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诊断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7
ISBN:9787532716388
作者:[加]阿瑟·黑利
页数:394页

内容概要

阿瑟·黑利是一个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继承者,出生于英国卢顿,长期侨居美国。他以善于描写当代美国社会现实著称,而且对现实的反映比较真实。年轻时,曾在卢顿当过办公室勤杂员和办事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才十九岁,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任飞行员和空军上尉。1947年,他移居加拿大,先后做过房地产、商业杂志编辑、推销和广告经理人员等。另一方面,阿瑟.黑利比较深入实际生活,在写每一部作品前,他都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材料。1979年,正式宣布退休,定居于巴哈马群岛。

作者简介

本书通过对一家医院所发生的事件的描写,反映出西方医院在表面现象下隐藏着的黑暗。


 最后诊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现实性非常强,但预测性不足,甚至没有对医疗行业的深入揭露,也没有提出问题,只是一部现实性的医疗作品,适合拍成医疗剧。  以前看得少,不太能够理解作品中关于病理医生的情节,如今才明白一些,这应该是医生中比较了不起的一科,没有这个行业,怕是对病理的研究将迟迟不能进行,也就会有许多人失去性命。  当然作为现实性的作品,丑恶面还是有的,不过似乎不涉及体制性问题,只是观念性,即老年的医生们固步自封,结果害死了患者。但是又有着无可奈何,毕竟医生行业过于专业,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经验,如何新陈代谢怕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整体来说不如作者的其他作品。
  •     在潘家园看到了这本书还有《大饭店》等共三本,都是精装本,很新,从一个人手里流出来的,因为都盖着一样的章,签着一样的字,可惜我已经有了另外两本了,只拿了这一本。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的开读,我这样写是不是很俗啊,似乎那个我看到过这句话很多次了,“迫不及待”这几个字已经用的太滥了,可能会给人一种枪手的感觉。但是毫不夸张的说,我一口气读了大半本,没有读完,因为时间不够用,我也没有估计夸大自己读书的速度,虽然照一般的情节来说,应该是一口气读完。第二天读完了。我在买书日记里写了,黑利特别擅长讲故事,并且将故事浓缩在几天最多几个星期之内,非常的紧凑。并且通常有几条线并行,让你欲罢不能。虽然大部分时间你能够猜到故事的结局,但是还是放不下手,没有亲眼看到结果总是不放心。这篇故事,最后很意外的是断腿的姑娘的爱情收到了伤害,那个医生没有发挥人性的光辉,抛弃了她,有点不符合黑利的一贯大团圆的结局。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拍成电影,但我总觉得如果没有拍成电影的话,真是一种损失。 黑利的书我也不知道国内到底出了多少种,反正我现在是见一种收一种,赶个时髦,不为别的,就当对作者的一种敬意吧。
  •     阿瑟黑利的小说,一度被选为课本,MBA教材,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但就把故事讲到如此程度,已令人惊叹,况且他被予为行业小说大师,试想求职的大学生们每人腋下夹着简历和一本阿瑟黑利的小说,倒有几分乐趣。《最后诊断》刚读完,未及消化,刚进到这个豆瓣读书的页面, 发现此书介绍上赫然写着:本书通过对一家医院所发生的事件的描写,反映出西方医院在表面现象下隐藏着的黑暗。无语……差一点凝噎了!阿瑟黑利是八十年代初进入中国的,最早的译本应该是上海译文,1981年。大概其上的介绍就出于那个版本。《最后诊断》的核心故事是由于医生的误诊而导致婴儿死亡。说到行业,其中必有权利政治,人事纠纷,也自是黑暗的一面,但其上的介绍,“在表面现象下隐藏着的黑暗”语义十分含混,在如何的表面现象下?对应的既是黑暗,那么表面是光明的?细读章节,并没有所谓表面和对应的黑暗。小说是平铺直叙的,三郡医院是个小地方的二流医院,设施陈旧,资金匮乏,新组的领导班子雄心勃勃,医生们各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所有问题都摆在明面,要实现治病救人的根本理想,开展科研,钢举学术,目的和手段都光明磊落。那么那段介绍,有混淆视听之嫌,是针对西方去的?西方的就一定黑暗?亦或另有他图,我只觉得,诸如此类的译者或出版社的“导语”不客观,不厚道,或者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三郡医院的董事答应给三郡医院捐款,数额巨大,条件便是让那个最终误诊使婴儿死亡的老家伙皮迩逊继续留在医院做他的病理科主任。皮迩逊衣冠不整,待人粗暴无礼,骄横自大,在解剖室吸雪茄,但他的医术和经验是无以伦比的。而随着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一个老家伙的知识结构显然日渐落伍,最终误诊的原因其实是医疗体制的问题,老头子有直接的重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无损他的医德。院方虽考虑到大笔捐款的重要,但并没丧心病狂到完全依循交换条件,还是按照初衷,在病理科注入新鲜血液。医生们有互相妒嫉,不过一切都是明里就交换了彼此的不满,没有任何人在私下搞任何动作。说到黑暗,或许,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医疗系统虽然技术落后,但医德尚存,比之西方,真的不那么“黑暗”。不过如今掩卷《最后诊断》发现的只是人性的光辉,职业道德的伟大和对医疗事业及科学的美好期许。看看国人的医疗,不说也罢,既然是行业小说,《最后诊断》该给所有医护从业人员,人手一本。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革新派与守旧派的交锋。其实还是好看的,尤其是像我在航空港中所说的那样,我喜欢阿瑟的克制,肿瘤就是恶性的,小孩还是死了,断腿的姑娘终究没有等来她的爱人,世界从无大团圆,未来永远不可预知。可就像现代人很少能再耐心看下老电影一样,我们的生活节奏快了无数倍,荧幕上每秒的帧数也增加了许多,以往的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对现在来说,总有太多不合时宜的地方。还是太平,无惊喜,无回味,对行业的介绍要胜于故事本身的魅力。要把剩下的几本书搁一搁了,有兴趣再补吧。
  •     “有时候,我们比这次做的好,不要就因为一次的失误而否定我们。这世间充斥着无知和愚蠢,偏见和盲目,这些我们都暴露给你看了。但是我们还有其他值得为之活着的美好而温暖的事物。所以请呼吸呀!就是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但它却如此重要。”
  •     由于专业课需要中英文两版都看了。故事很好看。作者笔下的人物生动鲜明,很喜欢。
  •     作者是英语文学界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此书对西方医学界在资本压力下的动摇与坚持的描述很深刻
  •     好看又有良知并且不拘谨,流畅以及人性大部分的善。读一本书,唤起自己的美好还有满足的阅读过程,就是境界
  •     情节无他,结构有些散乱,但写出了医疗行业的一些内情和常事,作为介绍行业的小说可作一观
  •     病理科这么厉害?后来当了医生才知道不是这样
  •     毕竟是处女作。有些情节不是那么成熟。不过可以看出后来他的书,都是这样的模式。对于露西和迈克,还比较写实的。女人总是相信爱情,容易沦陷。而男人呢,在理智过后,爱情,只是生活里蜻蜓点水似的感受而已。
  •     皮尔逊大夫和窦恩伯格医生代表了一个人事业末期的不同选择。我可以执拗地赖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意孤行;我也可以洒脱地告诉自己,告诉别人,我已无法胜任,你们换年轻人来顶替吧。这两种,我钦佩后一种的明事理,但也理解前一种的无法割舍与无奈。让自己承认自己老了,无用了,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     这本书应该是我有生以来读的第一本小说,哪年不记得了,反正是只看图画书的年龄。在妈妈上班的招待所办公室里翻的,关于解剖的描写留在了记忆中,当时觉得又害怕又好看。
  •     來自二流暢銷書作家的三流不暢銷作品可就是毫無怨念地喜歡到骨子裡
  •     医院、医生、医学的初衷都是为了给病人治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死去的婴儿,断腿的少女,医生的判断无法保证百分百正确,很多事有心无力,但愿不是每个有棱角的年轻人都将被岁月消磨掉所有的激情,直至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新发展
  •     其实是有三星半。。。相当传统的小说,偶有细节动人。详细的截肢手术细节描写很靠谱。
  •     那些复杂的想法挺真实的
  •     老医生最后讲的一段话挺伤感的
  •     阿瑟每写一本书就为我展开一个行业的全貌,那都是一个小说家亲自体验生活的来的,赞啊
  •     力荐阿瑟黑利的书
  •     出人意料的一本好书,没想到读过的人这么少,要不是为了假期的医疗调研,可能就错过了。读外国小说最怕的就是人名繁多,这本书什么各个科室的医生都涉及到了,但是人物刻画的如此生动,竟然没有影响我对这篇文章情节的理解。开头至结束,这篇文章就贯穿了许多人物的故事线,或主治医师、或助手,开始读起来有些许吃力,但是读到高潮所有脉络汇成一起,令人一饮而尽。书中没有病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也没有太多医患冲突,多的是科室之间的协作、制度的运转以及作为个正常人的思考方式。佳作佳作!
  •     最好的“医疗”小说
  •     行业速写大于故事,连续看了几本都弃,看来是get不到点可以不看了……
  •     对于行业内的描写既深刻又精彩
  •     本来是看到推荐说这本书是"行业"小说,可以通过阅读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才买来看的,因为之前把分析师作为一个择业方向想多了解不同的行业。但是读完之后觉得作为学习材料来说用处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读起来还是挺有趣的,虽然翻译的不太好一开始读的不太顺畅后面还是比较引人入胜的。
  •     很好的小说。 皮尔逊的忠告,亚历山大的选择等,都耐人寻味。
  •     我喜欢真实的小说,这本我觉得很真实。此书让我看到中国医疗和外国医疗的不同之部分,描写外国医疗也有完美的成分,当然也是我心中完美的假想国。此书有很多沟通技巧可以学习,并且对外国人的独立思考、面对权势的正当反击,是我作为年轻人,敬佩并向往的,希望自己有勇气不卑不亢,也希望被宽容接受。
  •     描写医疗界的黑幕和医疗体制中的弊病~不错,一气呵成,两天看完~
  •     一家医院内的勾心斗角
  •     超级喜欢这种多线并进最后一起推向高潮的写法
  •     按节奏看有点意犹未尽,不知道有否续集。
  •     以外科主任和病理科主任为主,介绍医疗体系的弊端,误诊的残酷,但也表现对此进行的反思,强调医生医院医学技术的存在只是为了一个目的,病人。
  •     簡介又在瞎說了
  •     不残忍的不叫现实。
  •     医院里重读。作为早期作品,确实笔力稍欠。比起航空港和汽车城,故事里的冲突比较小,也导致缺乏吸引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