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书评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39970391
作者:沈宁
页数:256页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进入新世纪以后,海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民间人士,开始投入到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和研究民国时期历史的行列。近几年,这方面的好书可谓层出不穷: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台湾媒体人张典婉的《太平轮1949》,和大陆民间人士章东磐的《父亲的战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今年恰值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国内出版界,又掀起了一股出版抗战时期口述史书籍的热潮。这其中,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沈宁先生的《牢记:一个家族的抗战史》,便是不容忽视的一本好书。沈宁先生可谓出身名门望族,他的伯父沈钧儒,是民国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而外公陶希圣,则是蒋介石的“文胆”、蒋经国的授业恩师,抗战时期更因为毅然脱离汪精卫阵营,公布汪与日本人之间的卖国密电而闻名天下。除了这两位亲人外,沈宁所处的大家族里,几乎每一位成员都是民国时期的各界名流。而这本《牢记》,正是详细讲述了他们全家上下,是如何在抗战时期积极投入救国与抗争的事迹的。透过沈宁家族的事迹,我们足以管窥当时全国上下,万民齐心,共击日寇的壮丽场景。书中记录的最著名的两件事,正是作者伯父沈钧儒参与的“抗日七君子”事件和其外公陶希圣脱离汪伪阵营,公布汪日之间的卖国密电的“高陶事件”。得益于作者的亲属身份,史书上仅仅寥寥数笔的上述两大事件,在本书中用长达几十页的篇幅加以描述,其历史细节得以最大程度地丰富。尤其是“高陶事件”,陶希圣逃出汪精卫控制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相信这些描述,能够为研究这两大事件的学者提供第一首的丰富素材。战争带来的残酷与痛苦,若非书中的形象记述,作为后人的我们非常难以想象。据本书记载:香港被日寇攻占之后,作者的外祖父陶希圣在香港街上逃来逃去长达四十八天,以至于“衣衫褴褛,狼狈不堪,作难民也不用化装”。由于战火连年,各地物价也是差别极大,各自飞涨,以至于昆明和重庆同样分量的米,价格居然差了将近十倍。书中最为让人痛心和震撼的一幕,莫过于在火车站候车室里,为了防止引来日军飞机的轰炸,逃难的民众,居然齐声要求作者的外祖母,掐死当时哭闹不已的“五舅”。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由此可见一斑。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有大批的中国精英坚守良知,捍卫民族气节。在上海沦陷之后,作者的姑父王瑗仲宁可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卖字为生,也坚决拒绝接受日伪控制下的交通大学的教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姑父”从来没有“大喊大叫自己如何为爱国而牺牲”。在他看来,“民族尊严、爱国情感,是做人的根本,不与侵略者合作,是很起码很平常的事,是中国人的本分”。作者的堂侄沈人燕,作为家中的独子,毅然不顾母亲反对,投身空军阵营,最终在一次事故中撞山殉职。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类似王瑗仲、沈人燕这样普通国人的坚持与抗争,中国才能最终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获胜,一跃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让人欣慰的是,战争带来的不只有困难和痛苦,也同样有机缘与温情。正是因为战争,作者的父亲和母亲才从身处不同城市,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变成了重庆中央大学的同班同学,进而催生了一段温馨浪漫的姻缘。抗战胜利之后,两人在上海举办盛大而热闹的婚礼。在作者沈宁的笔下,婚礼上各界人士的欢呼雀跃,正是经历了八年抗战、饱经沧桑的国人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一个缩影。遗憾的是,婚礼举办后没过多久,内战再起,同胞相残,足以让人扼腕叹息。古语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天,我们重读沈宁先生的《牢记》一书,正是为了牢记和平的来之不易,时刻警惕国内外各种军国主义和好战主义声音的再起。正如沈先生在书中所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写下一个或两个家国抗战英雄的故事,那么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将会被后人世世代代牢记。”如此,则作者幸甚,读者幸甚,国人幸甚。2015.7.18晚作于竹林斋(本文首发于“高和分享”微信公号。)


 牢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