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00698712
作者:梁实秋
页数:254页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23页

五四运动原是一个短暂的爱国运动,热烈的、自发的、纯洁的,“如击石火,似闪电光”,很快的就过去了。可是年轻的学生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当时以我个人所感到的而言,着一股力量在两点上有明显的表现:一是学生的组织,一是广泛的求知欲。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90页

一般人常常有一种误会,以为有名的人,其言论必定高明;有以为官做得大者,其演讲必定动听。一个人能有多少学问上的心得,处理事务的真知灼见,或是独特的经验,值得兴师动众,令大家屏息静坐以听?爱因斯坦,在某大学餐宴之后被邀致辞,他站起来说:“我今晚没有什么话好说,等我有话说的时候会再来领教。”说完他就坐下去了。过了些天他果然自动请求学校,发表了一篇精彩的演说。这个故事,知道的人很多,肯效法效行的人太少。据说有以为名人搭飞机到处演讲,言中无物,废话连篇,听者连连欠身,冗长的演讲过后,他问听众有何问题提出,听众没有反应,只有一人缓缓起立问曰:“你回家的飞机几十起飞?”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157页

同学们一出校门,便各奔前程。因修习的科目不同,活动的范围自异。风云际会,拖青纡紫者有之;踵武陶朱,腰缠万贯者有之;有一技之长,出人头地者有之;而座拥皋比,以至于吃不饱饿不死者亦有之。在校的时候,品学俱佳,头角峥嵘,以后未必有成就。所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确是不刊之论。不过一向为人卑鄙投机取巧之辈,以后无论如何 翻云覆雨,也逃不过老同学的法眼。所以有些人回避老同学惟恐不及。
杜工部漂泊西南的时候,叹老嗟贫,咏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句子。那个“自”字好不令人惨然!好像是衮衮诸公裘马轻肥,就是不管他“一家都在秋风里”。其实同学少年这一段交谊不攀也罢。“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纵然不以为耻, 可是免不了要看人的嘴脸。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217页 - 学生自治之讨论

人生在世上,就有脑筋,就有知觉;幼时的脑筋发育得足,知觉也愈用愈灵敏;所以人的幼时愈要有发展个性的机会,愈要叫他自治,不能说他学识不足便找别人来“越俎代庖”。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80页

可是影戏里有一个角色我至今不忘,那就是每出戏完毕之后上来叩谢赏钱的那个小丑,满身袍褂靴帽而脑后翘着一根小辫,跪下来磕三个响头,有人用惊堂木配合着用力敲三下,砰砰砰,清脆可听。我所以对这个角色发生兴趣,是因为他滑稽,同时代表那种只为贪图一吊两吊的小利就不惜卑躬屈节向人磕头的奴才相。这种奴才相在人间世里到处皆是。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17页

这证明没有人的兴趣是不近数学的,只要按部就班的用功,再加上良师诱导,就会发觉里面的兴趣,万万不可任性,在学校里读书时万万不可相信什么趣味主义。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218页 - 学生自治之讨论

读书并不是求学的目的,是求学的一种方法,这个界限要看清楚。求学的方法多得很,学生自治也是求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自治同读书时并行不悖的。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活——并不是预备将来的生活。……中国学生的大缺点就是误认读书为学之目的,所以青灯一盏,苦吟十年,到社会上还是个废物。……在学生时代不养成自治的习惯,到社会上受到压制也只好忍受,因为奴隶性已经长得根深蒂固,要自治也没有能力了;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14页

上午的所有课程有一特色,即使每次上课之前学生必须作充分准备,先生指定阅览的资料必须事先读过,否则上课即无从听讲或应付。上课时间用在练习讨论者多,用在讲解者少,同时鼓励学生发问。我们中学生素来没有当众发问的习惯,美籍教师常常感觉困惑,有时指名发问令其回答,造成讨论的气氛。美国大学里的课外指定阅读的资料分量甚重,所以清华先有此种准备,免得到了美国顿觉不胜负荷。我记得到了高等科之后,先生指定要读很多参考书,某书某章必须阅读,我们在图书馆未开门之前就排起了长龙,抢着阅读参考书架上的资料,迟到者就要等候。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17页

...这证明没有人的兴趣是不近数学的,只要按部就班的用过,再加上良师诱导,就会发觉里面的趣味,万万不可任性,在学校里读书时万万不可相信什么“趣味主义”。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11页 - 清华八年

(严格的生活管理只限于中等科,我们时候想想,像陈筱田先生所执行的那一套管理方法,究竟是利多弊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本应该在幼小的时候就要认识到。许多自然主义的教育信仰者,以为儿童的个性应该任其自由发展,否则受了摧残以后,便不得伸展自如。至少我个人觉得我的个性没有受到压抑以致以后不能充分发展。我从不相信“树大自直”。)
这本书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 就是初始清华的教育方法(虽然五四后变化了很多)清华的教育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抓起。和现今的大学教育比起来,更加有利于从幼时塑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我在清华》的笔记-第70页

清华的生活是沙漠的生活,我们若是放任我们自己,在沙漠里辗转挣扎,结果就是不干枯而死,也要受影响终身的一场大病。我们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一般青年,我们的心情都正在开花的时候。我们到清华来求学,绝不是来束缚我们的心情;我们现在是学生,我们现在同时是“人”。无论是按威权论、良心论、利乐论的伦理学说,快乐假如不是人生最后的目的,也是人生中所不断的企求的一件事。越是勤用理智的人,越要快乐去调剂他。我们在清华,摇铃上课,摇铃下课,摇铃起床,摇铃睡觉,过这种刻板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学校当然的现象,假如再不让自己找出快乐的泉源,必致酿成脑经畸形发展的病态。有许多同学在试验室里得到很大的兴趣,或是在教科书里得到很浓的意味,并不感到生活的干枯,那么,他们便是连这种感觉都不敏锐了,岂不是更可怕的病症么?快乐的途径多得很,文学是最容易走最近的捷径。何以呢?


 我在清华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