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

出版日期:2016-2-1
ISBN:9787506085259
作者:刘爱成
页数:552页

内容概要

刘爱成,男,安徽合肥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0年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曾任人民日报驻泰国首席记者,人民日报驻美国首席记者。2006年创办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并为首任总编辑。1998年主编出版《人在华南》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翻译出版《单身女人》一书([美]特里•麦克米伦 著,花城出版社)。

书籍目录

/   引    子  与佛陀一起过年
/ 第一章 寻父寻到佛祖
/ 第二章 星云渡海
/ 第三章 宜兰佛歌
/ 第四章 佛光山
/ 第五章 静静的革命
/ 第六章 菩提种子
/ 第七章 妙笔写传奇
/ 第八章 暗施慈悲与后人
/ 第九章 戒律与人情
/ 第十章 莲花西放
/ 第十一章 佛光普照三千界
/ 第十二章 名人雅士云来集
/ 第十三章 故园情深
/ 第十四章 大陆弘法赤子心
/ 第十五章 和尚•和上
/ 第十六章 梦想的力量
/ 第十七章 不忘初心
/ 后 记
/ 附 录 真诚的告白

作者简介

该书由星云大师亲自授权,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环球人物》总编辑刘爱成主笔,星云大师亲自题写书名并作序,是大陆首个经过授权的撰写星云大师传奇一生的书。作者多次采访星云大师本人,采访他身边几十位重要弟子,其中有最初追随他的慈庄、慈惠、慈容及现在佛光山的长老、师姑,佛光山的住持、监院、宗委,许多部门的主管和中坚力量,乃至刚出家的年轻法师,还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学者。在与星云大师的朝夕相处中,找到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大师为什么要建佛光山?他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山上为什么女性多于男性?他的1300多个弟子,为什么个个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愿意离去?一眼望不到边的庙宇堂所,何以能管理得有条不紊?他在世界各地的300个别院道场又是如何建立与管理?……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传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早就听说过星云大师,但是在看这本书之前真的不了解星云是何人,不知道佛光山为何处。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深深的为星云大师所折服,被星云大师开创的人间佛教所以震撼。原来星云大师出生在大陆,是在抗日战争以后才去的台湾。当年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和尚,还是外来和尚,费尽辛苦去别的和尚都不肯去的宜兰传送佛法。别的和尚不肯去,是因为宜兰人排斥外来的和尚,可是星云去了,并且在宜兰扎下根来,结果宜兰的民众喜欢上来这个帅气的外来和尚,并且因为星云纷纷皈依,结果把宜兰变成了星云的大本营。于是一点一点的,一年一年的,星云在小小的台湾不断的去宣传他心中的人间佛教。后来建起了佛光山,再后来,机缘巧合来到美国建设西来寺,直到今天在全世界开设了300多个佛教道场,把佛教从台湾推广到全世界。星云大师对佛教的贡献巨大,星云大师出生在扬州,堪比扬州的另一位高僧,那就是鉴真,鉴真当年七次东渡,最后来到日本传播佛教,而星云大师把佛教传布到亚洲以外的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可以说贡献超过了鉴真大师,不过佛教是不提倡比较的,不提倡分别心,鉴真和星云都是传播佛法的高僧,不应该分高下。星云大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星云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感觉人间佛教就是把佛教顺应现代社会做出一定的改变,形式上改变了,但是佛教的内核没有变,精神没有变。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才能够在今天发扬光大。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特别重视教育,星云大师不断的把自己的弟子送到大学深造,后来送到外国留学,最后自己开始建设大学。重视教育就是重视人才,星云大师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各方面的人才汇聚一堂。建筑,金融,艺术方方面面,其实在印度在西藏传统佛教都是非常非常重视教育的,在西藏寺院就是学院,出家就是为了受教育,在寺院里要苦学十几年才能够得到格西学位。教育让佛的弟子们具有了广阔的视野,没有人才佛教没法发展,没办法适应现代社会。我觉得这是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最重要的,也是能够成功的重要基础。人间佛教重视人间的亲情,重视和当今社会的接轨,割除了很多原来的陋习,佛光山上就和别的道场不一样,没有了到处都有的化缘的和尚,现在一到寺庙,到处都收门票,到处是功德箱,到处都是买香的开光的。花钱就可以建碑,挂像,留名,让人感觉佛教太市侩。我们在基督教教堂,在清真寺里是不会看的这种东西的,让人感觉佛教太商业化,太世俗了。人间佛教就杜绝这种现象,佛光山的僧人不能私自化缘,也没有那么多功德箱,这样让人感觉佛教更像一种信仰。人间佛教拉近了僧人和普通人的距离,在过去寺院就建在村里,镇里,城里,僧人和普通人可以随便交流,而现在寺院都在风景区,在我们的居民区里很少能看到,这样就拉开了和普通人的距离,觉得佛教变得遥远了,神秘了,不知道和尚平时都干什么,怎么吃饭,怎么买菜,见到和尚都感觉很奇怪。这样怎么能让大家都了解佛教,都信仰佛教呢?任何事物都是要发展变化的,佛教也是一样,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要不忘初心。佛光山的产业遍布世界,可是星云大师没有自己的银行账户,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桌,甚至连自己的卧室和床都没有,每天就睡在一张单人沙发里,如果不是这样,谁肯把如此巨大的财富交个星云呢?希望有一天,星云大师的道场能够来到抚顺,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佛的精神和理念。
  •     星云大师现在是佛教界知名度最高的大师之一。在大陆,现在他的著作已经属于热销书之列。现代科学已经如此昌明,竟然也有这么多人信仰佛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星云大师创立的“人间佛教”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星云大师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可抵挡。星云大师是如何炼成的?这本《人生三百岁》也许可以给你一个答案。这本书是大陆记者首次撰写的星云大师传奇一生的书。作者刘爱成是人民日报社的高级记者,是旗下《环球人物》杂志原总编辑,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多次实地探访佛光山,采访星云大师,与大师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大师的弟子们的讲述来了解他过往弘法的经历,佛光山的艰难创建过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对大师日常起居的细致观察和描写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平凡的可亲可敬的僧人形象。这本书的视角是比较特殊的,作者不是佛教徒,没有着墨于所谓的神迹,只是比较客观地记叙了星云大师的传奇的一生。星云大师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人,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奋发有为,一生坚持弘法,历经千辛万苦终成大师的佛教徒。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万人敬仰的高僧大德,星云大师的一生还是蛮励志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得到了星云大师的授权,大师亲自为这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从一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得到传主认可的权威版本。关于书名《人生三百岁》,这是星云大师提倡的一种观念。很多读者可能是第一种听到,会产生疑惑,一个人怎么可能活到这么大的岁数。星云大师其实是换了角度来思考这个人生的长度问题。大师是这样来计算的,一天做五个人的事情,没有休息天。如果活到八十岁,工作六十年,一天算做五天,五乘以六十,不就是三百岁了吗?今年大师已经虚岁九十了,如果按照这种算法,他已经远远超过三百岁了。星云大师提倡的“人生三百岁”,实质上是希望勉励人:能够勤劳、爱惜时间,不要敷衍拖延,消磨时光。现在的星云大师的虽然眼睛看不见了,耳朵也渐渐不灵光了,但是当众生有需要时,他还是戮力以赴。值得我们后来人敬佩。
  •     虽然我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对不管什么宗教都一律基本无感,但对于星云大师的名号我却早已如雷贯耳。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多次参加各类传统文化讲座,几乎每位主讲人都会提到他,且都备加崇敬;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将洪秀柱称作观世音、将蔡英文比作妈祖婆而闹出的舆论风波,让他轻轻松松就上了头条。星云大师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2岁那年,原本是陪伴母亲到南京去寻找失踪的父亲,却在栖霞寺只因为一位陌生和尚的随口一问,便舍下母亲就此皈依佛门,拜志开上人为题,成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弟子。他22岁的时候,他组织僧侣救护队渡海赴台救助百姓,站稳脚根后又辗转台湾各地宣扬佛法,成为台湾佛教界领袖;他40岁的时候,开始在高雄麻竹园兴建佛光山,64岁成立国际佛光会,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世界各地兴建了多达200余处道场,推广他人间佛教的主张,此外他还兴办了幼儿园、大学等难以计数的慈善事业。星云大师的确是一个奇人,但以我等俗眼观之,小人之心度之,就有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有人说世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这两点星云大师恰恰都做到了。只不过,他不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而是让人拿出钱来行善事。如果说他那么小的年纪就义无返顾的出家,尚可解释为天生慧根,佛渡有缘人,那他当年为什么要舍弃所有去东渡台湾呢?是因为受到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启示?还有,他在宜兰弘法的时候,又是凭借什么力量就让那么多个妙龄女郎放弃了俗世的生活而随他遁入空门?再者,书中披露,光是修建一个扬州鉴真图书馆他就投入了2亿多元,那么可以想见,建设台湾佛光山、美国西来寺、宜兴大觉寺等等这200多处道场所需要的资金量就更是大得惊人,他又是如何筹措来的呢?这么多的道场他又是如何管理的呢?他如此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但是,象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最感兴趣的恰恰是那些逸闻趣事之类,只可惜书中并未作更多的详细的披露。事实上,作者着墨更多的是星云法师的经历,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即便是对其人间佛教这一理念的阐释也不够到位。这是题外话。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情是,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在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参加一个传统文化的培训班,同住一室的是来一位自北京的管先生,他一心向佛,对于佛教、佛学都颇有研究。当我向其请教这些疑团时,他对我说,我们这些世俗凡人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像他们这些高僧大德,正因为他们放下了一切,进入了无我的境界,心怀天地就会拥抱世界,心系苍生就会慈悲为怀,一念起处就能事即成功。接着,他竟然背出了星云大师的一首诗:“问我平生何所愿,身似法海不系舟。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并用《太上感应篇》中的“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来证明他的说法。当然,他的解释并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确,星云大师一生慈悲为怀,弘扬佛法,力行善事,普度众生,这确实是最大的善,也是最大的德,肯定是他巨大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我更相信的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的人必定能够成功。星云大师不但意志坚强,而且勤勉努力,始终用超过他人三倍的时间来推行人间佛教的事业(人生三百岁),再加上品德高尚、能力出众,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说,坚韧、专注、努力、心地纯净才应该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在台湾旅游的过程中看完的,极好的人物传记
  •     星云大师的第一本传记书,值得一读!
  •     做人远比做事重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