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窑瓷(套装上下册)

出版社:林士民 宁波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1
ISBN:9787807436751
作者:林士民,林浩
页数:64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东晋时期纪年墓出土器物,据50余处古墓统计,有300余件。在这些纪年器物中,笔者选择一些典型的,特别与它的造型、装饰、釉色相似的标本,作为研究东晋时期器物鉴定的标准器。 一、碗类器物的鉴定 碗类。基本造型以直口、敛口的为多,腹一般较深,平底或浅圈足,大小皆有。在东晋前期,即公元335年以前,基本上沿袭了西晋时期的那种由方格、联珠、花芯等组成的带状纹样。公元335年以后,上述这类纹样在碗的口沿下或腹上部的装饰,基本上极少见了。新昌出土的东晋太元十八年(393)碗是我们鉴定的标准器(图1)。这类碗不管它体量尺寸大小,我们就掌握几个要点: 1.东晋后期装饰以素面为主,只有弦纹出现。 2.这时期碗平底为多,出现假圈足内凹或浅圈足。 3.叠烧明显,在内外底一般都留有泥点支烧印痕。另一种碗内留有叠烧的笔架式等窑具遗留的印痕明显。 4.釉色以青、青灰为多。没有达到一定温度的器物,出现青黄或米黄。在鉴定中一定要综合考察它们装烧、装饰纹样、釉色等情况,才不会误判器物之年代。 二、杯盘托具类器物的鉴定 耳杯与盘类。耳杯在东晋时相当盛行,在纪年墓中出土时,往往与盘一起伴随。盘有的中间有一个小孔,内底的釉下施有弦纹,有的内外皆有支烧的泥点印痕。萧山出土的耳杯与托具(盘),它们的组合成为后来发展出现的盏与托具(即盏托)的前身(图2),在盘内置耳杯有两只的,也有四只的。萧山出土的东晋永昌元年(322)耳杯与盘,是东晋前期的典型器物,也是我们鉴赏与鉴定的标准器皿。其特点:盘敞口,内置椭圆形耳杯(图3)。我们在造型、釉色、装饰上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地方与西晋一致,基本上延续了西晋晚期的式样。 盏与托具类。前面已经讲过,耳杯与盘组合出现,这实际上是盏与托具的前身。这类组合在东吴时期实际上已经形成,只不过耳杯也称羽觞,存放于特定的比较大的托盘上。到东晋时生产了小盏,并与盘配套,这个盘体量、口径与盏体量不但得当,而且造型也十分协调(图4)。 三、钵盘盆类器物的鉴定 钵类。钵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饮食器,若体量大就变成盛器了。钵的造型从出现时就比较朴素,在整个器形上变化也不大。新昌出土的东晋大兴三年(320)墓的钵,与西晋仅仅只是相距二三年,实际上它的装饰从口部起下为模印斜网格、弦纹、联珠等组成的带状纹样,加上内外施青釉,实际上是属于西晋时的制品模式。因此,它是东晋初青瓷器物中的精品(图5)。钵类器物到了公元355年左右,在钵的口沿上以铁褐斑点作装饰。东晋立国不到半个世纪,点彩广泛流行。诸暨出土的点彩钵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的造型、釉色、装饰为我们鉴定提供了标准器(图6)。东晋升平五年(361)时,也是诸暨出土的钵,造型没有多大的变化,而整个器形变成光素,只留下了拉坯时的弦纹,从中可以看出制瓷工艺的停滞与衰落(图7)。

书籍目录

《中国越窑瓷(上)》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早期越窑成熟时期 第一节从原始瓷到成熟瓷器 一、遗存的分期与特点 二、瓷器发展演变历史 第二节早期越窑瓷器的特点 一、生产日用器与冥器 二、器物造型仿铜漆器 三、胎釉制作分工明确 四、装饰艺术三大特点 第三节东汉瓷器识别与鉴赏 一、东汉瓷器器物造型 二、东汉瓷器釉色胎体 三、东汉瓷器铭文纪年 四、东汉瓷器装饰工艺 第二章早期越窑发展时期 第一节瓷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句章海外航线开通 二、句章海港水道畅通 第二节东吴时期制品的特征 一、各时段器品种类 二、纪年器物的特征 第三节东吴器物的鉴赏鉴定 一、器物造型判断 二、装饰艺术判断 三、釉色胎体判断 四、纪年及铭文器 第三章早期越窑繁荣时期 第一节青瓷制品的主要特点 一、丰富多彩的制品 二、器品的特点明显 第二节动物形象制作的成就 一、形象类动物塑造 二、拟形类动物塑造 三、装饰类动物塑造 第三节西晋器物鉴赏与鉴定 一、器物造型鉴定 二、装饰艺术鉴定 三、釉色呈色鉴定 四、胎体呈色鉴定 五、装烧工艺鉴定 六、纪年铭文鉴定 第四章早期越窑停滞时期 第一节生产器品种类与特点 一、东晋时期器品大减 二、东晋时期冥器消失 三、东晋时期器物装饰 第二节东晋出土器物的鉴定 一、碗类器物的鉴定 二、杯盘托具类器物的鉴定 三、钵盘盆类器物的鉴定 四、罐类器物的鉴定 五、壶类器物的鉴定 六、尊洗类器物的鉴定 七、香熏烛台类器物的鉴定 八、虎子类器物的鉴定 九、水盂砚类器物的鉴定 十、冥器类器物的鉴定 第五章早期越窑衰落时期 第一节衰落时期的浙东瓷业 一、南朝隋代纪年器 二、南朝器物的特点 第二节南朝与隋瓷器的鉴定 一、南朝瓷器的鉴定 二、隋代瓷器的鉴定 图版说明/235 线描图/273 …… 《中国越窑瓷(下)》

编辑推荐

《中国越窑瓷(套装共2册)》总结了从东晋到隋代三个多世纪早期越窑停滞、衰落的原因,提出“越窑”复苏期中匣钵的发明使用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作者通过大量的定性定量窑址遗存分析,提出在越窑的鼎盛时期越窑发展趋于全国领先地位。“贡窑”的设立,“秘色瓷”的烧造,对推动和促进我国瓷业的发展意义非凡,在国内外影响极为深远。

作者简介

《中国越窑瓷(套装共2册)》首次提出“早期越窑”与“越窑”这一全新概念,并根据研究成果提炼后把“早期越窑”分为成熟、发展、繁荣、停滞、衰落等几个历史时期;“越窑”篇经深入研究,也提炼归纳为复苏、发展、鼎盛、衰落几个历史时期。上述这些分期都是深入研究的成果,有其独到的见解,非常难得,过去还没有这样深入的研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关于“早期越窑”与“越窑”发展的原因,《中国越窑瓷(套装共2册)》也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除了宁波港的发展外,另一个促使窑业发展的原因,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开通,促进了文化、贸易的发展与交融。西方胡人在“早期越窑”制品中的大量出现,说明了宁波、绍兴这些地方早已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热土,其影响已深入到制瓷领域了。


 中国越窑瓷(套装上下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原先看过林士民写的青瓷与越窑,自己想买一本但是买不到了,这套中国越窑瓷是在青瓷与越窑的基础上补充修订一些内容,配大量彩图,喜欢青瓷喜欢中国瓷器的朋友,可以从中国瓷器的起源,浙江的越窑青瓷一探究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