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书

出版日期:2014-11-1
ISBN:9787514819797
作者:陈诗哥
页数:156页

内容概要

陈诗哥,本名陈开斌,1981年1月生于广东肇庆,现供职于深圳市《红树林》,中国作协会员。2009年开始发表童话,作品见于《花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等,入选各种年选。2012年5月出版有童话集《几乎什么都有国王》。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首届《儿童文学》金近奖、被评为第二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

作者简介

“童话之书”自述一生,讲述了它和童话作家、图书制作人、国王、哲学家、海盗、山贼、读书人以及孩子之间的故事,并以此讲述童话的发生、美学、本质、意义和对人的价值;生动、有趣,极具想象力,这本身又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童话之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刚读完,《童话之书》。朋友陈诗哥的新书,之前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中国写童话很厉害的人。他是书痴。照片中书房三面环书墙,只开一扇窗,角落堆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山丘。信手拈来的哲学、神学、文学造诣,一般猜不到他是写童话的。人们心中,童话需要简单的句子,需要教小朋友了解这个世界。比如想象力,比如帮助他人,比如仁爱良善。陈诗哥认为不需要。小孩子天生具有这所有剔透的品格,需要学习的反而是大人。说回《童话之书》。一个礼拜以来,我带着这本书穿梭在城市中。地铁上看,医院里看,台灯下看,枕边看,跟书中描绘的一本书的流浪之旅恰好吻合。主人公童话之书,对,是一本有性格脾气的书,他一生流浪过许多国家,也遭遇被遗忘、被盗窃、被争夺等。际遇瑰丽,不少想象力十足的国家、人、故事。微微遗憾的是,因情节推动张力不够,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串在一起略牵强。但是这些故事单独出来,一个个读,非常吸引人。我的感受是,他不满足于小而美的小故事,他希望通过魔法师、牧羊人、鞋匠、酿酒师等小人儿,去缔造更完整、更深入的信仰体系。看似在编故事,实则在童话中付诸他的精神主张。所以,这本书,小孩子能读,大人也能读。书中像小豆子一样散落的语境,读起来很美,很诚恳。“谁不喜欢这些闪烁着光芒的孩子呢!他们温顺、谦卑、从容,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每一天都像刚刚被创造出来那样,充满了新鲜和喜悦,就跟他们自己一样。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是一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0至99岁的孩子,还有0至99岁的大人,甚至还有0至99岁的老人。0至99岁的大人崇尚力量,轻视孩子,因为孩子无力。在他们眼中,世界辽阔,只有野牛才能征服。所以,他们的梦想便是做一头充满力量的野牛。而0至99岁的老人呢,他们崇尚智慧,轻视孩子,因为孩子幼稚。对他们来说,世界就像一件穿了太久的衣服,他们常常自称把世界像衣服一样披在身上,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出他们的智慧。”书中这些比喻带着光泽感,简单易懂,又活灵活现。像他所说,简洁是一种美德,比如神话传说中的简洁与干脆。我在多个地方见过诗哥说到0-99这段话。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不完全认同这个。孩子,我的理解中,意味着内心的纯粹与天真。他将孩子与大人、老人区分来:小孩意味着创世的纯粹和光芒,大人崇尚力量,老人崇尚智慧。透着一丝精神优越感,并且默认自己拥有一颗永恒的孩子的心。实际上,更多的众生,心里既住着孩子,也住着大人与老人。没有人不渴望做孩子,而没有人能仅仅只是个孩子。大人的力量有时是份担当,老人的智慧则是份疼爱。我想,人的型格越来越圆满,清洁,终将回归一个孩子对世界的信任与爱,正如他说的,“现实里的修行”。书中流淌出许多名家及作品,舒比格、王尔德、EB怀特、安房直子、黑柳彻子、圣埃克苏佩里、宫泽贤治……简直是陈诗哥的优秀书单,寒假无聊的朋友,按图索骥,买这些人的书,一个寒假过完,一定收获不少~诗哥说:“读童话,可以重新成为一个孩子;重新成为一个孩子,意味着生命如节日般归来。”那么,你相信童话吗?野象2015年2月2日
  •     有些想像力是第二手的。它像流动的树脂包裹了一团尘埃。旁侧等待已久的窥伺者却惊呼它捕获到了一只昆虫活物,将会制造一枚琥珀。但是没有时间这最大的魔法,一切尚嫌太早。更何况,它包裹的还只是一团尘埃。沿着安房直子、安徒生、圣-艾克苏佩里等人的笔尖而来的那部分《童话之书》注定要遭遇重新打量的目光,或者走向沉寂,或者再度生长。《童话之书》背负着沉重而严肃的有关童话为何的存在之思,以至于作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感到,不谈那么多作家作品仿佛就难以完成它的使命,谈过之后还要在书后列出参考书目,虽然那是以“童话之书”的口吻罗列。恰恰是这种要命的过于突显自我的使命感把一本鲜活的神奇的故事书拉向了“杂烩”之境。由此,它更变成了一本带有论文色调的文学作品。这便是文体杂糅了吧。说它带有论文色彩对作者而言并不意味着贬低它,因为这正是作者要实现的独特创作目的——“在设想中,《童话之书》不仅是一篇好看的童话,还是一篇明晰的论文”(第244页)。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贴着作家的思想生长,而如此明确地要求一篇童话同时也应是一篇明晰的论文,也许还是世间头一遭吧。这样的预设当然代表书写者童话自觉意识的呼喊,但形式上是否可以摆脱第二手想像力的裹挟?作者也许会反对。因为剔除与第二手想像力有关的内容至少会使他丧失不少章节和情节上的关联(再说这些改写又不是抄袭)。可是由于这些第二手想像力的捣乱,这本所谓的《童话之书》已经丧失一个稳定的合理的结构。不要说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246页)了。这些玄奥字句和此书章节上的对应仅仅是浅层的数字表象而已。所谓丧失稳定合理结构,说的是人们无法了解“童话之书”因何在世间流传,无法确知“童话之书”的旅行是为了什么,乃至会发现颠倒阅读一些故事也无伤大雅,再说,连结局不也都是开放式的三个吗?与此不无关联的文本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合理的生长结构,作者在创作出那么多故事片段的同时,不得不安排无数偶然的意外的而又关键的细节去链接它们。被遗忘、被盗窃、被失落、被打劫、被随意交换就成了这位书国王子一生中重要的命运协奏曲。谁让这是寓言世界呢?只有无根的偶然才是真实。虽然,在内心深处作者仍然很有把握地安慰自己,《童话之书》是与众不同的,它有自己的轴心,那就是让童话达到“思”的境界,但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旅行就那样展开了,只等写够了“三生万物”就结束。作为一卷绞尽脑汁构思出来的书,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如果只是意外相遇,那么这本书的结构变得松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更何况,不是写一个生命体的一生就足以形成有效的“线性叙事”,也不是所谓环形结构就意味着“永恒”。过多的意义在通盘结构缺损的情况下,很可能流于价值堆砌,而只宣扬相信“现实里的修行”(第247页)恐怕也会使书写有成为心灵鸡汤变体的危险。事实上,童话之思的存在,尤其是指向它自身之“思”的追问确实应该受人重视。但是,用童话的形式思考童话自身为何物却注定是一场冒险。初读《童话之书》的人往往被其中上天入地的想像力所吸引,而对作者的童话宣言则显得摸不着头脑。仔细推敲之下,会发现其中所述的“神把男孩和女孩说过的话也记录下来,写在一张又一张纸上”就构成了“童话之书”到底为何物的命定虽然优美、诗意,但却未必令人信服。因为读完全书的人都知道这“童话之书”后来被复制成各种版本,其中包括《睡美人》、《狐狸的窗户》、《小狐狸阿权》等各种经典童话。那么世界之初,是否有睡美人传说呢?如果说没有,这也就意味着第二手想像力可能犯下第二重罪过,是它割裂了《童话之书》这部作品自身的完整性,以至于无法在自身内部实现意义的完整沟通,而一部文学作品的自圆其说、自我阐释是最基本的叙述任务。如果说有,最初只有两个人的世界,新鲜无比的世界如何造得出《睡美人》的施咒-解咒世界,如何将纺锤这农耕游牧的产物编入故事当中。作者会说请看伟大的舒比格先生,他并不解释世界初始有没有纺锤。不,舒比格所说的是他自己的新奇创造,《童话之书》却把其他人的创造鲸吞到自己体内,全然不顾这会不会使自己面临消化不良带来的不谐危机。童话再怎样融于“思”之层面都势必要合于某一种逻辑,而不是随意地凭空或借势疯长。其实,作者对童话的看法,即“对世界的重新解释和重新命名”(第247页)带有很典型的价值重估取向,也可以说具有一种后现代性的表征。他要挑战那些把传统经典童话解构成黑童话的作品,比如同样拿经典童话来做生长基因,但却含有乱伦、凶杀等血腥惊悚事件的《失物之书》。在《童话之书》的作者看来,那些写这种不美好故事的人是被现实苦难打倒在地了,而他则要坚持童话是好的这一可能。于是,他选择了拿来经典,改写经典(当然也是为了适应论文体的需要)。 事实上,童话本是fairy tales,自它诞生以来从来没有与“黑”绝缘,当格林兄弟不断修改他们收集的那些给家庭和孩子的故事时,刻意减轻了“黑”的基调,但总有一些因素是漏网之鱼,它们存在于那里却不一定会被儿童捕捉,只是成人很愿意为它们多想点儿什么。因而,黑色调泛滥的黑童话不仅仅是确定可以用“黑”来给予fairy tales另一种存在的可能和面目,而且它意味着事先拣选读者,它是给成人看的。将黑童话不假思索地给任何读者看只是典型的商业投机,不负责任地随意书写黑童话则是创作媚俗。《失物之书》的中文译本请三位评述人写序言,他们各自发声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提醒。提醒什么?提醒成人读者要慎重对待手中物,不可以随手将它单独交给一个孩童。《失物之书》的作者则说把书献给“成年人珍妮弗•利亚德和即将长大成人的卡梅伦•利亚德、阿利斯泰•利亚德”,明明白白地说出了读者是为成人或即将成人的身份。这当中更需要强调的是读者的心理年龄吧。作为一部负责任的黑童话作品,《失物之书》不仅仅对读者做出拣选,而且对自身也有创作上的要求,这使它具有完整稳定的结构,且与小主人公的成长纠缠共生。作品中的小主人公的种种遭遇都与其内心、性格和生活危机息息相关,作者对经典童话的解构只是构成了小主人公心理的镜像投射。这种既预告危险,又描写危险之源,更描述度过危机的黑童话显然不是被苦难打倒后的产物。对于总是相信童话应该洁白、柔软的人来说,《失物之书》并不合适,因为它的确过于惊悚。但是,它处理好了与经典童话的关系,既借势、解构,又强调共有的民间资源。最重要的是,它不对童话作好坏判断,只是暗示它是成长于幻想的森林。这一点恰恰就是作为fairy tales的童话的根基所在。也正是这种幻想之力使得《失物之书》的对立面《童话之书》获得了吸引读者的本领,让人愿意说它是一册好的耐读的故事书。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我从没从这个角度来构思和打量过一篇童话。陈诗哥的《童话之书》给我启发很大。
  •     陈诗哥的理想国。
  •     我得想想,然后写一个书评,复杂又简单的书。
  •     可以用很多形容词来概括的一本书:很特别、很有诗意、很哲学、很难写……虽然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非常了不起!
  •     其实,这本书一上架我就已经注意到它了,可因为它的书名,我错过了它。但“儿童文学金牌作家系”的头衔深深的吸引了我,在强烈好奇心的下,我买了这本书。相见恨晚,陈诗哥的这本书可谓是既传承了经典,又颠覆了想象,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本错过了就会后悔的书。
  •     形式大于意义,但有这么个浪漫的形式也不错呐。
  •     一般,有点失望。概念化、图解化的意图太明显了。故事没有讲好,理论也没说清。
  •     算还不错的童话书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