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之谜》书评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44259897
作者:[英] V. S. 奈保尔
页数:335页

以笔做桨,抵达内心

  V.S.奈保尔是一位著述丰厚的作家。《抵达之谜》并不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但却是有着独特地位的作品。奈保尔被人称为“无根的作家”,而《抵达之谜》恰恰记载了奈保尔“寻根”的心迹。文学评论家弗兰克•克默德说,《抵达之谜》蕴藏了奈保尔对他居于其间的威尔特郡的深情,他已把索尔兹伯里平原上那一处乡野当做了自己的家园;这是一位已经同化的移民对生活的动人描述,“一位殖民地居民在压迫者古老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与那位压迫者残存的荣光共度余生。”翻开《抵达之谜》,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大段大段的英伦乡村景色:湿草甸、山丘、雾气、河谷、小屋……奈保尔是任性的,一部小说开场的十几页就把笔墨播撒给了风景,细致入微地描摹看到的、嗅到的、摸到的、碰到的,一点一滴、一丝一缕,考验读者的耐心,唯其等你进入了这个世界,你才方始能够靠近奈保尔。我想起乔治•奥威尔,他将自己置于巴恩希尔沼泽的石砌茅屋之中,荒野放肆的环境和他笔下的灵魂,彼此影响,奥威尔写出了他最具预见力的小说《一九八四》。我相信环境对小说家的创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像《抵达之谜》这样一种审视内心的作品,它的确需要静谧的、安详的,可以与自己展开对话的场所。1932年,奈保尔出生在特立尼达。写作《抵达之谜》时,1987年,他已经在英国生活二十多年了。奈保尔一直在观察、思考,特立尼达、印度、非洲、加勒比、西班牙和英国等,纷纷涌入他的笔下,他在《我们的普世文明》中说道:“我不打算去定义这种文明,只想以一种个人的方式谈论它。首先,是这种文明让我有了关于写作这种志业的概念。也只有在这种文明当中,我才能成为作家。”所以,对于“压迫者”如英国,奈保尔表达了和解的姿态,他的作品如“印度三部曲”等都以反映殖民地独立后面临的种种问题而闻名。萨义德因此激烈地批评奈保尔,说他以助西方中心论为孽,对第三世界实际上根本没有兴趣。《抵达之谜》包括五个章节,第二部分“旅程”发生地不在英国,这是处于更阔大的、更开放的精神区域里的奈保尔的内心独白。在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奈保尔引述了普鲁斯特以探讨“作为作家的作家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作家之间的区别”。他说,我们要明白,作家的传记、包括自传,永远存在不完整性。“生活、怪癖和友情的所有细节可以为我们展开,但是写作之谜依旧。文献资料,不论多么迷人,都无法解开写作之谜。”而在《抵达之谜》中,奈保尔说:“常人与作家原本是同一个人,但这是作家的伟大发现,认识到这一点,要花去多少时间——进行多少创作!” 奈保尔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旅行家,“我为了写作旅行,关注体验、渴望经验,但我把自己抽离,将体验从记忆中抹去。”我们的确可以发现,在离开某地之后,奈保尔才能自如地进行关于某地的创作——在他和他的经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是奈保尔创作的前提。我想这是奈保尔一种无声的自我辩护。不管在西印度群岛还是英伦三岛,他都深切意识到自己活在“借来的文化”里,与其因失落的认同感而徒生“乡关何处”之叹,他更愿意在写作中自由切换几种文化身份,这也是他的作品给予读者的复杂体验。刚开始写作时,奈保尔使用第三人称叙事,作家的自我并不出场,但在后来的创作中,奈保尔逐渐让“我”恰当地融入文化,同时隔出距离,审视自我和世界。在《抵达之谜》里, 奈保尔将“杰克”作为切入点,而不是将自己作为主角,便是要刻意地制造出人为的疏离,在我者与他者的变动视角中让作品具备多重意象化。《抵达之谜》打破了虚构与非虚构、小说与散文的边界,它甚至有时显得逻辑失序,但这种失序本身是否正可以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小镇传统伦理的丧失,乡村在工业化面前的溃败,致最后的最大的帝国,致所有逝去的旧时光。如果说奈保尔失根无着,那么,这就是更广大意义上的人们的共同的失根。PS:奈保尔作品,一角风景。《重返加勒比》尚未翻阅,其余已读,借我时间~


 抵达之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