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13905541
作者:熊逸
页数:537页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43页

1、人是趋利避害的;2、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3、权利是最好的腐蚀剂。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50页

学会给自己制造敌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技巧,再者,政治斗争永远都要拉一派、大一派,切不可两面作战。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3页

记取归来时候,海棠风里相迎。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48页

统治者对自己的政治能力越有信心,对逆耳的声音也就越是宽容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71页

如果没有“自由”最为基础,“民主”便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37页

禁忌越多,自然说明见不得人的东西越多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92页

格劳孔说:那些做正义之事的人并不是真正地出于正义而为之,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做恶的本领。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74页

古人所谓守孝三年,并不真是完完整整的三年,而是两年零一个月。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25页

儒家“行不言之教” 道家“无为” 法家“不以术示人”,反正谁家都不提倡领导人多发议论。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51页

中国文化很讲“悟性”,很多东西不能靠正常逻辑去理解,而是要“悟”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47页

清官们正因为觉得自己不爱财、不惜命,毫无私心,占据了道德上的制高点,做起事来便了无顾忌,于是草菅人命者有之,祸国殃民者有之,老百姓们看着他们生活之俭、执政之勤,再加上那一脸的正气,也就只有感动的份,哪还看得见有多少滔天大祸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19页 - 第二章(八)三纲实系命

封建社会里那些为数众多的大小贵族好歹都是自己国家的主人翁,所以在保家卫国的时候,那当真是保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国,可当专制时代来临之后,整个国家的一切,从土地到人民,全都变成了帝王的私有财产了。于是,一个老百姓甚至是一位大臣,他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了,更不会作为国家的主人翁而存在了,他的身份,只相当于地主家的一只鸡,一头牛,或者是一只狗。狗的保家卫国,实质上只是替主人保家卫国,但在主人的一再调教之下,狗或许也会认为保家卫国是自己的天职,甚至还以此为荣,尤其是,当狗知道自己即将为此献出生命的时候,居然更加觉得无比的荣耀(这是值得心理学家认真研究的)。而对那些不那么训练有素的狗来说,即便主人换了,自己还是闷头过自己的日子。这些散淡的狗即便从来不去招惹是非,也会成为忠狗们的眼中钉,当忠狗们自以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会拿自己的标杆来衡量别人,对达不了标的人充满愤怒。(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心理现象)。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78页

第一章《杀人无罪 报仇有理》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79页

明朝的甘石桥、清朝的菜市口,都是热闹的杀人场所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00页

只要肯用心,从同一部经典中可以得出多种多样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并用以支持各种现实的政治意图。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85页

专制政体的一个可怕之处,为了整垮一两个政治对手,把全国老百姓都当了炮灰也在所不惜。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98页

古代的专制社会:很少有官员真正因为贪污腐败而下马的,不贪不媚的人是很容易被官场的竞争法则所淘汰的…大多数的政治斗争基本上都只是围绕着同一个问题:站队。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86页

......权力永远要凌驾于学术之上:一方面来说,皇帝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最伟大的统治者,同时还是最伟大的导师和最高的大祭司;另一方面,只有符合权力要求的学术才能在擂台获胜——反过来说,学术为了获胜,除了碰巧之外,就必须改造自己以迎合权力的需要。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31页

把康德的意见归纳一下,大致是—因为:1、人的私欲永不可免;2、道德完人永不可求;3、绝对理性绝对没有;所以:1、以德治国绝无可能;2、当以民主宪政使人们彼此互为制衡时,在这个制度之下,就算是魔鬼,也只能空有无限坏心却做不了多少坏事了。其含义是:人民群众的普遍素质哪怕再低,也不会妨碍到民主制度的运作,进而也不会妨碍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升。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38页

儒家的“礼仪”正是造假的最绝妙的技术,它以森严的等级秩序(外在的和内在的)把统治者高高地架在空中。是的,这个统治者也许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但当他端坐在高耸入云的金銮殿,穿着和别人迥然不同的华贵衣着的时候,“仪式化”给他带来的万丈光芒往往使仰望的百姓们崇敬不已。嗯,当我们在午夜的长街仰望一支巨大的霓虹灯时,我们是看不到灯管上的灰尘和鸟粪的——这就是“礼仪”的一个重要意义。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82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92页

如此针对人性特点的政治技巧(传销技巧)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民主体制里一般并不会产生太过强烈的危害,因为不同的声音总会互相抵消一些,正所谓十个魔鬼的互相制衡胜过一个圣人的乾纲独断,可如果换到古代的专制社会,普天下只有一种声音,并且这种声音还非常富于这类“既要许之以利,又要动之以情,但绝对不可诉之以理智”的政治技巧的时候,还能够保持清醒的人恐怕真就是凤毛麟角了。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72页

在儒家的眼里,真正的高手是靠搞政治来玩转天下,而绝对不是靠武力,所以推崇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47页

在权力场上,作贪官乃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度的贪更容易让领导对你放心。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05页 - 群众的眼睛真的雪亮吗?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很少会是雪亮的,当然,使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自己有着雪亮的眼睛,这对统治者是大有好处的,人民群众旺旺会在这种盲目自信里说他们雪亮的眼睛追随着聪明的统治者手指的方向,哪怕那个方向正通向悬崖峭壁。心理学有这么个说法,在有些情景下,糊弄一个人往往不太容易,糊弄两三个人,也不那么容易,但是糊弄一群人,可就容易多了,这个道理可以简单表述为,人数往往和理性成反比,人数越多的时候,理性也就越少,在向大众表达意见的时候,知识份子永远会输给义和团。。。群体是不受推理影响的,它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那些知道如何影响他们的演说家,总是借助于他们的感情而不是他们的理性,逻辑定律对群体不起作用,让群体相信什么,首先得搞清楚让他们兴奋的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的样子,然后以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他们的看法,共鸣感产生,这样才能够回到最初提出的观点上来,没错,群体往往就是乌合之众,比如文革,比如某些宗教。。。。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76页

皇朝并不比黑社会更伟大,黑社会也不比皇朝更黑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48页

把密事说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完完整整,这是《左传》的一大特色。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29页

当歌功颂德成为每个人的必修的功课时,不歌颂,甚至仅仅是歌颂得不够肉麻都会把自己从人群当中凸显出来,任身家性命作了聪明人邀功请赏的战利品。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05页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很少会是雪亮的,当然,使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自己有着雪亮的眼睛,这对统治者是大有好处的,人民群众往往会在这种盲目的自信里用他们“雪亮的”眼睛追随着聪明的统治者手指的方向,哪怕那个方向正通向悬崖峭壁。
是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有些情境下,糊弄一个人往往不太容易,糊弄两三个人也不太容易,但是,糊弄一群人可就容易多了。这个道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人数往往和理性成反比,也就是说,在人数越多的时候,理性也就越少,甚至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一百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脑瓜儿加起来反倒不如这一百人中的任何一个人的脑瓜儿更加灵活。我们还可以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向大众表达意见的时候,知识分子永远会输给义和团。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39页

形式主义不仅要搞,而且要常搞,在改朝换代这等重大事情上就更要大搞特搞。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8页


有子问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里听说过失去官职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听他说的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先生(孔子)那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的确(说过)。但先生这样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有子说话很象先生啊!那时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先生说:‘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 南宫敬叔(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先生说:‘像这样对待钱财(行贿),丢掉官职(以后)不如赶紧贫穷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就说了不是先生的话吗。”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先生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06页

帕累托《普通社会学刚要》三联2001年第一版,153页:无论下等人,还是上等人,都有等级的情感;在动物界可以观察它,在人类社会更为普遍;甚至由于人类社会相当复杂,似乎缺乏这些情感,它们就不能继续存在。等级可以变化,但在社会中永远存在,尽管它们宣布人人平等;这里形成某种暂时的封建制,从最高统治者到最卑贱的臣民应有尽有,譬如,在法国和意大利所看到的那样。我们可以把个人感受到对参加集体或其他集体的差异情感、被它们赞同和欣赏的愿望,放在等级情感之中。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98页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春秋繁露·精华》)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16页

郑成功创“金台明远堂”,写下《金台山实录》,由军师陈近南携入内地,遇清军检查,扔到海底。被渔民捞出,后来到四川人郭永泰手里,郭仿照这本书另写了一部《江湖海底》—“袍哥”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7页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熊逸列传》里说:“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比读书更快乐的话,那一定就是读熊逸的书了。”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00页

费正清曾经列举过自1607年以后中国的拥有超常任期的统治者,然后得出结论说:“这可以说明,中国人愿意接受一个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威,而不是法律的至高无上。…中国人天生就有奴性”?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8页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页

实现正义的热情,会使我们忘记慈悲为怀;对公正的热望,使许多人成了铁石心肠。(奥克肖特《巴别塔》)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00页

整个历史上,学孟子、像孟子最出名的应该得算王安石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47页 - 站队

在古代的专制社会里,老百姓一般看到的事情总是这样的:有一个大贪官被查处了,大快人心,皇帝圣明,清官努力,但真实情况往往是很少有官员真正是因为贪污腐败而下马的,不贪不媚的人是很容易被官场的竞争法则所淘汰的,所以下马的所谓贪官往往只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牺牲者,把他们整下来的人未必就比他们清廉,大多数的政治斗争,基本上都只是围绕着同一个问题:站队。其实对于皇帝而言,能够让自己放心的正是那些适度办事能力的贪官,而不是清官,在专制体制下,所谓反腐,往往只是权力博弈的手段,机灵鬼们谁也不悔拿反腐这个名词当真,因为真正让皇帝顾忌的恰恰是那些光彩照人的清官,你想用一点利益去控制他们,人家拿你的那些蝇头小利不当回事,你想横眉怒目革职回家威胁他们,人家也不在意,奖励没有激励作用,惩罚没有震慑作用,不好使唤。。。而往往清官们觉得自己不爱财,不惜命,毫无私心,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做起事来便没了顾忌,或草菅人命,或祸国殃民。其实,我脚的吧,完全没有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贪财和怕死是所有正常人的情感,个别情况倒有可能,但是如果拿这个指标去考核,估计没几个人会合格,但自古当官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大量竞争者自然会涌进这个行当,所以越是厚颜无耻之徒越容易毫不脸红的把自己扮演成既不贪财又不怕死的道德楷模,于是口号日渐响亮,人渣步步高升,没有公正的法律制裁,判案基本靠道德,说白了,跟着感觉走。。。我国传统文化最擅长的就是讲道德,可几千年来,每个时代都在感叹世风不古,而如今还有不少人在鼓吹传统文化的道德样板,不禁觉得很有讽刺韵味。。。。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30页

儒家确实一统天下了,但那只是幌子,历史常常展现给我们的是:是政治选择思想,而不是思想选择政治;是政治改造思想,而不是思想改造政治;反过来说,是思想迎合政治,而不是政治迎合思想。所以,汉以后的儒家还是孔孟的儒家吗?独尊儒术真的是独尊儒术吗?这都是要多打上几个问号的。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242页

林语堂《吾国吾民》“别看感恩和抱怨是一组对立的词,其实却无非是一事的两面而已…人民只知道这是恩惠,不知道这是中国官吏应该做的事。”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81页

完为成旦,完:把鬓角和胡子剃掉,成旦,有期徒刑的一种,秦朝就有,到边疆,白天防备敌人入侵,晚上修筑城墙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16页 - 何为忠

在古代,君臣关系无非围绕着一个忠字,向来忠义之事迹在我们的成长教育中随处可见,可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互敬互爱以礼相待才符合人之常情,毕竟没有几个人时天生的贱骨头,任凭别人怎么打你,骂你,侮辱你,你还能始终不二的效忠到底,甚至在这种受虐的过程中还能品味出自我牺牲的伟大快感,人总是本能的寻求公平的,而公平,从某种角度来说等同于正义。反过来说,无条件的效忠四不正义滴!在两千年的专制社会里,这种不正义的行为竟然成了官方宣传下的最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什么官方一直要大力宣传灌输这种道德品质(无条件效忠),因为它或多或少的违背了人性(互相尊敬,礼尚往来),毕竟人性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本能,而被不断被教科书宣扬的那些忠义之士的事迹,也许也是不断的自我洗脑“完善”的成功案例。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47页

很少有官员真正是因为贪污腐败而下马的,不贪不媚的人是很容易被官场的竞争法则所淘汰的,所以,下马的所谓贪官往往只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牺牲者,把他们整下来的人未必就比他们清廉。朝廷可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可归根结底,大多数的政治斗争基本上都只是围绕着同一个问题:站队。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5页

《木兰花慢》:“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间,生死一豪轻”张宏范,元,金籍汉人张柔(降蒙古)之子。蒙汉都元帅,带尚方宝剑,厓山一战,宋军灭国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40页 - 谁是理性人

所谓理性,应该仅仅是指人的行为基本上是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就是在一个人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会两害相权取其重,会自主或者不自主的衡量每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它并不同于理智,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史的话,会发现人虽然常常表现为理性人,但常常也是不理智的,比如那些历史上的政治高手,他们之所以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懂得了对人,尤其是大众,既要许之以利,又要动之以情,但绝不可以诉之以理,可以参考传销组织,可以成为极权政治的缩影,如此针对人性特点的传销技巧,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民主体制里一般不会产生太过强烈的危害,不同的声音会互相抵消,但如果普天之下只有一种声音,恐怕保持清醒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想起几年前的抵制家乐福,砸日系车,爱国主义情结很容易被升温燃起,其中施暴的国民也不乏受过良好教育拥有正确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但是他们却没有理性的思考家乐福里的员工和购买日系车的人同是我们身边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所做的仅仅是被新闻所动之以情,趋利避害的发泄心中的不满。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337页

形式的重要性经常远大于内容—好比说佛教吧,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佛经全都失传了,对寺庙里的香火恐怕不会有一点儿影响,但如果修庙造像和各种开光、超度之类的仪式全不搞了,会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73页

法者,缘人情而制,非设罪以陷人也《盐铁论》

《春秋大义》的笔记-第198页 - 第二章 (五)查案不难,判案才难

这一点史书无载,但在古代的专制社会里,老百姓一般看到的事情总是这样的:又一个大贪官被查处了,好啊,大快人心啊,皇帝圣明,清官努力!——但真实情况往往是:很少有官员真正是因为贪污腐败而下马的,不贪不媚的人是很容易被官场的竞争法则所淘汰的,所以,下马的所谓贪官往往只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牺牲者,把他们整下来的人未必就比他们清廉。朝廷可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可归根结底,大多数的政治斗争基本上都只是围绕着同一个问题:站队。


 春秋大义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