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08658124
作者:吴敬琏 厉以宁 林毅夫 等著,朱克力 主编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被誉为“吴市场”和“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首倡股份制改造而被称为“厉股份”。
林毅夫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主编简介】
朱克力 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金融硕导,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BI研究员。其担纲主编的著作获选“中国好书”并被中宣部、中组部推荐。

书籍目录

【序】创新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变革 吴敬琏 / VII
【第一章】创新驱动新常态 / 001
新常态国家的创新体系 吴敬琏 / 003
只有创新才能更好生存 厉以宁 / 011
经济低潮要反向思考,寻找动力和空间 周其仁 / 017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会 林毅夫 / 025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与改革战略 刘世锦 / 032
中国搭上科技革命列车头等车厢 姚洋 / 039
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怎么“发光”? 李稻葵 / 046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上) / 053
继续推进工业化,创新是关键 厉以宁 / 055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 065
新供给发力: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张茉楠 / 070
制度变革令三大发动机释放新红利 李佐军 / 090
【第三章】供给侧改革(下) / 109
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 刘世锦 / 111
以制度供给为核心,推进改革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 贾康 / 118
供给侧改革须避免三大误区 滕泰 / 125
为什么宏观调控要转向供给侧 周天勇 / 139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十三五”转型升级 迟福林 / 161
【第四章】互联网 / 173
“互联网 ”:连接普惠经济 马化腾 / 175
移动互联网的10个关键点 马化腾 / 182
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商业模式 张瑞敏 / 196
【第五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 207
面对现实,回归常识 许小年 / 209
公司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陈志武 / 230
市场的逻辑与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 / 247
创新、制度与规律 樊纲 / 258
万众创新,要从教育做起 俞敏洪 / 265
【第六章】中国制造2025 / 271
培育中国制造能力的巨大势能 周其仁 / 273
如何保持中国制造业增长势头 樊纲 / 279
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与方法论 苗圩 / 288
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策略 李培根 / 302
【第七章】治理现代化 / 309
移动互联应用于城市交通的思路 周其仁 / 311
互联网城市化呼唤释放私车潜力 薛兆丰 / 319
生态治理现代化越显重要和紧迫 俞可平 / 324
【后记】供给侧改革如何引领中国“十三五” 朱克力 / 331

作者简介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成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众多新动能的重中之重。
本书集结国内最权威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就其长期研究或从事的领域扎实解读,全面阐释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与行动,清晰描绘未来中国的创新发展蓝图,以此为读者把握宏观政策创造基础,实现站在风口顺势而为。
1.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习近平(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
2.当前中国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进行结构性改革。——李克强 (2015年12月2日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4.深度参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计划”制定方案的专家权威解读。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审定。
6.“十三五”开局,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的纲领,唯有领会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才能纲举目张。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学校要求写的有关“十三五”的征文,所以读了这本书,写了以下大道理的征文。结合着学校学的经济学知识,在知道了供给侧的具体意思后,的确觉得挺了不起的。教授啊、企业家啊,大家都汇聚一堂,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政府管得多,认,那么接下来改,好。定下目标,看准方向,放手大步前进,中国的未来还是很被看好的。一位教授曾言,中国企业家总喜欢说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大”放在“强”的前面,更像是陪衬,都想着“大”,没有人专心致志做“强”。中国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是一个大国,无可厚非。国际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生产什么,什么就跌价;中国人购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掌盘着国际大部分市场,连美国电影里也硬要插一两句中文。我想国际对中国的印象也大多是“生产基地”亦或“消费市场”。但单依靠这两样,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之前的我们将重心放在了“大”上——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增加出口——也就是从需求侧来拉动经济。可政府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私认为十三五规划,最重要也是革命性的一点是从供给侧入手,进行结构改革。虽然以前早已提出过这一点,但现在被放到台上重点重视了起来。或许短期并不能达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长期来说,这个转变的积极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要想让中国经济“强”,就得让中国企业“自强”。企业是服务于消费者的,自然要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本。所以,要使中国企业“自强”起来,就要颠覆很多传统观念。政府插手得再少些,特殊政策少些,制度程序再简化些,使社会更法治些,把企业交由市场。传统和习惯因为观念在,很难被打破。当年腾讯研发微信时,实际电信通讯商也表示了不满。但我们必须得承认,互联网已经颠覆了许许多多,除了睡眠时间,一天16个小时都在与它接触。时代和科技的步伐是不可逆的,我们只有学会顺水推舟。十三五很多地方是很跟随时代潮流、“接地气”的。例如“互联网 +”、5G、流量低价高速等等。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但或许在将来也能成为我们的优势。变革离不开创新。而当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走进市场,他们就会更加意识到要在这个市场有稳稳的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之处,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满意,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就拿企业而言,技术、管理、经营等等层面都能创新。试想技术上创新了,产品质量自然会上去,吸引的消费者多,又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服务也会进一步跟上。管理、经营上创新了,企业上下,对内对外都会散发着朝气的活力。在良性的竞争中,实现了双赢。创新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则要充分释放民智民力,为“万众创新”创造环境和资源。政府也据此建设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体系,除了中关村,也有各种创客空间、创新工厂在诞生。马化腾对实习生的态度也是:只要你有敢闯实力,资源项目可以全权交由你。创新的效益一时或许不显著,但在未来实际潜力无穷。试着想想苹果和淘宝,都是从无到有再侵袭全球的革命性创新,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不管怎么说,这样一种态度是令人欣喜的。我们迎接时代,接受挑战,收获机遇。先求“质”,次求“速”;先求“强”,再求“大”。期待有一天,也能在世界舞台上,看到中国别样的风采。不是所有人都写的是好文章,抱着这样的心情去读的。还是发现了一些说理简易,举例生动易懂的有趣教授。(另外只扫了约3/4,并未全部读完)
  •     【编者按】又逢周末读好书。本周读者玉可推荐的是由朱克力主编的《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本书讲述了在“十三五”开局,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的纲领,唯有领会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才能纲举目张。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玉可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了以“4万亿”为代表的需求扩张政策,试图打造强大的危机“防火墙”。2009年,我国加推“10万亿”贷款,经济快速反弹。但2010年以后,经济进入持续下行的通道,经济新常态开启了“硬币的A面”——经济基本面。大家对经济有了一点迷茫,对改革充满了期待。2015年11月10日,习总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硬币的B面”——经济政策面成形。中国经济新常态开启新征程。<b>一、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治疗“便秘”,更是治疗“厌食”</b>中国经济在经历过“穷怕了的时代”后,改革开放带领我们走进了“适者生存”的物质生产时代。30年高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没得吃、吃不饱到丰衣足食;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到挑着、捡着、剩着吃;从皮包骨头到肌肉发达,到血脂、血糖偏高、脸上堆不下肉,物质进入丰腴时代,身体进入超标时代,经济也进入了“人不适应”的时代,“便秘”不可避免地产生。吃不下了,时间一长,人就“厌食”了。经济自然进入下行通道。所谓物极必反,人的需求的神奇之处在于珍视稀缺,鄙视丰富。只要是稀罕的食物,再饱也会有食欲;只要是丰富的食物,再饿他也不着急,反正有的是!房子买涨不买跌是一例,千辛万苦追到手的女朋友变成老婆就不珍惜,也是一例。为此,在物质丰腴以后,消费主义开始盛行,给商品赋予身份意义。拥有台iPhone就符合流行,没有就是落伍,以此倒逼消费。消费的人文主义,启动了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形式。切分出供给层,以创造新的需求,细分市场出现,延长了老供给的生命周期。这好比中国人吃鱼,以前都是红烧全鱼,现在改成红烧鱼头、红烧鱼身、红烧鱼尾、红烧鱼泡、红烧鱼籽,虽然都是红烧,但总有一样适合你。人的需求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谓厚德载物,没有精神生活的丰富,就无法消化更多的物质,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真正方向,从物的承载能力转向人的精神文化承载能力,并通过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更有效地消费物质,并更有能力生产适用的产品。这是结构性改革!这也好比中国人烧鱼,人的视野开阔以后,感情丰富以后,对鱼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清蒸代表纯洁,红烧代表热烈,干煎代表简约,敲鱼代表精致,吃同一种鱼,有不同的烧法、有不同的口味,享受不同的生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了新的需求。经济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温饱以后的人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在经历了“填饱肚子、展示财富”的过程之后,如何把外在财富转化为人的内在素质,建立起自尊和信心,享受到互相尊重是一个人真正的核心需求。需求侧的变革要求供给侧作出相应调整。靠力气赚钱,靠勤劳就能致富的时代要翻篇归零了。现在,我们必须勤奋地动脑,生产出主要为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而非物质需求的产品,这需要对人进行二次开发。当我们断言“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其语境是人口增长红利时代的结束,而“中国人口素质提升的红利时代”才刚刚开启大幕。“变得更聪明”和“变得更聪明地生产”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不仅包括产业升级,更包括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当前,尤其是信息经济、文化创意、旅游策划、设计研发等“智慧型”的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b>二、非公经济不仅是个人资源,更是社会财富</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历了一个绝对化经济到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过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政治性安排,它不是经济的内在属性。经济的内在属性是发展和服务人的需求。在特别区分之下,人们对不同的经济形态有不同的态度,也有不同的矛盾处理方式。政府部门在服务时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和行为上的变化。一些地方在服务公有制企业时认为在为国家服务,而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时却认为是在为老板服务。看似有理,实则只看表象不见本质。经济如水,有其统一的属性。不论这是瓶装水还是水库里的水,同样可以服务大众。资本的社会化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显现,全球化之下的所有资金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总是一贬全贬,一升全升的。经济形态的差异只是反映服务者的差异,并不能反映资本的差异,竞争条件下主要看资本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而不是看它姓“公”姓“非”。无论是“公”还是“非”,效益都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在比尔、盖茨等大的企业家把资产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以后,社会效益的贡献力就不再是“姓”决定的,这在表象上和道德上都处在了同一层面上。把非公经济作为经济主体本身去服务,而不过多赋予负面意识形态的意义是一场改革。这在浙江的实践,包括金华的实践中已有论证,并将继续展现其指导意义。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到企业是一种社会资源的组织形态,是社会经济的实现主体,是国家竞争力在经济上的核心力量,那就不会再产生过多的歧视。“无论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能为人们带来福祉,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地去区分公司的性质和企业的形态?这副“有色眼镜”必须摘除。浙江从“小狗经济”一路跑来,依托的是对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从温州鞋商到义乌糖帮,从台州汽车商到宁波商帮,从长三角溢出区到阿里巴巴,谁在意过他们赚的是中国人的钱,还是外国人的钱?谁在意过他们赚的是公有制企业的钱,还是非公有制企业的钱?钱无非是流通物,你若打上标记,只要时间足够,只要人活得够长,每个人都能过一遍手!那么,为什么要在乎它现在在谁的手上?“五个允许”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是经济制度内部的“互联互通”。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股份制企业,谁又在乎过“公”、“非”的结构比例?难道我们要对80%公有制的企业尽80%的努力去服务,而对20%公有制占股的企业只尽20%的努力去服务?当然都要100%努力!因此,区分公有与非公的比例本身就是认识障碍,就是制度障碍,都是要破除的。<b>三、政府不是“厨师”,是“御膳监”</b>老百姓花钱把政府请来,不是请它做饭的,而是让它做“御膳监”的。老百姓要吃得好,功劳当然先归“厨师”做得好;老百姓如果吃出问题,责任当然是“御膳监”没管好。这是职责上的分工。当然,企业才是“厨师”,政府不是。现在的问题是,厨师没做好,口味不佳,“御膳监”有没有责任?为了监督好,“御膳监”要求管理“厨师”,看着“厨师”买菜,甚至代“厨师”买菜,有时还闯进厨房教“厨师”怎么做菜,然后自己说“菜的味道真不错”,结果皇上没答应!这是当前一直在讲述的故事。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被称之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吃到一道好菜,原材料好是基础,厨师手艺高是关键。政府能做的,除了在旁边瞧着、监督着,能真正帮忙的是保障菜品的新鲜,建议厨师提高手艺,而不是下厨操刀,或是充当厨师的老师。这里不能不提“偷吃”的问题。厨师一偷吃,全写在脸上,以前公家厨子总是胖墩形象;御膳监偷吃,大多是拿去送给小宫女的,自己却是不见胖的。所以,反腐成了政府的重大课题和必胜战役。虽然,因为健康原因,偷吃现象已经少了,但吃拿卡要的问题仍未杜绝,无形中增加了烧菜的成本,而这已经成为卡住供给侧改革端能否引爆经济的卡口了。审批的时间成本、疏通成本、竞争成本是一个要命的方面,中介的“暗利益”、垄断利益以及高利益期待是另一个要命的方面。比如房价评估,为什么不可以“区域评估,统一参照”,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却一直在“一户一评”,而且“只开票收钱从不真评”,让人“评估一次就感受一次串通性的利益剥夺”,岂能视而不见?降行政审批成本,降中介评估成本,降银行既得利益,这是眼前就该做的事。当然,若直接降税,也举双手赞成。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并没有特别清晰严谨的逻辑线条,以文集的方式串合而成,但是包含很多大家的文章,可以作为科普读物来阅读。
  •      相当不错~!
  •     对了解当前经济形势有一定帮助
  •     没什么意思,大杂烩而已。还卖那么贵。不推荐。
  •     看了整本书理解的供给侧改革其实和之前提的创新、结构性改革这些关键词本质上是一样的。要提升国足水平靠青训,谁都懂,国足依然上不去,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靠创新靠人才培养大家也都懂。唯一的不同的是,国足差就可以差下去,可是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非变不可、非改不行的阶段,热饭炒了很多遍可以不吃,但是肚子实在饿了这次炒的冷饭可要吃咯。
  •     很多经济学人对供给侧的见解
  •     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关于中国经济L型走势的判断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强调,其观点与这本书中阐述如出一辙。
  •     看以后谁还吹吴敬琏
  •     2016.8 基本属于专家企业家对供给侧改革点评分析的堆砌,可以参考但想得到更多的深入分析很难。转型很难很痛,利益集团真的会割自己的肉吗?虽然肉已经生疮了。
  •     有些赞同,有些就。。。
  •     我听说了一个段子,某部长前些天公开场合讲话说,XX需要做到ABCD,XX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ABCD则是朗朗上口的一个政治词汇,类似于五讲四美。然而整个部里都不知道这ABCD是什么东西,于是大家一起开了好几天的会,提出了五个版本的ABCD内涵与外延,有哪五讲哪四美这类的,交给部长审核定夺。至于这背后的逻辑联系,落地的多少与效用,谁又知道呢。供给侧改革这种听起来绝对对,但没人知道怎么做对的词汇,又可滋养一方文人呀。
  •     不可妄议国家大政,但就个人而言,更喜欢周天勇的“为什么宏观调控要转向供给侧”一文
  •     吴敬琏、马化腾、张瑞敏的文章尚可一读,有的文章有滥竽充数之嫌,整本书就是一堆评论强行凑了本书,还要强行挂钩供给侧改革
  •     周老师推荐的
  •     还是不错的
  •     浅显易懂,解释了很多中国当下的经济现象
  •     对中国的经济形势、互联网、制造业有了进一步认识
  •     还是很有启发的,为了SMU的面试看的,还没看完就去面试了,所幸最后过啦!现在终于看完了全书啦。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围绕“供给侧改革”,所以大家说的其实差不多,有的时候有些重复。
  •     看到薛兆丰为网约车说话,感觉还是颇为亲切的,虽然切实性不好说。几位经济人士拉到一起,水平高低真是立显。总体来讲还是行业决定了思维,位置决定了方式。
  •     这种经济学不同作者文集的书,等于一个论坛,各个作者是骡子是马上台遛一遛,有的经济学家实际是官僚,文章空的很,有的经济学家真有见解,比如许小年吴敬琏滕泰等,薛兆丰虽然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泥古不化,但是本书内为滴滴呐喊还是有道理的。马化腾张瑞敏的文章理论不太多但是也很有内容
  •     定性为主
  •     比企鹅家那本互联网加靠谱
  •     感觉偏理论为主,一些观点还是相似的,不过感觉受教了
  •     众多经济学家针对此话题进行分析,对国家经济发展走向把脉。
  •     其实不是特别深刻,但可以算是不错的科普
  •     看完啦
  •     发言集合,有些有所启发,有些是滥竽充数;总体而言不太有深度。
  •     每一段时间出版社都会出几本政策解读的大师文章合集。小贵,不过还是有点收获的。路途良伴。
  •     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
  •     个人感觉编排比较松散 毕竟只是一套文集 但是作为启蒙读物还可以 其中许多专业术语和行文结构是阅读的难处 读完可以对改革有个基本认识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