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飘香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7年
ISBN:SH10002-101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门多萨
页数:190页

内容概要

加西亚·马尔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者简介

马尔克斯同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新闻记者门多萨的谈话录。书中详尽叙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他最初的文学训练,所受的文学影响,对自己作品的剖析,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解释。
作家将书名命为《番石榴飘香》,亦颇具匠心。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话录中说,精选素材有可能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殊的比喻:番石榴是拉丁美洲一常绿灌木,其果实程球形或卵形,香味浓郁,可供鲜实或制果汁、果冻、果酱。文学作品亦然,只有经过加工,文学素材才能成为艺术品。


 番石榴飘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本文内容遵从CC版权协议,转载请注明:出自 燕之夕月夜假期我读完的第一本书是马尔克斯和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因为我要开始做一个有关马尔克斯的课题基金,所以这本书实在是很有用呐。书的内容也很好玩,从中可以了解到马尔克斯的很多有趣的事情。书名命为《番石榴飘香》,是颇具匠心的。马尔克斯在谈话录中说,精选素材有可能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殊的比喻:番石榴是拉丁美洲一常绿灌木,其果实程球形或卵形,香味浓郁,可供鲜实或制果汁、果冻、果酱。文学作品亦然,只有经过加工,文学素材才能成为艺术品。标题的图片里就是番石榴的样子,虽然我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水果。记得小慧还跟我讲过一种叫做“木菠萝”的水果,也是很神奇的,我总是分不清番荔枝和木菠萝,好像它们的样子很像的,名字也都是一种常见水果加一个字……小慧还讲,广西的街上居然种着芒果树,我听到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啊,果然是南国风情哦~~~~在我的家乡,路的两边都是槐树和榆树(啊当然也有柳树和杨树这些,我一直觉得我们高中的柳树长得像西湖边的一样漂亮的~~)。春天的时候,槐树会开大片大片的很香的槐花,而榆树则会结嫩绿的榆钱,妈妈会采嫩嫩的榆钱回来洗净,加一点玉米面拌好,蒸熟,就是非常可口的榆钱饭,原理比较像蔬菜面,但是比蔬菜面口感要好得多,嫩嫩的又有嚼劲,非常有质感,一年只有那么短的一段时间可以吃到。这本书的一些章节是门多萨精彩的叙述,一些章节是对话的实录。下面摘抄一点书里的内容,很有意思:1.马尔克斯17岁那年,有一天晚上,他带着从同学处借来的《变形记》回到了坐落在市中心他下榻的穷酸的学生宿舍。他脱去上衣,脱下皮鞋,钻进被窝,打开书,就读了起来:“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莎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马尔克斯看到这句话时浑身哆嗦了一下。“他娘的,”他想,“原来还可以这么干哪。”呵呵,事实上,我在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时,也有马尔克斯当年读到卡夫卡时的感觉。XD2.马尔克斯说,自己的母亲能够轻而易举地识别出他小说中的人物,“她一面读我的作品,一面就会非常本能地剔除添加的部件,辨认出我借以塑造人物的那根最原始、最基本的椎骨。有时候,她读着读着,就会听到她说:‘啊呀,我可怜的大兄弟,你怎么在这儿呀?一副娘娘腔!”3.“作家永远是孤军奋战的。是啊,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正在写的东西。”4.“门:你认为,最理想的写作环境是在什么地方?马:我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上午在一个荒岛,晚上在一个大城市。上午,我需要安静;晚上,我得喝点儿酒,跟至亲好友聊聊天。我总感到,必须跟街头巷尾的人们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当前情况。我这里所说的和威廉·福克纳是一致的。他说,作家最完美的家是妓院,上午寂静无声,入夜欢声笑语。 ”我承认,我是彻彻底底被福克纳那句话折服了。。。太震撼了。。。似乎这也是我喜欢的模式。5.“我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揣度。”6.“有一次,我想起了外祖母,突然发现我自己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只是简单地在那里抓住和重复了一个充满了预兆、民间疗法、先兆症状、迷信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一个极富我们自己特色的、极富拉丁美洲特色的世界。你不妨想想吧,咱们国家有的人只要在牛身边念几句经,就能够从牛耳朵里掏出虫子来。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诸如此类的奇特事情。因此,促使我写成《百年孤独》的,仅仅是由于我发现并观察了现实,我们拉丁美洲的现实。”==========懒得用什么空行代码所以画分割线============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一章的结尾都是那样精彩,令人在掩卷之后会心一笑。我想,这不仅与马尔克斯本人有关,而且应该归功于门多萨出色的文笔和林一安先生优美的翻译。7.“马: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色彩。我熟悉他的每一个岛屿,那儿有肤色像蜜糖那样金黄、眼睛碧绿、头扎黄色围巾的黑白混血种女人;有混杂着印第安人血统的、洗衣服和卖护身符的华人;有从他们所经营的象牙商店里出来到马路当中拉屎的印度人;还有尘土飞扬、酷热难挡的小镇,那儿一边是不堪旋风吹刮的小屋,一边矗立着装有防光玻璃的摩天大楼;那里还有七种色彩的大海、得了,我一说起加勒比就没个完。它不仅是一个教会我写作的世界,也是我不感到自己是异国人的唯一地方。”8.“门:《百年孤独》的成功是否使你非常兴奋?马:是的,非常兴奋。门:但是你对发现这个秘密并不感兴趣?马:是的,我也不想知道。我认为,如果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我的一本只写给几个朋友看看的书会像热香肠一样到处出售,那将是很危险的。”9.“他全部作品的题材并非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它植根于他自己的生活。孤独的怪影始终追随着他,追随着流落在阿拉卡塔卡他外祖父家里的那个小男孩,追随着坐无轨电车打发凄凉的星期天的穷学生,追随着在巴兰基利亚蹩脚的旅馆下榻的青年作家,追随着如今世界闻名的文学家。这个怪影现在仍然紧随在他的左右,即使在他因名扬天下而高朋满座在圆顶建筑度过的那些夜晚。他赢得了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打败了的那三十二场战争。但是,永远地代表着布恩地亚家族的,恰恰责无旁贷地正是作家本人。”10.“门:咱们再来谈谈你的兴趣爱好吧,就按照妇女杂志的办法进行,好不好?如果按照人们像美女皇后提问那样问你一些事情,一定蛮有趣的。你最爱读的是哪一本书?马:《俄狄浦斯王》。门:最喜欢的画家?马:戈雅。门:你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马:恺撒大帝,当然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衡量。门:你最讨厌的历史人物?马:哥伦布。再说,他还长着一副倒霉相。门:你最讨厌的日子?马:星期日。门: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人所共知的:黄色。但是,确切地说,是哪一种黄色?马:我曾经确切地描述过:下午三点钟从牙买加眺望到的加勒比海的那种黄色。门:你最喜欢的鸟类?马:这我也说过,就是桔黄色的鸭子。”11.“门:在你所认识的人里,谁是举世罕见的人物?马:我的妻子梅赛德斯。”12.“门:你希望你的国家有什么样的政府?马:任何能为穷人谋幸福的政府。你好好想想,有没有道理!”===============厚道的分割线=====================一直觉得马尔克斯长得真的是厚道大叔的样子啊,相比之下,博尔赫斯就比他看起来要凶些,但博尔赫斯也是那样伟大的人啊。于是最近我突然想明白为什么一直觉得伟大的马尔克斯长得那样亲切了,因为我发现马尔克斯长得好像超级玛丽。。。囧。。。 = =~原文地址:http://www.matrix67.com/yanyang/archives/927
  •     马尔克斯17岁那年,有一天晚上,他带着从同学处借来的《变形记》回到了坐落在市中心他下榻的穷酸的学生宿舍。他脱去上衣,脱下皮鞋,钻进被窝,打开书,就读了起来:“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莎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马尔克斯看到这句话时浑身哆嗦了一下。   “他娘的,”他想,“原来还可以这么干哪。”   卡夫卡这个中篇的开头第一句话,让马尔克斯想起了外祖母讲故事的方式。她能将鬼怪的故事讲得像真的发生了似的。第二天,他一口气写出了他生平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而把自己的学业抛却在了脑后。   说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师承,除了弗兰茨•卡夫卡之外,我还想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戴洛维夫人》中有关轿车中的大人物的那段话改变了马尔克斯对时间的观念。在那一瞬间,他隐约感到了马贡多毁灭的整个过程,预测到了它的最终结局。那年马尔克斯20岁。在哥伦比亚的瓜希拉卖百科全书和医药书籍。当然,我还会想到厄内斯特•海明威,想到威廉•福克纳,甚至是索福克勒斯。但是,如果你在半年之前问我马尔克斯与格雷厄姆•格林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也许会反问道:“嗨,马尔克斯和我那英国佬有关系吗?”   半年之前,我已读了很多马尔克斯的小说;至于格林,由于毕业论文的关系,几乎他所有小说的中译本我都找来看过了。他们都是我喜欢的作家,但是在我眼中他们就像是鱼和鸟一样,怎么扯也扯不到一处去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查询格林的资料,读到了唐诺的一篇文章《入戏的观众:我读格雷安•葛林》。在这篇文章里,唐诺提到了马尔克斯的一次访谈。当有人问及他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时,马尔克斯说道,威廉•福克纳和格雷厄姆•格林。这一发现让我很惊喜,我几近狂热地在网上查找这个说法的原始出处,或者马尔克斯对格林的评论。奇怪的是,我当时居然什么也没有找到。虽然不怎么甘心,但这毕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这种奇妙的关联经过半年之后几乎淡忘了。如果不是这本《番石榴飘香》,我可能要过很长时间才能记起。   《番石榴飘香》这本访谈录里有三处分别提到了格雷厄姆•格林,分别是41页、48页和186-188页。从这三处可以了解到,格雷厄姆•格林是马尔克斯读得对多、最理解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大学时代就已经开始读格林的作品。从格林的作品里,马尔克斯认识到了如何探索热带奥秘的方法。他在第41页上说:“一个人很难选取最本质的东西对其十分熟悉的环境做出艺术的概括,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是那样的多,以致无从下手;要说的话那样的多,最后竟说不出一句话来。我兴致勃勃地读过富有观察力的哥伦布,皮卡弗达和西印度群岛编年史家的作品,我还读过戴着现实主义有色眼镜的萨尔戈里、康拉德和本世纪拉丁美洲热带风俗作家以及其他许多人的作品。我发现,他们的观察和现实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有些人只是罗列现象,而罗列的现象越多,眼光就越短浅;据我们所知,有的人则一味地雕琢词句,咬文嚼字。格雷厄姆•格林非常正确地解决了这个文学问题:他精选了一些互不相干、但在客观上却又千丝万缕真正联系的材料。用这种办法,热带的奥秘可以提炼成腐烂的番石榴的芳香。”   格雷厄姆•格林小说中展现的地域相当宽广,除了英国,还包括了亚、非、拉美各国:《文静的美国人》的越南,《权力与荣耀》的墨西哥,《问题的核心》的某西非英属殖民地。在这些地域中,其中大部分都身处热带地区。格林是个描述场景、氛围的高手,善于将剪辑各种不同的意象以他本人特有沉郁、舒缓的语调组成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这些热带地区(非洲或者拉美)经过他之手后,所转化形成的燥热,令人窒息、绝望的意象(比如兀鹰、正午的阳光、铁皮屋顶等)成了“格林之原”(Greeneland)重大而显著的表征。   如果马尔克斯的表述属实的话,格林算是马尔克斯的朋友了,至少他们之间有过共同的朋友。交往中,格林在马尔克斯的眼中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对于别人的谈论,似乎没怎么兴趣。“但是只要相处几个小时,你就会感到他已经跟你聊了好长时间了。”马尔克斯为此提到一次长途旅行。在飞机上,“我对他评论说,他和海明威是人们不容易从他们身上发现别人的文学影响的为数极少的作家中的两位。他回答说:‘在我身上的影响是明显的:‘亨利•詹姆斯、康拉德。’后来,我问他,在他看来,为什么不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他迅速做出了个回答:‘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这两个回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却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次旅行,仿佛我们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话。自从我好几年前读了《权力和荣耀》之后,我就感到我想象中的作者应该是和实际中的作者是一致的。”   我想在这里对格林的两个回答简单地作一些补充。格林曾在一篇评论亨利•詹姆斯的文章中说,随着亨利•詹姆斯的去世,英国小说丧失了其宗教的意义;随着宗教意义的失落,人类行为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但是可以说,格林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所写几部“宗教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真空。这些小说所探讨的正是上帝隐匿之后,个人是如何通过行动完成自我救赎的——如果小说可以这样被简而论之的话。而康拉德,如果你了解格林,你就会发现两者小说所展现的空间都很大,而且总是在不断的迁移之中,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亨利•詹姆斯和康拉德,这两个人的小说中所体现的独特元素正好是格林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两大特征的极致。   格林没有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流传比较广的一个八卦说是他抢走了某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情妇所致。该评委甚至放出话来,格林要想获奖,除非格林踏过他的尸体。但这毕竟是八卦。追究原因,还是格林自己看得最明白。“因为他们不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作家”,也就是说他写得太好看了。据传奥尔罕•帕慕克就曾因为这个理由落选过一次,但他远要比格林幸运。紧接着这个传闻的第二年帕慕克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格雷厄姆•格林却至死没有这样的机会,尽管在他生前足足获得了21次提名——这恐怕是空前绝后的吧。细细体味格林回答马尔克斯的这句话,不难看出隐含在这句话背后格林所压抑的酸涩和无奈的嘲讽。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著:《番石榴飘香》,林一安译,三联书店,1987年8月,1.2元。
  •     n年前读过此书的一章,那是在《百年孤独》的附录中我并不想对此书的内容发表评论:很多感觉只有读者才自知但我推荐喜欢马尔克斯的人看看此书此书是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一本1987年,整整二十年前出版,书页早已泛黄对这套译丛,我感觉甚好看看译丛的书目,就可以想象在那样的年代阅读这些的书能给读书者带来多大的愉悦现在,也许还有书可以给你带来愉悦但八十年代的那种感觉永远无法重复了这是个快捷的年代,一切都得来太过容易,包括好书于是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了解马尔克斯的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     时有会心。稍显冗杂。年代较早,无法作为概括性文字。
  •     势不可挡的魅力,一打开便有一种难以抵挡的吸引力。对话集,谈经历、谈创作、谈读书、谈作品、谈思想甚至谈社会主义政治观、谈女性观、谈自己的怪癖,对话录的优势就是不会刻意去描述,而是从第一反应中说出观点和态度,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     体例有趣,一半传记一半谈话录,是个亲友才会写的格局。整体都挺好看,作为政治家的马尔克斯真是乱七八糟。文论是典型的故弄玄虚调调,马尔克斯这个人交往起来应该挺费劲的,傲娇又神烦,嘴上说着“出名好烦啊我才不想出名”,结果身体却很诚实嘛。家族史永远是好题材。
  •     想了解马大师的必读材料。非常有料,非常有趣。
  •     格雷厄姆·格林“精选了一些互不相干、但是在客观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真正联系的材料,用这种方法,热带的奥秘可以提炼成腐烂的番石榴的芳香”
  •     49"当我回到打字机前的时候,俏姑娘雷梅苔丝就一个劲儿地飞呀,飞呀,连上帝也拦她不住了。“104"其实,我提出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后来,不少评论家果然都踩上了。”
  •     这是一本非常真实直接的访谈录。还记得第一次选择读马尔克斯是因为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妇女读者读完百年孤独后一边抄书一边说道:“我要看看是作者疯了,还是我疯了。”我的第一本百年孤独是在马尔克斯去世之前买的。接着读了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枯枝败叶,恶时辰,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混乱时期的爱情…这个老头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叙述故事的结构和语言手法让我深深地着迷。我关注他,阅读他喜欢的作家例如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企图找到线索,那种心态就像是读者想把书剖开看看作者到底存着的是什么思想一般饥渴,而实则这些作家带给他的只是语言的修炼与叙述故事的技巧。读完这本访谈录,我才看到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是怎么炼成的,他观察,他思考,他调解,其中最重要的是调解,写作的灵感是表达主题与语言矛盾的协调。
  •     在我最困苦的两天中 是这本书拯救了我
  •     【2014.5.4~5.5】读这本,有点想起一出是一出。截至本书访谈时,老马最喜欢自己的一本书是《族长的没落》。
  •     我把它当做一本马尔克斯作品导读作品,事实证明很明智。
  •     继续马尔克斯
  •     马奎斯的洞察力和灵感很妙 他的预知力是真的么……
  •     真诚可爱的马大师畅谈人生与文学…马大师教育我们,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日常,而《百年孤独》“根本不是什么一本正经的作品”。
  •     对话录以及采访者对作者的一些描写的集合!从中可以读出作者的经历,心路历程,政治见解等,语言、逻辑啥的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不乏味,不生涩!女人维护这个世界,男人推翻世界引起战争!给个推荐
  •     被书名吸引来看了这本马尔克斯访谈录,其中有不少很鲜活的比喻,那些来自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的、相同的名字被用了一遍又一遍的大家庭的素材,真的像“能加工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妇女”和“迷信 怪癖 爱好”两个章节格外有趣:“妇女以铁的手腕维持着人类的秩序,而男子们则一味地以种种狂热鲁莽的行动来闯荡世界”;“权力是情爱的替身”;“裸体抽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可裸体抽烟而且闲逛就要大倒其霉了。……穿着袜子做爱也不行。准坏事儿。”(到底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其中有不少关系到《百年孤独》《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等书的探讨和番外小知识。以及,马尔克斯最喜欢的颜色是下午三点钟从牙买加眺望到的加勒比海的那种黄色,最喜欢的动物是桔黄色的鸭子。
  •     以访谈形式将马尔克斯的口打活,让他说出自己的写作和生活,是了解马尔克斯必看的一本书。说实话,也尊重了马尔克斯记者这个职业身份。
  •     当年一块二,现在一百三
  •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这本谈话录中诚意地介绍了自己与文学的缘起:《变形记》。自从他发现原来故事可以以人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也就一发不可收拾。谈话录中谈到了《百年孤独》的宏旨和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专属意义,谈到了《家长的没落》中的政治态度,谈到了他与卡斯特罗的友情与他对时局的看法,谈到了他本人与威廉·福克纳的关系,谈到了他对文学评论家的否定,也谈到了《百年孤独》的成功给他个人的生活和创作带来的亦喜亦悲的境况。如果想了解一下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创作的灵感源泉,或许真的可以从这本谈话录中汲取一些灵感。
  •     给四星是因为我的这书上霉了。。。
  •     看完奥兹又看上了马尔克斯的传记
  •     好想把他所有的小说都收入囊中,果然只有有趣的人才会写出有趣的文字
  •     理解马尔克斯必读。
  •     马老的文学课
  •     可與《兩百年的孤獨》對讀。
  •     看这书突然想到《百年孤独》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和《李斯列传》里的“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一样唏嘘。
  •     进一步了解马爷的生活~
  •     小说的根本目的是对现实的艺术反映
  •     期望大到无限就是失望了吧
  •     噴了,馬爾克斯說他是個社會主義者,然後有一天去了東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因为范晔男神的新译本发行,马尔克斯在我上高中那会儿很火很火很火,这本访谈录也带着校门外奶茶店的味道。
  •     “作家最完美的家是妓院,上午寂静无声,入夜欢声笑语。”
  •     访谈 作家
  •     2015002~真心不错啊~~~
  •     尝试理解和阅读马尔克斯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     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写创作谈啦 0330
  •     灯光幽暗破布残盘推杯换盏与妓女无异的谈天作陪却累进生出这么好些花花穗穗来,看得叫人缭乱,爱马尔克斯。(可算读完了……
  •     谈话录
  •     认识冰块的遥远下午。
  •     喜欢他叫马奎斯。
  •     终于知道马尔克斯的成长背景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与写作风格。虽你生未百年,却死不孤独。崇拜你
  •     受益匪浅,并且从另一角度验证了以前的想法
  •     撇除那些程式化的传记部分,对于理解马尔克斯的作品还是很有帮助的。
  •     男神萌的
  •     与之前谈话集内容相似度颇高,依旧在刻画这个作家的轮廓,因为他的生活与创作难以分开。
  •     “他娘的,还能这么干呐!”马尔克斯一点也不做作,真好。
  •     可以在读马尔克斯作品期间拿来休闲,书中通过对话采访马尔克斯阐释了自己对文学、政治、妇女、创作以及自身作品的各种看法和解释,间歇翻几页,整部书也就这么零散但不闲散的过了,不沉重也不失严肃。出于自身的偏执,跳过了家长的没落那节,除非非常不得已,在接触作品前我几乎排斥任何评论性文章。
  •     满是谦逊和幽默。喜欢马尔克斯笔下充满力量又沉默的妇女们(虽然我不想这么苦...
  •     马叔叔真可爱
  •     很有意思啊~读完他的全部作品以后可以回头再看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