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9
ISBN:9787800943355
作者:冯骥才
页数:346页

章节摘录

  市井人物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酒婆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冯五爷  冯五爷是浙江宁波人。冯家出两种人,一经商,一念书。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所以冯家人经商的成巨富,念书的当文豪做大官。冯五爷这一辈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几位兄长远在上海天津开厂经商,早早的成家立业,站住脚跟。惟独冯五爷在家啃书本。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都说这一辈冯家的出息都在这五爷身上了。  冯五爷二十五,父母入土,他卖房地、携家带口来到天津卫,为的是投兄靠友,谋一条通天路。  他心气高,可天津卫是商埠,毛笔是用来记帐的,没人看书,自然也没人瞧得起念书的。比方说,地上有黄金也有书本,您捡哪样?别人发财,冯五爷眼热,脑筋一歪,决意下海做买卖。但此道他一窍不通,干哪行呢?  中国人想赚钱,第一个念头便是开饭馆。民以食为天,民为食花钱;一天三顿饭,不吃腿就软,钱都给了饭馆老板。天津的钱又都在商人手里,商界的往来大半在饭桌上。再说,天津产盐,吃菜口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于冯五爷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便在马家口的闹市里,选址盖房,取名“状元楼”。择个吉日,升匾挂彩,燃鞭放炮,饭馆开张了。冯五爷身穿藏蓝暗花大褂,胸前晃着一条纯金表链,中印分头,满头抹油,地道的老板打扮,站在大厅迎宾迎客,应付八方。念书的人,讲究礼节,谈吐又好,很得人缘。再说,状元楼是天津卫独一家宁波馆,海鱼河虾都是天津人解馋的食品,在宁波厨子手里一做,比活鱼活虾还鲜。故此开张以来,天天坐满堂,晚上一顿还得“翻台”,上一长,赚钱并不多。冯五爷纳闷,天天一把把银钱,赛一群群鸟飞进来,都落到哪儿去了?往后再瞧帐,哟,反倒出了赤字!  一日,一个打宁波帮工来的小伙计,抖着胆子告诉他,厨房里的鸡鸭鱼肉,进到客人嘴里的有限,大多给厨子伙计们截墙扔出去,外边有人接应。状元楼有多少钱经得住天天往外扔?  冯五爷盛怒之后,心想自己嘛脑袋,《二十四史》背得滚瓜烂熟,能拿这帮端盘子炒菜的没辙?这就开刀了。除去那个打宁波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没动,其余伙计全轰走,斩草除根换一拨人,还在后院墙头安装电网,以为从此相安无事,可帐上仍是赤字,怎么回事?  又一日,住在状元楼邻近一位婆子,咬耳朵对他说,每天后晌,垃圾车一到,一摇铃铛,打状元楼里抬出的七八个土箱子,只有上边薄薄一层是垃圾,下边全是铁皮罐头、整袋咸鱼、好酒好烟。原来内外勾结,用这法儿把东西弄走。这不等于拿土箱子每天往外抬钱吗?冯五爷赶在一个后晌倒垃圾的时候,上前一查,果然如此。大怒之下,再换一拨人。人是换了,但帐本上的赤字还是没有换掉。  ……

内容概要

冯骥才,当代作家和画家,生长于天津。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巳出版各种作品集近五十余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由《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三十种。

书籍目录

关于乡土小说(代序)市井人物  苏七块  酒婆  冯五爷  认牙  好嘴杨巴  张大力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炮打双灯鹰拳奇人管万斤逛娘娘宫闲扯——《怪世奇谈》序神鞭——《怪世奇谈》之一三寸金莲——《怪世奇谈》之二阴阳八卦——《怪世奇谈》之三神灯前传

编辑推荐

  冯骥才领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掀起了一股全国范围内的乡土文化热潮,让长期以来始终行走在主流文化艺术边缘的乡土文化资源正式登堂入室进入公众视野。

作者简介

《乡土小说》作者冯骥才领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掀起了一股全国范嘲内的乡土文化热潮,让长期以来始终行走在一主流文化艺术边缘的的乡土文化资源正式登堂入室进入公众视野。

图书封面


 乡土小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无聊躺床上读,有几篇刚开始没读进去,后来读起来觉得挺不错。乡土味儿很浓的小说,让我想起了陈忠实的《白鹿原》,新一代作家貌似很少这样的文章了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装帧设计和内容,都很满意,但字太小了,不大满意。哪怕定价再贵点,也别这么小的字啊!
  •     蛮有意思的呀尤其三寸金莲,不过我记得除了这本里清末民初背景的故事以外应该还有几个解放前后背景的民俗小说??怎么找也找不到,痛苦
  •     文笔好,情节吸引人,用地道的天津话表现出来,很有特色。常常想,为什么不把这样的作品拍成电视剧呢,那样电视剧市场也不会象现在这样冷清。
  •     1-3 奇人异事...太有趣了..
  •     最初看他的书是从小小说开始,一直觉得他的书很好,《一百个人的十年》《三寸金莲》等我都很喜欢,这本《乡土小说》大致的看了一些,价钱便宜质量还不错哦!
  •     用天津话读完的书~
  •     三寸金莲写得好. 果真是卫嘴子
  •     作者: 痛骥才 这是怎么个情况。。。
  •     曾经看过冯老师的一些作品如《雕花烟斗》、《一百个人的十年》,偶尔上网时看到了这本书,购买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寸金莲》和《炮打双灯》、《神鞭》三部,而不是冲着为主的《市井人物》。但细细读下来,市井小说间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把天津卫当地的风土人情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表达的淋漓尽致卷首,故事短小精悍,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明珠,璀璨耀眼。只是字体太小,读起来吃力不少,希望今后出版社有所改进。
  •     冯骥才是个一流作家。重点推荐《三寸金莲》。
  •     上初中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三寸金莲,那时就已被他小说中丰富的天津味道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现在已为人母,再读他的小说,特别是三寸金莲,就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看到它的时候其实是在超市里,一见是冯骥才老师的著作,马上迈不开步地拿过来看。正准备扔进购物车,忽然想到了当当:我总得去当当看看有没有货吧?万不能被超市里的原价引诱回家上网,欣喜若狂地发现:当当有货(还顺便多买了一本《一百个人的十年》,可惜的是没有了图文版的《三寸金莲》)书一翻开就像是在看星爷的电影《功夫》:市井之徒、屠狗之辈、乌合之众,集小家于大成折服于冯老师就是因为《三寸金莲》,之前在《收获》杂志中看到的,念念不忘至今;本书中有收录,但是缺少插图,而且我严重怀疑那本《收获》里的插图也不全。然后是某年不知在哪个书店淘到的冯老师的专著,里面包含有《炮打双灯》和《奇人管万斤》,前者曾经有同名电影,主演是宁静和巫刚(也只是有朦朦胧胧的印象),人物形象倒确实符合原著,具体电影如何,还没看全过(昏);小说生动形象,似乎能看到美丽的花炮在天空闪烁,久久不褪。《神鞭》却是看了电影的,陈宝国的玻璃花,印象尤深;但是原著却没看过,此次正好补漏本书从封面到装帧到排版布局全无挑剔,极中本人之意。《神鞭》、《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总称为《怪世奇谈》,按说通常不是先入为主、就是压轴的好,我却偏偏喜欢这个承上启下的《三寸金莲》——好家伙,小脚里面怕不真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呢!当初从杂志里看的时候有一张戈香莲的真人图,今日想来,莫不是冯老师的大作?可惜了没买到正式的图文版,哎呀可惜可惜《神鞭》比电影中的情节要更曲折一些,但戏剧化的场景也少了些,同时原著里对玻璃花的命运比较怜悯,给了他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下场不是毙命(记得电影里是恶贯满盈了)。《鹰拳》看得比较解恨,但是却也感叹中华绝技“传子不传女”之类不肯外传的规矩,这使得很多优秀的武功、技艺至今都慢慢失传了,只能从文艺作品中见到它们的精彩片段《奇人管万斤》则是描述了一名风尘侠士,为了帮助一个孤苦无依的卖艺男孩报杀师之仇而伪称为他师叔,待男孩艺成之后带他报仇并全身而退,自己却再度侠隐的曲折故事——藏龙卧虎的天津卫,还有多少这样的传奇?如果没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还原,恐怕又会湮没于历史感念亲恩的是《逛娘娘宫》(虽然只是保姆的亲情),迷惘而痛苦的是《神灯前传》(可不像好莱坞的系列电影,等到观众腻歪之后才拍前传),这都是之前未曾看过的作品,贪婪地读完,如同享受了一顿大餐《市井人物》居于卷首,篇篇短小精悍,如光芒四射的珍珠,浑圆无瑕,独立而耀眼——长篇见功底,短篇见功力——冯老师的文字,足可当得此句
  •     冯骥才先生的一本小说合集,写得都是天津卫的旧人旧事。冯先生小说的语感特别好,写的那些事儿也多是过去市井中的小人物们,带着一股子浓郁醇厚的天津味儿。这本书是他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包括《市井奇人》、《神鞭》等名作在内的多部中短篇。
  •     有趣,三寸金莲
  •     冯骥才的故事总能攫住人的好奇欲,对于民间的神秘
  •     大师果然不一样里面的小故事很好看慢慢品尝更有另一番味道真是太喜欢了
  •     初看冯老师的故事,是在小小说里面,短短的篇幅勾画出那个时代天津市井小民的故事,非常之鲜活,所以爱上了。。。这本书印刷不错,纸张也很好,拿在手里非常有感觉。。。。呵呵,准备慢慢品尝~~~
  •     很生动
  •     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把天津卫当地的风土人情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表达的淋漓尽致!
    如果你想阅读关于市井传奇故事一类的书,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