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李煜词》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3-01
ISBN:9787020026012
作者:李煜,李璟,詹安泰校注

我所见李煜身后名背后的原因

真、爱、美,是词的精髓,而今真正令人记住的词人已不多,李煜、苏轼、秦观、李清照等。有人说:“一部词史就是爱不断走向真实的历史。”词人所有的也只有真与爱。将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词引入上流社会,开辟词话新境界的一位开拓者就是李煜,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之前也有一些较著名的人物,如温庭筠、韦庄、冯延已等人,他们为什么没有将词学发扬光大,因为他们所作的大多是闺情、歌酒、怀乡、山水等个人闲情逸致,缺乏深刻主题,而这类文字在唐诗之中随处可见,文学价值不高,并且在大体上流于代人设情,为文造情的境界,只注重华丽词藻、音律文采,这样的词没有唐诗的深度,没有艳曲的美丽,自然无法在文学或者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清末词人王鹏运还称李煜为“词中之帝”,要知道,李煜流传下来的也只有三十多首小词,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他的词大多都是平常话语,无晦涩字词,也通常只有几个意象,但一读起来,却令人欲罢不能,仿佛一道无形的潜流带引读者的心情上下浮动,涌向人灵魂的深处,不经意间就拨动了隐藏在心底的一丝情愫,这种艺术魅力是从何而来呢?李煜一生阅历较为简单,皇子、太子、皇帝、屈辱的贵族。生长在深宫之中,不谙世事,且有着淡淡的、轻柔的女性气息,有着六朝繁华的古都金陵,万众仰望的尊位让他从小保持着一颗真实、纯洁、无忧无虑的心灵;而高等的教育,笔翰文墨、丝竹管弦的熏陶让他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的艺术修养和情怀。而他又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留连生命中的美却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阶下囚,一个无雄心大志、优柔寡断的懦夫。为什么历史将开辟词史篇章的任务交给这样一个扑朔迷离的男人身上?一 理想生于深宫,长于妇人, 优柔的从嘉从不知晓天下的战争,国家的兴亡与自己有何关系, 整日沉醉在优柔乡中。娶了娥皇之后, 更是才子佳人,用琵琶将只剩下残谱的《霓裳羽衣曲》演奏出来,将此名曲复传入世。他还幻想过当一个相忘于江湖的渔人,隐者。 “思追巢(父)许(由)之余尘,远慕(伯)夷(叔)齐之高义”,成了他在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理想和信条。为此,不过他向往的是那种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思古论今须臾间的快乐生活,而非寒衣少食,独处于瑟瑟江湖中。另一方面,他那时还不知道天下还有孤苦寒冷这种境界吧。毕竟,只是读了不少诗而已,由隐者之言推测世俗之事,纯真的他怎会想到美丽空灵的诗歌背后有的是一个大不相同的世界。于是他又自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看到不知人间疾苦,清纯可爱的他如此自称,不禁让人莞尔。但该来的还会来,太子死,父皇逝,一下子把深处东宫不谙世事的他在961年推向权力和责任的巅峰。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处事能力的年轻人在面对如此重任时,就入一个孩子,本能地向后退缩,权力、责任他什么都不要,他害怕,他惊惶,他孤独。于是,一个皇帝的生活跟他身为皇子时一模一样,整日作词取乐,听曲平心,沉浸于“菊花开,菊花残”的小情调中,沉浸在“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的闺妇望夫的情境里,贵族闲愁,男女恋情,感秋伤春这些庸俗的词人常作之物,老套格局限住的是一个“危急存亡之秋”的国君。宋朝问他要贡,给吧,反正国库中有;宋朝向周边国家出兵,去吧,使者代我犒劳宋军;宋灭南汉,包围了南唐,称臣吧,没有改变我的生活就好。这十多年里唯一让他痛心的是娥皇死了,这个他一生中唯一爱的女人,这个一生中唯一能让他宽怀的人,东风无力百花残,但为什么吹落的偏是她?“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他在生活中第一次感到痛苦的滋味,便把他击碎了。[比较]千百年后,一个孤独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穿越南美大陆,他的爱情死了,那个叫奇奇娜的女人的眼睛闭上了,就在他刚开始旅途不久,他的名字叫切•格瓦拉。格瓦拉与李煜都是伟大的人:李煜身为皇子,格瓦拉是卡斯特罗的弟弟;李煜在做皇帝的旅途中不久就死了妻子,格瓦拉刚开始个人英雄主义的旅途就失去了爱人;李煜是文学上的一个革命者,格瓦拉也是一个浪漫革命者;他们都离我很遥远,时间和空间,但他们都打动了我;他们都是先锋着,一个用词写国痛,一个以生命写梦;他们都是追寻者,一个终生追寻自己应该干什么,一个终生追寻自己无法干什么;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旅途的起点,他们的灵魂和思想都如一张白纸,在终点,他们都死于他人之手。一个人如何打动另外一个人?一群人为何会专注于关注另外一个人的命运?为他的死与生,产生冲动和好奇;为他的命运与状况揪心或者感动。我为什么会喜欢上他们?他们为什么会影响我?他们如何影响世界?他们如何改变世界?因为他们用生命表达自己,因为他们的命运和思想是那样动人。在路上,永远都是一个可怕的命题。人一出生,就在寻找一种如何抵达死亡的方式。但是格瓦拉和李煜都死在了路上,成为了国家民族,人类精神某处的指引与符号。格瓦拉死的艳如阳天,那几张照片打动了千万人;李煜死的暗无天日,他的几千字却留到了今天。为什么看到格瓦拉的图像日记,我就感到生命在震动,一种伟大的力量就要将人击毁,仿佛他只要振臂一呼,人们就会甘愿为他牺牲性命?而看到李煜的词,就如一条流水,不见首尾,不经意间就拨动了心底最深处的弦?是理想,我仿佛找出了答案。格瓦拉在路上找到了理想,一张白纸被理想的墨浸染,一个生命为理想而绽放。而李煜缺乏的正是雄心大略,一个帝王应有的理想,纵观他的一生,除了随便想想的做个隐士外,剩下的全是沉浸优裕生活之中的懒散,落为阶下囚的感叹,不见丝毫理想的影子。在我们眼中,李煜是一个没有理想抱负的人,但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如此的伟人呢?为什么有如此成就呢?于常理不通啊。我们需要继续寻找。就在心情忧郁时,有几个人站出来坚持从战卫国,李煜听了这几个人的话,又听见朝中的一片主和主降之声,回头看了看巨大的地图,他打了一个寒噤,无力地挥挥手。几个力主抗战的重臣,如潘佑,李平等人就这样提前以死殉国了。结论一:李煜按照客观世俗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二 性格  杀了潘佑,李平之后,他安下心来在后宫与僧侣们谈经论道。他自认为已削去了南唐国号称江南国主,向宋朝称臣就可以安享生活,但赵匡胤这个在历史上有一席之地地宋太祖可不这么想。  “…只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绝望地看着宋太祖的回复,看着遍布金陵城外的宋旗,才知道自己一直为奸臣所蒙蔽,不久即将成为与史书上一样的昏君,亡国之罪人,他害怕了。在不该做抵抗的时候,他行动了,但只有南唐军全军覆没,他率领群臣肉袒出降的结果。“违命侯”,这个爵位让他没有冻饿之虞,但他时时处于监视之中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己留恋的一切,失去了自己的希望,孤单地在庭院徘徊。 时光过得飞快,转瞬到了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的乞巧节。这年七夕,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诞辰。当晚,随同李煜一道归降的后妃们,齐聚在李煜寓居的小楼院内。他们打算一举两得:既为李煜拜寿,又为自己乞巧。虽然场面、气氛无法同亡国前相比,但还像往常在金陵一样,也在庭院里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放祝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酒食瓜果,还有拜月乞巧用的金针彩线。众人原想先给李煜祝寿,随后乘兴穿针乞巧。那知在这月色朦胧,充满神秘感的夜晚,人们却调动不起来欢乐的情绪,心境无比茫然凄凉。与其说这是一次祝寿乞巧的喜庆集会,莫如说是一次忍辱含愤的悲切团聚。尽管席间也有丝竹伴奏,也有舒袖歌舞,但是,人们的内心却共同承受着格外的压抑和痛楚。在场者个个强颜欢笑,共同吞咽着沦落异乡、饱受凌辱的苦酒。 酒过三巡,李煜更加品味出三年多降王生活的苦涩,想起了每逢春花开,每度秋月朗,都使他牵肠挂肚,勾起对不堪回首的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而每当他想到家山故国的雕阑玉砌依然安在,却早已物是人非时,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无穷无尽的愁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腾咆哮,迫使他不得不即刻宣泄。想到这里,他猛然操起一大杯水酒,仰头灌进燃烧的喉咙,接着大喊一声,“笔墨侍候!”随后濡墨运笔,一气呵成,填了一首调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罢,李煜将词交给通晓音律的后妃依调演唱,自己则在一旁击节轻声应和。李煜万万没有想到,这首《虞美人》竟然成了他的绝命词!三年未到,一首虞美人,一句真心话还来一瓶牵机药,四十二岁的他饮鸠而亡。[比较]  同是文学的革命者一位是让词登堂入室的李煜,一位是近代文学的开拓者,白话文小说第一人的鲁迅。孤独的身影划过历史的河流,一位暗问“高楼谁与上?”一位“荷戟独彷徨”;一位是受人软禁的阶下囚,一位是孤入敌军的战士;一位哀叹“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一位临死之前还问“往事知多少”,一位遗书中“绝不宽恕任何人”。   何以造成这么大的不同?是性格。李煜在是优柔寡断的,无法正确面对和决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坚持到底。如无望抗宋军,本应投降时却又抵抗,这是他犹豫不决的性格的体现;甚至那首“虞美人”也是这样:本来已降宋,是人家的阶下之囚,想活着就不要发什么牢骚,但他偏作一首虞美人还与人谈及“悔不该杀潘佑李平”,这不是自寻杀身之祸吗?这是他性格上的一个缺陷,不知道在什么势态下该干什么,犹豫不决。 另外,严格看来,作为君王,他是懦弱无能的,杀抗战忠臣,是他怯弱和甘愿与世无争的心底思想的体现。而如果以平常的眼光,一个君王亡国之后,不殉国而死,反被人囚禁,将国愤,国耻化为个人之“恨”,个人的哀怨闲愁,甚至在软禁时还有心情作词抒情,这岂不是有悖常理常情,这个君主实在太逆来顺受了,无情至极了吧!反观鲁迅,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文学革命的道路后就再也没有放弃,一生树敌无数却无所畏惧,坚信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坚信自由大于爱情大于生命。希望之为绝望正如虚妄一般,虽然如此,他仍要拿起手中的盾来抵抗黑夜,即使这盾后面也是不可知的空虚,但他就这样战斗着,直至精疲力竭,直至被暗箭射死。多么不同的两个人啊!血性,坚强,勇气,这些成功人士都有的东西在李煜身上似乎难以发现,看来李煜所获得的成就背后的原因还是很深。结论二:在客观世俗的标准下,李煜是一个性格优柔寡断,懦弱无 能的人。三 家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是李煜在一首破阵子中写到的南唐旧国, 李煜的父亲李璟励精图治,振兴了南唐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煜降生在这片国土上。所以从小他就长于深宫之内,处于妇人之中。李煜及其父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天下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动乱年代,也是刀光剑影闪烁、群雄逐鹿的年代,更是黎民百姓横遭血雨腥风洗劫的苦难年代,还是人才脱颖而出乱中求治的创业年代。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传说出生前他的父皇曾梦见巨龙。这位“龙子”七岁时,他的祖父李昪去世,其父李璟接任皇位,成为南唐中主。李煜一生都是天真的,少年时期的他一直梦想着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与世无争,驾一叶扁舟,浪迹江河,远离红尘,去过充满田园风味、怡然自乐的渔父生活。。他向往着自由与自然,向往着没有懊悔的世外桃源。这种思想成了他日后在词史上留名的基石,更成了他一生迷惘的根本原因,他总也看不懂这个污浊的世界。萧墙之内的险恶风涛,把怯懦的李煜的生命之舟推进了五光十色的文山艺海。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他得到令他有生难忘的欢乐和自由,往日内心积淀的忧虑和恐惧,被中华民族高雅文化的灿烂光芒驱赶得烟消云散。历代大家的伟大作品,紧紧的吸引住了这位年轻皇子,使他在精神上找到了归宿。于是,他如饥似渴地去奋力求索,废寝忘食地徜徉在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等广阔天地里。这样的生活造就了一个艺术造诣极高,却不谙世事的皇子。李煜爱好读诗、创作、书法、绘画、收藏。深宫之中,李煜有很多机会接触高雅的作品,这是他进一步展示了天赋,提高了修养。深宫的环境,造就了他的绝世才华。[比较]:李煜是南唐后主,刘禅是西蜀后主,同样是皇子,太子,皇帝,亡国之君,同样是胸无大志,同样在政治上怯懦无能,同样是命运多坎,同样是亡国之君,父亲同样都给他们留下了刚打下来不久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江山,为什么两人留下了如此不同的历史形象?为什么一个是词史上 的一代宗师,一个是传世的愚人?   李璟的儿子们自然也都是皇子,可这竟为李煜带来了不幸。使这个生长在锦衣玉食家族里的孩童,失去了寻常百姓人家的手足相亲之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笼罩上了豆萁相煎的可怕阴影。因为他生就一副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便被心胸狭窄、阴险毒辣的长兄弘冀视为项羽再世,看作是未来争夺皇位的劲敌,从而使他遭到无端的冷漠和猜忌。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几年后去世。在降魏后,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君臣,命乐工吹奏蜀国音乐,歌女演唱蜀国歌舞,在座的蜀国旧臣听了,都为亡国而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咧着嘴,傻笑着,观赏得津津有味。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里很快活,我不想念蜀国了。”站在一旁的旧臣听了,觉得这实在有失体统,在刘禅回府后就对他说:“主公方才的答话不妥。如果以后再问你这类话,主公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念呢?”  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按照卻隙的指教,背出了那句话,并竭力装作凄伤的样子,只是苦于流不出眼泪来,只好闭上眼,装出一副哭腔。司马昭一见,心中有数,突然说:“你的话怎么象卻隙说的一样。”刘禅一惊,睁开眼,直视着司马昭,说:“这正是卻隙教我的。”司马昭和左右都忍不住嗤笑起来。刘禅还东看看,西望望,不明白他们笑些什么。  司马昭见刘禅实在是个愚蠢透顶的角色,留着不会有什么危害,就没有杀他,让他闲居于洛阳,直到公元271年病死。刘禅史称刘后主。那么,刘禅为什么一事无成呢?这是因为虽然他是蜀国皇子,生活优越,可他却缺少了李煜那种优雅的生活,缺少了高雅艺术的熏陶,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没有志趣,单调的环境下,没有生活的压力同样也没有动力。看到的同样是高雅的艺术,刘禅只见感官上的享受,而李煜则有一种能力去理解去追求一种虚无的东西,一种精神上的互通。所以刘禅要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确实很困难,再加上刘禅天资不如李煜,所以就更难成以一个有作为的人了,无论这作为是在政治上的还是在文学上。回到李煜,根据对他家世的研究,看出这对他的成功是有影响的。李煜虽然生活无忧,但是他从小就有争夺皇位的阴影,这给了他一个懦弱和逃避的性格以及专心的理由和时间在艺术上。但他当政以后,这些缺点暴露无遗,这才使得他在治国上,在外交上,在生活上都以一个弱者,一个无能的人现世。 他仿佛知道上天交给他的任务,他无力改变自己或许是不想改变自己,否则凭他这样一个聪明的头脑怎会不知怎么去做一个君王,怎会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些留名史册的政治家?但他仿佛被什么东西牵挂住了,被什么东西陷住了,再也无法自拔。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去做一个君王,反而放弃看得见的前程将自己置于一个无可知也不可知的黑暗中,眺望自己心中幻想某种情思,某种亮光,某种迷惘,某种未知的期望。到底是什么呢?结论三:家世,环境对李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在性格的形成和思想的启蒙上。四 百年孤独生命如潮,来者如斯,逝者如斯,昼夜不舍。所谓英雄,不是人们所谓的“弄潮儿”,只是一朵缀在浪尖的沫花罢了,不是自己幻灭,就是再次被大浪冲进江腹,不知何往了。水流至今,有谁真正为了追溯一朵浪花而逆流千万里,有谁真正为了理解一朵浪花而越过千万年?君不见,浪淘沙,人生长恨水长东;君莫问,朱颜改,独自凭栏谁与上?帘外雨潺潺,点点滴滴都敲击着一个人的心,渐渐的心就碎了。“何戟独彷惶”鲁迅的心在他举起手中的枪的那一刻起,一半已被暗箭射穿,另一半被愤怒咬碎;当切格瓦拉喊着口号漂洋过海来到非洲,他的心一半已被无情的现实吞噬,一半又为理想的炽热融化。他们都是引领一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的共同点没有性格上的,没有理想上的,没有家庭上的,有的只是无往的孤独,无望的孤独与无妄的孤独。 而这一点在李煜的身上尤为明显。人的一生总是与众不同的,但至少生活在同一个层面和局限中,而李煜则是一个从出生到死去从未在任何一点上相似于世人的人。  心头充满了无限惆怅的李煜,在被押送到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正扮演着三国时期吴后主孙皓,以及南朝时期陈后主陈叔宝的悲剧角色。他万万没有想到,从皇帝到囚徒,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历史安排得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只是时间不同而已。我们已经知道在作为好声色,喜浮图,治平无方,国亡身虏的李煜,其生理生命早已完结。他那具为墓室棺椁、罗衾锦衣护卫的躯体,也与北邙山麓的草木逐年枯朽、销形匿迹,甚至就连掩埋他的梓宫那大堆封土,都为千年风雨所荡平。李煜当年在政治舞台上漫不经心地扮演的那个无 所作为的末代君主形象,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化,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只有历史学家在探索南唐的兴亡得失时才偶然提及。而作为工书画,精音律,醉心诗词,才艺超群的李煜,其艺术生命却永远年轻。他依然栩栩如生,风流倜傥地活在人们的心目中。李煜在文坛艺苑中苦心孤诣塑造的独领风骚的词宗形象,则犹如辉煌灿烂银河中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以其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经年累月引人瞩目。他在文学上为什么会留下如此高的名誉?是什么让历史的重任落在了这样一个亡国之君的肩上?后人阅读他仅留下的三十多首词时,总说有一种令人在心中感到无法言说的感觉,仿佛那些平实的词句中总蕴含着一种能够敲打到你心灵的最深处的力量。王国维评价说这叫做真,这叫做感,这叫做境,在那种独特的环境下,所发出的真实的感言打动了我们,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这几点是多么的难啊!我们在前面分析了李煜,说他没有什么理想,优柔寡断,性格懦弱,但这真是事实么?关键字眼在于“客观世俗”,我们以一个帝王,一个君主,一个世俗的标准来看待他时就已经不是一个真实的他了。李煜的一生下来就被藏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到大就没接触过一丝一毫的世俗气息与人间苦恼,他直至成年还对于世间事物一无所知,大脑对于政治管理方面的内容就如一张白纸。没有人真正接触过他,真正了解过他,他在深宫就只能与书本,棋画,词曲为伍,一个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就这样成长着,伴随的是极高的艺术修养和造诣。他其实曾经有过一段后人可以称之为爱情的感情,但没有多久就以皇后去世而夭折了。就是这样,也在李煜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这是他第一次与现实生活接触,就败得如此惨烈。他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现实生活经验的人,大脑里关于现实是一片空白,我们能希冀这样一个纯洁的人能够充斥着世俗的理想吗?(世俗的理想指的是世俗的人能够理解的理想)当他意外的被推上皇座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现实的生活,于是就如一个小孩子一样,他选择了逃避,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去做,该怎么去做,只有深藏起来才能满足自己的一种茫然的心理。最终的结果是亡国,自己也被带到了北方,这样第二次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他身败名裂。他不知道怎么了,为什么自己总也找不到一种结结实实的精神枷锁将自己捆住,那样就不用再如此迷惘了。他第一次开始正视生活,这个血淋漓,丑恶的生活,他第一次从自己的思想中脱离出来,潜入到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去,仿佛第一次看见他们。太晚了,他已无力改变什么,反倒将自己的最后一点时间被生活填满;太早了,他不应该去看清生活,如果就在自己的思想和幻想中离去,对他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上天对他就是这样的不公,就在这个时候,他睁开了一双从未被世俗世界玷污过的眼睛,用好奇和艺术的目光看着周围。他感觉中的世界陡然变冷,敏感的目光触处尽是伤心的颜色。春去秋来,水流花谢的寻常变化提示圪给他的只是刻骨铭心的痛楚。他不解,他迷惘,他悲哀,他问自己是什么感情缠绕着自己,是什么力量主宰着生命,他并不对生命感到不公,他只是想知道答案,却感到四周是如此的安静,一个人也没有啊——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这种贯穿他一生的感觉,这种无处可依的感觉,这种天下之大却无容己之处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是如此强烈,冲撞着他的心灵。是孤独,上下千百年的孤独。他环顾,却发现不了任何东西。 顿时情从中来,张口便吟,一树,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成了作词的对象,他这是在啼血而吟!此词怎能不真,所谓至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深深的印上了人事沧桑的痕迹,渗入了过多的哀伤,悔恨与追忆,使原本是个人的情愁升华为大众性的普遍情感,折射出有限人生所无法摆脱的深沉悲慨。这悲慨有如秋月下呜咽的箫声,有如深涧里的千年冷泉,问之不能不令人动容,饮之不能不令人寒彻精髓。他是一个孤独的人最深沉感人的生命律动,唯其深沉,唯其真实。——结论四:李煜之所以在词上面有如此的成就,是因为一种跨越生 命,时间界限的孤独感。总结,艺术成就的总结,为什么会受到千万读者的喜欢这之类的问题哪都可以看得到,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我对他成就的理解。李煜之所以在词上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前无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生活阅历和生命感受影响了他的思想,而他在这个环境中又成就了他一种不谙世事,头脑对于人生的概念一无所知的空白———真。而当皇后死去,自己被掳至北方,过着没有自由的日子,他可以交流的人早已没有,而可以抒发心中那不知是何的感觉只有靠词,从小到大无人理解自己,无人靠近自己,而上天又剥夺了自己的爱,名,和尊严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仇恨,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惘然,一种哀愁,一种纵横千年的孤独感。

不可独自凭栏看,望断江山泪满面

本人在宿舍打三国的时候,只要有条件,身边很难不凑上几个人观战。当然不是因为我打的好,而是因为恰恰相反。不过本人也没脸皮厚到以此为荣,桓温所谓“不得流芳千古,亦当遗臭万年。”不是本人的信条。问题是我管不了我打的好烂,也管不了观众爱看。如果观众还觉得不过瘾,往往要拿话撩拨。倘若他们不知出于何种居心恭维本人,本人多半要谦虚一下:“不才操作、意识皆无足观,唯思路之流畅,战术之诡谲,盖有发前人之未发者。”而反之如果某路看官指斥本人打的之烂可谓亘古未闻,固也可以不得已而应之曰:“是非成败转眼间,输赢又争谁人算;楚霸汉高今何在,奈何世人看不穿。”之后大家怎么笑骂是他们的事,但这话我也总是要说。不然我怎么说?“鄙人天资愚钝,然痴心不改。”这话固然实在,确难免有失面子。记得以前和父亲谈过,中国很多文人政客,在晚年或者才尽之后会选择佛、老庄和红楼梦三者之一作为聊度余生的事业。不才妄自揣度,对其中相当的一部分人,其原因大抵有二:一是有无成果看着几无差别;一是显得高超出世,不易人间是非为怀。我举上面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无论是草野之民还是名士王侯,难免会用看破得失以显得超脱。可能既是为了唬人,也是为了唬己,当然其效果往往难尽人意。但保全面子乃是人生一大要事,岂可等闲视之?才智非强求可得,而无才又不可以为荣,固示人以“非不能也,是无欲也”乃不二之选。李煜当然不是这样。他从不讳言他的哀愁和痛苦。【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说这话的人只知道后主的好,而不知道后主好的缘故。还是王国维先生道的切实:“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有了君王的身份才会有君王的气质,不是唐王的李煜不会是后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不才生平诗爱少陵、小李,而词最推后主。后主词句特工,文情深切。读之每每令人不胜爱怜叹惋。更兼生于七夕,而没于七夕【注】。我辈凡人,直可以谪仙视之。如有某本旧小说是写那段历史的,后主多半要羽化而去,更不复以人间得失为念。可惜他完全不是如此。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他既没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拓疆之功,也没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守成之能。在沦为囚徒之后,连“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托词也没有兴趣。他的自叹他的愚蠢和懦弱,他怀念失去的往昔,每当想起当年的“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就要问道“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他不但没有大英雄的本事,也没有大英雄的气概。而就是这样的他,我们才对他的爱情,他的故国,他的宿命魂牵梦绕。他喊出了他的不平,道出了他的悔恨,诉出了他的无奈。他引出了我们的不平、悔恨和无奈。其中有关于自己的,有关于他的。他的伟大不在于他的看穿,他的平淡,他的坦然,反而就在于他的遗憾,他的哀婉,他的不甘。这证据就是已过千年,我们仍在为他的命运或悲伤或感叹,随他悲而悲,随他欢而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得到和失去都不是不足称道的,惟其如此,才有了不朽,和可称其为不朽的人。不才于此为不合平仄一首,虽不成器,而追思之心实诚,后主尚飨: 浪淘沙令:何处是江南?望国目穿。垂首襟上泪未干。方晓秦淮花月好,哪得人专?豪举谁比堪?拱手江山。送与后人做笑谈。金陵已远春已去,讨了谁欢?十一月初八韩某于历城【注】或曰后主死时当已七月初八。另:推荐人民文学版《李璟李煜词》,素不知注释者詹安泰先生之名,然读此书知先生必为不凡,遂查访大名,果不其然也。

百无一用是书生

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李煜太有才,人不能太有才。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词很美,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凑字,不想写了。

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文艺青年李煜的戏剧人生

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李后主尘世神游四十年,纸醉金迷,浮生若梦,生也七夕,死也七夕,一晃已过了103个十年了。昨夜夜读虞美人,遥想娥皇和小周后这双苦命佳人,李璟李煜这对糊涂皇帝,宋太宗这位阴险小贼,心中百感交织:当真是“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江南美景,向来盛产才子佳人。《新五代史》中说后主“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可是天生异相,才华横溢,重情知礼。但作为皇族世家,却是“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一个不知烦恼的享受分子,放到现代,就是一个红色家族的文艺青年。他是中主李璟第6个儿子,从小就没什么野心。不像老大哥弘冀,是个政治斗争觉悟很高、时时保持警惕的革命家——李煜为了躲他,免遭陷害,淡化家族身份,从小就立志成为文艺青年,不问国事,只关注于笔杆子:偏巧他五个哥哥都死掉,“小楼吹彻玉笙寒”,这子只好硬着头皮上阵,拿下了李璟穷兵黩武、贪污腐化之遗国,成了南唐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皇帝虽然是无心朝政,可只要北方的小贼不打过来,他每年上万上万地进贡金银绸缎,也还是能够勉强维持着金陵城里的歌舞升平——后主作为文艺青年的生涯,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娶娥皇开始,直到皇子得癫痫而死,母后归西,爱人离世——这是这位文青最得意的十年。娥皇这人,是个难得一见、女文青中的佼佼者。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后主和她经过组织认可,先结婚,再恋爱。真得算是喜遇知音,相见恨晚。两人每日每夜研究文艺理论,钻研戏曲考证与还原工作。艺术成果颇丰,后主由佳人启发了灵感,加之皇宫中成日进行的体验生活节目,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歌颂和平年代崭新生活的佳句,如: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描写宫廷舞会的狂欢,前半表现组织生活的丰富多彩,国家物产富饶,人民欢喜庆祝的大好场景;后半则偷偷侧写爱人,批评她马虎忘事,容易得意忘形,喝酒无量,不安于现状等等缺点。在红色刊物上发布,获得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并顺利加入作协——后来判他下课的赵头头读了他不少豆腐块,还发了“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家,岂为吾所俘也!”的赞扬,但这时文青已被判监禁,他弟弟也快上位,不能再弄他回来干个文艺部长了。女文青也在丈夫的协助下完成了“玄宗登月舞曲”的修复工作,这在当时是考古考证界的一件大事。生在又红又专的革命家庭,李煜同志的私人生活却是腐化堕落的,他自己也写道: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这便是文青骨子里那点小资情调最明白不过的表现:一觉醒来,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却和爱人一道喝点小酒,唱唱卡拉ok,还当众调情,影响风化。他这样做做也就罢了,还偏要酸酸地记录下来,故意暗指自己貌比潘安,这么自恋的一个人,难免不受到其它势力的排挤嫉妒。觉得自己帅也没什么,偏又有些年少轻狂,偏要说自己文笔也好,是个天才: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整首宣扬“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诗随羯鼓成”这句,才气不输给七步成诗的曹子建,傲气倒能胜得过李太白。堂堂一个皇帝,非要走花间派的庶民享乐主义路线,空谈忧郁,沉浸在酒水歌舞之间,人民群众心中自然是颇有微词。还有这首: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为了踏月光而归,轻视点烛人的本职工作,“休放”不愿作“勿放”..成全了诗人的豪气,但却伤害了工人阶级的感情。加之长期的夜宴活动耗资颇大,民间苛捐杂税如牛毛..人民虽然爱戴这位文学家,但生产生活上已经感到有些吃不消了,毕竟文人才子不能当饭吃,文青字里行间时不时的炫耀卖弄也让淳朴善良的老百姓们感到不悦,阶级矛盾当是越积越深。不过,文青虽然一贯恃才放旷,却总算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优点,就是对结发爱人忠心不二。江南多美女,后宫粉黛万千,他唯独忠诚于组织介绍结婚的娥皇,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十年,一心一意不离不弃——红颜易老,对于贵为皇帝的文青而言,这是十分难得的。民众也便容忍他,小贼们也便认为那清算的时机还未到来。李煜同志到目前为止的平坦人生路,是和他对爱人的感情紧密相连的。他写了很多词来说明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比如这首: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琐动,惊觉银屏梦。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以及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等数部作品,都借典型人物的神形深刻表现了文青夫妻感情生活的甜蜜美满和牢不可破。但可惜,这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文艺爱情,并非是因为文青定力强,而是没遇到更好的。待到娥皇生病,她妹妹来宫中探望时,文青暴露了他的无赖本性:妻子尚在病床上受着病魔的折磨,他倒调戏起小姨子来了: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分明是在写男女幽会。既然文青夫妻是组织撮合,先结婚后恋爱..那这里描写的事儿就明显是在讲他和小姨子偷情。“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的描写,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是小三的托辞——自己的亲姐姐还不知生死,她倒从医院溜出来和姐夫幽会,人民群众见到这样露骨又离经叛道的文艺作品,群情怎能不激愤呢?不,岂止群情激愤,天也生气——据史记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文青夫妻最疼爱的二儿子因为被猫吓到,得癫痫死了.本来只剩半口气的女文青,知道自己妹妹和丈夫乱搞,已经是气若游丝,等到得知这消息,很快就撒手西归了。女文青美若天仙,才貌兼备。错就错在在这组织包办婚姻里,信错了人,误以为同自己共枕而眠的是一生挚爱,最后梦想破灭,子亡、夫离、妹叛,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看来下次女文青自由恋爱时,都得先带上自己的妹妹做试金石,检验情郎的衷心才是。但或许文青的次次恋爱都是真心,也还当真念了旧情,只是这习惯要不得而已。原配死后,他前后写了很多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回忆娥皇的美色温柔,相聚短暂别离长,用强烈的今昔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又如: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拿“此情须问天”来为自己和小姨子的禁忌之爱辩解又: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对娥皇当时的心情进行了人文关怀。还靠谱一点的忏悔,是在爱人死后又作: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来寄托哀思。“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道出了文青丧妻悲戚之时,政治上也不好过。“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尽显出一位在暗流涌动的“顺境”中连受丧亲打击,隐隐约约看出大厦将倾、社稷堪危的皇帝之内心苍凉、哀怨和无奈。女文青也算是看破红尘,知道文青是个天生的情种..死前还是给了他面子,撰文原谅了他。但文青这家伙,爱人一死就想续弦。谁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档子丢脸事将他的母亲给活活气死了,只得再守孝三年。文青表面要去钻研佛道,但禁欲几乎让他发疯,三年丧期一满便赶紧与前小姨子成了婚,当时乃是北宋开宝元年之冬。此时人民群众早已看穿了文青腐化无良的本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道则人尽诛之..北方当局看透了这点,对此贪污腐化、危机重重、领导堕落的宝地采取了紧压政策。娶小三的第三年,弟弟李从谦作为人质被送到宋朝廷,传了三代的国号南唐也不要了,自称江南国主。次年正月又再自贬,将诏令改为教令,从此见宋王只穿紫衣;二月另一个弟弟也被作为人质,等李煜投降。下一年李煜想要受宋爵位以保命,人家不给;再下年想要弟弟回国,人家不给还要他去,他不去,别人围攻金陵,就把南唐给灭了。此后的三年可谓凄凄惨惨戚戚,成了正室的小三,现在寄人篱下,每天都被宋家小贼非礼,回来只能哭闹。文青没个办法,只好整天愁眉不展,借酒浇愁,作文艺工作也整天将故乡挂在嘴边了。比较明显的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稍隐晦些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以及: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他想要虔诚忏悔,却又不得要领。人家蜀后主还知道明哲保身,装傻留得一条小命。文青少个政治心眼,觉得自己被抓了不会再被批斗,每天都将故国挂在嘴边,成天想着反攻报复,终于被那赵姓淫棍赐了牵机药,七夕之夜,一命呜呼。转正的小三也没了生活目标,不久便随着夫君而去,找姐姐姐夫过那月宫的逍遥生活去了。总结:文艺青年李煜的故事教育我们,做人要低调,对爱人要忠诚,对组织要信赖,对群众要团结,对小三的诱惑要杜绝,对敌人要讲究斗争方式,对文艺嘛——千万不要太执着!p.s.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花前月下鸳鸯蝴蝶派的文青们,大多缺心眼,不是搞政治工作的材料。毕竟这世上出过几位孟德、几名弘历、几个老毛呢。p.s.s.人在国外多年,百家讲坛从未看过。然则中央台也说李煜是文青么,主流媒体如此调侃,倒也好生有趣..^^p.s.s.s.垃圾广告已清除。想要戏谑调侃的时候,我向来都是不写提纲的.有心去读的话,脉络也算齐全:1234点点细分的评,倒也不缺呢。

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归去也,天上人间!

提起这首<虞美人>,大家一定不陌生, 其作者就是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五代时南唐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兵南下攻金陵。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实质是软禁>。宋太宗即位,又封他为陇西郡公<今陕西一带>。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后主在软禁期间写很多诗。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李后主本来有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后人喟:”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2.0: 李后主有一首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怀念的女子叫<小周>,是李煜妄国后的凄惋之作!小周的姐叫大周,大周十九岁进宫,比其妹小周大十多岁,貌若天仙,通文史善歌舞好琵琶,比李煜大一岁,却深得李煜宠爱,其发型和服饰在当时为天下女子所效仿!这首《浣溪沙》据说就是为大周所作, 记录了他们的情乐……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3.0: 但红颜薄命,及其三十岁时突然病到,其妹小周奉招前去探望姐姐!李后主一见其宛如仙子,一频一笑便将李后主的心俘获, 那里还记得其姐大周的病情呢?有词《菩萨蛮》为证, 记录了他们偷偷的春云春雨!<手提金缕鞋…打亦脚去约会, 怕别人听见>…….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4.0小周进宫多日, 尽情享受着自已的青春,直到姐姐病危才去看她,大周问小周进宫多为何不见?小周不敢撒谎,以实相告。从此后, 大周一直侧身面朝床里, 至死不看李煜和小周一眼!5.0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 何处闻见旧人哭?从此小周代替了姐姐集万千宠受于一身!巧笑倩形,爱到极致,厮守得天昏地暗!可正应了那句老话:乐极生悲!四载不到,南唐覆灭,小周被宋帝掠进皇宫, 自此不知生死,!6.0李煜对第一个女子的爱并不彻底, 等到遇上更的女子而尽情相爱时却没有能力保护她,其悲何堪?我信其相思是真的, 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若其不生帝王之家,其爱有续\其词无作,只愿他: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走入京师的书,和某个相爱的女子红袖添香地安爱一生…….………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李璟李煜词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