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殘夢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7-27
ISBN:9789570838404
作者:黃仁宇/圖文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黃仁宇(1918-2000)
英文名Ray Huang,191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期間在長沙《抗戰日報》擔任記者。1938年,考入成都中央軍校,1943年,擔任中國駐印度遠征軍新一軍上尉參謀,常為《大公報》報導戰事;1946年,至美國進修,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1952年,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新聞系學習,後轉至歷史系,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1967年,經由余英時教授的推薦,進入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擔任副教授;期間曾至英國劍橋協助李約瑟蒐集整理研究有關《中國科學與衣冠文物》的材料。197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參與《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撰寫明朝部分。
1981年,《萬曆十五年》英文版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歷史類好書提名,1982年和1985年分別出版中文簡體版及中文繁體版,從此黃仁宇在兩岸一舉成名。另有《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等歷史著作,並曾以筆名「李尉昂」發表歷史小說《汴京殘夢》與《長沙白茉莉》。2000年1月8日,病逝美國紐約,享年82歲。

作者简介

比動畫版更生動鮮明的小說版《清明上河圖》
史學大師黃仁宇用最考據的態度,最細膩的筆法,再現北宋汴京的繁華風情,敘述一段才子畫師與深閨公主之間的綺愛殘夢。
一幅流傳千年的長畫卷,繪出了汴京的繁華盛景,預言了亂世的即將到臨。
傳說,在畫中的一隅,還隱藏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思念……
北宋末年,年輕學子徐承茵來到繁華熱鬧的首都汴京參加會試,卻遇到朝廷更換法度,廢科舉、改從學校訓練人才。他誤打誤撞入了畫學,以繪畫的專長,參與描繪汴京的工作。在翰林學士張擇端的帶領下,他用心觀察汴京街頭的眾生像:酒樓、客棧、牛車、小販、船隻、駝隊……。很快地,一幅描繪盛世萬象的《清明上河圖》,逐漸躍然紙上。
有一天,宮中傳來聖旨,徽宗摯愛的小女兒柔福帝姬,要求將自己以婢女之姿畫入圖中。反對這個無理要求的徐承茵決定入宮,向皇上進言,卻陰錯陽差地見到了柔福帝姬本人。一個養在深閨的公主為何如此要求?徐承茵會被她感動而為她畫像嗎?從第一眼的邂逅,愛苗便已滋長,公主與畫師的愛戀,透過紙上傳情。
然而,他們無法預料的是,亂世的烏雲已然罩頂。北宋欽宗靖康元年,金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以及皇室、後宮三千人北去。過去的汴京,只在畫卷中長存,而曾經的愛戀,則默默地,藏在畫中的一隅。
作者簡介


 汴京殘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直以为黄仁宇先生只写历史,不写小说,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一本《汴京残梦》。在香港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是竖排繁体字版的,还以为内地没有出简体版,因此花了高价匆匆入手,谁知早有简体版。估计阅者不多,闻者也未必留意了。看这本书封底的简介,说是讲了一个北宋的爱情故事,更由一幅名画引出。名画便是《清明上河图》,而故事便是画师徐承茵与公主柔福帝姬的爱情悲剧。原本以为这是个乱世的爱情故事,又带着阶级与贫富的差异,一定会讲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读下去,才发现叙述爱情的篇章并不长,两人的见面也差不多到了书中间才碰到了第一面。之后,也不过再见了两面,最后因为金人大破都城,掳走了徽宗、钦宗等人,连带着把柔福帝姬也掳去了,由此与徐承茵天南海北相隔,只余思念。最后的尾声交代了历史上的记载,而至于两人最终是否见面,自然也湮没在典籍之中,无从得知了。书中,两人的爱情迸发得很突然。其实由头很简单,画师徐承茵奉命与张择端一道作画,但某日突然收到一条大内的谕旨,说是公主柔福帝姬要求把自己画入图中,且以公主之尊降贵为丫鬟之装。徐承茵觉得此事于理不符,要求面见皇帝陈情,但阴差阳错却见着了帝姬本尊,由此一见钟情。而第二面,爱情更是迸发得急促,也没个铺垫,两人谈了谈诗,交了交心,这个一贯诸多思虑打算的徐画师便凑上前来,胆大地一亲芳泽了。由是两人定情,并鸿雁传书。看到这里我不禁摇头,爱情的细腻与反复权量都未展现,似乎水未到而渠竟成了。因为爱情的基石打得不够牢靠,所以之后的篇章,写徐承茵对公主的刻骨相思便觉得似乎将重拳打空了。不过虽然本书的爱情描写在我看来非常失败,但是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却又会发现,这实在是一本别致的历史小说。可能因为黄先生对历史的研究重于感觉,因此在描写历史细节的时候落笔极为有力,写得栩栩如生,就好像《清明上河图》一样,本身便是一幅北宋末年民俗风情生活的长卷。小说的前半部,在爱情篇幅未展开之前,写的是徐承茵的官场际遇。因为逢着北宋新法的实施,朝中党派纷争,政治角力纷纭不断。徐承茵和他的两个老乡原本想凭进士及第光耀门楣,不想上面竟然取消了科考,而将众学子分派到不同部门学习并就职。于是徐承茵便成为了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画画。由此,在他这段画画生涯之中,亲身经历了新旧两个上司相继下台的变故,同时听闻了这种种的幕后轶闻,更由此从旁窥测到官场风云,体悟到政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之处。这一部分在我看来是写得最好的。徐承茵就像是打开一卷长画的指引之手,我们跟随他的眼睛,慢慢进入北宋末年。小说描写的生活,从最上层的帝室皇胄到达官显贵到普通士大夫小官再到平民百姓,笔触都有所涉及;而小说展现的历史细节,则涵盖了政治风云、官场争斗、民间风俗、行业手艺、政策法度等各个方面。小说中的画师徐承茵常常出街去观摩、采风;而本书的作者一定也是埋首遨游于历史书海之中,为我们采取可用资料,认真考究地还原了整个北宋末年生活形态的林林总总。但小说毕竟不是资料汇编,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细节镶嵌其中,也需要一番功力。作者采用了最简单的方式,即在主人公一人身上着力,通过他的口耳,让我们也彷佛一临汴京,一览街景。所以我不惮揣测,或许黄先生写这本所谓的历史爱情小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根本不想写什么画师与公主的爱情传奇,他要写的是一个普通文官在内外交困、风雨欲来的北宋末年,所经历的起伏,这个体命运的时乖命蹇,实在取决于时代的分崩离析。在一个连君王都无法作主,自叹“为君难”,公主帝姬也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文官各持己见、相轻相鄙;宦官权欲攻心,只手遮天;百姓民不聊生、感叹时艰的时代里,所有的希望和梦想只如泡影,渺茫得很。《清明上河图》看似绘尽人间繁华,实则不过是粉饰太平,到头来,终不过是汴京一梦,一切化为乌有。因此,当这个鸳梦难谐、一切失落的结局落在这个当初曾有份绘出这幅华丽长卷的画师身上时,更显得讽刺可笑,却也悲凉无奈了。不过在阅书的同时,有时仍难免感到黄先生的学者口气。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自有一套历史观,有时不免强加在小说篇幅之内,评叙和说明几笔,这就让人看着有出戏的感觉,仿佛突然看到了论文。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非曲非直,不柔不刚
  •     封面好看。读来一般。
  •       看完这本书 惊讶于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其实这也体现出作者对书中所述行业的专业性的了解,比如说船的构造,工笔画的奥妙 画的结构 布局。。。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那份长长的精细雕琢的贺单。而这些细节又很好的融入到整个全局中 此外作者真切地展示了当时的人情民风 平常老百姓的生活 官场的众生相 跃于纸上,栩栩如生。就其情节来说,如果喜欢跌宕起伏的情节的人 可能在本书中找不到扣人心弦的情节 。。。
  •       他写的小说真是平淡无奇,这一点否认也没用
      或许换成别人,小说应该换个写法,首先,未必是徐做主角
      没准大家都会选择张择端,张本身就在历史记载中不多
      可以充分想象发挥
      其次,不会再北宋一灭亡就罢手了,这才是悲剧或者高潮
      最后,张和柔福感情建立太扯了,不真实
      司马光和皇帝,反对派和改革派,宰相和大臣,
      “原罪”或称“人欲”这些都是很好题材
      不过,黄仁宇完全忽视,没怎么表现
      当然我差点忘了,他是历史学家,他站在大历史角度上
      已经看见无数冲突人们最终无法摆脱宿命二字,他,黄仁宇,
      无意描写官场黑暗,也无意描写民族大义,这些小说的题材
      他统统抛弃,倘若黄仁宇改变一下开头
      首先设立一个问题,宋朝,富有的国度,却有最软弱最无力
      富有奢华却不强大,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借此提出疑问
      更容易让读者大呼,为什么?为什么他那样灭亡了
      那么,这部小说立意就该修改,至少也不是黄仁宇那样闲适般
      的描写一个历史的侧面,但是,我也相信,黄仁宇不会这么做
      正如我所说,他无意描写官场黑暗,也无意描写民族大义
      但是那本万历十五年,他却用小说般手法写成一本历史书
      何以这本小说,却偏偏写的像历史书呢?
      只要最后那句,徐承茵突然感到一阵厌恶,什么荣华富贵
      金玉良缘.......似乎,在感叹的不仅仅是主角吧
  •     剩下的十几分钟应该如何空掷?
  •     当历史书看比较好。私以为搞历史的都不要写小说的好,和金瓯缺读来差不多的感觉。
  •     先生的笔触与张择端笔下那幅《清明上河图》相仿,初看时嫌说明过多,只是事实的陈列,细看便觉妥帖,情味深厚。对北宋最后的命运,我想最好的表达应是“梦断”二字吧。先生对柔福怀了一份善意的祝愿,所以安插这一段前缘。只是,跳出小说,更觉悲凉。她什么都不能做,亦是什么都不能改变。
  •     沉下心去看,韵味无穷
  •     在歷史的浪潮下,渺小個人的情感似乎已不再重要⋯人們只能記住里程碑式的片段,而個體的聲音已被淹沒。
  •     从爱情小说的角度来讲,故事很失败。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却是部独具风格的历史小说。以《清明上河图》入手,以图寓事,折射出北宋末年的社会政治生态种种层面,从帝室皇胄到达官显贵到士大夫百官再到平民百姓,将彼时内忧外患、风雨欲来的情势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上河图一样,本身就是一幅风俗民情长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