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ISBN:9787540653590
作者:(德)卢安克
页数:298页

作者简介

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么卢安克独特又传奇的经历足够让你佩服:在偏僻的广西农村居住、教书、做农活、放牛……不过卢安克的说法是:“其实我很自私,因为我是为了自己的兴趣选择最适合的环境,我有条件选择这样的生活,我的钱在农村生活足够我用。别人做不到是因为他们必须为了生活保障而工作。”但是,卢安克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方面说佩服我,把我神化;一方面却又对我说‘你应该结婚、挣钱’,要求我像他们一样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这本书里介绍的华德福教育,一种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教育,值得你好好地思考是否适合你的孩子。它除了智力的教育外,还强调人的躯体、感情、意志和精神都进入教育体系。它要求基础教育让艺术、体育和高级手工进入和支持理论课;它不提倡学生用课本而是要求自己写自己的课本。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Federico Mayor的话说就是:“把每一个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在相互依赖中建立关系并且允许孩子们去发现、发挥,并正确地加强孩子们的能力和潜能。”这种教育,将使你的孩子身、心、意三方面都得到培育,使他们成为毅力、感情与思想三重健全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那么,你必须细心耐心地去读完这本书。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在写毕业论文时,确实接触过这位德国青年,不,应该说是一位教育家,但模糊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但这本书哪天是一定要买来再看一遍的。卢安克独特又传奇的经历足够让你佩服:在偏僻的广西农村居住、教书、做农活、放牛……虽然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个人是很难搞什么教育实验的,正如很多人,将教育当作是一份职业,很多人认为当老师嘛,就是一个铁饭碗,别的嘛,你想成就什么大事是很难的。就算你有很么大的教育理想,在现实的条件下,很难有地方可以让你去一展宏图。可是,卢安克,这位德国的青年,来到中国偏远的农村,来做自己的教育实验。他该放弃多少东西。他要背井离乡,他要忍受多少寂寞与贫寒,为了自己的教育梦。而这样的一位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写出的东西,我能看懂吗?其实也不难理解,教育梦,每个人都有,该怎么样教育孩子,想想是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是那么难!卢安克无非是将自己的理想付诸了现实。原来一个人梦想实现,是这么让人感动。因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他所收获与付出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我想,我距离他达遥远了。只能通过他的书来看看他想过什么,来模仿他曾经的教育方式就是我所能做的。
  •     这些天读卢安克的书《与孩子的天性合作》,颇为着迷。慢慢地读,然后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了那样一种安静的文字气氛里。这样和缓而启发人心智的文字,我还未曾见过。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这真是一段既陌生又温暖的体验。卢安克,一个怪人,不论在他的母国或是“本国”(在他发表的博客文章里,用这个词指代中国),恐怕都一样。这是一个看起来从想法到行为都有点古怪的人,对物质生活几乎没有任何渴望,把身边仅有的一点钱送给中国朋友;即使是爱情,也入不了他的“法眼”。同样,他也拒绝配合媒体,不肯按照人们希望塑造的“公众人物”形象来改变自己,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他而言,也许“形象”这个词,原本就是远离生活本来面貌的虚构。因此事实上,说他“不愿意配合”是不准确的,他不是为了拒绝而拒绝,不是为了摆出某种姿态而拒绝,而是他压根就没觉得这是他所能想象的生活,无论人们试图塑造的形象是“教育界的白求恩”还是别的什么。这让他看起来更像是一名隐士。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又远非是“隐士”这个词所能概括的。在他那看似永远对一切都没脾气的性格背后,隐藏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信念,这是一种几乎没有办法以我们现有的语言去概括的信念,它看起来那么缺乏“核心”,如果一定要有所交待,那么也许可以简单地说,卢安克的信念就是:“应当做好自己的事情”。什么是他所说的“自己的事情”呢?在官方版本的叙述里,他是一名“在广西农村从事素质教育实验的外国志愿者”。“素质教育”这个词真让人哭笑不得:它铁了心,要把民间自发的教育实验,纳入到官方定义的某条轨道里,让一切可贵的自主的努力瞬间廉价化,成为对这个僵尸般名词的词不达意的、可笑的诠释。这实在是对民间社会付出的努力的辱没。而卢安克对于教育的实际兴趣在于,参照华德福教育的方法,以对孩子天性之本质的了解为前提,引导孩子成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卢安克说,自由,就是头脑里没有障碍。他又说,创造,就是没有计划的“乱来”,事实上也同样是“头脑里没有障碍”的意思。对自由和创造的这般诠释,恐怕只能得自于这样一个受过彻底自由式教育的头脑。受这样的教育,对此地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因为这或多或少都有点乌托邦的味道。事实上,这样的自由式教育即使在西方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难怪卢安克在德国也常感到孤独。可是在我、也许还有很多读过此书的人看来,卢安克这样的头脑让人联想到的,除了自由,还有一种有质感的人生。有质感,意味着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有着自身清晰的脉络、节奏和弹性,意味着有主见、不盲从,同时,这样的人生也并不坚硬。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人,由于他在“本国”不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就被视作是“非法执教”的“非法志愿者”,如此结果,固然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所致,可放眼周围就会发现,这岂止是他一个人的遭遇,这又岂止是教育自身的伤痛!在这个标榜“理性至上”的世界上,在这个除魅的年代里,几乎一切都奉“标准化”之名而行,对不符合“统一标准”的事物横加排斥,且有变本加厉之嫌。由此,人在现实职业生涯中的工具化就变得不可避免:人必须首先是符合社会框定的统一模式的“人”中的一个(至少外表如此),然后才被允许在有限的私人空间里作为一个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的人而存在。问题在于,一方面,人们在长时间的职业生涯里养成的种种标准化习惯,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私人生活,由此导致私人生活的程式化,带来空虚感(无意义感);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天性总是趋向于非标准化,在工作中不得不压抑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然而人们太疲倦了,不愿意再用脑子,消费文化盛行也就在所难免。而消费是不需要创造力的,在这种文化里泡久了,人变“懒”了,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甚至连用于创造消费对象的创造力也会枯竭。回到正题上来,一个孩子的创造力究竟是如何培养的?卢安克的看法是:“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不要试图去控制什么,只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精神发育的特点(这当然需要教育者花费一番功夫去研究),加以引导,就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细细琢磨这种观点,还真是有意思: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对人对事加以直接控制、限制自由的是什么呢?不就是权力嘛。一个教育者试图控制其教育之下的孩子,运用权力限制孩子的自由,而创造力是在自由状态下才可能产生的东西,是梦想的产物,两者完全是南辕北辙的关系。而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将权力奉为圭臬的所在,权力统摄一切,如此,即使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培育出了创造力,又能怎样?往后一定受挫,创造力越高,受挫的几率越大。哪个教育者还敢冒险培养这种人才?岂止太对不起学生,简直就是在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堵!如此说来,教育的僵化对于孩子创造力的扼杀固然难辞其咎,但对这“鸡生蛋,蛋生鸡”式的问题,全社会都把责任推给教育也实在是不公平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教育的异化?仅仅是常被人念叨的“体制问题”吗?恐怕并不那么简单!固然,这个国家的教育,其中心旨意在于培育顺民,可是,即使体制变了,真要让孩子获得自由式教育又谈何容易!卢安克早就看出来了,在我们这里,和别人不一样,是得不到鼓励的。而什么是自由(注意,不是权利)和创造呢?这两种东西,说白了,也不过就是追求与众不同而已。如果不需要追求与众不同,也就无所谓自由和创造了,因为就个体而论,没有这两样东西,也照样能在物质上活得很滋润。因此说到底,不鼓励自由和创造的根子还是在文化上,对人性置若罔闻的体制不过是加重了这一不幸而已。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来,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身处这样的体制和文化环境中,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是否就没可能拥有自由而有质感的人生了?这是一篇围绕有关教育的书而展开的文字,因此还是让我们回到教育上来。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意识到了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释放自由因子和启发创造力方面都存在上述毛病。正是这些毛病(也许还远不止这些),加上社会思潮和现实的影响,阻碍了我们拥有一种自由而有质感的人生。所以要改变其实也不难,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如果你是教育者(家长或教师),不要被孩子升学的压力所困扰,要相信随着发展的深入,自由的观念也势必会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些富于创造力的孩子,一定会在未来的自由竞争中胜出,即使不是今天就胜出。如果你是受教育者,告诉自己,人能拥有的只有此生,你在这个世界上是唯一的,你的创造因而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所以你要尽情地表现自己,不论以什么形式,充分享受自由的阳光和创造的欢愉。如果你愿意这样去做,卢安克和他的书,也许能为你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卢安克:《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是我为了解华德福而读的第一本书,里面对于教育方法和理论提到的并不是很多,没有实现读书的初衷。但是,卢安克的人格魅力,深深的让人感动,于是,后期我将之作为自传来读,了解了一个献身于华德福的教师。后来在北京的华德福,见到了2个实习的德国华德福教师,自费来中国,在非常小的幼儿园认真的上了几个月班,其中一个接受的是全程的华德福教育。她们身上,笼罩着一种空灵与纯洁,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带给人纯净的清香。从事这个教育的人,很多是义务的,支持这个教育的款项,很多是捐助的。感谢那么多的人为支持这个教育所做的一切,也许他们并不在乎感谢,因为,他们是天使一样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次给没看过的书打星,是因为这个男人的事迹感动了我
  •     m
  •     有一句话感触颇深: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这种失败其实是一种特别强的优点,并给予了我能够不依赖任何腐败做法的能力。我虽然在社会中安排不了自己的生活,可是能做到超过角色的一些事。
  •     让我想起来华的宣教士
  •     近期要读的书NO.1--断续读了半年有余,慢慢地细读了第一遍,期间很多细节不是说受教或者感动就可以表达的,自觉一遍根本不够,有些地方虽然做了笔记但是理解得不透彻;卢安克这个青年本身有一种特别的磁场,他是一个真实的理想主义者,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并把世界捏造成型;说他伟大那是中国式的宣传与反讽;作为一个青年人,有时改造环境比适应环境或者逃离环境更重要--教育,是为了一生的成长。
  •     曾经北京某个孤独的夜晚,是你--一个遥远的异乡人,曾那么温暖了我的心
  •     认识并且喜欢上这个叫做卢安克的来到中国的异域理想主义践行者,从这里开始知道华德福教育
  •     在卢安克的博客上下载打印看的.孩子的天性,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忽略,更谈不上合作.正视儿童天性并在尊重前提下的合作与教育引导,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     作者的有些理念值得思考
  •     书开头有大段引用作者在德国参加教育培训时所用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Die Erziehung des Kindes》(中译《儿童的教育与改革》)一书探讨人成长本质的内容,相对晦涩抽象,可读性稍差。除此,通篇写的都很平易有味,尤其是卢安克结合自己教育成长所述体会心得一部分。以前不大相信这世界存在格外有佛性之人,看过这书,直感这作者算得一个。
  •     没得纸版真烦躁。
  •     : G61/2234
  •     在卢安克的眼中,每个人都是一份独特的生命礼物,而我们需要把这份独特发掘出来并且让它走自己的路,点燃属于自己的那一支特别的火把!
  •     德国版庄子的生活消耗
  •     关于灵魂之类的解释你可以当做某种隐喻,但其实在卢安克这里是有实指的,所以还是应当警惕,因为他给予的恐怕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方式,而是一套与普遍观念不同的世界观
  •     卢安克在中国实践华德福教育的记录,也有一些自传性质,其中还结合教育实践翻译介绍了一些人智学方面的内容。不过这本似乎是较老的版本了。
  •     因为看这本书,老是抑制不住想去支教的冲动。
  •     留守儿童需要什么教育,教育能为留守儿童带来什么,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     恩,我打算看《适合人类的教育》。
  •     超想读
  •     社会角色赋予人身份和权利,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牢笼。跳脱社会角色的人,反而能做一些超越角色的事。则就是为什么看似一个安排不了自己生活的人,却可以帮助别人。
  •     传教士般的激情,而不是教育。
  •     电
  •     卢安克不仅让我认识了儿童教育,也读懂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和都市人不同的文化缘由。卢安克也许不是圣人,他说过他只为做教育实验,但是正是这样我们可以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来看,这是一个来自德国的正常人,他身上具有的品格和思想也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那让人感觉清新鲜,更让一个在中国农村生存二十余年的我打开新的视野。
  •     书里提到了卢安克的成长经历,很真诚。 有一回回到中国,他说:“我发现,我身边的人都在追求我想离开的东西和生活方式。” 卢安克的教育方式和心态,都好似有点庄子的意味,而他却从来没有读过庄子。
  •     非常有启发性!!
  •     一星给作者的坦诚和真实,但是该如何评定这场教育实验还真很难说。从家长的角度讲,其质疑是正确的。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是尚未通晓世事的孩子,他们的评价可能要等到已经长大成人才好有结论。从政府的角度讲,真的随便什么样的一个人都可以来到自己的国家做教育吗。从卢安克个人的角度讲,他还真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伟大啊、奉献啊、雷锋啊啥啥的都毫无意义,只需要对他的工作本身进行评定即可。所以,这真的不是一个发达国家的边缘孩子在更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实现自己的故事么??存疑。
  •     卢安克语速真的好慢啊
  •     智力 意识 行为,天性与环境,值得读
  •     独立意识 自由思想 创造性 去标准化
  •     我能说给这么多高分的,你们那段reference里的理论都看懂了么,反正我没看懂。
  •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应试教育就是看分数怎么办呢?
  •     我怎么觉得卢安克和我的小伙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神秘兮兮的。
  •     理念的不同,带出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     曾经的精神动力,现在一切了无踪影,只是觉得那些利用孩子天性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是最恶的人,曾经对老师的尊敬真是太天真了,人还是要多计较呀。对从小小公主那样成长的人是要多计较的
  •     卢安克,一个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德国人。1990年夏天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改变他的人生——从1997年至今,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已经待了十年,辗转多处山村,过着简陋的生活。他在华支教十年,是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 喜欢他的教育观,喜欢他安逸的性格,曾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过一封E-mail给他,后来收到了,激动的好几天没睡着。支教人生很苦但很美。
  •     心理科学的内容我不怎么懂,主要是看卢安克这位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在异乡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的。他的不少认识有助于成长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我们反观多年来遭受的毒害并想办法加以自救,不过我感觉卢安克同时也是个执念很深的人,并不是他的法子就一定靠谱,还是当成一个平常的案例来看吧。
  •     平生不识卢安克,纵称智者也羞得。
  •     我不能断定卢安克的教学方法是不是真正有效,但可以肯定若是曾经有一个老师这么教我,我会很感激。
  •     总觉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不应该有一个功利的目的,不应该有成功的标准
  •     卢安克的教育笔记,在24周岁生日天读完并在成都华德福开始工作。
  •     可惜山村教師和那些支教的大學生,未必看。從雜誌上知道,之後略讀,但這個青年非常帥,是那種人格與信念上的帥,不過雖然他無國籍,但我還是更喜歡世界第二帥的男老師 56號教師 哈
  •     又是华德福教育,非常有兴趣研究研究~~
  •     发展心理学
  •     卢安克是有灵性的
  •     非常接地气的教育手记,很难想象不是老师出身的人,如何去做一个教育应用
  •     一本对教育有点想法的书。 让孩子体验任务与完成任务,是很重要的。书本学习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卢安克也让我们看到,生活也可以这样。
  •     电子版,估计有删减。文字一般,外籍人士不苛求,思想境界一流。
  •     素质教育,教师 任重道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