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香港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3-5-1
ISBN:9787108018380
作者:赵稀方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赵稀方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及西方文化理论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香港文学研究,并于2001至2002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做香港及后殖民批评的研究。在海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存在与虚无》(1999)、《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2003年即出),编著有《我所知道的康桥》、《小城三月》(1999),译著有《黄金法则》(2000)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 历史想像
第一章 东西之间
第二章 岛与大陆
第三章 香港意识
下篇 本土经验
第四章 乡土文学与现代主义
第五章 文学的都市性
第六章 大众文化的空间
参考文献要目
香港小说要目
香港作家简介
索引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小说香港”的说法,来自于王德威“小说中国”。王德威“小说中国”的概念并没局限于“由小说看中国”,而是“强调小说之类的虚构模式,往往是我们想像、叙述‘中国’的开端。国家的建立与成长,少不了鲜血兵戎或常态的政治律动。但谈到国魂的召唤、国体的凝聚、国格的塑造、乃至国史的编纂,我们不能不说叙述之必要,想像之必要,小说(虚构!)之必要。”
本书作者从小说出发,试图在历史建构的意义上辨析复杂多变的香港文化身份,同时从都市出发,建立了自己叙述香港文学的视角。与已有的成果相比,此书的研究视野是全新的,与仅限于一般性的作家作品描述的香港文学史截然不同。我认为,此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


 小说香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很有意思的解读。
  •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又扫了不少盲。此前觉得文学包括小说是这样一种工具,就像珀尔修斯手持的铜盾,得以借此来观照现实。但忽略了其实现实同样是一面镜子,你如何观照它从中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选择描写什么以怎样的视角和深度来呈现,同样折射了你自己的面目。经历过的点滴都在化为自己的血肉,有时想起昨夜做的不可名状的梦会觉得欣喜就像放任自己的孩子一样放任深深潜藏着的无意识和潜意识在睡眠中自在游荡和释放。以前总是读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奉为圭臬,现在看清了这个道理的支点所在知道不过也是一种价值观浸润下的经验之谈,可以让自己对前路更释然一些。既然是路,方向其次,心无旁骛一直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完全是意外,读这本书的时候,港中局势紧张,“占中”事件爆发。但也因这样巧合的时空背景,这本书值得一度。中原心态影响下大陆对香港的想象与叙述,从来都是主观与错位的。作为学术专著,本书在体例上似乎稍欠紧密。论述及具体的文学作品时,显得草率。
  •     由成因,演变讲起。如何就立的热辣风格
  •     小颠覆。
  •     非常有洞察力
  •     美妙
  •     还是一种典型的大叙事框架,只是采取了“英-中-港”三方的“多元声音”透视“香港想象”和“想象香港”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本书最出彩的部分仍然不出“后殖民理论”中有关“身份认同”的讨论,其中,“殖民者与殖民地的关系(在香港的英国人)”以及“世纪末香港意识的膨胀”还有发挥的空间。全书点题之笔其实是文中反复征引的本雅明金句:凡是变成影像的总是一些将要消失的东西。ps.对李碧华、黄碧云和钟晓阳的兴趣倍增,果然有“荒芜苍凉”的世纪末情结。
  •     搭了一个在当时比较新鲜的理论框架,内在肌理却多僵硬
  •     写香港的文学不错
  •     有些看法还是同意的
  •     有启发
  •     还不错。
  •     再评价。前半部比后半部可看;还是觉得结构上有问题,把香港意识纳入历史想象的范畴,反倒是本土经验的都市性不涉及西西、也斯等纯文学作家,好歹李碧华是严肃通俗一锅端吧,后半部分太弱。
  •     借着香港drama的东风翻了翻,中文系同学的作品总是能旁征博引,大面积使用新颖概念,表示脑细胞不够用啊。
  •     再加半颗星~
  •     我怎么觉得烂尾了呢?我怎么觉得啰嗦了呢?反正就那样吧
  •     图
  •     大部分作品都没读过,也不好轻率地作评判。谈文化认同和殖民性的部分非常精彩。讲《秧歌》未能脱于“绿背文学”,我不赞同。作者对这一点的论述也显得简略牵强,是社科院写文章有“底线”?
  •     虽然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对香港本土文学论述略草率。但是比较的角度很有启发很好读一下就读完了。
  •     赵稀方认为《秧歌》没能脱离“绿背文学”的阴影,但我不这么认为。《秧歌》不能算作是张爱玲很好的作品,但心理描写的长处还是有的。
  •     他们都狠批金庸
  •     有收获,对很多港台作家的写作做了一个专业解读,让我想重读张爱玲。算是一本对港台文学的普及吧,应该还会再翻翻。
  •     地域史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     “小说香港”袭于王德威“小说中国”的提法,其重点在于强调叙述在一个地区共同体想象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鉴于香港的独特地位,赵稀方在讨论关于“香港”的叙述时借用了霍尔在《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中的观点,即不将文化身份视为被过去所固定下来的“本质”,而是在不断在叙述中的一种永不完结的生产,霍尔通过非洲、欧洲和美洲三者的在场来讨论加勒比人的文化身份,赵稀方借用此法,通过英国殖民书写、中国国族叙事和香港意识来对叙述中的香港想象进行讨论,同时,“小说-香港”的互动关系中建立起以香港视察小说的视角。殖民书写主要讲殖民意识对香港的合理化东方化和香港自身的自我东方化合理化,国族叙述主要讲以大陆为代表的中原心态对香港本土叙述的漠视与覆盖,香港意识讨论其本土意识如何形成并发展,其城市品格也影响了香港叙述
  •     还好!
  •     因为ly老师而阅读的书
  •     这套书普遍深度不够,点子不错
  •     完全的后殖民理论
  •     男神推荐的书,给我写论文的时候有启发。。。不过看过了也就看过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恩
  •     狹隘。史料不錯。
  •     以前思考过的“历史的叙述中的真话与谎言”在这本书里得到验证~有收获。
  •     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