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风赏·除夕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8
ISBN:9787535448781
作者:笛安
页数:152页

章节摘录

  一九七五年的春节  我们乡下人把腊月底的暴风叫做黑风,它很硬、很猛、很冷,棍子一样顶在我们的胸口。怎么说我们的运气好的呢?就在腊月二十二的中午,黑风由强渐弱,到了傍晚,居然平息了,半空中飞舞的稻草、棉絮、鸡毛、枯树叶也全部回落到了地上。我们村一下子就安静了。  这安静是假象。我们村还是喧闹--县宣传大队的大帆船已经靠泊在了我们村的石码头啦。还没有进腊月,大帆船要来的消息就在我们村传开了,人们一直不相信--四年前它来过一次。刚刚过去了四年,大帆船怎么可能再一次光临我们村呢?就在两天前,消息得到了最后的证实,大帆船会来,一定会来。没想到黑风却抢先一步,它在宣传队之前敲起了锣鼓。大帆船它还来得了么?  人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就耍说到我们村的地理位置了。我们村坐落在中堡湖的正北,它的南面就是烟波浩渺的中堡湖。这刻大帆船在哪里呢?柳家庄,该死的柳家庄偏偏就在中堡湖的正南。黑风是北风,这一点树枝可以作证,波浪也可以作证,大帆船纵然有天大的本领,它的风帆也不可能逆风破浪。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人定胜天。公社派来了机板船。大帆船摇身一变,成了一条拖挂,就在腊月二十二的一大早,它被机板船活生生地拖到了我们村。大帆船到底来了,全村的人都挤到了湖边--大帆船还是那样,一点儿都没有变。我们村的人对大帆船的记忆是深刻的,就在四年前,在一场美轮美奂的演出之后,它扯起了风帆,只给我们村留下了一个背影。巨大的风帆被北风撑得鼓鼓的,最终成了浩渺烟波里的一块补丁,准确地说,不是补丁,是膏药。四年来,这块膏药一直贴在我们村的心坎上,既不能消炎,也没有化淤。  我们同样没有想到的是,在人定胜天之后,天还遂了人愿。演出之前,黑风停息了。有没有黑风看演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演员们必须背对着风,要不然,演员们说什么、唱什么,你连一个字都别想听清楚。看演员张嘴巴有什么好看的呢,谁的脸上还没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黑洞昵?演员背对风,观众就只能迎着风,这一来看演出就遭罪了,黑风有巴掌,有指甲,抽在人的脸上虎虎生威。这哪里还是看演出,简直就是找抽。乡下人怕的不是冷,是风,一斤风等于七斤冷哪。  因为腊月二十二的演出,我们村的年三十实际上提前了。黑风平息之后,村子里万籁俱寂,这正是一个好背景。锣鼓被敲响了,说起鼓,就不能不说牛皮。牛皮真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东西,当它长在牛身上的时候,你就是把牛屎敲出来它也发不出那样愤激的声音,可是,牛皮一旦变成鼓,它的动静雄壮了,可以排山,可以倒海,它的余音就是浩浩荡荡,仿佛涵盖了千军万马,真是“鼓”舞人心哪。在鼓声的催促和感召下,我们村的人特别想战斗,做烈士也就是想死的心都有。除了没有敌人,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女生小合唱上来了,男生小合唱上来了,接下来,是男女对唱、数快板、对口词、三句半。意思其实只有一个,我们不缺敌人.我们缺的是发现。所以,我们不能麻痹。我们还是要战斗。要战斗就会有牺牲,一句话,我们都不能怕死。过春节其实是有忌讳的,最大的忌讳就是死。可我们不忌讳。虽说离真正的春节还有七八天,然而,我们已经度过了一个纯洁的、革命的和敢死的春节。我们是认真的。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黑风往往只是一个前奏,也是预兆。在风平浪静之后,接下来一定会降温,迎接我们的必将是肃杀而又透彻的酷寒。腊月二十三,这个本该祭灶和掸尘的日子,我们村的人发现,所有的水在一夜之间全都握起了拳头,它们结成了冰。最为壮观的要数中堡湖的湖面了,它一下子就失去了烟波浩渺和波光粼粼的妩媚,成了一块辽阔而平整的冰。经过一夜的积淀,空气清冽了,一粒纤尘都没有。天空清朗,艳阳当照。在碧蓝的晴空下面,巨大的冰块蓝幽幽的,而太阳又使它发出了坚硬刺目的光芒。一切都是死的,连太阳的反光都充满了蛮荒和史前的气息。  宣传大队的大帆船没有走。它走不了啦。它被冰卡住了,连一艘大帆船本该拥有的摇晃都没有,仿佛矗立在冰面上的木质建筑。这样的结局我们村的人没有想到,也没敢想。雨留不住人,风也留不住人,冰一留就留下了。  我们村的人振奋了,其实也被吓着了--这样的局面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解冻之前我们村在春节期间天天都可以看大戏。事实上我们高兴得还是太早了,除了二十二夜的那场演出,宣传大队再也没有登过一次台。演员们的心已经散了,他们眺望着坚硬的湖面,瞳孔里全是冰的反光。因为回不了家,他们忧心忡忡,他们的面庞沮丧而又绝望。大帆船里没有动静,偶尔会传出吊嗓子的声音,也就是一两下,由于突兀、短促,听上去就不像是吊嗓子了,像吼叫,也像号丧。  午饭过后大帆船里突然走出来一个人,是一个女人。她像变戏法似的,自己把自己变出来了。大帆船昨天一早就抵达了我们村,谁也没有见过这个女人,甚至连昨天晚上的演出她都没有露过面。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女人来到船头,立住脚,眯起眼睛,朝冰面上望了望,随后就走上了跳板。伴随着跳板的弹性,她的身体开始颠簸。因为步履缓慢,她的步调和跳板的弹性衔接上了--这哪里还是上岸,这简直就是下凡。一般说来,下凡的人通身都会洋溢着两种混合的气息,一是高贵,二是倒霉。她看上去很高贵,她看起来也倒霉。但是,无论是高贵还是倒霉,只要一露面,这个女人必定给人以高调出场的意味。旁若无人。  ……

书籍目录

Secret
封面故事
春生万物 蒋韵
1975年的春节 毕飞宇
未央歌 顾小白
迟开的水仙花 萧凯茵
主题盘点
小说视界
稻草的后代 阿乙
有风的日子 肖以默
青梅煮酒
我是一个偏执的人
对话麦家
双城故事
笛安 巴黎 晚安,陌生人
恒殊 伦敦 我的酒吧生涯
文艺新锋
第六行诗 吴忠全
故事 吴忠全
新审美观
最后一个母系文明的秘密 李爽
经典重读
连长 沈从文
征稿启事
WISH

编辑推荐

  《文艺风赏:除夕》定位为高端纯文学年轻态先锋刊物。集合国内中青两代顶尖作家精品佳作,为当今文学名作家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2月刊《文艺风赏:除夕》以“除夕”为命题小说,用文学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强调温暖的人文关怀。“新审美观”为杂志中最吸引眼球的栏目,承担话题性、边缘题材,离经叛道的文字表现手法,用不一样的视角营造不一样的阅读空间,,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hansey即《最小说》之后回归大动作,担任视觉总监,美术监督,为读者呈现一本最具美感的图文别册。

作者简介

《文艺风赏•除夕》封面故事“除夕”,汇集了传统文学名家蒋韵、毕飞宇,新版《红楼梦》编剧顾小白,及第一届“文学之新”冠军萧凯茵,50、60、70、80共聚一堂,携文字与回忆共展春节画卷。“小说界视”栏目由网易新晋作家阿乙,《最小说》人气作者肖以默带来充满个人鲜明特色的中短篇小说。“经典重读”带来知名作家沈从文的经典作品《连长》,让读者体验细腻悠长的文字神韵和岁月历练。畅销书作家麦家做客“青梅煮酒”栏目,与笛安对话。畅谈人生感悟,写作经验。“双城故事”主编笛安和人气作者恒殊,继续巴黎和伦敦的城市漫游。“文艺新锋”栏目重磅打造第二届“文学之新”15强。“新审美观”栏目邀请到外国画家兼作家李爽,带来充满异域特色的中篇小说《最后一个母系文明的秘密》。美术监督hansey,《岛》书系艺术总监(每辑销量50W,共出版10辑),《最小说》艺术总监。现任《文艺风赏》美术监督,独立企划摄影别册《闪光》。

图书封面


 文艺风赏·除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 【闪光】 Sparkle ☆═━┈第二话旧日时光的山丘 记忆Art Director & Camera. Hansey Copy. Hansey日文诗讲述的应该是旧日时光的山丘吧,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是那些偶尔出现的汉字,就像一个个断裂残缺的影像,隐隐约约地向我们透露着某种感情。时间、永远、孤独、木枯、刺、伤。タィムカブセルの丘旧日时光的山丘。是岁月在作祟吧?让人远离旧日时光,却又让人怀念旧日时光,然后就是吃力地回忆、挽回,最终挽回的却只是悲凉和叹息。┈━═☆ 2009/1/2 14:30:52 东京塔用仰角拍摄的TOKYO TOWER,全身是鲜艳的红色,湛蓝色的背景天空,不带有一点瑕疵。塔虽然因仰视而显得矮小,但是却因此不失直抵苍穹的气势。但是hansey都不为之所动啊。能让你记住的是东京塔下熙攘的人群——盛装的年轻情侣,带着猴子表演的民间艺人,大批排着队伍面无表情的观光客。呵呵原来,东京塔下面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得而知,你只给我们东京塔,却不给我们他下面的尘世。我们只能望着那蓝黑色的建筑,留给自己有限空间去想象东京的人,街道,熙攘、安静。[队伍太长了,我们就不去看了,你不是说要去看一家什么店吗?]——这是hansey在问谁呢?还是谁在问hansey?┈━═☆ 2009/10/16 12:33:44 大阪大阪十月的天空,和东京一月的天空一样,湛蓝无瑕。烟囱排放出来的是水蒸气吗?就像水不小心洒在蓝色光滑的纸片上面,氤氲出隐隐约约的心型来。嗯这是下飞机之后在前往大阪的大巴上抓拍到的沿途风景吧?是车速太快还是你故意的呢?烟囱稍稍偏离了黄金比例点呢。还是说,烟囱和烟本来就是一体的?如果是的话,那你连在车上都能捕捉到那么好的角度啊。一点看不出你早起的精神恍惚。[什么?我没有听清……]——是你假装听不见陌生人的搭讪了吧?你就喜欢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2009/10/16 20:30:08 心斋桥站Hansey骨子里就是喜欢安详,你总是让我联想到一个坐在夕阳余晖中公园小亭子里的白发迟暮老人,缓慢安详的呼吸节奏,甚至时间亦为之凝滞。心斋桥站是大阪吗?LOFT里都卖些什么生活杂物啊?在店里消耗了两个小时哦?这在中国是体验不到的吧……[所以今天就不去空中花园了吗?]——消耗两小时让自己过得安静,然后就可以逃掉空中花园的喧嚣,是这样吗?┈━═☆ 2009/10/17 08:13:52 去往奈良我不了解日本但是日本却一度让我沉醉,是那种纯净、静谧的白色吸引着我,那是多么文艺的一个地方啊。日本的天气会阴晴不定吗?原来他是那么乖戾的吗?没带伞只带一台照相机,hansey是潇洒走在风雨中。[那个方向没有错吗?]——哦对,雨蒙蒙的天气让人迷失方向了,不过你一定喜欢这种感觉。┈━═☆ 2009/10/17 10:32:21 奈良日本除了盛产樱花之外还盛产乌鸦。小时候就经常看到鬼太郎居住的森林里,鬼爪子一样的枯枝上停满嘎嘎叫的黑鸟,扑棱翅膀的时候会掉下几片黑色羽毛。Ge ge gegegenoge~这个阴暗的地方是哪里?总让我觉得鬼太郎会从那两头鹿的柱子后面的树丛跳出来。古老的瓦房、斑驳的围墙、地上的枯叶、阴霾的天空、葱郁的植物。嗯很适合拍鬼片呢。所以本该温馨的“小鹿回望了一眼,便匆匆跑进了树林。”变得有些惊悚……[快要下雨了,找不到路的话,就先到路边那家面包店喝点东西吧。]——小心那间面包店……┈━═☆ 2009/10/19 19:14:54 大阪去大阪是觉得那里有令自己期待的东西吗?但是搜索了一天也毫无收获的话多少令人感到懊丧吧。期待的东西和真实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致,常常失望以后,就不再期待更多可能。Hansey您知道吗?我对日本如此有期待,是因为你们这些优秀的摄影师、记录者,把日本的面貌局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日本就变得文艺、浪漫、洁白。这些都是我期待的日本,但是我还没能真正去亲自看一眼。那真实的日本是不是完全不一致呢?我不想失望啊,我想期待更多可能。[书店都关门了诶。]——因此看到了镜子后面的人。┈━═☆ 2009/10/19 19:15:24 大阪短短的几句,却让人理解出满怀的悲伤来。想想自己要工作、熬夜、熬到智商下降,就会对那个只靠画花就能赚钱的人表示羡慕。可是现实又迫使自己嘲笑自己不切实际。那个画家心酸付出的过程看不到,就像自己心酸付出的过程也未必能让人看到一样。[那你一个人慢慢看,我要走啦。]——希望我看到了别人的心酸,我的心酸也就能让别人看到。┈━═☆ 2009/10/20 14:24:36 金阁寺与喜欢的金阁寺相遇,却没有遇上最好的季节。[我上学的时候,好像不太有这样三五结队出去玩的经历,真是可惜。]——与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相遇,却没有过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2009/10/20 15:38:45 平野神社神社。御守。开运樱。日本传统。[好像人都走光了……刚才那些女孩子唧唧喳喳的,到底在说什么啊?]——在讨论一个叫hansey的中国人。呵。┈━═☆ 2009/10/20 16:26:39 京都站带些纪念品走,正名自己曾经在日本存在过。求日本签,不明朗未来。遗憾并不遗憾,因为每一个开始都有它伴随。所以……所以豁然。离开的时候很舍不得的吧……天空黑了,太阳落山了。[不早了,我们回去吧。]——所以最后还是要离开。Hansey真的那么喜欢京都啊,而且愿意死在那里,充满了诗人的气质。
  •     画外音前天在书店里看到小赏,二话没说就买了下来。把小赏捧在手里看时,掂量出来的不仅仅是厚重到惹人爱的质感,更是笛安、hansy、宾妮和丁云的那份更厚重的心意。在目录页里艰难地发现了萧凯茵的名字(背景太抢了哦……),那篇名叫《迟开的水仙花》De小说,然后毫不犹豫地翻到了027页。在回家的地铁上已经开始看这篇小说,只看了一页纸就要到站了。回到家因为太多作业要赶所以直到困到睡觉都没时间把她看。于是第二天,就昨天,我努力地加班加点,把小赏捧到早晨的公车上颠簸着看,捧到教室里偷着看,捧到饭堂里吃着看,直到写这篇单评前才把《迟开的水仙花》看完。其实花这么长时间看也不是因为长,而是这篇小说里有太多共鸣、太多尽管很细微却都能引发起我一阵感怀的细节。这是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女孩,在春节前后几天里的生活感怀吧。正如笛安所说萧凯茵是一个很敏锐的女孩,很多人们在脑海里只一丝带过的念头,在她却会被描写得那么入微、细致、让人咋舌。这应该是TN1时大家所说的她的文字的灵性吧。就是这种灵性像一根绳子牵扯着我走进方圆的世界而无法自拔。空白的春节我无法将“方圆”和萧凯茵分割开来看待,那么“方圆”所没有回去的家乡,应该也是广东吧。从出生直到三年前我都一直生活在广东,所以和萧凯茵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关于春节的那些小细节,例如年初一吃素、年廿八洗邋遢、枕着红包睡觉的这些习惯,都很熟悉温暖。他们就像石碑上放射着金色光芒的刻纹一样,陈旧、却灿烂夺目。今年春节将多么空白,我甚至一时间想不到我可以去干什么,它不属于我上一段感情的一部分,也不属于我跟家人的那一部分,它不属于过去,因为它没有实现任何过去的规划或者遵循过去的惯例,恰恰从它这里开始了一段空白的未来,就好像打印完了一张纸,又换上了一张崭新的空白的A4纸一样,上面一个字都还没写。春节在如今的年代已经就快要空白了。我们找不到他原本该有的意义,就算都回乡过年了,那也是形式化的热闹、送礼、拜访,充其量凭借春节作为假期去休息。而一旦像方圆那样不回家乡过年的话,那种不可言状的空虚就瞬间把人淹没了,就会让人去思考春节到底是什么,然后在年初一那个跟平时一模一样的早晨中得到“春节不属于任何东西,它不复有意义,从来没有”的结论。春节原本被赋予的意义是除旧迎新、祝福、一年之计之始。好像过了一个年,以前的一切就被抹去,然后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旅程一样。但是当回想起过去所经历的那些让人心累的感情、事业、七七八八的琐碎事情,那春节的意义就站不住脚了。因为在这个时代,没什么是不会被现实所打败的吧。就像萧凯茵说的那样——大年初一的早上,跟平时的早晨其实没什么大不同。新一年的第一天清晨,不见得就比昨天早上——也就是去年的最后一个清晨——阳光灿烂得多,空气清新得多,那些不美好的东西,并不会因为一年过去而自动清零。表情淡漠的迷茫我是这样的人,一个人总是难以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要借助些别的东西别的人。以前在那个单位跟那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然而现在在新的单位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风中飘零的那片落叶,风把我吹到哪儿我就在哪儿,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所以才极力去抓住某些过去证明过自己曾经扎根过的东西,让自己的感觉稍微稳定下来,因为脚下悬空、四处飘荡的感觉没有安全感。这种生活感怀让我想起了白先勇的《台北人》。那些只生活在过去的人,都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抓住某些能让自己感觉到安全的东西,那些东西属于他们的过去,他们的过去的情怀、生活模式。这也许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只是为了保留一份安全感,在什么都不属于的时候,起码我属于我的过去。”但是同样地,在这样一个时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只能这样。当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例如方圆以前的男朋友,那他在陌生地方的生活就会增加一份意义,至少每天面对完这个世界,还可以有个归属的地方,给自己安慰。但当这个归属消失而自己却还迫不得已要留在这个地方的话,那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恐慌、孤独、无助。而对于那份归属的思念、依赖,就只能靠那个“杯子”了。迟开的水仙花谁说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从知道他的名字开始呢?我藏掖着这份奇妙的喜悦和激动,轻轻地在心里跟着默念了一句:很高兴认识你。 今天是个崭新的开始。在这个寂寥的春节遇到了一个跟自己一样不回家过年的同事,成为了一起度过春节的伴侣。总给我一种相濡以沫的感觉,在这个被陌生城市的春节所遗忘的时候,在这个原本以为只能孤独面对现实的时候,他们就相遇了,尽管于洋也许不会有和方圆一样的感怀,但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相濡以沫。于洋的出现似乎让方圆的迷茫,表情的淡漠,逐一消退。她有去笑,去生气,去查看一条条麻木的新年祝福短讯,去为了先认识名字后知道名字的于洋而激动喜悦。前男友有发短讯来,那是一种和解;妈妈有打电话来,那是一种相依为命的亲情;阿菊也有打电话过来,那是久违的轻松愉快;于洋跟她一起过春节,那是这个新年最崭新的开始。这结尾里的一切温暖,都就像那朵方圆怜悯不忿而买下的被贱卖的水仙花那样——开得有些迟。
  •     给这一本一个总的评价的话,我觉得杂志的特性越来越突显,诚意比如包括定位和选文的角度很浓,但是也许是上一本韩松的再生砖以及孙频的铅笔债太过于惊喜,这一本的文章并没有延续爱刑海的那种光亮,不过看文章这种事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我只是不太对味口并不是代表不好。先说说不太好的地方,我真不喜欢风赏上面有那个去欧洲的书的广告,本来我对于那个什么下一站的书印象还算不错,但是我觉得总还是不属于风赏这样的杂志该用的累赘,但是毕竟是最世旗下的东西,四娘总会见缝插针放点广告,看了其实有点不爽,但是我们在这说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是希望以后别有就成。这本最好的地方,就是青梅煮酒了,我看了一些人的评论,感觉大家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笛安真是个了不起的主。笛安深深地知道,她所要的采访,风赏里所要呈现的采访不是艺术人生式的,也不是什么咏乐汇式的,笛安所要的是要符合文学这两个字,是要刀刀中要害的采访,所以什么童年什么泪点完全不用,两个人坐下来,谈的就是文学,谈的就是小说,谈的就是就事论事。上一本我很清楚的记得,笛安谈到了小说的社会性,特别是中国小说那种贴标签将小说社会性看得无比重要这样一个辩题,这一次笛安谈到了一个更加矛盾的东西,就是商业性,一个故事的好与坏,以及它所具备的商业性这样一个在当今市场上看起来仍然是会容易顾此失彼的东西。一部分的人为了市场在写作,但是骂声一片,一部分的人潜心研究所谓自己的“纯文学”,苦心经营各种现代派手法,但是却发现出版社根本不用,只能自己告诉自己我笑他人看不穿。如何才能做到这两种的兼顾我想是每一个拿起笔来并且想把作品投入市场的人都要思考的。而且笛安,每一次的采访都看得出,她对于被采访对象百分之百的准备,文学作品的研读以及思考的交流,生为一个新生代的作家,这样的采访是让人泪流满面的。除夕的四篇中,我想笛安之母蒋韵老师的作品我还是更加喜欢一些。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会想到笛安的《圆寂》,可能是人物设定上的原因吧。肖以默的那篇似乎不太入我好,因为我始终这样觉得,四娘所标榜的严肃文学和黑暗文学,似乎傻傻混成了一团,我很反感最小说上面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骂娘,莫名其妙的吵架,莫名其妙的继父继母,风赏第一本里面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度,文章的选择上虽然压抑但是不刻意,有一条明显的底线在那里,但是到肖以默的这篇似乎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骂娘,似乎只有他妈的这三个字才能展示出作品中人物无限的愤怒,这一点是我很不能接受的。我不希望风赏作出第二本最小说黑暗版,所以这里小提一点建议。吴忠全的作品,除却最开始发表作品时那些莫名其妙的黑暗,到最近的作女,开始给人感觉,他的功底还是有的,作品在语言上是行云流水,读起来也够顺畅,可能故事上能够多方面尝试会更好。但是这里所谓的新锋,说来说去还是最小说上的主,有没有可能全新拿出一个完全不知名的新人来让我们看看,让我们SHOCK一下,让我有一种看到再生砖时的泪流满面,我还是很持保留意见的,毕竟我知道最近吴忠全的人气很旺,说到底,只是不希望风赏被太多其他因素所影响和控制,也别沦为最世用来推广新人的广告牌。对了,风赏还有一个我喜欢的点,风赏的作者几乎是全部独立的,偶尔会有一两个最小说的作者出现,但是实力上都还是属一属二的,我喜欢的是,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既不是像苏童余华那么大牌,大牌到人尽皆知,但是又是在文艺圈混的还不错的作家,像最近常常听到阿乙的名字看到了短篇很不错。又比如孙频或者是韩松什么的,带给我们很多新鲜的气息,也帮助我们拓宽眼界,希望今后可以在带给我们沈从文史铁生这样文学大家的前提下,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新面孔。听说风赏会办一个芥川奖一样的新人奖项,觉得这个提议是让我惊喜的,中国这样的新人奖太少了,日本有芥川直木还有推理界的乱步,我还经常在谈及这个事,所以办起来了,大好。说实话,虽然很多人说希望笛安离开四娘就好了,但是我想现阶段四娘还是给了笛安和风赏一些支持,所以笛安暂时还是离不开最世。我不关心这个,只希望拒绝广告,然后把中国的芥川奖早日办起来才是最好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最后一个母系文明。(超赞!
  •     为装帧不解释。
  •     最后一个母系文明的秘密 震撼
  •     非常好的一本杂志。以客观,低调的态度推介了非常好的文学作品,以独到的视角有所阐述。在这个浮夸时尚的年代里,这样一本温柔而丰润内涵的杂志亦不多见了。
  •     里面有篇顾小白的文章蛮喜欢的
  •     这是典型的以书代刊吧,笛安虽然是作家李锐的女儿,但是作为成功的出版商,已经青出于蓝的。
  •     其实办的算很不错的了。相对于之前热火的某些刊物来说。
  •     这个封面很像我过春节的心情。
  •     个人觉得这是文艺风尚最好的一册,现在对文艺风赏挺失望的
  •     喜欢hansey 的设计
  •     hansey和宾妮的部分我喜欢。
  •     读者与青年文摘现在看来真的已经没有感觉,甚至于对读者宣扬的东西会有一丝伪善。还是文艺风赏看起来要沉静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到底不是新锐可以比的。
  •     《最后一个母系文明的秘密》点赞
  •     这种书现在真的是不被自己待见了。
  •     蒋韵 阿乙 毕飞宇 文章都很好看
  •     我很喜欢里面的小说,都是很强的作者,开始摆脱青春文学的桎梏。
  •     不错的开始
  •     春生万物
  •     最喜欢的的是笛安妈妈写的那篇、 喜欢你的人,在你生日的日子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国际性的大节日,而是只会记住这是专属你的日子。
  •     笛安
  •     迟开的水仙花 很有共鸣啊~
  •     字体和排版太累眼。
  •     低调奢华
  •     我不喜欢把封面和主题弄得感觉很沉重的杂志 但很喜欢【秘密】专栏
  •     第一次接触 严肃文学啊
  •     笛安的脑残粉一名
  •     这本杂志质量还是不错的~~~有水之后收一套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     吴忠全里面的小说是个亮点。
  •     去年买的书,今年才看完。。。。惭愧啊,不过确实有些还多好看。太过文艺了。
  •     不好看……
  •     《春生万物》《故事》值得一看。
  •     其实在我们家除夕总是一家人吃吃饭团团聚
  •     那年读完以后就觉得特别有年味。。。。
  •     文艺风赏是最世旗下的杂志不错,但是同“最小说”和姊妹刊文艺风象相比,文艺风赏就有一种严肃、大气的感觉。这同整个创作团队也有很大的关系。笛安、消失宾妮、hansey,无不有着独特的美感和对“文学”独到的见解,也促使了这本书有了更高的层次。和文艺风赏能相提并论的文学书刊,大概也只有收获、大方、读者这些了,最小说和文艺风象没有可比性
  •     这是我买的第一期小赏啊
  •     设计过于渲染和华丽。
  •     喜欢小鹿
  •     封面美哭。
  •     最喜欢这一期了
  •     严肃杂志。
  •     除夕。蒋韵先生的小说很不错。
  •     再次封面诱惑,书里面的有些内容看的很阴郁呢,压着好难受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杂志是高中时候偏爱的,现在重新拿起来看看感觉已经不那么共鸣了呢。画很好,文章截取的也很好,适合青春期少男少女看,对于后青春的我们还是偶然掠过吧。。
  •     风赏很好只是不适合我
  •     2
  •     不是最新但是很用心的一本杂志,文章都挺有可读性的。继续关注。
  •     沈从文和阿乙好啊 但如果没有肖凯茵和肖以默就更好了
  •     觉得前面很好,到后面越来越不如我意,也许是对它期望过高了吧
  •     满满都是文字感觉很充实。青梅煮酒这个专栏最喜欢
  •     没看太多本,但这本很棒。
  •     《迟开的水仙花》《1975年的春节》《最后一个母系文明的秘密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