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激变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6345330
作者:陈晓明
页数:243页

章节摘录

  阿尔都塞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或现代化的)运动中,是以反人道主义的角色发挥作用。就这一作用而言,他具有正统性质,但他的正统性很快又为他的诡异的方法论——结构主义标签所遮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实质,远不如结构主义基本思想本身更引人注目。对阿尔都塞的阅读并没有加强马克思后期著作的科学权威性,相反,人们更感兴趣的在于: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的思想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意义,有效促使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不用说,这种观念和思想目标具有变革性的意义。  如果说八十年代初期,哲学社会学科的核心主题依然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西方思潮的引进总是马克思主义纲领之下加以具体阐释,那么,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思潮的引进则逐步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并且开始创建新型的理论话语。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学科建制,西方思潮的引进与本土化实践相脱节。研究西方思想理论的人不研究中国本土理论,而研究中国本土理论的人则很少人关注西方思潮。在哲学学科方面,试图把西方当代理论思想与本土传统理论相结合,无疑有太大的难度,这牵涉到对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能全面把握,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的理解和运用。研究西学的限于学术功力基础,研究传统学术又囿于视野和胸怀。如果说西方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量融人中国传统学术,那么,西方的当代思想理论则很少与中国本土学术研究相结合。当代西方思想理论的引进,开始摆脱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辅助注释之后,主要是以单纯引介的方式白成一格。但大量的当代思想理论却在文学界呈现出实践品格,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西方的思想理论直接产生了与之相关的美学理论,如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等等,哲学思想理论的引进与文艺理论或美学理论的引进同步,因而容易为文学界接受并直接吸取运用。其二,文学界对这些西方思想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接受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虽然经常不无望文生义之嫌,但真正能形成有效的思想启示和知识更新的作用。例如,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本土化实践主要是在文学研究和批评领域展开的就说明这一点。   ……

内容概要

男 出生年月: 1959/2 民 族: 汉族福建光泽人。民盟成员。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3年起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专著《文本的审美结构》,论文《历史颓败的寓言》、《反抗危机:论新写实》、《主体与幻想之物》,专著《剩余的想象——九十年代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危机》等,专著《移动的边界》、《文学超越》、《后现代的间隙》、《表意的焦虑》等十多部。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2年度评论家奖。专著《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派文学的后现代性》获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奖、中国社科院首届优秀成果奖,《解构的踪迹——话语、历史与主体》获中国社科院第二届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评论《小说的困难》获《工人日报》三连冠优秀奖,《难能的小说》获《钟山》专家评论奖,《析解深度》获 1991年《福建文学》评论奖。

书籍目录

自序上编:理论视野第一章 超越粗陋理性:艺术表现的审美主体第二章 文学视界:无限的审美统合体第三章 边缘的萎缩:从现代到后现代第四章 文本批评:想象的精神飞地第五章 方法论的焦虑与变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的迁徙第六章 批评的历史与诡秘的文学性下编:审美流变第七章 现代精神溯源:乡村与城市的冲突第八章 主体与幻想之物——当代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第九章 意外的合谋:精英与大众的重叠影像第十章 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第十一章 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论消费主义趣味与当代小说叙事第十二章 历史终结之后的苦难叙事

作者简介

陈晓明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本书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近期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共分为上下二编。上编为“理论视野”,主要是关于当代理论变革的论文,可见80年代中后期当代理论追寻变革的轨迹。下编为“审美流变”,探讨文学创作的先锋流向,揭示当代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变革的审美意义。对广大学者和大学文科师生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审美的激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过小的篇幅大约只是某一时段思想提纲挈领的表达,但引文的开阔和精确,对现代性发展的概述,已足见其理论功底非常赞。早期文章中,有一种把文学当做一个人存在的整体的倾向,即认为卡夫卡的小说是一个多重困境的“合”,这种在海氏对诗歌“存在的家园”鼓吹之外的“焦虑的家园”,好像在许多人的书中读到过却是第一次注意。失去自我指涉能力的第三世界文化让人想到伊斯兰的“恐怖”主义,是否存在另外的出路。文学的边缘化,死亡的幽灵化存留形式。英语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和新批评的兴起。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立场被颠覆,和大众文化若即若离但其实一直被后者主导的关系。个人感觉觉得用这套西方话语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时,还是戴锦华的分析更有力。
  •     我是学渣无疑。
  •     不得不说陈晓明是研究当代文学的人当中最会给自己的书取名字的了。
  •     相比较而言,还是更喜欢余虹的行文风格。但是陈晓明把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创作同步的努力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     中国少有比较有思想含量的评判家
  •     其实写得还不错的,就是现在看来,似乎他感受到的遇见的“激变”还是太早了一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