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得太多的女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恋爱 > 爱得太多的女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50203167
作者:[美] 罗宾·诺伍德
页数:252页

从感性到理性

爱情,一个长久不变的,近似永恒的,令人向往的一个境界。而物质往往达不到或者比拟不了这种境界。因为她感性,所以要超越的永远只能是自己;因为她感性,所以物质的付出有时只是一种附属而不计较得失;也是因为她感性,所以满足不了的是自己对于她的欲望。 如果爱情便得理性,那么也许我们不会看到《西厢记》、《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令人感动、欣喜、向往的爱情故事,也不会看到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类言情小说、电视剧。爱情需要感性,她是填充这世界的温暖元素,她是柔化这棱角的润滑剂。 但是可以感性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理性,不去计较得失,不去放弃底线。或许是我们所想的预期与所得的收入不成正比,或许是我们有些强人所难——《爱得太多的女人》是一本已经发型了25年的关于爱情、关于付出的心灵书籍。让迷失在所谓的“爱情”中的女人去重新认识这段情感,重新认识自己,并非是让你放弃爱情,而是在爱情之中找回自己。书由许多案例故事组成,而这些故事有着各自的典型特色,比如对于爱情痴迷,迷恋敏感于男性对自己的关怀,并时刻想把握住的人;比如觉得性交与性爱是可以等同的人;比如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重复了父母悲剧感情的人等等。在这些事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单单仅限于个人的行为,而会牵扯到从小到大的家庭氛围、父母感情的影响等等。然而在这些赤裸裸的真相事实面前,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可能会感觉到痛苦,会觉得不相信自己的爱是有问题的。 书名其实能够很好的说明一起,有时候爱情有问题,往往不是爱的不够,而是女人爱得太多,没有空间,想要得到的也同样的,让人满足不了。正如原来很流行的一句话说到的那样:“爱情就如同手中的沙,你抓得越紧她流逝的越快。”更何况,爱情不单单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双方的互相的舍取安慰,自己认为的爱情方式,不一定也是他人所认为的爱情方式,也许就像是没有接通的电话一般,我们都在说,却没有收到任何讯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时自己深陷其中而不得自知,如何的判别自己是否爱得太多,也是书中为我们提供的一个讯息,只是要面对问题比逃避否认问题更痛苦。但是要破土重生、浴火涅槃获得重新的自我精彩,定是要舍弃些什么。 去减少一些感性的虚无浪漫,去多一些理性的逻辑距离,爱情需要浪漫的营造,亦需要冷静的空挡去歇息。这是一条在多余的感性之中去需找理性的道路,是一条将我们的爱情世界铺设的更美好、更温暖、更安心的一条路。

【转】女人魅惑男人无需爱的太多(夏季紫罗兰)

标签: 情感夏季紫罗兰原创 分类: 博客话题 一个女人,还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就会很娇羞的做下一个美梦。梦中有自己相爱、心仪的一位白马王子。她和他手牵手,朝夕相伴于一片爱的芬芳中。世上对于女人来说,一句“我爱你”无疑是一句最动听的语言。世上也唯有女人最为多情,在两性世界里,唯有女人会永远把爱情,把自己的感情当做自己的全部。通常,一个被一位女人深深爱着的男人,他淡淡的一句话就会具有无法想象的魔力。他可以让一个女人很长的时间里六神无主,垂头丧气。也会让一个女人在顷刻间眼里含着泪,脸上却已经绽放出喜出望外的笑颜。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爱的彻底,爱的纯粹。在爱情世界里,在男男女女的两性世界里,也唯有女人会常常奋不顾身的为了爱,为了自己所爱的那个男人而不知不觉迷失自己。是的,爱情中,我们女人真的具有为爱付出,为爱倾其所有的,一种超越了自己全部的爱的勇气。爱一个人到了至深至切的意境时,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理智,乃至我们的世界,真的,真的往往会不受我们的掌控。我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所爱的那个男人,往往看不到那些,那些一路掠过的风格迥异的美丽风景。但是,当我们付出了爱,付出了情,付出了自己的所有,自己的全部,在“爱”中沉沦,在“爱”中迷失,在“爱”中只留下了所爱男人的一片小小的天地,为了男人,为了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了我们的青春,付出了我们的激情还有梦想,付出了我们的全部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得到男人同等的回报,得到男人给予我们女人应有的幸福与欢愉呢?真的,往往答案真的却是非常、非常残酷的。往往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眼里只有爱人,只有自己所爱的男人时,生活,无情的现实生活中,她得到的只是憔悴的容颜,难以倾诉的痛苦。还有,那日渐落寞的眼神,和不胜凄凉的悲苦。罗宾•诺伍德(Robin Norwood)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注册婚姻、家庭和儿童心理治疗师。她一直擅长于治疗爱情关系中不健康的相处模式,以及成瘾症,成瘾拖累症,暴饮暴食和抑郁症。她同时还是多部国际畅销书的作者,其中,《爱的太多的女人》畅销300多万册,被翻译成25种语言风靡世界,作为一部经典的治愈系女性读本,改变了千万个“她”的人生。《爱得太多的女人》让我们思考:当爱带给你的不是欢乐、幸福,而是痛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真的就意味着爱得太多了。当我们和密友和闺蜜谈论的大多都是他,他的想法,他的问题,时时处处都是考虑着他的感受,而且,我们可以自己找理由原谅他的冷淡,原谅他的坏脾气,原谅他的喜怒无常,甚至奚落,几乎所有的话语满满的围绕谈论的都是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真的爱得太多太多了。用心地去爱一个人,我们可以说是爱的痴迷,爱的伟大。但是,当这份爱已经深深的让我们纠结,让我们痛苦,让我们深深的迷失,深深的失落的时候,我们要明白,真正的爱情,需要的是欢乐,惬意与幸福,而不是痛苦、落寞与无助。亲爱的,在爱情的道路上,你还在迷失,还在痛苦,还在继续日复一日的自欺欺人,在无尽的眼泪中告诉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改变他,可以让他感受到你的付出,可以让那个坏男人带给你渴望的幸福吗?在《爱得太多的女人》这本书里,多个女性真实的情感婚姻案例,女作者心灵鸡汤式的智慧语言,一语道破天机的睿智观点,都会让你真正找到生活的方向,找到改变生活的想法。把自己从爱得太多的生活模式中彻底的解脱出来,让自己不再为爱痛苦,为爱挣扎。你会从一个爱得太多而受伤的女人,变成一个爱自己足够多的女人,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种幸福。“爱得太多”真的是一种自虐性的疾病,它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治愈?如何疗伤?女人的情感与爱情如何才能变得更健康?懂得接受新生活,懂得脱胎换骨让自己生活的更出众、更幸福的女人,更应该懂得该怎样去用心接受这一本让女性惊醒的经典著作,因为,它会让你从书中找到自己一直想要的那种答案,想要的那种风轻云淡的生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4778c0102dtks.html

你是爱的太多的女人吗?

耐心的看一下下面的几点,你就知道你是否是爱的太多的女人自以为独立,坚强,爱自己的我从不承认自己会属于这类女人然而看过几个案例之后忽然发现总是会在里面的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一刻心里一惊直觉的先否认拒绝然后把书扔到一边笑嘻嘻的对自己说这种心理治愈的书总是如此夸大症状扩大范围别想了别看了可是在某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忽然看见床边这本书我再次拿起来放到包里车上继续翻看渐渐地接受了承认了敢于直面自己的诸多问题看看爱的太多的女人的特征(选了我有共情的几条)1.她们自己很少得到照顾,试图以对别人的特殊关照,来满足自己没有获得的需求,特别是对待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帮助的男人。 2.由于她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她们所渴望的爱抚和温柔,所以对她们所熟悉的“感情上不容易接近的男人”作出下意识的反应,试图用自己的爱加以改变。 3.由于自己十分害怕被抛弃,她们付出一切努力,防止关系破裂。 4.只要能够“帮助”和她们生活在一起的男人,做出多少努力,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代价,她们都在所不惜。 5.由于她们在个人关系中十分熟悉缺少爱的感觉,所以她们情愿等待和希望,并做出一切努力试图讨对方的喜欢。 6.在与伴侣的关系中,她们情愿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和过错。 7.对自己的尊重程度降到危险的最底线,在内心深处,她们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幸福,她们更相信,她们必须去争取享受生活的权利。 8.她们急切地需要控制她们的伴侣和左右他们的关系,因为童年很少经历过安全,她们企图控制人和环境的努力,被她们定位为“助人为乐”。 ......你是否曾经爱过不爱你的人你明知道他不爱你,可是你没办法单方结束自己的感情,你想尽办法改变自己就是为了让他爱你你是否会因为性爱上一个人你觉得你们之间有着完美的sex你觉得如果不是爱怎么会如此呢,只要他要你会想尽办法去满足他你是否有着救世主的情节,觉得这个人非要你疼爱不可别人都看得出来他不够好,不适合你可是唯独你看不出来你觉得你有义务去拯救他“一个被成瘾症控制行为的病人所寻找的不是让他康复的人,而是在一起能让他安全地保持病态的人。” 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摸摸承受家庭暴力的人不选择离婚反而会去维护那个打她的人任何的吸引都是双方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磁场你的磁场所吸引的一定是适合你的那个人而当你是一个爱的太多的女人请相信我你的恋爱 你的婚姻 甚至你的交友和生活都会莫名的混乱甚至糟糕书里有很多案例爱上瘾君子的爱上工作狂的爱上惯性出轨男的......爱的太多和酗酒其实都成为一种瘾而这种成瘾的影响会从情感发展到生理方面。例如:强迫性进食,强迫性偷窃...当然最重要的并非是我们知道自己属于爱的过多的女人而是当我们意识到了之后如果让自己康复还是蛮希望身边对自己有期待有要求的姑娘看看这本书的虽然有点稍专业倾向可是并不影响你去理解并不影响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改变而改变才是我们最期待的不是吗?

纽约时报销售第一恐怕也是头衔

童年真的非常重要,一个不完整的、受过无数伤痛的童年生活对你的人生有着毁灭性破坏,如果你有极强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并清楚地明白于人于已这都是一种病态的恶劣影响时,那就努力做出改变,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被完善的过程。有的时候,你所经历的道路上会处处荆棘坎坷,而人们往往却只会看到结果。看这本书时往往会有种强烈的代入感,作者笔下地那些女人无疑是可悲可怜的。怎么说呢,女人最关键是自爱,那样才会有人爱。以及文章真的很一般,纽约时报销售第一不知真假。每个片段的例子感觉离自己生活太遥远,读前半本还有信心,后面的感觉太差劲了。举例子的内容远远大于总结,谁要看这些血淋淋地例子呢,那挺没意思的。可能这本书的思考大于理论。

【雨枫试读】学会爱

学会爱 如果一个人的爱有成果,他一定也爱自己;如果他只能爱别人,那么他根本就不能爱。正如素黑所推崇的“学会爱,超越爱”;做好一个人,爱情只是入口,出口是更大的爱。 可很多的时候害怕被抛弃,所以愿意做任何事情来 keep ,愿意等待,愿意期盼,并且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地取悦他,;习惯他的存在,不管付出有多大的代价,不怕麻烦,愿意承担责任、负疚感和责难。这种卑微到尘埃里的爱,让自己觉得不配得到幸福,严重缺乏安全感,就好像上瘾的毒药般,感性总是赢过理性的那一面……天晓得,灰暗暗的人生只当被他拥入怀中的那一刹那,世界变得明亮起来。 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也许唯一能避免的痛苦,是试图回避痛苦所造成的痛苦。不要走钢丝,不要在痛苦和欲望之间,寻找爱情;要忠于自己,不要委曲求全;要敢爱敢恨,不要哭哭啼啼;不要怕伤害你最爱的人,爱是种能力;女人不要做爱情的苦主,要勇于付出、敢于索取,不做默默流泪的红蜡烛。 喜欢这句话——最珍贵的爱情,由爱自己开始。必然值得拥有更好。 王殷

爱即十字架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许多“爱得太多的女人”,作者罗宾斯伍德告诉我们,她们对爱已经出现多样性的“上瘾”,这种上瘾有着无法控制的诱惑力,而上瘾却是充满着一个爱的秘密,残酷的惊人耳目——“爱”是我们都无法承受的字眼。回顾她们上瘾的经历,我有种深刻的苦涩感:“我若不是内心阴暗,会爱上你吗?”,又想起一句古文,“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们的爱似乎总需要一种类似执念、迷恋、沉溺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在绝望的人生,勇敢地用力活下去。如此盲目的爱,期冀可以换得长久?这只是一个寂灭的过程!她们在婚姻上的失败,并不是找错了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不清楚;选择爱情,也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婚姻其实是两个人携手的生活,而不是你我各自为营的“类同居”。婚姻是解决你的人生问题,不可能再用经营爱情的方式去经营婚姻了,如果不这样,那么注定是一段中途夭折的婚姻。“爱得太多的女人“不懂爱,不会爱,不能爱,因为她们对爱有阴影,而这些又大多与童年的不幸有关,比如父母婚姻碎裂,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父母的酗酒等恶习,还有青少年的恋情失败,精神的深度抑郁等现象。世界太寒冷,她们只想要一方小小的温暖。内心挣扎的她们天性有着对爱情近乎病态的渴望,轻易地放纵自己沉溺,将“爱上瘾”这种癖好量子化的放大,越来越不可自拔。所以她们不发病那会儿,都是多么可爱的人儿。可是若出现上“爱得太多”的症状,又完全是歇斯底里,让人接受不了。我觉得,一个父亲能为他的小女儿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爱她的妈妈!!!希望作为父亲的你,多年以后不会成为一个羞于启齿的沉重的话题。男人喜欢要求女人奉献一切。当女人真的贡献一切时,男人又会因为不堪重负而痛苦。“爱得太多的女人”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一生,那些自私且无知的男人总是践踏这份沉重的爱,你之所以敢这么做,只不过是仰仗着她爱你罢了,其实你不爱她,是害了她。希望男人们可以接受她,她们无非要的是很多的安全感以及很多的爱。所以让一个女人快乐,就是要多多爱她,而不用去了解她。有的人一直忘不掉你的上一次爱情,还依旧惦记着,甚至于影响下一段爱情,我想何必执着于过去式,对于爱情,放得下,才能真正活得出来。还有爱情不可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永远。曾在一篇博客里瞥见一句电影的对白,深刻的触动:“妈妈。十字架是爱的标志吗?”“是的,孩子。而且爱也常常意味着十字架。”爱情和宗教最接近的一点,便是唯有相信的人,才有可能看到奇迹。这是一个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我不敢说我体会。我只是相信。希望作为女子的,请好好地,爱下去。爱即十字架。

值得读的书

当时将它作为临睡前的枕边书,原打算和其他类似题目的书一样偶尔翻翻,没想到会带来大的收益。作者诺伍德是一位情感的心理医师,这和国内很多作者如陆琪等人有很大不同。她从自己的执业经历而非人情世故或者所谓人性上去分析你的心理,例如你是否小时候觉得自己必须努力才能获得大人的爱和关注?你是否觉得不能让别人彻底了解自己,不然他就不会继续爱你?在和另一个男人相处过程中,你充分感受到痛苦、纠结、不安,你的肾上腺素分泌旺盛,你觉得自己是真的爱了;而你感受不到具有强烈刺激感的情绪时,你觉得对他没感觉,没有爱情。一句话,你经常爱上有问题的男人(成瘾者),喜欢有挑战性的情感?等等。我没有从这个角度解剖过自己的情感失败。我以为自己很正常。可是,诺伍德使用了大量的案例说明类似人群存在的问题,我找到那么多相符的症状。本书最可贵的地方,他提出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问题的根源,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走上康复之路: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摆脱控制与操纵等等)。也就是有科学的方法论。

【雨枫试读】《爱得太多的女人》书评

一网打尽从初恋到婚后的全部感情歧途,女性认识自己的最佳指导书。解开多年来情路不顺的谜团,讲出内心最真实的最黑暗的语言,女人可以这样理解女人。从小妈妈就说,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不要反驳,要反省,要听从,要上进,要听妈妈的话,要学会照顾家,女人是弱小,领导很少是女人,女人工资比男人低,女人不能离婚,女人不能主动要求男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女人靠不住男人,必须自己要劳动,女人没有安全感,婆婆看不惯媳妇,不能贪玩,不能享受……从小爸爸就忙事业,出门在外正常,来了客人负责接待聊天,女人躲在厨房里一边侧耳倾听对话一边手忙脚乱准备瓜果饭菜,家里衣服堆在那里,是女人来洗,还记得小时候,每隔几个周末,都要跟在妈妈屁股后面,身高也就到妈妈屁股的位置,推着自行车,架着两大筐衣服,来到公共浴室门口边一溜的水龙头下面,洗净水泥大池子,洗掉之前有人洗鱼的腥味,洗掉……放一池清水,一块肥皂,一袋洗衣粉,开始洗衣服,并不觉的累,反倒闻着新鲜衣物一阵轻松快乐,却总是心里有一处在转头之间,郁郁寡欢,总是感到不自由,没有玩耍的时间,总是觉得和母亲之间隔着一些什么,生活的重压之下,没有振奋的孩子能懂得的希望。有些事情是女人来做,男人不必做的。以为和男人的关系只是自己的问题,却没想到和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竟然有如此深刻的影响。想发现你自己的秘密吗?去看这本书吧,一定要!郭艳

本书梗概。致力于救治自己的内心。

当爱意味着痛苦的时候,我们就爱得太多了。【爱得太多的人的典型特征】※通常,你来自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你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你得到的来自父母的真正关爱非常少,你试图通过主动付出关爱来代偿自己这种未得到满足的需要,特别是关爱那些看起来在某方面很贫乏的男人。※因为你一直都无法把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变成你所渴望的关爱你的人,所以,你会对自己很熟悉的那种不付出感情的男人在内心深处做出相应,他能让你再一次尝试通过自己的爱来改变他。※由于惧怕被抛弃,你愿意做任何事情维持你们的关系。※只要能够“帮助”和你交往的男人,几乎怎样付出你都不嫌麻烦,不嫌费时间,不嫌代价昂贵。※习惯了缺少爱的个人关系,你愿意等待,愿意期盼,并且更努力地取悦他。※在跟任何一个男人的关系中,你都愿意承担远远超过50%的责任、负疚感和责难。※你的自尊心非常低,而且在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配得到幸福,而是相信自己必须挣来享受生活的权利。※因为童年时体验到的安全感比较少,所以你不顾一切地需要控制你的男人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将自己对他人和各种情形的竭力控制伪装成“乐于助人”。※在情感关系中,你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对将来应该怎样的梦想,而不是你的现实状况。※你对男人上瘾,对痛苦的情感也上瘾。※你易于对药物、酒精或者某种事物,特别是甜食上瘾。这种上瘾可能是由于情感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生物化学方面的原因。※你被那些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吸引,或者让自己陷入混乱、不确定的情感痛苦状况中,以此来回避对自己责任的关注。※你可能易于产生间歇性抑郁,试图通过不稳定的情爱关系所产生的兴奋感来防止这种抑郁。※你不会被那些善良、稳重、可靠并对你有兴趣的男人吸引。你觉得这种“好”男人很乏味。康复之路1.【寻求帮助】。要寻求帮助,你必须至少暂时放弃能独自处理问题的想法,你必须面对现实:你的生活状态一直在变差,而不是变好,而且要意识到,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你还是未能解决问题。这意味着,对于情况以及多么糟糕,你必须很诚实。当我们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回到从前的旧模式——强势、支配、控制、独自承担。不要安于暂时的缓解。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你的处境比你目前允许自己承认的程度更糟糕,而且你的疾病正在恶化。要明白你需要适当的帮助,你无法独自康复。如果你有伴侣,寻求帮助并不要求你愿意终结目前的关系,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也没有这种要求。当你遵循1~10这些步骤的时候,你和他的关系自然会变化。在自己还没准备好之前就切断与伴侣的关系意味着要么会重修旧好,要么会开始新的同样不健康的关系。如果遵循这10个步骤,你对于留还是走的看法就会改变。和他在一起将不再是问题所在,离开他也不再是解决办法。相反,和他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在怎样过自己的生活的整体背景下必须处理的许多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如果你身处这样一种关系之中,你们的关系可能会结束,尽管从任何方面来说都不一定会结束——如果你遵循这些步骤,那么这种关系要么改善、要么结束。这种关系和你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很多时候,忍受并不意味着对他的容忍,这是缺乏信心,如果自己不愿意继续耐心等待他从来没有给予过的关注,她不相信这段关系还能继续下去。更确切地说,她是不够相信自己值得获得比现在更多的幸福。这在康复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理念。你值得比目前过得更好吗?你愿意做点什么事情让自己过得更好?从第一步开始,去寻求帮助。2.【把自己的康复作为生活的第一要务】。这意味着你要下定决心,不论需要你做什么,你要愿意采取那些必要的步骤帮助自己。如果这听起来很极端,就想一下为了让他改变,帮助他康复,你愿意努力多长时间,然后把那种精力转到自己身上。这里的神奇之处在于,虽然你的全部辛苦和努力不能改变他,你却能用同样多的经历改变你自己。所以,要把你的力量用在能起好作用的方面——用于你自己的人生。这要求你对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这可能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把自己看的真正很重要、真正值得你关注和关爱。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永远不会有时间康复,你会忙于所有那些让你保持病态的事情。※你的康复将要比下列事情更重要:邀请你的伴侣吃饭跟他见面详细讨论事情避免他批评或生气让他(或任何其他人)开心;得到他(或任何其他人)的赞许旅行一段时间,暂时逃离一切(以便你回来的时候能忍受更多同样的痛苦)3.【找一个由能够理解你的同类人所组成的支持团体】。理想情况下,你会感到对别人某种程度的信任,但即便你仍然不能鼓起信心,你也能做到诚实。谈谈你对人、对团体、对治疗过程的不信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的信任感会由此开始增强。她们会帮助你记起自己阻截在意识之外的事情——包括一些事件和感觉。你会更了解自己。你会开始感觉自己好像有了归属,对于来自功能失调家庭的人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童年的经历会产生极其强烈的隔绝感。跟那些理解、分担你的经历的人在一起,你会开始感觉自己好像有了归属,从而产生你所需要的安全感和幸福感。4.【通过每天的练习,发展你的精神世界】。这意味着放下你的固执,别再非要让事情按照你认为应当的方式发生。固执,意味着你相信你自己有所有的答案。放下固执,意味着愿意保持镇静,开放心胸,等待外界给自己的指引。这意味着学会放下恐惧(所有的“万一”)和绝望(所有的“但愿”),并把它们换成你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想法和说法。这需要意愿,而不是信仰。信仰常常会伴随意愿而来。如果你不想有信仰,很可能就不会有,但是你仍可能找到比以前更多的宁静。这还需要你用“肯定语”克服旧的思考和感觉方式,并替换掉旧的信念体系。不论你是否相信有更高的力量,“肯定语”都能改变你的人生。没有精神世界的发展,你就几乎不可能放弃支配和控制他人,不可能相信一切皆有注定的结果。精神练习能使你平静,帮助你把视角从受害者心态变得振奋起来。这是你在危机中的力量之源。当你的感觉或处境令你无法承受的时候,你需要向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之源寻求帮助。没有精神世界的发展,你就几乎不可能放下固执,如果不放下固执,你就不可能采取下一个步骤。你将不能停止支配和控制你的伴侣,因为你会仍然相信这样做是自己的责任。你将不能把对他的生活的控制让给比你更高的力量。这不要求你操纵任何其他人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或成为你想让他成为的人。没有人必须为了让你感觉好而改变。由于你能得到精神滋养,你的生活和你的幸福变得更受你自己的控制,也更不容易受他人行为的破坏了。5.【停止支配和控制他人】。停止支配和控制,意味着不帮助,不提建议。让我们愉快地设想,你正在帮助、劝告的这个成年人有不逊于你的能力,可能没有你那么强的动力去为自己寻找这些东西,或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当你承担起责任,试图为他解决他的问题时,他就摆脱了对自己的人生所负的责任。然后你在负责他的幸福,而当你为了他而付出的努力失败时,你将成为那么受他责备的人。不支配或控制他,还意味着要跳出鼓励或赞扬他的角色。你很可能是在用这些方法试图让他做你喜欢的事情,而这意味着它们成了你操纵他的工具。赞扬和鼓励很接近于敦促,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又是在试图控制他的生活。想想你为什么称赞他做的某件事,是为了帮助他提升自尊吗?这是操纵。是为了他继续做你夸奖他的事情吗?这是操纵。是为了让他知道你为他感到多么骄傲吗?那会成为他的负担。要让他从自己的成就中培养自己的骄傲。否则,你就会危险地接近他母亲的角色。他不需要再有个母亲(不论他的母亲有多差),而且更确切一点说,你不需要他当你的孩子。这也意味着你不要再盯着他了,少关注他在做什么,多关注你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当你开始放手时,你的伴侣可能会“增加赌注”,以保持你对他的关注和对结果的责任感。他的情况可能会突然从不好变成更糟。随他去!他的麻烦是他自己应该解决的,不是你的。要让他对自己的问题承担起全部责任,他解决了问题也全是他自己的功劳。你要置身事外。这意味着一种分离,要求你把自己从他的感觉,尤其是从他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解脱出来。你必须允许他处理自身行为的后果,你不要从他的任何痛苦中解救他。你可以继续关心他,但不再照顾他。你要允许他找到他自己的路,正如你在努力找寻你自己的路一样。这要求你学会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这也是你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你必须学会不介入,给这个人足够的尊重,以便让这种奋斗成为他的奋斗,而不是你的。这要求你面对自己的恐惧,你害怕如果放弃控制一切,他会出事、你们的关系会出事——你要努力消除自己的恐惧,而不是操纵他。这要求你在害怕的时候用精神练习来支持自己,当你学着放开自己必须控制一切的感觉时,你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就尤其重要。这需要你看清事实,而不是只想着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当你放弃支配和控制的时候,你也必须放弃“等他改变了,我就会幸福”的想法。他可能永远不会改变,你必须停止试图强迫他,而且,你必须学会无论怎样都幸福。只要你专注于改变某个你无力改变的人(我们无力改变任何人,只能改变自己),你就不能把精力放在帮助自己上。不幸的是,我们更愿意改变他人,而不是努力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如果不放弃改变他人,就永远无法着手为改变自己而努力。你体验到的大部分疯狂和绝望,直接源于你试图支配并控制你无能为力的事情。从所有这些问题中解脱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再试图控制你无法控制的——他和他的人生。放弃支配和控制他人的另一个可能影响是,你必须放弃自己“乐于助人”的个性,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放弃,常常成为你对所爱的人所能做的最有帮助的事情。“乐于助人”的个性,是为了满足自我,如果你真的想有帮助,就放开他的问题,帮助你自己。6.【学会不对博弈上钩】。每个人在跟别人的互动中有时都会求助于博弈,但是在不健康的情感关系中,博弈则大量存在。它们是一些固定的回应套路,用来回避信息和感受的真实交流,并让参与者把自身幸福或苦恼的责任交到对方的手中。通常你和你的伴侣的角色,是在拯救者、迫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各种变换。当你意识到自己以其中的任何一种角色回应另一个人的话语或行为,就要当心了!你踏入的是一个由控诉、辩驳、责备和反责备组成的无望取胜的怪圈,没有意义,徒劳无功,而且有些丢人。停下吧,别再试图利用友好、生气或无助而让结果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改变你能改变的,意味着改变你自己!别再老想着一定要赢,甚至别再想着吵架,别再让他给你一个充分的理由或借口来原谅他的行为或忽视,别再要他一个劲儿地道歉。这要求你即便非常想用你所知道的能让博弈继续的方式回应对方,也别那样做。你要用一种能结束博弈的方式作出回应。我们所扮演的博弈角色不只限于语言交流,它们可以扩展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角色,或者是拯救者(支配和控制他人,以保持安全感),或者是迫害者(惩罚别人,要求别人道歉、补偿),或者是三种角色中最无能为力的角色——受害者(忍受他人反复无常的行为)。不论在对话还是生活中扮演其中的任何一种角色,你的注意力都不会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且会让自己停留在童年的恐惧、愤怒和无助中。只要陷在这些角色、这些博弈里,你就会觉得似乎是其他人在阻碍你实现幸福这个目标。一旦你放弃了这种博弈,你就面临着承担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完全的责任。事实上,当这种博弈停止时,你的选择(无论是你已经做出的选择,还是现有的其他选择)会变得更加明显,更难以避免。当你开始练习这个步骤的时候,你会需要运用放弃支配和控制他人所腾出来的全部精力,以避免自己陷入博弈中(即使宣称“我没有在博弈”也是一种博弈),通过练习,这回变得愈来愈容易,而且过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自我强化。你需要学会没有激烈争吵所带来的兴奋感的生活。这不容易做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自己的内心生活,起初可能会很无聊,但是如果你能忍受住这种无聊,它就会转变成自我发现。而且,你会为实行下一个步骤做好准备。7.【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这意味着在放弃支配和控制他人并放弃那种博弈之后,现在没有什么能分散你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痛苦的关注了。这是你需要开始在精神世界、支持团体和心理治疗师(如果你有的话)的帮助下,深刻地审视自己的时刻。这还意味着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目前的生活,既要审视让你感觉好的事情,也要审视让你感觉不舒服或不开心的事情。你还要审视过去,检查所有的美好记忆和糟糕记忆,以及你的成就、失败,还有受到伤害的时候和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全部审视,也需要写下来。要关注那些特别困难的事情。要从头开始写,写一份完整的经历。写太多了,但是这非常有助于你理清自己的过去,并开始认清你跟自己、跟他人的奋争的模式和重复的主题。当你开始这个过程后,要在停止前尽量完整地做完。等以后问题突然出现的时候,你还会想再用这个技能。也许起初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感关系方面。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可能想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写出来,写下自己在每一份工作开始前、工作中和结束后是什么感觉。要让你的记忆、思想和感觉自然流露。写的过程中不要检查内容之中有什么模式,写完再检查。你将不得不写很多,要花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它。对你来说,书写可能不是一个轻松或舒适的表达方式,然而,这是练习勇敢面对自身问题和缺点的最好方式。不要担心做的不完美,甚至担心做的不好,只要按照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去做就行。你所写的所有内容,都要对自己完全诚实、坦白。一旦你竭尽全力完成了这个过程,就要跟一个关心你并且你也信任的人分享它。这个人应该理解你正在为康复所做的事情,而且,对于你所写的关于你与男人关系的经历、你跟父母相处的经历、你对自己的感觉以及你生活中的大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人都能够纯粹只是倾听。你选择的这个倾听者应该明显具有同情心,而且能理解你。这个人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白,你不需要评论。不要建议,不要鼓励,只是倾听。在康复的这个阶段,不要让你的伴侣当那个听你讲述这一切的人。你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可以选择是否跟他分享自己所写的内容,但现在还不合适。你是在让一个人听你写下来的内容,以便你能体验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被人接受的感觉。这不是为了抚平情感关系中的褶皱,其目的是自我康复,就是这样。我们总是沉湎于责备他人造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幸,同时否认这是我们自己的过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种方式像癌症一样危害我们的生活,必须要连根拔除,而办法就是仔细、努力、诚实地看待我们自己。只有把你的问题和过错、以及你的优点和成功都看作是你的,而不是跟他有某种联系的事情,你才能采取步骤改变需要改变的事情。首先,你将很可能放下心中埋藏的对过去许多事件和感觉的隐隐的内疚感。这会帮助你扫清道路,让你允许自己的生活呈现出更多的欢乐和更健康的心态。然后,由于已经有人听到了你最糟糕的秘密,而你并没有因此被摧毁,你会开始在这个世界上感觉安全。当你不再责备他人,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的时候,你就能自由地采纳各种选择了,而在你把自己看作受害者的时候,你看不到这些选择。这回让你做好准备,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中对你没有好处、令你不满意或满足的方面。8.【培养自己欠缺的方面】。培养你需要发展的任何方面,意味着不要等待他改变,你才好好生活。还意味着不要等待他的支持——无论是在经济上、情感上或实际事务上——你才开始或改变你的事业,或你才回到学校或做你想做的其他事情。不要依靠他的合作来制定你自己的计划,而要当做除了自己之外你无人可以依靠。要考虑到所有意外事件,而不把他当做可以利用的资源或借口。如果在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抗议说,你的计划没有他的合作就不可能实现,那么,请你自己考虑一下,或跟一个朋友做一次头脑风暴,如果你连认识都不认识他,你会怎样做。你会发现,当你停止依靠他,而利用你的所有其他选择时,你的生活很有可能会颇见起色。培养你自己,意味着积极追求你的兴趣爱好,如果太长时间以来你都忙于关注他,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那就开始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找真正吸引你的东西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久以来,你把那个人当做你的事业,当你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并探索什么东西对你自己的成长有好处的时候,你会感觉不舒服。你要愿意尝试,让自己拥有很多不同的体验,以便你能发现真正吸引你的东西。培养你自己,还意味着冒险:做你知道自己需要做,但却一直没鼓起勇气做的事情。这是勇往直前的时刻。生活中没有错误,只有教训,所以你要走出来,让自己学习生活想要教给你的东西。首先,为了发挥你的潜力,扩展你对于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事的看法,每天要做两件你不想做的事情。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学会多照顾自己,少关注他人。为了让自己高兴而敢于说不,而不是为了让他人高兴而说是。清楚明白地提出你的要求,哪怕要冒被拒绝的风险。然后,要学会给你自己一些时间、关注、礼物。保证每天给自己买点什么,可以成为教你学会爱自己的很好的一课,礼物的价格可以不贵,但老实说,越不实用、越不必要的礼物越好。这是自我放纵的一种练习。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好事的源头,而这是个好的开始方式。关键是要想想你自己,想想你当天想要什么礼物,然后要允许你自己既体验接受,又体验付出。我们往往非常擅长为他人付出,但是在给予自己方面却非常缺少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你将时不时地需要做一些非常困难的事情。当你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将不得不面对自己心中出现的可怕的空虚感。要让自己感受这种空虚,不论它有多么强烈,否则你会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寻找另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要欣然接受这种空虚感,并要明白你不会总有这种空虚感,而且,通过保持平静并感觉它,你就会开始用自我接受的那种温暖感觉填充它。我们的自我意识是通过我们为自己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培养自身能力的方法所形成的。如果你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其他人,你肯定会觉得空虚。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你将不需要为了平衡自己的生活而找一个跟你相反的伴侣。像大多数同样境况的人一样,你很可能过于认真和负责。除非你积极培养自己活泼快乐的一面,否则就会被那些具有你所欠缺的特点的男人吸引。另外,培养自己会让你成熟起来。当你实现了你的所有潜力,你也会对你的责任、你的选择、你的人生负起全部责任,这样,你就会欣然接受成年状态。除非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负起责任,我们就不是完全成熟的人,而是在成人躯壳内的一个依赖他人的、恐惧的孩子。最后,发展自己,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因为你是一个能充分展现自己、有创造力的女人,而不是没了男人就不完整(并且因此而害怕)的女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越不需要伴侣,你就越能成为好伴侣——而且你会吸引更健康的伴侣(更健康的伴侣也会吸引你)。9.【变得“自私”一点】。对你来说,“自私”并不意味着你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冷漠、残忍、不替他人着想、以自我为中心。要记住,对你来说,变得自私是为了放下自我牺牲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练习。健康的自私意味着什么:你要把你的幸福、你的渴望、你的工作、游戏、计划和活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最后一位——放在满足所有其他人的需要的前面,而不是后面。你期望甚至要求你们的感情状况和双方关系要让你感觉舒适。你不试图改变自己以适应不舒服的情况或关系。你相信,你的愿望和需要是非常很重要的,满足它们是你的职责。同时,你给他人权利承担起满足他们自己愿望和需要的责任。你必须认真倾听内心有关什么对你有益、合适的声音,并按这种声音去做。通过倾听你自己的暗示,你才能形成健康的自我之心。到目前为止,你很可能一直是心灵感应般地收集到其他人想让你怎样做的暗示。要把那些暗示屏蔽掉,否则它们会继续淹没你自己的想法。最后,变得自私点,要求你认识到自己很有价值,你的天分值得展现,你的满足和他人的满足同样重要,你最好的自己是你给这整个世界,尤其是那些跟你最亲近的人的最好的礼物。如果没有这种对自己的坚定承诺,你容易变得很消极,你发展自己就不会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只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尽管变得自私(也意味着变得诚实)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但这不是你的最终目标,你的目标必须是成就最好的自己。克服你遭遇到的所有困难还不够,你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自己的潜力要发掘。当你获得了对自己的尊重,并开始尊重你的渴求和愿望时,你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做。为你自己和你的幸福承担起责任,会给那些因为你的不快乐而感觉内疚、感觉对此负有责任感的人极大的自由。10.【和他人分享你的体验和知识】。这意味着你要记住这是康复的最后一步,而不是第一步。总想帮助别人,总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是我们疾病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为自己的康复付出极大努力,就不要开始这一步。这意味着在向别人分享你的经验之时,不是向她们提建议,而只需解释什么对你起了作用。也意味着不要指名道姓或责备他人,你已经康复到这个阶段,应该知道责备他人对你是无益的。这还意味着,当你遇到一个与你背景相似或跟你以前的状况相同的人时,你愿意谈论你自己的康复过程,而不需要强迫那个人做你为了康复所做过的事情。这里不允许支配和控制,正如你以前跟男人的关系中不需要支配和控制一样。你必须说出自己深切的感激之情——为能坚持到现在,为一路上他人的分享给你带来的帮助。你需要真诚,并愿意放下你的秘密和你的“好面子”的需要。最后,你必须能够做到为他人的付出不少出于你的自我满足。我们以前大部分“付出”实际上都是操纵。现在我们足够自由了,能够自由滴付出了。我们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充满了爱。现在,分享这种爱,而不期待任何回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你相信自己有心理疾病,你还需要认识到,像戒酒的酗酒者一样,你有可能会退步。如果不时刻保持警觉,你可能会恢复旧的思考、感觉和相处方式。跟别人一起努力,有助于时刻明白自己曾经病得多么严重,以及自己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这能防止你否认自己的问题曾经有多么糟糕,因为他人的故事会跟你的故事非常像,你会满怀同情地记住她和你过去的生活。通过谈论这些事情,你给他人带来了希望,也认可了你为自己的康复所经历的所有的挣扎的合理性。你会获得对自己的勇气和人生的了解。你会帮助他人康复,并保持自己的康复。那么这种分享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健康的自私行为,你由此通过始终实行那些将让你受用终生的康复原则,而进一步促进了自己的幸福。【下面是已经康复起来的女人的特点】她完全接受自己,即便是想要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也是如此,她有基本的自爱和自尊,这是她小心培养、有目的地发展起来的。她接受别人本来的样子,不试图为了满足她的需要而改变他们。她了解自己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感受和态度,包括性方面的。她珍惜自己的各个方面:她的个性、她的外貌、她的信念和价值观、她的身体、她的利益和成就。她自己证明自己,而不是寻找一个男人的情感关系来赋予她自我价值感。她的自尊足够强,所以她能愉快地与他人相处,尤其是不做作的好男人。她不需要被人需要才能感到自己有价值。她允许自己开放心胸,并信赖合适的人。她不害怕别人深入了解自己,但是,她不需要被人需要才能感到自己有价值。她会问:“这种关系对我有益吗?能让我成为我有能力成为的那种人吗?”当跟一个男人的关系具有破坏性的时候,她能放弃,而不会产生活不下去的沮丧感。她有支持她的朋友圈和健康的兴趣,陪伴她度过危机。她能把自己的平静心态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过去的所有挣扎、跌宕和混乱都失去了吸引力。她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她知道,成功的情感关系必须是伴侣之间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而且,两个人都要有能力亲密。她还知道自己值得拥有生活带给她的最好的一切。【康复过程包括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并希望自己能不再那样做。接下来,我们愿意为自己寻求帮助,然后为获得帮助而实际迈出第一步。在那之后,我们进入的康复阶段要求我们致力于自身的康复,并且愿意继续我们的康复项目。在此期间,我们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思考和感觉方式,曾经感觉正常和熟悉的事情,开始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不健康。当我们开始不遵从旧模式,而是着眼于从改善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幸福的角度做选择时,我们就进入了下一个康复阶段。在整个康复阶段中,自爱都在缓慢而稳步地增强。首先,我们不再怨恨自己了,然后,我们越来越容忍自己。接着,我们对自己的优秀品质很快也越来越欣赏,然后自我接受也得到了发展。最后,真正的自爱得以形成。一旦自我接受和自爱开始形成并扎根,我们就准备好了有意识地练习轻松自在地做自己,而不用再努力取悦他人,不用再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和爱而费尽心机地表演。虽然停止表演、放弃这种举动是一种解脱,但也会令我们恐惧。当我们只是自在地存在而不是刻意做什么的时候,会突然产生一种笨拙和极易受伤的感觉。当我们挣扎着相信,本真的自己值得被对我们重要的人爱时,总是想着要为他至少稍稍表演一下;然而,如果康复过程有进展的话,我们也不愿意回到旧的行为和操纵方式中。停止表演的最初感觉就像是身体被冻僵了一样。当我们不再愿意处心积虑地制造一种效果时,我们会有一段无所适从的痛苦时间,知道我们真正爱的冲动有机会被听到、被感觉到并得到发挥。放弃旧的策略,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伴侣再也不靠近、再也不爱、再也不照顾、再也不帮助、再也不安慰、刺激或诱惑。但是,随着康复,我们跟对方相处是要表达本质的自我,而不是为了试图在他身上引起回应、制造效果,或让他改变。我们呈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不隐藏、不算计、不伪装、不掩饰。我们担心如果让一个人真正看懂我们、了解我们,我们就会被排斥——我们首先必须克服这种恐惧。然后,当包围并保护着我们的所有情感界限荡然无存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不恐慌。这种相处方式要求我们在情感和精神上同样赤裸相见、不设防。难怪两个人之间这种程度的相通非常罕见,我们害怕的是,如果没有了这些界限,我们就会溶解消失。为什么冒这种风险是值得的呢?因为只有当我们真实展现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真爱。当我们以真实的自我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我们被爱,就是我们的本质被人爱上了。在个人层面上,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你自己,在感情关系中,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你自由的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这种行为只有在没有恐惧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不仅要克服不敢做真实的自己的恐惧,还必须避开那些会以其行为和态度给我们造成恐惧的人。不管你在康复过程中变得有多么愿意真诚待人,还是会有一些人的愤怒、敌意和攻击行为会阻止你的真诚。对他们不设防就是让他们虐待你。隐私,只有对那些与我们的关系沐浴在信任、爱、尊重以及对脆弱的人性怀有共同敬意的人们——你的朋友、亲戚或爱人,你才应该放低你的界限并最终消除界限。康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随着相处模式的改变,我们的亲密关系和朋友圈和会改变,我们会改变自己与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对父母,我们会变得不再那么弱、不再那么气愤,往往也不再那么迎合他们了。我们会变得真诚许多,往往也更宽容,有时还能更真诚地爱。对孩子,我们的控制会减少,担忧和内疚也会减轻。我们会更轻松,更多地欣赏他们,因为我们自己能够放松下来,并更欣赏自己了。我们会感到能够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孩子们因此也能更自由地这样做了。我们曾经没没完没了地同情过的朋友们,现在可能让我们猛然意识到她们过于痴迷和不健康了。而且,当我们与她们分享那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时,我们不会让自己承担起解决她们问题的负担。过去,我们的友谊标准是彼此都不幸,现在换成了更有回报的互利互助。总之,康复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你的生活,这几页纸不足以为你一一预测,而且有时候改变会让你不舒服。不要让那种不舒服阻止你。害怕改变、害怕放弃我们所熟悉的认识、做法和状态,会阻碍我们蜕变成一个更健康、更高贵、更真爱自己的女人。阻碍我们的不是痛苦(我们已经忍受过惊人的痛苦),而且是如果不改变就没有任何希望缓解的痛苦。阻碍我们的是恐惧,对未来的恐惧。我所知道的面对恐惧并跟恐惧作斗争的最好的办法,是跟那些在同一旅途上的同伴旅行者协力而行。要找一个支持团体,在那里,其他成员跟你有同样的过去,并且在向共同的目标进发,或者有人已经抵达了你想达到的终点。跟她们一起上路,朝新的生活方式迈进吧。

【雨枫试读】读后十感

1.她完全接受自己,即便是想要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也是如此。她有基本的自爱和自尊,这是她小心培养、有目的地发展起来的。 2. 她接受别人本来的样子,不试图为了满足她的需要而改变他们。 3. 她了解自己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感受和态度,包括性方面的。 4. 她珍惜自己的各个方面:她的个性、她的外貌、她的信念和价值观、她的身体、她的利益和成就。她自己证明自己,而不是寻找跟一个男人的情感关系来赋予她自我价值感。 5. 她的自尊足够强,所以她能愉快地与他人相处,尤其是不做作的好男人。她不需要被人需要才能感到自己有价值。 6. 她允许自己开放心胸,并信赖合适的人。她不害怕别人深入了解自己,但是,她也不会让那些不关心她的幸福的人利用她。 7. 她会问:“这种关系对我有益吗?能让我成为我有能力成为的那种人吗?” 8. 当跟一个男人的关系具有破坏性的时候,她能放弃,而不会产生活不下去的沮丧感。她有支持她的朋友圈和健康的兴趣,陪伴她度过危机。 9. 她把自己的平静心态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过去的所有挣扎、跌宕和混乱都失去了吸引力。她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10.她知道,成功的情感关系必须是伴侣之间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而且,两个人都要有能力亲密。她还知道自己值得拥有生活带给她的最好的一切。 李燕

【雨枫试读】书评《爱得太多的女人》

看书的封面以为是本小说,打开一看才知是一本心理治疗的书。很有趣的话题,内容却是颇显沉重,一个个爱得太多的女人粉墨登场,诉说她们因爱得太多而受伤的故事。不能说不伤感,不能说不心疼。本书的作者从心理治疗师的角度冷静而客观地记录她的观察和分析,并从专业的角度给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说是“有益”,其一是因为只有旁观者清,爱得太多的女人们往往不自知,不觉自己有“病”,不认为自己需要帮助,甚至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故事。只有在心理治疗师这里才有机会说出来,从而心理治疗师才有机会聆听,并作为旁观者客观地分析。这对身在其中不能自拔的爱得太多的女人来说,自然是有益的。其二在于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是治疗受伤的心理,她们有能力追本溯源地分析出爱得太多的成因,并且冷静地,甚至是冷酷地指出一个方向。也许是良药苦口,治疗过程是痛苦的,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勇敢到可以经受这样的过程。书中提及的有一些爱得太多的女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了改观,可见作者的建议是有益的。常言道“开卷有益”,从开启思路的角度上说,本书的确可以让人重新思考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一般说来,女人总是喜欢将“爱”挂在嘴上,放在心上,以“爱”为生活重心的也往往是女人,因“爱”受伤的也大多是女人,我们常说女人是爱的生物,因爱而生,为爱而死,喜怒哀乐均受爱的左右。但我们从不知道爱得太多是一种病态,是有因可循,有法可冶的,也不知道有一群人因爱得太多而成为一种病的现象。读过此书后,豁然开朗,爱得太多并非不应该的一种存在,也不用自责过于放纵自己的情感,应该认识并承认“爱得太多”是需要治疗的,而且可以治疗的。对于含蓄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习惯于将爱隐藏,宣扬爱反而是有悖常理的,更不用提“爱得太多”了。但其实这样的病理现象依旧是有的,只是更难发现罢了,治疗当然也更难。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若是由专业之外读者的阅览倒是可以帮助自我诊断和治疗。最后摘录书中的一段话结束本短文:“对于爱得太多的女人来说,她的主要疾病是她对无回报的情感关系的痛苦和熟悉感上瘾。确实,这源自于童年时期所形成的伴随一生的模式,但是,为了开始康复,她必须首先处理目前的模式……努力改变自己,才是她唯一合理的做法。”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蒋怡

直面了残酷和丑陋,方能以勇力束腰

  因为写着很烂的情感专栏,所以很羞愧地受到了很多女性的信任,大家会通过邮件,或是聊天,告诉我他们正遇到的各种感情问题,日子久了,我们也会聊到幼年成长时的环境,久而久之,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现象:一位有糟糕父亲的女性,即使她已经受够了父亲的糟糕,想尽一切办法逃离父亲的阴影,她成年后,却常常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糟糕的男人(很多时候这两个男人糟糕的方式可能不同,但程度绝对谁都不输给谁),并对他非常痴迷,哪怕她已经意识到这两个人是一类,仍然乐此不疲地付出,当然也乐此不疲地被虐。就像中了毒一样。  针对这种问题我一般给的回答是简单的“习惯了”,一个人习惯在泥沼里挣扎,到了平地反而坐立不安,开始怀念泥沼里的充实。当然,这是一个简单模糊的解释,没有追溯到源头。所以当时看到这本书里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就立刻想看。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或是你觉得你的父母没那么糟糕,怎么你还是在一个又一个烂男人那里打转,就是走不出来,那这本书就是极好的参考,我不敢说这本书就是答案,但作者用严肃又易懂,条理分明的方式给出了一个很可能最接近真相的解释:一切源自于你心里的那个洞——受到损害的人格。  顺便说一句,光看书名时还以为是知音体,再看到粉红色的书皮上一张大烈焰红唇,更加抗拒,很担心此书的品质。但千万不要被这么可怕地包装给骗了,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直指问题本质的,关于女性(其实性别都没太大关联,人人都可以参考)自我认知和成长的书,即使已经出版了30多年,其中很多道理依然掷地有声,因为人性这个东西,新石器时期起就没怎么大变过,30年也许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但涉及人性的问题和解决之道是普适的。就如作者在08版的序里说的,30年前的女性和今天的唯一区别,就是30年前她是坐在电话机面前苦苦等待男人的怜悯,30年后她是拿着手机,不断刷新邮箱,等待男人的怜悯。“与以前相比,女性的表面性的细节可能会有某些变化,但本质上的痴迷仍和以前一样强烈。”  “爱得太多”,或者说“痴迷”,在中国的语境下,似乎并不是多糟糕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以爱对方太多为骄傲,这显得我们“愿意不计回报地付出”(当然,你在书里会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特征)。听到的恶俗情歌里,看到的恶俗电视电影小说里,三分之二都是“我爱你爱得不成比例”“我为你愿意放弃一切”之类的红果果炫耀损失的东西。特别是女性,我们的社会甚至认定一个女性爱男人爱到吐血,爱到自毁一生,其实是深情和凄美。这样的女性即使下场不好,那也是她红颜薄命,情深不寿,却很少有人觉得这是完全由她自身决定的惨剧。本书的一开头就说了;“爱得太多的根源问题,是受到损害的人格,且没有自愈的能力”。  那么人格到底是怎么受损的呢?至少书里例举的这些女性,几乎都来源于幼年时期恶劣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这里顺便说一下,这些年的电影里,大凡出现一个变态,连环杀人犯啊什么的,都喜欢用童年阴影一言蔽之,连陈老师爱给女星拍艳照,都用童年阴影来解释。和那些噱头性的滥觞不同,本书作者是注册心理治疗师,分析和引用会更严谨一些。我们来看一个最常出现人格受损的案例:  安妮,或者她叫贝蒂,苏珊,什么名字都行,总之,她是一位很常见的女性。在幼年时期,她的家庭并不愉快。她有一个糟糕父亲,或是一个糟糕母亲,或者两者都有。这对父母也许对待家庭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难,甚至就是根本不会真正去关心一个人,推卸和转嫁责任才是他们最常用的方式。但是——  安妮不会承认这点的。  一个儿童,要承认他的父母就是个混蛋,这太难了,太不可接受,太绝望了。安妮只好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家庭矛盾:是因为我不够好。我不够漂亮,不够优秀,不够忍耐等。“不是父母没救,是我不够好,所以才出现矛盾。只要我够好,矛盾就会消失。”  于是她要变得更优秀,更漂亮,更忍耐,总之一句话——更能取悦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自己,迎合他人”的生活模式就逐渐产生了。这种模式到了严重的时候,安妮会为了强化和练习迎合这种模式,故意去找毛病多多,很难取悦的异性来当伴侣。因为一个窗户的烂玻璃越多,她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越多。这就是她沉溺于烂男人的原因。她变成了一个“爱得太多的女人”。  一本优秀的书可能震撼你的地方很多,但我特别想说的一点,也是上面这个案例里提到的一点,就是这本书指出了:儿童,或是有童稚心态的人,是不肯面对世界的丑陋真相的,即使鼓起勇气看了一眼,他绝不愿意进一步承认,这个丑陋很难,或者说几乎不会改变。相反的,童稚心理的人常常想用一切办法来让事情显得尽在他的掌握中,这样才能缓解他无穷无尽的不安。  “一切都尽在掌握中”,看起来似乎是对付不安全感的有效法宝,但这其实是妄想的事实。这里顺便提另一件事,之前很流行一个复旦女博士分析她自己怎么得癌症的文章,我也看了一下,不客气地说,大部分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瞎扯,不过你要是指望一个文科女博士写的医学分析,那也是你傻了。我想说的是她写这些动机。(不过,这不是我分析出来的,是伟大的豆瓣网友——原谅我忘了具体是谁——分析出来的,我觉得靠谱)。癌症基本是个老年病,如果30出头就得癌症,与其说是生活方式问题,更可能是遗传方面的原因更大一点。残酷点讲,就是你倒霉,你撞上了容易得癌症的基因。这是一个随机的,无序的事件。但这位女博士,不愿意承认人生在很多方面是无序的,她宁可把癌症解释成很容易分析出原因的,其实更是想让自己相信:既然我可以有序地得癌症,我也能有序地治好它。  因为我妈也是癌症患者,对癌症患者的接触稍微多一点,所以我觉得她有这种想法也很自然,没什么不好的。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若你是童稚心态,你也有办法完成一套逻辑自洽,总有办法来说服自己接受“一切都可以尽在掌握,只是我做的还不够好”。爱得太多的女人,其实就是爱情上的重病患者,和那位女博士一样,也在孜孜不倦地用一些错误的理由说服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不管那位女博士自己怎么分析,最后怎么治疗是她医生说了算,而对爱得太多的女人,错误的认识会直接决定她的生活,一般她会继续压缩自己,消耗自己,以达到短期的和平,直到有一天被压得实在受不了。  这样说起来,敢于承认限制,是进入成人世界的第一步。承认世界的第一条铁律就是:总有你做不到的事。你无法改变你已经糟糕了50年的父母,无法改变从10岁就开始酗酒和撒谎的男友,甚至你自己的很多部分都无法改变。承认了这些之后,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卸下担子,去找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这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若做的得益,每天都有新惊喜。而不像以前是做减法,每天都有新沮丧。  总之想要有改变生活的勇气,首先要有承认生活真相的勇气。直面了残酷和丑陋,方能以勇力束腰。这个道理无论对女性还是男性,被感情所困者还是职场受挫者,总之一切试图改变现状,把让事情做得更好的人,都是一样的。  具体怎么改变,怎么修复自我认知,怎么找到力量等,是这本书里更重要的内容,在这一块,这本书给出的分析和意见都十分出色,甚至比前面更出色。一来篇幅和精力有限,二来我也不能剧透太多啊,出版者会恨死我。所以还是大家自己去看吧。总之此书很值得一读,是去年年末看的书里很优秀的一本。

不幸的爱情共有一张脸孔

国外引进的心理学著作有个好处,海量实例,鲜活生动,大概是因为作者大多是真正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掌握了许多一手资料。自然国内的书是没法比的,一来本来也没有什么合格的治疗师,二来国人也从来没有养成接受心理咨询的习惯。 所以,看这种书,多少有点偷窥的意味(这当然也是一种心理病),因为在对心理治疗有健康的认知的基础上,病人自然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读者看来自然感觉过瘾,毕竟我们渴望读到一些真实的东西,一些可以与我们自己的遭遇共鸣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国外的心理学家和向心理学家求助的和我们一样承受着心理问题折磨的人们致敬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修通”,意指一个人对于自身的问题有所了解之后,并不止于发现问题,而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去改善和纠正问题。所以,虽然我们以一点羞怯的态度期望读过这本书,从别人的经历中发现一点自己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发现自己的不好,一切就都会好起来。重要的是,我们愿意真的做点什么。 做点什么? 可不可以不再爱得那么多。 爱情是一种甜蜜的癔症,却是一种不是人讨厌,反以为享受的毛病。但贪图享受的后果,却还是需要有人来承受。人总是想当然地笃定爱情必然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受伤再多也不改痴心二字。少有人觉得有必要为爱带来的不幸准备后路。或许,爱的痛苦,是通往终极幸福的一段栈道,绕不过去,退不下来,只有咬牙坚持,定能云开雾散。 始终是坚信爱情注定有个好归宿。 这没来由的乐观,害了多少人,把你害了多少次? 爱得越苦,越觉得爱得不够。我们是该想想,或许,爱得越多,也是一种痛苦。

从更爱自己开始新年

“爱得太多”是一种表象,它往往源自于功能失调的家庭对她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影响。“爱得太多”是一种疾病,治愈它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坚持不懈。从“爱得太多”这种疾病中康复,还需要正确有效的方式。关于这些,这本书已经讲得非常好了,值得一读。这本书没有讲的是,为何“爱得太多”这种疾病主要袭击的是女人?为何男人很少受它侵害?我绝不相信,女人天生就是情感的或者情绪化的动物,更不相信,女人必须“被爱”才有价值(这种论调让很多女人付出很多“爱”以便“被爱”)。我相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基因,当一个男孩正在成长发育阶段时,他在无意识之中已经接受了自己必须比女孩更强、更需要尊严(面子)、更有控制力的想法;当一个女孩仍在成长发育阶段里,她在无意识之中已经开始感到自己更弱、更需要保护。当他们长大,社会给他们规定的角色是“男强女弱”,男人强到可以掌控自己和世界,女人娇弱到必须用情感来填补自己的人生,即使他必会疲累,纵然她必会受伤,他和她却没想过改变。再回到这本书,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认真的审视了自己,当然,其实我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才开始这样的审视,但这本书帮助我更好地了解、理解了自己。就把这当作我的新年新气象之一吧,对自己说,保持自己的自尊心,更高的自尊心更好,那样我才会更爱自己,这是我和世界建立关系的一个前提。

在痛苦中寻找出路

我在微薄上看到这本书的一段摘要决定买来看。当我读完序言的时候我就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买对了。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从心底深处发现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正如书上所说的,我就是从那种不健康家庭走出来的女孩。虽然爸妈都很疼我,但是那种方式却早就了今天的我。读这本书的每一页我都感觉到痛苦,因为处处都是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些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我终于找到自己的错误在哪。爱的太多的女人真的很可怜,从小的时候开始就造就了必须经历过很痛苦的阶段,这些都是谁赋予她们的,为什么要受这样的折磨呢?然而更可悲的是她们在感情上的付出比别人多的多,但是却从来不会得到回应,当我们痛苦的发现原来这些爱都是错误的时候不仅会泪流满面。这些年,原来我们真的爱错了。书的末尾谈到想要康复就要寻找一个组织,让更多这方面经验的人加以交流。我也真心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毕竟我还年轻。希望更多的女孩,女人能够拜托这样的噩梦,真真正正健康的爱着。想交流的人可以豆邮我

【雨枫试读】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爱得太多的女人》书评《爱得太多的女人》是比较典型的美国人写书的方式,有些象美国的法律,以案例来替代法典,以大量的案例来说明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读者简单易懂,并很容易对号入座,免去许多说理带来的晦涩,易于接受。这样的书很多,但是真正引起广泛共鸣并成为经典的又很少。这也说明了这种描述方式的弊端:太浅显了,往往没有真正的穿透力,而很难在深层次上触及真正的问题而给人的思维带来根本性改变。简单的形容一下:如果真的是有这方面爱的障碍的人,看过这本书,如同进行了一次体检,体检报告提示说身体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要确诊或者进一步治疗,还请去看门诊。而这本书基本只是描述症状,而无法治疗。所以这本书的宣传语是对的:“残酷的爱情惊醒手册”。它的最重要功用在于提醒和警示:如果您是这样的表现,您可能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还是有社会意义的。书中也提及了疗愈,但是我认为这个分析或者描述的穿透力不够。书中描述了很多现象,我倒是认为张德芬说的对: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如果不能从意识深处接纳自己,提升自己,仅仅从做法上要求自己,这是没有用的。爱得太多的女人的最大问题说穿了,不过是不够爱自己。而这个世界的爱,爱自己是所有爱的起点。不能以适当的方式爱自己,接纳自己,才有在爱别人的问题上的障碍,而本书实际只描述了在这个问题基点上衍生出的问题的一方面——不恰当的男女之爱。以我个人读书的体会而论,读书要读本源的书。如果真的有读者有这方面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读另一个体系的书。包括:《当下的力量》、张德芬的三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的那个系列的三本书,以及《前世今生来世缘》。这几本书基本阐述清楚了临在的状态,以当下觉知的意识之光来照亮自己,尤其在《前世今生来世缘》中,更系统说明了自我发现和疗愈的方式——悲悯心、同理心、大爱、今生的修炼。如果看了这个系列的书而有收获,则《爱得太多的女人》中所述的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当然,如前所说,这本书是有社会意义的,至少可以给很多女子一个当头棒喝。在叙述方式上,其实也可以更引人入胜一些。好的叙述方式,往往可以起到惊人效果。一样是案例的推演,《前世今生》的叙述效果要好很多。当然,这也是作者的觉知,就如同我们提过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不同的书,也是不同作者的觉知。现代社会,都市中人面临很多心理问题,这才是这些书的土壤。而世界本身、每个人本身其实都是一个平静自足的体系,找到了自我的平衡状态,就是疗愈的根本。以简单面对复杂,是解决问题之道,以复杂应对复杂,只能是舍本逐末。徐梦寒

保留一点热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得太多的女人。对朋友、对爱人、对父母、对孩子…….我都倾其所有地不择不扣地热爱着,而且不计任何回报,可是很久以来,我都始终生活在一种不为人知的极度的伤痛之中,那是一种他人对自己的无以言表的强烈辜负,它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我的内心……于是无数个独处的时光,无数个不眠之夜,我都被这种辜负强烈地浸淫着,无法自拔。其实我是能够认识到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的,并且已经认识到长此以往下去会对自己的生命质量以及生活意义产生极大的影响,虽然我无法准确地预设那些影响可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怎样,但是时下偶尔因被强烈的挫败感逼迫而情不自禁地生出厌倦生命厌倦存在的骇人思想实在令人担忧…….我曾经十分努力地平衡我自己,尝试告诉并引导自己放下那许多,但是现实是我始终无法找到什么有效的解决方式,在短暂的宁静与释然之后,还是会困兽般难以摆脱长久的痛苦羁绊,于是不得以地承担着,苦痛着。相信如我一样有着同样经历与感受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也相信在爱情之外的亲情、友情之中也一样存在着这样的爱得太多的苦主,他们内敛、自律,倾其所有的一味给付着,却常常被现实轻易击倒。我们真的是爱的太多了吗?爱的多有错吗?或许这就是读过《爱得太多的女人》这本书以后给我的最大反思。《爱得太多的女人》的前九章以实际案例为着眼点,侧重总结分析了爱得太多的特点以及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透过阅读它可以帮助任何一位因爱而负累的人们发现自己是不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堕入了爱的陷阱,对自己做一个合理的界定,然后再根据各自具备的爱的特性,在后两章关于康复的阐述中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这后两章,说实话可能我太过于想要把自己解脱出来吧,我忽略了前面的大多数内容,而是直奔主题,还好收获蛮大的,起码从心里真正地接受了爱得太多反而成为彼此的一大负累这一定律,轻掩书页的那一刻,我在内心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那就是从此刻起,无论面对谁,特别是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时候,都让自己的内心坚硬起来,理性地保留一点热爱给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彼此。

为什么女人总在爱情中受伤

单从名字来看,《爱得太多的女人》绝对不会是我所喜欢看的书的类型,觉得多半是介绍一些虚啦吧唧的心理调节术之类的东东,读了以后,发现,其实,作者作为咨询师很专业、也很用心的写下了这本书,同时,也能感觉到她的伟大胸怀,她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即使从常理上说,这本书籍的广为传播也许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她的生意,而她在书中引用了很多案例,对女人在情感中出现各种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告诉人们如何从中走出来。为什么,那么多女人在感情中收到深深的伤害?更要命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女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投入一次次被伤害的情感中?是因为运气不好?是因为总是没有碰到对的人吗?其实,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原因出在她们自己身上,并不是她们不足够具有魅力,而是因为,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她们选择的结果,只是这些选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识的,她们病了。作者分析了原因,她们大多出自情感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比如有一个酗酒的父亲,或者生活在一个离异、存在暴力的家庭,或生活在一个人员健全的家庭但由于某些原因在家庭中无法面对某些重大的事实,因为面对即意味着痛苦,于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在逃避问题,她们学会了不去感受不想感受的信息,学会将自己的感知封存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她们形成了很自然的、内在的否认不良事实的机制,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望,试图控制周遭的一切包括她的男人,从而避免意外出现带来的紧张,而她们往往会选择显然有问题、低于自身水平或需要帮助的男人作为自己的伴侣,因为从内心里她们觉得自己从小就没有价值就不被父母关注,她希望在一个弱者身上感受自己的强大和被需要、被关注的感觉。在外界看来,她们善良而愿意帮助别人,但实际上,她只是用自己从小就习惯的模式,在一个无法给予的人身上寻找自己的价值而已。他们对这种紧张的关系成瘾了,她们在用这种紧张来代替了儿时所习惯的紧张关系,她们希望改造这个行为不端的人从而从改造自己内心中儿时的父亲,从而改造那些糟糕的儿时记忆。可是,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呢?!她们对这种关系成瘾了,如同酒精成瘾一样,这是一种病。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女人,也一样适用于男人;不仅仅适用于情感关系中生病的人,也同样适用于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出现了长期不协调的心理状态的人,特别是有各种病态的成瘾行为的人。成瘾行为往往是为了避免某种长期的消极刺激带来的负面感受,从而形成的行为,是一种回避和保护机制。试问,你有没有痴迷于某件不该做的事,虽然你每次都会懊悔和下决心以后再也不那样了,可是,你还每次都会那样?如果有,那你是否是在逃避什么?末了,作者还给出了克服以上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步骤。当然,我觉得方法这种东东因人而异,但作者作为具有多年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如果,恰好,你不幸病了,而且在寻求出路,为何不尝试一下呢?最最重要的,那就是学会关注自己、爱你自己,而不是期望从别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如果你都不爱自己,那么,你不会拥有甜美的爱情。

爱的太多,是自身的一种病

翻开书的扉页,赫然写着“2012年4月21日购于当当网”,之所以半年后的现在又拿起这本书,是因为昨天慧姐说,她结婚了。我这才想起四月份刚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她的,那个时候她心情不太好,而我又很希望她幸福。几乎是本能的,我认为这本书的一些文字,能够帮助她。昨天问慧姐要了地址,准备把书寄给她,寄给她之前我又看了一下原来做的笔记,想想还是应该写个读书笔记,自己也应该常常看看。第一章: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难以保证我们爱上的人也会同时爱上我们,可是如果每次都只是会爱上那些不爱自己的人,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通常这样的人有一个弱点: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能辨别对自己不好的人或事。通常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来自父母的关爱非常少,个人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常常会主动付出关爱来代偿自己这种未曾得到的需要。因而在长大之后,特别会去关爱那些看起来在某些方面很贫乏的人。习惯了缺少关爱的个人关系,愿意更加努力的取悦对方,并且因为这种关爱模式,会觉得那些善良稳重可靠的并且对你有兴趣的男性是乏味的。这是一种痛苦的循环,因为希望得到爱,而在对方身上更加努力的付出希望有所会应,可是却一味只会被那些不愿意付出的人吸引。缘木求鱼是很可笑的,可是太多的人经历这这样的感情模式而不自知,痛苦的挣扎着。第二章 糟糕的关系 美妙的性性不等于爱,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书中用“激情之爱”和“相许之爱”来进行了说明。拥护“激情之爱”的人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对心爱之人销魂蚀骨不过一切的渴望。认为对方与众不同,神秘莫测难以捉摸。少有心思和时间放在其他兴趣和追求上,过多的经历用来追忆过去的相聚和想象未来的相见。并且为了两个人的关系而忍受痛苦和艰难。受苦越多了,激情越深。而“相许之爱”更多的是追求两个有着基本价值观兴趣和目标相当的人的深深相许。两个人相互信任和尊重。事实上,激情之爱令人兴奋的程度远远超过稳定相许关系中的那种舒适感,如果一对情侣之间相互之间最初的性吸引的激情之爱最终转变为持久的相许相互关心的挚爱,就需要公共的兴趣和价值观。可是常见的现实却是:当克服一切障碍并且形成真正承诺的两个人最后相互看着对方时,会纳闷当初的激情哪里去了。因为当受苦不再是,激情也会随之褪去。有的时候,不是爱情欺骗了你,而是你爱得不成熟。第三章:如果我为你受苦,你会爱我吗?从流行歌曲到歌剧到经典文学到各种肥皂剧和电影,我们被不计其数的美化赞颂那种没有回报不成熟的情感关系的例子包围着。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那些真正受苦的人,才是真正的爱。牺牲自我,不计回报,悲情女主角的浪漫幻想美化了不正常的恋爱关系,反而让人不知道如何健康成熟的去爱一个人。第四章:需要被人需要这一章又说到成长环境了,但是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在从小成长的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因为承担太多责任而成长太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照料,并且承担着超出一个孩子能力的照顾其他人的责任。她通过辛勤劳动并且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他人,赢得了赞许,进而形成了一种忽略自我需要,一味自我牺牲的人格,只有在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我很喜欢的书中的一句原话:小孩子一般都认为自己、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愿望有神奇的力量,是他们生活中发生的所有重要事情的起因。第五章:我们共舞好吗?很多时候我们会哀叹生活中的一些女性一再的遇人不淑,但是我们忽略了另外一点:这些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她们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情感关系实际上没有偶然,婚姻没有巧合。一个需要被人需要的女人和一个找别人为自己负责的男人,一个具有自我牺牲的女人和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等等,他们都是相互做出选择的。“当有人提到自己是收到某个男人的潜质吸引,而不是他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所吸引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开怀大笑,因为我们都这样做过——之所以会被一个人吸引,是因为我们确信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和鼓励来是他的天分得到最大的发挥。”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恍然大悟,很多爱与恨的症结也出在这里:我们爱的是那个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第六章 选择爱得太多的女人的男人任何两个人见面后,都有有一个非常类似,尽管不那么有意识的互相评估的过程。每个人都试图根据最初的短暂时间里自动流露出的丰富信息回答对方的一些问题。通常来讲那些无声的询问很简单:我和你有任何共同点吗?和你在一起有乐趣吗?“你需要我吗?”爱得太多的女人暗中问道。“你会照顾我并解决我的问题吗?”选择爱得太多的女人的男人问道。爱得太多的女人会以对方的问题为己任,自我牺牲或者受苦都好,只要能够帮助到对方。可是她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不管我们把事情搞得多么糟糕,每个人都需要感觉是自己在掌管自己的生活,当有人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憎恨那个人显示出的权力和优越感。而男性,通常需要感觉自己比女性伴侣更强大更有力量。第七章 美女与野兽《美女与野兽》这个历经百年反复传诵的童话故事,背后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偏见:女人如果爱一个男人足够多,就能够改变他。这种强有力的信念渗透到了我们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中。当我们关爱的一个人不按照我们希望的行为方式或感觉时,我们会想方设法试图改变这个人的行为或者心境,而且常会有好心人给我们建议或者鼓励:“你试过。。。。。没有?”每个人关注的都是怎样提供帮助。我们期望能够帮助我们生命中的男人变成我们想要他们成为,需要他们变成的样子。这种看似高尚的动机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女性会选择冷漠残忍不付出爱或者关心的男人,爱的太多的女人做出这种选择,真正的原因在于控制身边的人的强烈需要。生长在不适环境中的人,会首先否认这些问题,假装这些不快的事情都不存在,然后就开始寻求控制。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就控制到什么程度。“当我们为另一个人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时,当我们为另一个人计划未来或者日常的活动时,当我们督促、劝告、提醒、警告或者哄诱一个已经不是小孩子的成年人时,当我们无法忍受他面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试图改变他的行为,或试图避免他的行为后果时——这就是控制。我们的期望是,如果能够控制他,那么我们就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那些涉及到他的感觉。”可是否认和控制,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到《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表面看来:美女通过毫无疑问的爱那个恐怖的怪兽(否认),似乎具备了改变(控制)他的力量。这个貌似准备的解释,符合了我们文化制定的性别角色,但是这个童话的真正重大的意义在于,作者说:接受。接受是否认和控制的对立面,接受一位这愿意承认现实,并且容许那种现实的存在,没有改变它的需要。这其中有一种幸福,不是来源于操控外界或者他人,而是内心形成的平静,及时面临挑战或者困难。第八章 一种成瘾助长另一种成瘾爱的太多的女人,其实是对男人有一种瘾。在处理不好这种男女关系的时候,往往又容易助长另外一些成瘾,比如说对药物、食物或者酒精的成瘾。生活越来越坏,却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第九章 为爱而死一次一次的寻求爱,却一次次的被伤害。爱的太多是一种疾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病因在于每个爱得太多的女人的自身,而不是那个男人不对。第十章 康复之路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作者在阐述前面的九章的时候,用了很多的案例让你去体和对比,阐述这些人是怎么走向“爱的太多”这个恶怪圈的,同时在这一章里面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你去走出这个怪圈。尽管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像书中的例子这样病的如此厉害,但是还是有一些观点很好,摘抄如下:停止支配和控制他人。不帮助,不提建议。不支配和控制对方,并且要挑出鼓励和赞扬的角色。少关注他在做什么,关注你自己的生活。学会不对博弈上钩。这句话很重要,不要把两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吵架分手复合的博弈,尽管这种博弈能够带来兴奋和戏剧性的刺激感。但是这些都会让你离真正幸福生活越走越远。培养你需要发展的任何方面;不要等待他改变,你才好好生活。不要等待他的支持,你才开始改变你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依靠他的合作来制定你的计划,而要当做自己除了自己之外你无人可以依靠。第十一章 康复和亲密 消除距离纠正爱的模式,学会成熟的去爱和相处。接受自己并且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是一定要让自我成长起来。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男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做男人,而女人要学习之后才知道如何做一个女人。我想很多人在这门功课上是学得不够好的,而且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在这方面需要学习。看着这本书,我想我们都能够看到三个自己:小时候那个生活在部分功能失调的家庭里面,会认为父母吵架都是自己的错,想做个好孩子的自己;谈恋爱时候会不自觉的希望改变对方,一门心思放在对方身上的自己;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因为知道家庭对于孩子情感需求的支持,而知道关爱孩子并且保护孩子的自己。成长的道路,很漫长。

从博客连载的部分内容来看,是本好书,真想读啊

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30411571看到了连载的部分内容,真的是本好书,而且,本书出版方在进行微博送书活动,地址是http://weibo.com/tianlvebook 但愿能先睹为快。

《爱得太多的女人》改变自我,不做爱的牺牲品

《爱得太多的女人》改变自我,不做爱的牺牲品 作者:珰湖2011-12-19 “让这个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的确,有爱的世界非常地和谐;有爱的人生非常地灿烂。所以人们对于爱有着诸多的关注和命名。爱的专一叫做专情;爱的广泛叫做博爱。但是这里的爱必须是有适当的尺度和范围。一旦爱的圈定超出了它原本所涉及的范围和限定,那么这种爱就有点近乎疯狂。不是毁了自己,就是伤了他人。 但是,我们太多的人们也许还沉浸在自我空间的遐想中。我们太多的时候并无瑕去考究自我的爱是否合理和恰当。与此同时,中国原本社会的发展局限了心理学医治和诊断的人群。很多的人们哪怕知道或者发现自己爱的不妥当也无法及时得以纠正或者给予正确认识。那么,这本有关于情感关系的两性书籍《爱得太多的女人》无疑是一本心灵开导的佳音。对于自己付出的爱是否找寻到真正的平衡点绝对是一个可以参考,学习和领悟。 作为一本开导类的书籍,我认为这本书的读者其实并非只是写给女人的。尽管题目名为爱得太多的女人,衍生开来还可以包括爱得太多的男人。只不过因为女人生就的柔弱,尽责,母性天性本能等等,引发着作者将书名定为了女人。所以,从我的眼光看,这里的“女人”更可以是一个代名词。它代表着全世界一切对于他人过分爱,对于自己过分牺牲的男男女女们。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限度和范围。所以爱得太多并非是一件好事情。一味地对他人爱,注定了相对让自己失去了被爱的权利。这本书的内容基调摆脱了原本相关的说教心理模式。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觉得它非常能够推心置腹地引发读者由书中的真人真事,真实病例来分析自我的生活和人生。尽管这些案例已经看似有点近乎疯狂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更加客观,透析地分析自我的状态。也许我们在嗤之以鼻他人的过度极端之时,我们更应该从其中的蛛丝马迹分析自我的过程。书中还有一个特色便是通过不同的场景向我们非常生动地透视着走上极端的根源。有时候想要改变某个自己的错误行径,我们更需要地是从自己的最根本原始根源出发。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则穿“。很多的疯狂举止更多的来源自你我根深蒂固的原始心态。只有从最根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剖析,你我才可以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或许已经有点扭曲的爱的尺度和方式。在这本书中,你我可以豁然开两般地深入了解到心理学角度下解读的真正有关于爱的宣言。 毕竟过分的爱不是爱;毕竟过分的专注不是拥有。人就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有灵性的生物。所谓的爱不仅是给予他人;所谓的爱更是一种两性间相互的付出与收获。一味地给并非会给给予的那方真正的爱。对方也许会不珍惜;自己也许会受伤害。所以,爱千万不要过头;所以爱更需要合理地拿捏。假如你我早在不知不觉的生活轨迹中成为了那个爱得太多的女人,那么就让我们潜身心地一读这本《爱得太多的女人》书籍。在尝试着学习书中的总结中,你我逐渐改变自我,拒绝成为那个爱的牺牲品。毕竟人生苦短,爱更是一种男女双方间相依相守的默契和融合。

【雨枫试读】简单

雨枫会员,卡号366260 名-----简单《爱的太多的女人》读书感记得几句经典--1:饥饿的人买不到好东西2:一旦恋爱成为痛苦,那就是爱得过分3 :你对男人上瘾,对痛苦的情感也上瘾4:由于惧怕被抛弃,你愿意做任何事情维持你们的关系5: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当恋爱意味着痛苦时,我们就爱得太多了。当我们和密友的大多数交谈都是关于他、他的问题、他的想法、他的感觉——而且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以“他……”开头时,我们就爱得太多了。当我们原谅他的喜怒无常、坏脾气、冷淡或奚落,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他的不幸童年,并且试图成为他的心理治疗师时,我们就爱得太多了。当我们读自助书籍时,为他划上我们认为所有对他有帮助的段落,我们就爱得太多了。当我们不喜欢他的诸多本性、价值观以及行为,却予以忍受,并认为只要我们足够有魅力、足够钟情,他就会为我们改变时,我们就爱得太多了。当我们和他的关系危及到自身的情感健康甚至身体健康与安全时,我们毫无疑问是爱得太多了。尽管“爱得太多”会带来各种痛苦和不满,但许多女人却普遍都有这种经历,以至于我们几乎认定亲密关系就应当这样。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至少有过一次爱得太多的经历,而且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已经成了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我们中的一些人对于自己的情人和恋爱关系是如此痴迷,以至于几乎无法正常生活了。为何有那么多寻找爱人的女人似乎会不可避免地找上一个不健康、无爱心的交往对象。而且,我们将探究,为什么即便认识到一种恋爱关系并不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想结束却那么难。我们会看到,当交往对象并不适合我们、不关心我们或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却放不下他——事实上会想要他,甚至愈发需要他时,爱就变成了爱得太多。我们会开始明白,我们对爱的需要、对爱的渴求以及对爱本身是如何上瘾的。 由于文化和生理因素的共同作用,男性往往会通过追求更外在而非内在、更客观而非个人情感的事物,来尽量保护自己,并避免痛苦。他们倾向于沉迷在工作、运动或各种嗜好中。相反,在文化和生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女性往往沉迷于男女情感关系——而交往对象可能正是这种受过创伤的冷漠男人。爱得太多主要是一种女性现象。本书的目的很明确:帮助那些以毁灭自己的方式与男人相处的女人认清事实,理解这种关系模式的根源,并且找到改变生活的方法,会自动地起作用。或许过一段时间再读这本时,你就能够面对自己的经历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情,要慢慢地读,让自己在思维和情感上,与书中这些女人以及她们的故事相通。本书中介绍的个案经历可能在你看来有些极端。但我向你保证,事实恰恰相反。我在自己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经历中遇到过数百名爱得太多的女人,本书对她们人格、品性以及经历的记述没有任何夸大其辞之处。她们的真实故事远远比这更复杂,而且充满痛苦。如果她们的问题看起来比你的问题严重得多、悲伤得多,那我要告诉你,你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大多数客户的典型反应。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问题“没有那么糟糕”,即便是对在她看来遇到“真正”麻烦的女人的困境感同身受的时候,也是如此。生活中的一大讽刺是,我们女人可以相互同情和理解别人生活中的痛苦,而对自己的痛苦却往往视而不见。我实在太了解这一点了,我在自己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爱得太多的女人,直到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才不得不审视自己与男人交往的模式。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模式,这也成了我生命中收获最多的几年。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们所有爱得太多的女人认识到自己的实际状况,而且也能够鼓励你们开始改变。改变的方法是,把你的爱的注意力从痴迷的男人身上转移到自身的康复和自己的生活。要把自己从爱得太多的模式中解救出来,没有捷径可以走。这是你很早就学会并且已经实践过多次的一种模式,放弃它会令你感到害怕,感到威胁,还要面临不断的挑战。这个警告并不是为了让你泄气。毕竟,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模式,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你会一直面临痛苦的挣扎。但如果那样,你的挣扎将不会带来自己的成长,而仅仅是为了生存的挣扎。选择的权利在你手中。如果你选择开始康复的进程,你会由一个因爱他人太多而受伤的女人,变成一个爱自己足够多而不再痛苦的女人。总之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自信地爱你所爱,你会不被你的爱拖累,让爱轻松些吧,祝福所有女性去爱你所爱,接受爱你的人,做最幸福的爱人。

女人何苦为难自己

一直都很喜欢看各种情感专栏:唏嘘人世间有如此多的痴男怨女,来信者的故事情节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所提问题可以很幼稚也可以很极品,专栏作家的答复可以很苦口婆心也可以很辛辣刻薄,击醒来信者和众多读者。我读《爱得太多的女人》源于我常看的一位专栏作家的大力推荐——我推断,这一定不是一本一般的言情故事集和“处方”集,很有可能是一本有内涵有深度的专业书籍。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为什么我如此爱他,却觉得如此痛苦?”“即使我不喜欢他的基本性格、价值观,我却予以忍受,我想我只要足够有魅力,足够钟情,他就会为我改变。”“为了他,我可以不计回报地付出,我可以放弃一切”……生活中,到处都是爱得太多的女人。甚至很多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类似的悲情女人,例如某些悲情极端女二号,爱男主角爱到天昏地暗、最后做尽各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疯狂之事。女人,你爱得太多了!哪些人是爱得太多的女人?——“痴迷于一个男人,并且把那种痴迷叫做爱,让这种痴迷控制你的情感和你的许多行为,虽然认识到了它对你的健康和幸福的负面影响,却任然不能放弃。”“如果你曾发现自己痴迷于某个男人,你可能已经怀疑这种痴迷的根源不是爱,而是恐惧。爱得痴迷的女人是充满恐惧的——害怕孤独、害怕自己不可爱和不值得人爱,害怕被忽视、被抛弃或被毁掉。”为什么这些女人会爱得太多?作者在为酗酒者、吸毒者及他们的家人提供多年心理咨询后,从精神分析和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发现:“爱得太多”可能是某些想法、感觉及行为的综合征。从这些成瘾者及其家属身上,作者看到了“爱得太多的女人”常常扮演“拯救者”角色,她们大部分在童年时期受过创伤。作者特别提到,“你越是难以结束一段对你不好的情感关系,其中包含的童年时期的努力成分就越多。当你爱得太多的时候,是因为你在试图克服小时候遗留下来的恐惧、愤怒、挫折和痛苦,而且,退出就意味着放弃一个寻求解脱、纠正你受委屈的机会”。也就是说你的爱多是出于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帮助他的形式去控制他,使自己曾受伤害的心得以填补——你不是真正在爱人。作者在前言里一语中的,揭晓了爱得太多的根源——受到损害的人格,没有能力自愈。如何“治疗”爱得太多的女人?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完全的接纳。接纳现实、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可改变的事情,例如他的行为、他对你的回应态度和方法;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例如改变你自己;而不是否认和控制,例如拒绝承认实际发生的事情、实际存在的问题、某种实际存在的情绪,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回应自己。重视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寻求专业的帮助,把自己的康复作为生活的第一要务,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停止支配和控制他人,培养自己欠缺的方面,放下自我牺牲而变得“自私”一点。其实,不仅是在两性关系中,爱得太多的女人常常会感到痛苦;因着她们受损的人格,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会交往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本书不仅是两性关系调处的良方,也是个人自我成长的利药。唯有健康完善的人格,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安静恬淡和暴风骤雨。最后,特别要与大家分享作者关于“接纳”这个概念,对一个经典童话故事的绝妙阐释:“《美女和野兽》的故事表面承载了一种不朽的信念:只要女人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她就有力量改变这个男人。按照这种解释,这个童话似乎赞同用否认和控制作为达到幸福的方式。美女通过毫无疑问地爱那个恐怖的野兽(否认),似乎具备了改变(控制)他的力量。这种解释似乎很准确,因为它符合我们的文化所指定的性别角色。但是,我认为,这种过分简单化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遗漏了这个悠久童话的重大意义。这个童话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包含了一种深刻的纯哲学规律,一个告诉我们怎样智慧、美好地生活的重要道理。……那么,《美女与野兽》的主旨是什么呢?答案是接受。接受是否认和控制的独立面。接受意味着愿意承认现实,并且容许那种现实的存在,没有改变它的需要。这其中有一种幸福,这幸福不是来自于操控外界环境或他人,而是来自我们内心形成的平静,即便是面临挑战或困难。……美女没有要求野兽改变。她如实地赞美他,接受他的样子,欣赏他的优秀品质。她没有试图把野兽变成王子。她没有说:’当他不再是个动物时,我就会幸福了。’她没有为他的样子而怜悯他,也没有试图改变他。道理就在这里。由于她的几首态度,他能自由地变成他最好的自己。他的真实自我碰巧是个英俊王子(而且是她的完美伴侣),象征着当她接受的时候,她得到了极大回报。”所以,即使你没能变身成功,即使你仍是绿色的Fiona公主,Shrek仍然会爱着你。推人及己:I love you not because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m I am when I with you. Yes, just be the truly me!

治疗阶段是一种成长

里面提到自愈的步骤我觉得很有效果,因为看到很多人都是通过这些方法好起来的。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好难,因为痛苦当中的心态就是不愿意动,宁愿呆在那里也不愿意走出去。但是相信,只有想不开的时候行动才是最好的解药。失恋的这两个月内,一直让自己走出去,去挑战一些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也别太快去接受一个新人,让自己慢慢治愈自己。

我们女人的很多不幸 都是因为爱得太多了

文化赋予我们这样一种观念:爱得越痛苦,爱得就越深。折磨、动荡、挫折、反复、纠结、迷茫、刺激,这样才是爱,而平和、温馨、宁静的爱,则是乏味的,我们无法动心。从流行歌曲到歌剧,从经典文学到哈利昆爱情喜剧,从每天上演的肥皂剧到备受赞誉的电影和戏剧,我们被不计其数的美化并颂扬那种没有回报的、不成熟的情感关系的例子包围着。我们一次又一次被这些文化榜样教导着:爱的深度,可以用爱带来的痛苦程度来衡量,而且,那些真正受苦的人,才是真正的爱。我们觉得不稳定的男人令人兴奋,不可靠的男人有挑战性,不可预测的男人浪漫,不成熟的男人迷人,喜怒无常的男人有神秘感。爱生气的男人需要我们理解,不快乐的男人需要我们抚慰,能力差的男人需要我们鼓励,冷漠的男人需要我们温暖。但是,如果一个男人本身已经很好了,我们就没办法去“修正”他了,而且如果他善良并关爱我们,我们也就无法受折磨了。不幸的是,如果我们不能对一个男人爱得太多,我们通常就一点都不爱他。为什么把一个不快乐、不健康或更糟糕的人变成我们的完美伴侣的这种想法,会对女人有如此深的吸引力?为什么这种观念这么令人无法抗拒,这么经久不衰呢?“爱得太多”这种模式,与女人的童年有千丝万缕的渊源。功能失调的家庭,让女孩子从小就熟悉了不健康的相处模式。长大后,她们循着熟悉的道路,变成了爱得太多的女人。如果我们的童年经历特别痛苦,在一生中我们都往往会无意识地再造类似的情形,希望能够掌控那种情形。从小生长的环境让她养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让她特别受某些情感模式的吸引——那些能让她有机会通过自己爱的力量去矫正另一个人的问题、帮助克服另一个人的困难的关系模式。成长于功能失调的家庭中的孩子,为了自我保护,养成了否认和控制的需要,她们否认现实和自己的感觉,以此避免痛苦;她们极力帮助(控制)身边的人,以此感觉安全。她们会选择那些有问题、不健康、不能付出爱的男人,因为这些男人会重现她们小时候熟悉的模式,让她们有机会以成年的自己,克服童年时期的恐惧、疏远、孤独,夺回幼时失去的爱,弥补自己的童年缺憾,增强她脆弱的自我价值感。她们由此成了有受虐倾向的爱得太多的女人。我们应该明白,当爱意味着痛苦,当我们口口声声、心心念念都是他,当我们容忍他的不爱、冷漠、不负责任、任性、不付出,当我们试图帮助他们,做他们的心理治疗师,当我们努力去改变他……这只是我们爱得太多了。而女人的诸多不幸,皆源于此。我们把自己幸福生活的希望,放在我们爱的那个人的身上。我们觉得,只要他改变,只要他有出息,只要他。。。。我们就会幸福,我们才能幸福。我们都在找一个人,让他来给予我们幸福。仿佛,幸福,都握在了另一个人的手里。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他人的奴隶。生活可以是新的。只是,改变不会突然到来。不要幻想。你要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爱得太多的人都是好大一坨神经病,请一定坚持治疗

第一节:有些人的感情路线是这样的 (多选)阶段一:想要赢得一份不可能的爱 (天崩地裂海枯石烂爱与痛的边缘)——阶段二:天哪凭什么老子这么累这么贱!不来了! (其实在纠结中)——阶段三:哎不行要找个爱自己多的(平淡无聊努力回应对方可事与愿违然后平淡平淡)——阶段四:不行!果然还是不行!我不想这么委屈自己抱憾终身!爱人我来了!(毅然决然抛下爱得死去活来的对方)——阶段五:突然发现累觉不爱了哎呦随便凑合找一个吧(平淡无聊平淡)——阶段六:不行!果然还是不行啊!!!将就一辈子什么的太可怕了!(到这里不知道何去何从,谁来告诉我该怎么治疗?)第二节:某种解释这类人,在童年时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回应,试图通过主动付出爱,来获得爱,可无力把渴望得到关注的那个人,变成关爱自己的人。成年后,选择那些不能回应情感的人,努力感化对方,努力赢得对方的爱,认为:只要我足够爱他,他就会改变。这一过程被总结为:重建童年的缺憾,征服过去的痛苦。其中的特点包括:(多选)1、痛苦越多,感受到的爱越深刻,甚至觉得只有通过努力得来的才是真爱!2、时常让自己陷入混乱、不确定的情感痛苦中,以逃避对自己问题的关注。3、轻而易举被爱什么的一点挑战都不存在,让人完全不适应并不知道如何对待。4、健康、懂得回应情感的、关心我们的人,不会对我们造成吸引,觉得乏味,更不用提爱。(就是对喜欢自己的人喜欢不起来)5、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回应、甚至注意到我们的人才会对自己造成强烈吸引,赢得注意力的多少是衡量爱的标准。6、和存在某种阻力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种特别的归属感,才会下决心努力让两人的关系成功。第三节:为什么难以摆脱有些人会在自己这种投入过多、回报太少的情感关系中反省过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继续恶性循环,或者打破这种吸引定律,然而面对的阻力非常大:(继续多选)阻力一:如何不再被那种对自己来说舒适,有火花的情感模式吸引,如何在其中发现不健康并及时制止自己的沉溺阻力二:难以建立信任,根据从前的经验,信任对方导致的是更深的伤痛。阻力三:跟过去那种兴奋、挑战相比,和更适合自己的伴侣在一起难以兴奋起来,因为已经熟悉的“爱”中所包含的痛苦、纠结等情绪,现在根本不存在,这很容易让人得出结论:现在根本没有“爱”。阻力四:成功的情感关系必须是伴侣之间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并且两个人“都有”亲密的能力。阻力五:从前对爱的投身看似全心投入,其实因为对方的原因,没有可能建立真正的亲密,没有完全开放自己的可能,所以当合适的人出现,并逐渐走向亲密的时候,会有一种面对真正亲密关系的恐惧。以上躺中了多少,躺中过多的就不要逃避自己的问题了嘛。我以为但凡追寻爱的人,内心其实是希望得到一种终极的亲密的,那就是在同一个人身上得到最完整的爱和亲密,这种爱和亲密同时包含激情浪漫以及相许相知,就这一个人占据了自己所有的注意,就和这一个人爱欲相溶。事实上,这种情感当真是可遇不可求,除了两个正常人这个客观条件外,运气可能占的比例还大些。爱得太多的人往往自身像一个黑洞一般,想要以对方填满这个童年阴影带来的黑洞,可是这种黑洞唯有自己慢慢恢复,外力是永远无法填补的。婚姻和爱情的话题讨论了这么多,实际操作起来也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结论,唯有坚持治疗,在治愈以前,多读书!少谈恋爱!

女人我最大

首先要称赞一下这本书的封面,略显灰暗的基调不显呆板,没有走时下流行的腰封一大块的路线、名人推荐杂志榜位爬满全书的恶俗路线,恰到好处的四句话:风靡全球已25年,《纽约时报畅销书第1名》,一本残酷的爱情惊醒手册,改变千万女性的生活。把这本书的火热程度与主要作用说的一清二楚,在这个时代里真的很难做到,我不禁开始崇拜其这本书封面的设计者了。“女人我最大”是时下一档很红的女性时尚节目,教人各个场合的穿衣化妆,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一期,但直觉却让我这档节目的名字拖来做评论的名字,因为我觉得这题目相比于那档节目反倒有些名不符实,但对于这本书中所描写的女性是绝对名副其实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借用这句名言来反观本书中被援引来做案例的女性,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她们或多或少的都在童年时期的生活中遭遇不幸,有的明显,有的像电脑菜单上的启动程序,隐藏在台后,甚至被大多数人习以为常。于是在自以为颇为正常的生活中逐渐成长而后遇到心仪的或不得不与之结合(指不注重自我保护先上了车只好买票)的男人,而后在婚姻生活中或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除了很大的问题穷途末路一筹莫展时才想起来向心理咨询医师求助。但虽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在罗宾的这本书中的案例却并非对所有生活存在困难的女性的泛泛而论的堆砌。否则它不会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热销如此之长的时间。很明显,罗宾搜集在其中的案例大多有一个共同指向性:女人,我最大。其实,不仅是心理咨询师,就连我等小小蚁民都为因为这类女人头痛不已,让我们以一种非术语的口气来揭露一下这样的女人:就是一个字——能,而且能的很,能的不得了。中国移动的广告再豪放狂妄一千倍都不足以形容这类女人的使命感。她们,说的再难听点,就像很多病理学家对法国著名的圣女贞德做过的一个预测,幻听。这类女人肯定幻听,如果没有一个神秘的声音整天在她耳朵边上嘁嘁喳喳:你受命于天,你得拯救世界与全人类……你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来证明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就疾“恶”如仇、明明是非不分还动辄喜欢伸张正义了。借用时下流行的一部电影里的话:有的人有A面有B面,有的人有S面有B面。尤其是天生就容易变的狭隘和钻牛角尖的super woman和spider woman们,她们是如此的觉得自己是宇宙正义的使者并且地球离开他们就不能转了,自己是人类的母亲是女娲娘娘或者地母盖亚的转世,你有没有看着看着觉得不对劲,发现这好像在说咱们的妈妈们,甚至,糟了,自己很早就发过誓,绝不要变成自己母亲那个样子,可是,好像你成了妈妈的盗版不仅特点全有而且各种不清晰……该是追根究底为什么的时候了其实,我没有必要说那么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该懂的妹子迟早都会不断的修正提升自己,而另一部分则在坚持不懈的朝着一条名叫“圣母”的道路上前进着,与前面描述稍有差异的是,凡立志成为圣母的姑娘不是觉得自己有拯救全人类的使命,而是深感有一种只要异性在场就会千娇百媚千依百顺宛如风摆杨柳的风情见到一只小猫伤了一个脚趾就会垂泪晕倒的化身温柔靠谱好姑娘的觉悟,当然实际上只要全是女生她就毫不忌惮于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怎样,我就不详述了。我只建议那些和我一样不想变成圣母想靠谱点的妹子好好看看这本书,真的别说圣母了,观世音都别当,好好读一读,别损人不利己还恶心死一大片。

Obsession-Love-In Love-Llike-Seduction

People always say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 of love; yea probably true. But thinking more closely, the so-called love it's not actually love; it's something else.Like: when you like someone, you appreciate the person he himself is. It is the start of relationship or friendship.In love: when you are in love, it's a much deeper level; for some it's the feeling of thrill; for some it's the feeling of sereneness and companionship.Love: love is more about a bond; it like the love for mom/dad or other close relatives. The love is so natural to the extend that you get no choice and you are obliged to do so.Obsession: when you are obsessed with another person, it's a struggling with the deadly attraction that is harmful while you get no choice to break it off. It's like knowing eating too much sugar products is harmful but you can't help it.Here are some more thoughts:You may like a person enough to be in love with him; but to love a person does not mean you are necessary in love with him or like him any more. It may be the love out of habit.Obsession is not love. It creates the illusion of feeling in love. The person you are obsessed with may not necessary the person you like. More or less it is the excuses you have made for him that have blinded your eyes. That's why it is an obsession cause you are struggling with yourself for someone that you told yourself he worthies you but actually you know he does not. The problem here is you enjoy that struggling and obsession. Maybe you have mistaken "like" as "feeling in love". Going further from "like" when the time is not right is called "seduction". Being able to like someone and appreciate who he is is the start of companionship. The pleasant friendship makes the foundation for true love; rather, the obsession is not. Love is supposed to be pleasant and enjoyable, rather than a struggling and a knot in the stomach. Start with the right person and be sure what you want. As long as you dont create another sad love story. Sometimes it'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面对爱情,女人早该醒醒了!

——文/阳宝这是一本老外写的书,但字里行间却让我感觉到全世界的女人在爱情这点上永远都做不到像男人一样洒脱,因此在爱情里,感觉迷茫的女人往往多过男人,她们为爱痴狂,奋不顾身!亦如“胭脂扣”里的“如花”,爱得太多是女人恋爱时的通病。在爱情里,并非你爱得越多得到的就会越多,反而还会让你觉得更累更受伤!可惜,女人们对待爱情,大多都愿意选择飞蛾扑火,明知道可能会让自己万劫不复,却依旧因为爱情,为爱受伤!老外写的书,都会举实例讲道理,摆出众多事件,然后总结归纳,亦如做实验一般。这种方法确实让人觉得全世界各阶级,不论肤色种族高低贵贱,在爱情这道砍中人人平等,如果你为爱付出得越多,不见得就能收获得越多,越是执着的女人,越是容易受到致命的伤害!时代在进步,女性的观念我相信也会慢慢转变,虽然女性的生理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感情这件事上永远不能完全理性地对待。当你爱得太多,你已经不再是真正的你,而是寄生在“他”人身上的你,可惜“他”人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而活,这就产生了双方矛盾的根源……如何爱才是最佳分寸?这个还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千百年来,男男女女的经典爱情中有分有合,有喜有忧,但是总结一点,谁爱得更多谁就伤得更深。如此说来,我们可以将重点移到自己身上,将爱多分一些给自己,给家人,而不是眼里心里只在乎爱人,甚至弄得爱人浑身不自在。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设定的游戏规则,很多人觉得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此生无憾。没错,那些唯美的经历是可以让你回味无穷,但不论结果是好还是坏,那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小段插曲,谁都会最终回归普通而平淡的生活,而爱情将变作细水长流,伴随左右。最近一直在追看芒果台的《你是我爱人》,我觉得电视很真实,每个人都是有为爱追逐的权利,不论你权衡的标准是什么?你都有可能得到最终属于你的爱情。唯一谨记的是,对爱不必太过“认真”,所有对爱付出得更多的人,最终的收场都显得那样狼狈。女人,也要有自己的追求,而非找到了所谓的“爱情”,就让自己变得一无是处。而男人呢,他还是按照他的节奏去生活着,女人却已经完全丧失自我,打破原来的生活,而将自己完全“托付”在男人身上,如果这个男人没有按照女人所想所感而付出,女人就觉得他对自己不够好,而自己已经为他牺牲了那么多,得不偿失,惶惶不可终日。何谓多?何谓少?这个计算永远不平衡于爱情中。如今高居不下的离婚率,正是印证了在爱情中那些爱得太多的女人如何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让婚姻破裂。在《婚姻保卫战》的节目中,我时常看到那些离婚的女人们独自伤心后悔,觉得自己非常不幸,为何自己找了那样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弄得自己现在痛苦万分。俗话说过一句:自作孽,不可活!面对爱情,女人早该醒醒了!

原来爱得太多

我觉得心灵师总是有着与众不同的心灵视角,我们看到的是表象,他们却总是能挖掘出真相。这本《爱得太多的女人》是一本关于婚姻中,从女性角度出发的心理分析的书籍,为什么女人总是容易受伤,我们常常以为是男人的错,但是通过此书,你会明白,原来,我们自己也有病。当然,说女人有病绝非贬意,你只是需要正视,生活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当你越是掩盖,你的痛苦就越深,便会以更深重的绝望施加到对方身上,这是我们一直都想不到的。这本书以无数的实例讲述,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总能看到自己人生的蛛丝马迹。是的,别不承认,剥开伤口一定会有些疼痛,可是不剥开,你的伤永远也痊愈不了。女人对男人总是爱得太多,就像我们惯常看到的,爱得死去活来,但有时那真的不是爱,只是一种痴迷,只是沉浸在自己习惯的生活里,自我痛苦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没有更好的人生模式可以学习,在童年里熟悉的场景往往会吸引女人的注意,她会持续童年的痛苦在婚姻中对待男人,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她觉得是安全的,因为在另一种生活方式里她会变得手足无措。所以尽管痛苦,可是她把痛苦当作了生活,因为胆怯,并且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实际上生活中有更美好的状态,也有更优质的男人,只是那种男人不能带来刺激,她便会觉得平淡与乏味,而放弃进入美好生活的机会。人是习惯的产物,总是在熟悉的生活里打转,一点不假,这就是为什么,悲惨的人往往会越来越悲惨,而且无穷的重复的道理。女人总是试图控制男人,对男人发号施令,其实也与童年的遭遇有关,她们只是觉得不安全,或者另有隐情,这些在婚姻中出现的毛病令男人头痛不已,但又毫无办法。女人爱得太多,往往有时只是揭示着,她得到的爱太少。当然这本书也举出了即使这样爱得太多的女人,也会与男人充满摩擦却能持续地生活下去的原因,因为爱得太多的女人,恰好遇到了一个与她的齿轮相符的男人,两个人虽然都有病,却总是能一进一退中磨合。但是女人其实还需要认清自己,因为幸福,不应该靠痛苦维持。所以读一读这本书吧,那些感觉痛苦,却依然乐此不疲的生活下去的女人们,揭开童年的伤疤,抛弃它,不论你现在什么年纪,如果你的心灵深处至少有那么一丝不能言说的痛苦,那么,一定是你在掩盖着什么,你不肯面对真相。与心灵师对话,看看这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相仿的境遇,重新上路吧,将自己治愈,才能爱得更有力量。

【转】《爱得太多的女人》读后感(思雯)

《爱得太多的女人》是一本难得的生活指南,不仅能给本身就是爱得太多的女人提供疗治心灵疾病的良药,让她们从病态的控制中觉醒;也给虽说不属于爱得太多的女人,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人指出了问题所在,给出了解决矛盾的好方法。我相信,不管是谁,读了这本书,都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尽管在案例中的主角都表现得非常极端,貌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在案例中涉及到的不正常的事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酗酒、比如成瘾、比如很多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夫妻。《爱得太多的女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让自己坚强、自信,有自己的事情可做,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不会健康,不会阳光,不会真正善意地去帮助别人。如果我们不爱自己,即使别人给再多的爱也不够满足我们;因为当我们带着内心的空虚寻找爱时,我们只能找到更多的空虚。爱得太多的女人多出自功能失调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总是有家人共同否认的现实,不愿意去面对的现实,因为那是些与他们理想的状态不相符合的现实。其实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防御的机制。作为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她们会感到自己对于家庭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负有责任。源于童年时期经常体验到许多难以承受的情感:恐惧、愤怒、不堪忍受的紧张、内疚、羞愧,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怜悯。会让她们产生强烈的控制他人的需要,她们想通过无私、完美、全盘接受的爱来挽救男人,以至于成为总是试图改变他人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女人,最终成为一个爱得太多的女人。书中告诉我们,想要幸福并没有错,但是,把幸福的源头放在自身以外的地方,放在别人的手里,意味着我们逃避了改善自身生活的能力和责任。试图改变他人是一种令人沮丧和抑郁的过程,但是,用我们的力量影响改变自己的生活则是个令人振奋的过程。作者想让我们懂得:我们真正接受一个人的全部,不试图通过鼓励、操控或强迫来改变他,是爱的非常高级的形式。不论问题有多严重,我们都勇敢去面对,那么我们的家庭就不会功能失调,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成为心理上问题很严重的人,就会很幸福。《爱得太多的女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只是写给女人,其实是写给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如果每个家庭幸福了,那么整个世界也就和谐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b3f540100wrhp.html

爱得太多是一种病

爱的滋味原本该是甜蜜的,而不经意间爱得太多时,却总是会带给我们痛苦,而最恐怖的是,爱得太多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精神病。我一直觉得,爱的太多是女人的通病,但只局限在毛病上,因为女人的爱情世界比较单纯纯粹,恋爱思维的短路致使智力下降,缺乏经验更是容易让女人不能把握一个合适的掌控男人的尺度,因此酿成悲剧也是在所难免,而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观描述,作者列举了爱得太多的对女人的共同特征和明显症状表现,也总结了其大致的成因和发病史,从各不同女人面临的真实家庭故事。恋爱波折的案例入手,进行分析,让女人看明白了什么叫爱得太多,及其恶劣的后果,可以说是给为爱迷茫中的女人们敲响了警钟,也打断了悲悯剧情的延续,而实际上这本书在追根溯源的主旨之后,还是在反复的从人格心理学的专业心理理疗师的角度,在向人们正是一个问题:爱的太的哦是女人是一种人格的不健全,多是由于受到童年时代的心理阴影影响早横,这种上瘾般的强制性施爱扭曲,是一种隐疾,而我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尤其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中,吸毒、暴力等并非生活常态,女人的童年也大多没有诸多那般的不幸,爱的多,是因为用情太深,而爱得越深用情越真的哪一个总是会给自己打个死结,女人往往又是最易动情倾情投入的那一个,这也注定了太多的爱会铸成伤,很多的爱过都是错的。《爱得太多的女人》其实也适合男人,这是每个家庭,每对情侣都会遇到的,这一冷静客观的恋爱情况的解析,或许让人脊背发凉,但很真切,直击要害。正如作者所言,要想看到疗效去效仿,至少要用上几年甚至一生的功夫,这是一门长久的学问和功课,也就是说,这是救心丸,却不是速效药。诚如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次或者几次爱得太多的经历,每一次的辛酸后都带给人一种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但从未想过这可能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恶化图更让人胆寒,好在最后发出了康复指导。尽管爱情并不能靠尺子来量,也不能用秤来称,付出也并不能均等,但我觉得爱中的人们也可以学习人生理论,真该所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爱的不太多,或者多分一点爱给自己,或许会好,不管是否爱得太大是一种心理的病态,而事实是,爱得太多,会让人尝到更多的苦涩,也会把爱情给吓跑了,所以聪明的女人,都要学会做自己爱的主人。全书用口述及旁析的方法更直观的让人看到真相,但这本书还是专业性较强,宏观思维也较重一些。或者并不能拯救爱得过多的女人与爱情的水火之中,还会引发进入歧途。

何止女人爱得多

《爱得太多的女人》是一本很好的心理方面的书。书中透过很多案例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能引发读者思考。首先作者就是一个能深入研究思考的人,所以她的文字就很有穿透力。读者有穿透力的文字,当然能打动读者的内心,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文字进行再思考。文字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其实每读一本书,读者都会根据内容对号入座,是跟自己对号。比如读这本书,我就会想,我是不是爱得太多的女人?看到那么多女人,由于童年生活的不幸,或者单亲,或者父母酗酒,或者脾气暴躁,有家庭暴力,或者与常人不同,导致她们生活的不正常。当她们成人后,内心深处极想改变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和自己亲人相似的异性。因为她们的保护欲,因为她们占有欲和改变欲,使得她们对痛苦上瘾,而且难以自拔。越是有问题的男人,越是和亲人极度相似的男人越是吸引着他们。相反,那些健康的、正常的男人根本引不起她们的兴趣。施虐者与受虐者就这样紧紧连在了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变态,无论是那些男人,还是那些爱得多的女人,都是变态。世界上变态的人的确很多,只不过有的表现超常,有的能表现得含蓄一些罢了。也许外国人的生活比我们更随意吧,或者我对国内的这类人了解得不多,但我想也不会少。李阳,一个如此知名人士,也是家暴之一,那么还有多少人如此?吸毒、酗酒、暴力、抑郁……上瘾,是这类群体显著的特点,她们无法摆脱自己困顿的生活,而且深陷其中。其实何止是女人,男人难道不也如此。人内心深处对改变他人的欲望是难以遏制的。女人的母性更强烈一些,她们要去保护男人,想去改变男人,而这个过程就是想得到爱。得到爱会有错吗?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得到父母的爱,得到男人或者女人的爱,但得到爱的方式,她们迷失了,于是痛苦中,他们在煎熬,却浑然不知,她们多希望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帮助她们啊!面对这个群体,我们该怎么办?是听之任之?是自生自灭?是无可救药?其实有挽救他们的灵丹妙药的。本书中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持有灵丹妙药的人,她把这些人吸纳到她组织的团体中,对她们进行心理治疗,同伴间相互帮助,使得很多人从内心深处摆脱掉那些不正常的生活态度,走上正常的生活轨迹。如戒毒一样帮助她们戒掉这个“瘾”。爱得太多的女人是让人同情的,我们都知道改变一个人很难,那么我们就去改变自己吧。

魔镜不会告诉你,自己到底要什么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男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做一个男人,女人却要通过各种文章、各种书籍去学习怎样做个女人。我们按照社会给予我们的刻板的完美模子去打磨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的越来越辛苦。我们一直在注意满足别人的要求,甚至忘了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爱得太多的女人》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向读者阐述的一个事实是,我们过得不幸福,有时是因为花大时间错误的取悦对方而不是自己。爱得太多的女人表现出的两大特点——否认和控制,从某种程度来讲,都是错误的意识导致了和外部世界错误的连接。我们的内心是空虚的,向别人所要爱,得到的只有更加无尽的空虚。我们想要幸福,却活的更辛苦,也更痛苦。否认书中很多例子都讲述了病人在家庭面临问题时,不管是原始家庭还是长大后结婚的家庭,爱得太多的女人习惯性的选择否认自己所处的尴尬环境。即使没有结婚,这种问题也并不少见。情歌在唱“他为什么不接我电话,为什么拒绝我的温暖”,你当然知道他是为什么,只是现实如此残酷,而一路走来到现在,你学到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逃避。逃避是否认的一种,借以躲避现实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假装不知道,假装看不见,假装鸵鸟,就以为问题可以消失,却只能把自己逼到绝境。或者有的时候,你强迫自己做的更好,在幻想中意淫如果自己变得更完美,生活的环境也会变得更美。这是基于“否认”这个基础下配合控制产生的结果。控制不了别人,只能更加苛刻的控制自己。爱得太多的女人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掌控带来安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当她从生活,或者从自己的男人身上得不到归属感的时候,安全感要加倍补空。控制还有一种产生的负面效果叫做控制。这点在我的一个总是遇人不淑的朋友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她的男友总是不联系她,美其名曰工作辛苦,其实就是在谋得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了得到他的回应,我的朋友不得不通过争吵,和他在电话里交涉每天必须联系几次才合适的具体事宜。而她做出这样控制对方的行为,实际上已经爱得太多了。有趣的是她的男朋友也是个如此类型的人,他喜欢通过“提建议”的方式修正我朋友的行为,以期待达到他心目中完美女友的形象,却不喜欢修正自己达到完美男友的标准。这种通过鼓励、强迫来操控别人的行为,显然也是不合理的。“真正接受一个人的全部,不试图通过鼓励、操控或强迫来改变他,是爱的一种非常高级的形式,而且,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很难做到。在我们改变他人的全部努力背后,基本上是一种自私的动机,是相信他的改变会让我们幸福。想要幸福并没有错,但是,把幸福的源头放在自身以外的地方,放在别人的手中,意味着我们逃避了改善自身生活的能力和责任。”所以结果他们分手了,我的朋友至今也不确定问题出在哪儿,我想我会推荐这本书,让她好好学习一下。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治疗手册,如果有谁期待从中得到作者的金玉良言,那恐怕是要败兴而归了。整本书试图宣扬的其实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接受自己,了解自己并自发的改变自己的能力。作者多次提到,这种改变是痛苦的,因为多年来的累计注定了我们会选择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更好的生活对我们而言,不是天堂而是枷锁——习惯选择烂人的人,即使和好的男人在一起,也还是感到不适应。但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们幸福的障碍,要搬倒它,就要承受改变所带来的痛苦。而这个过程,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可以。最基本的,是你要承认,你的自我价值是来自于你自己,不是你的生活或者你的男人。不要试图用改变旁枝末节的东西去获得幸福。白雪公主的继母每天都在问魔镜谁是最漂亮的人,她的整颗关于美貌的自尊心都锁定在魔镜身上,所以当魔镜说出真正漂亮的是白雪公主的时候,她才会如此疯狂的报复。任何企图在别人身上寻找自我价值的行为,最后一定都是悲剧。毕竟,没有一个人能在别人的交响曲中,弹奏出自己的主旋律。


 爱得太多的女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