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评传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2
ISBN:9787805797304
作者:方光华
页数:221页

章节摘录

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刺激着中国学人必须从政治角度去分析学术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常州学派的经今文学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信从,他们的观点得到了更加极端的发展。1883年,廖平提出平分今古文的主张。他指出经学这个庞大的体系确实有两种不同的因素,一种是古文经,一种是今文经。两种不同因素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是二者所说的制度不同,今文以《王制》为主,古文以《周官》为主。经学内部的分歧源自孔子一生学术前后两期的变化。孔子早年是复古主义者,有“从周”之意,晚年则是改革主义者,有“因革”之意。今文乃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与廖平相呼应,康有为于1884写成《礼运注》,把公羊传的三世之别与《礼运篇》的大同、小康理想结合起来,把孔子说成是具有历史变易思想的政治家。1887年,.廖平进一步否定古文经在经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它们皆有作伪迹象。康有为1890年与廖平在羊城相会,他从廖平的见解中得到了启示,他立即召集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很快完成了《新学伪经考》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将“凡后世所指目为汉学者”,皆视为“贾、马、许、郑之学”,“乃王莽新学,非汉学也。”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①梁启超后来将《新学伪经考》归纳为五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绝无今舌之目。四、刘歆所以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②《新学伪经考》在廖平论点的基础上,将一切古文经完全视为子虚乌有,孔子学说只有“因革”的内容,《六经》自然而然地被视为孔子挽救社会的药方,是孔子垂宪后世的宏篇巨制。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竟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后记

1990年秋天,我在张岂之先生指导下开始涉足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我遇见了刘师培像流星一般的生命。想起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引用过刘师培的一些论述,我萌发了将他的学术成果加以研究和整理的愿望。今年夏天,经程钢兄雅意推荐,董士伟先生和钱宏先生约我承担《刘师培评传》一书的写作,拟纳人国学大师丛书。早已读到钱宏先生《重写近代诸子春秋》的宣言和已经出版的一些国学大师评传,叹服丛书立意深远。于是不揣浅陋,接受了《刘师培评传》的写作任务。考虑到刘师培学术生涯的特点,我选择了从乾嘉学术向近现代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评述刘师培。我有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学术研究就面临着新的转机。鸦片战争后,学术革新的转机更加明显。近代学术的进步取决于学者对于时代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取决于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科学化程度,也取决于学术方法的进步程度。在20世纪初年,章太炎、刘师培提出了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别的民族革命和学术革命主张,采取了与孙中山等有别的文化思路,这既有文化学术背景,也有地域因素。它不失为对于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可贵探索。但他们的独特主张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前进,有的彷徨,有的后退。刘师培则属于后退的一类,他最后回到了他开始学术革命的起点。这主要由于他无法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无力解决学术研究如何科学地服务于社会现实的难题。刘师培学术生命是中国近代学术文化值得加以研究的文化现象。

内容概要

方光华,男,1966年生于湖南益阳。1993年获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已发表中国近代学术及佛学等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序(英文提要)引言第一章 经学世家的余脉 1.1 仪征刘氏的学术风格 1.2 刘师培早期学术倾向第二章 民族革命的闯将 2.1 20世纪初年的中国形势 2.2 刘师培早期民族民主革命活动 2.3 刘师培早期民主革命思想  2.4 刘师培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特点 第三章 铤而走险的叛徒 3.1 东渡日本与宣传无政府主义 3.2 刘师培民族的民主革命思想的蜕变 3.3 国粹主义文化思路的动摇 3.4 黎明前的歧路第四章 凄枪乖舛的余生 4.1 飘泊的余生 4.2 刘师培后期思想 4.3 刘师培与辛亥革命后的国粹派 4.4 刘师培死后是非第五章 刘师培学术研究的观点与方法 5.1 中国近代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5.2 刘师培对于学术革新的认识 5.3 刘师培这术革新的具体方法 5.4 刘师培后期学术思想的特色第六章 刘师培与中国近代经学 6.1 晚清经学研究的基本倾向 6.2 《读左札记》与刘师培经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6.3 刘师培经学史研究的新义 6.4 刘师培后期经学史研究 6.5 刘师培经学研究的地位第七章 刘师培与中国近代史学……第八章 刘师培与中国近代子学第九章 刘师培与中国近代语言文字学第十章 中国近代文化中的“刘师培现象”附录后记

编辑推荐

《刘师培评传》:刘师培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开创意义;关于《左传》的研究成果,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他研究《周礼》所著的《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作者简介

《刘师培评传》内容简介:刘师培(1884-1920),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思想家、杰出学者。《刘师培评传》较详尽的考察了刘师培一生曲折多变的学术生涯,从时代高度揭示其从救亡始、到守旧终的悲剧命运。《刘师培评传》还分章评析了刘师培经学、史学、小学等国学各方面的成就,使得作为一个思想家和学者的刘师培第一次比较完善的被世人所知,从而填补了思想史、学术史上的一个空白。
《刘师培评传》资料详实,立论公允,结构清晰,行文简洁,广采众论与自我新见集为一体。

图书封面


 刘师培评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传奇向来难做。写人物传记不比著书立说,个中包涵的关系范畴太多了,世界是一,传主是一,立传者又是一。只说站在外面看进去,光是思想的评传,可能太抽象晦涩了些;写其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又嫌暴露太过,写得传主欲望狂魔似的,有丑化之嫌。刘师培的这部评传,后面总结学术,写得不错,可惜前面对传主的人格贬了个清楚,让人对后面无法促读。这套系列目的明确的就是为所谓“第三代诸子”立传。其实很可以就思想论思想,和思想有关的生平写之,无关的写来作甚,管他是汉奸走狗,实际政治态度如何。要是纠缠在人格和学术上面,实际上只是写作者自己本身思想不清。另,学术上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喜欢粉饰神话,完全是为了处于面子需要,弘扬传主这一学派。可这又和学术何干?莫说做传,人际交往互答中更多如此,实在是赘疣。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传奇向来难做。
      写人物传记不比著书立说,个中包涵的关系范畴太多了,世界是一,传主是一,立传者又是一。
      只说站在外面看进去,光是思想的评传,可能太抽象晦涩了些;写其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又嫌暴露太过,写得传主欲望狂魔似的,有丑化之嫌。
      刘师培的这部评传,后面总结学术,写得不错,可惜前面对传主的人格贬了个清楚,让人对后面无法促读。
      这套系列目的明确的就是为所谓“第三代诸子”立传。其实很可以就思想论思想,和思想有关的生平写之,无关的写来作甚,管他是汉奸走狗,实际政治态度如何。要是纠缠在人格和学术上面,实际上只是写作者自己本身思想不清。
      另,学术上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喜欢粉饰神话,完全是为了处于面子需要,弘扬传主这一学派。可这又和学术何干?莫说做传,人际交往互答中更多如此,实在是赘疣。
      
  •     这本书叙述了刘师培简短的一生。虽火光一闪,却足以炫目。作者不落窠臼,叙述完刘的一生,再详谈刘之研究观点与方法,与经学、史学、子学、语言文字学的关系,凸显出传主的学术追求和思想。文字尚欠活泼。我会向朋友推荐的。
  •     1996年12月百花洲文艺第一版。@图书馆。这书没人读么?布满灰尘也就算了,页也没裁开……
  •     ==
  •     评分偏低了,我感觉此书还是把事情说得挺明白的,何况是二十年前旧作,放在当时来看已经不容易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