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无忧国》书评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121218309
作者:肖姝瑶(阿九)
页数:252页

我有一个神奇的好朋友

我有一个神奇的好朋友   ---陶子  如果我没有对你说过,我有一个神奇的好朋友叫阿九,她开了每个文艺青年心中的那个咖啡馆,写很美的文字,动真格儿地一直行走在路上,是待人极好的巨蟹……  如果我没有过这么一次抛开原来的话题,给你讲起我心爱的阿九姑娘的故事,讲到双眼冒光、面露傲娇,那我们还不算朋友。因为你看,我都不肯把我爱的生活范本讲给你,我都不肯让你看看我对梦想的理解,我都不相信你能与我共通这份骄傲,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只是“饭饭之交”罢了。  我和阿九是大学同学,读不同的系,没有一起上过课。她是全校官儿最大的女生(学生会主席,社联主席,全校最大协会的会长,等等),成绩好,拿各种奖,组织各种活动,意气遄飞风生水起,而我连个值日小组长都不是,作为哲学系学生每天无所事事在操场仰望星空,按理说没什么机会相识。可是她的真主,我的上帝开眼,造我们的时候手一抖,把我们俩分别拉长了好几寸。多少次,我们各自昂首于校园,眼望前方,惊现“高人”,近身发现原来和自己比肩,于是乎我们以高会友眉来眼去回眸神交,我们共同呼吸上面优良的空气,我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后来时间荏苒、岁月蹉跎,我从北京滚到上海,在写字楼里混营生。阿九已经远行过大半个中国,几次去了2B青年念叨无数次的西藏和青海,做了自由撰稿人,在三亚海边经营起她的九号。某个失眠的夜晚,我在微博上说了句伤感的矫情话,九儿的电话就打过来,让我听海浪的声音,也不刻意安慰,陪我聊到天亮。  再后来,她来上海,在杂志社做不上班的主编,我们逛街、喝酒、踩马路,一起去音乐节发疯…… 上海的冬天很冷,晚上我手脚冰凉,她暖得像个小太阳,握着我的手,像姐姐一样,其实这妞儿小我三岁(丫头上学早,不是我留级)。  那年阿九几次来上海,我们白天黑夜泡在一起,而那也是我和阿九呆在一起最长的时间。在某个日本料理店,我们一杯接一杯喝遍了里面五颜六色的鸡尾酒,她给我讲曾经迷恋的少年有怎样细长的手指和好看的眉眼,讲她如何疯狂热爱足球,讲爸爸给她写的那些诗,讲12岁的时候,妈妈把她一个人送上绿皮火车,小小的她如何忐忑地完成了第一次远行……我猜想那时候的阿九一定瞪着大眼睛把面前的每个人都设为坏人的可能怀疑对象,察言观色又不动声响,如果有人要和她说话,就若有所思地微笑,这一点,那个脆弱的小蒙娜丽莎长到现在可能也没变,如果遇到恶人,她大概也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她只会微笑看着你,叹口气绕开,继续走自己的路。这个阿九,走了那么远,却又从来也没练出什么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的本领,她对自己有规矩、有分寸,不是她的,她不要;她可以要的,和她的调子不一样,她也不要。  你问她路上的事,她一点儿玄虚也弄不出来,好像这些神奇的事都是一步步自己前言搭后语砌成的。去咖啡馆当义工,学会了煮咖啡、调酒;为了旅行,被迫码字赚盘缠,写着写着,有了自己的专栏,如今又有了自己的书;因为爱画画打发时间,结果开发出了潜能,后来开店的设计、手绘干脆全部自己搞定,又开始接别人的房子来做设计和装修;为了看海漂到三亚,碰上剧组杀青,拍摄的木屋留了下来,被她捡去开起了九号;又因为在海边开店,遇到一帮航海的人一起玩船,玩着玩着最后玩成了航海杂志的主编。多气人是吧?可是我和你说,别以为这姑娘有赶上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她自然一路吃好些苦,受了好些委屈,也不是不迷茫的。  你看这书就知道,行走的每一步都没有那么简单,“第一次到广州,住在棠下,买不到火车票,从云南坐了27个小时客车赶来……在KFC里面被抢,保安就站在眼前,却假装看不见,请他代为报警,也只说听不懂普通话。”“大年二十九,发了高烧,一个人在回北京的火车上,不甚清醒,只听对面的女孩一路嫌弃,无力回嘴。”那一年阿九还不到二十岁,这样的经历她只一笔带过,下面接着说别的去了。在上海地铁站她也把装着全部家当的钱包落在座椅上过,奇迹的是,这姑娘再回来找,有素质的上海人民到底不辜负她,钱包完璧归赵。可这并不是阿九真正的幸运,她的幸运在于她不知道、也不曾依仗过自己的好运气,她只一路随心走,不营营也不汲汲,认真看书,认真走路,认真待人,然后把得到的全都看作生活的馈赠。  阿九往前走,不是去寻宝,只为看风景,她有颗好奇心想看前面有什么,有双眼睛去发现别的异乡人一眼略过的东西。她心的底子好,不读书、没有心的人,走万里路不也就是个邮差吗?每到景区就拿出剪刀手拍张照片写上“XX到此一游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远方的无忧国的,他们即使走了再远,也没法告诉你什么,他们或许有过走马观花的当下,可是当下转瞬即逝,没有变成回忆,也没有变成故事。阿九对生活有感,对生活的可能性有想象力,你看她的小说《小忧伤》就知道,即使哪儿都没去,她也写得出来。她去了,便告诉你另一幅天地。因为有这样的心,上天就安排给她很多兜兜转转的缘分,在陌生的书店一头撞见自己写序的杂志,在相隔N年又去的城市正正好好不偏不倚地遇见N年前相识的少年,在随便走进的咖啡馆被老板瞬间视作知己,受到座上宾的待遇……这些戏剧的巧劲儿,不在路上是看不到的,而在路上也都是留给对生活的脉络有流连的人,因为有了这温情的因,这些人、这些事才和她有了牵扯,才有了后面缘分的果。  阿九漂亮吗?没见过她的人肯定都会问。阿九不是那种漂亮得不得了的姑娘,可是你看着她,看她从容地讲故事,从容地点一支烟,从容地喝一杯酒,真是温良又无害的美丽。“从容”是我能想到的特别好的一个词,见过极好和极坏的事物之后也不大惊小怪、不声称看破、不暴烈,温和娴静。从容也因为自信,连她的声音都是自信的。而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在眉宇之间,有端庄、有大方。她走好多路,遭遇好多人,这些人是你我不曾遇到或许也没有运气遇见的多彩的人,是能够按下生活的暂停键,跳出来一小会儿的人,他们证明生活可以有不同,证明趣味不远人,证明传说确有其事。他们和我一样爱她,好像她是一只要不停地飞去远方、并且寓意美好的鸽子。我和他们有时彼此嫉妒,因为对方的大量存在,我们都只能是阿九众多朋友中的一个,我们真怕随着分母越来越大,自己这个小分子要被稀释没了。可是当她坐在你对面,眼睛只看着你,专注地和你说话,你又会觉得好像你是这世上她唯一的朋友。她不嫌你生活无味,不怪你临渊羡鱼,不笑你叶公好龙。她也给你讲接地气的见闻,你带她去逛你所在的城市,她却带你发现很多美丽的画面,下次你自己再去,滤镜消失,一切又恢复成平常街道。

俯瞰人生的散文诗

很偶然地听说姝瑶此般奇女子,很唐突地去远方找她,很幸福地读到她的文字,很冒昧地想为《无忧国》写几句感触。我一直觉得人分为两类,一类生于地,一类长于天。生于地的人比较踏实、安逸、容易满足或者不敢移动,他们就像一棵树,向往远方却永远离不开脚下。长于天的人比较理想主义,爱幻想、善期许,虽然总想为某处某人停留,但翅膀一直带自己越飞越远。作者便是长于高空的女子,她的翅膀上承载着很多种情怀带她远飞。她怀抱着大地,撒下热血和热泪,与生俱来的悲悯让她不得不书写,不得不感怀。她的脚步不会停,她的文字更不会停。《无忧国》的后记里说:“若期待这是一本旅行攻略,那你必然失望。”这也是我想说的。合上书后,我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女子在她的文字上漫舞,哼着自己的节奏,踩着自己的旋律。这是一本心灵的旅行记,她讲述的是梦是成长。很钦佩这样的作者,敢把自己的生活编撰出来给人看,因为回首往昔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要把往昔拿出来呈现给别人。三毛是一个这般有勇气的女子,作者也是。不同的是,三毛把自己的人生变成故事供大家同悲同喜,作者把路人都变成故事,点缀进了自己的生活。“据说有一种爱情叫做白首偕老,绵亘在每个日升日落,时光也剪它不断。沧海桑田,万物都不似当初,唯一不变的是你身边执手的人儿。是否我也可有这般运气,寻寻觅觅。在熙熙攘攘的人海里,遇见这样一个人,他许我个白首偕老的未来。”作者随便的一段文字都充满了诗歌一般的韵律,只是她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一样,充满期许,缺乏勇气。因为她是一个写文字的女子,她说:“写作的女子们,人智心慧,因活得太明白,撕破了世人的伪善面具,不肯糊涂半分,不信谎言,她们是注定不幸福的。”她的人生如同她的文字一般,都是站在高空的看客,自我却客观,自怜却更悲悯。突然想起了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也是散文诗般的生命自述。只是,他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地上人的故事,对自己的同情和怀恋。《无忧国》更像一本大家的故事,作者用她巨大的悲悯和温柔的翅膀轻抚着各类人世沧桑。我觉得每个人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本书,不需要一口气读到底的跌宕起伏情节,却需要不安迷茫时随手拿出它,给自己生活打气。《无忧国》就是这样一本书,带着散文诗一样优美的韵律,讲述着世界某个细微角落的点点滴滴。随手翻出一页,你会发现远方还有故事,自己的蹉跎太渺小,不用在意。抑或远方还有希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一直觉得作者是位伪装着长大的孩子,她的心里有小情怀、小忧伤、小梦想、小故事。和这个世界的多数人一样,她爱听故事,爱憧憬远方。不同的是,她没有和现实妥协,她有一双翅膀带她逃去了远方,逃离了平庸和蹉跎,用里程记录下了时间的痕迹。她的文字是一幅风景画,穿过了时间的长河、历史的浓墨淡彩,囊括了大江大河大山大水,包裹住的却是小故事、小人生、小小感悟。字里行间中作者的才情,知识底蕴,文字功力全部绽露无遗。《无忧国》是一本可以陪伴我们长大的青春笔记,是一本可以俯瞰人生的散文诗。

青春便是要走向远方

据说,“青春”是年度热词,很多人都忙着“致青春”,因为青春里有美好的过往,有异乎寻常的彩色。但同时,亦有些人的青春是苍白的,是用回忆之网几乎捕捉不到东西的。“猪蹄声声,走完了我的青春岁月”,这的确是一件让人追悔莫及的事。具体到个人,想当年,青春的时候,没有好好看书,没有好好学习,没有修一门手艺,没有出来挣钱,没有把妞,没有周游世界,没有结交朋友,没有观察生活,没有锻炼身体,没有学会画画,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整天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封闭在自我的幻想中,胆小怕事,没有目标,懒于行动。如今想来,真是悲哀的青春。阿九,这个跟《碧血剑》中的人物同名的女生,却拥有着光彩四溢的青春。这个女同学,十八岁开始全国漫游,足迹踏遍了天南海北,中华大地的河山,几乎都留下了她美妙的身影。她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跟当地的风土人情打成一片,在当地开店,支教,打工,随时没有障碍地溶入。电影《搏击俱乐部》有句台词,“你不能死的时候连个伤疤都没有。”没错,当我们悉心计划要不要出行的时候,当我们游移不定的时候,当我们盘算的时候,阿九同志已经在路上了。或者说,她的整个人生,便是在路上的状态,她一直在远方,那是她的无忧之地。于是,她胜出了我们,拓展了生活的视野,收获了世界的多彩,赢得了生命的宽度。不夸张地说,她的青春的丰富,要赶上个人十来个。的确,阿九女士去过很多地方,或坐车,或步行,我们到过的她去过,我们没有到过的她也去过。因此,她看到了更多的美好、更大的世界、更广的人生。落实到文字上,不只有常见的各地风光的描绘,更结合了其人生的故事和感悟。她的从前,她喜欢的东西,她读过的书,她对世事的看法,她的风花雪月和柴米油盐,她的爱恨情愁和忧喜悲欢,都在她旅行的文字中适时地闪现,让人在优美字句以外,体味到另一种惹人神往的人生滋味。

给时间的情书

今天的旅行与以前不一样了。有了廉价机票,有了高铁,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价格把人们带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土豪的专有权利,更多普通人加入间隔年的大军,跻身穷游的行列,享受在路上的人生。现在旅行的目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早先的游客是去见识和学习异域文明,往往还带着使命;现在的游客在旅途中清空自己,在异乡文化中追求精神享受,把那些在繁复腻味的生活中说不出口的话都讲给自己听。换言之,旅行是现代人放逐自己的一种方式。旅行中所见所闻的一切,都是旅人们放在篮子里的“菜”,即将被烹饪为一番豪宴、一席大餐。在蒸蒸日上的人生中,旅行所得散发着悠长曼妙的香气。身材高大的肖姝瑶(阿九),脚步更远,看得更清,25岁的她已经有多年的“游龄”,而且经常在远方展开生活,她不是普通的旅行者。远方,对肖姝瑶而言,不只是目的地,也不只是受伤时的避难所,最是令人忘记忧愁、浸淫芬芳的乐园。在《远方的无忧国》中,她写到西班牙马德里有一个地铁车站,中译名字就叫“希望”。无独有偶,台湾、日本的铁路都有“幸福”站。每到这一站,人们就好像亲身抵达了希望的终点、幸福的彼岸。全书十六章记录的旅行都很随性,似乎从不需要精心准备,查询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更没必要,自然得就好像临时出门一趟,把自己甩出家门,“合法流浪”,一走数年。尽管如此,与覆盖全国的旅程不相符的是,肖姝瑶对故乡和家庭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肖姝瑶1988年生于黑龙江,身高1米80,经常被人拿个子高来说事儿,因此与身高1米78的死党惺惺相惜,一谈到自己的身高就中气十足。但作为具备强大“宅性”的巨蟹座,她却过得很不巨蟹,不仅走遍中国步履不停,还非常喜欢足球这项激烈豪迈的运动,她是皇家马德里球迷,在书中经常写到皇马球星耶罗、劳尔、莫伦特斯对自己的影响,还专门写到和好朋友们一起看世界杯,把德国4比2希腊这样的比分都记得清清楚楚。肖姝瑶是回族人,因此她在出游时都会特意去参拜各地的清真寺,这也是她的游记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在北京读大学时,她当过“三农”协会的会长,协会每年都去宁夏最贫穷的西海固地区支教。因为和当地人同是回族,而且对待孩子们很坦诚细心,她在支教时很容易就获得师生的支持和喜爱。西吉的回族女中学生们大多十四五岁就不得不辍学嫁人,当大家看到回族姑娘肖姝瑶是大学生,一些女生也改变了观念,相信自己也可以读大学。因为童年经常迁移,肖姝瑶也属于那种很难描述自己老家在哪里的人,一被问起这个话题,就要开讲一个漫长的故事。书中有一部分,从她外公外婆的爸爸妈妈写起,一家人如何在东北打拼,几代人的流动也许最终造就了她喜欢变动的性格,出生在辽河之滨的父母,对肖姝瑶影响很大,他们的爱令肖姝瑶远在他乡仍一直牵挂。2012年,她因环游中国的网帖而出名,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强调她为了出游曾经与父母断绝关系。肖姝瑶一次次地写到在他乡因一些很小的事情想起远方的父母,“父母在,不远游”,她很理解父母希望女儿过安定生活的“执念”,但又旗帜鲜明地说,这样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率性真诚地面对旅途中的人,升级自己的生活方式,远比在日常琐碎中消磨自我更健康。所有好的旅行,都是为走进对方心里所作的演习。在肖姝瑶的游记里,很多人和很多城市的闪亮一面被细细描绘。她给厦门留的笔墨不少,在专门为福建而写的一章中,“小资圣城”厦门是她停留颇久的一处,也是体会很深的一处。现在的鼓浪屿人多到摩肩接踵,但还是不失为文艺青年的最佳乐园。在打工的店里,在别人的店里,肖姝瑶记录了不少很有个性的文艺青年,大家揣着各自的梦想流浪、相遇,虽然人们共处的时间也并不多,但却很容易心灵相通,吧台边的一次促膝长谈、一杯酒的时间就能使大家变成好友,走遍四海都惦记。那些曾推心置腹的对方,也分担了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他们的远行、回归、等待,也是你走下去的动力。不知道是厦门的小资气质感染了人,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渲染了厦门这个城市。笔者也在厦门有过珍贵记忆,鼓浪屿的天地灵气十足,好像能把人体内的负能量全部过滤出来。能把旅行作为生活方式,也有赖于肖姝瑶的才华。能独自玩这么多年,只靠稿费和打工赚钱,看起来很不务正业,实际上却很是令人羡慕。她的旅途能被网民传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过着所谓安稳生活的人,没有足够的才华可以去兑换旅行资金。大多数人面对着生活的压力,收起了手脚,掩埋了梦想,忘记了壮行的念头。肖姝瑶在书中写到了近年流行的“慢递店”,这些小店让来店客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店家帮你保存到若干年以后再寄给你看,很可悲的是,“有的慢递店一年后就不在了”。这样很讽刺的局面,恰恰说明现代人实现梦想之难。吊诡之处并不在于人无法实现对自己的承诺,而是人们不得不通过外在的力量来强行与内心对话。人们太缺少直面自己的能力,以至于无力把时间打上自己的烙印。肖姝瑶写旅行,并不介绍如何安排出行计划、应该看哪些景点,她只是把自己走过的地方、想起的文句描摹给你。在书中常有日记式的段落,寥寥数笔,蜻蜓点水,她把所见所闻一笔带过。随后她会告诉你,风土与情感邂逅时她在想什么。其实每个人新到一个城市都只能走马观花,看到它的一部分表面,不旧居无法深入了解全部。你一生看到的所有城市风景加在一起,也就是一部画片集,不会是一本这个城市的史志。肖姝瑶用丰富的文学储备和精准的字句写城市,用身体和心灵对城市进行解读,是让文字像电影一样动起来,把虚拟化作现实。文学的城市与脚下的城市之间,有一条文字铺就的道路,踩上去松软,不滑,有幸福的感觉。这样倾注感情的游记,不啻为对爱过的人和城市专门写就的“公开的情书”。(旧作,写于2014年3月1日)


 远方的无忧国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