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5472931
作者:薛涌

内容概要

薛涌说
我今年53岁,我的职业是教师,也是人父。我在北大读本科时扫过厕所,在耶鲁读研究生时从垃圾站捡旧家具……这些我要一直说到老,至少希望我自己的后代学会。这是作为长辈的职责。
《时代》周刊在评论那些二十几岁就已经感到“青春的沦陷”的年轻人时说:成长首先意味着和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相处,听他们的教诲。老实说,听我话的孩子,日后一般都比较顺。咱靠这个领工资。
我对年轻人一向恭敬,他们还看得起我,多荣幸呀。但我希望你们有朝一日会不再看得起我了,这说明你们走到我前面去了。
薛涌
著名作家,与林达并称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他是《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被认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众意见领袖。
出版有《一岁就上常青藤》、《参与孩子的成长》、《谁的大学》、《培养精英》等二十余部作品。

书籍目录

1  你的付出,青春会看到
屌丝: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保住你的牛仔裤
决不贱卖的青春
青春是我们社会的资产
青春的陷落
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
先学会脚踏实地,再追求飞檐走壁
挚友如指
青春不荒芜,人生不迷茫
青春应该如何投入
成功不值得你付出那么多
2 反叛精神是青春的正能量
自恋的一代难自立
青春不叛逆
浪子是怎么回头的
驯化青春
逆子叛女如何当家长
反体制的体制化
听人安排的青春
反叛的意义
中国的品牌何以失败
向上爬与向下看
为所有人拓宽途径
3 这个世界从来不该被物质所界定
物欲能够塑造成功吗
物欲与幸福
“金钱万能”的国度为什么不会算钱
博士生是不幸福的群体吗
教职能用金钱计量吗
年轻人,你凭什么住大房
拼爹时代的恐慌
谁把孩子惯坏了
乔布斯:快乐的蜗居蚁族
家事与国事
4 时尚无法构建富足的人生
不会跑步,却懂跑鞋
当消费代替了生活
生活不是买来的
我从挑战韩寒马拉松中看到了什么
青春难道是卡骆驰鞋和李维斯牛仔裤吗
时髦的人难成功
还是Out一点吧
年轻人正在变傻吗
不听老人言,但要老子钱
什么是富足
5 别把留学当作你梦想的驿站
留美潮会从浪峰跌入浪谷吗
中国学生在常青藤的辍学率为25%?
韩国病?中国病?
错配:应试的副作用
留学商科专业的误区
富二代留美的拍案惊奇
中国式的留美:今天不会申请,明天就不会求职
6 美国并非减压乐土
好教育,归根结底还在于用功
怪罪制度症
美国学校是轻松自由的天堂?
美国家庭作业实录
压力真那么可怕吗
积极压力的再发现
怎样变压力为动力
承压训练法
7 任何成就都要从修身开始
光读书,没有用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
体育对人格的锤炼
青春的葬礼
贵族的苦行
四肢发达,头脑复杂
被忽视的成长过程
青春的使命
习惯界定着青春和人生
经验你自己的生活

作者简介

《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薛涌五十三岁首部致青春之作,写给在这个时代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人生难得30000日,青春区区5000天,年轻是比成功更重要的事。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许多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对房子、汽车这种不稳定的产权望眼欲穿,为了拥有几乎不惜牺牲一切。美国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有所谓“先到纽约的地下室和老鼠当同屋”的说法。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底层奋斗,从一无所有奋斗,还是王道。清贫的年轻时代,是人生的幸福和美感所在。你失去了对这种东西的感受能力,你就失去了生活。
作为知名文化学者,他始终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自私,不沉默,直指这个年轻时代特有的病灶,犀利揭穿当代年轻人青春迷茫的本质:浮躁、虚荣、漫不经心、急功近利、嫌贫媚富、缺乏体育精神。年轻的你终将懂得,并不是这个世界有多么高不可攀,而是你的内心是否自信充盈,能否找到正确的出口。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感谢豆瓣,感谢魔云兽让我得到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的书评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太难写了。自己的语言功底太差,想说的太多了,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还都是和薛涌老师一致的,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真的是酣畅淋漓,频频点头,还不停的想跟朋友分享,可能是想告诉他们,你看薛涌老师都在鼓励我按照现在的状态生活下去,真的是从中得到了很多的精神支持。我的行为和同龄人比起来非常另类。我不爱自拍。不羡慕有车有房的同学们,租来的房子我住的很舒心。我不追求时尚,就像薛涌老师说的,千万不要在我面前炫耀你的名牌,我根本就不认识几个牌子。我不追新潮的电子产品,也不羡慕拥有它们的人,只要够用,我怡然自得。自从接触了极简主义和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我对物质的欲望更加淡化了,从10月份开始,我就逛过一次超市,网上购物多半都是给公司买东西。没买过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我都惊讶自己的变化,真的是从心理上不追求了,放下了,还把家里不用的小玩意儿送给了需要的人。所以我非常渴望的阅读了《这个世界从来不改被物质所界定》,我没有了物语,却感觉更加幸福。这种幸福当然是来自阅读。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却一直珍爱家里的藏书,不是为了炫耀,真的是一种莫名的喜欢。毕业了才开始真正的阅读。当初看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引起我最大共鸣的就是,沈佳宜说,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毕业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经过我的调查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离开了校园,然后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或者勉强干着一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像我这样在苦苦的追寻着不明确的目标。不认识自己,对我来说真的很痛苦,我还是在这种痛苦中寻找着幸福,途径就是身边的书籍。因为一直是阅读上的小白(上学时学过的东西当然也是有用的,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我在这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大的,内心不再空虚,不再抱怨,不再焦虑,和父母的关系也更加和睦,和男朋友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利欲熏心的时代,难得会有一本书能告诉我我的行为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从小帮爸妈做饭收拾家务不是可耻的,我比很多同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不爱时髦,不折腾指甲,不折腾头发,一直简单朴素也没什么丢人的。我知道该把时间放在什么事情上,我的追求也不是他们能接受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该坚持己见。这真的是一本能够修正我们价值观的著作,如果你现在还很迷茫,建议好好读读这本书,他将指引你找到努力的方向,节省我们更多的能量,把青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     以前只知道薛勇是个在美国教书的,对他没什么印象,很偶然的情况读完他的书,有种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的感觉。以前对种种社会和教育现象有些不解和困惑的地方,他都给予了准确和逻辑清晰的解释,并附上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予以说明,觉得有种内心的郁结被疏通然后豁然开朗的轻松。这本书整体上来讲是薛勇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集中的梳理,直击现实,剖析的深刻而到位,很有鞭挞人心的力量,而他所提出的种种担心则十分现实的摆在读者的眼前,让人深思。从这本书里中国的家长和年轻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或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都会有较大的冲击。讲到年轻人盲目追求名牌热衷于用消费来提升自己生活品质而寻求归属感的行为,薛勇十分不客气的指出这是内心空虚,缺乏个性导致,也是浮躁的社会所拥有的弊病,这样沉浸于消费的年轻人哪会有什么创造力和竞争力。对于运动并不热衷的年轻人,身体素质如何不说,对于高价的运动装备的购买非常的不理智,买了东西不是为了正常的途径,只是为了炫耀某种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对于时髦科技产品的拥趸到了疯狂的程度,安于享受,懒于创造和探索,年纪轻轻就已经过的和老人一样。他提出我国年轻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习惯了被安排,主动性差,再加上浮躁的社会氛围与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与网络,导致他们沉浸于虚拟世界中,缺乏对真实生活的亲身经历,变得好逸恶劳,自身能力不足,知识不够,却幻想毫不费力的拥有奢侈而光鲜的生活,一旦生活不如意就只会单纯的抱怨,满腹牢骚,懒于用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这除了是社会体制的原因,还有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此娇气而懒惰的年轻人,没有真正经历过自己人生就幻想着安稳的生活,变得老气横秋,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年轻人还怎么去承担建设社会的重任。谈到中国人对美国社会的种种误解,他说到其实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我们对中国的种种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气愤,怨气深重,总觉得到了外国就自由了轻松了,但是抱怨一下也就算了,真到了国外,那雅酷的生活压力更是比中国大了不少。所以,不要只做动动嘴喋喋不休觉得被社会亏欠了,最要紧的是改变不了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尽自己所能去改变生活的现状,不能被社会打击的连生活的勇气都丢失了。总的来说,薛勇所提倡的是年轻人要主动而认真的过自己的生活,不能被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裹挟,也不能被动的等待父母或者社会给予厚爱,那些都不现实,重要的是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来,宝贵的青春要花在让自己成长上,不能盲目而片面的追求物质上的成功,不急功近利的追求被主流社会所定义的生活,不贱卖青春,自己做主。
  •     通过本书,了解到美国近期的一些情况,教育也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perfect.社会的反叛体制和民主体制到是挺好完的,中国有中国的特点,美国跟中国不一样。中国很多东西都是渐变式的,也好也不好,这个都是辩证的,哈哈哈,这个话很搞笑。其实也挺好的。这个书名字特别好,原来以为是一般的励志读物,翻开一看,内容特别清晰,有阅历,对社会的感知也是针灸时弊。这样的作者是有潜下心来学习和做学问的,不像有的那什么。这个书名还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对中美青年文化的一种对比,老屌丝致青春。青春区区五千天,要有一种修养和历练,才像贵族。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年轻人不要被眼前的表象迷惑,人生是个长跑。推荐给中国的青年阅读。
  •     一篇一篇内容很多重复 应该是作者不同时期分开发表的文章凑成的集子 读来感受到的文字力量就少了许多
  •     值得一读,很多观点值得思考,说的很真实,而不是有些没有体验的人鼓吹的那样,年轻人的价值观不应该被功利和物质绑架。至少你要锻炼好身体。
  •     读完了,书评仍旧在酝酿中。有的观点其实不是很赞同。
  •     好吧本来就是励志类的书,少趣味
  •     爬上山顶是为了看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看你
  •     两天读完的,很多道理,要践行。
  •     写自己专业或教育女儿的就很真切好看。教育别人评论社会风气的就完全看不下去。这本对我来说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     年轻一无所有不可耻。挥霍时间却可怕的要命。但总是想太多,做的会很少
  •     给迷惘的我指路了
  •     年轻本一无所有,但却拥有整个世界。
  •     美国的精英教育比国人吐槽的教育更苦。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起哈佛图书馆的四点半,通明透亮。
  •     与其说是励志,不如说是揭穿现实给你看。对书中关于美国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描述和分析有很深的印象,其中关于对比中美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和思想精神也颇有几分道理。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不可避免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和桎梏,但正因为如此,清晰透彻的意识到这些局限性,才有可能找到突破的渠道,否则岂不是只能在黑暗中摸瞎?年轻可能一无所有,但更可能充满无限可能。
  •     人生 青春/看薛涌老师的书总能受益菲浅,不再人云亦云,过好自己青春的每一天,抓住人生的闪光点。
  •     鸡汤
  •     不仅道出了国内年轻人的现状,而且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     以前读《南方周末》评论版时对薛涌的专栏还是有所留意的…中文书名太标题党,英文名《Youth:pathway of possibility》才体现出该书边揭穿现实边励志的本质…
  •     非常适合我们这些爱追求不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年轻人来好好读一读 从而明白我们现阶段的生活重心是努力奋斗 而非享受
  •     看了一些篇幅,能够拾得一些生活的道理。也许有些东西是源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个或出自其个人角度,但总的来说他在书里直接或间接地告知读者很多对生活的看法还是非常成熟而温和的,值得我们年轻人细细品味并反刍。
  •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薛涌#青年治愈系书籍,不要怕成功来的晚,积累,什么时候都不晚,用一生做资本,回报是丰厚的,类同于孔子的生无所息~
  •     无论你做什么,你要去做啊!中国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与别人不同,但只要他幸福,并且为之努力也是不错的。最近一段时间非常赞同作者的价值观和幸福感。
  •     不要急,慢慢来,人生长着呢!薛涌36岁才开始在Yale读博士课程,陈希32岁已经在Yale当教师了,不过谁名气大呢?
  •     薛叔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年轻人的告诫
  •     非常有道理的一本书。不仅关乎青春,还关乎教育与梦想。青春,怎么可能一无所有?
  •     很一般,主要视角有点国外,不太接地气
  •     书中的意见还是挺中肯的,年轻人要在“永恒话题”上多听听老人言,这样犯不着吃大亏。 要说最触动的还是薛涌老师传递的金钱观,我们都要学习富兰克林,“省一分是一分”,不要被浮名掩盖了良好的判断力,发挥自主实干的认真劲儿,让内心的火焰越烧越亮!
  •     正本书全是讲美国与中国的年轻人的区别,美国如何如何优越,教育方法好。而且讲的都是些众所周知的事情,没新鲜感,读着很无聊。
  •     以一个长者或者说过来人的身份,对年轻人给予最诚恳的告诫。可惜说的只是道理,对于观点相左的人,没有说服力。
  •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挥霍青春
  •     得到一些小facts
  •     借阅于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
  •     henhao
  •     人生难得三万日,青春区区五千天。薛涌老师在点播着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青春极其宝贵,青春值得付出,年轻就该一无所有,需要保有叛逆之心,物质与时尚无法构建富足的人生,从体育中感悟人生,道德品格的培养更为重要。最喜欢这句话:“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底层奋斗,从一无所有奋斗,这是王道。失去了这种精神,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清贫的年轻时代,是人生的幸福和美感所在。你失去了对这种东西的感受能力,你就失去了生活。“ 庆幸自己的青春还在,欣慰自己还有奋斗的决心和感悟人生的能力,感谢薛涌老师帮助我体验成长,经历成长,享受成长。年轻可以一无所有,向青春致敬!
  •     薛老师说话很实在挺真诚嘛啊哈哈哈我喜欢!内容不错。反正能让我思考很多。年轻人,还要多多努力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