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沙漠/人与地球丛书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1
ISBN:9787544117609
作者:景爱
页数:282页

书籍目录

卷首语
科学与文学的碰撞
文学对科学的解读

前言
引子 童年眼中的沙漠
第一章 走近呼伦贝尔沙地
第二章 走近科尔沁沙地
第三章 走近浑善达克沙地
第四章 走近河北坝上沙区
第五章 走近毛乌素沙地
第六章 走近宁夏沙区
第七章 走近河西走廊沙区
第八章 走近巴丹吉林沙漠
第九章 走近塔克拉玛干沙漠
后记


 走近沙漠/人与地球丛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其实,内蒙的景象想也能想象得到,······但是我很痛惜,天然的纯真的美丽渐渐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却无动于衷的哀嚎。多年以前就想战胜沙漠利用沙漠,可是在我的圈子内没人愿意同行,我想在沙漠建设一座城市!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愿意献身于沙漠的驯服中。qq278718687
  •     在青歌赛原生态组比赛中,来自内蒙古的选手选了一道一分钟陈述题:谁不说俺家乡好。他这样描述,小的时候他和伙伴们玩捉迷藏,往草原里一站,别人就找不着了。而现在,趴在草原里也藏不住身子了。小时候读乐府:赫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时候确实相信有这样的草原,也唯有这样的草原,才能让匈奴人哭泣——卫青霍去病精骑北向,阴山以南,尽归汉人。呼伦贝尔和其它众多的内蒙草原,我并没有去过,不清楚它们今昔的对比。但是,川北的草原,却两年内连着去了两次。若尔盖大草原,纵横上百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我一直固执的相信,它不可能不是世上最美的草原,七月里,草原上开满了各色的鲜花,衬着那里的蓝天和经幡,你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美丽。然而,仅仅只间隔一年,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发现草原的风光,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花湖——这个美丽的湖泊水位大大下降,边上遍地牛羊,把草和鲜花都啃得零零落落了,只有狼毒开得旺盛,因为它是一种毒草,牛羊吃了就玩完。草原上到处都是鼠洞,旱獭也随处可见,远望上去还算绿油油的草原,走近一看,其实有四成以上不再覆盖着青草,只不过还没有连成片。很多地方,沙丘已经翻过起伏的矮山,开始向草原腹地侵入。而头一年,那些地方还曾经是开满鲜花的山岗。政府的统计数据是:若尔盖草原的沙化速度,每年都超过了11%。也就是说,十年以后,这个地方就不能叫草原了。若尔盖仅仅只是许多大草原变成大沙漠故事的翻版。科尔沁、河北坝上、河西走廊、毛乌素、呼伦贝尔……这些地方,历史上都曾经是水草丰茂的大草原,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主要因为过度开垦的人为因素,渐渐变成了沙地。我国十二大沙漠,近半数都是人为的。那么,草原是如何变成沙地的?五年前我开始出去玩的时候,曾经买了景爱的《走近沙漠》,那时读了这本书,解开了很多谜团,但是印象还不是十分的深刻,这些年,去过了很多草原,才发现他书里所描绘的那种情景,正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发展。重读《走近沙漠》,愈发觉出了人这种生物的恐怖,大自然亿万年才造就的平衡,短短时间就被他破坏了。问题在于,当情势如此危急的时候,他还可以安然扮做鸵鸟,把脑袋插到土里,来做掩耳盗铃的勾当。有一些沙漠,比如塔克拉玛干,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把它变成草原。它的形成,是大气候的结果,这是距离海洋最深的腹地,夹在昆仑和天山绵延高岭之间,北海龙王也只有看着干瞪眼。它生来就是沙漠的命。天山以北的地方则不同,虽然同样远离海洋,但是地球西风带恰从这里经过,挟带着的大西洋水汽仍有余威,降雨虽然不够丰沛,但是还可以滋润些许青草。只要你让它自由生长,千万年来,还可以形成一片脆弱草原。如果你去过寒温带的草原,有幸看到一些断层,其实你会明白,这种草原,经过许多世代的生死荣衰,草腐烂为泥,板结成片,层层累积,也不过厚到三十厘米左右。这一层泥,底下就是100米到200米的沙层。这些沙,是地质构造的成果,在阿尼玛卿或者昆仑这样的山脉里,常常会发现峰顶以下,有一些沙沟,这是岩石风化的结果。倘若没有水,没有大气,那就没有植物的作用,地球上除了岩石,剩下的地方就是沙漠。老天造化,它开始给我们人类的,极少不毛之地。大沙漠上面,都覆盖着一层保护膜,上面长满了长草和鲜花。只是我们总觉得上面既然可以长草,自然也可以种粮食,于是把土地翻卷过来,播上种子,开始有些收获,渐渐的,所收获的还没有播下的多,那些板结的泥,磨成了齑粉,底下的沙,落了出来,一起风,就有扬尘,降下来,就成流动的沙丘,越来越多的地方都象这样,大片的沙丘,就连成了沙漠。历史上中国的农耕文明,很少能把势力扩展到长城以外,这使得那里的草原,曾经逃过了一劫。河套在长城以内,最早遭到荼毒,唐代开始开发河西走廊,当时石羊河下游就变成了沙地,到了清代,开荒的力气加大,大片的沙漠就于腾格里沙漠连成一片。元代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成功的朝代,因为蒙古人最终也没有和汉人融合在一块,它的政策思想和生活方式,始终留有游牧民族的气息。据说成吉思汗的志向,是要把天下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农耕,是他们所不愿的。这加速了他们的失败,却恢复了北部草原的生气。科尔沁草原,在五代和宋时期,开垦过度,眼看要变成沙地,这时蒙古人得了势,其后明朝的势力又达不到长城外,几百年修养,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可惜清代的满人,丢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在关外、口外都大力发展垦荒,有清一代,走西口闯关东,一支季节性的垦荒大军出入长城内外,使得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而代价就是大片的关外草原,终成沙漠。科尔沁草原,就在这时完全变成了沙漠,面积达到了3万多平方公里。但是比起解放以后的大规模、全民性垦荒,前面都是小儿科了。从遥远新疆到呼伦贝尔、北大荒,建立了多少个农场,恐怕无法统计,截断河流,修盖水坝,塔里木河、黑河,这些数一数二的内陆性河流,最终都断了流。那些农场,最后大部分成了不毛之地。毛乌素、坝上、呼伦贝尔,它们都成功晋级到前十二大沙漠。还有更多的地方,在后面跃跃欲试。若尔盖湿地,倘若它完全变成沙漠,在兰州以下的地方,就不会再有黄河。而它,大概可以进到前十。刚解放时全国最富的那几个县,到时一家人能有一条裤子就算过得不错了。这不是骇人听闻编造的故事,在《走近沙漠》这本书里,它们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把草原变成沙漠,一代人就可以做到;要把沙漠变成草原,历史上还没有看到谁有这样的本事。要不想都进化成公鸡母鸡,拌着砂子吃饭才能消化,除了自己,我们靠不了别人救我们。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高中读的,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