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9-05
ISBN:9787108001627
作者:[法]萨特
页数:348页

书籍目录

目录
恶梦醒来是早晨(代译序)
上篇 读
下篇 写
萨特著作目录及提要


 词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的生活是从书开始的,它无疑也将以书结束。写作是对词语的征服。――萨特    五月份由于工作的原因,看书只能断断续续地看。也许是到处奔波的原因,身体的疲惫引发精神综合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于低迷当中,没有了精神上的刺激和愉悦。周末翻箱倒柜的时候,突然发现大学时买的《词语》,重新拿出来翻翻,想起了雅斯贝尔斯一句名言,在阅读故去的思想家留下的文字时,他说:如果我向他提问,我可以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得到他的回答,这部分段落会因为我的提问而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而不提问的人就像是跳过某一段不去读它一样。于是,突然进入了一种交谈状态,不仅仅看到了10岁前萨特的孤独与富足,更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慌和安宁。一切都是在矛盾中冲突着。——题记       萨特是一个清醒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一个明智的词语知心人。在翻开《词语》之后,发黄的纸张证明书籍距离我的时间已经非常遥远了,甚至能呼吸到纸张发霉的气味,可是文字的魅力实在是巨大,除了在童年有过对文字痴迷的体验,我至今还没能找回那种阅读的味道。可是,这次,在彷徨和痛苦中,在梦魇中,我却在《词语》的文字中找到了那种沉寂的童年记忆。  与萨特同时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道:哲学家更多的是借助于概念并使用概念来从事每一个所应做的工作,他们思维方法的作用,在于使每个人能自己进行思考并且能透过思维知道,什么是整体中的存在的涵义。也许萨特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个文学家,可是,我看来,骨子里他追求的却是哲学家的生涯和哲学家的名望,这根植于他对词语的渴求,对概念堆砌的意义迷宫的追逐。萨特在回顾自己童年生活中对于书籍的痴迷时,他不是说“书籍”,而是用”词语”。尽管他对自己的存在抱着浓厚的怀疑主义,并对童年的孤独无助茫然无措,可是他真诚而坚定地向世人表态:他是通过词语来“介入”生活的。这样的宣誓,在他与存在之间横亘了一座桥梁——词语,这种宣誓,正如婴儿寻找到了母乳,它给人的启迪和希望是那样温暖,甚至让我嫉妒。这种表态证明了自己的自信。当你读到了萨特越来越明了自己的使命的时候所写下的文字,你不再看到寒冷、动摇,你看到了使命的光辉,文字的清澄和思想的明晰。   当我们置身现实世界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世界常常让很多人将一切无意义化。阅读的无意义化首当其冲,对阅读失去耐性和阅读徒劳无益观表现着快餐文明和消费文化的强势。无奈的思想家们或者阅读者,想起了萨特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我一直把我的笔看作是我的剑,现在我才认识到了我的无能。可这算不了什么,我今天写书,明天还将写书,书总是需要的,它也多少又点用处。文化并不拯救任何什么,也不拯救任何人,它并不证实什么。可是它是人的产物,人把自己投射到其中,又在其中认出自己:只有这面好挑剔的镜子向他反映出了他的尊荣。”这就算是对现实的一种清醒的态度吧。即使对阅读如此痴迷,希望能在词语的城堡里面积淀存在的意义的萨特,虽然在词语中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必然性,永恒,存在的理由,并且还确认了他自身要通过词语来为人类效劳,同时证实他自己的存在并通过词语获得永恒,可是我们也只能真诚的说道,萨特是一位富翁,因为他拥有一座用词语砌成的宫殿,然而同时他又是一位无产者,因为他除了词语外一无所有。   当我开始绝望的时候,萨特对于阅读而发现的秘密一再的宣扬和想象,又突然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生存在明媚灿烂之下的世界的人们的笑脸。这种对词语、概念背后意义的发现和想象,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信。萨特的真诚,真如孩童一般。他承认了“我从来就不认为我是具有某种‘才华’的幸运者:我唯一的事情就是赤手空拳,两袖清风地通过我的工作和真诚来拯救我自己。因而我的抽象选择并没有使我超出任何人之外。我一无装备,二无工具,我以我的全部力量去拯救我的一切。”于是,我看到了他在阅读中想象的神话,看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自信,看到了他被误解的孤独如何在文字中得到了疏导,看到了一颗寂寞的心灵由死寂转向了活泼。大人的观念世界,缺失了对于灵性的呵护,萨特对于童年痴迷的叙事,在于反拨对于童年世界的误解,对于纯粹而明确无误的信念的无视。他一而再地强调,如果没有词语,那我们将对生活软弱无力,没有阅读,我们将对生活丧失信念。虽然词语没有实际意义,可是他背后的价值,难道你能衡量得出吗?这给那些现实处世,希望通过阅读获得金子的人们扇了一巴掌,然后告诉你,这就是我,萨特,请你记住我的脸孔。      得益于阅读,文字地滋养,让一个忍受着孤独耻辱的小孩获得了希望的光辉。这种信仰比教堂洗礼的仪式更加分明,更加具体可感。靠着文字去想象未来,拉长了生命的刻度,让童年的萨特追忆着未来的往事,于是他获得了一把指南针。存在不再是与他无关,而成了主体性事件。人不是过客,而是主人。这种清晰的观念通过词语敲击着因为被孤立而倍感羞耻的他的心,让他知道了自己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唐吉柯德的想象和认同。而对于命运的把握,也渐渐从被动转变成主动。萨特说的“我拒绝把这种才能看作是一种偶然的东西,我成功地把它变成一种使命,但由于缺少鼓励,缺少真正地需要,我无法忘记是我自己把这一使命赋予我的”深深打动了我,一种自我教育的胜利,一种自我寻求解放的痛楚和快乐,终于决堤而喷发。他不是教导了我,而是确认了我的存在。      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关于文学有人说是一种朝圣的方式,而写作者本身就是圣徒。这种高亢的论调一度让我觉得很排斥。生活不是肃穆的情调,只有调情的散淡。当萨特写作《词语》的时候,他居然毫无畏惧地说道:人类之所以没有堕落下去陷于野蛮而与猪狗为伍,就是因为有教士这样得圣徒在黑暗中顽强地与恶魔作战,而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正是这样的圣徒。于是我看到了脸红的萨特,他两眼发光,额头高扬,鼻子高挺,如同角斗士一样,他准备在理论的园地里面挑起纷争。无论怎么样,这是一个成年人塑造的一个孩子的虔诚,如同我无知而单纯的童年,我也一样坚信,我可以是仗剑行侠的过客。而现在,当我从24岁回望10岁的自己,我感到了脸红,这绝对和萨特不一样,他敢于在虚构中塑造自己挑战者的形象,而我,只能看到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儿童,他经不起一阵烈风的袭击,更挨不起一个拳头的锤打。这就是萨特给予我的羞耻。
  •     在大学期间,流连了数年图书馆,阅书无数,不求甚解;唯独萨特,其人其书,让我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故而,每一次重读萨特都是我与那段美好生涯的一通连线。今天在此写下的书评,也算上的是”萨特情节“的一次回响,如果文字生涯是每一个作者都整肃以对的生命暗线的话,那么,我今天的区区评论算是在轻拂心头的那一缕灰线。
  •     用了一个下午大致翻了一遍发现译序写的很真诚 实在而有用附录里面的《萨特著作目录及提要》实在是看萨特的最好指引推荐首先阅读这一部分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自己的自传,其实是自己信以为真的小说
  •     他只写了十岁以前的时光,并用一种成人的故作姿态来掩饰和责备自己文学生涯的早期历史。与加缪相比,萨特太不真诚了,也过于自负。
  •     他是先有了个支点 才有了虚无
  •     看的第一个版本
  •     想法相通的愉悦感。
  •     为了写文章而重读
  •     某某某的影子若隐若现 这本书可真好读 以致于我翻着快着忘着 读书人都会出现神经症的 萨特早已消失 传闻中的世界末日将近 我们一起万劫不复 无须忧虑 书名为什么不是语词?
  •     没爹没娘无法无天的小孩最适合搞哲学
  •     不太喜欢……
  •     图书馆借来看的。记得当初又四地搜罗了很久,还是没淘到这一版本的。憾。
  •     刚刚开始,静下来看看。
  •     比想象的短多了~~
  •     萨特的书终于有本不晦涩了
  •     大致翻阅了一下,与其说是自传,不如说是呐呐自语吧。
  •     高二。后来就没有读过萨特的其他书(除了像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样的短文章)。但是至少知道了萨特就是那样先接触词语世界(或者说人造世界)再接触自然世界的人,所以他对世界的认识角度和我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
  •     一直想分析当年对萨特的崇拜是怎样的心理
  •     太可爱啦
  •     老乐观的悲观主义?
  •     怪异的,有趣的人,哲学家。
  •     又一个没怎么读懂的。。。。没读懂的就是推荐的
  •     一气呵成的读完、回味无穷
  •     经典译文!
  •     在古老的图书馆里翻到的……
  •     有本书你也得看看,这个被语言包围的世界,其实爱和美,都不过是个词语,表示一种情绪和状态,而人类总要用具体的物质来量化这些词语所指向的意义,多么愚蠢。
  •     三分之二是词语这书,三分之一是萨特作品年表。要说萨特就是萨特吧……书都读完了也不知道和标题有什么关系。书分两部分,上部是读,讲早慧的萨特如何在虚伪的家庭里成长和汲取知识;下部是写,写萨特如何在虚无中借助虚幻的圣灵来给自己以独特性。火车的比喻挺神奇,让我想起了千与千寻里的火车。我们可不都是无脸男么?
  •     “装腔作势”并不都是贬义啊~~
  •     回顾自己童年时期的复杂内心历程,以逃避外界开始,经历有宗教无信仰的混乱,最终借由写作获得拯救。客观理性,反思性强。小孩子并不一定天真又简单。 “文化并不拯救任何什么,也不拯救任何人,它并不证实什么。可它是人的产物,人把自己投射到其中,又在其中认出自己,只有这面好挑剔的镜子向他反映出他的尊容。”
  •     在我看来 他的童年还真无趣 特别是他强调自己毫不注意真实外部世界而是陷入书中的的时候
  •     其实我也萨特
  •     最后一句也算道出了一本优秀自传的精髓:"一个完整的人,他由一切人构成,又顶得上一切人,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     因为真实所以可爱,不敢妄评哲学家的世界。透过这本书对他的了解也是凭借支离破碎的词语,只记得看到荒唐的几句话忍不住心潮澎湃,不免迁移自身。最近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可能与这个有关。不错,最先启蒙的和最敏感的,一定是词语。
  •     父权的缺席,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抹杀了他在社会中的存在,于是他只能在幻想中形成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试图通过这种另类的理想主义拯救自己。对于没有父亲的孩子来说,不朽是证明存在的唯一方式。
  •     噩梦醒来是清晨
  •     很多年以前读的,记不太清了
  •     读了一半,还期到了。萨特是个天才。
  •     《文字生涯》的中译本(包括港台在内)有五六种之多,这个版本后面还附带有一份很有价值的萨特著作年表。
  •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构成童年的更多是生活经验还是话语概念。萨特明显属于后者。他在书房中长大,他对乡村之旅感到极度恶心。他跟海德格尔是两个极端。这两类人从审美到思维方式上的不可通约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一个是努力抓住概念世界的不可调和,另一个是将心中的结构笨拙地用词语表示出来。
  •     萨特童年自传
  •     萨特的著作,我第一喜欢的是《死无葬生之地》第二喜欢的就是这本《词语》
  •     这本书真实题目应为:天才儿童养成中应规避的谬误
  •     在书中生,在书中死。
  •     我也是只能对词语敏感的人
  •     小萨
  •     2000年10月阅读。我承认,它很艰涩。
  •     不是很懂,但是很震惊
  •     最棒的叙述就是 叙述者看似完全的抽离而旁观者已陷入无法自拔如我。
  •     我的启蒙读物。
  •     但我还无知的时候(现在也是这样),读过这本书。现在记不清了。还想再看一遍。
  •     我想起阿嫲说的,小孩子是最会说谎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