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风小少年》书评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547041639
作者:曾良君
页数:297页

悄悄地说几句

第一次了解曾良君,是在我抑郁最严重的时候。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宿舍偷偷抹泪,没有自信,极度自我厌弃,厌世情绪直接摆在脸上。每天就是刷豆瓣来打发时间,直到我看到了曾良君写的心灵鸡汤,真是意外之喜。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人,每天大剌剌的晒自己是如何摸鱼不想写作业,鼓吹失败的人也是可以生活的很幸福,更让我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一大票人每天赞赏并身体力行的遵循这种摸鱼精神。那一刻,我感觉松了口气。这个世界不只有我一个人这么丧。真好,有这样一大群死样怪气的人陪着我一起死样怪气真是太幸福了。现在我已经毕业了,抑郁的情况也缓解了,而我也发现曾良君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丧,她既没有秃头,也没有放弃码字,还在用外语学习建筑学,这实在是太神奇了!于是我开始自我反思,或许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要感谢曾良君,是你的乐观感染了深陷泥淖的我,让我开始相信废柴的自己也可以很好。而我对曾良君的回报,就是看着她每天孜孜不倦的刷书评后,终于耐不住好奇心买了一本读读看!文字是一如既往的有趣,但越看到后面却越觉得伤感。一是羡慕曾良君有李书笑这个基友陪着长大,真好!二是随着时间的步伐,很多人渐渐离开了自己的生活圈,抬起头四周一望,才惊觉我的朋友都去哪儿了。他们大概都消失了吧。岁月如风,少年你是否还会回来呢。皮埃斯,我希望书里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这就仿佛我好像真的看着曾良君一点点长大,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与君醉千岁,看人间新绿

年岁愈大,经历的事情愈多,过往似乎也愈不确切。愈不确切,又愈想看清。人啊,胜在这点,输也输在这点:不甘心。我也不例外。年幼时捉的那只蜻蜓,是在故乡哪个堰塘边?抓萤火虫的小哥哥,又是谁家的亲戚?外婆去世那年,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又是如何度过?……乃至于回忆是否真实,以及“过往”究竟是什么,这样没什么意义的问题都会从我的脑海里咕嘟嘟冒出头来。时不时地,就如黄蜂尾后针,狠狠蛰你一下。读曾良的《岁月如风小少年》,那种新鲜又陈旧的刺痛感再次光临。虽然曾良的故乡是水墨江南青石小巷的苏州城,而我的故乡是川东一个长满芭蕉的小山村,连高中及大学也有地域差异,但书中的细节仍然亲近可触,像严冬小冰棱,扑簌簌滑进衣领,让人不禁浑身起鸡皮疙瘩。连我自己都讶然它们还在回忆深处宁谧地沉睡着,只等曾良打一个响指,便纷纷舒展枝叶。曾良擅长写人,铁画银钩,是白描手笔,极传神。《小少年》里的人物,轮廓清晰,眉眼鲜明,也带种泛黄的亲切感,是贴在文具盒里的大头贴,是同学录上的“勿忘我”以及“前程似锦”,也是吹拂过我青春的小南风。如有橡皮收藏癖的阿毛,每次都能花言巧语忽悠曾良去“花船”玩耍的於克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给自己找借口的陈翰林,脸颊红红像僵掉小苹果的易士冠,总能在游戏中发现新细节的鲁斯涯,发起狠来不要命的李稚心……当然啦,还有那个“赵曾良”。这位曾良君跟我印象中的不大一样。印象中的曾良君,是个网瘾少年,总说自己秃顶,每天都有赶不完的作业,还有无穷负能量,喜欢瘫在床上(葛优瘫),冷酷地说着段子。而《小少年》里的曾良,虽然也极力做出“死样怪气”的样子,但我觉得,底子里却是极温柔极深情的,让人觉得,能与她相识,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呢。就这样,被曾良的温柔深情包裹的少年,他们永远留在了青春里,变成晶莹的琥珀,重复做着那些他们曾共同做过的事,打架,逃课,打红白机,泡网吧,玩《仙剑》,赶作业……我隔着书页抚摸他们的面容,指尖温热,好像还能紧握马上就要逝去的、残留的青春之色。这青春并非轰轰烈烈如焰火,也没有痛不欲生似重创。就像李书笑对曾良说的那番话:“我们的青春又是什么呢?”它就是那样,那样平静地、不动声色地,吞没了那些少年。然后吐出一堆雪白骸骨叫你看,看啊,你的青春逝去了呀,真可惜呢,嘻嘻。曾良也用不动声色的口吻来回敬青春,并没有输给它的残忍,真的。《小少年》流畅平和,娓娓道来,甚至有些慵懒,绝不刻意煽情,或许曾良也觉得,沉重的事,需要轻轻地说吧。有时更要莞尔一笑,才不堕了姿态。这语言,这故事,像一杯温吞红糖水,似甜非甜,捧在手里,令人觉得妥帖安心,像小时候过节才能吃到的糖鸡蛋。然而,这红糖水里还搁了老姜,不小心咬到,被辣了满嘴,辣出眼泪。最典型的就是《大学士陈翰林》了吧,莫名戳中了某根神经,结尾真是让我愣了好久,一边压抑情绪一边怨恨曾良写文为何总下狠手,真是个“死样怪气”的少年呢,苦笑。越到后面,书中那些人物的遭遇就越让我有切肤之感。周宝珠跟鲁斯涯的那番对话,冷硬古怪的葛肃,还有拉着路人跳舞不甘心的季筠,虚荣到无可救药的蒋晓松,一家败落的陆之君……看到老厂要跟洋企业合并,更多人选择搬去现代化的公寓楼的时候,还有那穿越光阴的黑板报(看到这里真的泪目),更让我生出些“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慨叹,心里觉得,旧时光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被吞噬掉了。整本《岁月如风小少年》读下来,一张张脸庞在我眼前浮现,欢笑,哭泣,又消失。他们的荣辱浮沉,喜怒爱恨,都如此平凡,平凡到几乎让我钦佩。是啊,在这越来越喧嚣离奇的世界,你只有身临其境,看遍疮痍跟繁华,并全身而退(当然也会损兵折将),你才能知道这“平凡”是多么可贵。为了这珍稀的“平凡”,我真的要好好地对曾良说一声谢谢。谢谢。掩卷叹息之际,还要感谢曾良,让我开始读《小少年》时的疑问得以通透,也算是我读完这本书,收获最大的感悟吧。过往跟回忆是些什么东西?它们不止是沉寂在岁月里的幽幽前尘,也不止是头脑沟回里负责记录的一个复合体。或许,它们是永无止尽的朱红色雕花木门,在你身前俄罗斯套娃般打开,你以为自己窥看到了真相,踏进下一扇,入目则又是不同的风景。它们偷笑着呢。所以你最好别去深究是幻是真。让自由的自由,腐烂的腐烂。让错的错,过的过。让未来在未来中。也让岁月不回头。又或许,它们只是一场遥远的筵席,只余残羹冷炙,杯盘狼藉。有多遥远呢?在岁月的另一端吧。这筵席啊,十人赴宴,九死一生。“生”的那一个,还得像曾良一般,重来回首,为了抵抗虚无,再好好地告别一次。因为你走到今日,才会更加明白,当年每一次寻常的离别,都有可能变成永诀。所以,《岁月如风小少年》这本书,正如鲁迅所言,确确实实、明明白白,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作吧。纪念那些如风如啸、如浪如潮、裹挟着我们不断往前的岁月,还有在岁月里曾陪我们短暂同行的小小少年。纪念他们曾认真地经过我们的青春,然后认真地告别。各有江湖忘姓名。标题出自我很喜欢的一首宋词,赵彦端的《忆少年》:“逢春如酒,逢花如露,逢人如玉。东风送寒去,蔚温温香縠。 海上三山元似粟。试招来、共藏金屋。与君醉千岁,看人间新绿。”恰巧词牌也极为应景。忆少年。我多希望,那些小南风一般蹁跹在我青春里的少年,还有曾良笔下的小少年,他们永远眉目晶莹,不再老去,万事胜意。若他们一定想冒险,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广袤的世界,我也祝他们逢春如酒,逢花如露,逢人如玉,因为我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本就值得这人间最好的。说到底,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人生哪来完满呢?最后啊,我也希望自己能一醉千岁,醒来时,还有机会与他们并肩站着,看看这个寂寞的人间,还有这人间新绿。就像从午睡中被唤醒,发现自己依旧趴在课桌上,窗外是烈日炎炎的七月跟无尽蓝天,知了喑哑地叫。懵懂抬头,老师在讲台上面色阴沉地望着我,同桌不动声色,把老师提问的答案小声念给我听。而我听了好久好久,都没听清他说了些什么。只是窘迫地站着,心里哀哀想道,七月的故事,已经说尽了。说尽岁月如风,原是梦。

低调的小少年

原来没能关注曾良君,却时常看到别人转发曾良君的广播,后来关注了读了几篇曾良君的文章“你的脸好像红苹果”等等,觉得曾良君应该跟我一样是个低调的小少年,买书以前的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可是买书的发货的过程中曾良君就变成了长腿女生。好吧,我还是个上学的学生,按照书中的时间,我应该比曾良君小了三届才对,作为一名渣渣学校的理科生,接下来是小学生读后感了。普通人的世界,低调的生活,几个永远比自己知道的多的朋友,或者自以为的朋友,我们低调的平凡的生活就是这样拉开的,像一台普通的摄像机记录着周围看起来劲爆的生活,相互打闹的儿时玩伴,想起了自己当年惹哭的女同学,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大姐大收自己当小弟的理由或许是她的於祛病离开了她,或许是她先我一步上了小学外加跳了一级成为了永远在我前面一步的知识分子,还记得大姐大在我上学以后我惊讶的发现她居然每天跟她同级的男同学一起放学回家,我伤心了整整一节数学课的时间,而后欢快的跟其他小玩伴去后山找石头。曾良君身边的朋友总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傲娇霸气的人永远高高在上,学习好也总能成为谈资,温情的东西距离的太远嘲讽跟讥笑才是最重要的内容,而这些人永远使我们低调生活里的主角,有些人写别人的故事写的好就像是真的在感受所写的主角的故事,曾良君的故事却像是我自己的故事,一个白痴小屁孩,懵懂的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貌似参与在其中却也像个旁观者一样的看着,有意无意的参加者所有人发生的大事,接触的到那些分外存在感低的人,想要了解过他们的想法,看他们特立独行的走过自己的一段生活,我没能理解当时很多所谓朋友的想法,现在想想也貌似有很多道理,只是这个年纪的我学会了看书了解了更多接收了更多有道理想法的人和书,曾良君的故事还在发生着,大家从一个出发点出发陪伴着走了好远,又四散走了好远,但回头瞅两眼的时候连个身影都看不见,就像於祛病说的他不想在认识第二个曾良君,至少以为的身影都不在是身影,就像瑶姐的奶再也不是瑶姐的奶了。最后想说,宠物小精灵里小霞离开小智的时候的是无尽的伤感,我万千的期盼小霞最后也没能回来,小遥成了小智新的搭档,成为道馆首领的小霞或许再也不是曾经的小霞了,不过曾经跟小智一起的小霞的记忆不会消失,曾良君,低调的小少年,生活又一次次的招手,继续在远方的路上走着看着。

看曾良君的故事仿佛就在回顾自己的青春

青春,这个和荷尔蒙联系在一起的词,让人以为如果自己不搞点抽烟,打架,早恋,处分,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有过“青春期”了。电影,电视剧,言情小说里,主角们的青春绚丽异常,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的青春却并不是这样子。寡淡,平凡,这才是多数人的写照。曾良君自己就是一位这样平凡的追风骚年,在书里讲述她曾经的青春——没有早恋,没有抽烟,没有混黑帮,没有离经叛道的青春,强烈地引起了我的共鸣。没有曲折的剧情,平平淡淡的叙述却直击内心,看易士冠,陈翰林,於克邪等的故事时,就会回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自己曾经的小伙伴,想起小学六年级,那个长得像艾玛沃特森的女同学。曾良君小时候住的机关大院,我很小时候也是住我爷爷家,那里是国企给退休工程师分的房子,虽是小区,但彼此的爷爷奶奶都是同事,也算作大院吧。同为90后,曾良的成长轨迹和我很相似,补习班,小升初,中学六年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学的追风少年(哈哈哈哈哈哈)。看李书笑,汤睿,陆佳心等的故事时,想到自己的高中,不同于曾良君,我们班是一个理科班,和曾良不一样,我们那时是三国杀和五子棋占据了课间。还有以我和王超逸为首的专业吐槽老师二人组,给老师起各种外号,还模仿老师的动作,然后风靡全班,所幸没被发现。书中有十六个小故事,不同于童年的欢乐,后面的故事越来越忧桑。季筠的故事让我难受了好久,一个曾经拥有千万家产的“公主”接受不了家道中落带来的巨大落差,其心理和身材变化被曾良描述得十分细腻。葛肃,董老板,路昭这些大学同学,身边的大学同学里面也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我们的青春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逃过课,没有打过架,没有不良过,也没有经历过什么背叛和报复,甚至没有在高中的时候谈过恋爱,可是我们也没有因此成为学霸,我们没有考上名校,我们还是一事无成”,这就是我的青春真实写照啊。李书笑最后说,可就算回到过去又怎样呢,我们还是会选择和之前一样的道路。我想了想,我也是,我不可能去逃课,去混什么黑帮,那时候也没有喜欢的人,也不可能去恋爱,如果真有改变的,那就是好好做英语作业吧,不会再去抄作业了。最后,感谢曾良君的书陪伴我度过这两个星期的考研时光,每次一点一点地看,根本舍不得看完。

个人小小感悟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见识的增长,我们总对同一件事会在不同的阶段理解出不同的感悟,有时候,有些事,我们可能理解不了,甚至想不明白,这时候并不需要着急,也不需要烦躁,等到一段时间后,那些看似看不透的事情,理解不了的做法,都会迎刃而解。年幼时捉的那只蜻蜓,是在故乡哪个堰塘边?抓萤火虫的小哥哥,又是谁家的亲戚?外婆去世那年,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又是如何度过?……乃至于回忆是否真实,以及“过往”究竟是什么,这样没什么意义的问题都会从我的脑海里咕嘟嘟冒出头来。时不时地,就如黄蜂尾后针,狠狠蛰你一下。读曾良的《岁月如风小少年》,那种新鲜又陈旧的刺痛感再次光临。虽然曾良的故乡是水墨江南青石小巷的苏州城,而我的故乡是川东一个长满芭蕉的小山村,连高中及大学也有地域差异,但书中的细节仍然亲近可触,像严冬小冰棱,扑簌簌滑进衣领,让人不禁浑身起鸡皮疙瘩。连我自己都讶然它们还在回忆深处宁谧地沉睡着,只等曾良打一个响指,便纷纷舒展枝叶。曾良擅长写人,铁画银钩,是白描手笔,极传神。《小少年》里的人物,轮廓清晰,眉眼鲜明,也带种泛黄的亲切感,是贴在文具盒里的大头贴,是同学录上的“勿忘我”以及“前程似锦”,也是吹拂过我青春的小南风。如有橡皮收藏癖的阿毛,每次都能花言巧语忽悠曾良去“花船”玩耍的於克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给自己找借口的陈翰林,脸颊红红像僵掉小苹果的易士冠,总能在游戏中发现新细节的鲁斯涯,发起狠来不要命的李稚心……当然啦,还有那个“赵曾良”。这位曾良君跟我印象中的不大一样。印象中的曾良君,是个网瘾少年,总说自己秃顶,每天都有赶不完的作业,还有无穷负能量,喜欢瘫在床上,冷酷地说着段子。而《小少年》里的曾良,虽然也极力做出“死样怪气”的样子,但我觉得,底子里却是极温柔极深情的,让人觉得,能与她相识,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呢。就这样,被曾良的温柔深情包裹的少年,他们永远留在了青春里,变成晶莹的琥珀,重复做着那些他们曾共同做过的事,打架,逃课,打红白机,泡网吧,玩《仙剑》,赶作业……我隔着书页抚摸他们的面容,指尖温热,好像还能紧握马上就要逝去的、残留的青春之色。这青春并非轰轰烈烈如焰火,也没有痛不欲生似重创。就像李书笑对曾良说的那番话:“我们的青春又是什么呢?”它就是那样,那样平静地、不动声色地,吞没了那些少年。然后吐出一堆雪白骸骨叫你看,看啊,你的青春逝去了呀,真可惜呢,嘻嘻。曾良也用不动声色的口吻来回敬青春,并没有输给它的残忍,真的。《小少年》流畅平和,娓娓道来,甚至有些慵懒,绝不刻意煽情,或许曾良也觉得,沉重的事,需要轻轻地说吧。有时更要莞尔一笑,才不堕了姿态。这语言,这故事,像一杯温吞红糖水,似甜非甜,捧在手里,令人觉得妥帖安心,像小时候过节才能吃到的糖鸡蛋。然而,这红糖水里还搁了老姜,不小心咬到,被辣了满嘴,辣出眼泪?

光看了简介都已经让我感触颇深

光看了简介都已经让我感触颇深,我想念儿时的那几个 几个渐行渐远的少年和我那些亲爱的某某某,那些年少时疯狂追逐的人和事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岁月的流逝我们90后都已经慢慢长大,成家立业!回想当年追逐奔跑的我们让我顿时甚是怀念,怀念那些无忧无虑,放逐奔跑的少年们!少年时期对于爱情的单纯和那种执着,第一次对一个人心动,那是美好的回忆,是一生第一次的感动,我是个感性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哪怕一件小事对于我们的记忆当中,多年回想起来嘴角还是会挂上一丝微笑。

追风少年赵曾良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我先讲一下缺点,以免人说我不客观:作者不是很擅长写开头和结尾。开头的一句话和结尾的一句话有时候是多余的。但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在《毫无意义的意义》和《世故的幼稚》两篇里,结尾就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生活的戏剧性。这两篇,一篇是讲一个要追求人生意义的超常少女,一篇是讲一个致力于打造人脉的富二代。这两个人都被曾良写得活灵活现,一个是讨厌兮兮的但是却又可爱,最后还有那么一丝催泪,一个是可爱兮兮的但又有那么点猥琐,相比于很多作品中概念化的呈现,真的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富二代。在曾良君的这本书里,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比方说她小学毕业的时候给亲戚看网吧,遭遇的那些做小姐的女孩子,有的很认真,有的很活泼,再比方说,那个什么都要送给曾良的阿毛,临走的时候还喊了一句“窗台上的植物送给你!”,而曾良就实心眼地回了一句“哪一盆!”,这一笔真的厉害了,这是让人带泪的笑声。有时候一些完全没有想到可以写的人物,也被曾良写进了这本书,比如一个叫刘汝强的小朋友,那个喷脏话的能力……这也让我想起,我在小学的班里,也有一个喜欢说“匹”话的小朋友,换句话说就是对生殖器啊什么的特别热衷,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朋友,哈哈哈哈应该也是有的吧。拉拉杂杂说了以上那么多,主要是这本书里有太多人、太多故事唤起了我的共鸣。尽管曾良是苏州人,我是湖南人,尽管我是80后她是90后,但这并不影响她笔下的人物与我回忆中的人物重合,呼应,让回忆鲜明地呈现在眼前。这种唤起的力量是什么呢?这就是文学啊朋友们。说起来这么多年,我遇见过太多的人,这些人总是感慨,自己遇到的人都很有趣,很特别,很奇迹,想把这些人都写下来。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做到了。说实话这些人中间还算有一些文艺圈混得不错的家伙了,所以到了最后,我要么是根本不见这些人,要么就是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吐槽说:你能写得出来……才怪呐!说这个并不是要贬低他们,不是这样,我只是想说,把自己遇到的人写下来,这种念头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只是后来提起笔的时候,才会发现:很难。所以我就是说,读者不要因为曾良的这本书是一本贱兮兮笑嘻嘻的随笔,看见作者每每在篇章中挨揍,因为不吃鱼被姆妈打一顿,因为怕水鬼被叫做一个赤佬,就认为,这是一本随随便便的书。在与书同名的那篇《岁月如风小少年》里,曾良拉了很长一个篇幅,把与她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小伙伴和他们家庭的命运,融汇到了时代的命运中。那个总是不讲道理、动辄要修理曾良、比水鬼还要可怕的姆妈,看到邻居家的丧事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真的就过得比老陆家好吗?其实弗见得吧,我们只是运气比较好。我听着觉得怕得来,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家,我们一样没办法的,我想都不敢想,想都不敢想啊……这个世道真的不好。”……能说什么呢?岁月如风,无可回头了。

风韵犹存老油条

先来说说题外话.在得知曾老师出书之后,我去问他要了地址拍书,他很慷慨的说送我一本签名本,于是我得寸进尺的让他写“皇上器大活好,睡边天下基佬“。(皇上是我本人的外号,是不是比董老板听起来还酷炫!)一个每天写不完作业的秃头小孩还要被我这样的基佬隔三差五的xing骚扰,于是我内心惭愧的又给他的作业加一道题:试求这十二个字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没过一天,书就送到我手上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书,坐在办公室里藏在我成堆未动的文件下面偷偷看,没读两页,已经笑得浑身赘肉颤抖。这样奇怪行为的我,是不禁要引起八卦的同事的在意的。于是胖同事在我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凑了过来。“哟,上班时间看闲书呢。”既然事情已经败露,那就将计就计顺便装个逼好了。“是啊,这是我朋友写的书,刚寄过来给我的,还有签名呢,还热乎着呢,写的太好了,看得我老傻笑。”这个时候正好董事长走了进来看到我俩。“在说什么呢?”“他正在看他朋友写的书,傻笑呢,老板你看,还有他朋友的签名,小裕真是不简单啊,还认识作家朋友。”胖同事把我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老板。老板微笑着看着我“既然这么厉害,那今天就把波音和空客的的三方融资合同全部看完修改好,另外去找财务要半年报结合公司上半年的法务情况写一个半年总结不能少于1万字,公司这两个月所有新开辟的航线合同汇总写一个报告,哦还有搞这些之前我家女儿的暑假作业你先帮忙做一下。”走出办公室门口的时候董事长又回头说了一句“不做完今天不许下班。”赵曾良,托你的福,在写作业这件事上,我们也是难兄难弟了。题外话说完了,说完这些题外话,竟有些不想写下去了。开个玩笑。给领导女儿写完作业又干活,还一边偷鸡摸狗的看书,看完书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没想到曾良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就靠这么一本小破书就把我的身体给掏空了。和上一本书相比,感觉到曾老师的文笔又精进了不少。最主要的是,相比以前更倾向于纪实和搞笑的文风,现在的故事带入了更多的感情,让人能看到赵曾良这样一个人带着的一个固有的永远写不完作业的又开始秃头的中年危机人的阴阳怪气。却又让人不断地回忆起自己的往昔岁月。我们谁都会有一个阿毛一样接近完美的玩伴,有於祛病这样让人从小就带着七分喜爱三分崇拜的大哥哥,还有李笑书这样不管分别多远都能彼此交心的真朋友。当然谁的人生不能冒出来写个葛肃那样让人称奇的奇葩呢,要说奇葩,我们婆婆和高更,不知道比葛肃之流高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曾老师的厉害之处,总是很擅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八竿子跟自己打不着一起的事情,却又让我想起了自己幼儿园时代玩到如今的小姑娘,小学时候每天都跟我回家然后因为长得太好看又老是被我揪红了脸的小帅哥,从初中时代开始就互相辱骂对方坚持十多年不懈怠最终荣登“今日优秀聊天记录展播”榜首的辣条尻,每年都要从美国回来就为了跟我去大钟亭麦当劳吃鸡翅的ZOO.......好多这些人和事,虽从未出现在曾老师的笔下,却总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冒出来,像被拧开的水龙头,哗啦啦的淋湿了久未触及的干涸岁月。让人想起了那些想笑又想哭的事情,梳理出一些啼笑皆非和另一些无可奈何。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魔力吧。当然也有很多新鲜的血液。比如我从来没住过大院完全理解不到邻里之间家长里短是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活里也从没见过像李稚心这样活的如此哲学的小孩,当然也没能碰上那个在书里仿佛心脏喷血燃烧殆尽的路昭。说起路昭,那是所有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刚读完的时候,让人痛心疾首,甚至有些责怪故事里的赵曾良见死不救。但是关上书合上眼在床上闭上眼的时候,又觉得这样的怜悯有些多余,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定义什么是正确,更没有资格干涉别人的价值选择。不禁嘲笑自己不自觉的又站上了自以为是的道德高地。路昭这样的人,也许在别人看来就像是一座陷入泥潭的神像,但也像《人间失格》里的大藏,即使喝酒,也是像神一样善良的孩子。每个人都有选择使用生命的方式的权利,大多数选择流淌,但总有人选择撕裂选择燃烧,用血液滋养彼岸,用光火渲染荒芜。没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或惨烈或腐烂或凋敝或泥沙俱下的美丽呢?悲剧的全部力量,就在于让人知道心痛的瞬间有多震撼,就在于要把美好事物毁灭给人看。曾老师,这波强行提升逼格,我这个月盒饭的鸡腿就拜托了!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某时某刻,像我读完这本书的瞬间一样,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发现自己的如风的岁月已经远远的甩在时间的起跑线后了。但是切不要悲伤,不要着急。岁月已不如风,风韵尤可尚存。留一颗赤子之心在你人生的夹缝中吧朋友,善待那些不得不离开你人生火车的朋友,也珍惜那些还在车厢里和你打斗地主的朋友。我们的人生里还有那么多舍不得剪短的联系,我们的生活里一定也还会遇到值得交心的朋友,切不要遗失了你的真诚,切断了你的牵挂。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下一秒,都可及时行乐,可纵情人色,可深刻深邃,可振聋发聩,可嬉笑怒骂,可相爱相杀。每天都对詹潮说一句情话,做一道爱的练习题。(怒打一个软广告)就怕连岁月都老了,你的心还未老。总算是要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最后总结一下全文吧,曾老师的新书十分的有趣,却又不流于表面发人深思,让人不禁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和思考:赵曾良,除了要写作业的作业有多少之外,他妈到底KO了他多少回呢?同学们啊!这是一道加分题!

年岁尚小,摸鱼可好?

因为关注了曾良所有我能找到的社交账号,所以大部分篇章都是有印象的。对我来说完全新鲜的是《毫无意义的意义》《葛肃的正义》《世故的幼稚》《不可归属的荣誉》《欲买桂花同载酒》这几篇,之前在网上发布的文章中时不时出现的李书笑,董老板,陆佳心,汤睿和马昭月都因为他们各自的故事渐渐立于纸上,不再显得突凹。因为每个篇章都有各自的主人公,他们也时常在其他故事里充当配角,再加上我们都曾良君死气怪样的插足,恍恍惚惚之间真的有那么一群人存在身边,一起度过如风的岁月。《毫无意义的意义》里面的李稚心,名字就是主人公做那些“毫无意义”的实验性人生的原因。中二时期大多人都曾想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读书或翘课,早恋或者当阿宅,这些对我而言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轨迹,我除了将这条路踩得更深一些,以便后人更容易重蹈覆辙之外,难道还有什么意义么?总有那么几个人要充当变数,于是李稚心剪老姐球鞋,混入黑社会内部又退出,跳级又故意不参加考试。当她对李书笑说,“你走开,我今天要把她打到服帖为止,不然后患无穷。”,我就明白了她其实是最懂的。也祝愿她能少过一些“毫无意义”的人生,早一点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毕竟青春啊,对聪明人最不友善。《不可归属的荣誉感》中的蒋劲松和《老好人的自我防御》中的harlan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虽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是为了赢得或维护他人心中的“完美”自我,一个靠骗,一个靠演。《葛肃的正义》里主人公葛肃和《堕落的自证》里主人公路昭可能反而是大家最熟悉的。我们一路做着学生长大,有几人没见过孤立呢?那些少年时期有过缺口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令人难过的是那些缺口成年之后又找上门来,生生的将人生撕裂到另一个维度。这本书里面最喜欢是一点是,沿着时间线拉长,青春的故事似乎全都有了不同的注解。这才是告别青春的理由啊,就让从前的你们留得久一些,我不再想那些珍贵的样子被后来的印象重重叠叠,最后只记得模糊的剪影,忘了你的脸。比起新增的一些故事,更爱第一次看到曾良日记里那篇《岁月如风小少年》,不知是太长还是与“搞笑艺人”卖蠢卖萌的设定不符,总之相对于其他日记红心少了很多。但是这篇难得是流畅的用小说语言叙述下来的故事,相比那些段子般的流水账日常,好笑不减,温柔有余,似乎还透着一些少年气的遗憾。不论是老大哥气息满满的於祛病,欢快的於祛邪,时过境迁的陆之君一家,还是吴侬腔家长们和死气怪样小曾良,多想贪心让他们停留在游花船和折柳枝的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世间也只剩一个曾良君,不需要分辨。而在整本书中,这一篇算不上太长,和阿毛那篇一样,没有沉重的人性(虽然时间的流逝本身就很沉重),单纯地讲了几个渐行渐远的小少年。比起身为旁观者的赵小屁眼子,这样的曾良更真实和可爱一些。一口气读完十分清爽,只想安静地偏着头问那些还在故事里的小少年们一句:年岁尚小,摸鱼可好?pS:曾良ins上的照骗和饼脸奇侠的画风一点都不一样!出于这点最近在考虑是否粉转路人。

岁月可堪记,少年不回头

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几乎没机会想起小时候的朋友,那些在记忆最初留下模糊面貌的人,她们蹦蹦跳跳,瘦瘦小小的,随着曾良君的故事,见缝插针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记忆浩瀚的空间里,曾良君和曾良君的小伙伴们,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苏州的青石板小巷,流水与房檐,北方的废弃厂房,煤场与烟囱,一闪而过的想象与印象,渐渐地彼此交融重叠,最后剩下一团团交错的身影和一声声明朗的呼唤。曾良君的文字淡淡的,不急不缓,刚好就像小时候悠哉悠哉的时光一样,没什么大事,也没什么小事,但是有数不清的灵机一动和兴致勃勃,一个个场景和片段就晃晃的来到你面前了,阿毛、於克邪、陈翰林好多朋友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喊你放下工作吧放下很多忧思,下楼出门玩啦!其实我不怎么喜欢回顾过去,对已经失去联系的很多朋友也说不上有很多遗憾,我更喜欢把生活分成阶段,每一个阶段各有主题各有同伴,那么当一个阶段过去,就要全情投入到下一个当中,很多人不是我抛弃了,是过去的时间把她们留下了,而我怎么可能和时光抗衡呢?唯一留下的也只能是被琐碎的新事积压的旧记忆,而《小少年》大概就像一阵清清爽爽的夏风,她吹过了,纸张飞散,让那些旧记忆重新浮上来,原来不需要念念也可不忘。岁月如风,无可回头,少年们渐行渐远,但黑白铅字会留着,那其中所有人都还是旧时模样。

我就知道你也会在意

放学回家我总喜欢跟我妈聊聊学校的事儿。那谁特别好,那谁很讨厌,老师冤枉我了,某某喜欢偷东西,大家都不爱和他玩儿。我妈的态度,就跟大多数家长一样,视心情分为“有兴趣地听着”、“装作有兴趣地听着”,和“毫无兴趣地让我滚”三种。在前两种情况下,她会给我一些反馈,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原则一:当老师认为我是个魂淡的时候,那我毫无疑问,就是个魂淡。原则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做得比我棒。我当然很不服,为了推翻我妈的权威判断,我甚至在叙述的时候把故事的主角调换,在我妈表示“人家做得多好,你学着点”的时候再洋洋得意地宣布“这其实就是我做的!”然而这样做没有毛用,我妈认为我是在说谎,当我一再强调我没说谎的时候,她就认为我太无聊。还有那些同学间发生的事情,排挤、欺骗、谄媚的奉承、直白的嫉妒,当我试图跟大人们描述我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我发现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打心眼儿里没有把孩子间的复杂世界,摆在和自己生活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此外,所有大人都会说的还有一句话:“你们还是小孩儿呢……等你长大就好了”。结果,我现在长大了,我发现他们都是骗人的。小孩的内心,完全可以比大人更加细腻复杂。因为大人懒得倾听,所以他们轻描淡写地把你遇到的事情,受的委屈,以及你稚嫩双眼中对人性的观察,全都归结为这是孩子间的玩闹。很奇怪,也很遗憾,好多人长大后就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小孩子了。包括那些给自己贴上儿童文学和青春文学标签的作家。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写的都是胡说八道,他们自以为可以居高临下地去描述和评价小孩子的生活,其实啊,我跟你们说——你们离小孩子太远了。不知是因为敷衍,还是因为恐惧。小孩子不是傻子,你们对他们的感受太不在意了。谁想到,曾良君写了这本书,像是一下子踩在我脖子上,又像往我嗓子眼里塞了一颗橄榄,让人想尖叫又叫不出声,只能在心里喊:我就知道,那些过往岁月里,埋在心中的若有若无的感觉,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意。就像走夜路遇到了鬼,跟谁说谁都不信,说得多了你自己也有些怀疑:可能是我看错了吧。结果多年后,你偶然在一幅画中看到了自己当年遇到的鬼——那形象一模一样,甚至比记忆更逼真,你恨不得立马把旁边的人拽过来说:看看这个!这个画家懂我的!我没有看错,没有说谎!但环顾四周,已全是陌生人了,岁月如风,带走了记忆中的小少年们,你只能压抑住倾诉的冲动,细细咀嚼说不清是喜悦还是惆怅的那颗橄榄。

岁月如风,无可回头

前阵子因为搬家的缘故,发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的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儿,甚至还找到了一本高中时的日记本,因为贴了太多照片而显得鼓鼓囊囊的,又被压在了一本砖头大的英汉词典下面。抽了时间一页一页的翻阅,这才想起,在高中中途我曾经迷上摄影,每天乐此不疲的偷出家里的相机拿去学校拍照片,好像一个真正的文艺少女一样。直到后来被班主任呵斥为不务正业而没收相机请家长之前,居然也留下了那么多过去的影像,又被我不知在何年何月恭恭敬敬的拿去了照相馆印了出来,然后板板整整的贴到了日记本上。我却把这一切全都忘了个精光,又因为频繁更换微信号的缘故,早已经和照片上的那些人断了往来,有些甚至连名字都忘了个七七八八。但翻着照片的时候,还是无法阻挡那些回忆和情绪潮水一样涌来。照片没什么特别的拍摄技巧,一如既往地延续了我一直以来的烂技术,但是素材却所涉甚广:有上课打盹儿的同桌,有衬衫没有好好地掖进裤子里的数学老师,还有喜爱穿红秋衣因而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班长,和走起路来因为扭屁股而引来一群男生挤眉弄眼的偷笑的学习委员。但也好像也不是没有讨厌的同学,好比班上那个喜欢炫耀名牌的小胖子,还有坐在我身后的喜欢装可爱的女生和她一到下课就咬在嘴里的奶瓶造型的水壶,考试永远比我高上几分又和我自幼相识的发小…..不过时间总是给了这些情绪一种距离带来的安全感,以至于讨厌也变成怀恋,至于究竟在怀恋些什么,却无从知晓。总之,青春似乎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情绪,谁也不知道哪一刻它会铺天盖地的涌上来,也许是伴着蝉鸣,也许是一首歌,或者是一切,包括空气里的气味,或者什么都不是。但这是我的青春啊,我怎么居然都忘了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忆青春好像变成了一件矫情的不能更矫情的事儿。毕竟青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平平淡淡的在无从知觉的时候就悄然发生,又在某年某月里猝然落幕。直到读完了曾良君的《岁月如风小少年》,我才忍不住呼了一口气而释然,曾良君用了16个故事,把记忆中的那些人一个一个的描绘了出来。这16个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人,也好像把我记忆中的青春一点一点的投映了出来,而又因为太逼真,让我情不自禁的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忍不住有种感动到汗毛倒立的感觉。真的说起来,青春不过是那些来了又去的人哪。就像是抛物线一样划过眼前,他们是阿毛,於去病,李书笑,陆之君…..你阻止不了这一场相逢,亦无法阻止命定的离别,唯有像曾良君所写的那样,“不要回头,过去的已然消逝,也没有什么未来,我就站在未来之中。”可是如果单单只是用“青春的回忆”来形容这本书,似乎又有些因为太肤浅而显得不甚贴切。也不知道为什么,曾良君的笔触明明轻松又有趣,可是她的故事却总会给人一种命运的无常感,让人觉得曾良君好像一个冷静的看客,独自跳出了生活之外,然后把生活完整的呈现于读者眼前。而曾良君笔下的人们,似乎永远也不知道人生背后隐藏的转角,似乎拐角就在寸步之外,而踏上了之后,一切都会悄然改变。可谁又会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呢?未来不可知,能握住的真切唯有现在而已。就像是陆之君的姆妈在谈天谈地的谈着那些昂贵的进口化妆品时,大概是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家的“老陆”也是会下岗的吧?就像是懵懂的曾良君带着小小的柳树桂冠行走于河边时,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眼前的伙伴们也会随着命运的洪流走向失散。股灾、国企改制、房价飙升、老街改建,这些现今说起来好像是轻描淡写的历史一样的东西,却在过去,真真切切的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有人哭,有人笑,可大部分人仍旧无力,只能被历史推着走下去罢了。在与书同名的《岁月如风小少年》这篇故事的结尾,曾良君写道,“岁月如风,无可回头。也不过就是寻常岁月里的一小段寻常故事,关于几个渐行渐远的小少年。”可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社会,我们现今仍存在的世界,不就是这样的故事们组成的吗?无可回头啊,那就让那些失散在岁月中的小少年们变成记忆的一部分,带着他们勇敢地走向命运。不要回头。

没有岁月可回头

很幸运读到曾良的书,如果不是看了这一本,我差不多快把我年轻时的样子忘光了。因为那是一段我很怕回忆的青春,每一天都寡淡,每一次选择回忆都后悔。《岁月如风小少年》是看的曾良君的第二本书,第一本叫做《时差党》。曾良的书看熟了,会发现她是个很羞怯的写作者,不太愿意大段大段地写自己,更习惯把自己织在别人的故事里,也不喜欢很长很长的评论,总是很认真地使用简短的字句,像是怕伤害了谁,怕别人伤心,怕别人难过,在可以煽情的时候冷静地写,像一个很懂事很懂事的大人。我猜想曾良在现实生活里,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她才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来写作,这种方法,让她的文章看起来独特清爽,散发着少年人独有的温柔和才气。《小少年》和《时差党》都有很奇异的修复力。慢慢地修整着那些想忘未忘得时光。是啊,她也在修复我,让我先试着回忆看看,找出我抚不平的事情,然后跟一个叫做李书笑的女孩子,拉着我一起看漫画,一起玩,跟我说:“算啦,都过去啦!”我很容易被这些少年人治愈,虽然她们的烦恼并不一定比我少,她们的操心,甚至跟我一样多。如果我是被曾良写的同学,我会很感激她,她不止纪录了细节,还理清了脉络,让我能一眼看穿人生——如果看到以后的样子,我并不想走到未来去。《小少年》躺着看很舒服,看完后,我将过去在心里排序:最好的年纪,不过是学前几年,夏天无所事事,妈妈早起买了菜回家,然后去上班,我用整个上午的时间,剥豆荚,掐豆芽的根,等妈妈下班回来煮饭。夏日缓长,完全不用担心时间流逝,尽可以放心消磨。还不懂事不会思考,不懂大人的辛苦,不知道心疼,懵懂地坐着、看着、手边是一堆一堆剥好的豆粒,掐掉根的豆芽。院子里所有的树都在起风。

没错,我的爱豆唤作曾良,是一枚小秃头。

港真,曾良最近把自己叫做“秃头”这件事让我略微有点烦恼,你们说,我总不能逢人就脱口而出,“喏,这是我灵魂导师曾良的新书,他,他是一个秃头!”吧。这样子介绍,画风好像哪里不太对?听者瞬间脑补出来的画面要不是小岳岳,以及一本封皮被灰尘覆盖的《单口相声三百首》,那还真是厉害了!不过,笑话归笑话,这些丝毫不会撼动曾良作为大众soulmate的地位。我会喜欢上曾良,大抵就是因为她无论什么时候都在坚持做着自己吧。一切都是社会的错,那种躺在床上不起来的坚持做自己,那种孜孜不倦喝下不晓得多少杯奶茶的坚持做自己,以及永远都写不完作业的坚持做自己。Queen of Fishtoucher,大副,大乐透中奖者(当然,这个是永远不会实现的)等等,这些都不足以形容曾良。她是,且仅是一个在坚持做着自己,试图成为一个有趣之人的小小少年。至少从那篇《放下雅思,立地成佛》开始,到5年后的现在,曾良依旧是曾良。童年时的玩伴、却不知怎么就消失在我们成长轨迹上的“阿毛”,bling bling的“very汪”,以及不懂得say no的“老好人”等等,曾良笔下的故事,初次读来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也是大家身边正在发生的,和还未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以曾良特有的轻松幽默、温柔机智呈现了出来,的确是一名严肃的文学家才能办到的。人其实是一种很单纯的动物,譬如想要什么,就会伸出手,若是够不到,就会想办法去拿。有期盼,就会有努力。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时候,人真的很容易随波逐流,旁人的观点,社会的趋势,很容易将人卷进去,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方向——我究竟是为什么在奔跑?人生很长,很短,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你去绕远路。或许当你幡然醒悟时,你已满头白发。从小小少年一路成长,对自身逐渐产生的怀疑,是因为现在的迷茫。人是被过去支撑着活下去的生物,因为看过如风的岁月带给过我们足够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仍然想去追寻,所以不再迷茫,所以足够坚强。如果说之前的《时差党》,是打的感同身受的4星的话,那么这次新书的5星,则是这几年在曾良的陪伴下不断磨砺前行,以及从她的负能量中汲取到正能量的5星。目前还蹲在国外,没能摸到新书,只好对着目录把可以在网上看到的篇章又重新浏览了一遍,准备等豆瓣上电子版了再购入。新书的后记唤作“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对诗词涉猎不深,也是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意思的。出自南宋刘过的《唐多令》,“二十年后旧地重游,像以前年少时一样买酒品桂,只是时移世易,再没有年少时的心情了”。(很喜欢这句,下次回家的时候一定去南楼看看。)Anyway,无论光阴荏苒、世事变迁,由衷地希望曾良和大家,都是且依然会是那名酷炫的追风少年,继续向前奔跑着。比哈特。

严肃文学曾良君

认识曾良君,也是从12年《放下雅思,立地成佛》那一篇开始的,当时我看了不下五遍,现在读来,也依然是隽永的好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曾良君的豆瓣ID叫,枣糕少年曾良君,爱屋及乌那段时间我吃了好多买一斤送半斤的枣糕,然后每次都想着曾良君,想着怎么能那么可爱,那么好笑啊,要是能嫁给他就好乐。上瘾一样期许着曾良君更文,面对凌空出世,幽默清奇的曾良君,我们特别嗷嗷待哺。也扎实火了一篇又一篇,我见识浅陋,反正我是觉得现在好多的流行词汇,都是发迹于曾良君这里的,什么酷炫啦,机智啦(当然机智这个词是早早就有的,但是曾良君就是拥有神奇的词汇唤醒能力呀)“夹叙夹表情”的风尚也就此盛行。后来的曾良君,常常以死样怪气的中年人自居,在社交网络发发摸鱼日常,连公众号的名字也是叫“曾良君摸鱼中”,是那种“你有什么不开心,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啊”这句话里,主动分享不开心的良师诤友。说到作业,感觉曾良君每天都深居在作业山里,然后偶尔抬头掏出手机,分分钟能用一百种不重样的方式表达“我不想写作业”这个意思,是摸鱼界里摸出水平,摸出风采的一个。可是《小少年》里的曾良君,完全是另一个曾良君,大概也是另一面的,更真实立体的曾良君吧。写了一群奇葩小伙伴(与小伙伴们为伍的曾良君,简直是难得的平凡人)充满灵气的幽默不改,但多了好几分严肃文学的味道,像个小老头坐在夏日的荫下,对你讲事情,讲他的朋友,说到哪是哪儿,这会儿拎出一个,就就着慢慢讲,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抖段子也抖得波澜不惊,但还是那股子机灵劲儿,一不小心就笑出来。果然有趣的人的严肃文学,也一定是好笑的严肃文学。曾良君是苏州人,字里行间是浓浓的江浙风味,整本书看下来,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弗晓得,我跟俚港,女人很江浙女人,男人也很江浙男人,有一段写爸爸,“但我爸不是那种会被别人说几句就影响心情的人,你只管说,他就自己慢悠悠地做自己的事情,在那里用黄酒和盐腌鱼,蒸上去的时候自己再开一罐冰啤酒,不疾不徐,死样怪气。”典型的长期在碎嘴铁蹄下磨砺出来的江浙爸爸,富含一种满不在乎施施然的酷,我超级喜欢。黄青蕉形容这本书说,清淡自然,好笑温柔。八个字就特别准确,但却并不算叫人轻松的阅读体验,零零碎碎很多晃过我们熟悉的影子,觉得似曾相识,更多扼腕唏嘘。曾良君也不过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呐,对自己的人生,讲起来也是一脸旁观的余兴寥寥,像曾良君自己在后记里说的,贫乏懒散如我,就算是自己的人生,也不太想成为主角。无论如何,过人生还是开心一点好。希望曾良君开心。

岁月如风, 往事如酒。

看这本书就好像参加了一场毕业多年的班级聚会。故事是由那个坐在角落面目清秀但是你一直想不起她姓氏名谁的人讲的。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把这些和你我有关的往事娓娓道来。突然间,往事如云雾翻涌而来。你和她一起回到苏州小镇的青石板巷弄,隔着门看到书中人登上舞台生动鲜活起来。翻看这本书那个穿着背心短裙趿拉着拖鞋的曾良坐在苏州河岸。晃着脚丫向你招手,邀请你一起坐下看过往的船舶。她笑嘻嘻地同你讲这些故事,中途她可能还会拖着你去买两根冰棍,到阴凉的巷弄里边吃边讲。讲到暮色四合,讲到她姆妈喊她回家吃饭。你依依不舍想把剩下的故事听完。她惦念着家里的晚饭,分开时她说“你明天再来找吧,我把剩下的故事讲给你听。”你听了她的话,第二天去找她,你们坐在她家沙发上,吹着风扇听她说剩下的故事。你为了听完这些故事留在她家吃了晚饭,饭后出门散步她把剩下的故事讲完,她贴心地把你送到家门口。笑着和你说故事我讲完了,你该回家了。你的精神和味蕾都饱餐一顿,觉得有一些疲乏,来不及换上睡衣倒头就睡。几天后的午夜梦回时,你突然感受到她说的那些故事在你体内酝酿发酵,变成了酸涩的酒。你开始不停打酒嗝。急急忙忙跑去她家,寻求解嗝良方。你还想问问她关于这些故事里的那个“我”。你想知道她的故事,越详细越好,越多越好。但是她已收拾行囊,再一次离开她的家乡去往云深处。她留信给你,你打着酒嗝看着她留给你的信,她说“很高兴认识你,下次再见啦。”嗯,好,下次再见。

到此一游

港真,写读后感这种事还是小学干的了,这种类似到此一游的小学生行为让我这个成年人不经老脸一红。我并不熟悉曾良君,但是透过小少年我脑子里已经有了这个人样子,自在如风,欢脱灵动。我每天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地铁上度过,小少年就霸占了这宝贵的闲暇时光。南京的地铁冷气足的我每次都要带个羽绒背心进去,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手机,逐字逐字地看。那天跟同事在地铁上遇到,她一直在描述她刚满周岁的宝宝如何如何可爱淘气,我心思全在小少年上,着急地想知道念书不大灵光的易士冠后来怎么样了,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同事,顺带给她的宝宝在朋友圈投了几票。她看我一边看手机一边跟她聊天,好心地劝我,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看这些网络小说啦,抓紧时间生个小孩,孩子才是女人的根本………….车上人太多,不好意思跟她扯。现在郑重还原一下我当时的内心吧:小少年不是网络小说,它是一本成长印记,是一个美好的小朋友与这些年里遇到到的形形色色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的趣事,我很不要脸地带着满满的负能量去看,企图从书里换一点愉悦的情绪,曾良君就大方地给了,那些是我不认识的人,由曾良君一一介绍,彼此握手,寒暄问好,仿佛我也有个朋友叫阿毛,仿佛我也有过这般如风的少年岁月,像喂了自己一口养乐多,甜,还想再喝,再喝。假如我有了小孩,胎教的时候我照样会看这本书,大人们的世界很复杂,但是总有一天孩子都会长大,小少年就用一种拙拙可爱的方式去告诉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世界很大,你会遇到很多人,发生一些事,或者会改变你,或者什么也没有变,但是有一天,长大了的你,被生活击倒,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你需要的勇气和糖葫芦。可能裹了糖的药丸不会太难吃,但始终是药丸,治病是根本,有时候会觉得曾良君就是个老中医,专治吹牛逼,哈哈哈哈哈。小少年里也有让人觉得“我靠,这个怂,装逼太厉害,作者后面一定要把他写死啊!”这种存在,厉害的是,曾良君通常会轻描淡写地告诉你,不好的人,就让他们去平行世界吧,然后我就愉快地忘记了这些不好的人,继续开开心心地往下看。不要觉得这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一个著名作业狂魔的个人少年记事,我本人看这书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啊,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啊,我也不喜欢去网吧!啊,我跟我妈吵架也这个德行!在聊天室发色情广告的作者,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天呐,曾良cos出了许多人记忆中的少年岁月,并且还原度如此之高,让我有种想回到少年时期的冲动(回想了一下当时自己一米七四身高一百六的体重,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曾良君,你身边的这些来来去去的人,很有意思,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名字都太好听。一个爱看正经八卦的顺顺

只能留在记忆里的伙伴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Nancy Le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6477973/认识曾良君已经有五年啦,当然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很多人认识曾良是放下雅思立地成佛,但我不是。当初是由那篇和数学大魔王热血拼搏的日子才关注她的,因为我也是数学渣啊。所以在心里把曾良当做了知心人。在之后我把她豆瓣上所有文章都通读了,又关注了微博。微博上的曾良每天花式不想写作业。你们以为她就是学渣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呢。当我们在刷她微博看她文章时,人家可是在努力写作业努力写文章啊。曾良给我的感觉就是学霸说平时我在家也就是打打游戏啊看看电视啊,一般是不学习的。然后某一天我发现当所有人都放学回家了,只有学霸还留在座位上做着AB卷。恩,原来是这样的。看起来每天的曾良起不来又熬夜玩手机,作业多的快要堆上天花板,我知道她还是比平常人要努力啊,毕竟她已经写了两本书了呢!我们在干嘛?《小少年》曾良很多的语言都运用了吴语写出来更让我觉得更加亲切,小少年就生活在我身边啊。我开始努力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好像并没有如曾良一样遇上这么多有趣的伙伴。很多记忆已经支离破碎,再也回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有个好朋友,每个双休日不是我去她家玩儿就是她去我家玩儿,每次傍晚被父母接走总是依依不舍,约定明天再一起玩。有一次她爸已经骑车到我家楼下了,我们还在玩还珠格格角色扮演,然后她对她爸说,你抽完一根烟再上来接我,要抽的慢一点儿啊。然后她爸大概一根烟抽完了我们还没表演完,她又对她爸说,你再抽一根。她爸没踩她直接冲上来把她领走了。年少时的情谊啊,总是这样的可爱又直白。后来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前几年偶然在商场碰上,互相加了微信,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很热络的交谈,匆匆的结束聊天之后再也没联系过。就像曾良在书里的伙伴於祛病说的有些人只能留在回忆里啊。我打开好多年都不用的QQ空间,想要看看以前小伙伴的空间,结果大部分他们都设置了权限,曾经和我说过的,只有你们几个才能看我空间的小伙伴,他们都把自己锁上了。我又去看我自己的心情日记,写得幼稚可笑,高中的时候哀叹时间飞逝青春飞逝,简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年纪轻轻哀愁不少,很多小伙伴还留言说写的真好,还有的说要积极地面对生活啊。到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也并不是那么想回到过去,毕竟挺无知又无聊。小丸子的爷爷说,就是这些无聊的事情才是生活的意义啊。想想也对。好了,一本书竟然勾起我这么多回忆。因为不曾想要去记起来所以一点点的开始遗忘,曾良的书是能唤回遗失的记忆最好的宝典。最后我想说,曾良的心态很好啊,全书很多章不是被妈妈打就是爸妈混合双打,现在能用如此轻松又轻描淡写的语气描写,你爸妈不会看见吧。

岁月如风 无可回头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想我已经忘记了很多事。想来自己,会把所有的过去,不管美好还是糟糕,统统抛掉。曾良君写的那些孩童时期的玩伴,我都似曾相识,是的,我们同处于同样的时代,多多少少有相近之处,即便曾良没有花多少笔墨去描述,但我却能清晰的看到曾良君所提的老房子,曾良君所说的厕所旁的屋子。是的,这些也是我曾经见过的,虽然我从来不曾生活在苏州。那些儿时的玩伴,随着时间的漂移,在命运中起伏。在我生活的圈子,下岗的人很少,但家境变化巨大的人却真不少。我曾听说,一个小时玩伴,升学考试第一名,简直就是冉冉上升之星,后来家人经商,又赚到大把钞票,人生这就完美了!可生命并不是在这里结束,生活还是继续,妈妈好赌,家里输个精光,整天闹离婚,后来经商失败,妈妈自杀....这就像是小少年里面的故事情节,可以冒充一篇,虽然又有些不同。我想曾良君就是这样,勾勒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小故事,无意中又唤起了这代人心中无数小少年时期朋友的回忆。我想很多人都和曾良君一样,只是个普通人。爱好玩游戏,爱内心大段独白,没有波澜壮阔起伏的人生。某些时候,我们也想像某些人那样,乘风破浪去经历不平凡的事。但我们毕竟是普通人,没有勇气也提不起那么大劲,在幻想飘飘的时候,被催着还有作业要去做。就在我们这些普通人周围,也有些特别的人,他们敢闯敢当,或者做些没头脑的出格事情。我们或者羡慕或者讨厌他们,但不会无视他们。这些人是我们边吃可乐薯条津津乐道时候的谈资,不可或缺。我们多数在喝过几瓶可乐之后,就将这些过去遗忘。曾良君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一直记着,直到某一天将这些人跃然纸上,这是曾良君的才华以及和我们这些人的不同之处。我一边看书 一边问着曾良君各种问题,或者是提出各种看法,想来自己和看电影时候哇啦哇啦评论个不停地观众没什么区别。但曾良君呢?怎么说呢? 一个老好人是不会拒绝 回答各种花样问题的。 我喜欢很喜欢前头的几篇 有谁会忘记於克邪这样怪异的名字。但不大喜欢中学和大学其中的几篇。总给人一种人生经验未丰富,就急于显得老成的感觉。 但一篇岁月如风小少年又把我拉回到整个孩童到少年的时间脉络中来,再次被提及的那些名字甚至给人一种老友重逢的错觉。于是再为曾良鼓掌一番。我曾问 曾良要不要买时差党,曾良说不要买,现在都不想看到它,觉得好多写得差。希望再过几年曾良再谈起这本书时,会傲娇地说:嗯 当年的这几篇 我现在仍旧觉得很棒! 推荐给你们!愿远方的朋友们一切安好 虽说岁月如风 无可回头 但愿在将来某个时空或者重会~当然 我是打四星的 我只是假装打五星!一个假动作!

若不如风,又能如何

从操场上那扇门出来之后,时空就像魔方被拧了一下,重新组合了吧?那鬼打墙的六个小时里,外面的世界还是原来的吗?《小少年》里的第一篇《因为有阿毛》,挖了这样一个坑,后面的故事便亦幻亦真。极力维持完美的very汪、沉迷于当公主的季筠、认为自己代表正义的葛肃、编造“所有人都喜欢我”谎言的蒋晓松……幻觉裹挟着生活,让手无寸铁的少年得以与环境相博。但青春稍纵即逝,泥牛入海,疑惑还来不及解开就要面对现实的迎头暴击,太痛。若有相同的人守望相助,那倒还不那么艰难。可是他们一开始还相同,后来就渐渐长出各自的形状,朝不同的方向流逝了。洪流之中,再无援手,只好在深夜里痛哭。少年们的背后,又是各色各样的父母。偏执地认为自己家穷的老K 妈妈、老公被抓还要维持高雅生活的季筠妈妈、认为自己儿子一定是大学士的陈翰林父母……大人们也要刻意地制造幻觉,来勉力支持不如意的人生,来对抗不知道何时降临的灾难,而这一切又是徒劳。相比之下,互相投掷速冻汤圆的父母还来得真实可爱。他们也有过骄傲自在的青春吧,而今也是颓然乎其间了。曾良君这春秋笔法用得溜,让少年的生活照见中年的羸弱与衰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唉,恍然如梦,代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看完《岁月如风小少年》,只有一声叹息。想到自小到大认识的那些同学们,做公主的依然天真单纯等着做贵妇,叛逆少女凭着敢闯敢做和流利的英语去了外企,愤青浪子收了心去做公务员去相亲,高中的天才学霸上大学连学位证书都拿不到又照样回家当银行柜员,曾经将驯夫之道挂在嘴边的女孩已经陷入了婆媳战争,被二胎拴死在家。有人将幻觉成真,有人的幻觉破灭。那些幻觉破灭的瞬间,是怎样的呢?细思恐极。所以只好如风,假装可以遗忘。

你要是有这么孩子,你也想揍他

这是一本特别曾良君的书,不同于【时差党】那种站在第三人视角看着大家说故事的叙事风格,而是从主视角来讲述自己的童年到底熊成了什么样。书中流露着曾良君一贯的风格,小心思和小趣味就像春天森林里的小兔子,时不时的从旁边的树丛里蹦出来,看上去是毛茸茸的。读过后感觉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在给你讲着小孩子的事,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着成年人内心的那一点软乎乎的东西,如果你的那一块还没磨成老茧,还没硬化的话一定也会有感觉的吧。

我眼中的曾良,素未谋面的单向伙伴

知乎上的曾良君,分析问题,层层推进,极其聪慧。这让我长期困惑,陷入迷思,这么聪明的人老说自己学不好数学物理?我真是无法相信。大概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想学习,不去学习的状况吧!或许曾良只是谦虚。微博上的曾良君,总带着一种丧丧的温柔。后来追极光连载,高潮部分,被击中内心。曾良君应该是很细腻的人吧!你真的很棒,不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写字的人很棒,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不同于任何人的独特的作家,非常棒。此后也开始看时差党,岁月如风小少 年。倒叙认识曾良的文章。在曾良君击中我的内心的那一刻,我不再孤单。你成为我素未谋面的小伙伴,不知道我的存在。在那一篇篇的文章里,看到曾良成长的痕迹,看到你写的越来越好。其实,曾良也很努力吧?才能摆脱虚无的痛苦,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岁月如风,曾良温柔如风。哪怕是童年少年时期,生活也没有十分的轻松愉快。回想起当初自以为是配角的岁月,竟然也有过不少光辉。可能在别人的视角里,我也是主角吧!而曾良呢,像是宫崎骏的女主角,如此可爱迷人。我爱的人呀,也在岁月里慢慢飘散。而那时的你,留在我心里,成为永远的陪伴。那天风正好,你站在树下吃瓜,我说我要块好的,你说给他一块小的。


 岁月如风小少年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