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31678233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 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的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
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日落岛》(The Isles of Sunset)、《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吟游诗人保罗及其他故事》(Paul the Minstrel and Other Stories)、《仰望星空》(At 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学之窗》(From a College Window)、《无所畏惧》(Where No Fear Was)、《剑桥教育论文集》(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静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等。

书籍目录

自序 1
走近伊顿公学 3
前言 41
第一章 导论 45
第二章 教师培训 57
第三章 纪律约束 67
第四章 教学活动 77
第五章 工作任务 89
第六章 智育 99
第七章 创造力 109
第八章 赞扬 117
第九章 舍务管理 123
第十章 体育 135
第十一章 时间管理 145
第十二章 休假 153
第十三章 社交 161
第十四章 宗教活动 169
第十五章 品德修养 185
第十六章 奉献精神 197
译后记 209


 为师之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总体来看,亚瑟•本森的《为师之道》不是一部纯粹的的教育科学专著,而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英国伊顿公学教师的经验总结和实用建议的集合。该书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以英国的公学体系为模板展开叙述,对我们当前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全书围绕教师培训、纪律约束、教学活动、工作任务、智育、创造力、赞扬、舍务管理、体育、时间管理、休假、社交、宗教活动、品德修养、奉献精神等十五个方面的“为师之道”而展开,在娓娓论述每个方面时,亚瑟•本森都给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指导建议,对于我们当今教育的改革、教师的成长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谈教师,必然离不开教育;谈教育,则又不能回避承载教育环境的学校。书中用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全面而细致入微地介绍了伊顿公学的运作模式,包括其历史、学生住宿、学校制服、教学、社团体罚、教务长、体育、音乐、戏剧、杂志、慈善、优秀毕业生等各个方面。作者亚瑟•本森是英国著名散文家、诗人、作家和教育家,曾就读、就教于伊顿公学,这为他写作本书提供了足够的灵感和素材,正如作者所说,“伊顿的氛围一直包围着我的生活,也塑造了我的人生”。 教师,这个平凡而沉重的名字,被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了多重的意义。作者在书中率先探讨的就是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身份认同,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教师职业“不可能在名利场上有太大的收获”,而且会“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但是在工作中,依然可以“产生从事一项伟大事业的责任感”。这是讨论“为师之道”的大前提。古人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从本书内容来看,作者的思路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暗中契合的。区别是,作者更加注重在操作层面的阐述,直面具体问题。如在“教师培训”一章中说,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仅凭示范和演示是掌握不了的,“要把全面的知识与无尽的耐心和同情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工作任务”一章中说,教师有必要在学完每一课时后,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总结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清楚它们出现的错误;再如“舍务管理”一章中说,“舍监老师的黄金法则是要求他们感情丰富,但不能多愁善感”。如此种种。因此,除了教育工作者,其他普通读者,尤其是关心教育问题的人士和家有儿女的父母们也定能从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作者做到了不去墨守他人的成规,提出了为数不少的基于既有经验并由实践验证过的建议。不仅如此,还对一些历来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关于体罚,作者认为彻底禁止体罚是不现实的,理由是惩戒可以帮助学生变得成熟,因为的确有些孩子是非常淘气、个性极强又喜欢惹是生非的。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完全没有必要以此为借口放松纪律约束。”——也许我们可以从伊顿中学是一所“私立寄宿制的男子中学”的特质中找到作者钟情体罚的缘由。这本书是本森为师多年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的总结。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坦白的那样—— “这本书算不上教育科学专著,只是我任教期间的些许体验和感悟而已。若是为师多年却不思总结得失,实为憾事。对各种观感品评一番总归有所裨益。书中文字虽然都是个人私见, 达不到科学或哲学经典的高度,但是有些教师或许能感兴趣,那些尚未从教却渴望为人之师的朋友们也会从中受益。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朴素而务实,正直而诚恳。
  •     超级好!
  •     诚挚,正直,冷静,经验之谈。读来受益匪浅。2017年2月17日。
  •     对教育工作者们的一些正确的指引
  •     翻译得有点捉急。句子长不要紧,关键是有前后矛盾之处,恐怕有不少错译,让文意很不通畅。内容本身尚可,虽然对很多话题泛泛而谈,论述之精微尚不如国内注水颇多的“教育论著”,但至少也告诉我们听起来神圣的伊顿未必不可超越。不过这显然只是一篇散文或者一篇知乎问答的量。做成一本书,不知买的人是何感想。
  •     如果国内现在也能多出点这种摸着良心写出来的书,摸着良心工作的老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