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00437086
作者:(美)弗朗西斯·福山
页数:401页

章节摘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欧国家,极权主义也遭到失败。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程度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斯大林时代”全盛时期也没有达到苏联那样完备,也许有四分之一的经济从来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视野。当邓小平在1978年领导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时,许多中国人对50年代的市场和承包经营仍然记忆犹新,因此他们在后来的十年中能够充分利用经济自由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邓小平虽然继续在口头上忠实于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而实际上却在农村恢复了私有制,并把国家向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开放。经济改革的启动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对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的失败最早的明确承认。  国家允许存在私营经济,便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极权主义。从1978年到1989年间,以出现自发的经济组织、企业、非政府团体等为标志的公民社会,由于相对宽松的环境在中国迅速成长起来。中国领导人计算过,可以通过发挥中国现代化和改革的作用而不是死守马克思的教条来确保其领导的合法性。  然而,和苏联一样,政权合法性的获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现代化要求社会向外国思想和影响开放,它把权力从国家转移到社会。它带来了腐败现象,这是一党政治制度所无法克服的;而且在大城市,它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良好教育的、国际性的、相当于中产阶级阶层的精英。这些大学生,其中有些人曾在西方留学,他们熟悉中国之外的政治,他们不满意中国共产党那种允许较大的经济自由但不允许任何政治自由的不彻底的改革。  直到1989年夏季,当东德难民危机刚刚开始时,西方社会的许多人误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在东德和东欧其他地方生根,而且由于他们的自由,这些国家会选择一种人道的左翼替代制度。这种制度既非共产主义,也非资本主义民主。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种幻想。  ……

前言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此书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曾连续登上各类畅销书排行榜,被先后译为20余种文字。  1989年夏,福山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此论一出,在东西方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批评、拥护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形成了一股弥漫全球的“终结热”。几年后,在吸收并研究各种反馈意见和学术观点后,福山在前文基础上,撰写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  在本书中,福山在进一步阐释“历史终结论”的同时,还分析和阐释了“自由、民主”发展到顶峰后的“最后之人”问题,以此来说明“历史终结”后的人类状况。  “历史终结论”提出后,曾在国内学界引起过较大反响,有关研究部门为此举行过多次研讨会并发表一系列有关文章及评论。近几年来,“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仁慈霸权论”等一起,成为当今国际政治领域几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为分析研究“历史终结论”的来龙去脉及理论实质,加强对国际学术动态及学术信息的掌握与追踪,在此书推出10周年之际,我们译介出版了这部著作,将它收入《国际学术前沿观察》丛书。  作为中国读者,我们希望在阅读该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取批判态度。作为一名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福山的反共立场是十分鲜明的,书中不乏较为露骨的词句(为尊重作者著作权,本书未作删改)。对于其立场及观点,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对于其研究方法,我们认为明显偏颇。比如,书中他自始至终未分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以致将传统社会主义(指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与作为人类一种远大理想、实现之日将十分遥远漫长的共产主义混为一谈,甚至还将社会主义、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这些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其学术视野的片面与局限,希望读者一定要加以鉴别和批判。  该书2003年出版后,在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巨大反响,人们由此对“历史终结论”有了更为直接和全面的认识,这也是我们译介该书的初衷。诚然,由于出版时间的仓促和译者自身的局限,该书初版中存在着一些讹误和不当之处。本次再版,承蒙著名学者雷颐先生不吝指正,已将明显错讹大体更改,在此谨向雷颐先生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更多关心本书的有识之士惠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版时更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写得一目了然……雄心勃勃……一部涉及政治哲学中最热门命题的著作……福山有资格严肃讨论这个命题。  ——《纽约时报》书评  “历史的终结”让我全神贯注……福山论述得太雄辩了……他有力而又非常自信地向人们展示这个命题。  ——《波士顿环球》  它令人敬畏……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深刻、现实、重要……是对目前全世界的变化及其广度的非常深刻的研究。  ——《华盛顿邮报》  独到……有创意……极好的一本书。人们不论是否接受他的观点,都会把严肃的政治哲学寓于关于政治事件的讨论之中的,并因此大大地丰富政治哲学。  ——《华盛顿时报》

书籍目录

代序
第一部分 一个重新提出的老问题
第一章 我们的悲观
第二章 强权国家的致命弱点(一)
……
第二部分 人类的古老时代
第五章 世界普遍史的思想
第六章 欲望的机制
……
第三部分 为获得认可而斗争
第十三章 最初只是一场为纯粹名誉而战的殊死战争
第十四章 最初之人
……
第四部分 跳过罗德斯岛上的巨型雕像
第二十章 最冷血的怪物
第二十一章 劳动的精神动力

编辑推荐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是您今年(1993)所阅读到的最吸引人、最富挑战性、最深刻而且最重要的书!

作者简介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此书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曾连续登上各类畅销书排行榜,被先后译为20余种文字。1989年夏,福山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此论一出,在东西方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批评、拥护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形成了一股弥漫全球的“终结热”。几年后,在吸收并研究各种反馈意见和学术观点后,福山在前文基础上,撰写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

图书封面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1)福老爷子前段时间还来PKU了···(2)虽然福山的结论很偏激,但是从他的论述来看,他本人应该还是比较认同亨廷顿的“政经分离”;(3)福山说黑格尔“需求认可”的“最初之人”是人性的另一个来源,但是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承认这种人性来源于长年进化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呢?(4)看到第十七章,抛开福山本身是唯物还是唯心,目测之后的章节福老爷子想要表达如下意思:民主建制是资本主义体系下用来对抗唯物的物质生产体系的一个唯心的政治建构·······这个论证其实还蛮有道理的(5)福老爷子的论述功底其实蛮给力的(6)我能说福老爷子是个标题党么············整本书里他一边是唯心一边是唯实(7)综合评价的话这本书还是写的很给力的,福老爷子的功底绝对很霸气,虽然这本书的标题灰常的具有“意识形态"的味道,但其实还好。五星吧!
  •     1)福山福山是对历史有种直觉的人。他刚刚以《历史的终结》抱得声名的时候,电视台找他来做节目,同时来的还有其他的学者。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已经都看到这个世纪都发生了什么,起初自由民主有许多竞争者,苟延残喘的世袭君主制、法西斯独裁、共产党的极权主义,到了20世纪末这些竞争者实际上都不存在了。在我看来,自由民主制是政治的最佳形式。在这个制度下,人们能在普遍理性的基础上获得认可。共产主义瓦解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个体的尊严。”然后学院派的学者就说,在你所说的每个词都会引发争议的。学院派的人就是这样令人讨厌,他们都应该去研究语言学,或者流行的分析哲学。不可否认,这本书指出的很多内容是西方在二战以来,尤其是在冷战晚期早就被很多人零散涉猎,但没有系统论述的观点。最后福山借助黑格尔、尼采和科耶夫,把这副卷轴画全了。简单来说,他的观点是,历史是在终结,终结于类似西方普遍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但是终结后的同时却会造就一种“最后之人”,麻烦的地方在这里。为什么麻烦呢,就得从“优越意识”和“平等意识”两个概念说起。先说这“平等意识”。福山说虽然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不能用这种“物理化和经济化”的东西来完美解释的。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力量是一种来自于人类精神层面的力量:获得认可的斗争。人类最开始的时候,一种“最初之人”相遇后,经过血腥暴力的比拼,一些人成为主人,一些人成为奴隶。而历史就是奴隶为了取得认可,改变奴隶处境而奋斗的历史。奴隶为了获得认可:自由,尊严,体面的生活,而长久以来都在抗争。这种抗争中蕴含着一种我们熟悉的“平等意识”。用口语说就是“你(主人)和我(奴隶)都是一样的”。他们要争取这种平等。“优越意识”得从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论述的“灵魂三部分说”开始。树书里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欲望、理性和精神。对于欲望和理性比较好理解,而“精神”指的是一种人的超越意识。柏拉图使用“精神”这个词,马基雅维利使用“对荣耀的渴望”,霍布斯用“骄傲或者虚荣”,卢梭用“自尊心”,尼采用“红面野兽”。所有这些用语都指人需要把事物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心理:自己是第一个,然后才是周围的人、行为或万物。(P.186)如果一个社会已经达成了平等,在这样没有主人和奴隶之分社会里,每个人都成为了一样的人,他们被称为”最后之人“。这个时候这种“优越意识”、这种灵魂中的“精神”如何安放呢?!用口语说就是“我不要和你(大众)一样”。而这就是在历史终结之后的麻烦。支持历史终结的观点并不少。康德假定历史的社会有一个终点,即在地球上实现自由。他说“世界的历史不过是自由意识的进步”,世界普遍史的形成可以被理解为人人获得自由的过程。黑格尔将其归纳成一句名言,即:“东方国家发现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发现有一些人是自由的,而我们发现所有人都是自由的。”黑格尔认为,人类自由的载体是现代立宪制国家或我们称之为自由民主的国家,人类的世界普遍史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即人逐渐走向完全理性并达到一种在自己管理自己的自由国家中知道如何表达理性本身。2)终结和麻烦:黑格尔、科耶夫和尼采黑格尔的学说论述了“最初之人”相遇后,在分出高下后产生的“主人”和“奴隶”群体,而奴隶始终是拥有着获得认可的欲望。黑格尔赞扬了“精神”,也就是这种存在于“主人”中的贵族主义骄傲,那种克服了动物本能的自我保存意识、为了名誉这种虚无缥缈的精神追求而战斗的意识。黑格尔甚至设想一种没有物质占有欲望的人类。科耶夫认为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历史已经终结了。因为奴隶们已经觉醒并开始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平等待遇行动。之后的美国革命也是在类似的背景下发生的。社会进入“后历史”阶段,最后人们走向一个“人人平等,人人相同”的国家,而这些国家最后也会走向融合的趋势。科耶夫认为历史已经终结,思想家已经没有事情可以做了。所以自己就放弃了学者的身份,成为了一名欧洲共同体这个大联盟组织中的官僚,走上从政生涯。他认为剩下的就是促进这种历史的进程。科耶夫认为,人为获得认可而互相战斗,通过劳动与自然战争,这种历史被马克思成为“必然王国”,在其之上是“自由王国”,人在其间不再战争(互相无保留地认可),只需要少得可怜的劳动。(P.325)所以在他的眼里,“必然王国”正在坍塌,而一个“自由王国”正在冉冉升起。尼采凭借自己敏感的哲学直觉,继续丰富了关于“最后之人”的想象。在这种“没有抱负的人”的社会中,“谁也不想统治别人,谁也不想被别人统治,因为两者都需要太多的努力。”“没有牧羊人只有一群羊!每个人都要相同的东西,每个人都相同,有不同感觉的人将自愿走进精神病院。”尼采相信,除贵族外,不存在真正的人的杰出、伟大和崇高。换言之,只有“优越意识”(即被认可比别人优秀的欲望)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创意。人只有具备被认可为比比别人更优秀的欲望才能更出众。这种欲望不仅是征服及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也是交响乐、绘画、小说、道德规范或政府制度等所有人生值得拥有的事物的前提条件。尼采指出,任何真正的杰出,首先来自不满足,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反对,最终导致一场反对自己的战争。精神是人刻意寻求斗争和牺牲的一面,目的在于证明自己比一个胆怯的、贫困的、本能的、受生活制约的动物更好和更高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冲动,但对那些能感受到这种冲动的的人来说,知道自己仅仅在价值方面与他人完全一样并不能使精神得到满足。(P.344)受过现代教育的的人满足于闲坐在家中,对自己的心胸豁达和中庸感到庆幸。尼采的毒舌又来了,他笔下的拜火教的创始人说:“为此你们说:‘我们完全是真实的,没有信仰,也没有迷信。’于是你们挺起胸膛——可是,胸膛里竟是空的。”(P.347)3)历史的终结:小确幸和ISIS对于书里的描述,我想到的一个最近很流行的词汇,“小确幸”,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如果套用福山,或者说黑格尔和尼采的话语,那么追求“小确幸”正是没有抱负的“最后之人”的特征。这种微小的、只与自己相关的幸福感,显示出了与周遭和公共的隔离,是一种“最后之人”追求的状态。在每个人都在追求“小确幸”的国度,不用多长时间,一种精神层面的无聊就会开始泛滥,则“他们肯定与这种和平及繁荣开始斗争,与民主进行斗争”。1968年法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其深层次就是这种心理。学生们占领了巴黎并把戴高乐赶下台,他们并没有任何造反的“理性”的理由,因为他们中间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一个地球上最和平、最繁荣的社会中饱食终日的人的后代。然而,正式由于他们的中产阶级生活中缺乏斗争和牺牲,才导致他们涌上街头与警察发生冲突。他们中间许多人尽管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但对更完美的社会却没有完整的构想。抗议的内容并不重要,他们所反对的只是他们生活在一种没有理想的社会中。(P.373)这种从心理层面的解释其实很早就出现过。那么对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年轻人参与到ISIS中,在自己的国家从事这种恐怖活动,我们也能看着这种精神匮乏的端倪。他们需要成为英雄,但是在这个只能从事商业才能成为大英雄的时代,那些对于经济面不屑一顾的人最终需要找到其他渠道的发泄这种精神、这种“权力意志”、这种“优越意识”。他们必须将自己投入到一种“崇高与伟大”之中,这样做一位渺小的生物才能收获存在的意义。所以“优越意识”既在推动人类发展过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潜在危险。这里面有一种“统治的欲望”,一种将自己的位置置于普通人头上的冲动。而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比他人更有价值,或曰更加优秀,那么他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独裁者的潜质。历史上,一些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宇宙的真理,那么不配合的人就是妨碍自己实行“天道”的障碍物、是自己深信的滚滚历史车轮前的螳螂,那么在这种高下有别的情况下,处于下面的人本质上成为新的奴隶,主人可以对于不听话的奴隶实施惩罚,甚至从肉体上消灭。那些年纪轻轻从发达国家跑到叙利亚接受训练的人,他们首先是有信念的人。他们接受严酷的训练,严格遵守《古兰经》的教义,把自己扮演成现代文明社会里的苦行僧。他们认为现代人堕落了,淹没在消费主义的泥潭里不可自救,而自己这种“受苦”才是对于精神的磨练。这个时候他终于感受到了自己从众人的泥潭里浮现而出,成为了一个可以感受到的存在。他们为了对抗这个由“最后之人”组成的社会,为了凸显出自己的“优越意识”,将自己投入到一种“崇高”之中。只有拥抱这种“崇高”,他们才能活下去。信仰!对,我们是有信仰的,你们这些没有信仰的苟延残喘者,他们心里这样想。至于信仰什么反而好像不再重要了。这些最有信仰的人干了最坏的事。4)为什么要抨击“欲望”?在整本书的论述中,福山对于人性三个组成部分的“欲望”一直持着一种冷嘲热讽的不友好态度。他说“庸俗的经济原因”,他鄙视那些只为了保住自己人身安全的人,他赞扬贵族精神、赞扬“最初之人”在相遇后胜利的“主人”,他用恶毒的词汇形容“最后之人”,因为在他的眼里,抱负是人成为人的标志。他抨击共产主义社会中执政者用金钱和“保加利亚的假期”来诱使国民的道德堕落,和极权主义政权为虎作伥。而同样资本主义经济中,不过是变成了“个人成长”和“个人启发”,同样在说叫我们放弃某种战斗的原则。福山流露出一种类似尼采的“权力意志”,他显然不满足于某种安宁的平等状态,他对于人们追逐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显示出某种失望。好似我们人类在他的眼里每个人都变成了在一种平等的温室里、秉持消费至上主义的“最后之人”。我理解福山,他就是自己口里所说的那种具有“冲动”的人,心中充满着“权力意志”,对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他清楚的知道这种“优越意识”的黑暗面,但是还是不会改变的自己的观点。因为他认为如果人失去“精神”,只剩下“欲望”和“理性”,那么就完了。又或者,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抨击欲望,是因为通过这种鄙夷,作为生活在没有抱负的“最后之人”的社会里的人,这彰显了自己的“优越意识”吗?欲望根植在人性之中,有人把欲望当做是人没有退去的动物性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观点既荒唐又牵强附会。按照他们的思路,那么人性应该纯化到一种没有欲望的境地,只剩下理性和精神。可这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完全是不着边际的幻想。作为消灭欲望的一个例子是共产主义运动中对于“自私自利”的消除,它要把人都改造成“一大二公”的“新人”,一种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的人,它酿成的灾难是有目共睹的。欲望被肯定为人性中正常的(正常的=不加以道德评价地看待)一部分是完全合适的。那么抨击和怠慢“欲望”的人,他们是每一天都在反对自己的人,反对作为人的自己。5)“精神”真的会衰退吗?或许福山对于人性还有着系统性的认识偏差。根据他的描述,人性的这三种成分是可以变化,或者说有种此消彼长的感觉。他认为在“最初之人”的时候,因为环境险恶,战斗和牺牲是一种常态,所以成为主人、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种信念流淌在贵族的血液里,这种战斗精神满溢于社会的很多地方。而在进入自由民主的、每个人都获得了普遍认可的社会后,人们接受了一种“奴隶道德”,这时人不再追求荣誉,不再为“精神”将自己的双脚放在钢丝上和刀刃上,跳美丽的华尔兹。人们将自己隐没在人群中,或者说众人淹没了个人,总之在人性中,“欲望”和“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精神”走了下坡路,走向晦暗无光,它处在真正的衰退之中。福山借助托克维尔对于美国民主社会的观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托克维尔就已经完全了解贵族社会过渡到民主社会后会失去什么。他指出,民主社会不会创造贵族社会所特有的华而不实的东西,例如是诗歌、形而上学的理论和法贝热的复活节蛋;另一方面,它却制造大量的丑陋但很实用的东西,如机床、高速公路、丰田牌轿车以及预制结构的房屋(现代美国曾试图这样做,以至于它最辉煌最受宠的年轻人会制造一些既不美观也不实用的东西,例如律师每年制造堆积如山的诉讼文件)。然而,与人在道德和理论领域某种可能性的丧失,精细的手工艺术的消失便不足挂齿。这种可能性是贵族社会从容和刻意反功利主义精神所带来的。”在上一小节中,已经论述了福山对于“欲望”的嫌弃。那么对于“精神”的衰退他当然是惋惜不已。在福山的概念里,好像人作为人,有一些“人性”更加的“本质”,更加的可以称之为“人性”。那么这里就会产生错误和偏差。人的属性并没有哪一种属性“更本质”,或许更应该称为人性的主要部分,人性的这三个部分就像三个点一样,依据环境,时而隐去时而出现。作为人性中的一部分属性,他们没有数量和程度大小之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生活在日本社会的很多人来说,他们完全不关心政治,将自己的“优越意识”全部花费在工作精神以及各种娱乐上。他们可以被看成是一群“最后之人”。那么是不是他们的精神就已经完全蜕化以至于消失了呢,他们没有什么战斗和抗争的意识了吗。这完全要看事态的发展,今年夏天的大规模抗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现在的政府突然决定要派遣几万人去海外参加战争,那么埋藏在一般市民心中的“公民”意识——可以想象——将会苏醒。面对自己将被当做奴隶对待的时候,这种意识就会被唤醒,“精神”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隐退了。黑格尔认为,在现代生活中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是主人驯化后蜕变为经济人。但是他意识到这并不意味精神会因此而消失,而是转化为一种全新的(他相信)更高级的形态。福山在书里也论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优越意识”转化为了工作精神和体育精神,甚至民族主义精神。民主政治也为人的野心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选举政治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其间,候选人与其他人进行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方面的观点交锋,在与他人竞争中获得公众的认可。(P.359)而对于绝大多数“后历史”欧洲国家来说,世界杯已经取代军备竞赛作为民族主义追逐冠军的主要发泄渠道。科耶夫说过:他的目标是重建罗马帝国,但此时是重建一个多国足球队的罗马帝国。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具“后历史”时代特征的一个州,那里的人们热衷于高风险的休闲活动,如攀岩、滑翔、高空跳水、马拉松长跑、铁人运动,等等。这些运动虽然毫无目但却能使参加者摆脱资产阶级安逸生活。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如果诸如战争这种传统形式的斗争已经成为不可能,而且如果广泛的物质富裕使得经济上的奋斗不再需要,有精神的个人必定要开始寻求其他的一种能赢得认可的发泄活动。(PP.361-362)尽管精神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但是自由民主社会公认的社会理想(也就是“平等意识”)和“优越意识”意识之间的冲突问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最后,福山没有得出详细的结论,他指出人类将经历“大规模的精神战争”,而后趋于某种一致的方向性。“人类不是会盛开千姿百态美丽花朵的无数蓓蕾,而是奔跑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一辆辆马车。”6)对未来的脑洞在结尾的部分,福山稍微提了一下一种循环历史的可能,也就是人们生活在了一个“人人平等、人人相同”的国家之后,长久以来的为寻求的“平等”也终于达到了,但是由于人性中的“精神”部分没有办法长时间地在这样的贫乏的环境中生活,他需要“优越意识”,“如果未来的人厌倦和平与繁荣,找寻新的精神斗争和挑战,就有可能所产生的更可怕的后果:我们现在拥有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在瞬间杀害数百万无辜的人”(P.378)所以这种可能就是我们将因战争而被炸回到“最初之人”,从那个争夺主人和奴隶身份的阶段开始。所以一方面存在着在未来我们成为无忧无虑的、专心于自身利益的最后之人的危险,也存在着相反的危险:回归到为名誉进行血腥战斗的最初之人,这个时候使用的只能是现代武器了。但是从人类有记载的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看,这种愚蠢的举动发生的概率或许和外星人袭击地球使得文明退化到最初的情况的概率差不多。人是常常干愚蠢的事情,但长时间的、系统性的愚蠢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不然我们人类也不会存活到现在、不会在工作之余还讨论历史是不是正在终结的问题。“精神”,或者说“抱负”、“野心”潜伏在我们人的心中,将以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的形式引领我们。我觉得,人类唯一可以重现某种团结与战斗精神的机会是和外星智慧生物展开某种形式的对抗。这个时候人们超越了所有个人的身份标签和利益追求,第一次所有人拥有了同样一个敌人。同仇敌忾在这里成了“同球敌忾”。这是有战争的情况下,如果在和平繁荣的情况下,人的“优越意识”和斗争精神,最终会和宇宙开发进行结合,而这将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最具挑战的事情和最能战胜和平与繁荣带来的无聊的利器。我们人类将会把抛弃地球作为以后几百年的志业。而在宇宙开发获得关键性成功之后,人类会头也不回地走向一个以现在的头脑无法准确预见的未来。所以在上面这些政治哲学家所说的“最后之人”后,还有着新的人。这些人也就是福山在这本书最后一段话里讲到的那些“大多数马车都到达了同一个城镇,我么无法知道车上的人是否会环顾一下新的环境,当发现这个环境并不适合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再把目光投向一个新的、更遥远的征途”的人的后代(这个“新的、更遥远的征途”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离开地球的时候并没有哭泣。对于我们现在的历史他们并不熟悉,也没有兴趣了解。他们忙于自己的宇宙探险,同时大部分的后代早已不再通过有性繁殖来进行延续。国家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互相之间只要确认对方是人类就可以。那个时候他们的灵魂仍然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组成的,只不过表现形式和追求对象发生了变化。在没有遇到外星智慧生物之前,他们和我们一样孤独。虽然不知道遇到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但作为茫茫宇宙中有意识的一群存在,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寻的,这时“人类从哪里来,有没有使命”这个问题将成为他们精神追寻的终极问题。祝他们好运。(20151130)
  •     智商太低,纯粹的屁股之作,和作者的洋和相间的名字相得益彰,你们感受下。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福山的代表作
  •     很多概念、书名的翻译和现在通行的版本不太一样。
  •     年初读的一本书,解决了我很多问题。
  •     现代政治科学的探讨理路总是最直接地被时势限定,福山也不例外。本书政治哲学层面的探讨似乎新见解不多,对马大胡子的理解也是人云亦云
  •     没读完,不读了。哗众取宠之徒。
  •     简单阅读了国际关系的部分 觉得太琐碎了
  •     福山的这本书通过论证历史发展的方向性,强权国家特别是独裁专制社会的弱点和必然消亡,试图证明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中间部分引用黑格尔、尼采的哲学理论,论证人类为获得认可而斗争的精神动力,很难读。结尾也草草论及当今自由民主社会的一些平等问题,例如种族问题,论证并非自由民主社会的致命弱点。虽然关于历史终结的观点并不敢苟同,但福山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
  •     “狗只要给它吃的,它可以整天躺在太阳底下睡觉,原因是对现状十分满足。它不关心是否其它狗过得比它好,或者狗事业是否有成就,或者世界上遥远的地方有狗正遭受虐待。”
  •     不错
  •     又散又啰嗦。。。
  •     “最终”是伪命题
  •     福山最著名的作品
  •     很难想象这是1992年写的书,福山的预见力实在厉害~
  •     有它自己的逻辑 但还是觉得有点呵呵
  •     民主自由已經勝利的傻話。
  •     很有名的书,可惜没赶上活动时再买
  •     笑喷了,评论区一群5毛在冷嘲热讽。以前自认为自己真理在手,XX主义就是历史的终结,其他都是剥削阶级反动思想。现在其他国家都沦陷了,就剩下老哥儿几个了,又开始论证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道路,极权主义和民主自由没啥区别
  •     抛开明显的政治倾向不谈,其对意识形态的精妙论证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值得肯定和借鉴。黎明还是黑暗,也许只有历史能给出合理的答案。
  •     耶拿战役
  •     回头看看
  •     4,实际上也不低了,很大一部分都是黑格尔哲学概念的引入,有些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有些没解释清楚,从引入“对认可的追求”开始就不是很有说服力,不过黑格尔本身这个观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     历史的终结,值得一读
  •     终于看完了,很不好懂,翻译的太机械。2星完全是给翻译的。
  •     这本书是一本让人浑身不舒服的书,却也在迫使我们面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困境。在课堂的要求下读了一二三五章。最大的启发无疑是作者从形而上的角度论述社会发展的根基,走的是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同的道路。民主的发展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但随着根本的认可的问题的解决,最后之人将不复为人。书里包含太多观点,引人深思,让人不安。我们都是快乐的小猪。
  •     福山在该忧虑的地方过于乐观,在该乐观的地方又忧心忡忡。历史会不会终结于民主自由制度我不知道,但专制体制的崩溃是一定的。
  •     人类历史已经不是第一次终结了,黑格尔主义者已将终点定在1806年。再被福山终结一次也无所谓。评判大势的理论总是像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也会成为下一块石头。
  •     启智之书
  •     折扣真给力
  •     颠覆了我很多观点。
  •     任何观点论证的回溯或多或少都要回到人性,但仅凭人性中一点‘承认,’来推导出整个人类的命运,肯定有失偏颇。
  •     中文版的书名就像一首歌一样
  •     似乎蛮多老师不喜欢福山啊,不过书的思路想法我都还是很喜欢的。试图重新塑造普遍史的叙述方式,从20世纪人们对民主的悲观情绪出发,再阐述极权主义的弊端……
  •     鉴于作者近几年都质疑了这本书,我就不说什么了……对那个四象限图印象比较深。
  •     “为获得认可的斗争”到“为斗争而斗争”。
  •     so ambitious
  •     似是而非
  •     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黑格尔的”获认可之欲望“的运用,开启了政治哲学的另一片天空,不同于霍布斯、洛克的一套解释体系。PS.轻立Flag,读黑格尔。
  •      草草一翻。全篇的主旨就是证明自由民主制是人类最终极的制度,然而所举的事实道理我大多已经知道。只不过是站在人类二十一世纪初期对于过去历史趋势的一个总结而已,缺乏对人类未来的想象力,无法跳出自身眼界。
  •     非常有启发。
  •     通达之人,集大成之做
  •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     隔靴搔痒,自由与不平等那章最戳。扭过头来读科耶夫
  •     题目有点虚张声势,只是对民主政治的追捧和自信。看完,总隐约觉得福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
  •     2017年
  •     反正我是没看明白
  •     去年在清华见到了福山先生。选取了本书让其签名。
  •     非常受启发的一本书
  •     本书是对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历史终结”思潮的阐释与批判,不过对于政治理论、政治思想的入门读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指示了一些古典政治学著作的读书门径。
  •     大名鼎鼎的书,对社会制度的反思,专制能快速增长,自由民主社会把人当人,反思专制,思想控制,缺乏合法性认可,必须经济长期增长,接班人制度内乱,计划经济和巨大浪费。创新需要自由和民主,写得太深刻,一针见血。
  •     从世界局势的现实性和政治哲学的理论性来论证民主自由制度的合理性,合理!<有点被说服了,但是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结合上好像论证得不太好>
  •     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和“最后之人”有几分相似,我相信不存在什么“历史的终结。
  •     书生。自由主义的书生。
  •     完全不懂了( ̄∀ ̄)一脸懵逼
  •     肤浅,黑格尔罗里吧嗦扯了一堆理性,一下没胃口了。 怎么有点野心的都喜欢人类宇宙历史终结之类的话题。 最近发现,所谓学术著作大多是马后屁之类文章。 但是历史会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     功力不够,看不懂,西方政治哲学涉及得比较多,柯耶夫、黑格尔、尼采、托克维尔,感觉是在讲精神、欲望、自由,还有民主、平等、专制……
  •     作为贵族意识形态的人的终结。为认可而斗争是贵族的意识形态,一种已经死了的价值观。把人的精神追求简化为“为认可的斗争”,“为了纯粹的荣誉而不惜牺牲生命进行战斗”,并认为这就是推动历史的最终动力,洋洋洒洒,一派胡言。这种书呆子气是多么令人可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