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01994694
作者:威廉 (David J.Wallin)
页数:507页

内容概要

David J. Wallin博士是一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ill Valley和Albany私人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而后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赖特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从事心理治疗、教学以及写作工作已近30年。Wallin博士也是与Stephen Goldbart合著的《勾勒心灵地图:热情、柔情和爱的能力》(Mapping the Terrain of the Heart: Passion, Tenderness, and the Capacity to Love)一书的作者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依恋和变化
第一部 BOWLBY及其后继者
第二章 依恋理论的基础
第三章 Mary Main:心理表征、元认知和成人依恋访谈
第四章 Fonagy和前锋
第二部 依恋关系和自我的发展
第五章 自我的多元维度
第六章 依恋体验的多样性
第七章 依恋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第三部 从依恋理论到临床实践
第八章 非言语体验和“未经思考的已知”:进入自我的情绪核心
第九章 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嵌入、心智化和觉察
第十章 深化依恋理论的临床维度:互为主体性和关系的视角
第四部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模式
第十一章 打造发展的熔炉
第十二章 冷漠型患者:从隔离走向亲密
第十三章 迷恋型患者: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间
第十四章 未解决型患者:治愈创伤和丧失的伤害
第五部 使临床焦点清晰化
第十五章 非言语领域(之一):针对唤起与活现而工作
第十六章 非言语领域(之二):针对身体而工作
第十七章 心智化和觉察:心理解放的双螺旋结构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首先回顾了依恋的文献,着重强调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心理健康和关系的影响。Wallin将依恋的关键原则与神经科学、创伤研究、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以及有关觉察的心理学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通过关系促进转化的治疗模型。他说明了如何对干预进行“量体裁衣”,以贴合患者的依恋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早期关系未曾提供的内化的安全基地。生动的临床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并治疗一系列被带入治疗中的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关系问题以及自杀等。本书通过展现聚焦于非言语互动的临床应用,描述了针对患者的情绪反应以及身体体验而工作的强有力的技术。同时本书还探索了治疗师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观性体验、对活现的觉知以及对身体的关注,来呈现患者无法言说的以及解离的体验。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跟《心理治疗实战录》、《精神分析案例解释》一样棒的书。看得时候,经常觉得作者就在我身旁以稳定、缓和的语气向我描述依恋的种种。书中描述的很多现象在咨询室中真实的出现过,作者把这些现象的来龙去脉说的非常清楚明白,而且有血有肉。读起来非常受用。另外,还把主体间性、心智化等前沿的理论整合进来,且并没有丝毫生硬之感。最后,好书还得配用心的翻译,好多书翻译烂了。。简直坑爹。这本书翻译的挺用心的,感谢译者用心的工作。嘿嘿,还有其他类似好书,也欢迎在这篇评论的在下面留言推荐啊。
  •     读了两章,即被深深地吸引。理论和观念对于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都是前沿的,对工作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基于婴儿观察建立的理论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上的探索和提升使依恋理论的体系完善而更让人信服。翻译的不错,虽然开始部分有较强的理论性,但阅读起来仍然感到很流畅。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可读。
  •     寒假花50大洋买的,到现在才看三分之一,被我当科普在看了
  •     3.5星吧。主题很吸引我,但看到后面有些小失望,感觉作者太左脑逻辑分析了,好多讲道理,阐述抽象的理论,这样是不能促进心理化滴。有一些很不错的案例描述。
  •     今年看的一本好书,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主体间、依恋理论各个理论融会贯通综合在一起,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
  •     2014220-614
  •     临床治疗较少,主要为理论
  •     不是我有病,只是他们不够喜欢。
  •     迴避性、迷戀型、未解決型,很早之前就開始記住這些概念,仿佛通過這本書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是如心智化與覺察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如何切實的做到呢?
  •     被几个同行强烈推荐,就买回来了。之前见过译者,印象不错,所以要买回来看。
  •     关系的议题总是很扰动我,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激动
  •     翻译严谨,介绍全面。
  •     对于有些心理治疗功底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比拟,不但理论价值超过期待,更是一本优秀的指导手册和反思基石。
  •     很认真啃下来的几十万字,跟读书的时候为了做论文不得不看的一样。因为之前并没有完整的依恋心理学基础,并且没有理论背景,看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因为是纯理论的,所以并没有生动性,我这个外行看了,只能浅浅体会,靠感知和悟性了。至少完成整个过程,是成就感满满的~
  •     没读完
  •     非常具有自省精神的案例,以及实用性极强的理论架构。
  •     世界上半数的人将受益终身
  •     相对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客体关系理论的一种新模型,对于内心没有类似模型的人恐怕会是本很好的书,对于已经心中有模型的人来说,价值就不会那么大了,另外,作者的觉察功夫并不是很到位
  •     读了很久,依靠着读书小组,终于把它啃完。还未细嚼,来日方长。20160524
  •     对于自我了解自我锻造同样是好帮助~~
  •     这书评这么高的分么,读起来好生涩
  •     对咨询关系的理解很有启发。
  •     有点太过理论
  •     值得反复阅读,但阅读者需要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里面涉及心理学名词较多。
  •     超级棒的书!除了深刻又生动地阐释了依恋模式与个人成长的因果关系,觉察和心智化的重要性,身体与情绪的不可分离,还使我得以更为深入的反思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去思索体验的意义,明白“安住”在当下,是了解自己的一个根本渠道
  •     读完了,感觉好累~~~,得消化一段时间。
  •     从理论,神经学以及临床的角度对各依恋关系演变及治疗进行了详细分析,非常综合。
  •     差点就因为它的厚就弃读了,很棒的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的推荐给那些爱好者和自助者。意外的是,在这里又碰到了“身体”!
  •     对于我来说是自助的书,但发现其中很多理论知识没有专业人士帮助我很难实践。还是心理医生看比较好。
  •     不是简单的自说自话,故弄玄虚,有科学理论,有实际例子,虽然对于依恋类型说的不是很多,但是介绍了很多基础的背景的东西,非常好
  •     欢迎关注万千心理官方微信:wanqianxinli1998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抑郁症中拯救了我。
  •     适合心理治疗师看,前后跳着翻看了两次,对于自己回避型的人格还是没找到很好的自我治疗方式,倒是觉得对于抚育小孩有指导意义。如何达到书中所说的心智化和觉察有待于继续摸索,看来下一步要向佛学的冥想和内关求索了。
  •     来访者中心学派、客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心理学、儿童依恋理论……各种学派融会贯通的一本书。以体验作为主轴,面对体验有三种姿态,嵌入体验中、对体验进行理性解释、不执着地全方位接受;以依恋类型来具体分析,不同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如何学习在三者之间灵活选择的能力。不过这种分类感觉在实践里有点不足,我总觉得好像现实里的人没有这么泾渭分明,会多种类型混一团。
  •     东西都聚到一块儿了。依恋,心理化,主体间。。。。相互的关系不是很清晰。
  •     纸质版。很好的一本书,只是文字比较深奥一些,需要边读边思考。
  •     好理论化的书,看起来很生涩。不知道9.3分是怎么来的
  •     好书,而且翻译得也是极好。
  •     asasa
  •     依恋取向的心理治疗,有助于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分析。
  •     这本书,综合了主体间,依恋和正念,还经常温和耐心地重复它的核心观点,所以这本书很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