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伟大一生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1
ISBN:SH11071-178
作者:顾锦屏,周亮勋,吴惕安,杨启潾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作者顾锦屏、周亮勋、吴惕安、杨启潾,隶属中央编译局。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全书阐述了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概要地介绍了马克思各个时期的代表著作,生动地描述了他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以及他的家庭和对子女的教育。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本书的作者一定是我国人士。虽然我强烈赞成与支持作者对于人类伟大导师的评价与赞扬,但我还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观点来说明一下,这书在整体上确实有着比较明显的倾向性,感觉更像是一本“圣贤传”,尽管在我心中马克思的伟大已经超越了所谓“圣贤”的地位,但一些更贴近生活的、实际的、甚至略带负面的消息真是一丁点儿都未曾看到,这不得不说过于脸谱化了、偶像化了,也许是为了某种需要吧,可以理解,比较全面客观的有英国人写的《马克思传》,似乎口碑很好,可以对比阅读,也许更能彻底地了解伟大导师。本书把马克思一生发展的概况做了简单的叙述,并且对他的重要理论做了基本的介绍与评价,总的来说让我们从大体上纵观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岁月,非常感慨!!下面只摘取一些片段,思考足矣:一无论费尔巴哈还是鲍威尔和施蒂纳,他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历史观上却是个唯心主义者。他从抽象的“人”出发,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只看到“爱和友情”,根本看不到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他眼里,“爱和友情”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而鲍威尔和施蒂纳则把“自我意识”看成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的发展,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不愿积极投入同反动制度的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对正在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严重危害,针锋相对地给予了批判,并阐述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他们着重论证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他们进一步分析了物质资料生产本身的辩证运动,指出,人们的生产一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一定的交往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也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与它相适应的交往形式变成束缚它发展的桎梏,这种旧的交往形式必然被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他们还用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辩证运动的规律阐明了历史上所有制形式的依次更替。他们还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 ——表现为冲突的总和,表现为各个阶级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等等、政治斗争等等。这就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规律。(P45-46)二这第一本小册子于1859年6月在柏林出版,书名叫《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马克思打算把他的这部巨著写成六册。第一册计划包含三章。已出版的虽然只包括前两章,但它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发展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在本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他发现了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的二重性。这一发现非常重要,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正是从分析商品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开始,马克思制订了他的完整的经济理论。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一点时指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 ——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他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做了巨大的研究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的理论来”。马克思为这本小册子写的序言,阐述了他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讨过的历史唯物主义重要原理。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P119-120)三例如,马克思说明了在未来社会的一定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把这样的社会叫做“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社会成员“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商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在另一地方,他指出,生产者“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再如,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注意区别劳动期间长和劳动期间短这两类企业,并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两类企业的关系。他指出,劳动期间长的企业,在较长时间内只耗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劳动期间短的企业,不仅在一年内不断地或者多次地投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共有的生产基础上,必须确定前者按什么规模进行,才不致有损于后者。在社会共有的生产中,和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一样,在劳动期间较短的生产部门,工人将照旧只在较短时间内取走产品而不提供产品;在劳动期间长的生产部门,则在提供产品之前,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取走产品。”马克思又说:“如果我们设想一个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这些部门·······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较长时间内不提供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提供任何有用效果,但会从全年总生产中取走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践表明,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果处理不好这两类生产部门的关系,过分着重前者的发展,而忽视后者,就会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影响整个生产的发展。(P139-140)四在对爱森纳赫派领导人提出这些善意忠告的同时,马克思对两派起草的纲领草案进行了严肃而透彻的批判,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简称《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是一部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结合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的批判,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论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关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先着重批判了拉萨尔关于社会产品的所谓“不折不扣”、“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小资产阶级分配观点,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中,产品的分配不可能是“不折不扣”的,相反,社会的总产品要经过诸如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的积累、应付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文教卫生费用以及社会其他福利费用等等的扣除后,才能作为个人消费品进行分配。在批判《哥达纲领草案》空谈什么社会一切成员的“平等权利”、“公平分配”时,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一个生产者所给予社会的,是他个人的劳动量,而从社会取回的,则是作了各项扣除后自己所给予社会的那些,这也就决定了这种社会职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按资产分配的原则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因为每个劳动者的能力,体力和负担家庭人口都不尽相同,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得到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每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所谓的平等的权利,实际上仍不平等。马克思指出,这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就是权利永远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将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那时分配的原则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P192-193)PS:结合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实际状况看这些理论,伟大之处,不解释!!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本书的作者一定是我国人士。虽然我强烈赞成与支持作者对于人类伟大导师的评价与赞扬,但我还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观点来说明一下,这书在整体上确实有着比较明显的倾向性,感觉更像是一本“圣贤传”,尽管在我心中马克思的伟大已经超越了所谓“圣贤”的地位,但一些更贴近生活的、实际的、甚至略带负面的消息真是一丁点儿都未曾看到,这不得不说过于脸谱化了、偶像化了,也许是为了某种需要吧,可以理解,比较全面客观的有英国人写的《马克思传》,似乎口碑很好,可以对比阅读,也许更能彻底地了解伟大导师。本书把马克思一生发展的概况做了简单的叙述,并且对他的重要理论做了基本的介绍与评价,总的来说让我们从大体上纵观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岁月,非常感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