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9868807525
作者:黃子欽
页数:304页

前言

推薦序黃子欽的博物館之歌  在喧囂的城市之中,黃子欽默默地主持他一人的純真博物館。  他與他收藏多年的物件,古早的漫畫大王,玩具小盒,龐雜的復古影像,以及數以千計的圖像資料。博物館的館長最原始的定義除了守護管理珍藏,另一個任務是藉著呈現文物的方式,以特殊的組合方式呈現,以某種劇場概念的演出登場,用以表達某種意義。  這也許就是黃子欽藉著藝術創作及設計,長久默默進行的秘密任務了。  黃子欽的風格有兩項特色,一是手工感,二是大量現成物的挪用。  他喜歡以工匠自居,喜歡手作的痕跡留在作品中,那是一種對於人的氣味與情感的痕跡溫存,他以保麗膠封存記憶之物,老照片與舊刊物,剪花與紙條,乍看是要封存回憶,某種程度卻也像是恐懼的固著與眷戀,下一秒此刻就將成為過去,我們心理上總是預備好此刻即成回憶,未來在更遠的未來也成回憶,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黃子欽的手法上全成了過往,成了一種懷舊的人生,終知散去的深情不捨。  回憶作為創造性的泉源與形式,展現在他大量以現成物的手法。現成物作為創作媒介不是新鮮的事情,廿世紀的觀念藝術與物體藝術以降常見。但藝術領域上以現成物作為藝術媒介,展現的多是藝術家的強大支配角色。現成物以為藝術品,強調的是它被藝術家選擇,以及藝術家更進一步的以個人意志宣言扭轉再造或者重新詮釋、完全翻轉乃至於重新定義這個現成物既有的意義。這中間的一再扭轉與衝突構成了新的理解與進程。  黃子欽的態度卻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他最耐人尋味的一點。  他對待這些物件,態度是溫柔平等、不亢不卑,充滿深情卻清楚分明的。  他不似過往的藝術家一般以強大甚至霸道的態度,凌駕這些物品之上,以主宰的角色重新詮釋或是定義這些物件。他與這些物件的姿態是平等的,他喜歡讓這些物件以過往的痕跡氣味展現自己,他鬆開手讓這些物件自己演出,他則在不同物件之間的空間中游動思考,不打擾彼此似的,彼此尊重的,而最終他以封膠凝結住它們,標本一樣,在封印之中這些演員沒有死去,仍然上演著戲碼。正如黃子欽的博物館內,每件文物傾訴著自己,而黃子欽也默默藉著某種不干擾它們演出的方式,悄悄地說了自己的話,那低語清楚而有尊嚴,如果你仔細聆聽。  「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應該是這場漫長的低語的一張專輯。  就一位設計者來說,黃子欽是少有的尊嚴者。那與他低調、與他人(物件)共處並且處在某種協調性,卻保有自我不被融化的特質一樣。我們可以見到很多設計師在設計書籍的時候,輕易地作出令人眼睛發亮的設計,在書架上時尚醒目,吸睛有餘,卻從來不能、甚至不曾企圖設計者與內容、與作家的內在發生某種共鳴與連結。黃子欽對待自己充滿尊嚴,對待編輯以尊嚴,對待作家以尊嚴。  他尊嚴溫柔地每一次堅持讀完作家的書才進行設計,他確認自己合奏的對象,(從這本書中我們更可以確認他是一位多麼細心並且有想法的書評與讀者),他尊嚴溫柔地與編輯分享概念,從不輕忽。  他將自己與編輯、作家視為一個室內樂三重奏的合作樂團,完美的合奏是這樣的,演奏者各自保有自己的空間發揮個人的魅力,而三者之間又在某個頻率發揮極美的交接連結,演奏一個樂章,共同交出一件作品。  我總是看見那個畫面,黃子欽帶著他的貓咪辛巴,居住在台北某棟大樓的屋頂加蓋中,星空下守護著他的工藝信念與尊嚴,緊緊握住對回憶與情感的價值信念。而曾經與黃子欽合奏過的音樂家,或曾在他的博物館中展演的物件,若知道自己竟然被這樣誠懇溫柔的對待,知道自己的作品曾被這樣深刻靈犀的凝視,都會生出珍重,心中也會生出珠寶。  我借用黃子欽談論《更好的生活》文中的語句來形容他:「如果某些訊息在古老時代倖存下來了,那在當下這個時空就沒有淘汰它的機制了,所以『它』就會接近永恆……」  我相信黃子欽守護的訊息。李維菁(作家)作者序紙標本.合奏  我曾想過,讓我們感到所謂永恆的領悟,可能是來自「消逝」「死亡」。當事物靜止不動時,其實不容易有存在感,但是當一個物件秒殺消失在我們眼前,反而會引起注意,會積極地確認跟辨識這道訊息。意識到消失的危機時,會去用力的探尋永恆,而這種消失或停止的機制,其實是藝術上常用的手法。  文明是永恆的,而「書」是文明的容器,「紙標本」的概念就是讓書成為標本,讓文明的意義重新活過來一遍。有如照片一樣,把某個瞬間凝結不動,反而讓我們感到所處環境的流動萬相;因為一個小點「不動」了,其他無數的小點有了新的意義。書被封存成為標本了,冰山一角的點靜止了,於是或許可以想像出一條文明的巨流。  把一本書先化為標本,然後活化它,啟動它的心跳,感覺它的存在意義,重新聽到「書」的聲音。我把這兩三年來設計的書,分為六大類,不插電、歌德、噪音、耳語、搖籃曲、原聲帶,這六種聲音,把它想像成這些紙標本的「心跳聲」。  一、不插電——原始、素僕,用粗糙的材料感表達直接濃烈的庶民情感 。  二、歌德 —— 劇場後台風的魔幻陳設,浮士德、馬戲團、西洋傀儡戲。  三、噪音 ——滿溢而出,以進攻代替防守的台客、拼貼、工業風格。  四、耳語 ——whisper,療傷系,關於私密的情感絮語、無以名狀的透明牽扯。  五、搖籃曲 ——回憶、童年、時光倒轉的逆時間之旅。  六、原聲帶 ——用西方電影工業或文化消費模式,切換頻道進入現今的出版體系運作。  PLAY這些紙標本 ,幻想著這些紙心臟傳出來的心跳聲。  我喜歡做工匠,像一個原始人去做出一只碗、一把鎚子或一張椅子,一開始這些東西存在我心中,然後存在這世界,兩種存在互相對話,這好像會是一種永恆的辯證。做藝術創作時發出一道道孤獨的單音,做裝幀設計比較像一種「合奏」,結合文字、圖像、作者、編輯、材料……而融匯成一種主旋律。我同時處在兩種音頻中,並樂在其中。單音的薄及悠廣,合奏的喜悅,都在延伸我的想像羽翼,且豐富我的生命。  

内容概要

黃子欽
設計者、創作者、工匠。
一九九六年至今陸續以保麗膠為封存素材,藉著舊物書刊與老照片,凝固過往人們的記憶,從而創造出療癒的空間,賦予全新的意義。代表性作品展有2002年「固體記憶」、2007年「流浪教室」、2008年「日常枯槁」,與2012年「破音大王」視覺裝置展。2001年曾以「剪花王子」之名,發表《不連續記憶體》一書。
身為創作者與工匠,他習於先喚出本質,賦之以形,讓物件存在,與世界開始對話。最初這些對話產生在立體空間,繼而延伸到平面,書籍裝幀設計也成為對話的演練場。
本書收納近兩三年來書籍設計的想法,是他對目前台灣設計風格的回應/回音,也是對自己的作品提出一套系統的再建構。他的作品充滿時光溫潤的光澤,而設計理念卻是冷靜的辯證式,這樣的溫度差形成另一種對話的張力。
不管是創作或者設計,他都希望在「全球化」跟「邊緣化」之間,走出一條是和自己並可長久走下去的路線。

书籍目录

推荐序
简体版自序
调音室 美术编辑与责任编辑的修炼场
工匠性格:比基本再完备一些、对细节偏执强烈点、发现更多好玩的可能
设计方式的多元音轨
1不插电
2歌德
3噪音
4耳语
5摇篮曲
6原声带
后记

作者简介

我喜歡做工匠,像一個原始人做出一只碗、一把鎚子或一張椅子;
我把一本書先化為標本,然後活化它,啟動它的心跳,
希望讀者聽到書的聲音、封面的故事。
設計師「剪花王子」黃子欽,唯一珍藏作品集,
68本書,演繹68種閱讀心情。
他以傳統工匠的手感,用雙手捏剪裁磨出最適合的裝幀,
播放「不插電」「歌德」「噪音」「耳語」「搖籃曲」「原聲帶」
6種封面故事,演繹68種閱讀心情──
《誰怕艾未未》的無厘頭爆衝,藝術家艾未未的髮型像小甜甜、氣味像鬍鬚張,無限複製像V怪客。
《第一人稱複數》的人格分裂虛實交錯,斜折的書腰讓遮住五官的雙手帶來恐懼。
《留味行》的牛皮紙裱瓦楞紙書盒,將書衣立體化為溫暖旅程的 POP 展示。
《我是許涼涼》的愛情療育軟膏、《西夏旅館》的西夏文打字機、《請問么零么在哪裡?》的台灣旅遊明信片、《世間的名字》的蟲魚鳥獸足印、《紙牌的祕密》的小丑紙牌、《日本人的縮小意識》的日本紙器櫥窗……
在故事的流動中,在作家的書寫後,
設計師以封面以紙張,將過程凝成標本,
等待讀者在書店中考古,在書本中考現,
因為有每一次的靜止,我們一PLAY就聽到書的心跳聲。


 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能看到作者的很多情绪
  •     设计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只是再好的风格也架不住不断重复...
  •     自我克隆的设计说好听了也可以叫做“风格”,不过越看越没意思。文里透着股自恋,还有点故作的意味,有的没的文绉绉说了一堆,不是我想要的。不过,还是有些受益吧。
  •     牛逼
  •     黃子欽的{書設計}在台灣書市場裡非常鮮明,已經不只是書封面了...而有更多是對於一本書的理解與敬意而來的創作作品.這也關乎這位創作者對於個體與世界之間連結的概念呈現,一直非常喜歡這位作者的設計作品.
  •     封面的故事,如果没有读过那些书,并没有多少认同感。
  •     浙江图书馆
  •     书籍装帧设计师的工作笔记,非常有诚意的写出了创作的思路和感受。
  •     划分风格有意思 摘录的一些作者也有意思
  •     八旗版何偉中國三部曲都由黃生設計,但我真沒覺得好看,不好意思...這其中尤以「甲骨文」最為難看,「尋路中國」平裝版裝訂最為脆弱。儘管黃生設計這三本都不合我意,「紙標本」裡的文章有的寫得也頗為應付,但其中表現出的「匠心」仍然值得點一萬個贊。沒錯,我就是沒見過世面的大陸讀者怎麼zhāo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