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44753883
作者: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
页数:895页

内容概要

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
两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奈菲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了艺术史专业,研究生期间则是在哈佛大学佛格艺术馆学习;艺术期刊撰稿人,曾在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做讲座。两人合作出版了18本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波洛克传》获普利策奖。
沈语冰: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

书籍目录

家谱
地图
序言:狂热的心
第一部分 早年岁月 1853年——1880年
第一章  堤坝
第二章  石楠丛中的村庄
第三章  怪男孩
第四章  上帝和金钱
第五章  通往赖斯韦克之路
第六章  流放
第七章  效仿基督
第八章  天路历程
第九章  噢,耶路撒冷!噢,津德尔特!
第十章  驶向风中
第十一章 “就是它了”
第十二章 黑乡
第十三章 如画的土地
第二部分  荷兰岁月 1880年——1886年
第十四章  冰冷的心
第十五章  依然爱你
第十六章  插画师的拳头
第十七章  我的小窗
第十八章  孤苦的人
第十九章  雅各和以扫
第二十章  空中的城堡
第二十一章 囚犯
第二十二章 生活的快乐
第二十三章 水中女妖
第二十四章 些许疯狂
第二十五章 一气呵成
第二十六章 失却的幻想
第三部分  法国岁月 1886年——1890年
第二十七章 逆流
第二十八章 齐姆加诺兄弟
第二十九章 收放自如
第三十章  从商的狂热
第三十一章 天堂
第三十二章 向日葵与夹竹桃
第三十三章 诗人的花园
第三十四章 虚构的野蛮人
第三十五章 竞赛
第三十六章 陌生人
第三十七章 两条路
第三十八章 真正的南方
第三十九章 星夜
第四十章  孤独的灵魂
第四十一章 “堕落的孩子”
第四十二章 花园与麦田
第四十三章 幻觉消逝,崇高永存
后记 长眠于此
附录:关于文森特致命伤的说明
致谢
资料来源说明
译后记

作者简介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梵高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在90w字里经历了自己的苦难也路过了梵高的一生。并不是一颗艺术巨星如何炼成的先抑后扬,相反,期间无数次咬牙切齿“你竟然是这样的梵高”,直到最后也没有实至名归的归属感。但是松了口气。极度自卑和自负,没有安全感渴望爱与被爱的不断屈从和反抗,变着法儿威胁弟弟提奥获得经济救助又找尽借口挥霍无度,永远沮丧愤怒幻灭和恐惧。没有任何理性,更不懂得克制。不停地许诺期待向前,也不停地等待突破的时刻、上帝的眷顾和奇迹的降临。伴随着不断的失败贫穷内疚孤独和最后的疯狂尝试和创作过无数手法、色彩的绘画。终其一生。(1853.3.30~1890.7.27)37岁。为人知晓的名作基本创作于1888、1889年和1890年,也就是人生最后的三年也是他患病期间(严重的精神错乱)。网传的几个段子根据本书的客观性扯出来再强调一下:1.圣诞节前夕梵高的耳朵不是整只割下。割下的残肉包起来原本是要送给高更。结果被他以为高更可能在的妓院 门口的守卫拦下。所以交给了守卫,留下口信“勿忘我”。2.保罗.高更(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啊)和梵高不是好基友,顶多算是梵高一厢情愿。3.梵高更大概率死于他杀而不是自杀,梵高包庇小孩(凶手)的原因可能在于给了他期待已久过不能自己实施的解脱(因为他终其一生都将自杀贬为“道德上的懦夫行为”和“不诚实的人的行为”)4.梵高最终声名鹊起应该在去世后26年也就是1916年左右,其弟媳(提奥去世于1891年)整理发表了梵高的书信以及展览作品。(这个地方书里有点模糊)最后,我有一点疑问,就是梵高在《星夜》之后其实是获得过一次成功的,其中虽然有点评论家奥里耶自身商业行为的投机性,但是不得不说把梵高引入到了艺术群体的视野并且受到广泛认可,可是为什么这起波澜还是没能给梵高创造财富没多久又陷入困窘之境,逻辑没理通。。。或者艺术的商业性我不懂。。。。你只能与你的孤独长眠 我没有什么专业的审美眼光,但我好爱你画里影影绰绰的色彩绚烂。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     1889年,新锐评论家艾尔贝·奥里耶在唐吉老伯的画材商店橱窗里看到了两幅“向日葵”,旋即在1890年1月的《法兰西信使》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孤独的灵魂》,将溢美之词雨点一样泼向文森特·梵高:“一个象征主义者”、“一个狂热分子”、“一个喝醉酒的巨人”、“一个亢奋的唯美主义者”、“一个强健的、真正的艺术家”……这也是文森特在世时所获得的最高评价。1月20日,布鲁塞尔“二十人展”开幕,梵高的向日葵、麦田、果园和葡萄园首次被放置在塞尚、雷诺阿、劳特累克、西涅克等画家的旁边。3月19日,“独立艺术家沙龙”在巴黎开展,赞美之词洪水一般涌来,“十幅画,见证一个罕见天才的诞生”。可是,盛誉之下他也只不过卖出了一幅画、还是毕生唯一一幅:《红色葡萄园》,400法郎。这迟来的声望未能缓解他一生所积累的精神焦虑,已经在精神病院出入多次的文森特前往小镇奥威尔。7月27日,他身受枪伤,29日在弟弟提奥·梵高的怀抱里去世,终年37岁,留下近900幅油画与1100幅纸上素描。作为文森特一生的经济支持者、也作为这大笔画作的继承人,职业画商提奥计划为哥哥举办一个盛大的展览,并推出哥哥的书信选,不幸的是,他自己也崩溃了——医生诊断是梅毒所致的肢体麻痹和精神失常。1891年1月提奥逝世于荷兰乌特勒支的一家精神病院,梵高家族对这不体面的死亡保持沉默,提奥遗体埋于公共墓地,连葬礼都没有举行。好在,提奥的妻子乔安娜•邦格承担起亡夫的志愿,从事文森特书信的出版和翻译工作。到1914年,书信选付梓,一个天才的内心世界得以为世人所知,“文森特之星”终于冉冉升起。又过20年,26岁的欧文·斯通依据这批书信写出了激情澎湃的传记小说《渴望生活:梵高传》,“艺术殉道圣徒”的形象自此深入人心。1953年文森特·梵高诞辰百年之际,隆重纪念活动使他的声誉又上升到新的高度,1956年由《渴望生活》改编而成的电影获得奥斯卡奖,文森特·梵高终于成了现代艺术史上永远的传奇。一位痛苦而不被赏识的艺术家,为了逃避世人的漠视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太能满足大众泛滥的同情心。斯通这样悲情而又浪漫地描绘文森特之死:“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扳动枪机。他倒下,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歌手唐·麦克里恩也在《繁星之夜》里感喟:“你如何承受天才智慧的折磨,你如何试图解脱自己……因为他们不能爱你,但你的爱是真挚的,当内心再也没有希望,在布满星星的夜晚,你像情人们常做的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这是画家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戛然而止的最高音。所以假如有人论证说,文森特不是自杀、而是被十几岁的小流氓所害(尽管可能出于意外),而且发生事故的地点并非金黄色的麦田而是毫无诗意的粪堆,那么,奠基于传奇之上的“梵高文化工业”——展览、图册、学术研究、咖啡杯、雨伞、明信片、计算机程序——会不会受到影响呢?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两位作者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他们以特有的“专业敏感”复原了文森特死亡的场景,剥去年深日久、道听途说所形成的历史积垢,这算是新版《梵高传》的最大噱头。该书诞生于2011年,好评如潮,被誉为迄今为止最详实的梵高传记。值得说明的是,二位作者的“法律精神”并不仅仅体现在有关弹道、距离、证据和推理之中,更体现为他们对文森特书信的“拷问”以及对于艺术家心态和精神世界的“查证”。当年,乔安娜•邦格编辑出版的文森特书信只是选集,以“写给亲爱的提奥”为核心,而存世的几千封书信不仅包含兄弟二人的通信,还包含家人、朋友的相关通信,权威的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耗费15年时间进行编辑整理,最后成果是出版于2009年的6卷本全集。奈菲和史密斯的研究奠基于书信全集之上,他们的睿智之处在于,“并未把梵高的信件当成其生活事件甚至是想法的可靠记录——至少没有这样来阐释。”他们认为信件与日记不同,“不是只供作者倾诉内心烦恼的媒介”,而是在特定语境下与特定对象针对特定问题的商谈,有目的、亦不乏文字策略。梵高兄弟二人的人生际遇大为不同。身为著名的古庇尔画廊的经理,提奥春风得意,他赡养家庭、包括每月为哥哥提供100-150法郎的资助(当时一个教师的月收入不过75法郎),维持着家庭在社会中的体面地位,因此被家人宠爱、祝福、拥抱和喜欢。而一生“事业失败”、脾气暴躁(曾经在暴怒中拿起餐刀对着父亲)、索取无度、出入精神病院的文森特被视为“家庭的劫难”。身为牧师的父亲在对长子的遗憾中辞世,母亲对他不闻不问,认为他的艺术“荒谬可笑”,除了提奥之外,另外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与他相当疏远,以至于在他的葬礼上,家庭成员只有提奥出席。奈菲和史密斯提醒读者,由于二人的遭际反差过大,文森特与提奥的关系远非“我亲爱的提奥”那般单纯美好。文森特不断向弟弟要钱,以便雇佣模特、租赁画室、购买画材、支付旅费、出入妓院、买衣服、买家具、甚至装修整个房子——阿尔的黄房子。不仅如此,他还需要“说服”弟弟与他开创伟大的“商业计划”,以及从弟弟那里获得亲情友情手足之情。这些物质的和精神的剥削与需要,在书信中有着曲折的表达。两位作者指出:“文森特在信中向提奥倾诉了多少心里话,他同时就在内心隐藏了多少真实想法,他害怕弟弟疏远他,进而威胁到弟弟对自己的经济资助,或是证实家人对他的言之凿凿的绝望判断。同时他可能利用敏感而棘手的问题作为要挟的利器:比如,威胁会采取一些影响兄弟情义或让家人尴尬的行为,从而迫使提奥拿出更多的钱;或者先主动提出某种不计后果的鲁莽做法,然后再将其弃之一边,这样来诱使提奥赞成他一直以来真正想做的事情。”总之,文森特书信中叙述的准确性、乃至真实性,大可质疑。研究者发现,至少有几次,文森特为他的信草拟了好几稿。而在字里行间,引人注意的沉默、耐人寻味的不合理推论、或是闪烁其词的省略(“等等”是他喜欢的词),都是他用以掩饰痛苦、憎恨、屈辱和挫败感的手段。这种迂回婉转,有时变成了欺骗,对传记作者提出了特别大的挑战。居住在艺术史中的艺术家是可亲可敬的,但是居住在隔壁的艺术家是有可能让人避之不及的。同时,望远镜或许有助于塑造圣徒,可是显微镜下绝没有英雄。这部《梵高传》厚达900页、90万字,在日常生活无数鸡毛蒜皮中“还原”的文森特·梵高形象,不再是80年来千万梵高迷所熟悉的“殉道者”,而是一个偏执的、自私的、心理与精神皆有着严重问题的艺术家。历史上第一个盛赞文森特的人、也就是那个年轻的艺术评论家艾尔贝·奥里耶说了太多主观的话,但他毕竟还是抓住了重点:“他的大脑处于高潮状态,难以抵抗地将熔岩倒入艺术的深谷中;他是一个可怕的、发狂的天才,通常很高雅,有时行为怪诞,总是处于病态的边缘。”当年的医生诊断文森特·梵高是“狂躁症,伴有典型的精神失常”,或是“潜伏性癫痫”,显然梵高家族一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史,基因或许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星夜》完成一个世纪以后,科学家发现潜伏性癫痫发作类似于脑电波激起的火花,像是某种神经风暴,又像是大脑中的连环爆炸,而每一次癫痫性轰炸都会动摇大脑的神经运作功能,使人进入高度超现实的状态,很多情况下病人会产生宏大的宇宙观和宗教狂热。在这个意义上,“文森特笔下旋转的、给人以精神错乱之感的、宇宙形成的亢奋画面表明,他的防御机制已被攻破。” 提奥曾经说:“很多画家疯了以后才开始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天才沿着神秘的轨迹成长。”的确,文森特艺术的爆发期与他的精神疾病同步,无论是星夜、丝柏、向日葵还是麦田,都有着一种神经质的抽搐与炸裂之感。提奥向第一位敢于赞赏文森特作品的艾尔贝·奥里耶表达感激之情:“要知道,他的画就是他本人的写照。”从传记写作的角度衡量,《梵高传》是“电子数码时代”的产物,两位作者发明了特别的软件来对多达10万张卡片进行数据处理,“幕后支持团队”包括8位研究者和18位译者,除了这一大部头纸质著作,还创建了一个将参考文献、文本注释、插图和照片融合在一起的网站,据说注释部分打印下来约需5000页。难得的是,虽然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充塞着大量的细节与考证,本书却又不失故事性和艺术性,框架清晰,文笔清新,有成为畅销书的资质。那些为我们的文化做出持久贡献的人,或许是因为被我们审视得太久,因此在我们的眼中无法保持纯洁。但传奇的传奇之处在于,尽管有后来无数颠覆传奇的努力,每一次翻案不过是加强了传奇的实力而已,就像水归于水,就像风归于风。所以《梵高传》并不会对梵高造成损失,甚至也不会对梵高文化工业造成损失。比文森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画了什么。在他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画过一棵蓝色天空下的杏树,粗糙多节、濒临死亡的树枝歪歪扭扭地伸向天空,热烈地绽放出粉色和白色的花朵。艺术的动人之处,就在这里,如此简单。已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请勿转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位梦幻画家没有浪漫死亡。
  •     圣人,大师,孽子,恶棍,自私鬼,癫狂者,叛徒。越走近梵高,越觉得世间根本没有神,只有人。
  •     人物传记的经典之作,翻译的也很出色。感谢译者。
  •     读来像一本小说的感觉。梵高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个性古怪偏执,可是他对艺术的爱很真诚,让人感动。可怜没有一个爱人,如果有一个理解他爱他的家庭,或许不至于这么癫狂。感觉作者有美化梵高的意图。
  •     详细,好读,克制,还原
  •     生前默默无名,甚至被称为疯子,结果死后的画作变成无价之宝。可怜,可惜!
  •     看了500页…要还掉啦…也确实不想看了…梵高他弟摊上他…也是蛮惨的…实在写太细了…
  •     900页巨著。读完你会更了解梵高笔下的星夜和麦田。更能理解加缪的那句话,没有生活的绝望,就没有生活的热爱。
  •     老兄,你现在真惨。不过那个时候很幸福吧?!
  •     就是这个死因嘛!
  •     好看好看
  •     亦是疯子亦是鬼才,以点作画,用手涂鸦
  •     私以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梵高传
  •     书未读不下去了,,这是读关于梵高的第三本书。
  •     自私,刻薄,偏执,暴躁,刻薄,妒忌,敏感,善变,与世人格格不入,想要融入这个世界,却不被世界接受。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梵高显然是非常得失败的,可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却是了不起的。他的癫狂毁灭了他,也成就了他。
  •     写的很细腻,无愧一部巨著。
  •     这个版本的传记比丰子恺的梵高生活好太多,读起来也比较顺畅,包括梵高的时代背景也描写的很详细,读起来令人信服。
  •     梵高作为一个人的特殊地位是他同时实践了两条道路:一条通往成功的众山之巅,另一条通向缺失的深渊。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道路都给人启示,作为道路或者某种特殊境界的体验,让人看清理想和现实的张力何在。这样走的人当然很多,但也只有他和几个人获得了重生。
  •     一部著作。
  •     我也想当画家
  •     虽然作者写的不错,但是,梵高这个人,哎,满满负能量,看的我都快抑郁了。
  •     最后几章虐心死了,太难受了,人如果生来要经受如此苦难,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梵高脑残粉真心慎读。这本书完全颠覆了以往我断断续续了解的梵高,如果参考的书信摘录可以完整出一本书作为本书参考阅读会更好一些,(搜了一下被这个吓尿了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4113/)因为从我的角度看就是作者“断章取义”,我没有看到完整的信,而本书的梵高生活还原绝大部分依靠的就是这些书信。本书呈现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平凡人,一个又穷又不想好好工作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绘画天才只是自我催眠麻痹自己有一天一定会成功的“普通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样子了,从他父母家人的角度看,即使这娃是个天才,我也真的不希望我的家人甚至朋友里面有这么一个讨厌鬼。
  •     太长…感觉看了一两个月…无疑是对梵高绘画最深层次的解读,期待未来看梵高展。
  •     梵高不是他自己的梵高,是他和弟弟共同的梵高。当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意识形态偏离大众群体时,他感受到的时候自然和我们完全不同,所以他的伟大是必然。但是是他的弟弟做出了这个让他伟大的选择,并使他的伟大成为可能。因此我觉得文森特的弟弟比文森特更伟大一点点。
  •     心理学层面的视角...即使错了,也还是透彻 :)
  •     终于读完了,还是提奥最后的部分比较感人。好吧,作者辛苦,但真的不好读69%,艰苦卓绝,心好累……看了34%,先来打个分,看看完会不会有改观。这部写的,怎么说,好烦。梵高真像神经病了(也有可能是行文的原因)。而且不喜欢那种句子,引用梵高的信,但是在前面加上主观的副词,他怎样怎样地说,我靠了每句话都像在狡辩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     “我有可怕的——我应该说出这个词吗?——宗教需要,”他写道,因为这个自白而浑身颤抖,“因此我出门去画星星。”
  •     很细腻,译得也很好,就是看着看着为命途坎坷的他不平,涌起悲愤。
  •     看完《梵高传》,整整五个月。 生活也如书中梵高一样,发生了许多…
  •     像是在读自己
  •     如果我是提奥,文森特早死了。 这个人啊,极度自私极度自卑又极度可怜
  •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     真的感觉走进了梵高的生活 感觉到了无尽的他对提奥的依赖 202页“1880年10月 成为艺术家才两个月 文森特便离开了博里纳日 他在世上的日子仅剩不到十年了 恰巧是他一生的四分之一” 看到这句真的憋了一口气差点换不过来
  •     “离开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他无法生活。”
  •     超棒的人物传记
  •     人 越真实 越可恶
  •     when ?2016
  •     从此你知道他不仅是梵高,还是文森特。终于读完。
  •     我近几年读的最好一本书。
  •     looking for the shelter……
  •     有点啰嗦,终于看完,梵高先生算是废柴吧。。。就算是废柴也要坚持着梦想和喜好啊。。。万一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个伟大的人呢
  •     不同于渴望生活中从未失去热情的天生艺术家,也不同于亲爱的提奥中亦师亦友的兄长,认识和接受本书中的梵高的过程十分煎熬。像是直面自身的懦弱,乖张,自负,暴躁,急于求成,厚颜无耻一样,了解一个多年来作为精神支柱不断被神话的文森特更加立体和真实的形象的过程是如此痛苦却又让我欲罢不能。
  •     让人着迷的梵高,让人着迷的史诗般传记
  •     伤心。
  •     看完这本,完全不想再碰那本渴望生活。一个偏执而热烈的灵魂,逆境中的人可以看得热泪盈眶。
  •     “幻觉消逝,崇高永存。”
  •     没想到梵高是如此自私的混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一系列的伤害,最后把自己也葬送了。前半部分可恨,后半部分可怜。心疼弟弟
  •     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读完,一流的传记作品。
  •     以前看过的梵高画作都在书里活了起来
  •     认识一个完整的梵高!不止一次站在梵高的作品前惊叹于他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从来没想过他的内心这样明媚而又忧伤。向作者致敬,向译者致敬,向文森特.梵高致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