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百合般的爱情

出版日期:2014-8-7
ISBN:9787301243871
作者:苏七七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苏七七,电影学博士,曾在高校教书,现在是自由撰稿人,写影评与书评,住在杭州,开了一家叫阅读者café的小咖啡书店。

书籍目录

代序:关于七七
第一辑 爱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
冬天的爱
高山流水觅知音
泛着微光的细雪
童年阴影与亲密关系
自我的边界
相见争如不见
第二辑 远处
静谧的完整性
迷失的人与迷失的人群
暴力的作用与非暴力的意义
历史的过客
读写时代的余晖
第三辑 我们
阿涅斯·瓦尔达的镜与窗
路易丝与德尔芬
唯一的真正的忠诚
坚持日常生活
重口味治愈系
天鹅的欲望
凯特·布兰切特之美
忧郁的行星
第四辑 他们
哪一个伤口是致命的
逝去,与失而复得
边界之内的小意义
第五辑 惊惧
纯洁与罪孽
诺兰的莫比乌斯环
温暖的恐怖片
现代空间中的惊悚片
为谋杀犯辩护
第六辑 近处
失落的欢宴
新酒溢出了旧瓶
童年与故乡
故事与立场
第七辑 落点
自我的观察者
夏日,与炎炎的青春
婚姻场景的可能结局
乐团中的大提琴手
微笑的光
后 记

作者简介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是一本关于电影与生活的书信散文集。在书中,七七以她电影学博士的专业功底与独特的细腻敏锐,将诸多影片的故事、结构、用意、好处与坏处细细写出,温柔浅白的语言背后,显出强大的思辨能力。
它们又不同于任何通常意义上的影评,这些文章始于电影,之后却自然而然指向我们的爱与生活:女性的自我认识,仿佛天然地倚重“爱”的性情,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与爱的并存,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如何流通不滞。这些生活抛掷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焦灼与疑问里,七七用一种特别舒缓真挚的态度,试着将她的理解与解决写出:坚持日常生活,坚持小小的、持续的行动。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许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七七,在北京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那天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纤细身材,黑框眼镜,长发及腰。记得其中一个朋友说晚饭过后,和她走在路上,她的裙子蓬蓬的,看起来象黑夜里开了朵百合花。所以翻开她新书的第一篇,《雨中百合般的爱情》,我忍不住想起这个形容。七七嘱我为她的新书写序,让我不免回顾一下我们认识这么些年来她走过的路,从做博士论文的女学生,到人妻、人母,再到一家很文艺的叫“阅读者”的咖啡馆的老板娘。作为见证着她生活里一点一滴的变化的闺中密友,说点平常绝不会说的肉麻话吧:百合花这个形容不论对七七还是七七的文字来说很合适,有美而轻灵的外在,以及坚韧的根茎。不过,《雨中百合般的爱情》这个标题有点太唯美。我觉得,即使不熟悉七七的读者,读起她文字的任何一段都能轻易感受到她细腻敏感和灵动的气息,和她本人给人第一感并无二致——她那么瘦(体重常年在80斤左右徘徊!),永远纤细,永远长发,穿宽松裙子的时候真的让人担心一阵风就要把她吹走了,这算是唯美部分好了。可她柔弱的外表是有欺骗性的!再多读一点,就会发现她文字背后有强大精神力量和思辨能力支撑,不至因唯美而堕入彻底的虚无,这也和七七本人很象。我常常意识到七七对生活清晰与务实的判断对我的影响——许多事情,经她三言两语,就变得透彻明了。她的意见常让我觉得安心。她长于分析,见事明白,所以特别适合写评论性文章。一个电影,经她的笔细细剖析,人物关系、导演的意图、整个电影的长处与局限,一下子就昭然若揭了。这需要对电影、对生活都有细微的体察,又得有特别透彻的人生观吧。在对生活的明晰认识之上,七七还有很强的行动力。文艺女青年的“通病”是想得太多,需要很大的自我空间,要么很难进入婚姻,要么进入婚姻后很容易被生活的琐细和平庸磨损,觉得困顿窒息。可七七对生活的看法从不高蹈,在这本书里那篇《迷失的人与迷失的人群》中,她说:“清晰的自我认识,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人好好地沟通,对社会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才是普通人生活的希望所在吧。”这完全是她自己啊。她的决断明快和行动力有时候会吓我一大跳:和阿波认识后闪婚(现在沫沫都八岁了);今天说喜欢良渚,过几个月他们就在良渚买好了房;看到万科小区刊物上的招商广告就直接打电话去,三下两下搞定租商铺开咖啡馆的事。她有时在豆瓣上发些小随笔,非常轻快愉悦地,说他们的家,说沫沫在学校里的淘气事,说阿波在跟杨朱学古琴,说她和茗禅那个可爱的小小咖啡馆。她能敏锐地感受和捕捉到生活里特别细微的美、周遭人的好,文字有诗意、有温暖慧黠的质地,让人读来会心微笑。她对生活通常持有一种特别松弛的态度,文章里也是。读过那些随笔的人大概都会觉得她和阿波简直是神仙眷侣,过着理想生活,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一大群意气相投的朋友。这些都是真的,可是月亮依旧有它的暗面。生活里那些咬啮性的烦恼对于她来说已经不难应付,而真正难的在于对自我的疑虑和偶尔来袭的虚无,这对创作型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有几次我在深夜接到她的电话,和她聊聊天,感觉到她的焦虑,去年夏天她还来上海和我住了一周末——这是逃逸日常轨道的小小叛逆——但她总会很快整理好自己再回到日常生活里去。这本书里那篇《忧郁的行星》,她有一大段特别细腻的对自己偶尔涌起的抑郁症状的描写,也有清醒的判断:“忧郁症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病症,它是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产生的,伴随着自我中心与完美主义,伴随着意义感与行动力的丧失”,可是,她也明白什么是解药:“得用什么东西都自己填充起来,明天我得把那些细微的事情解决掉一些,要瓦解掉巨浪般的,想把自己卷胁而去的忧郁,只能是把一个个小浪花拧碎,把它们变成泡沫,于是巨浪也从细部瓦解,因为我有对抗的能力与行动,它就不那么可怕。创作是一种很大的行动力......”这本新书是创作,是行动力的体现。它是本书信体的影评,她历年的专栏合集。“影评”这个词真能准确反映七七这些文章的特质吗?我相信它们不同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评论文字。七七是电影评论科班出身,她的专业素养、她对电影理论和电影技术的理解都体现在她的文章里,这大概能满足一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电影而阅读的读者。而在不间断地读这些文章时,我再次强烈感觉到七七是一个多么有灵气与才华的写作者(有时作为太近的朋友反而会忽略了这一点)。这些文章始于电影,又不止于电影。电影是种介质,穿过它们,七七用一种特别优美的方式传递她对人生的思考,她的整个世界观、气质和个性都倒影其中。所以,尽管这部书里讨论的电影大多都非常艺术和冷门(商业电影她也看,但一向不太是她的茶。七七说她还在当老师时,有次上课同学们聊起《第一滴血》,她只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从来没看过),大部分我也没看过,可是读来全无隔阂。在电影里她真正关注的点,是她自己在生活里也一向很关切的:女性的自我认识、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终极之爱......她以伯格曼作为整本书的“落点”,因为伯格曼是和她最气息相通的导演:真实、矛盾、诚恳、温暖、宽容、永远的自我扣问、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落足点、行动中探求人生的终极意义。我记得好几年前有一次,七七、阿波、意达和我,我们在七七和阿波的小书房里聊天到深夜。那时大家说起生活的理想是什么。他们都是创作者,阿波希望能写出更好的诗,意达希望画出更好的画,七七希望自己在写作上能有新的境界。如今七七这第三本书(不算合集)的出版,也是她在通向她自己理想境界上多付出的一些努力吧。对了,这本书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写给TT的信,我悄悄告诉你,TT是虚构出来的。TT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读这本书,请代入你自己,你会觉得亲爱的七七拉着你的手,透过电影的光与影,带你走一段,用余华的话说,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     1.几年前,好像是四月的一个下午,一丛湿地里最常见的芦苇在小区拐角处疯长着,那里离西溪湿地不远了,是七七家新装修的房子所在的一个新建小区,我们乘着护板还没有拆除的电梯上楼,七七开了好久的门,我差点怀疑她是不是把钥匙伸进了别人家的锁孔。她有时候会做这样的事。比如她和沫沫从书店出门,不小心把地下出库入口认成回家的路,比如在一个约定会合的十字路口,她站在我旁边(当然一开始我同样没有发现她),眼睛望着街对面,给我打电话问,你什么时候能到啊,比如我们走出理发店,走了一段路了,忽然听她小鸟一样清脆又平静的声音在说,我回去拿包,我的包忘在理发店了……当然,这会儿不是,是她对这套房子的钥匙用得不够熟练,毕竟那样的时候在我看来是她患了迷糊的时候不是太多,更多的时候,她保持着她惯有的严肃,理性的思维,她能从你的发言中总结出什么:“所以,……”总是一针见血。当我说起家里水管破了水哗哗地流我却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求助出差的老公,老公说,给我打电话有什么用啊,我那么远,给三替打电话才对,的时候,七七说:“我会先给三替打电话,我要等水管修好了,再跟老公说,老公啊,水管出了问题,但是我解决了。”2.有时候会觉得她是一朵小花,但不是栽在花盆里的,支撑花朵的不是细小的枝叶,也不是匍匐在野地里的婆婆纳或狗尾巴花的那种柔软的茎,狂风吹过,雨水打了它就会轻易低头。那朵小花是长在一棵树上的,树干瘦削,坚硬,她看似一朵柔弱的小花,实际是一棵树。3.那个下午,走进两面都是书墙的房间,刚坐下来,我就向七七叹苦,我说学车这件事情太让人苦恼了。二月份通过理论考。三月份正式上车。上车之后,我发现它跟我想象的一样讨厌。不是一般的苦恼。我说,简直成了一种负担。因为它,不得不面对一段枯燥的日子。不得不面对一些人,对他们,原本尽可以远远致意。可以写一段话赞美和歌颂。甚至会涌起一种情感,可以认为是对他们的爱,对某个群体是有爱的。但是当有一天果真走近,跟他们相处,一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一个人可以独自呆在一个地方,这样的状态保持多久,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也许就能延续多久。而我的快乐和平静分明被学车这件事情打乱了。七七吃了一惊。她说,那怎么办呢?如果不是她,我可能下不了学车的决心,即使下了决心,也不一定会付诸行动。是她把一个人领上独木桥的。当她把一个人带上独木桥,到了独木桥中间的位置,这个人突然害怕了。4.在那之前,我的同事和朋友一个个都学会了开车。我并不是被抛弃的那一个。她们决定去驾校报名,跟每一次她们打算出门逛街一样,她们在准备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每一次都想把我捎上。有时候,她们像出门买米的路上突然醒悟到没有带上一只米袋,然后折回来,再次向我发出一个邀约:你去吗?一起去吧。“好吧,好吧,我考虑一下。”但是每一次,等她们报了名,考出了驾照,可以熟练掌控自己的车子了,它已经成了她们上班和下班的代步工具,我还没有考虑好该不该跟她们一起去报名。有时候见到她们,突然想起来还有学车这回事,她们就会遗憾地大叫:“老天,你现在决定也没有用了,太晚了,没人陪你了,我都考出来了。”“啊,是这样吗?好吧。”我终于不用为这件事情伤脑筋了。有时候,知道机会已经错过已经失去比机会尚在眼前尚需要拿出一个行动作出选择似乎更能让自己安心。我以为我永远也不用学习开车了。我的朋友们都学会开车了。没有人陪我学车。这就是理由。因此我就应该被原谅。5.但是那年年前七七打电话来的时候,她说的不是“你需要学车吗,我正在学呢”,她说的是“我的教练挺温和的,挺有耐心,挺适合你(是说即使像你小脑不够发达的人也不足以引发他的怒火吗?)”,然后当我说“是吗?不错。我可以考虑一下”,她马上说:“别考虑一下了,教练就在我旁边,你现在过来见他,然后决定要不要学。我们等你。”他们正在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场地练车。边练边等。甚至说不见不散。她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她知道那是我一直抵触并恐惧的东西。但那个东西对我来说又不是真的不具诱惑。有的。是那种夜深人静的时候,安全的时候,才敢扒开帘子看一眼的诱惑。她知道我只是害怕,害怕学车,又习惯逃避。她摸清了我时常用来脱身的路径,并事先把该堵的路口填上了砖。于是,这一次,以往的敷衍不再奏效。我必须得去做这件事情了。像上一次,当同事告诉我她已经到了驾校体检的地方,她等着我赶过去,而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一阵胆怯,突然决定不赴这个约,那样的事情没有再发生。不可能再发生了。见了教练之后,七七又打来电话,她问我:“决定学吗?”“嗯,是的。”“那你跟教练约个体检的时间吧。”“好的,我到时给他电话。”“不,不要‘到时’,现在打电话,现在就约定时间。”有时候,当一个人站在独木桥边,望着桥下湍急的流水犹豫不决,她心里也许想的是:再过一分钟,如果没有人推我一把,把我推上桥,我就转身,永远不走它了。这个时候,最值得庆幸的、最大的惊喜就是真的出现了那样一个人,那个人轻轻推了她一把。有时候需要的,就是那么果断的,轻轻的一推。6.当我们开车时,我们想起了谁?当我们听到一段音乐,闻到一种气味,看到朝阳徐徐升上天空,我们会想起什么?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遥远的一幕场景。一个笑容。牵着自己走过独木桥的一双手。但每一次想起,心头都会涌起暖意。我想,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想起。需要有什么可以想起。我们需要这样的温暖来抵御孤独。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孤独。
  •     下笔写这篇书评时,淅淅沥沥的雨声从窗外飘进来。想必,百合在雨中的姿态更美吧。诚如“惊世骇俗之画必出自惊世骇俗之人,独特怪异之画必出自独特怪异之手”,不同阅历和天赋的导演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千差万别,不同的作者写出来的书,必定与作者本人的生活背景、个性习惯等等脱不了干系。整本影评集采用书信体,TT是你是他是我,可以是任何一个看这本书的人。以这样一种方式更能增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吧,也许她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与别人沟通交流。从七七老师分析镜头语言、人物和情节、思想和背景,从她对电影的阐释中可以感觉到她对她与电影距离的刻意把握,太远太近都不足以客观。七七老师的语言温暖洗练。一个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经她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叹服她的观察细腻敏锐,又令人叹服她的见地开阔公正。难道不是么?社会中主流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嵌入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难以分辨什么是天性,什么是自然。而我们亦难以逃脱生活的滚滚洪流对我们的裹挟和塑造。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兵荒马乱的生活里,有谁还能坚持一份对自我的审视?日常生活最平庸,最琐碎,最让人厌烦,你被赋予了各种角色,外界通过各种角色界定你,于是,你可能会开始一场自我与自由的拉锯战,而也许你未曾对此反思过。无限风光在险峰,生活总在别处,在无处可逃时还好有电影,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一隅或发泄或治愈或探寻••••••还好,七七老师用她深厚的专业功底为我们拨开云雾,让我们离电影本身更近一层。也还好,她在为人妻为人母以及其他各种角色绑架的日常生活中,坚持对自由和自我的不懈追求,正因为此,才使她生出敏锐的触角和更多的痛点,才会对电影有更加公正客观和多维度的解读吧。所以,这些影评不仅仅是影评,它们是七七老师对生活抛出的诸多问题的一个个真诚认真的回答,虽然未必是标准答案。来,让我们跟着这本书,踏入或急切或惊悚或探寻的电影之旅,也给忙乱的自己来一个审视的SPA。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就跟看电影里的她一样,科班出身的底子,但太过感性随意了,失之规制
  •     电影随笔,提到的电影都找来看看:)
  •     果然有些决定不是偶然的。
  •     1.语言干净而精炼,体验性描述和理性分析评论比较平衡的书信体风格的影评。2.5月高铁回家路上阅读。
  •     影评集,生活和电影
  •     作为专业影评人,亲爱的苏七七总有一种天真气:她的注意力其实不在电影的技艺,而是往往忍不住讨论它的价值观。若故意换个黑色幽默的说法,就要像黄四郎一样啧啧叫叹:“杀人诛心,杀人诛心啊”
  •     故事说得恰到好处,像是树叶上的脉络,清晰不失灵动。
  •     有的人心到笔不到,缺少语言的抵达能力;有的人笔到心不到,缺少感受力和思辩力——苏七七两者俱佳。还比较可贵的是,作为已婚有孩女人,她没有患上大多数已婚女的思想肥胖症。唯一的缺点是,不要相信她对自己认识的导演的评价。
  •     除了个别几篇跟书名一样让人受不鸟。。
  •     读七七的书如目见她的人(假如见过她的话:)),柔和,清晰,细腻,而在不知道什么地方,忽然活泼起来,让你惊讶。在关键的地方,总是不乏见解,对我们未多加考虑的、疑惑的生活,在她笔下慢慢就可以变得清楚起来。
  •     真好。前段时间看哈内克的《爱》看哭了,看七七的影评又哭了一会儿(._.)
  •     娓娓道來
  •     囫囵吞枣看完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看过,所以兴致缺缺。不过看到了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拍电影,尤其是拍好电影,真是不简单!
  •     七七老师把影评融入了生活中,就算没看过书中涉及的电影,也可以看的很贴切入迷。
  •     苏七七看电影的专业眼光很令人信服,文章又都有她自己独特的温柔情意,看得很舒服
  •     既有理论派敏锐的洞察力兼有女性强大的包容力,可能这就是喜欢苏七七影评的原因。
  •     跟着七七的眼睛看电影。七七文章中软软的语调很吸引人,我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书中有些电影是看过的,更多的是没看过的,没看过的会抽时间一一找来看。
  •     太喜欢七七,有个词叫“温柔的力量”?七七就是这种。
  •     叹气 去叹气
  •     今天在书店买的。现在的书定价比记忆中平均都贵了10-15元,看来是很久没买书了。此书虽然看着名字貌似是20年前的书,只要作者是苏七七,我就相信,绝对没有无病呻吟。绝对会喜欢。
  •     写文艺电影的。达不到那么高的分
  •     这个书大大地超过了我的期待。柔软、丝毫不造作,又有细腻的感知和表达,既是学院的,又是有人味的。我还拿个小本本把七七提到的好多电影都记下来了:)
  •     书签丢了 不开心_(:з」∠)_
  •     因为一篇豆瓣的评论引起我的兴趣,书名对于将近三十或者已经到了还不肯承认的人来说有些羞耻感,仿佛当年读的小言情。内容却扎实沉稳,谈的大部分电影我都没看过,著名有几部记得,印象实在没有文字来得深刻。需要看很多遍才能写出一两句来吧。
  •     写的真的挺好的 没有封面这么少女
  •     好看!
  •     在图书馆中借了好多次 最后终于弄丢了 买了本新的还给了图书馆 作者的覌影品味和我相近 也是因此知道了许多喜欢的电影
  •     挺好看
  •     有些地方还是太“专业术语”了啊,其实我觉得七七的散文集会比电影评论集精彩诶~
  •     虽然初看书名怀疑是唯美到虚无的小说类……但是打开看着会发现内容远不是这样,这是本影评集,跟现实生活结合得很好,挺有反思性,喜欢看故事的也会喜欢的,总之我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很顺畅~
  •     七七说:“没有什么比日常生活更重要,但自由与自我是永恒的诱惑”。所以这本电影随笔算是一种自我补偿吧?!
  •     最喜欢的影评。
  •     人性之美 电影之美
  •     七七原来生活在杭州
  •     有灵性,私人见解,错、漏字较多。
  •     在我看过这么多的影评文字中,还是最喜欢七七这种。
  •     趣味很浓,甚至毋需看过她所书写的电影,氛围人情都在
  •     第一份片单
  •     相当值得一读。专业的视角帮你打开另一扇窗。
  •     还可以
  •     优雅的文字 淡淡的忧桑 明丽落在了花上 留下轻微的伤
  •     很难得不做作的影评,女性视角明显
  •     优雅随性的文字,独立冷静的态度,内行的影评,绝佳的文章。
  •     多读巴赞,重看伯格曼,温习侯麦
  •     的确是电影学博士的文章,比崔卫平差些,但比韩松落专业很多,虽然很专业,却并没有让人觉得有很美的感觉。还有一点,书信体的方式,以及文中写着写着就说“TT…”什么的这种写作方式真的很做作,都2016年了,想看点真正意义上的好书………(2016.2)
  •     书名很是吸引我,其中的小故事看看也挺有趣的
  •     读得艰难且令人失望,没有必要用书信体。
  •     看似小清新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名,实际上所看重的就是在实际不过的日常生活。
  •     这些散文穿插了电影。
  •     最初的印象是清新温暖的封面,像雨中的春天。一边在季风书园听彩虹室内乐团的小提琴演奏,一边站着看完了这本影评集,看书有配乐的感觉真好,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痛苦与迷失的思考,从书中弥漫到身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