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狂手记

出版社:泼先生
ISBN:9787544756266
作者:沙门
页数:285页

书籍目录

一逗到底
刺客
妄想狂手记

作者简介

说明:本书为严肃文学,但口味较重,请心智未成熟和口味清淡者(无贬义)自动远离,勿谓言之不预也!
作者自序节选:重读旧作难免有汗颜之处,但我从原则上反对修订旧作。十年后的我,心境与关切的事物都和从前有了很大的鸿沟;以今日的思想和好恶修订旧作,几乎相当于篡改他人的作品,甚或几近于作伪。不如索性保留当时的一切:青涩、肤浅、迷乱、狂野,作为时光中的呈堂证供。性曾是我过去文学写作的中心关切。这种过度的关切源于深度的性苦闷。当年的一位读者对我说过:“有了性之后,性不过如此。没有之前,性就是一切。”《妄想狂手记》作为一种自白,曾慰藉过一些受困于性苦闷的人们,这就赋予了它最低限度的存在理由。


 妄想狂手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按】N年前的东西啦~~ 文中提到的《现象学小说宣言》在“中国现象学网”上还有呢——http://www.cnphenomenology.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59/c3【为了防止部分同志眼花,强调一下本文作者是水木清华BBS网友may31。】给我们的现象学小说家samsa写一点评论是我这几个泡网之夜最后想做的。考完试就连续几个晚上无聊的来转贴文章。现在马上要回家,以此作为对文学板的暂时告别吧。我虽然在这个园子里读了好几年的书,也写了点东西,但关心bbs的文学板还是近一个多月的事,只是这一个多月大部分时间被一些无聊的事占去了,真正写得文章并不多,看见的好文章也不多。不过samsa的小说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作品按他自己的术语叫做现象学小说,这口气可不小。胡塞尔的现象学应当算得上本世纪对人文领域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之一了,其他三种: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精神分析、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可以说都有在文学上的直接体现。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自不必说,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引出了对一系列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更开启了无意识的大门,引得无数作家操着各自语言加入白日呓语的行列。叙事学是符号学的直接应用,在对小说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王小波的万寿寺里就包含了符号学小说的因子,更不要提萨洛特和罗伯-格里耶了。而直接的现象学小说似乎还没有人提出过,虽然萨特的《恶心》里包含了许多类似的因素,但我觉得samsa兄的小说与其说是直接从萨特那里来,不如说是从对整个现代艺术的理解中来。我在这里先引用一段samsa兄的宣言:正象前面提到过的,不妨按照“全神贯注的意向性”,“判断的悬置”,以及“词语的还原”三者的顺序一一叙述(虽然实际上这三者相互渗透、密切相关,甚至在逻辑上根本就是同一的)。 先说说“全神贯注的意向性”,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家态度,然而又恰恰是被大多数玩弄文学这个“意义的艺术”的“艺术家”们所最容易忽略的。 如果把波德莱尔看成第一个"现代艺术家"的话,他的最彻底之处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当作艺术的基石,他第一次把缪斯的视线引向腐尸和街上麻木的行人。对他来说艺术的任何对象都不先于艺术本身具有“诗性”,美不存在于看的对象而存在于看的过程,这也就必然将已有的“价值判断”悬置起来,不仅是善恶,也是现有的美丑之分,所以将fleurs du mal翻译成“恶之花”不如翻译成“病之花”,他开启了一个艺术的独立世界,但这个世界不在彼岸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稍纵即逝的"现象"之上。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顽皮,他一下子把西方几千年来的艺术观念彻底扫荡了。那种从柏拉图起源的学说认为艺术不过是现实的模仿,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不是表现已发生的一切而是表现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一切,所以艺术是对事物背后的理念的模仿,因而比历史更接近“真理”。而无论中世纪的基督教美学和古典主义美学,乃至浪漫主义美学,都不出这个观念的窠臼。这种美学观所导致的就是“意义的艺术”,艺术反而成了意义的附庸。老黑格尔更是把美叫做“理性的感性形式”,只剩下一层外皮。在解构大师德里达看来,这种想法不过是西方人“阳具崇拜”的另一种形式(逻格菲勒斯主义)。而现代艺术所关注的则是“过程”而非本质,所谓过程包括看的过程也包括表达的过程。詹明信把现代艺术归结为“表达”的问题,并且举蒙克的画为例进行说明。其实象征派诗歌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两个方面。他们所关注的一方面是诗歌地音乐性和暗示性,一方面是情感的“客观对应物”。马拉美的名言是“应当让思想象玫瑰花香那样可以感知”,这就意味着原本属于超验界的“思想观念”不是花香的本质(艺术和花香一样没有本质只有基础)而只能在花香的“现象界”中被感知和被表达。所以象征派的象征就其本质而言是没有深度的但又是最具“宇宙性”的。在小说领域最早进行现象学尝试的是福楼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但真正的革命家则是卡夫卡(samsa的名字莫非就是出自卡夫卡?)。他的叙事是真正摆脱了一切先验价值的,他令人着迷之处是用魔术般的叙事抹平了真实与虚构,合理与荒谬之间的鸿沟。卡夫卡的小说第一次把小说彻底还原,除了叙事虚构和故事之外,你还能找到什么呢?然而你有会感到那个“城堡”是一种永恒的象征,其实正因为它不是任何具体事物的模仿,才可能获得一种“宇宙性”。在卡夫卡的小说理看不出什么“文学技巧”,但又的确是最先锋的文学试验。我记得以前在一篇re文里说过,技巧不只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而有可能是最实在的东西,象石头或是泥土。但卡夫卡的小说还保持了一种结构、连续性、逻辑性、合理性,虽然每一项不得不和他的对立面共存,但是还是存在。而罗伯格利耶彻底把这些取消了,甚至叙事者也成了飘忽不定的影子。有人称他是物主义,我觉得不妥;其实乔伊斯才是真正的“物主义”,连人的意识流动都被物化,还不是主义吗? 格里耶的《嫉妒》算得上现象学小说的先驱了,他的叙事者正是一双眼睛,这一点对《刺客》有很明显的影响。我们当然不知道,我们不过是一些观察着的眼睛罢了。 --《刺客》22然而刺客理的眼睛不是具体哪个人的眼睛,而是我们的眼睛,也就是“你的眼睛”,这只眼睛可以上天入地,然而又时刻受到视角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角度去观看。这究竟是作者的构思的精巧,还是瑕疵呢?在现象学批评家看来,samsa根本不存在。既然samsa不存在,那么有谁在构思呢?既然无人构思,就不存在什么瑕疵或是精巧之分了!这不过是我们对作品产生反应的方式,怀疑、诧异、不解、开怀,以及面对他的准色情描写所产生的微妙的感觉,这都是作品的组成部分。 现象学批评也就是将作品的本文纳入先验直觉的过程之中,现象学批评即是文学本体论,又是批评实践,因为may31认为不可能脱离具体作品来一般性的谈论文学。以往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谬误在于把抽象的文学本体和“美”的观念当成研究的对象。实际上,脱离了阅读行为这一意向性过程,“美”存在于何处? 如果说现象学小说关注的是“看”的方式和叙事,那么现象学批评关注的是“读”的方式和快感的形成。既然《刺客》采取的是短片式的写作方式,那么一定要从中找到故事的想法是最不明智的。我们要求在阅读中读到的越多,我们可能读到的就越少,而即使那些读到的也是我们带入阅读行为中的。比如这篇小说的题目《刺客》不可能不对任何一个读者产生影响,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前理解”,而作者借用的氛围服饰以及环境的种种细节都过是叙事成规的结果,我们对其联想的越多就会失望的越多,正如那个在开头出现的孩子,他与故事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不如这样提出:他需要和叙事有关么?需要吗?需要吗? 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小说比梦话告诉我们更多。正如没有理由由摄影师告诉我该娶什么模样的妻子。小说带给我们的是只有小说能带给我们的,正如无论我娶了什么模样的妻子都只能用同样的方式拍结婚照(这点samsa有体会么?)这意味着虽然现象学批评是悬搁了具体价值判断的阅读,但他仍是有标准的阅读。在现象学批评家看来,不仅一张传单一封情书和一篇小说之间有显著的区别,在好的小说和差的小说之间仍然有分别。衡量一篇小说的价值的标准是:他是否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他是否表达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表达的东西。这标准看似简单,却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为他不强加任何外在标准于小说之上。samsa的《刺客》所要表达的其实在他的宣言中已有所暗示,这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施展现象学批评来评判这个作品。仅就一点而言,宣言中明确提出:因此“现象学小说家”回避宏大叙事,回避大而无当的词语,也即:回避他的经验不可及的一切,回避(或者说暂时回避)他的方法和他的艺术修养不可及的一切。面对大的词语、大的叙述,他采取的策略是将其击碎,把一个词语分解成无数更明确、更直观、更原始的词语,把一个概述分解成无数更耐心、更直接、更丰满的微叙述(细节);面对远(这里的远指的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距离)的词语,也即:层层相因或者陈陈相因的词语,他采取的策略是穷本溯源,一直追溯到最初的那个从鲜活的经验中跃出的本原的词语... 在大部分段落理作者尽职的完成了将“大叙事”击破的任务。然而仍然不可原谅的使用了诸如“视网膜”、“下意识”甚至“拓扑”这样明显不直观不原始的词汇,这无疑将已经细心织好的网子自己捅破。比较而言,我觉得关于老狗的段落叙述更为简练而繁密,因为细节并不等于叙事的无节制。另外,我不得不再次提及人称,因为这将是现象学小说的关键。胡赛尔一生力图破除“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但他自己最终走向了一个“超验自我”,即“主体间性”。这也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而刺客中的叙事者就带有“超验自我”的味道,比较《嫉妒》和《刺客》里的人称结构会发现这个问题。这应当是作者一种叙事风格的追求,但问题在于这种风格是否表达了他所要表达的一切。这个问题我没想清楚,请samsa指教。另外,就我的个人趣味而言,这篇小说就现在看到的部分而言,令人惊奇或者说停下来再读一遍的东西不够多,象是一个段落不断重复拉长,这一点还要向卡尔维诺和格里耶学习。may31 1999.1.29 参考书目 (列入现象学小说家比读书目的不再列出) 罗伯-格里耶《嫉妒》《橡皮》 《传奇故事》(三部曲) 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恐龙》《阿根廷蚂蚁》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卡夫卡《全集》 朱育和《中国革命史》 samsa《现象学小说自选集》、《农艺指南》 、《蒙古族风俗与习惯》 may31《现象学批评原理》(修订本) 、《为了一种新小说:从卡夫卡到samsa--现象学小说的历程》(1-3卷)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1.炫耀得好威武。2.羊肉粉,辣鸡面……
  •     真的是严肃文学,但也真的口味略重。哈哈。
  •     文艺范的黄书。散文部分很好,小说部分一般。
  •     只看高潮!
  •     海桑一样的作家
  •     从啤酒瓶做成的杯子里窥探被浪费掉的时光,从川妹子肥而不腻的乳沟中体验真诚的性欲,沙门的小说让我在被震撼、感动的同时,也开始不自觉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     via 沙门
  •     读得是这个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684562.html
  •     四星半,沙门的文字感相当好,力挺第一部分“一逗到底”。
  •     无法适应
  •     超棒!!!
  •     不太喜歡這種風格。
  •     过多的不必要的炫技显出了作者的稚嫩,但挡不住青春的锐气。
  •     再读实体版,阴花与公厕的马尔多罗之歌仍颇感震撼。
  •     有幸拜读
  •     确实有点小重口,但是语言运用真的很好
  •     已到货,装帧...倒是很奇怪,像港版书,纸质非常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