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

出版日期:2016-4-1
ISBN:9787300222862
作者:A.C.葛瑞林 (A.C.Grayling)
页数:297页

内容概要

A.C.葛瑞林是伦敦新人文学院的创始人兼领导者。同时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多产作家,他先后完成了三十多部涉及哲学及其他专业领域的论著作品,并且长期以来定期为《泰晤士报》(The Times)、《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观察家报》(The Observer)、《文学评论》(The literary review)以及其他报刊杂志供稿。他还作为嘉宾频繁出现在电台及电视台的节目中,并且受到广大听众和观众的热烈欢迎。目前他定居在伦敦。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友谊的理念
第一章 《吕西斯篇》和《飨宴篇》:柏拉图之恋与友情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名言:朋友是“另一个自我”
第三章 西塞罗的“论友谊”:人之间的善意
第四章 基督教和友谊:爱你的敌人
第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友谊:最亲切的疗伤之药
第六章 从启蒙运动回到罗马共和国:相互平等的爱和尊重
第二部分 友谊的传说和故事
第七章 文学中的友谊
1. 阿喀琉斯和普特洛克勒斯
2. 大卫和乔纳森
3. 拿俄米和路德
4. 狄俄墨得斯和斯特涅罗斯
5. 尼索斯和欧律阿罗斯
6. 俄瑞斯忒斯和皮拉德斯
7. 艾米丝和埃米莱恩
8. 同性友谊与同性情爱
9.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和威廉•华兹华斯
10. 伏尔泰和沙特莱侯爵夫人
11. 对于故友的赞美
第三部分 我的思考和我经历的友谊
第八章 友谊的核心特质
第九章 友谊的考验
第十章 “我们只是好朋友”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在人类所有关系中,最崇高和美好的莫过于友谊。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孩子、同学、同事之间,如果能够成为朋友,将是一生中莫大的幸福。友谊,还使我们和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产生相见恨晚的好感和喜爱,我们分享着各自不同的兴趣和观念,融入对方的世界,并担负着相互守护的责任……友谊可以跨越年龄、性别、种族和文化,它涵盖了共同利益、合作共赢等理性考量,如果彼此的关系被冠以“有利用价值”,就会严重地损毁友谊。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友谊的本质也成为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特别关注的话题;对于友谊的认识,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C.葛瑞林徜徉于文学、文化、艺术和哲学关于友谊话题丰富璀璨的传统之河,以耳熟能详与新颖独特的方式展开了别有情趣的讨论。他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发现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以及当代跨性别友谊的原因和特点,就友谊中的个体责任、人道主义理念和其他许多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观点。


 友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描写人类情感之美好的书我们一定都看见过不少,但是大多数时候,对于情感的深度解读要么集中在“爱情”上,要么驻足于“亲子”上,的确,关于“友谊”这个话题,谈的人很少,更乏有人从古至今地梳理那些伟大的友谊,抽丝剥茧地探寻友谊的本质。并不是因为友谊无足重轻,在人类的情感图景里可有可无(就像《亲情树》里说的,友谊只是个围脖,不戴觉得冷的,但是没有也无所谓),而恰恰是因为友谊的确在人的一生中有所谓,然而,友谊是个复杂的课题,爱情,可以爱就爱,不爱就离开,友谊在初始和结束都模棱两可。大概“朋友”这个词汇是世界上用滥了的词汇之一,到底什么是“朋友”,为什么他们是你的“朋友”?“朋友”给你带来了什么,你又为“朋友”做了什么?这些问题,大概就像空气一般稀松平常,多数人不会自问。依然有许多的朋友来了走了,但是,友谊太过深刻,它不像其他的任何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可以明明白白,清清爽爽,所以,也是无法被讨论的。正因为如此《友谊》才显得如此重要。 A.C.葛瑞林在书里为我们梳理了那些历史上比较伟大的友谊和伟大的人物关于“友谊”的各种论断,没错,再次回到最初,“友谊”这个命题之复杂,连最睿智的哲学家有时候也会陷入到纠结和矛盾中,柏拉图虽然在《吕西斯篇》和《飨宴篇》里都论述了友谊,但是所谓的“相同”、“平等”在今天看来太过于武断,真正的友情当然是建立在互相喜爱的基础之上,但是互相喜爱却不足以构成一段真正的友情。亚里士多德关于友情有一段伟大的论述,直到今天我们遇到了自己的soul mate,还会忍不住要说出那句ta就像“另一个自我”,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另一个自我”的鼻祖是亚里士多德。“另一个自我”让我们想到《七月与安生》里那句经典台词——而我只有你。真正的朋友,是不可能完全相同,无欲无求——想要寻找一个真正的灵魂共鸣者本身就是一种需求,而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找到的人其实并不多。一个真正的朋友,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亚里士多德关于友谊的探索更为深刻,他指出,人类最真挚和高尚的友谊是发生在那些卓越之人中的。上述柏拉图的论述模棱两可的回避了就算人格不高尚者也应该拥有友谊,关于此,乔万尼·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有所解读:因为根深蒂固的人性缺点和卑鄙贪婪的无耻行径已经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因此友谊已然被驱逐出世界的尽头,离乡背井地流浪于永恒缥缈之地而无处安身。友谊是神圣的,只有有道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享受这一情感殊荣,也只有卓越之人才能拥有高尚的友谊。说起来,友谊真是稀缺之物,我们都可能爱上别人别别人爱上,会疼爱自己的孩子尊敬自己的父母,但是友谊——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的,这也许是,少有人谈及真正的友谊的原因吧,友谊不是大众物,它的确是人类情感中高山仰止之物。有人管这种情感叫做“羁绊”,有人叫它“后天亲人”,所以,《海贼王》让我们热泪盈眶;所以,《老友记》多少年长盛不衰,其实,每一个人都呼唤友情,但是坚持一生,激发出人类更美好情感的友谊,真的是少之又少。很多伟大的友谊,难免以撕逼收场——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萨特与加缪;左拉与塞尚……他们都曾经激发对方更多的艺术火花,虽然撕逼的理由各有千秋,但是人无完人,友情易碎,不能强求,我们也不能说,因为和一个朋友的绝交,双方就被逐出了伟大的人,或者卓越的人的群体。友谊很复杂,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容易破碎。友谊和所有的情感一样,需要双方共同的进步与经营。它易碎,难以修复,更难的是,它经常处于变异的边缘。同性之爱,异性之宜,一切傻傻难得分的清楚。人类本来就是这样的复杂,然而,归根究底,人到底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朋友,但愿每一个人都能慎用“朋友”二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通悟了人生的智慧之言。世间多少朋友,而簇拥在身边的,也许只是玩伴、伙伴。真正的友谊,大抵是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的。
  •     突然想起友谊的英文是friendship,由朋友friend和船ship组合,是不是就是网络语言友谊之船的来源,这些是我的猜想而已,我并不知这些网络语言的起源。只是想想熊本那张一个人在河里划船场景,在配上“友谊之船翻了我一个人也能划”的图片,真的想哈哈大笑。关于友谊,我想活在世上的人都要经历,它是所有人类关系中最美好且最令人向往的关系。如书中所言,世界上根本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艰涩难懂的。友谊最为基本和必要的特质就是其自然天生、不由自主和自由进出的关系特性,形成这种关系特性的前提既存在于某些促成先天嗜好的潜意识线索,也存在于某些当事人热衷于人际关系的特别原因。只不过现代强加了很多遮羞盖丑的衣服,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误导,慢慢把纯粹的东西变得分不清虚虚实实。但是无论怎样,每个人心底都向往那种“不管发生什么,对方就是信任你、支持你、鼓励你的友谊。”所以,海贼王,能打动这么多人,在于他们之间每个人都毫无条件毫无保留地互相信任,那确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治愈力和power。它会让人一次次感动且向往于能在现实中找到那么几个一起共行的人,也就是朋友。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友谊的理念而展开的叙述,一条线从柏拉图之恋的精神性到亚里士多德的“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再到西塞罗论友谊的“人之间的善意”;另一条线起始于基督教和友谊,中转到文艺复兴时期友谊的治愈性,最终终止于从启蒙运动回到罗马共和国友谊的相互平等。两条线看似独立却也有相通。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文学中的友谊,包括了:阿喀琉斯和普特洛克勒斯、大卫和乔纳森、拿俄米和路德、狄俄墨得斯和斯特涅罗斯、尼索斯和欧律阿罗斯、俄瑞斯忒斯和皮拉德斯、艾米丝和埃米莱恩、伏尔泰和沙特莱侯爵夫人等。第三部分则是对友谊的思考。在大部分人心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是人们承认并容纳其进入那些其他人不能走进的心里角落的某一个或者数量极少的几个人。作者希望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与自己的双亲,为人父母后能够与自己的孩子,甚至当恋人、配偶和同事依然是恋人、配偶和同事之时,与他们成为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可谓达到完满成功。确实是,当与这些人成为朋友后,灵魂有个港湾,身体有个臂弯,在长时间的相处中,这些点滴友谊渐渐会长出枝蔓,攀附着每个人天生的喜悦,直到它变成了一颗参天大树。朋友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自己选择的家人,所以不要因为任何不重要的小事莫名其妙地轻易抛弃他人,这很伤人。要持续灌溉维持,让它开出人世间最美的花,这样大家都会很开心!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友谊的核心特征是喜爱之情、同情之心和忠诚之意”,它是相知之人的结伴成长,更能带来愉悦和巨大幸福感。友谊不仅是相熟人之间的“朋友”之情,也是陌生人之间的好感和喜爱,悦读友们之间的友谊即是后一种。在小一大书的“友谊圈”里,因为有阅读的共同喜好和目标,我们“相知相(喜)爱”,能看到相似的自己,并希望对方美好,这正是丰富灵魂间的动人友谊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