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书评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10-1
ISBN:9787544267793
作者:山冈庄八

家康之心,可怀天下

看评论有些说不好看的,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前面八部,时间问题后面的没看,也由于当时太欣赏织田信长,他一game over就不想往下看了。我觉得这部书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了解了很多的日本历史和文化,文中对战乱时期的大小人物都描写的很到位。即使有演绎的成分,也比三国演义之类的人物描写的更立体,更像个真实的人。我比较欣赏的一点还有书中对战争中女性的描写,女性在战乱时期的生存之道,女性的力量,女人不是战争的附庸,不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女人之前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有时可能会直接影响一场战争的输赢。德川家康是个聪明人,但他从不是得天独厚,他受过太多苦了,他隐忍了太久了,凭着这份隐忍,这个时代必须是他的,当之无愧。

德川信康之死是谁的本意?

德川信康被命令切腹这件事情,有点类似本能寺事变。事情发生的过程本来比较清晰,但是后世的说法越来越多,造成不相干的解释扰乱视野。 先说德川信康是谁。#1 德川信康是谁?他是德川家康的嫡长子。母亲是筑山殿,原来今川义元的外甥女。老婆是织田五德,织田信长的女儿。1579年,他被软禁,然后下令自杀。一般对这件事情的描述,是说他老婆五德跟他不和,然后五德写信给父亲告状,说德川信康还有他妈串通敌人武田家。送信的人是酒井忠次。织田信长问酒井忠次,德川信康这人怎么样。酒井忠次没有为信康辩解。然后织田信长回信说那就都杀掉吧。德川家康掂量自己实力完全够不上织田信长,只好从命,于是先派家臣杀掉筑山殿,二十多天后下令赐死德川信康。这个描述比较详细,出处是《三河物语》,三河物语的作者是大久保忠教,所谓物语者其实就是故事书。还是按照人的视角来看。#2 筑山殿养父今川义元。自从今川义元被织田家逆袭以后,今川家衰落,她也失去了地位。恨织田家的人是很正常的。本来婆媳就不和,何况儿媳妇还是织田家的人。她一介女流又没受过什么教育,恨了就表达出来了很正常。织田五德是她儿媳妇,连续生了两个女儿都没有一个儿子。筑山殿便迫不及待的给德川信康找了个小妾。小妾的父亲是原来武田家投降过来的武将。另外有传闻说筑山殿内通武田,具体是她的私人医生(一个旅居日本的中国医生),平时是在武田家的地盘上行医的,负责来往沟通。这点我们以常理推测一下:首先德川信康和母亲筑山殿被杀的事情发生在1579年,3年以后就发生了举世闻名的本能寺烧烤大会,这时是织田家势力的顶峰,天下已经没有任何一家诸侯可以跟织田家对抗。武田家在3年后就彻底灭亡了,此时的武田已经是风中残烛。就算筑山殿她一个不识时务也没有远见的女流真心想要拉拢武田家,发动政变搞掉德川家康,扶持儿子上台,然后联手武田,对抗织田——试问有别人会跟她一起发昏么?真要这么做,她也就想想而已,本身的生活圈子就窄小,还指望串通其他武士来搞政变,怎么可能。所以她真的只是恨而已,又不像德川家康那样懂得隐忍,于是就表达出来了。织田五德又不能忍受筑山殿长期的各种刁难。#3 织田五德织田信长的女儿,在织田德川两家结盟的时候,就嫁过来做德川信康的老婆,但那时两人年纪还小,后来才过门。跟德川信康只生了两个女儿。因 为娘家势力大,所以平时在冈崎城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德川家康对她非常恭敬,简直完全不像是个长辈。但是筑山殿各种看不惯她,最后酿成了这次惨事。她老公切腹自尽以后,她被德川家送回织田领地,后来跟着自己的哥哥们度日,70多岁后老死。织田五德给老爸的信都控诉了些什么呢?有12条罪名。哪12条呢,以下是其中一个版本的说法:  1. 筑山挑拨我(指德姬,下同)和信康之间的关系  2. 因为我只生女儿,所以筑山经常当面嘲笑我没用,甚至还殴打我    3. 筑山和唐人(明朝人,也就是中国人)医生减敬搞外遇    4. 筑山在冈崎城内花天酒地,铺张浪费,滥用开销    5. 筑山曾经说过,要让武田家灭了织田家和德川家    6. 筑山曾经拜托武田胜赖,让他在灭了德川家之后给自己找个老公    7. 武田胜赖答应了筑山的要求,并且推荐了家臣,是一个姓小山田的人    8. 冈崎城的城下町最近流行歌舞,乃是信康所带动起来的,影响很坏    9. 信康曾因手下不会跳舞而将其射杀    10. 信康曾经因打猎回来心情不好而将一个和尚殴打致死    11. 信康曾经以我从尾张带来的侍女“太吵闹”为由将其杀死    12. 信康曾多次和其他女子勾搭,并且娶侧室  以上,就是这全部罪状了。 前面说筑山的,都是婆媳不和的琐事,哪家没有。至于筑山有没有可能串通武田……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哪怕筑山真的在吵架中说过“你看我不叫武田胜赖带兵来砍死你”之类的话,武田胜赖也来不了。就算织田五德写的信不都是这12条,想想也知道大抵不会相差太远。首先德川家的决策中心是远江国的滨松,那是德川家康的据点。三河国的冈崎是原来德川家康起兵的地方,现在已经是大后方,不会有什么核心的军国内幕可以给织田五德探听汇报了,也只有一些闺房中女人之间的矛盾可说。再者战国时候女人的地位也比较低,本来就没有太多参与大事情的机会。能有什么可说呢。织田信长要是拿这种事情来跟酒井忠次对质,不会太掉价么。别人的一堆家事酒井忠次能说得出来哪个真哪个假么。再说你信长自己就杀一堆和尚包N个小妾,我酒井忠次能说信康杀和尚包小妾是罪过?连罪过都不算,我还辩解个屁。#4 德川信康作战勇猛,之前在和武田的屡次战争中都表现出色。死的时候时年21岁。脾气刚烈暴躁。碰上一个娘家牛逼的大小姐,两人怎么可能感情好……在许多记载上,都有写德川信康脾气很差。他喜欢跳舞,拉上当地老百姓跟他一起跳,但是看到有着装不好的,就认为是人家不给他面子,说杀就杀。还有曾经在路上强迫一个和尚给他牵马,和尚不情愿,他就拿绳子把和尚套住,栓在马身上,走起来就拿鞭子打马,把和尚拖了个半死。(和之前五德的说法细节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类似,所以可知应该大抵是有)如此种种,并非出自单一记录,因此可以猜测就算其中偶有一两处并不真实,但总体来说还是和他的实情比较贴切。因为德川家康迁居滨松以后,很早就把冈崎交给了儿子信康,让他做城主,留下一堆家臣辅佐他。但德川家康一直在前线忙于对抗武田,因此信康这个十来岁的少年城主,一直没有人能教导管束他,其他老家臣的话他也不听,老家臣们又不能拿他怎么样。至于串通武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打武田可带劲,就算他妈有这想法,他自己也不可能配合。再者他是嫡长子,本来以后做老大的人就是自己,有什么必要去颠覆自己老爸呢。#5 织田信长以下是几处史料的比较:根据《松平家忠日记》记载,早在事发前一年(1578)的正月,织田信长曾经来到冈崎,探望女儿,调和两人关系。这个记录和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说那时信长来到三河跟尾张交界的地方打猎吻合。松平家忠是当时冈崎的家臣,生于1555年,战死于1600年的关原合战的前奏——二条城之战。他写的可以说是真真切切的当时人的记录,而且死于德川幕府建立之前,自己写的日记应该完全没有倾向和美化任何人的必要。连他这样的下面人都知道城主信康和织田五德家庭关系不和睦,可知事情是闹得多么剧烈。《三河物语》,作者大久保忠教,生于1560年,死于1639年,享年79岁。三河物语成书于1626年到1632年之间,相当于经历乱世的老人家写来教育儿孙辈年轻武士的回忆故事。这本书上面的说法是讲织田信长看德川信康勇武有器量,担心日后自己的儿子织田信忠治不住他,于是写信命令德川家康处死儿子。德川父子都是被迫的。且不说一个70岁的老人家是否真心记得清自己还是十来岁的年轻小武士那时大人物之间的内幕,也不说他在德川幕府建立以后他有没有在书里粉饰主公当时杀死儿子的行为。就算真的如他所说,织田信长真的操心以后自己儿子的未来,首先应该担心的也是自己手下的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柴田胜家那一帮子猛人,他们哪一个的领地不比此时的德川家康大,经历的恶战不知道比织田信忠和德川信康这帮年轻人高到哪里去了。再说织田信忠比德川信康大好几岁,多打过很多仗,消灭武田的总指挥就是织田信忠……德川信康才20出头,能不能比自己老爹牛逼都是未知数,想靠他干翻织田家……就跟“早生20年可以统一日本”的伊达政宗一样,说出来笑两声就行,当真就太幼稚了。至于另外一种说法,讲织田信长知道信康没有异心,只是刻意要他死,看德川家康敢不敢违逆,不敢就从此奠定德川家的臣下身份,若是敢那就是公然挑战织田……说真的,德川家康当时的领地实力连单挑羽柴秀吉都不够用,你是织田信长你犯得着搞这种小动作给自己树敌么。德川家康名义是织田的盟友,实际这时已经是臣下。只要织田信长从朝廷那里拿下一个“太政大臣”或者“关白”这样的职位,就立即成为天下所有武士的名义首领,德川家康自然也不能例外。但事实上朝廷主动想给织田信长这种官职,他都看不上(参看后来的本能寺事件前的记录)——挟天子以令诸侯我都不屑于搞了,我还挟儿子令德川,不是有病么。除了《三河物语》,其他的史料都是说织田信长当时是收到德川家康的书信通知,织田信长回信表达的意见都没有说要把女婿杀死这样的话。别的记录说“就按照德川家康自己的意见来办”。织田信长是信康的岳父,也算是他长辈,所以无论德川家康想要怎么处置这件事情,写信通报织田信长都是应该的。而织田信长也确实没有干涉德川内事的必要,回信也合乎礼数。至于前番女儿写信说的n条抱怨,他也只能是随便写点安抚的话,再让来人带回去。之前一年去冈崎探望女儿的时候,女儿肯定也抱怨过家庭关系的事。那时怎么表态的,现在肯定也只能表同样的态。——以上是织田信长的态度,看看当时的态势就很明白了。#6 酒井忠次再看酒井忠次,德川家臣中四大天王之首,自从德川家康还在寄人篱下的做人质时就陪伴着照顾家康的人。三河物语的详细说法是他没有为德川信康辩解(甚至有可能添油加醋的描述信康的恶行),造成后来织田信长下令杀死信康的结果,德川家康非常怪罪酒井忠次,给他的领地远少于另外三个“天王”。甚至在后来酒井忠次退休以后向德川家康恳求增加自己儿子的领地,被德川家康反过来讽刺说“就你知道心疼自己儿子吗?”还有一次,与忠次父子一起观赏幸若舞时,看到为了主公而献出自己儿子首级的场面时,家康流泪说“你们看看啊”。但事实上在事件之后,和武田家决战的最后三年里(后面就本能寺了),酒井忠次还是被委以重任。后来1616年大阪之战消灭丰臣家(羽柴家),天下彻底安定以后,酒井忠次儿子的领地还是增加到了另外三个天王的level。在1579年,酒井忠次是如何进入到这件事情中呢?首先,1579年安土城竣工,魔王信长5月乔迁新居。盟友德川家康自然要派自己的家臣去道贺的,酒井忠次是首席家臣,他去最合适。关于酒井忠次到达安土的日期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6月16日,anyhow反正肯定6月底之前不会错。他去安土这一趟是有确实记录的。酒井忠次有没有可能顺带拿织田五德的信来给信长呢?几乎完全不可能。首先织田五德嫁来德川家本身就是政治婚姻,除了结盟也有监视的目的,她给自己老爸送的信肯定是派自己的手下来送,怎么可能让被监视的德川家的重臣来捎带。酒井忠次在安土拜见织田信长,魔王肯定是问到过女婿德川信康的表现。德川信康那种暴躁又固执的性格,酒井忠次可能不会有好评,但说的也肯定不是织田五德所控诉的那些问题,估计会说“在对阵武田的某某战役中他表现很急躁不沉着”之类。信长有可能拿织田五德说过的家庭琐事来问了酒井忠次。不管事情真假,酒井忠次一定是哭笑不得的当成八卦来跟信长谈这些小事的,或者甚至压根没谈。魔王最后对德川信康态度和结论,大抵应该也是“看来以后还要好好管教和引导才行”之类。绝对不会弱智离谱且掉价的强迫德川家康把儿子杀掉。但是酒井忠次一定是把这次谈话的过程汇报给德川家康了,不管是他当时在安土写信给德川家康说的,还是他离开安土以后7月份回到滨松说的。所以德川家康finally知道了儿媳妇写信抱怨的事情,很有可能是酒井忠次回去报告给他的。酒井忠次本人应该不会有太强的主观愿望希望信康死,毕竟这种事情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但是战国时代的武士,总的希望还是自己主家整个势力蓬勃发展,如果有比信康更有出息的继承人带领德川家,大家肯定会有更多的蛋糕分。德川信康虽然暴躁鲁莽,但换掉他也得德川家康自己拿定主意,而且确实有新的计划中的继承人才行。如果德川家康有干掉信康的打算,只要理由充分,而且是为整个德川势力的未来考虑,酒井忠次应该也不会阻拦,甚至深度参与。然后8月初,德川家康就对儿子动手了。#7 最后说德川家康在事发前的一年(天正6年,1578)9月,从冈崎回到滨松的家康,便命酒井忠次下令三河的家臣众「不可到冈崎(信康所在地)出勤」,松平家忠也从石川数正及平岩亲吉中得知三河家臣要「留在各自居地」 ,于是家忠就急忙把身在冈崎的妻女接到滨松(《松平家忠日记》)。在1579年8月4日,德川家康派兵把信康撵出冈崎城,并软禁。(当时《信光明寺文书》家康写给织田信长侧近堀秀政的书信)8月10日禁止其他人和信康往来(《家忠日记》“九日命信康及他的小姓众到远江堀江。十日,命令各国众签署誓书,明言不可跟信康接触、通信”)8月15日德川家康写信通报织田信长说了“有关三郎(信康)不自重之事,我已经把他撵出冈崎”blabla。《松平甚助(亲员)由绪书》中就曾提及「信康公因为年幼之故,就算闻得谏言,亦不多听从」。另外,在天正四年(1576),酒井忠次、平岩亲吉等辅佐老臣,因为信康当时沉迷当时冈崎所流行的舞蹈,写信给家康报告自己的担心(《大三川志》)。这是比较能反证三河物语中,信康优秀的说法。冈崎原来是当年三河一向一揆(佛教里的极端势力、造反组织)的风暴中心,德川家康刚刚统一三河国的时候就爆发的三河一向一揆,是他一生当中最大挑战里绝对可以排名前三的(另外两个是武田信玄给他造成的三方原惨败和本能寺后的伊贺穿越)。所以德川家康应该是对这种三河当地的群众运动和集体活动非常敏感和恐惧,哪怕是民间跳广场舞也可能背后有组织。自己的嫡长子居然参与这种活动中去,要是被极端宗教组织洗脑了怎么办。(好像山冈庄八写的小说《德川家康》就是这样解释的?我不太记得清了。他跳舞应该是事实,但有没有因为跳舞的活动接近极端宗教组织,这个就真的没法知道了)在德川家康晚年得到天下的庆长十七年(1612),家康写给儿媳妇阿江的书信中(德川秀忠老婆,浅井长政和织田阿市的女儿),就重提到信康的事件: 「我曾想,要是三郎(信康)能健康的成长就好了,但我却没有发现自己令他喘不过气,便就这样让他长大了。到了他成年后,即使千言万语的教导他也好,因为他自小已自由放任之故,终于不敬双亲,轻忽行事。凡事推搪窒责,诸多借口,最终陷入父子相争的局面。就算我如何教他,亦充耳不闻。反而憎恨父亲,就连身为父亲的我亦因此认为他(信康)性格生来便是顽劣的。」在1600年的关原合战,德川家康命令德川秀忠带主力来关原跟石田三成决战,结果德川秀忠在上田城被牛逼的真田信繁父子拖住,错过了战机。德川家康感叹说“要是让信康来带兵,何至于就这种水平”……这么多当时人物的书信,都指向一个事实,就是下令杀死德川信康的就是德川家康本人,并且父子不和是从很早以来就有并且逐渐发展恶化的情况,德川家康他本人的态度十分惋惜,但又非常无奈。德川家康早年忙于对抗今川和武田,保障家族的存续,自己能不能活下来很多时候都成问题。实在是没有余裕把德川信康带在身边培养教导。他以为武士的儿子早当家,就可以把他留在冈崎大后方,到后来信康变得脾气强硬高傲,已经难以挽救。写给阿江的信就是他最真实的态度。#8 另外,为什么是1579年呢?德川秀忠是1579年5月出生的。所以有可能自从德川秀忠一出生,德川家康就没打算再让信康做继承人。德川家康第一个老婆筑山殿,年纪比自己大,是他在今川家做家臣的时候被今川义元塞过来的老婆,本身就身份不对等,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基础,婚后两年生下长子德川信康。二儿子结城秀康,老妈叫于万,于万是筑山殿的侍女,后来侍寝德川家康,怀孕了。筑山殿十分嫉妒气愤,就让人鞭打她,然后剥光她衣服捆起来扔到森林里。后来被耿直忠心的家臣本多重次解救,寄养在平民家。后来儿子出生了,就是结城秀康。因为于万这样的曲折经历,德川家康始终对结城秀康是否自己的亲生儿子存有疑心,后来虽然承认他是自己儿子,却始终没有打算让他做继承人,先是送去本能寺后得势的羽柴秀吉那里做人质,后来又把他过继给结城家做继承人(所以成年以后姓结城)。大阪之战前还把他分封到北方远地,防止他和羽柴家藕断丝连,到时派兵来支援大阪。而现在1579年5月,终于他宠爱的小妾于爱,给他生下了老三德川秀忠,所以德川家康打定主意要给秀忠做继承人。老大信康脾气这么坏,只知道战场上刚猛,家臣也不支持他,事业要是交到他手里,也许整个德川势力最后都会像吕布那样死无葬身之地吧。劝退他,他不可能听。他打仗这么勇猛,简简单单的强迫他出家或者隐居,可能治不住他甚至还会逼得他造反,他是嫡长子,还是能纠合到一些人围绕他捣乱的,到时内斗了会死更多的人,对其他家臣又是一番折磨……不杀能怎么办?这样在8月底织田信长回信以后,德川信康9月被下令切腹。织田五德寄给老爸的抱怨书信,就成了德川家康杀掉信康的契机。当年刘备有了亲生的刘禅做继承人,也是这样处置刘封的。刘封是蜀汉的一员悍将,本来刘备一直没有儿子,收养了他准备培养做继承人的。刘备也犹豫过是否可以不让他死,但诸葛亮明确表示你要是不打算让他继承,就只能让他死,不然你懂的,内乱起来死的人更多,外面还有曹操孙权,哪个是省油的灯,乱起来大家全完蛋。于是刘备含泪下令刘封自尽。所以酒井忠次在这件事情里的角色就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封,虽然深度参与,虽然提过方案,虽然主公和他商量,但归根结底还是主公决策和最终负责。只不过以刘备的胸怀,不会把这种无可奈何的事情迁怒于诸葛亮。但德川家康呛酒井忠次“就你知道心疼儿子?”有可能就是出于这种迁怒的心态(假定德川家康真的说过这种话)。即使如此,德川家康也完全不能凭着冲动抹煞酒井忠次一直以来的功绩,所以最后还是给了他很多的封赏。#9 从本多重次再看刚才说了解救于万和结城秀康母子的本多重次,是德川家的猛将、重臣和忠臣。早在三河平定一向一揆的时候他就立下很多战功,战后安抚当地百姓又获得了极大好评。本能寺烧烤以后,天下归属羽柴秀吉,秀吉的老妈来德川这里做人质,换来德川家康臣服。晚上秀吉老妈的房子着火了,本多重次来救火。秀吉的老妈却误以为是本多重次来放的火要烧死自己。于是秀吉非常记恨他。后来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要讨伐北条家,路过本多重次的城池想要在这里休息,派手下通报他准备。本多重次几次没理他,不知道是无心的还是故意的。战后羽柴秀吉命令德川家康把本多重次杀了。家康敷衍了事,谎称本多重次病死了,暗地里偷偷送他去乡下隐居。你说他没死,他说死了,古代社会这么闭塞,你有条件去乡下核实么——想敷衍太容易了。不过,因为顾虑秀吉的态度,论功行赏的时候德川家康只给本多家分了很少的土地。本多重次没有一点怨言,后来1596年去世。1600年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终于可以不必顾忌羽柴家的态度,他没有忘记本多的功劳,给本多的儿子封了很多土地。德川家康为了家臣都可以这样敷衍照顾,可见真要是织田信长开口要求他杀信康,他要是不想杀的话一样可以帮着敷衍过去。杀德川信康就是他的决定,虽然确实悲伤无奈了一点。@capt明智十兵卫光秀

家康的一生

在日本战国时期,这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家康出生在一个小藩主家,他父亲一直受今川势力压制,迫不得已服从今川家。在竹千代四岁那年,为取得今川家的信任,竹千代被送往今川家当质子,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其实,家康的忍耐在小时候便以体现出来,自幼离开父母身边,为求生存不得不忍耐,最后,家康迎娶筑山殿,并在成年后不久,继承三河国,与织田家结盟,今川义元也在桶狭间之战战败身亡,今川势力就此日渐衰败。就此,德川家康崛起,先后击败武田家、织田家以及丰臣秀赖,并一统日本,成立德川幕府,当然这是后话.德川家康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关东之战之后,一统日本,开创近数百年的和平盛世,为人民创造一个能够快乐生活的世界。山庄冈八把日本宏伟的战国史化为历史小说,利用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当年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然而,小说固然有它的局限性,山庄在书中过于美化德川家康,家康牺牲筑山殿保存长子信康,抛弃次子结城秀康,为了政权安慰逼忠辉自杀等等,无一部透露家康的绝情和冷漠。筑山殿是一个可怜的女人,以今川家养女身份下嫁给当年还是质子的家康,前往三河国不受家婆于大的喜欢,不得不与其他女人争夺丈夫的欢心。家康把的冷漠使这个女人更为疯狂、嫉妒,以至于造成最后的悲剧。

孤儿逆袭史,推荐前六本——《德川家康》

首先得感谢光荣株式会社,要不是因为《太阁立志》,对这段历史有些了解,就书中那些人名就能把人绕晕。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十三本,情节看起来比较拖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没产生兴趣的原因),但作者在绝大部分章节上都用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的写法,所传达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字面上的信息量,使读者可以在大中见小,也可以在小中见大,极大的丰富了人物性格和故事细节(这是我后来决定看完本书的原因)。小说从德川家康的祖父写到孙子,对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如织田、丰臣、武田、上杉、伊达等都有很详细的描写,对于想要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觉得以《双雄罢兵》为界,小说可以总体上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讲一个孤儿的逆袭,后半段讲一个人如何变成一尊神。在前半段,可以看到家康的悲惨身世,看到他的隐忍和奋发,看到他在夹缝中艰难前行,相当励志,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本书能够在战后的日本引起巨大的反响。但后半段看起来就越看越玄乎,把家康写成了神佛,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不管好的坏的,在作者笔下都变成了家康神佛之心的表现,看起来少了一份真实,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凡俗之心还到不了那样的境界,所以无法理解吧。

最喜欢吉法师

全书都挺不错的,挺有深意的,要读进去才能感受到

日本战国终结者–德川家康

还在大学时期,见老师在读这套书,一时好奇也去找了一套来读。想不到把这套十三本好几百万字的书读完,已经是大学毕业好几年了,真是惭愧!读完的第一感觉是,这套书对不起柏杨给它这么高的评价,很多人把这套书比做日本的三国演义,有点言过其实。德川家康是公元1543年生人。他出生时,日本战国已持续近百年,小小岛国,四分五裂,互相征伐不休。更为悲剧的是,家康出身的松平家,夹在织田氏与今川氏之间,而且父系偏向今川氏,母系偏向纸条氏。家康就在这样一个分裂的家庭中出生,小小年纪就成为今川氏的人质,在为人质期间结识了日后的盟友,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成年后,今川家家主今川义元在上洛途中被家康发小织田信长砍了脑袋,今川氏从此衰落。家康顺势独立,并与信长结盟,反击所谓信长包围圈,在织田信长的羽翼下不断发展壮大。信长在本能寺遇害后,家康与丰臣秀吉先是对抗,后选择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移封关东。丰臣秀吉移封家康的本意是不想让这只老狐狸呆在三河远江的等战略要害之地,威胁京畿。不料反而让德川氏更加壮大,成为坐拥关东八州,石高二百五十万石的全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名。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征伐朝鲜。家康以平定关东为名留守日本,这让他躲过了朝鲜战场的惨败。八年征朝,没有结果,反而深陷泥潭。亲近丰臣秀吉的西国大名损失惨重,秀吉本人也去世了,这更加让德川趁机坐大。丰臣秀吉尸骨未寒,德川家康就安排大名之间的联姻,破坏秀吉生前的安排,随后在关原合战中击溃西军,削弱丰臣氏的实力。两年后开创江户幕府,就任征夷大将军。这时他已经年过六旬,在当时的日本已属高寿。1615年,已经年过七旬的家康,借口方广寺钟铭事件,讨伐大阪,最终将丰臣氏势力完全消灭,丰臣氏从此绝嗣。大阪之战被称为元和偃武,日本天下一统,持续一百五十多年的日本战国终于结束了。此后,家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柏杨在序言中写道:“一千余万字的《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被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而《三国演义》上的人物,却深入民心,成为影响中国人性格最巨的书籍之一。同样德川家康的风范,也影响日本,德川家康深受丰臣秀吉的信任,丰臣秀吉推心置腹,坚信德川家康是道义之士,因之托妻寄子。对于政治性的效忠,另一位曾和山冈庄八对谈德川家康的历史学者桑田忠亲,曾提出耸动人心的警告,他说:“一个绝对聪明的人,一旦发誓臣服某人,在他有生之年,绝对不能谋反。—— 不过,也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德川家康终于负义,把丰臣秀吉的后裔杀尽。这使我们想起中国的司马懿,不同的是,司马懿是被迫自救,走上不归路,且由下一代动手。而德川家康却是主动的扫荡所有潜在敌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美国人过度的恭敬卑屈,曾使人警觉到不是一个祥瑞兆头。忍人所不能忍的民族,一定复兴;不是只会高叫激情口号,自陷灾难的民族所能比拟。要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唯一的方法是阅读他们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而不是阅读学院派的经典著作。读《三国志》不会了解三国时代,读《三国演义》却会立刻留下三国时代的深刻印象。了解日本亦然,《德川家康》的文笔引人入胜。假如你临睡前躺在床上阅读的话,你会蓦然发觉天已拂晓,因作者使用小说体裁,绕着史实的骨骼,想像力得以充分解放,无所拘束,使我们得以看到一个民族真实的本性。”作为终结日本乱世的武将和政治家,德川家康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为了个人和家族的利益,先是与织田信长结盟,信长死后臣服于丰臣秀吉,最终坐大。坚忍的性格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德川家康很幸运地拥有超越同时代人的长寿,这才是他能熬死信长与秀吉,最终建立幕府,一统天下的原因。不知柏杨为何会给本书比肩《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这么高的评价,本书从第五册开始,就把家康塑造成道德完人。甚至把各种肮脏残酷的政治手段,都能给包装成为了天下太平做出的巨大牺牲,一切的纷争都不是家康的错,都是别人的误会,最终酿成的各种苦果都与家康没有关系,家康一直到其生命的尽头,都保持着为天下太平尽力的赤子之心。这样塑造历史人物,是不对的。对于这样明显带着偏德川的感情色彩的书,如果对于日本战国没什么了解的,不推荐看。原文链接http://www.binsky.net/archives/298

同一的历史:明晰义理,赢得人心

至今看到第七部,这套看似德川的人生传记,实则是中国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范例,德川家康用他的忍耐,自律,节俭,赢来了天时地利人和,赢来了命运的转折,神佛也不是向来就眷顾着他,如果日本的历史没有德川家康,也必然有一个顺应时代潮流,举着义理的大旗,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节俭自律,就会实现统一的伟业,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历史人物,各朝各代的开创者无不含有这样的特点,有人说日本是尚武,中国是尚文,我看实则是同一本质:明晰义理,赢得人心。

虎头虎身蛇尾

直至德川家康成为幕府将军之前的部分都算写得引人入胜,无意中对日本文化又有了更多的了解,本可以给五星。但之后写如何解决丰臣秀赖的问题过于拖沓,啰啰嗦嗦地无非为了证明家康无意杀秀赖母子之佛心,最终只能给个四星的评价。

德川家康

对日本战国史有了一定的认识,550万字,一个月看完,山庄冈八好能写。文中战国所追求的义理,挺佩服的,不过作者把德川家康有点神化了,比如对丰臣秀赖的处理上,我觉得家康肯定是想干掉他的。还有一点,第一次看日本史,看了这本书刻画的德川家康后,他在我心目中勾勒出伟岸的形象(1.8m,帅气勇敢,仁慈)。然后我作死去看了大河剧真田丸。然后,毁三观啊!!!!!怎么这个样纸!!!这个1.5m的是德川家康!!本剧的搞笑担当!!我去!!!然后才发现其他影视作品形象也都这样,知道了德川老乌龟外号等等,看来日本人很喜欢黑家康! 不过这本书写的真不错。

历史很好看,翻译的不行

这本书的翻译太差了,根本无法领悟文字之美,比起中国的史记、资治通鉴、差得太远了,不过对于日本人、日本历史的了解这本书够细致,而且如果对比流血的仕途,会发现两者写作手法很类似。日本人还是有可学习的地方的比如说:公心、为了目标牺牲一切的精神,哪怕违反道德底线都可以做,这个也是日本人可怕的地方。

对柏杨先生作序的批驳

看完这部超长篇的德川家康传本人也和各位一样被家康公的隐忍魄力所折服,为他高龄的天下而感动.......但是凡事就怕有但是,回过头来看柏杨先生所做的序,日本明治和战后腾飞真的是因为所谓的家康精神?中国,缺乏这样的英雄人物才会在与维新运动同同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革命中无法真正成功?我们,作为人类进化到现在思想越来越独立的我们,不能因为柏杨是所谓的大师而认为其所言句句是真理。柏杨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先生此书中的言论可谓严厉,比鲁迅先生的文章更为露骨的骂,然而在我看来只是骂无法令人信服,相较而言李宗吾先生的厚黑论其实真正揭示了我们民族,为什么狡猾,隐晦,投机取巧,这一系列的缺点。中国历史不缺家康式的人物,家康公的智慧,隐忍等特性在我看来我国历史中比比皆是,这些人无非是--厚黑术集大成者。何为厚黑,脸皮厚心黑,这样的人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中见怪不怪了,从诸侯时代的勾践就开始了。三国时期,黑的代表着是曹操,杀吕伯奢,杀孔融杀马腾。心黑手辣的手段使他得到半壁天下。厚的代表者刘备多少次抛弃妻子?多少次寄人篱下,都没磨破这个贩履之徒的脸皮。孙权确实厚黑各有所修皮厚时已依附他骂千万遍的曹贼来取荆州,心黑时杀关羽送曹操无奈黑不到底最后背约弃操连刘。后来曹刘孙都死了司马懿来了算是集厚黑学之大成,能欺寡妇孤儿,心黑也,能受巾帼之辱脸皮厚也。很多人看三国都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是因为才智差了那么一节........给大家说个后来发生的事吧 吴三桂杀了永历帝康熙就撤藩了。各位应该明白了吧。强者的忍耐是因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我想这样的人应该从刘邦算起(勾践没有统一天下不算,秦始皇只是黑但不厚)刘邦能为了逃命把妻儿都从车上扔了,心够黑吧,皮够厚吧?得天下前对项羽卑躬屈膝皮太厚!得天下后杀尽功臣心太黑!......刘邦2.0便是司马家(刘秀是仁君厚而不黑),刘邦3.0便是李世民,杀自己兄弟架空自己父亲(五代十国和隋朝咱就不算进去了)4.0我想就是朱元璋和朱棣这两父子了吧(南北朝都是心黑手辣之徒赵匡胤是仁君成吉思汗家的孩子只是心黑罢了)这么算来家康公只是在日本的刘邦5.0版本而日本历史中有此大智谋隐忍之人也只有德川家康了。说中国缺少这样的英雄人物才无法和日本一样腾飞,这不是怂人听闻吗?日本的腾飞是因为他的民族性格,而中国如此也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性格,日本人自古在东亚诸国中都是落后蛮夷的国度 而日本国土的多灾多难更让他们拥有足够的警惕性,一个弱小的国度想要变得强大起改革决心是巨大的。加之其国民性的极端性更容易促成其改革和崛起的成功。而中国历来天朝大国 so 改革的力度..........我只想说看这本书我们看的是德川家康的人格魅力,扯到中日两个国家的成败,是无理牵强的。说到底柏杨先生其实没什么情怀,

来自另一个民族的震撼

此书甚长,共计十部,断断续续看了一月有余,快时一天看了两本,慢的时侯就不说了。一个月,也不算短吧,当然,如果消耗在dota上自然不算甚么,倘若是倾负在功课上,罢了,不作假设。呵,些许人连名字都不大曾听过,观阅此书期间,不下十人向我问询书名的意思,或者语调轻浮地说道:这是什么小说呀。作为大多数愤青们最为痛恨的国家,却鲜有人了解过她的历史。我想多数人对于日本只会想到动漫、AV、南京大屠杀这些词了吧。口口声声爱国,吆喝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也甚是可笑。全篇由家康父亲一辈娓娓道来,至德川开府,前后八十余年,经历了今川、武玄、织田、丰臣、德川的朝代更替,而贯穿家康一生的,唯一忍字罢了。少年时期因父辈的软弱,年仅四岁的竹千代便被遣往骏府作人质,谁曾料途中被转换到了织田府上,却也因此与信长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个胸怀天下的年轻人在一起惺惺相惜,日后做出了你向东我向西,绝不背叛的誓言。后又转战到骏府处继续人质生涯,而这一段时间他又得到了太原雪斋的真传,算得上因祸得福了罢。整个年少时期,充斥着屈辱、不平等,还有坚韧。最令人铭记于心的莫过于冈崎那群忍辱负重十余年只待少主归来重振冈崎雄风的家臣们,乞丐般的生活也不能饿了战马空了库存。文中有一幕,直逼人心,催人下泪。本多忠胜的母亲背着小忠胜只身从冈崎蹒跚至骏府,本多夫人好歹也算冈崎一城的家老夫人,身份也算尊贵,却宛然一副村妇形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地来为他们的少主送上两件新年的新衣裳。这么一瞬间,触动的不只是年幼早熟的竹千代,也深深触动着身为读者的我。这是怎样一种信念,怎样一种信念。随后家康元服后请求回城祭祖,才终于逃出骏府,重掌冈崎大权,那一刻,不仅是家老酒井雅乐助老泪纵横,纵使是我,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豁然。接下来的桶狭间之战信长取下了今川氏的首级,其后家康经过数年的韬光养晦,彻底收复三河地区,并与信长打成联盟,腹背作战。织田信长一步步攀升至右府大臣,却在本能寺遭到明智光秀兵变,自焚而死。丰成秀吉借此机会除掉光秀,收拾残局,重掌天下。然而,无论是信长还是秀吉,对待家康的态度出乎意料的一致,联姻。盖欲将此儒雄与自己绑在一起,不愿敌对。而家康虽不甘为人臣,但心怀天下,不愿再起事端,选择顺应大势,夹起尾巴做臣子,甚至不息为了和平赐死自己的大儿子。当太阁秀吉征讨大明国失败后也犯病而亡,终于,家康的时代来了。通过爆发关原之战也排除了石田三成的阻挠,又因丰臣秀赖的存在不得已而以争议大将军的身份另开府邸,以武者的身份统领天下武者。剧情大抵如此,我想分析分析故事背后,首先,必须提及的是德川氏的家臣们,没有他们,家康连深处乱世的资本都没有。四大虎将酒井、本多、神原、井伊无数次拯救家康于濒危之际,而众家臣的忠诚自不必怀疑,就算是中途投靠秀吉的数正也是呕心沥血地维系丰臣与德川之间的短暂和平罢了,徒徒忍受着来自冈崎家臣的骂名,主公与鬼作左懂得,那就够了。老酒井为了家康能在太原雪斋门下学习,自断一臂,全员家臣含泪下跪;年幼的侍童不顾一切只为护住主子少受皮肉之苦;本多母子跋山涉水只为送两件新衣;鸟居元忠明知必死依然坚守城门只想为主公多争取一丝战机;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唉,这一切。这是怎样一种武士道精神,我无法理解,但它却一次次令我震撼至斯。其实,无论是家康、秀吉或是信长,三者对于天下的认知大抵相同,唯让天下人太平罢了。家康忍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人将懦夫二字扣之头顶。为了天下,不惜赐子切腹,逼死正室,而当年刘邦,亦是为了天下抛妻弃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雄才也必是忍受常人不能理解之苦,惟心系天下罢了。信长为了拉拢家康,将女儿嫁给家康之子,秀吉又将人老花黄的妹妹嫁给家康,甚至将母亲送往江户作为人质。这一切来自高层的阴谋阳谋,博弈与妥协,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书中自是穿插了无数女人的故事,而大部分女子都活在嫉妒、不满之中,徒增祸端,也常害得人们家破人亡,也难怪古代女子地位如此之低。当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辈,如家康之母,但毕竟是少数。(好吧,可能是山庄冈八对于女性有些偏见,我也无意抨击广大女性同胞,我收回上述言论,,,)书中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人不少事,记下的也寥寥无几,却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天下一统的大势。读罢此书,对于德川幕府的开府将军德川家康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带给我一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冲击,而我也被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深深震撼着。读史的确能使人明智,接下来我会继续读《德川家光》《德川庆喜》以及其他日本文学著作。日本,有机会一定要亲手去触碰这个国度。

形形色色的人物,只有感概

先总的评价一下:浩浩荡荡13册,从家康的父母结姻,到家康74岁归天,前前后后75年的日本战国史被压缩在这13本书中,着实很佩服作者,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毕竟要仅仅根据那些单调的史实描述,然后脑补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微妙的情节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我国历史上的脑补大师——罗贯中——有的一拼。全13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开始至织田信长身亡:乱世到太平的转型期,差不多可以类比三国演义中从黄巾起义到曹操灭袁绍的这段时期,楼主认为这部分最精彩;2、织田信长身亡到关原合战:太平初定,但还有几个大佬谁也不服谁,主要是丰臣、德川PK;3、关原合战后到全书结束:好吧,这部分很一般,本来很期待作者到底会怎么脑补真田幸村,估计是想象力到了极限了,作者明显没有对这个末代英雄下多少工夫。书中有几个”神“物,首先是家康的娘亲於大,啥也不用说,两个字”女神“。”神“物还有竹之内波太郎(纳屋蕉庵)、德川家康、宁宁。”神“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好了,接下来是重点,咱来聊聊书中真正的”人“物。1、织田信长”说话如同竹筒倒豆子“,因为织田信长,我永远记住了这个比喻句。织田信长是书中最具魔性的人物,不知生、不知死、不为名誉、不求财富、不被世俗道德所束、不为人言舆论所缚。跟信长打仗就是在跟魔鬼打仗,信长打胜仗靠的不是战术,而是魔性的本能。能在乱世成为第一个立足的天下人,非织田信长不能也。后来,信长位及右大臣,地位尊卑、繁文缛节渐渐将其魔性压制了。可是没有了魔性的信长还能是信长吗?当信长在本能寺被团团围住的时候,魔鬼又回来了。信长虽然能开创太平,但其却与太平不能两立。当得知叛军是自己的得力部将明智光秀时,信长没说一句”白眼狼“、也骂半个”狗娘养“,直接扑向火海,这就是魔鬼迎接末日的方式!项羽,同样是一位与太平不相容的悍将,但项羽面对末日就人性多了。他会觉得“对不起江东父老”,会天真的说“非战之罪,天亡我也”。楼主认为,信长式的魔性是日本民族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同样也是真正可怕的地方。2、石田三成、阿袖石田三成,关原合战的败军之将,佐和山城全家殉死,自己也落魄逃亡,最终被捕,殒命六条河滩。但他终究是个英雄,一个“人生赌徒”。其实英雄多半是赌徒,只是他们的筹码不是钱,而且也不在乎输。在丰臣秀吉后时代,三成时时处处都让人觉着是个玩弄心计的奸佞小人。看到好多丰臣旧臣和德川玩,他就不爽。自己不和德川玩就算了,还强迫别人也不和德川玩,他觉得就只有他自己看穿了德川要窃取丰臣氏天下的阴谋,自己是真心为了丰臣氏的,别人都被德川蒙蔽了。他当时的心境,就是恨不得录个音,让德川说:“我要窃取丰臣氏天下。”接着来个全国大广播,然后委屈的对那些丰臣旧臣们说:“我就说德川老狐狸,你们偏不听!看看,上当了吧。”然而并没有什么录音,更没有全国大广播,你说他那个抑郁的呀,抑郁……抑郁……除了抑郁还是抑郁,直到遇见命中注定的这个姑娘——阿袖。“你石田三成就他么是个伪君子,口口声声说什么为了丰臣氏,你这是骗人骗己!其实你就是想与德川一决天下!”不忍看到三成再这么怂包下去,阿袖一语道破三成内心深处最原初的欲望。没人敢这么对三成说,但她阿袖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爱“的前行,生命也不例外(书中描述阿袖说这话时,已经做好死的准备了)。历史小说最干涩的地方就是对男女之情的描写,三成与阿袖可谓难得贵笔。名妓阿袖,因为三成的苛政家破人亡,最后流落烟花柳巷。”女人一旦下定决心,即便是在自己的仇人面前也能妖娆妩媚。“这是原文对阿袖的描述。阿袖带着刺探情报的目的接近三成,最后却一不小心爱上了三成。爱与恨或许真的本是一物吧。当三成在六条河滩被示众斩首的时候,阿袖或许是唯一一个为这个失败者殉死的人吧。3、淀夫人全文最让楼主动心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前面说的阿袖,另一个就是淀夫人。如果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幸福家庭,淀夫人定是女神,但命运却将其化为淫邪的疯女人,书中还有一章专为她命名:“大阪刁妇”。但楼主的心始终都在为她滴血。楼主看到,一个16岁倔强小姑娘的身影始终重叠在她身上。6岁时,小谷城被秀吉所迫,父亲浅野长政切腹自杀;16岁时,北庄被秀吉攻破(没错!还是那个秀吉),母亲阿市随继父柴田胜家殉死;茶茶(淀夫人小名)早就知道命运将她抛弃,所以在北庄时,茶茶就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决断力。16岁的茶茶,她决心要自己救母亲、救两个妹妹。毕竟是织田信长的外甥女(可能更多的是秀吉喜欢茶茶的母亲阿市),北庄被破之后,姐妹三人被秀吉放在大阪城中好生优待。此时的茶茶,即便自知自己的生死只在秀吉的一念间,但她从没给过秀吉好脸色,始终尖刻毒辣。或许也正是此时,命运的毒咒对她开始生效了……但在那个时代,她一个女人能做什么呢?两个妹妹被秀吉相继嫁了出去,唯独作为姐姐的茶茶被撂在那里没有下文。“就是眼前这个糟老头,逼死了父亲,逼死了母亲,夺走了我的一切!”茶茶咬牙切齿的盯着眼前的秀吉,她是多么恨他啊!可她越是恨,就越是觉得痛苦;越是恨,就越是觉得无力。终于有一天,在盯着秀吉骂了一大通之后,猛地扑到秀吉怀中。当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秀吉心理的:“我怎么这么疏忽?我的一生就这么完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匕首,有的只是茶茶的眼泪……秀吉死后,她觉得终于得到解放了。本来应该守灵的日子,她偏要放荡玩乐,而且还大骂秀吉。可是,经过了过度的奢靡、放空了仇恨之后,她还能剩下什么呢?命运赢了,她输的太彻底了。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