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人生》书评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4047579X
作者:安娜•戈华达
页数:256页

与自己和解

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或者其他手段和方式,这一切不就是为能更好的生活吗?而什么是好生活,怎样才算好。而好的人生这应该是建立在好的生活之上的,而想要过好人生,得先过好生活。《更好的人生》这本书讲了两个很新颖独创的的故事,两个很年轻的故事,很美妙。书中两个主人公他们对生活一开始都充满着迷茫,但是最后都认清自己,有了自己的执着和追求。马蒂尔德,她中断学业,放弃工作,生活陷入泥潭,失去方向和目标,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的生活一切都是在往糟糕的轨道上走。”她自己都觉得那是“潜伏期的抑郁”。有一天,她把装有一万欧元的包遗忘在了咖啡馆,然而四天后,一个胖胖的小伙纸原封不动的把钱还给了她。另一个故事。扬,以优秀成绩毕业,却只是一个临时工,他不喜欢很多东西,却一直没有去改变或表达自己的抗拒。中规中矩,对自己的生活做了太多规范化的要求。直到一天,他与邻居夫妻邂逅,他感到所有的感官都被打开,被邻居的相处模式好氛围所吸引。和夫妻俩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畅聊,从外太空聊到内子宫。……马蒂尔德说,人无法和自己的天性较劲,但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甚至疯狂的去找巴蒂斯特。而扬他觉得让他陷入糟糕境地的始作俑者正是自己。而经过那场谈话,他亦然的决定要改变,决定和女友分手。安娜的文字,包含对人性的善意和揣摩,生活是没有完美答案的。其实啊,追根究底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跟我们自己较劲。执拗,别扭。那种迷茫,焦虑,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能控制外界事物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怎样的情绪去面对它,过度的沉迷其中只会让自己更加迷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从悲伤混乱中走出来,和自己和解。可以不用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接纳自己,取悦自己。并为之做出努力。自己把道理想通,在我们这具皮囊里填入实质性的东西。从迷惘的生活中突破自己,成就自我生命的觉悟与重生。在未来的某一天,等你活得更好的时候,你会发现,是曾经的自己的那些迷惘与不确定使此刻是幸福更有厚度,更弥足珍贵。那时,请骄傲的对自己说,我已成为更好的人,在过想要的生活,谱写更好的人生。

你不可以再等

张爱玲曾经说过:“想做什么,立即去做,都许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还妄谈什么未来。‘’这句话 简直道尽了人生的真谛。你也许会发现,现在的你,虽然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工资,虽然你身穿香奈儿,手拿iphone6,但是你并不开心;虽然你的另一半社会地位不低,与你郎才女貌,但你发现,你们三观不同,看不到对方灵魂。你会发现,你本来向往的,并不是现在的生活。但是你无所适从,你不知道怎么办?你不知道你该如何度过你的余生,你该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或者说,你该如何改变你现在的状态。你不可以再等了,你再蹉跎,就老了。你应该聆听你的心声,遵循自己的内心,你值得去,追求更好的人生。法国百万级畅销书女作家安娜·戈华达,描写了法国巴黎两个普通的年轻人玛蒂尔德和扬极其普通的经历。普通到连玛蒂尔德都说:“你们可以时不时地快进,你们不会错过什么的”。可是安娜·戈华达的笔触又是那么地迷人,她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和扬的各种碎碎念,让你只觉像在读一个私人的日记,像在窥探一个人内心的秘密。第一个故事主角玛蒂尔德,她是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却干着帮网站刷好评的傻乎乎的工作;她年轻貌美,却被一个个的男人当玩偶看待;她跟两个锱铢必较的姐妹花合租,在喝醉了酒回家,“你还好吗”的问候关心的不是“我”的健康而且“我”浪费的水费;她无法再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她生活的一切都在往糟糕的轨道上走。是的,更糟糕!更糟糕的是她弄丢了自己的包包,里面装的所有物品,加上它们包含的联系、见证、回忆以及种种无可替代的小物件。可是那个包后来却被还到她的手上,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丢。那个捡到包的厨师,本可以有她所有信息,本可以要挟她一大笔钱。他可以跟踪她,找到她,继续半夜三更打电话把她弄醒,可他没有这么干,他只是脸色苍白,神色慌张地向她保证他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还给她了。他真是个奇怪的男人!他跟她之前认识的男人都不一样。而更奇怪的是,她好像爱上他了。他在一个深夜给她打过电话,于是她开始每夜熬夜等他的电话,可是她发现他再也没有打过来——他好像与世隔绝了。玛蒂尔德终于厌倦这种无休无止带来糟糕感觉的生活了!她决定离开合租的姐妹花了,她无法再等了。是时候去追寻她正真的幸福和快乐了。他曾经跟她说过:“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她现在懂了,他就是她最不想失去的。她决定不再被动地等他出现,她发了疯地到处找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地找,她终于得到她要的幸福。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扬,即将27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却找不到工作,他不知道自己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他的年龄,无用的青春,毫不起眼的文凭,可怜兮兮的工资,锱铢必较的女朋友梅拉妮的六十积分,她那在空虚中闪烁着的庸俗不堪,专为懒汉发明的用来表达“吻你”的表情符号。他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他只是觉得,这种状态不适合自己,他不知道机会何时才会来,女朋友梅拉妮是个出身比他好太多的姑娘,一个向他展示了资产者的优势和短板的姑娘,她教他懂得规律,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是个脏兮兮的渔民的儿子的身份,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叫对过他的名字,他低头只看到自己的鼻尖。他的父母也得小心翼翼跟梅拉妮相处。他觉得不公平。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他与邻居的一次邂逅。在这之后,他决定不再等了,他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方向。扬在一个晚上被邀请到邻居家做客。他不知道原来人也可以像这样生活。邻居一家子之间的互动方式,谈话方式,他们的其乐融融,他不知道,原来人的身体是可以储存有这么多的笑声的。他仿佛从云端跌落:“我再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经历了今晚的种种,我仿佛多多少少让自己升入了一个更高层的世界,现在的我无法任由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等于要毁了我。”他开始给梅拉妮录了分手的对白,他决定离开她了,他不想再等着好日子会降临在他身上了,准确地说,按照原来的状态生活下去,他将变得更糟,仅此而已。这是《更好的人生》中的两个故事,正如安娜·戈达华自己曾经说过:“我笔下的人物总是以遭遇坎坷、一路跌撞的角色居多。有点脱轨的人生是我喜欢的,然后在有限的短短页数中改变他们的际遇,人生结局从此不同,我喜欢的是那些失意人的故事,并且热衷于让他们去诉说自己的故事。”玛蒂尔德和扬,其实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的缩影,诉说着相似的故事与际遇。你不可以再等,而应该用勇气,去直面自己的人生,去追求更好的人生。

更好的人生,并不等于华丽的逆袭

《更好的人生》,很“鸡汤”的名字,很“鸡汤”的主旨,毫无悬念!不是我喜欢的直白。“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而我对法国的作家,仍有一股莫名的期待,所以入手也算顺理成章。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庆幸拿它凑单之前,没有上豆瓣搜索它的名字(120人,6.1分)。这不是说,它是一本多棒的书,而是,它依然有力量让我敲点键盘,甚至在四天后回想起来,我还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个愉快的时光。首先,它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藩篱,最动人的莫过于共鸣。生活工作中同样的苟且,模糊了玛蒂尔德和杨的生活在巴黎,而我的在江南。当我看到“做公务员,就这么有优越感吗”,我终于不可抑制地笑出了声,也是唯一一次有声音的笑。其次,幸好没有华丽的逆袭。马蒂尔德和杨都遇见了他们渴望的改变他们生活的那束光,让他们有了下面的迷信“ 我仿佛多多少少让自己升入了一个更高层的世界,现在的我无法任由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等于是要毁了我。”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成本叫做机会成本,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机会成本。不仅如此,当因为某个选择受苦时,我们也无法保证如果当初做了另一个选择,就一定是幸福的。我们,这个阶段的我们,只是根据这个阶段的需求,可以自主地做出独属于这个阶段的选择,便是美好的。马蒂尔德和杨都冲向了“更好的人生”,但他们的人生并不意味着圆满,甚至有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幸的开始。最后,我们的生活中,难道还缺少不想被毁掉而孤注一掷的执着吗?他们,在别人认可、反对或怀疑的目光中,选择了要过更好的人生,他们也许辞掉了工作,也许放弃了某个机会,然而激情过后发现,生活并没有比以前更美好(当然也有成功者),甚至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毕竟乌合之众式的错误总比一个人的错误更容易被人接受、理解、原谅。玛蒂尔德、杨,这两个渺小的有着无数缺点的普通人,就是芸芸大众的一个缩影,等待获得一点启示,顿悟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救赎的勇气,如你、如我!作者的笔触很散,无关痛痒的杂乱叙述,还是给了读者一个满身烟火气的年轻女郎马蒂尔德。对于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两个独立的故事的我而言,当属于马蒂尔德的故事戛然而止时,杨的登场,还是让我有了很多妄想。我遇见了马蒂尔德,但记住了杨。他们的现实与妄想,也让我几度迷惑,至此依然。PS: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即使是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感受也都不尽相同。没读懂一本书和读懂一本书一样,总有几个瞬间,值得诉说。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文 by 静流玛蒂尔德、扬,两个年轻人,一个24岁,一个26岁,法国人,没有父母在身边督促着他们找份稳定的工作,赶快相亲、结婚。在法国他们飘在巴黎,也许和在中国飘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在逃离,他们追寻着自由。只是这自由的代价极其昂贵,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迷惘了,迷失了,他们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未来的方向,就像他们之前的姐妹作者戈华达的另一部作品《只要在一起》的女主角一样,年轻有才华的年轻女画家丧失了创作的原动力,拿不动画笔,却拿起了抹布开始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清洁女工。玛蒂尔德和扬,却没有上一部主角那么幸运,也许是因为作者吝啬没有赋予他们什么特殊的才华,他们只是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日子,烦恼着普通人的烦恼。这样对比起来,他们更像是另一部挪威作家阿澜的《我是个年轻人 我心情不太好》中的主人翁一样,都是找不到方向,心情不太好的年轻人,这种不太好的心情如果再沉重些会成为抑郁症,这是他们都还不到就医的地步,他们那不太好的心情只是有一点,不痛不痒的一点而已,但是却也不容忽视,于人无忧,于己负累。就像是生活在连阴雨中,生活不知在何时变得提不起精神来了,麻木起来。幸运的是,随着小说的推演他们都找到自己的出口。那扇关了的门之外,另外的出口。寻找拥抱新的爱情,或者放弃、结束一段爱情去远方。玛蒂尔德的幸运在于,她在失去哪个原本普通的背包之后,对过往人生的梳理,从而认识到什么对于她才是最珍贵的,哪个小小背包中承载的对于她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她找到了对自己关掉的那扇门,那扇关的时候原以为无足轻重的门,到此时才发现是心口上尚未痊愈的伤,不是不痛,只是她小心的避开了而已,现在被触碰,再次面对,她不能自已的、肆无忌惮的痛哭,也因此得到了平复,失而复得的包,让她重新认识到生活中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东西。扬,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按部就班的日子被侵蚀而不自知,直到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家不怎么熟悉的邻居的家庭生活一幕展现。才使他明白,爱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所不能承受,他已无法承受其重。他成了邻居口中濒临灭绝的渡渡鸟,过分的礼貌其实是一种疏远,于牵强。被女友的爱所束缚的他,有的只是一双不能飞的翅膀,更可怕的是,对于自己原生家庭与女友家世的悬殊,使他不自觉的自卑了起来,隐藏起来对父母的保护,让他们忍受女友的无礼怠慢,而这一切他都成了他如今样子的罪归祸首。生活,有时难免挫折,生活有时难免让人心情不太好,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尤其如此,我们似乎一夜之间从理想国掉入现实中,我们的生活不知从那一刻其变得总不尽如人意起来。这份不太好的心情,在戈华达笔下,成了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让你觉得沉闷不已,真想大喊我是冲着你上一部作品即使时运不济,依然温情脉脉而来的;我是冲着封面上说的比《刺猬的优雅》更迷人的巴黎小说而来的,而你现在给我上的是什么,不是说好的是上好的牛排、红酒、法国大餐吗?这是什么?哦,算了吧!你已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位作者,你成了阿澜的替身吗?可,戈华达毕竟是戈华达,她没有让我们失望,即使在这样看似沉闷的表面,我们依然感到她笔下所特有的东西,一种属于法国的淡淡的忧伤,像是窗外滴滴答答的的水一拍一拍的落在浮躁的心上,抚平内心的不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玛蒂尔德曾经引用过郝思嘉的话,这又何尝不是戈华达的一种法国诠释呢?

似懂非懂

玛蒂尔德因为丢掉装有一万欧的包包无比绝望时,却又从一位陌生,肥胖,带着刀子,还买单的人的手中完整的得到了她的包。之后,她焦虑,不知所措,糊里糊涂与那个陌生人有着交集却又归于平行,后来她拼命的有找到了那个人,因为她早已爱上了他。扬有着看似完美的人生经历,却内心空虚,凭着一份临时合同的工作一天又一天的过着,还有一个家境很好的女友,可是与邻居一次偶然的酒后交谈,让他意识到,他失败的人生,不幸的感情应该马上改变。

更好的人生,更好的自我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追寻努力更好的生活与人生,为此,他们不断付出时间、辛勤、智慧、尊严,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更好的人生呢?是物质上的丰富还是精神上的安闲,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玛蒂尔德是个24岁的年轻姑娘,也是个生活得一团糟糕的人,学业、事业、生活、爱情都像一团乱麻一样,缠绕在她思维之中,但是就是一次跌到谷底的错误让她的人生出现转折,她丢在咖啡馆里的包被一个人捡到,又把其中的钱如数奉还,之后,玛蒂尔德就开始了寻人之旅,这个人有什么魅力吗?并不,他肥胖,寡言,看起来像个傻瓜,这个人有魅力吗?当然,他诚实地归还钱包,却又翻看其中的信件,他凌晨打电话来邀请见面。但是就是他吸引了玛蒂尔德全部的注意力,她四处疯狂寻找他的踪迹,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生活方式变化的快乐与这个城市的美丽,玛蒂尔德的故事到两个人终于相逢时戛然而止,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唯一确定的是,她将遇到更好的人生,更多发现的人生,更多体验的人生,被感情填充的人生。扬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从小被教育不能越过界限,他一直走在一条规定的道路上,却并不知晓自己是否快乐。直到一个改变了他思想的晚上来临,他遇到了艾丽斯和伊萨,他们为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方式:一直快乐。原来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一直快乐下去,说笑、打闹、互相调侃、开诚布公,而不是互相指责、约束、破坏对方的心情与自信,就是因为这一个晚上,为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发现自己之前的生活是如何面目全非,无法再次面对,就像博尔赫斯所说的一样:“任何一种命运,尽管它也许是漫长而复杂的,实际上却反映在某一瞬间,正是在那一瞬间,一个人才永远明白了他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扬应该感到庆幸,他总算在某一瞬间找到了他的方向,他感到舒服的方式,他可以过得更好的人生,并且再也无法忍耐迈出了第一步。纵使这一步也许并不能带来最终的幸福,但是他毕竟在走向更好的人生。在作者近似神经质的叙述,我们看到玛蒂尔德与扬的人生都在发生着多么巨大的变化,在阅读第二部分扬的过程中,每位读者不免在每个字句之间寻找两个故事之间某种蛛丝马迹与某个牵绊,但是直到最后,故事如第一部分般戛然而止之时,只能找到一个间接的证据,或许他们就是注定相遇的那两个人,也许并不是,只是在不同的时空展开不同的人生,读完小说,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他们都在迈向更好的人生,更好的自己,就好。以前喜欢一句话:我喜欢你,不仅仅是因为你的样子,而是和你在一起我的样子。其实那个你,也许不是一个人,只是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普通的夜晚,但是藉此,我们找到了更好的自我,这才是更好的人生。

更好的人生

接触这本书,不是因为作者的名气,不是因为华丽的装帧,也不是因为听说的百万销量,而是偶然间看到书皮上的一句推介语“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自己的经历,对待自己重视的东西确实是应该努力一把的,努力都不一定成功,而放弃注定是失败。与其失败而悔恨,不如放手一搏。人在一些低谷的时候会有天塌下来的感觉,觉得生活没有了寄托,没有了意义,没有了趣味,仿佛一瞬间你的周围都被黑暗所笼盖,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光明。最常见的两种就是爱情和事业。

如果你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

最近刚刚读过的一本书,印象中第一次读法国小说。书中描写的咖啡馆,火车站,随身带的书,骑着自行车在巴黎的广场街道中穿梭,都是那么有异国情调。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通过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让人读出不一样的感觉。生命充满绝望,同时也处处充满希望。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读过之后觉得心里暖暖的,人们内心追寻的依然是最淳朴,最平凡,最真实的的感受

迷茫的人生需要一束光

也许,我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如意,爱情遥遥无期,或者婚姻已然乏味,总之,生活还在一如既往,而自己却处于迷茫,甚至崩溃的边缘。那是一眼能望到头的未来,或者那是永远也看不到的明天,处于那种境界里,无法自拔,也无法超脱。渐渐的放逐自己,失去自己。期盼着,也许下一秒,下一个遇见的人,下一个拐角,自己的人生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找到出发的征程。迷茫的人生,有时候,确实需要一束光。一个不经意的偶然也好,一场无法预期的相遇也罢,总之,能让那死水般沉寂的生活里荡漾起几丝涟漪,也许,一丝微小的波动就能产生蝴蝶效应。马蒂尔德和杨无疑是幸运的,在人生的低谷里,遇到了那一束光,从而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24岁的马蒂尔德,经历了一段足以毁灭青春的爱情,中断了学业,放弃了工作,生活陷入泥潭,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她说,“我的眼泪洒满巴黎。我的眼泪洒满一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某一天,把钱包遗落在了咖啡馆,四天之后,钱包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她的手中,而她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一个偶然,从此云开月明见得青天。“我很想弄明白在如今我们的世界里,在这个有我们组成的世界里,在这个每天早晨我毫无羞愧感迈入的巨大赌场里,怎么可能有个人会原封不动的把一万欧元现金还给某个陌生人,出了善意的提醒她不要任由财富溜走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暗示,最后还主动买了单。”26岁的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只能是一个临时合同工。他爱着的女孩,或者说爱过的女孩,越来越陌生,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离开。他容忍着周遭的一切,尤其是咄咄逼人的,任性而自我的女友。有时,他甚至想从塞纳河跳下去。处在这样一种压抑的环境之中挣扎的杨,在某一天,与楼上邻居的一次邂逅,他终于选择离开女友,去追求自我的人生。他说,“我离开你,是因为我遇到了让我明白亲密关系可以是怎么融洽的人。”无论是马蒂尔德,还是杨,都在自我束缚的世界里如困兽般的挣扎,自己亦无能为力。直到一天,那一束人性之光,照进他们的世界。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我希望,那重视的东西,是曾经挽救过他人的人生的善意之光,人性之光。更好的人生里,需要更多的闪烁着善意的温暖!

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无论你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在临终的前几年用他硬汉柔情的笔触回忆了1920年代在巴黎渡过的青年时光,写成了著名的《流动的盛宴》。“巴黎是一座非常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安娜.戈华达正是用一本《更好的人生》讲述了两位年轻的简单的青年在巴黎不简单的青春。毕加索和梵高,王尔德和塞尚都说过,如果你在你的家乡很孤独,那么到巴黎去吧,那里是孤独者的群居地。安娜在书中无处不在释放出孤独的气味,马蒂尔德母亲去世后与父亲僵持的亲情像极了《天使艾米丽》中女主人公的背景,而完全不同的是,马蒂尔德不如艾米丽阳光积极,作为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她兼具着艺术家的颓唐和学术圈的自省。虽说马蒂尔德的性格不似艾米丽阳光灿烂,但这也不妨碍她追求自己的爱与释怀。一个发生在咖啡馆里丢了背包的故事,引领马蒂尔德走进自己的内心,在我看来,法国文艺作品总会渗透出一丝略微神经质的碎碎念。在一遍遍对自己想法的重复中,人们总能找到那个走向希望的光明。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溢满了喷薄而出的艺术灵感与创作欲望,因为那是1921年的巴黎,安娜.戈华达的《更好的人生》就像主人公的碎碎念,随处可见的省略号和吞吞吐吐不断重复的对话,好像那个在巴黎街头拘谨迷茫无助又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就站在你的眼前,相似的年龄让我更能领会那结巴难堪的对话中的真挚与热烈。《更好的人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正如书中马蒂尔德自己说的那样“你们可以时不时的快进,你们不会错过什么……”故事的节奏不是那么紧张快速,如电影画外音一般的主人公自述,给我们一个机会走进那个局促的小镇青年的内心,看看他的慌张与期待,就好像我们熟悉的自己的年轻故事。倘若《更好的人生》中的两位主人公不是生活在巴黎,而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心,他们的生活节奏、关注焦点必定被滚滚红尘裹挟一往无前,正是巴黎的古老与现代,慵懒和步履不停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穿过生命的各种问号,拨云见雾,迎接自己的更好的人生。《更好的人生》是安娜对过去时光的缅怀,是青春时的狂放不羁,是贫穷时的神采飞扬,是饥饿时碰到的饕餮盛宴。

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更好的人生》那是一个静静的午后,闷热的天气演绎出了许多情绪,比如,慵懒的我只想赖在摇椅上晃晃荡荡地闭目养神,然而一闭上眼睛便会有一堆堆的事情,像放电影一般扑簌簌地向我砸来,我既想用力挣脱,同时又会对往事产生丝丝怜悯之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确实是这样,走进非常容易,迈出特别困难。接触这本书,不是因为作者的名气,不是因为华丽的装帧,也不是因为听说的百万销量,而是偶然间看到书皮上的一句推介语“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自己的经历,对待自己重视的东西确实是应该努力一把的,努力都不一定成功,而放弃注定是失败。与其失败而悔恨,不如放手一搏。人在一些低谷的时候会有天塌下来的感觉,觉得生活没有了寄托,没有了意义,没有了趣味,仿佛一瞬间你的周围都被黑暗所笼盖,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光明。最常见的两种就是爱情和事业。失恋的滋味,尝过的人都知道,从一段恋情中走出来是有多么的困难,不断地回忆那可怜的点点滴滴,但是却已无能为力;不断地去导演那一幕幕甜蜜大戏,可是都已过去。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你,或许是一种夹杂着些苦涩的幸运,那种徐徐而来隐隐约约的痛,说不上来哪里不适,但就是不舒服,感觉到不愉快。常常在想,何时才能摆脱那个熟悉的身影,何时才能让你对那种感觉恢复平常,但是,终会过去的;失业的打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许会成为转折点,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会重新振作起来,而不同的态度就造成了日后两种结果的不同。无论是失恋还是失业,那种酸爽,懂的人会感同身受。《更好的人生》一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经历都是在受到打击之后,因为偶然的一些原因而渐入佳境的,看完过后,我就有了如下感受:生活中的偶然或许绝非仅仅偶然,拥有一定的必然性。属于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同样,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强留亦会溜。面包总会有的,都会有的,都会好起来的,但是,首先不能输给自己,有了自己这个强大的“机器”,许许多多你的“梦想”才会在某时某刻创造出来。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推荐阅读法国畅销书作家安娜·戈华达最新小说《更好的人生》,穿过生命的荒谬与美妙,找寻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在人生绝望的时刻与美好相逢。给你勇气,给你启迪,给你拥抱生活的奇迹。

遵从初心,一路向阳

文/阿迟邦崖人这一生中大抵会遇到一个或多个处于生活公转,而我心自转的阶段,或工作阻滞,或交际紧张,或情感困顿,总之对周遭一切乃至自身都感乏味,也曾尝试过奋力挣扎,闯出一片新天地来,却往往力不从心,有时还心生厌世之感,企图自寻短见。其实,这样的生活只是缺了一缕阳光。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无懈可击,挤不进一丝阳光来,而将它打造成铜墙铁壁的正是我们自己。安娜是法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创作并不丰厚,却能15年蝉联畅销榜。《更好的人生》更被法国评论界誉为“比《刺猬的优雅》更迷人的巴黎小说”。安娜在书中讲述了两个平凡的青年在巴黎的不平凡的遭遇,并使他们做出了改变当下人生的决定:直面心灵深处,从迷惘中突破,追求人生,成就自我。玛蒂尔德年少丧母,与父亲相处几近于冷战,又经历一段爱情之殇歌,紧接着中断学业,放弃工作,青春生活变得漫无目的:“我的眼泪洒满巴黎。我的眼泪洒满一生。”可这些低沉、消极的苦楚又无处倾吐。霉运不断,她又在咖啡馆把装了一万欧元的钱包也弄丢了,所丢的不仅是她的房租,还有同屋人的。一个让-巴蒂斯特的小伙子拾到了这个包,他没有一走了之,据为己有,而是悉数还给了她。可以是说绝处逢春。随后,玛蒂尔德时常怀念起这个其貌不扬、来历并不清晰的底层男人,她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也发生了转变:“人无法和自己的天性较劲,但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甚至疯狂的去找巴蒂斯特。”诚然,她的思想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层:“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好吧,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扬虽出身渔民之家,但学业优异,硕士生毕业,可惜只能做个临时工,他对于不喜欢的东西,并没选择抗拒,只是努力容忍,包括那个他深爱过的任性、自我的女朋友,明知彼此对对方均已失望不解,却没勇气提出分手。然而,扬一直在等待更好的人生。终于有一天,他邂逅了楼上的一对夫妻,他们一起吃饭,一起闲话。扬被这对夫妻的自然、诙谐的相处氛围吸引了,他瞬间醒悟:正是自己对自己制定的这许多条条框框,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于是,他选择了分手,去追求自我的人生。这两个故事都十分贴近现实,安娜用委婉又直锐的笔调写出了都市底层人的精神状态,它们在内容上相互独立,在内涵上又相互交融。为什么说失意的时候,不要常常憋着,要出去走走,因为我们的生命的确需要一束阳光,一个不经意的、偶然的事件,都能触及心灵的深处,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要意。生活一贯是未知的,如果说生活看不到下一刻是糟糕的,那么能一眼望尽的生活同样糟糕。这时的玛蒂尔德和扬都无法再回到原先状态,否则不啻于将重生的自己再度摧毁。目下流行此类哲理:“我们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怎样的情绪去面对,过度的沉迷其中,只会让自己更加迷惘。”如果这个念想能起意识上的作用,并以实际行动为之努力,那么鸡汤也无妨。


 更好的人生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