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仆》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8-01
ISBN:9787805677637
作者:[德]亨利希.曼
页数:416页

我的读书散记

1、现行的文学史在评价这部小说时,大都说它刻画了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云云。这样的说法固然有它的理由,但这种做法——填空式的归类法,却无异于拿着后人裁剪的衣服硬套到古人身上,还要称赞衣服是多么的合身。如果,这种的所谓“文学批评理论”只是某个人的偶然发明,偶尔玩笑也就罢了。但这竟然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人人可用的手段,那就未免叫人不耐,让人厌烦。可悲的是,我们的文学评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有且只有这一种批评手段。虽然新世纪之后,风气逐渐廓清,但遗风所及,此种影响之下的产物却仍然时时可见,最常见的自然要数高等教育里面的文学史了——这种“正确的”文艺腔调依然是主流。而这本印行于2006年的小说的序言,居然也是这样的腔调!我可以很明确地说,读到这序言时,我竟然是吓了一跳。原因无它,只是太久没有接触到这样僵硬、冰冷的文字了。说回这部小说。《臣仆》的意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作者塑造了一个在变革时期心灵极度扭曲的人物——狄德利希·赫斯林,而且,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这个人物的成长历程。从整体来说,小说的前半部分比较出色,叙事的手法虽时时带着夸张,但却穿插着近于素描的细笔描摹,人物的心理、情绪变化都刻画得很出色。而后半部分,特别是临近结尾到结尾部分,则类于速写,跳跃式的夸张,固然有其痛快、解恨的好处,但也让人在觉得痛快之余,不免怀疑:或许这只是为了发泄?2、赫斯林的成长部分写得极好。赫斯林作为一个卑鄙无耻的保皇党,他的拍马逢迎、、装腔作势的手段,也不是一日就炼成的。事实上,赫斯林也曾经有过光明的理想——尽管那很短暂,但正是这零星的人性闪现,才使得这个人物显得更为可信,也更丰满。沿着赫斯林的成长轨迹来读这本书,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后来的保皇党顽固分子赫斯林,小时候却是一个非常懦弱、胆小的人。他经常挨揍,但也习以为常。前者很好理解,后者则因为他不仅习以为常,有时更以挨揍为荣耀而显得有些变态。这或许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采取了当时某些心理研究学派的观点有关。又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受虐情结只是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角色定位——因其富有讽刺意味。随后,赫斯林赴柏林求学,这个时期主要写了几件事,而人物的性格也在这个阶段逐渐成型。其一,是赫斯林与阿格妮特的恋情。应该说,第一次遭遇爱情的赫斯林和其他人一样,既怀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同时又夹杂着自尊、自卑、患得患失等种种情绪。但他的情敌却很好地教育了这位初来咋到的乡下小子,让他在感到羞辱的同时,也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他与阿格妮特的“初恋”也就这样无疾而终。再次相遇,阿格妮特主动投怀送抱,刚开始赫斯林也颇受感动,而且有那么几个时刻,这种单纯的肉体之情似乎也得到了升华。但这个时候的他,毕竟已经接受了偏激而无知的条顿社人的感染,他保守、自私的思想已基本成型。所以,阿格妮特的感情无异于“明月照沟渠”,这份感情的失败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阿格妮特的父亲找到赫斯林与他面谈,一开始非常慌乱的他,后来却对情人的父亲大肆嘲弄。这个场景可以视作赫斯林第一阶段的成功转型,他已经开始学会掩藏真实的自己。而这种由内心的卑弱转而以无赖的手段获得形势上的优势,也在此后屡屡出现。其二,是他加入条顿社,以及遭遇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开始确立保皇思想。这可以说是“赫斯林主义”之所以确立的两个基点。在此之前的他,混混沌沌,向往权势,却不知要祭拜哪一座神明,但在遇到德皇的这一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德皇威廉二世就是一切!而此后,赫斯林在蜜月期间跑到意大利追随德皇,也正是这种疯狂的延续。其三,军队的三个月服役。这件事后来成为了一些情节之间串联的接口。当然,或也可以说,由此看出赫斯林口口声声说的爱国与他的现实行为的差距。但总的来说,这个情节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意义。3、如果说,柏林求学时期的赫斯林对于自己的“理想”还在理论学习与实习阶段,那回到家乡的他,则通过实战完全确立了自己的卑鄙的人格,并由此获得物质与精神的“荣耀”。“劳尔事件”写得极为精彩。一开始,我们或会惊愕于赫斯林受到新泽西的权贵们欢迎是多么的不合情理。但很快的,随着情节发展,这种不解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开了。原来,这只是赫斯林踏进社会所接受的第一堂课。而在此之后,他才真正开始了他的“厚黑”生涯。赫斯林应邀参加行政专员冯·武尔科夫的茶会这一段情节写得尤为有趣。给他带路的专员夫人把他带到武尔科夫的房门口,就急急把他丢下。他等待了好久,幸好专员的爱犬去敲门,他也就随着进去了——暗示此人比狗还不如。谁知道,进去之后,专员却连正眼也不瞧他,而此时,他更遭到了那条调皮狗的攻击,好不狼狈。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心中充溢愤懑,他所想的,几乎就是他想要打倒的对手——老、少布克的言论。这其实是很可玩味的。但随着专员允诺给他申请一枚勋章,他所有的愤恨之情瞬时间烟消云散。随后两人的谈话也是波澜迭起,看似平淡的谈话,却因为双方的态度变化,而变得紧张万分。这一张一弛之间,既有专员对这个新进仕途的年轻人的鄙薄与拿捏,也有赫斯林丰富的心理变化,看去既似出人意料,却又全在情理之中。4、从塑造人物这一点上,这部小说让我联想起司汤达的《红与黑》。但相比之下,后者在描绘人物上显然更为细腻,就像是一幅巨幅的工笔画。而《臣仆》则因其夸张、漫画化的叙述,更像是一副一张充溢着艺术张力的涂鸦小品。但小说的价值毕竟不仅仅是借人物之口抒发理想,甚至是骂人——那样的话,不如去写那种骂街的政论了。此书在叙述上虽然偏向于夸张、漫画化,但良好的叙事技能与创作良知还是使得作者在人物造型上多少保留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由讽刺的风格看,我会联想起中国的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当然,《儒林》、《官场》两书,布局上是多个人物的合传,而《臣仆》则可以看作是赫斯林这个人物的传记,这一点上自然不同。但在丑化人物上,却有不少相通之处。狄德利希与古斯特看戏那一段,因为读者对于戏剧情节的不熟悉,感觉很是混乱。是否需要大张旗鼓地渲染剧情呢?或许这对于故事本身有着影射作用,或许如此,但仍显累赘。加之对比原文,译文的信息可能会有所缺失,有些地方更看得不知所云。但在这里,愚蠢如赫斯林竟然也懂得艺术可以作为宣传工具,这就更让人认识到这种精神病毒的可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亨利希·曼在叙述上的跳跃是非常之大的。且在段落的处理上也很特别。往往的,一个情节细细展开,我正思索他要怎么过段,他却很轻松地用几个句子就转了过去。而且,情节的转移上,在段落并不明显,常常是另起一段和上一个情节合为一段。本书虽然没有看过其他的译本,但单从这一版本来看,译者的水平也是值得称赞的,不会显得呆板,也没有过多的赘文,节奏把握得很好,文字也还算雅驯。应该可以算是中上水平的译作了。附:赫斯林博士新婚之夜语录:“我们要不负皇恩,为陛下多生产几个忠勇的士兵”。


 臣仆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