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四年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34752544
作者:沈霞
页数:185页

前言

这几日,“非典”在北京肆虐。天上似乎总是罩着久久不散的雾霭。说是雾,却非雾;说是晴,也非晴,太阳遮遮掩掩地露出来,它也仿佛被某种莫名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生活仍在继续,但是一夜之间已与以往大大不同了。生与死、勇敢与怯弱、高尚与卑微、果断与无能……人性的诸多美好与缺陷,都在这一时刻呈现出来。对于生活其中的每个人来说,这些日子将成为终身难忘的记忆。未来的人们回望今天,也许会说:那一年中国的春天叫“非典”;正像今天的我们在回望一个又一个遥远或不遥远的年份时,会用特定的词汇来勾画历史的某一个环节一样。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有人在每日记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像我们的前辈们当年一样。日记就其本来意义来说,是最具个人色彩的一种文体——这里需要排除某些刻意写给世人阅读的日记。因为诸如此类的文字,看似个人

书籍目录

一个理想追求者的内心独自——读沈霞日记(代序)
整理说明
延安四年(1942-1945)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一九四四年
一九四五年
怀念姐姐沈霞——沈霜

作者简介

《延安四年》(1942-1945):沈霞是茅盾先生之女,1921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5月,进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后进入延安大学学习。 1942年12月10日,沈霞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奔赴东北,已经怀孕的沈霞毅然决然去人流,不幸感染,1945年8月20日抢救无效,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去世。该书收录了留存于世的沈霞在延安时所写的日记的全部,共10多万字。这些日记记录了这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延安追求理想的热忱以及现实中遭遇挫折时感到困惑与苦闷的心路历程,是一位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理想追求者的内心独白,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延安整风运动的过程。从这些日记中,可以感受到沈霞在学习运动、整风运动、抢救运动以及大生产运动中涌动的内心世界,那种敏感的女孩心理以及处理恋爱、工作、学习等关系上的主次考虑,还有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的那种激情、认真以及以后被事实所证明的疑虑。该书的出版,为人们深入地了解沈霞真实而丰富的心灵世界及革命经历,进而更全面完整地了解茅盾这一革命家庭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图书封面


 延安四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节选自拙文《平平淡淡才是真——茅盾与孔德沚》: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9cd7950102vcnr.html=============在朋友的劝说下,夫妇两个决定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红色首都”延安看看。1940年5月底,茅盾一家到达延安,夫妇两个感到这里的表面气氛还不错,准备长期安顿下来。茅盾把家搬到了鲁迅艺术学院,亚男进了女大,阿桑进了陕北公学——选择在延安安家,也决定了女儿未来的命运走向。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1940年10月,茅盾不得不把孩子们留下,夫妇两个跟随董必武等人离开延安,前往战时陪都重庆。不久,再次到达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们又不得不相继转到了桂林、重庆,直到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日本投降的消息带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以狂喜,茅盾夫妇也自是悲喜交集,正期盼着崭新生活的开始。可是,1945年9月20日前后,一个天大的噩耗突然传来——沈霜同志因人工流产事故已于8月20日去世!茅盾如遭五雷轰顶:当天下午,我和德沚回到唐家沱。我真的像得了一场大病,昏沉沉地躺在床上,心中一直翻腾着这件事。沈霞自小继承了父亲的文艺细胞,她的英语程度不低,而且还是延安抗大的俄语班高材生。她早已入党,后来嫁给了自己的同学、文学工作者萧逸【2】,“他们在四二年订婚,四五年结婚。婚礼十分简朴,简朴到使我和德沚心疼”,就在抗战胜利前夕,沈霞已经怀有一个多月的身孕。本来这应该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可是却不期风云突变。由于中共急于夺取战略大区东北,因此在抗战胜利的消息刚刚传来后,便开始布置大批人马秘密前往东北,以期先下手为强;沈霞夫妇由于精通俄语,也在应征前往东北之列,为了路上方便,只好忍痛将孩子打掉。在那个时候,流产手术已经不算什么大手术,谁也想不到会有危险。可是,偏偏赶上负责手术的那位医生也在急忙收拾行装前往东北,难免有些心不在焉;而且时值道路被洪水截断等诸多不利因素,终使仅仅24岁的沈霞被残酷的命运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德沚多年来跟着丈夫到处奔波,形影不离,然而她的心有一大半在孩子们那里。她总觉得把两个宝贝丢在延安吃苦是她的过错,儿子来信少,因此女儿的来信就成为了茅盾夫妇这几年中最大的乐趣。女儿乖巧懂事,因此女儿的死讯茅盾一直不敢告诉妻子,直到把儿子接到了妻子身边。茅盾起先只有夜里一个人偷偷地哭,妻子发现后也起了疑心,但是她怎么也想不到爱女已经弃她而去。1946年8月,女儿去世一周年的时候,茅盾为英年早逝的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写序,他在其中便写道:“二十多年来,我也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惋惜可以形容的。这种太早的死,曾经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却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地忘却,因此我这第三次回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谷这意念,也是无聊的;可资怀念的地方岂止这一处,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边埋葬了悲哀。”实际上这段借题发挥的文字,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女儿。女儿死了,德沚万分悲痛。但儿子也大了,他应该有他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因此深明大义的母亲没有强留儿子在身边,而是放他回“解放区”工作——但愿这一次他不因自己的信仰而牺牲生命。孩大不中留,夫妻相生相伴的真谛,于此愈发凸显。【2】萧逸于1949年4月在太原战役中牺牲,享年34岁。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这个日记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找过分要求上进的女青年!内心戏太足太拧巴了!
  •     一个初中水平女生的絮絮叨叨,没什么含量的日记,大失所望,此书可以不读也。
  •     总的来说是本恋爱日记。也有些延安婚姻制度的有用描述。
  •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
  •     正面战场十万青年十万兵,革命圣地热血青年耍朋友。
  •     非常有代表性,对于延安那一代文艺青年来说
  •     在延安中学读书三年写的日记,之后出版,是不是也可以叫:延安三年\(^o^)/~
  •     如今保存在浙江桐乡档案馆
  •     沈霞因为父亲的原因,在延安生活还是相对受照顾的,即便如此,从其日记行间仍能感受到当时时代气氛。尤其对那时求学生活有很多细节记叙。这部日记其实主要记录 的是沈霞的学习和爱情。她和她的爱人都在能看到新中国曙光的时候去世,让人惋惜。
  •     就是物流有点慢啊,前后6,7天!
  •     “你怎样了?反省没有? 是什么面目啊?现在呢?愉快吗?为什么不给我来个通知?为什么不给我送个纸条?你还在顽固吗?你真是想叛变革命吗?你舍得离开我吗?你???”(p114,给亲爱的逸,一九四三年七月卅日)此书是茅盾女儿在延安期间的日记,看简介原以为写的主要是政治,但看完之后,虽然也提及了很多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情、女青年为了地位和荣耀争相和有地位的有权力的干部结婚、整风运动一下子整出很多特务、对人身自由的无限侵犯,然而相当大篇幅是在诉说恋爱中自己是如何想念恋人,各种小心思,各种小纠结,和现在九五后零零后的各种碎碎念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了解恋爱中女性心理的绝佳读物,太私密了。全书几乎没有提及一句抗日战争的话。
  •     我总在想:一位父亲满怀歉疚和呵护之心面对早逝的爱女这些青春记忆的文字的时候,该是如何度过那些时光的。
  •     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历史记忆,日后值得深究
  •     好書,就是所謂“新人”吧,但“新人”真的就好嗎?值得反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