恼,而是让它得以出现,得以成形。文学的出现,取代了分配行动的旧诗学。文学致力于表现生活,解读生活的意义。它还致力于表现出因误解生活而导致的疾病,并且试着去治这种病。在福楼拜和普鲁斯特笔下,这种病的起因是小说人物错用了感觉:被风吹起的尘土,波纹上的小球,一片颜色,在他们的想象里固定起来,变成了渴望和爱慕的对象,引起了他们的痛苦。其实这种文学上的疾病,在福楼拜的时代还有普鲁斯特的时代有一个叫法,叫作歇斯底里症(hysteria,又叫癔病)。它常用来指一种身体上的痛苦,这种痛苦不是来自体内,而是由思想的“过剩”引起的。这种“歇斯底里”其实就是那“兴奋”,引起兴奋的,是现代社会里词、思想和图像的泛滥。对这种兴奋的治疗,也许要用医学,但是也可以用自称可以治病的文学。文学上讲,歇斯底里症的病因就是转瞬即逝的客观感觉装置被固定起来,变成某种特性,构成欲望和占有的主体和对象。而文学给出的治疗方法就是,要想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在文学上保持健康,就要把那些固定化的特性打碎,让它们变回粒子,随着客观去流动。这样一来,“文学上的健康”却好像变成一种跟歇斯底症里相对的疾病,也就是精神分裂症。
  •     P115 他俩都感觉到有一种甜蜜的忧郁在沁入心田;它犹如心灵的倾诉,深沉而持续,在它面前任何话语都显得是多余的。未来的幸福宛似热带的河岸,朝着广阔的前方传送充满乡土气息的湿热,拂去一阵香气馥郁的和风,让人如痴如梦地陶醉其中,根本顾不上为望不见远处的地平线而担心。P157 你知道你老婆该要的是什么吗?是强迫她做事,干手工活儿!要是她也像旁人一样自食其力,她就不会犯这种头晕气郁的毛病了,整天无所事事,脑子里装着这么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当然就要犯这种病喽。P175 “他们整天沉湎在种种不找边际的幻想和荒诞无稽的念头之中。”“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就连这样的消遣也没有呵!”徒添愁绪的消遣,其中根本找不到幸福。“P233 内心充沛的情感有时无法用极其空泛的隐喻表达出来,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找到一种很准确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需要、他的观念以及他的痛苦,人类的话语就像一只裂了缝的蹩脚乐器,我们鼓捣出一些旋律想感动天上的星星,却落得只能逗狗熊跳跳舞。P272 要是能趁青春美貌之际,把终生托付给一个心地高尚、稳重可靠的男人,那么,美德、温情、肉欲和职责就可以合而为一,她也就不至于从至福的巅峰跌落下来了。可是这样的幸福,想必也是一种欺骗,是编派出来安慰万念俱灰的人儿的谎言。她现在明白了,艺术夸张所渲染的激情,实在是微不足道的。P345 然而,对我们所爱的人的贬抑,总免不了会使彼此的关系有些疏远。偶像是碰不得的:那层包金会沾在手上。P346 为什么人生会这样不如意,为什么她依靠的东西,顷刻间就会化为泡影?可是也没有什么当真值得去寻觅的;全都是骗人的!每个微笑都藏着个无聊的哈欠,每次欢乐都蕴含着一场悲剧,兴致盎然背后永远是腻烦嫌恶,最甜蜜的吻留在你嘴上的,也只是对更酣畅的快感的无奈渴望。P353 这是一个由激情澎湃的回忆、无比美妙的阅读、贪得无厌的欲念生成的幻影,他犹如一位天神,在千变万化的显形中让人莫辩真身。他安身的所在幽蓝空濛,在馥郁的花香和皎洁的月光中,从阳台垂下的丝绸软梯在荡来荡去。她觉得他就在身边,就要过来,在一吻之间抱起她飞上天空。随即她又跌落尘埃,心力交瘁;这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冲动,要比恣意放荡更加伤神。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这个版本很棒,爱不释手。 小说内容更棒。
  •     语言不足以描述我的震撼。车震那段我看了好多遍,不能更好了。
  •     我一直觉得喜欢文学喜欢精神享受的人是不会被物质世界所诱惑的,但是艾玛的另一个错误倒是极有借鉴意义,即混淆了小说中理想型人物与现实生活人物。艾玛犯得是歇斯底里,福楼拜写艾玛也写得歇斯底里,读了《为什么要杀掉艾玛包法利》才对作者的用意略感明朗。当头一棒的是书读得越来越迷茫不是因为书读得还不够多,而是因为混淆了文学与生活,这一观点简直绝了!生活无处可逃,不要妄想躲进文学寻找答案,答案永远只存在于生活本身。难啊!
  •     希望爱和婚姻能永远吸引人
  •     ”他对她的柔情蜜意,叫她感到无法忍受。家居的平庸使她向往奢华和绮糜,夫妻间的温存使她滋生通奸的欲念。”——挺好的,还好是放到现在才读,早些读还不一定能读得出意思来。婚姻与爱情的差别,不仅仅是一张纸而已,而是许多张“纸”隔开来的。小说里婚姻的起承转合不就是他出轨或者她出轨么?包法利先生的蠢和痴令人觉得很讨厌,包法利夫人的小聪明和小情欲也未免让人掉胃口,两人凑到一起,才有了这一出时代剧,末尾最可怜的还不是孩子。 “我和你一样,我们认为生命应该有奇迹,但是没有;我们认为生命最不能承受的是平凡,平凡就一定平庸。终于你不甘心,跳了出来。结果,兼身败而名裂。我也开始为我的下场担忧了。”——这个评论也很好。
  •     人与词的代沟,欲望
  •     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信的碎片从马车中飞出,爱玛白皙的皮肤与猩红的桃心木大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悲剧的伴奏总是特别美,美到会让人误解这似乎是另一个童话故事的开端,像爱玛对世界的误读那样浪漫但致命。
  •     2016。7。24。
  •     我读的本子里夹着一根秀发。2017.1.6
  •     法式饶舌的撩骚卖弄在福老处淡化了许多,惟状写风物仍不脱造作痕迹。前电影时代,“自然主义”式的细大不捐与考究名物,甚至建构诸如“混响”“交叉剪辑”“深焦”的即视感,想来当日颇有沉溺效果,这与读左拉的小说,同一餍足,即令现今,干编剧的似乎也有些温习的必要?此外,读者与文本(而非作者)构成一对共谋关系,试问从中看出道德规训者毋乃痴且愚?
  •     2017.23 爱情里的钟情、激情、忠情。 4.0
  •     (1)描写太细碎,读的时候就好像漂在牛奶里。 (2)《纸之月》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借鉴了这本书,虽然两个女人出于不同的动机。 (3)始终无法喜欢夏尔,他也跟《纸之月》中的丈夫很相像。他让我第一次感到一昧的深情、单方面的满足竟如此令人厌恶。
  •     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     人类总是误会爱情,爱情本身是隽永的,只是爱人会变罢了。不过想精想怪的乡下妇人遇到负责任高素质的真爱,这概率也是不大。也许真是命吧,最可怜的包法利先生。文感真心细腻……
  •     哎,结尾太惨了
  •     书籍里面人物特点、心理的描述都相当到位。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女人都是结婚前的爱玛,对爱情充满幻想,如果嫁给包法利这样的男人,天天面对毫无情趣的、又懦弱的男人,自己又不用为生活操心,空余时间都用来情感泛滥,说不定就成了包法利夫人。造成包法利夫人式的结局,作为男人的我们应当反省!
  •     浪漫主义激情与庸俗现实生活的矛盾
  •     不伦的爱情,好极都有限。女人不应该沉沦于爱情,不要把生命的激情都倾付到男人身上。应该要有自己的事业、朋友、爱好、圈子。。。宁愿狂热的去爱一项运动/活动,也莫要孤掷一注到一个男人身上,不然人生多被动。包法利夫人就是因空虚而沉沦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终至覆灭。夏尔包法利竟然没有发现,太不细心了,这也说明了夫妻间的感情互动是多少的缺乏。。原来负心汉、陈世美古今中外概不例外
  •     福楼拜的语言精到细致,堪称典范。无论是场景风物的描写,生活细节的刻画,爱玛与生俱来的女性魅力和浑然的生命力的描摹,还是她对平庸婚姻的不满,对心中理想爱情的追寻,以及对浪漫激情的沉溺与不可自拔所酿成的悲剧的书写都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推荐周克希先生如诗一般的译笔,唯美别致,隽永优雅。
  •     全书第一句话,叙事人称转换好任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