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08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08657101
作者:左靖 主编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曾担任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2011年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联合发起碧山计划。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和独立电影展览(映),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我的大学:刘大鸿和双百工作室”、“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乡土安在”等等。他还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近年来,他工作的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建设,包括整理出版当地民艺,古建筑保护和再生利用,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等等。

书籍目录

卷首语 如何永续
卷一 专题
逆流返乡路
青松米手札
餐桌上的永续
羊先生与他的新乡村主义
参与式艺术激活乡村的秘诀
食物森林的筑与住
耕具与土壤
农事系列
消失组诗
中国DSA农场地图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
卷三 传承与表现
佞宋之风宋体字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工具
卷四 乡土建筑教育与保护
沧海遗珠,一个小村落和它被遗忘的历史
上梁的时刻,社区参与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营造
生水塘乡间匠事
卷五 读影
一场生命的邀约
卷六 品书
理解中国的小农
卷七 闻艺
故乡的回忆是创作的原点,日本47人2013手工艺展

作者简介

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以及碧山三方品牌联手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呈现有品位、有人文特色的品牌系列杂志书《碧山》。
《碧山》是一系列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每辑围绕一个专题,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离开农耕的乡村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吗?这是隐藏在《碧山08:永续农耕》中的一个的问题。通过梳理农业面对永续问题的历史开端、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呈现了对于农耕永续可能性的探索。


 碧山08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农业耕种对于中国这个农业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来说,是极为重大的议题,同时,“永续”一词中跨越时间的意味似乎也预示着沉重。这本以“永续农耕“作为标题的书,似乎天生让人有些担忧,会不会令人一头栽进厚重的农耕历史文化中,陷入无措的乡愁。而封面图片上一张摄于80年代的农人操作着农机的大图,黑白的色彩缺失,让这担忧显得更加有道理了些。  不过,翻开此书就能发现,编者要传达的与这个预设是截然相反的,书中记录的是现代人对于农耕传统文化的积极思考,以详实的研究或是真切感受为读者一点点地蚕食传统农业及传统农业衍生出的文化将何去何从的问题。每一篇都有不同的作者,每位作者带来他或她的一点点见解,每一篇的独立使得本书像是先秦诸子的散文集子,也使得此书在读完后不觉厚重,只觉得轻松可爱、引人思绪翩飞。  此书虽是诸多作者的作品集合在一起,但其神却从未散,编者仍成功地用这些互相之间看似没有逻辑关系的文字,表达出了他在卷首语中提出的问题,也成功地用这些回答明显的不完整性启发着读者进一步去思考,去实践。尤其是第一卷《专题》,对于“永续农耕”这个实践性的概念,选取了6个从事生态农业者的心路历程及其实践、探索的成果作为案例,生动地刻划新时代农人的面貌。  编者提到,乡村建设和返乡青年都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人们关注和想象的大多不在农耕上。这好比是苦心建造一座空中楼阁。作者问:离开农耕的乡村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吗?再深入一层,没有新时代的农民、他们体验以及他们所承担的文化的复杂性,也就不会形成他们正在摸索的具有创新性的新农耕文化。而这种新农耕文化最终将赋予传统农耕文化不盲从于现代商业文化的引领性与底气。  那编者为何有这样的底气在做这样的提问与回答?因为编者左靖本身也是一个返乡计划的实践者。在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副教授的他,在2011年联合艺术家欧宁在安徽黟县一个叫“碧山”的村庄创建“碧山共同体”,探索知识分子离城返乡,承接本世纪初以来的乡村建设事业。他们通过在农村地区展开共同生活,践行互助精神,减低在城市中盛行的对公共服务的依赖,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重新赋予农村活力。在这几年间,他们将村内一幢徽派建筑老宅精心修葺,打造成一个集图书馆、展览、乡村议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空间,也借鉴国外先例,举办了“碧山丰年祭”等活动。几年来,“理农馆”“碧山计划”的账号在微博上的关注者颇多,也吸引了许多人前往碧山一探究竟。《碧山》系列书籍就是基于”碧山计划的实践而出版的。  在《碧山:永续农耕》之前,《碧山》系列已经在与《中国国家地理》、中信出版社的合作下连续出了7本,每一本都围绕一个设定的主题探讨。这个系列更像是一种杂志,符合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杂志书”(Mook)的定义。而由此产生的连续性与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独具魅力。“永续农耕”这一辑里面除了上文提到的《专题》,还有《行动民艺》《乡土建筑教育与保护》《读影》《品书》等卷,有介绍民间技艺,概述村庄古今历史的,有书评、影评,还刊登有画作、摄影作品和诗歌,可谓琳琅满目。  除此之外,本书还是一件凝聚了编者诸多心思的艺术品。书中的目录、所有的大小标题,都使用将清代木活字进行简化处理后的字体,还有从右向左书写的目录、巧妙运用的清雅嫩绿色内页,都让人无比期待《碧山》的下一辑,以及再下一辑。
  •     看这本书,是因为对有机农业感兴趣。而对有机农业感兴趣却是由于对自然生活的兴趣。前几年的某一天在某县城,突然意识到在城市里生活连双脚踏在土地上的机会都很少很少。日复一日坐在办公室里,在中央空调下,热天都冻得发抖。这让我开始思考我的非常不健康的城市生活,开始对户外劳作感兴趣,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农场。而时下的新宠就是有机农场。在微博上关注了相关的一些账号,然后就发现了这本书。一直以来也想找这样一本书,有对国内有机农业的大致介绍。这本《碧山》08的主题是永续农业,所谓永续,是让土地一直保有生产的活力,我觉得也可理解为可持续发展,也是让生活中的消耗和所需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书中所介绍的农场和农人并不局限于中国大陆,还有台湾、日本、法国、澳村等。也不仅仅介绍农业,还有乡村建设和手工业。看第一篇文章《逆流返乡路》,心想,哦,这是纪录片式的描述。如之前看过的徐童的纪录片,文字、画面不精致,但是有很真实的气息。它不是探讨永续农业的细扣字句的严肃书籍,而是农人的日常写真。于是再继续看时心中坦然不少。书中所提的农人几乎都是在城市生活后选择返乡务农或在城市里经营农场,是对现代生活有所体验和思考后的主动选择。我想有机农人追求的不仅仅是通过农业与土地、自然连结,而且是对健康和负责任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但是目前有机农业的运作方式还是小众的,反机械化的。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手工化,销售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社区支持农业”,以销售双方的信任为基础,消费者和农人共同承担风险,农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在这些文章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澳洲的“”食品森林“,它给我的感觉是已经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一块经营了25年的15公顷的土地,通过摸索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建立起生物多样化的种植和放养模式,自己设计房屋和供水系统,能量捕获系统,还有永续课程和认证。用文中的话来说,“应有尽有”。让人羡慕。一直觉得,人与自然或者土地之间的互动很重要,就像树和土地的关系。只有当树根深深扎进土地,参天大树才会长成。人也应该对自然有更深的理解,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人类才能长存。这大概也是一种永续的概念。而乡村建设中的手工业和有机农业有很多共同点,乡村建设是学者参与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城市人带着对社会的反思参与进来的建设,他们给乡村带来很多新鲜的概念,但又希望不破坏和改变属于乡村中国特有的文化习俗和运作传统,并希望把这些习俗和运作方式尽可能地记录和保存下来。我就很喜欢书中那篇《生水塘乡间匠事》。作者是建筑史和建筑考古学的留德博士,研究中国木拱桥。她跑到浙江生水塘村驻扎了一个多月,和木拱桥师傅一起建造一座桥。有意思的是,乡人们把作者即当作师傅也当做客人。作者戏称自己从纸上匠偶尔跑下纸面,也在工地和师傅们学起了抡斧子。她在木桥的东家家里,同吃共住。文章语调轻松诙谐,看着生动有趣。曾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想法,她说了一个词,传统。我想传统在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中国在乡村。有时希望乡村发展得慢一点,以后很多东西还有地方可寻。以前看书,对耕读家庭的生活方式很是向往。偶尔回乡下,还能看到乡间家庭祠堂牌匾上的耕读传家。希望有朝一日,我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停留在纸上,也能走下纸面去实践。还有,这本书的印刷和排版都还不错。在字体的选择上也可看出出版人的用心。里面还有一篇讲宋体字的形成与发展的文章值得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杂志书这东西吧,说起来也真是国内体制下产生的奇葩。可是左靖搞得这个系列,有点像古时候文人围绕某个主题的雅集,每一期都围绕一个题目。这一集是永续农业,这个话题于我太过沉重,也太过重要,只是我自己一直在纠结而已。所谓化学品掌控下的现代农业和传统的小农农业之间的对立与张力已经困扰了我多年,农机(具)与农艺之间的关系也在我的多年实践中得到了抽象化的逻辑认识,中国农村的darkside让每一个对农业抱有想法的人望而却步,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之间的分离造成了中国农业基层生态的种种迷雾。但是,这本集子里面的尝试让我重新思考农业,2009年以来,梦是从农业开始做的,却偏离去了其他领域,何时才能回归呢?如果我们曾经对于农业的认识是建立在错误的认识至上,选择了错误的道路,那么回归到真实的农业中去是否会有出路?
  •     感谢这世界除了自大狂妄的人还有这样一群人。也许做不了他们,但可以做的是:每一个消费者也可以是支持者和合作者,每一张钞票都是选票。支持生态农品,票选一个人与土地共生的,更好的世界。
  •     关于耕读,关于农作。我们关注的太少了。 期待第九期。
  •     高知青年的返乡归农摸索案例。“种菜,不用农药化肥;做菜,不用鸡精味精”,通过多种生物的养殖,以期达到生态自循环的永续农业。文中提到了“日本生活俱乐部”和“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是发达地区先行探索的较为成功的中介组织,还有较为成功的案例“越后妻有”,注重住民参与、体验活动执行过程对地方之影响。 文中有一句很感动我,“我们一小群人只是在试着改变这个星球上的那么一个小角落”。
  •     ……好看,安利,我去看前面几本了。里面竟然没有首行缩进挺新鲜的【
  •     蛮喜欢常天乐那篇。。。
  •     看到永续农耕的话题很感兴趣,但书中的内容感觉比较零散,讲述了大多是已经知道的,对个人启发不大。
  •     每期必读 是集研究与生活于一体的好书 强烈推荐
  •     关于永续农耕地若干短文的集子。体系化和深度一般,叫杂志书是有道理的。
  •     有趣
  •     更明白自己的盘中物。
  •     好书,值得反复读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