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45521439
作者:[美]杰夫•范德米尔

内容概要

杰夫•范德米尔
美国科幻文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一连串的科幻文学荣誉。在创作《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之前,范德米尔的长中篇《马丁湖的转变》获得了2000年的世界奇幻奖,而他的长篇《芬奇探案记》获得美国星云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他的非虚构类作品《惊奇之书》获得轨迹奖和英伦科幻奖,并有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他主编的《海底巨兽3》和《怪谭》都曾赢得世界奇幻奖的最佳选集奖。

作者简介

《遗落的南境1:湮灭》
四位女科学家受派遣前往边界外勘察,这是一片荒芜多年、被称为X区域的神秘地带。她们已经是政府派遣出的第十二支勘探队。以往勘探队均以失败告终。第十一支勘探队成员在消失一年后,离奇出现在家中,不久纷纷死于癌症。
仅到达X区域一天后,生物学家在“地下塔”被神秘孢子感染。第二天,心理学家指使人类学家执行危险任务,人类学家被神秘巨型生物杀死,心理学家失踪,而仅剩的勘测员又与生物学家发生分歧。
生物学家孤身前往勘探X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灯塔,并在那里发现了神秘的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及以往所有勘探队的日记,包括她的丈夫、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的日记。在由灯塔返回时,为自保,生物学家杀死最后一名队友勘测员,并只身前往“地下塔”探秘。
《遗落的南境2:当权者》
假如X区域是一个小圈,是秘密的核心所在,那《当权者》就是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圈进更多的人、更多的秘密,X区域的秘密不但没有破解,疑惑反而更多了起来。
在《湮灭》中,无论生物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是X区域秘密的探究者,而在《当权者》中,她们本身却都成了被探究的秘密 ,而探究她们的人正是一位出自“间谍王朝”的“总管”,他是这部小说的新主角。这位被突然抛入南境局的“总管”,和我们一样深感困惑与绝望。面对从X区域返回的人类学家、勘测员与生物学家,他凭“直觉”重点审讯生物学家,秘密虽未解开,他却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情感。
无论形式还是手法,《当权者》都与《湮灭》没有半点相似之处,作品本身和所描述的故事一样令人先感惊异,继而惊叹。
《遗落的南境3:接纳》
在灯塔管理员索尔、身为南境局局长的“心理学家”,以及生物学家和“幽灵鸟”的自述中,纷繁的线索就像断开的电路一样,终于连接在一起,真相这盏灯亮了!
“被遗忘的海岸”、净化一切的X区域、会“吃人”的边界、神秘的动植物以及科学降神会,当每一样秘密都展现在眼前时,心中疑惑却并未尽释。就像其中的人物反抗无效一样,我们也只能错愕地接纳残酷真相。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巴西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种古老的真菌,可以感染蚂蚁,占据它们的身体,释放化学物质控制蚂蚁的行动,被感染的蚂蚁会脱离蚁群,把真菌送到适宜繁衍的地方,再被夺去生命。这个过程残忍可怖,将死的蚂蚁会疯狂地撕咬任何能够咬到的东西。最终,僵硬的蚂蚁会紧紧咬住可以支撑身体的东西,停下来,自头顶伸出细细的“传染钉”,静候下一只经过的蚂蚁。书中人类的命运,就如同这只受感染的蚂蚁。生物学家生性孤僻,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甚至将研究本身视为生活的意义,并因此引发婚姻危机。丈夫在参与第十一支勘探队后,形若空壳,不久后便死去。生物学家从丈夫种种怪异行为中,冥冥认定,回来的,并不是自己的丈夫。也许自己的丈夫,还留在神秘的X区域中。也许这是她参加勘探队的一个原因,也许更多是她对世界的逃避,亦或是对自我理想的生活的追求。对于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来说,与世隔绝无疑是最好的归宿。书中开篇,对X区域的环境做个大量详细的描述。事无巨细勾勒出一个诡秘幽暗的区域,这个晦暗世界让人着迷,几种生态并存下产生出特异的生物,书中并未对任何一种做详细描写,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仿佛在暗中窥探我们的行动。这种压迫感贯穿全书始终,正如芦苇荡里那只在傍晚嘶吼的怪兽。即便你看不到它,也能感受到它的压迫,还有那随之而来的不安。我沉醉于这种阅读感受,仿佛在读的不是一部科幻,而是一部恐怖,于是便能体会到封底劳伦•伯克斯所指的“非常洛夫克拉夫特”。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书中展开了太多的谜团。X区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中心在哪?勘探队员是怎么进入X区域的?那条被催眠的“路”或是入口又如何打开?地下塔为何没有在地图上标注?而官方又为何有意模糊,制造假象?到底有过多少支勘探队到访过这里?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海里来的怪物是真实存在,还是人们或因孢子影响下的幻觉,还是受感染的人变化而来的?那些互相射杀的前勘探队员们,到底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复制人到底是谁造出来的?又是怎样返回现实的世界?X区域原住民及那些过往的勘查者们,又变成了什么?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成为喉咙中的一道鲠,于是我便从字里行间去探索自己的答案。而我读到的那些碎片,却是触目惊心。X区域中的动物,竟是由人转变的,这点不论是勘探队刚进入区域时,那头奔袭的野猪,那野猪惊恐的眼神,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揭开谜底的,还是从狐狸尸体上取下的样本,我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以及那种黑暗气息。如果说,这种基于现实的转化,尚且在常人的理解之内的话,那被困爬行者体内的灯塔管理员以及芦苇塘中的怪兽褪去的人皮,则预示着,转化并不是依从常理可循。全书大多以生物学家的第一人称去描述,在大量周遭环境、心理变化以及最直接的五感描写上,代入感相当强,其中两段由其惊心动魄。一段是当生物学家自灯塔返回时,与芦苇塘怪兽擦身而过的描述。怪兽自始至终并未现身,作者用芦苇被怪兽压倒的沙沙声,脸上感受到的怪物热气,月光下一瞥的怪兽侧脸,还有那始终纷扰在耳畔的低吼,营造出感同身受的临场感,读者仿佛就趴在生物学家的身旁,与她一同身临险境,想必等到电影上映,这段戏也一定是重头,这头怪兽也许会成为另一只大白鲨,名垂影史。另一段则是直面爬行者的时候,这是段碾压常识的创造,从书中刺痛感,炫目的光亮,带来的晕眩,被“穿透、探索、解读”后的疲惫,可以推断出,爬行者一定是地外生物,这些描述都很符合那些有过第三类接触的人们,在被催眠后的经过讲述。只是我们之前都是从纪录片或是录音里去体味那种经历,却从未如此直接的被文字洗礼。不得不说,这种简单直接的文风,就像有个人从背后掰开你的眼睛,让你不得不去直面恐怖诡异的画面,去思考种种假象之后隐藏的关联和动机,这点很让人受用,尤其是在不被打扰的时候,心绪很容易随着黑暗笔触,融入那片荒凉诡秘的氛围中,见其所见,想其所想,不知不觉的,自己就成了生物学家,一步步坠入黑暗,在金色孢子的作用下,理性、知识和作为人的意志被一口一口吞噬,反倒化为一团火焰,将自己燃烧殆尽。霍金对外星人来访地球的看法,是悲观的,“如果外星人造访地球,那么其后果将非常类似当年哥伦布抵达美洲,那对于当时的美洲土著居民而言可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放出了旅行者号探测器,带着人类文明的信息,向一切能够俘获并解读它的地外文明示好,也许潘多拉盒子也因此打开。通过《湮灭》这本书,杰夫•范德米尔业已向我们展示了魔盒打开后的一种可能,我想这也是它最终可以定为科幻,而不是奇幻或是恐怖的原因吧。
  •     “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杀之果既已在此我将孕育出死亡的种籽与蠕虫分享……”,这一段晦涩的文字贯穿了整个三部曲。作者如同祥林嫂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这段文字跳出来挑动一下我的大脑。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个词都知道意思,但串接起来就令人不知所谓。罪孽、扼杀、死亡、蠕虫……这些词汇的组合令人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了黑色。作者刻意给小说赋予了黑色的基调,即使是在书中夏季阳光明媚的场景下,也会令人感受到丝丝黑暗、阴冷的侵袭。最初,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开始读这部小说,想知道为什么会击败三体而获奖。看完第一部,我和很多人一样,脑子里充满了各种问号之余,开始深深怀疑星云奖评委们的品味和操守。但是,当我看完整部三部曲的时候,合上书本,脑子里静静回想整部小说的内容,却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是一部少有的,非常奇妙的硬科幻佳作,既有坚硬的科幻内核,也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作者在小说结构上也极具特色,阅读过程就像一直在泥泞的沼泽艰难跋涉,直到最后终于到达坚实的土地那样愉悦和畅快。即便小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但迷雾已经散尽,终点清晰可见。……………………以下开始剧透……………………故事的整体情节并不是非常复杂,它描写的是一次宇宙“小概率事故”。一颗巨大的彗星撞击了某个宇宙文明所在的星球,造成星球的分崩离析。这个文明被彻底粉碎成无数个碎片飘荡在宇宙中。其中有一片碎片来到了地球上,不知什么原因被镶嵌进了南境海岸一座灯塔的镜片里。这碎片被人类发现并取出,在偶然的机缘下被灯塔管理员索尔接触到。碎片进入到索尔的体内,引发了类似感冒的症状。经过一段时期的潜伏,碎片在索尔体内发生异变,迅速爆发扩张,形成了“X区域”。所谓X区域是一种特殊的无法为人类所理解的空间形态,它以索尔的身体为中心,呈球状迅速向四周扩展。X区域的外层表面是“透明的”,人眼无法感受到其存在,但实际看不到X区域内部的景象,只是是虚假幻象。X区域外层面具有一种特性,所有与其接触的除了土地水空气之外的事物(人、动物、植物、建筑、飞机、军舰等等)都会被其“拉入”X区域内并粉碎消失。X区域内部则处于一种特别的时空状态:时间流逝比X区域外快很多;极其广阔的区域范围,远远大于在X区域外所观察的范围。X区域还具有净化能力,所有的污染都被立即消除,动物尸体以及原有的人类建筑腐化瓦解得异常迅速。人类对于X区域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基于恐惧和困惑,政府一开始当然就是依靠军队全面封锁X区域,禁止普通人靠近和观察。很快政府又专门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南境局,负责调查探索X区域的特性,评估X区域的发展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发现了X区域在陆地上有一个可以安全进入的缺口后,南境局开始组织一批批探险队深入到X区域内部进行调查。第一部湮灭讲的是政府派遣的由南境局局长亲自带队的第12期4人探险队进入X区域调查的故事,这也是小说中政府派遣的最后一批探险队。这一部的结尾,是这支探险队全军覆没。第二部当权者则讲的是12期探险队队员除局长外奇迹般生还,但生还的队员和以往一样都失去的部分记忆,完全记不起返回的过程以及X区域内调查的完整过程。一个被称为“总管”的政府高层后代被派入南境局接手空缺的局长职位,继续调查第12期探险队的情况。生还队员中一个自称幽灵鸟的生物学家(第一部的主角)引起了主管特别关注。总管一边与南境局内部人员以及政府总部高层明争暗斗,排除各种人为干扰障碍,一边对幽灵鸟盘问交谈,并深入调查上任局长以及前11期探险队留下的资料物证,努力挖掘事件的真相,甚至不惜与自己的上司决裂。第二部最后,X区域突然扩张吞没了南境局。总管幸运逃脱,幽灵鸟事前在被押往总部的路上也成功逃脱,二人在X区域外一处神秘的水下入口回合,一同进入到X区域中。第三部接纳则是整部小说的高潮,作者采用了多分支并行叙述的方式,讲述了灯塔管理员、局长、总管、生物学家(幽灵鸟)等人在X区域形成前后的遭遇,像拼贴画一样让整个故事逐渐完整清晰起来。最后总管被X区域的智能生物“爬行者”变成了兔子,在X区域的地下塔最底层被“光亮”所吞没,幽灵鸟则和幸存的南境局副局长继续在X区域内探索,寻找走出X区域的出口。……………………以下为个人分析和感受……………………如果是想要看一部美国灾难大片式的科幻小说,想看到人们如何历经艰险发现外星入侵者的弱点并最终战胜和消灭外星人这样的励志故事,那不要选这本书了。如果想要看到对外星科技的想象力,看人类在外星科技面前的弱小无助,那也应该不是这部小说的主旨。这部小说讲的其实是一次极小概率的随机事件,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形态和阶级。来自外太空的那个东西,并不是外星人,也不是什么外星病毒,而是一颗“文明变异的种子”。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杀之果既已在此我将孕育出死亡的种籽与蠕虫分享……”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罪孽、扼杀、死亡、蠕虫,这些听起来非常不舒服的名词,实际上并不代表事物本身的根本性质,它们只是人类用自己固有的眼光对文明传播进化突变现象贴的标签。罪孽者之手,指的是那颗巨大的彗星。扼杀之果,指的是被彗星撞成碎片在宇宙中飞散的“进化因子”。死亡的种籽,指的是宇宙中的进化因子与人类相遇后形成最初的X区域以及爬行者形态。而蠕虫,当然是文明尚处低级阶段的人类。分享,就是人类在进化因子的影响下快速迈向高阶文明。在我看来,小说虚构的是一次人类文明的重大升级。人类凑巧抓住了一次 “上天”赐予的宝贵机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迈进。这种突破并非是人类主动要求的结果,仅仅是各种巧合汇聚到一起的结果,就像彩票抽中了大奖一样,也是一次“强制升级”。正是因为是被动接纳,人类最初对这次飞跃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类固有的恐惧、疑惑、警惕一直占据着意识的主导地位,用隔离封锁来抗拒。小说每部的题目非常有深意,代表人类进化事件中的整个认识过程:湮灭,描述的是人类对肉体被消灭的恐惧,代表人类对自身安危的担忧,代表本能上的拒绝和排斥。当权者,描述的是人类对于无法理解的现象的怀疑、好奇、谨慎,代表人类用自身的认识水平衡量高级文明的过程。接纳,描述的则是人类中的少数个体开始对高级文明有了深刻的了解,开始尝试接受“上天”的眷顾。小说中的设定非常有意思,大量的悬念就像眼罩一样蒙住我们的双眼,只能靠各种感觉去猜测和体会外界的情况。而到最后眼罩一下子被除去,我们才会发觉原来前途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如果一个不留神,很容易把灯塔管理员索尔当成一次外星病毒侵入的受害者,这是误解。索尔实际上是外星进化因子影响人类过程中的第一人,所谓X区域、地下塔、爬行者,都是索尔“异化”的结果,它们实质上就是异化后索尔的一部分组成,是一个整体。索尔的孤僻性格、对自然的热爱、对动物群落的喜好、对环境污染的痛恨,都体现在了X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中了,异常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群落,快速崩塌腐化的城镇,零污染,恰好体现了索尔“生前”的好恶。天外飞来的进化因子,给人类带来的是大幅度跳跃的科技,这种科技可以通过意念快速将物质解构到原子态(量子态?),并可以选择任意还原或重新塑造。将此定义为“科技”可能并不确切,定义为能力更合适,就像普罗米修斯之火一样,就像游戏主角突然增加了一个专有属性一样。地下塔、爬行者则是索尔根据灯塔、他自己、灯塔上的灯设计出来的一种“引导物”,地下塔最底部的光亮区,就像是黑暗中指引船只航行的灯光。而爬行者,就是这灯塔的守护者维护者。爬行者在地下塔的墙壁上写下的字句,正是索尔的意识中引导人类进化的步骤过程记录。X区域在地球上的大小范围,代表这这种意识的逐渐成熟过程,代表转化将从局部逐渐扩大到整个星球,扩大到整个人类文明。小说描写的是人类进化的过程,30多年对于人类以及宇宙来说都是转瞬之间。作者刻意将这转瞬之间发生的事件以及关键人物的心理活动摘录出来,像纪录片一样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转化过程中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最开始,索尔发生异化,在与科学降神会的亨利打斗之后,通过获胜确立了“战胜者”的地位,进化因子因此选择用索尔作为母本开始演化。由此看出,进化因子会在有限的可选个体中优先选择强者,接纳强者的思想意识。随着洛瑞、11期生物学家(幽灵鸟的丈夫)、局长、生物学家等人的逐渐被“吸收”,X区域的意识也在逐渐变化,每个人的思想都加入到了X区域的整体意识中。x区域就是一个意识的统一体,其外在表现是模仿地球的生态环境,而逐渐扩张和融合的意识,体现着每一个被融合者的个性。X区域对外出现的入口,代表其对人类现有文明的了解需求,与其说是入口,不如说是开了一个对外沟通的窗口。洛瑞的复制体,是以洛瑞的外形和性格组成的探测器,负责把一批一批人类送入X区域用于融合测试。各种奇怪的似乎带有人类意识的动物,是婴儿期X区域测试克隆体的结果,或是一种玩耍,或者是X区域尚未理解人类思维与人体外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生物学家的丈夫赋予了X区域同情心,局长赋予了缜密冷静,生物学家赋予了细致和好奇,而最后的总管,则赋予了理解和接纳。理解和接纳,则是文明进化融合的最重要条件。小说的结尾,看起来像是留下了悬念,但是当理解到作者的意图后就知道,当总管变成兔子跃入地下塔底的光亮中后,小说就可以结束了。克隆体是小说里非常有意思的设定。根据小说的情节,可以猜出X区域所谓的出入口实际上只是入口,没有人能从X区域中生还。所有所谓返回的探险队员实际上都是X区域创造的克隆体。X区域的意识决定了克隆体的特性。最初的洛瑞,是进入X区域内25命队员中唯一的生存者。此时X区域尚处出生婴儿期,本能使之趋向于选择竞争最强者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作为主导,因此通过干扰心智令队员们互相厮杀,最终选出了洛瑞。洛瑞的克隆体具有接近完美的还原度,除了在X区域内的一部分记忆被抹杀,其余几乎都完整保留了下来。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结合了洛瑞原有的领导精神、勇于探索、极强的控制欲以及一少部分索尔的孤僻和怀疑,洛瑞很快就被提升,拥有了极大的权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源源不断将试验品送往X区域的“探测器”。而后的11期队员克隆体,则是洛瑞性格中不计成本的鲁莽因子作怪,一次克隆人数过多,忽视了癌症因子的去除等等。最后生物学家的克隆体,幽灵鸟,则是最完美的克隆体,以生物学家的思维作为主体,融入了其它人物的优秀品质,最终实际上成为总管所代表的理解接纳思想的接引者。可以想见,随着被接纳者的增加,X区域的思想和思维也日趋成熟,品质越来越完美。对于宇宙文明的相遇,很多科幻小说都是“拟人类化”的,宇宙间发生的冲突,和地球上没什么区别。外星文明之间的争斗,飞船、离子炮、超时空折越……其实想起来不过就是飞机大炮之类的升级版。或者互相置于死地、或者互相合作抵御共同的敌人,和国家之间的地域、资源争夺,政府政治权谋斗争相似,还是翻版。遗落的南境给出了另一种形式,那就是宇宙间漂浮着一些随机因子。这些随机因子就像游戏中随地散落的宝盒,当某一个文明种族碰巧捡到这个宝盒并打开后,宝盒中的某种特定属性就会加到该文明身上,促成文明的突变,社会形态科技结构乃至物理外形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乍一看像是种族的毁灭,但是实际上却是升华和融合,是转变为全新的形态,而新形态中,仍然完全保留着文明种族原本的记忆、意识和思维。这即是文明因子与文明种族之间的互相接纳。我们可以想象,X区域将会以人类无法抗拒的形式继续扩展,继续吸收和容纳更多的地球人,最终必将包裹整个地球,将地球人类所有个体的意志包容进X区域内。每一个个体既可以统一于X区域的整体意识中,也可以通过克隆的方式显示其独立。X区域,这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并没有抛弃人类的文明特质,在统一了整个地球后,一定还会继续向宇宙扩张。今后还会有什么发展方向呢?或许某一天也被巨大的彗星打碎,成为漂浮在宇宙中的“宝盒”,等着其它星际文明撞大运捡到。那些“宝盒”中的因子,从此也会打上地球文明的烙印,也会被其它文明所接纳。在宇宙尺度上,文明的生存还是毁灭,或许根本就不成问题。或许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也是当初某一个因子降落的结果,是原始人接纳这个因子的结果。毁灭即是重生,毁灭即是升级,这其实没什么问题。
  •     在第一部《湮灭》故事的最后,被感染的生物学家,体内泛起金色的光,开始转化。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许多谜团(详见第一部评论)。《遗落的南境:湮灭》就像是一张藏宝图,只是个入口,标记的宝藏则需要更深入的探寻和挖掘才能找到——这些答案都埋藏在后面两部中。可谁知这一等,便是八个多月,出版日期也是一再延期,从六月推到七月,再从七月底推到八月初,待到猫靴拿到的书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了。如果说第一部《湮灭》作者是在挖坑的话,那第二部《当权者》就是挖下了日本海沟。与第一部线性叙事大相径庭的是,《当权者》这本更像是主人公“主管”的呓语。杰夫·范德米尔不在将故事放在X区域,而是放在研究和管理X区域的南境局上,以接替前局长的“主管”视角,来抽丝剥茧得解读X区域的形成以及政府对其的控制和管理。阅读《当权者》绝对不是一个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体验,相反,由于“主管”视角的柠檬效应,加之线索的庞杂无序,更多的是需要读者在只言片语中去拼凑出X区域的前世今生。自从科学降神会将X区域从地图上点亮,政府便对这种环境上的突变给予高度的关注,当然这不只是因为那道能吸入和阻隔一切的隐形围墙——这种设定有点史蒂芬·金《穹顶之下》加上费城实验的味道,还有那缓慢扩散,加速腐蚀污染一切的异常环境——这又是官方的说法,实际检测出来的数据更让人惊奇,X区域实则是在净化世界。这让我想到另一种东西。那就是霉菌。我肯定杰夫·范德米尔在构建X区域的特性时,一定参考过霉菌的特性——这点我在写第一部评论时隐隐就有这种感觉。那时我能确定的是真菌的传播方式,但在《当权者》之后,我十分确定那是霉菌。我们从生物学家体内映射出的荧光、南境局沦陷后污染的扩散方式、前勘探队员返回后都很快患上癌症以及墙壁上金色茸毛般浮动的活体笔记——等等诸多线索,均指向这点。X区域就像是面包上的一块霉斑,缓慢得渗透侵蚀着一切,一旦产生,就很难再被根除,只得任其发展壮大。另一块霉斑,便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南境局。书中在提及南境局时,总少不了这些描写——潮湿的环境,积水的洼地,深绿色的地毯,昏暗的光,老旧的设备,粘在一起陈年的档案和那一群活在自己的周遭,主动背弃世界的人。种种的格格不入,使得南境局看起来就像是一台锈蚀的机器,孤零零得被遗忘在一片孤岛,政府也任其自生自灭。此刻它就像一块X区域巨大的培养皿,疯狂在暗中滋生,那些勘探队员们带回来的样本,则成了加温催化的柴薪。《当权者》中有足够多让人发疯的理由,这本书更像是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通过主人公一步步深入了解真相的同时,常理和旧有知识逐渐显得苍白无力,在挣扎和绝望之后,便是坦然的接受这些疯狂的东西。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活到最后将发生的一切平和得讲出来。这个疯子才是主角,那些自觉得没疯的人,已经是不知所云,让人脊背发凉,至于读者,你更信谁的话?那答案便是你跟着发疯的度量衡。一路看过来,感觉SAN值又低了。如果只是因为全书以“主管”视角去审视眼前的一切,便觉得读者可以进入上帝模式树立绝对的正确和权威,去推演故事的走向,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在南境局的世界里,唯有总管眼中的疯子,才是真正接近真相的人——也许有些人也已经接近了真相,但她\他们发现了这点后,便马上停止了研究。同时还要留意的是,书中刻意安排的那些陷阱和烟雾弹,其背后的险恶用心,只能说是杰夫·范德米尔这人不讲究。很长时间里,总管和副局长间看似是在进行权利的游戏,可真的是这样吗?前局长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资料,真的有意义吗?那些未被取回的笔记,随同那些前勘探队员的尸体,静静的躺在X区域发霉腐烂着——亦或者说,是在滋养着X区域的“生长”吧。即使是读到最后,旧的谜团很多仍未解开,在这之上,又叠加了更多新的未知。整个X区域和南境局最终的答案即将揭晓,受不了这种诱惑,我要看第三本《接纳》去!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X区域很平静
  •     阅读难度很大,也许需要重复阅读多次才能深入这个世界,但是作者营造的迷幻奇妙的感觉以及运用巧妙的时下流行的克苏鲁元素深得我心。
  •     剧情有点牵强,其他都不错
  •     有点晦涩难懂,但至少人物心理和环境的描述实在是没话说,生写出来的特效!个人认为作者是个细腻的人,终归难有大刘那样的大气。。
  •     文案比书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什么原因,所谓的恐怖感完全没有,可能文案吹牛太过了。悬念设置很有意思,但要耐着性子去看,不然看第二本会觉得无聊爆了,总体还不错。
  •     比三体还难读。我知道星云奖的评奖标准了——一定要很难读。好读的口水科幻是等而下之的科幻。
  •     压抑、跳跃、震撼,读完一定让你若有所思但是又觉得词穷。最应该读一读的是为三体叫屈的人。
  •     老范的出色在于借此作构筑了一个承接克苏鲁恐怖意象与基于新怪谭都市奇幻异域情境下笼罩着环境与心理交互影响氛围的异度科幻时空——X区域,力图以此别具一格地打破科幻、奇幻、恐怖文学之疆界,从而以此再度激发当代科幻文学的跨界审美情趣,并从此前愈显闭塞、小众的“无界运动”中吸取教训,让看似“大势已去”的新怪谭运动之余波回荡不息……
  •     准备再读第二遍
  •     不错的书,值得 一读!
  •     环境渲染确实可以,但整体有种填坑的节奏。
  •     未来是未来,科幻是科幻
  •     世间尚存邪恶, 为何我应安息?
  •     看的时候就像入侵一个基地,只能通过爬狭窄的通风管道进入,你不能回头,不知道后面是否有人或者不明生物在追逐你,并且最可怕的结果不是被杀掉,而是有一种恐怖如影随形:我就在你身后,悄无声息的盯着你,跟着你,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做。可你知道我就在这里。已入二三本。
  •     文笔太迷离飘忽,读着费神,无法给推荐。整个故事的诡异感营造不错(第二本非常枯燥),期待电影能拍出X区域的神秘和恐怖
  •     好难读的懂,感觉翻译的很晦涩,相当费脑,有的语句让人不知所以然。
  •     真心没有看懂……
  •     看完后,感觉不是一次能看明白的书。
  •     除了第二部之外,都看得噩梦连连。
  •     游戏叙述手法,坑都没填上,国外科幻现在不太行啊。除非你特无聊,否则不推荐看,派拉蒙改变的电影估计也好不了。
  •     太意识流了
  •     《三体》大气磅礴令人震撼,《南境》细腻神秘令人惊艳。
  •     看看
  •     每一层悬念的解读都激动人心,如此强大的逻辑思维!就是结局的开放式让人想寄刀片。。。。
  •     上课看这本书被班主任逮了三次,和三体不是一个类型第一部看第二遍和看第一遍一样爽,x区域很美很平静,然后他露出意义不明的笑容
  •     三体是硬科幻,什么都刨根究底解释明白。南境则是一个感官和心理的多重幻境,手术刀一点点分离你的骨肉,一点点吞噬你的希望,最终的你就是会毁灭的,外星人也好,心魔也罢,有什么区别呢。阅读过程经常会因琐碎而无聊,异常通常隐藏在日常里。赞同或者拒绝,总要有种方式去叛逆——自己或者说世界。
  •     三部曲作品。第一部为探险解密类。第二部为办公室政治类。第三部为填坑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