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ISBN:9787301004364
作者:杨周翰
页数:326页

内容概要

杨周翰(1915-1989),生于北京,原籍江苏苏州。1933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任助教,讲师。1946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49年毕业,获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B.A.),之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书籍目录

小引
培根
英译《圣经》
性格特写
《忧郁的解剖》
邓约翰的布道文
托玛斯·勃朗
马伏尔的诗两首
弥尔顿的教育观与演说术
弥尔顿的悼亡诗
耶利米·泰勒论生与死
约翰·塞尔登的《燕谈录》
霍布斯的《利维坦》
沃尔顿
皮普斯的日记
书目
索引
书后

作者简介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十七世纪某些伟大作家的某些伟大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它们钩起了我寻找那些作品来一睹为快的欲望,但就我所知,有不少还没有中文译本。
http://www.kongfz.com/trade/trade_reply.php?id=273778&tc=bookworm&tn=夫子书话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季源的推荐啊。。。哎。。。
  •     虽然年代早,但是文字可人。我真是词乏。
  •     读过差不多五遍了
  •     从容
  •     老一辈的学者,学贯中西,精而详
  •     与朱东润先生的书,同时从旧书店请回家中。
  •     十七世紀文學流行的元素就是受苦,困惑,思索,求解....絕學無憂,信任上帝。人是帶著原罪,在痛苦中出生的,所以要受苦受難,此生所受越多,死後就越接近天堂
  •     老一辈人写文章都是好好说话的,中文底子好,引用不多,句子连贯,谈论的问题比较有意义,不是纯粹为了学术生产
  •     写论文式的文学史
  •     表达清晰,百家论说信手拈来,选材突出时代特征,即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过渡,突兀华丽(Baroque),博学多思(oceanic reading),力透纸背,对现实人与问题的关注
  •     15XX~1642年的英国谁能说不好?
  •     值得收藏的老書。
  •     杨周翰的译笔,似好过王佐良。记此待质。
  •     em, i want one.
  •     开阔视野 也很有意思 内容也是起源于一门课 阅读也像是听讲 以文学作为起点 用17世纪的历史 也有不同性格人物的思想甚至琐碎的事来讲解 涉及很多观点角度 很有趣
  •     虽然只读到第二小节未结束,但已经感受到了功力。历史脉络、前后衔接、逻辑框架以及译文的节选,包括文笔都很细腻。不卖弄文字,读下来十分流畅。不是针对谁,我是说那些红皮文学史,都是辣鸡。
  •     杨老师 博学广识!
  •     这种写法值得发扬,一些国人不太熟悉的著作就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介绍
  •     似懂非懂。感动于先生的学养和态度。待将来重温。
  •     John Donne & Sir Thomas Brown.
  •     该再版了吧!?难得好书啊!
  •     老派牛津绅士的气息……缅怀杨先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