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的胡子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55028296X
作者:朱庆和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朱庆和,山东大汉,内心温和,不善交际,性喜饮酒。从小接触庄稼和农活,毕业于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现供职于江苏省某局。白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晚上是指点人世的小说家。
作为70后重要诗人、小说家,迄今为止他发表了200多首诗歌和近百万字小说,是江苏省作协、南京市文 联签约作家。曾和李强、周公度、林苑中等小说家刊印文学刊物《中间》,第一次提出“中间代”这个概念;与韩东、于小韦、刘立杆、李樯等创建“他们文学网”,影响了很多文学青年。
★小说《回乡曲》被《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选载;小说《没有思绪的旷野》被《小说选刊》2015年第12期,《长江文艺·好小说》2016年第1期选载;小说《我无法保持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入选《南京新时期小说选》。本书均有收录。
★继小说家阿乙之后,《今天》文学杂志再次推出朱庆和个人小说专辑。
★短篇小说《在集市》获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
★短篇小说《春雪》获首届雨花文学奖。
★短篇小说《回乡曲》获第九届金陵文学奖。

书籍目录

自序: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001兄弟,有什么伤心事
009贫贱与哀怨
020你有从33层高的楼上跳下来的想法吗
032登门来访
045微光
063夜游
077傍晚来到了麦场上
093出路
102我无法保持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
112在集市
120我为什么不吃馒头
132徐立在松城的短暂时光
146假山
158高楼上
166鹿燕平
184没有思绪的旷野
197没有缝隙的时间
213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条奔涌的河流
219回乡曲
234老三身上有把枪
246剩余的夜晚
268担心是多余的,没回家的人们终归要回家
283春雪
302父亲和山羊

作者简介

《山羊的胡子》是朱庆和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入24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是一段人世的缩影,可感可泣。按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在乡下的生活(9篇),描述农村家庭拮据困顿的生活;同窗求学的经历(7篇),呈现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彷徨无助的心理;在城市中努力奋斗(8篇),刻画在城市企图扎稳脚跟的年轻人乏善可陈的工作和情感。
在故乡成长,在学校中转,被投放到城市。这几乎涵盖了中国每个年轻人的经历。
朱庆和的小说既有对城市空间的精确描绘,比如几路车在什么地方,行车路线,街角,广场,商场,店铺,电话亭……清晰、准确,简直像开了高德导航;他写农村更是像一部精细的民族志,不同作物的种植,施肥,劁猪,养鸡,种蘑菇,家庭成员的互不理解,邻里之间的纷争……读后能迅速地把握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很难想象,我们就生活在其中。显而易见,我们迷失了自我。
朱庆和的小说凸显了人类孤独这一永恒主题,同时也透露出反抗孤独这一至深的写作动力源泉。


 山羊的胡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朱庆和的小说里有个算命的人。实际上,在《鹿燕平》里,先后出现了两个算命的人,这两个算命的人面目都不甚清晰,但是算的命都与生育有关。鹿燕平和胡彩虹相亲的时候,告诉后者,“我本来还有两个姐姐的,可惜夭折了,一个三岁时死的,一个四岁时死的,算命的说俺娘没女儿命。”到了小说的后半截,另一个算命的也出现了:“……结果他(鹿燕平)再也生不出来了,因为三丫头一落地,计生办就让医院给他做了结扎手术。以前他曾找算命的算过,说他只有女儿命,没想到这么灵验。”而在《我为什么不吃馒头》里,郑文白(我爹)一家也遇见了两个算命的,并且算的命也都与生育有关。这两个算命的,一个是我爹在柳树底下遇见的一个算命老头,一个是母亲做姑娘时候村东头的郭瞎子,和《鹿燕平》稍有不同的是,关于算命的人的描写和细节丰富了一些。算命老头对我爹说,“你以后会有四个儿子”。郭瞎子则说我母亲“命中没有闺女”。结果,“自从我母亲嫁给了我爹,便一口气生下了八个孩子,五男三女。其中,三个女儿都夭折,扔了或埋了。此时,把算命老头与郭瞎子两人的话一对,真的很契合,似乎天应一样。”再琢磨,算命老头说是四个儿子,那么“五个儿子定要死一个了,……我爹不禁打了个寒战。”在这样一个让人深感无力而不得不顺应的前定之下,夭折、结扎等细节也随之反复出现。同一个作者的不同小说中,反复出现这些相似的材料:算命的人、命中注定的夭折(死亡)、荒谬的结扎等等,其中的意味也许是值得追究的。一方面,这也许说明了这样的材料是植根于朱庆和个人过往的生活经验的,甚至已深入其骨髓,另一方面,这样的材料也自然折射出朱庆和对于人生、命运乃至文学的看法。在个人的创作谈《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中,朱庆和说,“我从试图写作到今天,使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它首先于写作者本人是有益的。排除世俗的认可,这种有益完全是一种心灵上的东西。我的性情里面更多的是一些软弱,它使得我犹疑、懒惰、喜欢幻想和游弋,并把我围困其中。通过浅尝的写作,使我对世界怀有的惶惑乃至绝望的心情得以抚慰,同时也获得了对这种心情的理解。尽管那抚慰是短暂的。”面对生活和文学,朱庆和的姿态也许可以用卑微二字来形容,他并不尝试超越或拔高什么,而是努力回到叙述本身,回到小说本身,回到生活本身,以最大的耐心呈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不可思议的吊诡之处。在《老三身上有把枪》、《父亲和山羊》 中,老四的鬼魂,一个被算命老头提前剔除出郑家的全知叙事者,他的目光焦灼地跟随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在他的父亲暗暗念叨“五个儿子没一个省心的,除了那个被人称为‘小罗成’的老四,聪明,长得又好看,可惜淹死了”的时候,这个鬼魂就在黑暗中亮了一下,——但也只是亮了一下而已,他无法让他的父亲活得更久,也无法让他的兄弟过得更好。这样我们就发现,在朱庆和的小说中,即使鬼魂能够不时出没于人间的缝隙,悄悄打开他们灰暗、悲苦生活的一扇门,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却也根本无力或者不可能再改变些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朱庆和本人在写作中,其实也一直努力在恪守着一个不改变、不介入的原则?正如朱庆和本人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中所说,“写作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直接呈现,应该是排除技巧的,排除观念的,排除精致的,排除无懈可击的,就跟生活一样那么自然。” 当然,就在这样的排除和呈现中,朱庆和“对世界怀有的惶惑乃至绝望的心情”得以被短暂地平复和抚慰,同时,他卑微而又坚定、明晰的文学姿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集市》讲述的是玉娥和玉梅姐妹在集市上重逢的故事。兽医站老关的前妻玉娥,与他离婚后,丢下儿子建设嫁到山区去。身有残疾的妹妹玉梅却在父亲的主张下嫁给老关,育有一子建春。如今玉娥无法忍受山区的贫苦,回到了小镇。在集市上被赚溜子(小偷)偷去钱后,玉娥遇见了妹妹玉梅和她的儿子建春,却没找到自己的儿子建设。小说的最后,玉梅和建春钻进玉米地去抓跑掉了的小猪崽,玉娥则留在了集市上,看见两个青年抓住了一个赚溜子在打,有围观者议论:“看脸好像是兽医站老关家那大小子(注:即建设)嘛。”然而,面对这可能的重逢,玉娥的反应却是:玉娥看了一会儿,就退出了人群。她觉得这地方好陌生,陌生的集市,陌生的人群,就像她从没到过这地方。她提着篮子继续朝前走。篮子里有鸡蛋、小人书和烂桃子。这样的反应多少让人感觉意外,让人意外的还有作者朱庆和,在这篇小说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没有失去叙述的耐心,纯然白描这毫无逻辑的、让人绝望的生活,绝不介入人物的命运——此时,他在叙述中的冷漠和冷静简直令人发指,然而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和文学本身的尊重呢? 是的,朱庆和似乎懒得或拒绝升华什么,他也不在乎小说是否无懈可击,而只在乎能否呈现漏洞百出的生活的真相。关于他的小说,一个特别的阅读体验是,他的小说常有上述的一种反逻辑的意外,除了《在集市》,《贫贱与哀怨》、《父亲和山羊》以及《没有缝隙的时间》、《我无法保持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假山》等等,也都是如此。有的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两句话,小说的方向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当然,这样的戏剧性或者说反逻辑的意外,其实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在《徐立在松城的短暂时光》里,徐立跟随陈由回到后者的故乡小城,两个结婚才一年的人,却已经仿佛互生厌倦。在她的身边,陈由对她的背叛和厌倦已大张旗鼓,毫不遮掩。然而,当徐立一个人站在陈由父亲的坟前,“把坟上的野草和枯枝败叶清理掉,又在四周采了一大把野菊花,放到了墓碑前”的时候,我们却也能在那一瞬间感到一种温柔的东西——我们姑且勉强称之为是“爱”吧,哪怕它是那么可疑,是那么的短暂和无力。然而就是这短暂和无力的爱,让我们的心灵在那个片刻被打动,而一下子变得柔软。是的,让人绝望的生活就是这么反逻辑,时时也会给予我们一些短暂的抚慰,然而我们身处其中,往往是不辨其方向,只顾掩目前行。——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命中注定的绝望一定会与生活同步前行,我们也许该庆幸,在这永远不会中断的绝望中,尚有如朱庆和,写下小说,给予我们短暂的抚慰。(注:本文部分内容改写自拙文《在秩序与传统之外》,载《今天》2015年冬季号。)
  •     朱庆和要出小说集了,我很想写点文字,替他吆喝一下。我和这个人素不相识,网上网下也从未打过交道。但他在新浪的博客,我时不时会去瞄一眼。他所有的小说和诗,但凡见到,我都会第一时间找来拜读。一句话,我是他的忠实读者,脑残粉那种。老实说,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中国作者并不多,我看电影挑,看小说其实更挑。好的小说作者,在我看来也分几种,有的人会让你高山仰止,感觉永远不可企及。还有的人,则相对亲切一些,会激起你也想要来写的欲望。朱庆和于我,就属于后者(顺便说一句,他的小说里,“后者”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他的文字好像总能恰到好处地唤起我沉睡的记忆,因为意犹未尽,所以心向往之,是那种需要跟着附和补充几声方才痛快过瘾的亲近。当然了,真正抱着接近的目的而写,又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冯小刚谈刘震云的写作时说过类似的话,看了之后觉得自己也能写,但等到贴着他去写了,才会发现,那就是横亘在眼前的一座大山,怎么也绕不过。豆瓣的朱庆和小组是我创建的。当时在组内贴了他的一些小说,有人发来豆邮问我这人是谁,写得这么好怎么不出名,我看了也很高兴,但有些事就是这样,写作发表向来都不是一件纯粹的事,或许文学旨趣与姿态早就决定好了这一切。现在他要出书了,我只能把那些小说悉数删除,想看的还是去看书吧。这本书我也尚未见到,但看目录,书中篇什并不陌生,绝大多数都读过。这些小说,是我混论坛这些年一篇一篇收集到的。早些时候,它们多半来自“橡皮”“他们”论坛的帖子和网刊,橡皮甚至为其制作过电子小说集《微光》。近年的一些新作,则多半来自他自己的博客,此外,大概还有微信公众号“反常”和“这里有诗”等不遗余力的推荐。个人以为,节制和准确是朱庆和的语言特点,沉重和虚无,则大概算是他的小说母题。如要简单分类,他的小说内容约摸可以分为两块:苦难麻木的乡村生活和苦闷压抑的城市生活。换言之,他的小说总是专注于苦难,但需注意,苦难并非苦大,也不仇深,他笔下的残酷是客观冷静的残酷,或者说,就是残酷本身。他往往不写前因后果,只致力于眼前当下。他习惯于用一句比喻作为总结,这样的比喻,往往精炼独到,奇妙得类似于通感。再说细一些,朱庆和的小说当然也离不开叙事,但他的重点往往并不在所叙的事上,他的拿手笔触是纤毫毕现的白描,生活细节的片断化是其叙事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细节片断多半仰赖于作者的个体经验,其着重描摹刻画的,是环境和人物的关系。但在这样的片断里面,总能让人看到生活的纵切面,毫不夸张地说,它有人情,有世相,还有时代。一言以蔽之,所有的道理尽在其中:《微光》写得无欲无求,画面感却是极强,好比一曲《轻飘飘的旧时光》。《在集市》像是一幅工笔素描,它貌似画虎画皮,但又笔笔见骨。《徐立在松城的短暂时光》极尽朴素留白,每一个句号背后,都有一声叹息。《鹿燕平》是传世名篇,我觉得能写进文学史。………最后一点忠告,朱庆和的小说未必适合所有读者,但所有有志于小说写作的文青都应该找来看看,他的写作确实有别于各种所谓主义的条条框框,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天空。退一万步讲,起码它能让你知道,原来当代南京写得好的作家,真的不只限于苏童、叶兆言和毕飞宇这几个名字。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质朴、诗意、感人
  •     短篇名都起得很做作,比如《我无法保持住判给我的那份快乐》,但其实文字与内容都质朴有情。最喜欢老四小罗成的故事,其次《假山》。看到几篇坐标南京的还没太在意,没想作者是东大马哲学院的……
  •     不是我的菜
  •     好看
  •     当代中国好的小说都是除了青春迷茫就是城乡巨变,大时代中无奈的个体
  •     语言,人物,情感,故事浑然一体,每个句子每个字仿佛就该这么写也只能这么写,舒服流畅,感情充沛,细致准确入微,后面几篇更是绝好,推荐。
  •     提前预定今年最佳,其中最喜欢《微光》。朱庆和从乡村走到城市,用荒诞和诗意呈现人人生而平等的孤独。
  •     胡乱、无序、绝望。
  •     当代小说界新力量,写得真是好。乡土作家,或者说写农村题材的作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今天中国农村和社会的巨变,乡村在消失,在破败,有人缅怀有人批判,但他走出了这个泥淖,看到了其中不变的是人和永恒的孤独。
  •     有几篇很喜欢。
  •     牛逼的诗人,天才小说家。
  •     朱庆和。奇怪这一届青年作家都有城乡生活经验,少年时代的乡村,青年时代的城市,都是这么一个流程,赵志明,曹寇,张敦,魏思孝,李黎。好处在于他们完全放弃了对乡村的美化、神化和企图的道德教化,说乡村也不完全对,曹寇有篇小说叫《小镇夜景》,“小镇”二字真是准确。
  •     一般啦
  •     现代农村的境况,每一寸空间都透着孤独。城市里的人,却也好不到哪儿去。
  •     总觉得应该还有内容的,结果就是就这么结束了,每篇都是这样
  •     在我读过的(有限)国内短篇集里的最佳
  •     城市或者农村不过是一根线上的两个点,而这条线上是无限苦闷且绝望的每一天。我无法保留判给我的那份快乐
  •     觉得这种小说和机场成功学之间,有种奇怪的对称感。
  •     成熟,传统,感人。 2016值得一看的短篇小说《兽性大发的兔子》《山羊的胡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